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捐獻

2星期前
(新山24日訊)地不佬國會選區辦公室獲得商家捐款10萬令吉,為該選區水災災黎送上及時雨和援助,也幫助受災的穆斯林準備渡過開齋節。這筆款項將於本月26日(星期三)送到災黎手上。 地不佬區國會議員潘偉斯今日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該選區目前共開設13個臨時疏散中心,災黎人數預計有2000人,人數幾乎佔新山縣的一半,因此受影響和需要援助的範圍相當大。 他說,這次的水災情況嚴重,尤其靠近開齋節前夕,許多災黎都很擔心要怎麼過開齋節,因此災黎對於任何援助都非常感激。 他表示,上述所得捐款將會以現金的方式分派給災黎,另會購買災黎所需物資,如飯爐、床褥、內衣褲、清潔工具等。 他指出,該選區辦公室會與縣署合作,由對方提供臨時疏散中心的災黎名單,並從中選出適合的受惠家庭,預計會有至少500戶家庭受惠。 潘偉斯說,地不佬選區內的甘榜瑪朱再也、查哈也峇魯(Cahaya Baru)、伏龍山莊(Bukit Mutiara)和雙溪地南,災情較為嚴重,相關捐款多寡會根據災情嚴重性來分配。 他舉例,日前到甘榜登雅幫助災黎清理家園時,發現水災給當地帶來的殺傷力非常大,水位平均上升至成人的腰部位置,災黎的傢俱和電器全毀。 “有位巫裔婦女向我申訴,她提前為女兒買的開齋節新衣,因為水災來襲也沒了。” “甚至有準備結婚的災黎要求我給予撥款度過難關。” 潘偉斯透露,該辦公室明天也會前往甘榜瑪朱再也,派發500只雞和500託雞蛋,給當地災黎。 此外,他說,該辦公室已出資購買材料,請志願婦女幫忙製作開齋節糕餅,趕在開齋節前送給選區內的災黎,幫助他們度過開齋節。 另一方面,潘偉斯指出,柔佛州務大臣拿督翁哈菲茲早前宣佈,在臨時疏散中心登記的受災家庭可獲得每戶3000令吉援助,他對此表示感激與贊成,並認為州政府這時候開倉分糧的做法是及時且有必要的。 不過,他希望,相關援助金能夠以透明及公正的方式發放,確保能在3月31日前完成發放。 他說,去年1月柔州水災時,州政府承諾會給在臨時疏散中心登記的受災家庭1000令吉,但災黎等到去年12月才領到援助金,等候時間將近1年。 他表示,當時一些災黎有到臨時疏散中心登記,但由於已無法容納更多災黎,一些災黎只好自行到外頭尋找住宿或到親友家借住,導致他們之後遭除名無法領到援助金。 他說,今年2月份已在國會提及此事,希望事件不會重演,而他也會聯繫州務大臣,並通知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 上述10萬令吉款項是由“嗨囉馬來西亞”捐獻,主辦方負責人鄧文漢表示,適逢該品牌將於4月26日在依斯干達教育城舉辦“嗨囉馬來西亞音樂節”,希望能透過捐款回饋給柔佛州,幫助災黎度過難關。 發佈會出席者,尚包括“嗨囉馬來西亞”宣傳部主任郭仁敬。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新山21日訊)馬來西亞德教聯合總會副總會長陳宗宣佈,該會已議決斥資66萬5000令吉買下總部大樓底層店屋,將有關單位納入德總產業。 因此,他呼籲各地會員及閣所踴躍捐獻,協助該會實現這項德總先賢未完成的心願。 陳宗也是拉美士紫泰閣閣長兼彼咯州議員,他昨晚在馬西紫慈閣創閣24週年晚宴上,致詞時發出呼籲。 共有1300名來自全馬各地德教友閣及社團的代表出席這項盛會,開幕嘉賓為世界德教聯誼總會總務兼德育中心主席拿督斯里彭志強,出席者包括紫慈閣閣長拿督李祥發、署理閣長洪自光、永久名譽閣長謝玉庭,以及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新山福建會館會長拿督斯里鄭金財、馬西三寶寺主席拿督謝清友等。 陳宗指出,德總常年大會已通過購買總部大樓的底層店屋,其售價為66萬5000令吉。 為此,他說:“我懇請大家捐獻德總購買店屋基金,若德總屬下157個會員閣都多少捐獻,那麼德總先輩們的願望很快便能達成。” 同時,他呼籲會員積極響應明年在彭亨文德甲紫亨閣舉行的德總週年慶典,並號召全國德教友閣配合這項盛大的活動,在當天同步舉行大型的“孝親敬老宴”。 他表示,配合德總週年慶典,凡在5月份舉辦捐血活動的會員閣,可向德總申請500令吉的活動津貼。 “接著下來,德總醫藥股有意號召會員閣參與器官捐獻活動。這是一項具有意義的活動,因為大馬器官捐獻比例不高,但需求者卻日益增加。” 他說,德總每年5月舉辦全國德育講故事比賽,德總志工隊賑災訓練3.0也將於9月7日及8日在吉打西林舉辦。 “所有參與者除了可以學習在緊急關頭的施救方法、救災知識外,通過考試者也可獲得證書。這項活動無需付費,歡迎德教友閣與友社、社會志工報名參與。” 陳宗也指出,德總與馬來西亞德育中心配合,每年舉辦4次德育班師資培訓課程,分別是吉隆坡(3月份)、北馬(6月份)、東馬(9月份)及南馬(12月份)。有意參與的會員閣,可留意德總秘書處發出的訊息。 他也勉勵新上任的紫慈閣長李祥發,傳承德教薪火的德業,把紫慈閣閣務辦得有聲有色,持續造福人群。 晚宴大會主席李祥發致歡迎詞時指出,隨著長生館和納骨塔計劃落實,紫慈閣今年的目標是將閣所的空中花園闢為婚姻註冊處。 他也深信,一旦納骨塔獲得入夥準證,紫慈閣將有能力還清所有欠款。 另一方面,彭志強致開幕詞時則形容,紫慈閣納骨塔的興建,傳承華族孝道文化,可說是一項創舉,也是值得其他閣所學習的楷模。 他說,身為德教會德育中心一員,他向來推崇人文教育,也堅信唯有教育能改變個人的行為,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 晚宴上除了舉辦“文化公演活動”之第二屆英子華杯傳統舞蹈大賽,也同時為現年4歲、患有嚴重癲癇症的汪爾晴,現場籌集到10萬令吉醫藥費;另外,大會移交2萬4000令吉模型支票給因手骨斷裂無法工作的王進財,以資助他的生活費。
9月前
10月前
(峇株巴轄8日訊)“Tiger星洲華教義演”之唱響華教籌款之夜造勢活動打響首炮,通過精采的歌舞表演,為華仁獨中助學金基金籌獲1萬令吉。 上述Tiger Beer呈獻的義演,由華仁獨中助學金委員會主辦,星洲日報及光明日報聯辦,五校董事會及華仁中學協辦,將於7月19日(星期五)晚上6時30分在峇株巴轄海景宴賓樓舉行。 昨晚在峇株巴轄Rex 88 美食閣舉行的造勢活動,表演嘉賓除了“輝煌舞霸”的文玲、雨君、藝仁及佩怡之外,還有吉隆坡優品質唱片旗下藝人羅翎允。 在節目主持人黃傑安排下,藝人們載歌載舞接力演出,帶動了全場的熱烈氣氛。 此外,大會也安排幸運抽獎活動,獎品包括1份大獎電視機、2份行李箱及12套3支裝啤酒。 來賓只要掃描桌上的二維碼,為華中助學金基金捐獻20令吉,即可獲得一張抽獎固本,有機會贏取豐富大獎。 Tiger Beer區域銷售經理蕭毅堅表示,這是首次在美食閣舉行唱響華教籌款之夜造勢活動,反應非常熱烈,接下來將繼續配合義演多舉辦這類造勢活動。 “我們希望藉此活動為華教義演造勢,讓來賓觀賞精采的歌舞表演,同時進行現場籌款活動。” 峇株巴轄五校董事長劉國文說,這次華教義演希望為華中籌募300萬令吉的助學金,目前已籌獲大約250萬令吉,尚欠50萬令吉才能達標。 “我們將在最後階段全力衝刺,以突破籌款目標,希望能獲得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活動出席者包括:華教義演大會主席陳斯理、籌委會主席辜仁勝、副主席蘇立興、 星洲日報峇株巴轄辦事處主任林惜蓮、Tiger Beer代理劉金松與銷售執行員馬名健等。  
10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3日訊)46歲德士司機先後患上自律神經失調和腎衰竭,因不想成為家人包袱不願洗腎,已是末期患者的他感念時日不多,除了自行準備身後事,生日當天在慈善組織的協助下籌辦感謝宴向親友醫生致謝,還不忘捐善款回饋社會。 《新明日報》報道,這名德士司機蘇志雄患有三高,2019年因為糖尿病截掉兩隻腳趾,隨後經常因為血壓過高或太低而導致暈眩,被醫生診斷出患有自律神經失調(Autonomic Dysfunction),不能站太久,否則會暈倒。 後來,在一次檢查中,醫生髮現他有腎臟病,需要洗腎治療,不過他不願這麼做。 “這4年來,我一直進出醫院,有時住院12至18天。” 他指出,洗腎費用高,他不想成為身邊人包袱。 身體情況令他無法長時間工作,嚴重影響收入,令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日益加重的經濟壓力,蘇志雄與母親頻頻發生摩擦,關係一度鬧僵。 儘管身體不適,他堅持靠自己的雙手過活,開德士為生,直到今年3月期間,病情不斷惡化,視力模糊,才停止工作。 他坦言,曾因情緒崩潰自殘,所幸醫生及時發現。 “醫生問我有什麼心願想完成,我想辦一場晚宴請親友相聚吃一頓好的,和母親慶祝母親節。醫生說會盡量幫我完成。我很感謝有一位醫生這麼關心我。” 今年4月16日,專為臨終病患實現最後願望的新加坡救護車圓夢隊(Ambulance Wish Singapore,簡稱AWS),通過雅西西慈懷病院(Assisi Hospice)接收蘇志雄的圓夢請求,花一星期時間策劃籌備,最終協助蘇志雄在4月25日(他生日當天),在海天樓中餐館舉辦一場感謝宴,向親友致謝,也歡慶母親節。 當天約50名親友赴宴,包括蘇志雄的媽媽和姐姐、醫生、社工、前同事和朋友,大家度過了歡愉的一晚,讓蘇志雄心中感到圓滿。 義工:首見委託人捐款助其他患者 陳光浩(52歲)是負責為蘇志雄圓夢的其中一名AWS義工。他透露,在AWS從事志願服務長達一年,至今處理過11個圓夢請求,卻是第一次遇到委託人反過來捐款幫助其他患者。 據瞭解,蘇志雄目前是受醫療認證的腎衰竭末期患者,他近期獲准提前領取公積金,並且已經將這筆錢用來舉辦感謝宴、分配一部分給媽媽和姐姐,以及籌辦自己的身後事。 “我想回饋社會,所以第三個願望是向AWS捐出3000元(約1萬零500令吉)。我也已經聯繫殯葬業者,表達想讓骨灰撒海的意願。我擔心有一天自己爬不起來,所以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相戀3年女友不離不棄 原本要和相戀3年的女友分手,女友卻不離不棄。 蘇志雄與女友楊雅娟(38歲)相戀3年,原本計劃註冊結婚,豈料蘇志雄病情加重,導致計劃中斷。 “當時我想分手,她不同意,還鼓勵我說,要做我生命中的奇蹟。後來我的病情不斷惡化,我擔心自己不在人世了,她會很艱難,就決定不註冊了。我們每天都在預設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排練她該如何應對。” 楊雅娟表示,蘇志雄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 “他很照顧我,我也想給他同樣的照顧,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在他的身邊支持他。即使沒有註冊,我們的關係依舊很堅固。” 蘇志雄透露,AWS還為他們製作了特別視頻,在感謝宴上播放,使得在座親友都能見證兩人的愛情,令人感動。 “她5月23日生日,我現在只欠她一個生日禮物。其餘該做的都做了,輕鬆很多。”
12月前
來自中國廈門,遠嫁到馬來西亞新山的王豔秋通過一雙巧手,縫製百家被捐獻慈善單位義賣,為社會獻力,給貧病人士、障友或臨終患者雪中送炭;迄今累積捐獻的百家被有上百件之多。 2016年,作為“全職媽媽”的王豔秋踏出了第一步,捐贈第一張百家被予本地一所學校籌募建校基金。在這之後,陸續有不少學校和慈善團體提出捐獻邀約。 王豔秋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坦言,其實,她年少時並不擅長針線活兒,她與百家被結緣,有一段故事,而令她萌生製作百家被念頭的動力,最早源自她對家人和家鄉的思念。 在王豔秋結婚那年,祖母和媽媽聯合縫製了一張百家被送給豔秋,長輩對的她關愛令她倍受感動,一直到現在,這絲暖意仍留在心頭。 她說:“結婚時,奶奶和媽媽聯合縫製了一張百家被給我,說將來給我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她覺得送禮,送百家被是最好的祝福。 憶述多年前懷孕第一胎的時候,她當時特別想家,非常思念家鄉。 她想如果自己也能學會縫製百家被,給家人送上祝福,那該有多好。於是學習縫製百家被的念頭,就在她心裡開始萌生。 她依稀記得,那年,她在懷孕後,辭去新加坡的工作,先生每天往返新加坡上班,而她獨自留在新山的住所。 為了打發時間,讓生活變得充實,她開始尋思學習一門手藝。 就在那時候,特別思念家鄉和家人的她,腦海浮現了學習縫製百家被的念頭。 她先後到新山一帶的布店看布和打聽,在網上查尋相關資訊。輾轉下來,她通過一個網絡平臺,認識了她的百家被啟蒙老師王敏。 王敏在新加坡教導縫製百家被,手藝高超。自此,王豔秋和王敏老師結下深厚的師生緣。 “我以前從沒碰過裁縫針線活兒,是從零開始,向王敏老師學習。” “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很幸運,王敏老師把百家被的手藝,很有耐心、無私地全部教授給我。” 2019年至2022年期間,因面對嚴峻的冠病疫情,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制令(MCO),一般民眾不得隨意外出,活動範圍受限制,許多人必須居家辦公。 在那段行動管制令期間,因為不能外出,王豔秋和孩子們每天待在家裡。在照顧孩子之際,她用縫製百家被來打發時間。 也因此,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她縫製和累積了相當數量的百家被。 詢及首次捐獻百家被義賣是在什麼時候?她回想,那是在2016年,當時是捐給居鑾中華三小作為籌募建校基金之用。 在這之後,慈善團體持續向她提出捐贈百家被義賣的要求。 “我有時間就做和捐。每次捐一張或兩張百家被,視有關慈善單位的需要。” “作為家庭主婦,我沒能力一次捐數千令吉給慈善單位。但是,我的百家被有時可為慈善團體或學校,義賣籌得3000令吉至6000令吉,能籌到這筆數目,我覺得很開心,這就是百家被的意義。” 王豔秋平時製作百家被,是按她的喜好和靈感,而孩子也為她帶來很多設計點子。 她笑說,她與孩子一起完成的百家被比較多。 “孩子也會配合,幫忙一起做。孩子的視覺與大人不同。” “我做好了,有些地方需要熨燙,這部份主要由孩子幫忙。” 詢及迄今共捐出多少張百家被,王豔秋坦言,並沒特地去計算,過去這些年估計有上百件之多。 她想了想,轉身找出過去慈善團體和學校發出的感謝狀查看。眼看她手上一大疊感謝狀,她對公益慈善的熱心不言而喻。 然而,由於需要照顧3名孩子,為家庭與孩子事務奔波,時間和精力有限,她並非來者不拒,會視自身能力以及慈善團體需要情況,而決定是否捐獻百家被。 她說,她會根據有關慈善團體的實際需要,包括資金是否匱乏,是不是急需幫助,以及籌款的迫切性等。 對於不熟悉、或資金已充足、或取得較多支援的團體,她都會婉拒。 去年12月2日起,王豔秋開始參與新山陳旭年文化街市集,那裡成了她與百家被舊雨新知交流的地方。 為了讓自己有個較大的空間,存放裁縫機和布料,豔秋在住所附近成立工作室,在製作百家被的同時,孩子也能在那裡做功課或活動。 對王豔秋來說,縫製百家被純粹是興趣,除了捐出百家被慈善義賣之外,她也利用閒暇時間製作百家被結緣出售,所得收入主要用來補貼家用,支付孩子的興趣班費用。 目前,豔秋的生活以孩子和家庭為重心,除了到老街市集擺檔之外,鮮少參與對外活動。 如果使用材質好的布料縫製,百家被可蓋上數十年,並且會越蓋越軟,越舒適。 也因此,對於百家被的原料,王豔秋十分講究,常不定期到新加坡添購從美國或日本進口的布料。 注重家庭隱私與家庭生活的她,不希望家人的生活受到打擾。 王豔秋坦言,她每週六到老街市集擺檔,一個上午數個小時的時間,主要是結緣交流,志不在做大買賣。 老街氛圍輕鬆隨意,到來的人比較友善,知音人佔多數。 一張百家被的製作工序繁雜,相當耗時,縫製者必須擁有極高的耐心和巧思。 簡約款式的百家被,最快可在一星期內完成。然而,那些使用細緻拼布,做工繁瑣的百家被,則需一片片逐個手工縫製,得耗費較長時間。 關於工序繁雜的百家被,究竟需花多長時間完成? 王豔秋透露,她曾用逾一年的時間完成一張百家被的縫製,而這張百家被是她送給90歲祖母的禮物,是她為祖母獻上的祝福。
12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