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貿易戰 迫使企業考慮囤貨
|
日經:TikTok Shop未來幾個月進軍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萬修復 LSHSM:誓打造地標性建築!
|
美中持續過招 中5大皇牌抗衡關稅戰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貿易戰 迫使企業考慮囤貨
|
日經:TikTok Shop未來幾個月進軍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萬修復 LSHSM:誓打造地標性建築!
|
美中持續過招 中5大皇牌抗衡關稅戰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贸易战 迫使企业考虑囤货
|
日经:TikTok Shop未来几个月进军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万修复 LSHSM:誓打造地标性建筑!
|
美中持续过招 中5大皇牌抗衡关税战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贸易战 迫使企业考虑囤货
|
日经:TikTok Shop未来几个月进军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万修复 LSHSM:誓打造地标性建筑!
|
美中持续过招 中5大皇牌抗衡关税战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贸易战 迫使企业考虑囤货
|
日经:TikTok Shop未来几个月进军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万修复 LSHSM:誓打造地标性建筑!
|
美中持续过招 中5大皇牌抗衡关税战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贸易战 迫使企业考虑囤货
|
日经:TikTok Shop未来几个月进军日本
|
接管吉隆坡塔7天投入2000万修复 LSHSM:誓打造地标性建筑!
|
美中持续过招 中5大皇牌抗衡关税战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接受
六日議言堂
王寶龍 | 愛的教育並非溺愛
愛的教育是一種教育哲學,倡導施予溫情關懷,強調不體罰的管教方式。但是,在面對愛的教育方式時,容易讓人產生慈母多敗兒的焦慮。 似乎大家對於愛的教育第一印象便是滿腔的包容與愛,但我們必須很嚴肅地澄清愛的教育並非溺愛,愛的教育從來不等於“不管教孩子”。 愛的教育並無錯,但須配合自由與紀律,才能協助孩子健全地發展人格。 在愛的教育中,核心概念在於溫柔而堅定,溫柔指的是愛的部分,堅定則是指建立框架。建立框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所說的框架原則為何。 1. 不接受父母說“不”的答案。 你的孩子只希望按照他們的方式得到東西和做事,而且通常他們也會這樣做。事實上,他們才是不斷對你說“不”的人。 父母往往認為,對孩子說“不”會降低他們的自尊,但研究表明,那些在懂規矩和不那麼放任的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更高的自我評價,對他人更有同情心。 當你對孩子說“不”時,同時給出一個簡短的理由,幫助他們理解原因,如“要在玩遊戲前完成家庭作業。這樣,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了”或“今天不玩了,因為你有咳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我們不希望你的朋友也生病。” 2. 更喜歡接受而不是給予。 被寵壞的孩子會對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以為然,他們很少說“請”和“謝謝”,而是用“給我”等詞彙來代替。 尋找機會讓你的孩子為他人做事,如為生病的鄰居烤餅乾等,或一起確定一項善事,讓他們體驗為別人作出奉獻的奇妙感受,如把玩具帶到兒童醫院等。 當涉及到禮物時,要對物質上的禮物價格設定限制,並一直堅持。通過在活動前排練禮貌的回應,教你的孩子如何接受禮物,如微笑著說:“謝謝你!我真的很感激!” 3. 只為自己著想。 他們覺得自己擁有特權,並期望得到特別的照顧。如果班上別的孩子得到了讚揚,他們就會感到嫉妒和不高興,並認為“我才應該擁有它!” 每當你的孩子做出任何不體貼別人的事情,就幫助他們考慮對方的感受,如“當你不問青紅皂白就搶走你朋友手中的糖果時,你認為他是什麼感受?” 然後問孩子:“下次你會怎麼做,來避免他的這些受到傷害的感覺?” 正確的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同理心,認識到他們被寵壞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到他人。 以上是一些例子,希望在大家都提倡愛的教育的同時,別忘了華人傳統文化價值觀,以正確的方式教導下一代,而不是漸漸形成溺愛式的教育方式。
3星期前
六日議言堂
即時體育
感謝羽總信任推舉為新會長 東姑賽夫魯:盡我所能
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拿督斯里東姑賽夫魯表示,他決定接受大馬羽總的提名,競選大馬羽總會長一職。
1月前
即時體育
星雲
【當代小物件:3月/帆布袋02】消失的習慣/陳德兆(八打靈再也)
記不得那出門必帶帆布包的自己,究竟是如何養成這類習慣的,像是無所追溯根源的野史,讓人突然在某天的某個時段想起。曾嘗試找尋這種習慣的痕跡,但在梳理之後依舊無法記起,也無從考證。不那麼重要的東西,似乎都是這樣被遺忘的。或許,就是這樣自然地成為日常所需,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 有段時間痴迷於收集帆布袋,只因它從來不會輕易變髒,反而會轉變成另一種顏色,彷彿自帶生命般自我蛻變,顏色的時效性帶來兩種視覺體驗。當然,我亦能夠通過其表面上各種不同的印花設計來見證設計者的巧思,更符合當下青年對文青審美的追尋。可即便早已明確知道帆布袋的設計萬變不離其宗,痴迷的人還是會為了它獨有的文青特質買單。 帆布包向來是出門之必要,錢包、書本、手機、平板,一切有關生活所需的物品皆能夠通通收入其中。只是出門的動線顛倒紊亂,內在物品總會因路程顛簸而交雜在一起,雖說這不影響它的收納功能,可亂中有序,大概是對它最精準的描繪。 帆布袋幾乎陪我走了很多的路。大學時代常和朋友從丹絨馬林搭火車到吉隆坡出遊,揹著帆布袋偽裝自己是個文青,在城市間遊走,逛不同的書店和咖啡廳,尋寶般挖掘不同樣式的帆布袋。但有時候並非以金錢購買,而是參與活動獲得。有次回校主持過一場紀錄片的分享會,會後主辦方亦是贈送拓印當屆文學季標誌的帆布袋,用於答謝主持人。雖說後來陰差陽錯之下得到相同樣式的帆布袋,但隨後還是轉贈給友人,用於紀念彼此的情誼。可無論是以何種途徑獲得,只要覺得喜歡就用,不用時便掛在吊架上,權當成一種時尚單品來欣賞,既賞心悅目,又有其收藏價值。 總要學會接受新的習慣 後來開始學習如何穿搭衣服來裝飾自己。實驗性地穿過各色的衣服,卻為了匹配帆布袋的顏色,只好從中篩選與之更適合的套裝,襯托帆布袋的特色。久而久之,穿搭成了一種陌生的習慣,著裝的美感只為帆布袋,而非自己。 市面上的帆布袋設計大多偏小,提把也相較於其他的包包來得短,適合大部分身形勻稱的人。原先使用並沒有如此擔憂,但久了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合適,只因身材日漸龐大,帆布袋掛在身上顯得怪異。出門後,外人投來的目光如箭矢,刺向身體,也刺向心靈,小小的餘光掃射,都會讓我心悸般地覺得“我的搭配有問題”。這一大一小的原始比例被打破,無法構成基本的美感特質,於是只能捨棄,改換成較大的卡其色斜挎包,用於代替日常的收納。收集和使用帆布袋的習慣,大抵是這樣消失的。 曾為了讓自己與帆布袋更為合適,一度計劃減肥瘦身,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然而,現實的偏差總會讓你走向另一種結果,久了之後,原先那些看得極重的事情變得如蒲公英般輕盈,一吹即散。 關於還用不用帆布袋這一問題,也變得不再重要,因為總要學會接受新的習慣,仿若下一個天亮,持續循環、更新。
2月前
星雲
即時國際
韓總統尹錫悅:即使被免職 願接受憲法法院裁決
遭彈劾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律師說,如果負責審理彈劾案的憲法法院決定免除尹錫悅的總統職務,他將接受法院的裁決。
4月前
即時國際
北馬新聞
9高僧赤腳化緣 接受善信食物供養
以龍普通(Luangpu Thong-In Katapunno)為首的9名森林派修行高僧昨早在浮羅山背市鎮赤腳化緣,接受善信的食物供養。
4月前
北馬新聞
即時國內
拒人蛇集團5萬賄款 5警官警員獲褒揚狀
5名隸屬普通行動部隊東南旅的警官及警員,因拒絕接受私運人口集團的5萬令吉賄款,今日在武吉阿曼全國警察總部舉辦的一項儀式上,獲得全國總警長丹斯里拉沙魯丁頒發褒揚狀。
5月前
即時國內
星雲
頭髮/陳曉佩(八打靈再也)
小時候,家裡孩子眾多,母親忙於家務,一律不許我和妹妹們蓄留長髮。對母親而言,長髮需要用心打理,她不喜歡看見大汗淋漓的我們披著一頭散亂的頭髮,難於梳理。所以,她除了把自己頭髮剪短外,孩子們也被禁止留長髮。 我還很記得,每到剪髮時,我都會要求母親讓我繼續把頭髮留長。我好羨慕朋友們擁有長髮,能編織成小馬尾或辮子,還綁著色彩斑斕的蝴蝶結,有時則是毛茸茸的發球,煞是好看!但是我沒有那樣的機會,母親總是推搪地說:“你們小孩不會梳理頭髮,每次都是亂七八糟的,我沒空閒幫你們綁頭髮,一堆家務等著我做。“逐漸地,我從開始的吵吵嚷嚷到後來的順依,不知不覺也就習慣了短髮。 印象深刻的是每每到了理髮廳,母親總是對著理髮阿姨千吩萬囑,務必把我們頭髮剪短些,不要讓頭髮長得那麼快,免得不一會兒又要來修剪。我只有幹著眼睛從鏡子中看著阿姨無情地揮動剪刀,把我的短髮剪得更短。偶爾,母親還加上一句:“再短一點。” 我不敢反駁,坐在理髮椅上,唯有任人擺佈。理髮阿姨也不敢怠慢,顧不得我同意還是不同意,緊跟著又再揮剪幾下。好了,這下,我們的短髮從更短變得徹底的短,沒有回頭路,哭也無補於事,只有抿著嘴唇,心不甘情不願從理髮椅爬下,坐到一旁的藤製沙發,默默等待。輪到妹妹,又是一輪景象,剛才的畫面重新上演一輪,在母親的法眼下,誰也逃不過短髮的命運。 有一次,遇到了一個手起剪刀落的快剪手阿姨,動作乾淨利落,有了母親的吩咐,她開始肆無忌憚,大開剪刀戒,咔嚓咔嚓,幾刀下來,直接把我的頭髮剪成極短,變身小男生短髮,我頓時被嚇懵了,還來不及反應,阿姨一聲“好了”,我透過鏡子望向坐在身後燙髮的母親,兩眼接觸,母親臉上帶著尷尬的微笑,想必她也不曾預料阿姨把我的頭髮剪得如此不堪。母親緊接著就跟理髮阿姨說:另一個剪平裝就好了,卻不忘補上一句:“剪短一點”,妹妹才逃過一劫。 我當時滿是委屈,回家的路上,我默不作聲,母親試圖安慰道:“還好啦,也適合你。”我就知道這是善良的謊言,我的大臉龐哪會適合這麼短的男生髮型,心裡難過死了。那段時期,我非常自卑,不敢抬頭望別人也不敢和別人正視,生怕別人提起我的頭髮,害怕別人看著我的頭髮在心裡竊笑。不久後,總算等到了頭髮回覆了平時的短平裝,心裡才比較踏實,逐漸恢復了信心。 髮型變遷 見證成長 上到中學後,開始會打理自己,母親對待我們頭髮,不再像是小時候那般的強硬態度,她慢慢放鬆讓我們留長髮,雖然偶爾還是會嘀咕幾句:“天氣那麼熱,還是把頭髮剪短一些吧。”但卻不作太多幹涉。 後來,我就一直與長髮共存,時有及肩及腰的長度,多數都以清湯掛麵式留著,同時,也頻頻為長髮添置各式各樣的髮飾,以彌補小時候不曾擁有長髮的遺憾。 出社會工作,當時開始流行染髮,讓人看起來時尚又潮流,我也羨慕各個女生頭上頂著好看時髦的髮色。但我沒有跟上這股潮流,主要是敏感頭皮受不起化學顏料的刺激,唯有保留自然黑髮,殊不知,卻不經意地成為同事羨慕的黑色長髮。他們曾經以為我年少白髮,要以黑色染髮遮掩,畢竟染髮是當時的時尚,哪個女生不染髮。知道真相後,大家驚呼我可以留有一頭黑髮,簡直羨慕不已。印象中,髮型師總是告訴我黑頭髮很沉悶和死板,沒有神采。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擁有黑髮也會被人羨慕。我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羨慕我。 年齡漸長,到了不惑之年,身邊同齡朋友頭髮開始有些泛白,紛紛染髮遮蓋。而我的白髮也不能避免地開始幾根幾根隱藏式地長著。與朋友見面或上髮廊時不止一次被問及要不染個發,卻被我婉拒了。我告訴朋友或美麗的髮型師小姐姐,雖然有白髮,但難得頭上還有機會頂著黑色為多的頭髮,這是我的幸運,這時的我還能假裝擁有青春,就讓我的頭髮自然生長直到全變白時才打算吧! 近幾年,為了遮掩逐漸稀疏的髮量,我把多年來留著的長髮剪短,並在髮型師的鼓勵下,嘗試燙了捲髮。捲髮後頭發蓬鬆,貌似髮量多了幾分,彷彿被歲月眷戀,添加幾分自信。雖是自欺欺人,卻也自得其樂。 如今中年短髮,卻也意外發現短髮更適合現在的自己,我不再是那個萬般抗拒短髮的小孩,無論是長髮還是短髮抑或直髮捲髮,我都坦然接受,因為每一個髮型,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階段,見證了我的成長與改變。
5月前
星雲
即時國內
想更快與貓拉近距離? “貓式微笑”有效提升互動
想與貓更快地拉近距離?研究顯示,“貓式微笑”可以讓貓更快地接受人類。
6月前
即時國內
後浪坊
施及受同樣快樂
常言:“施比受更有福”,因為當你付出時,你是快樂的。但,“施”真的比“受”更有福嗎?予我而言,施與受,同樣有福,同樣快樂。 愛麗絲·門羅曾說過:“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禮物,我們給予,我們接受。”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愛”,我們給予愛的同時,也要懂得接受愛。那麼,什麼是愛?如何給予?如何接受? 愛是人生永恆的主題。但什麼是愛?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很多時候,愛微小到讓人難以察覺。這世界上有很多無私的愛:甘於等待、甘於奉獻、不願索取、不求回報。愛就像春風十里柔情,像黑夜裡的星光;愛是心懷善意、是在乎、是尊重、是接納……愛以無數種形象存在著,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有人給予你愛,那你是幸運的。 從被賦予生命開始,我們就在接受著來自父母的愛。我們被愛著逐漸成長,但在長大後卻忘記了如何去接受愛。我們覺得被家人愛著,自己是個累贅,是個負擔。我曾經看過一個帖子:“我這樣破碎的人,愛我的人要一片一片撿來愛我,實在是辛苦。”網友的回覆是:“愛你的人會美滋滋地邊撿邊喃喃道:‘這片是我的,那一片也是我的’。”愛,會使愛我們的人放大我們的優點,即使看見我們的缺點,也會包容並且愛我們。接受愛也並沒有那麼難,只要承認自己需要愛,需要被支持,學習去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與愛,那麼,我們會越來越幸福。 給予愛、接受愛,這是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去學習的事情。若這世界的所有人都給予愛、接受愛,那麼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就不再是一個桃花源。 【作家點評/若濤】 這是一篇演講稿,跟文學創作還有一段距離。若要把它變成文學作品,首先必須把道理收起來。然後,重新佈局,把文中的父母之情放到前面變成主軸,通過事件與情節把寓義表達出來。如果能適度留白,更能讓讀者主動投入到文字裡頭。如此就能牽動人心,跟演講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別。
7月前
後浪坊
動力青年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930公里的徒步朝聖顯然是很艱辛的,但是這路上,出版人陳楚賢走著、痛著,一步又一步,她走向了自己,擁抱了自己。哪怕身體再痛,意志再耗損,一步一步,走得如此踏實,她的心有了前所未有的篤定。 徒步朝聖一直都在她人生清單裡,因為疫情,暫時擱下。疫情趨緩後,因為一次情困,讓她決然出發。一切就是在對的時機點下發生。 “我很理解《熱辣滾燙》的杜樂瑩那種付出型人格,因為我也是。我只是要一個確實的拒絕和答案,但是對方給不了我。那時候的我全然接受對方的利用,深陷下去。”聽到楚賢和我分享她那段卑微的感情經歷,不難理解為什麼她選擇徒步朝聖,去用肉身修行,她把自己丟進那個環境,感受痛,用痛來感受自己,來重拾自己,成為自己。 “所謂勇敢,或許是就算害怕未來,還是勇往前行。” 機遇是未知的 從法國西南部的市鎮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Jean-Pied-de-Port)出發,途經西班牙的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最後到加利西亞名為“陸地的盡頭”的菲斯特拉小鎮(Fisterra),這漫長的旅程中有很多天,她是依靠著止痛藥硬撐走下去。我們外人覺得她是強大的,可是她卻不這麼認為。她有閃過不如回家的念頭,承受不住分離,也哭了無數次,但是她還是堅持下來了。放在青年的人生裡,這不是寫照嗎?崩潰是正常的,崩潰是因為我們在意。 楚賢一直希望自己是情緒穩定的大人,情緒不穩對她而言會覺得自己做錯事。這一次的朝聖,是情緒和肉體的痛在抗衡,原來那每一步她都在和自己博弈。 “跑步和朝聖對我來說都是能掌握的事,只要開始踏出去,一步一步走下去,終點就在那裡,終會抵達的。”楚賢作為跑步愛好者,領悟到人生中有很多機遇是未知的,我們無法掌控,但是跑步和朝聖是最公平的。她掌握不了別人對她的感受,曾經一味付出,把別人放第一位,但是當她清楚自己沒辦法繼續下去時,她選擇了掌握自己,拿回自己的故事,成為自己故事的敘事者。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朝聖方式,有的人選擇舒服的方式,悠然地走一小段;有的人選擇用肉身經歷磨難去朝聖,用徒步走完全程,只有不讓自己“過得舒服”,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在朝聖路上,她逐步接受了自己,在朝聖中看過的風景,遇過的人,都教會她徒步的真諦,從來不是變得更好,而是接受。 36天,930公里,當她看到菲尼斯特拉燈塔,看到世界盡頭的夕陽那刻,她完成了,930公里,每一步都不辜負。身為青年,我們有各種困惑,因為一次情感上的困境,她出發去徒步朝聖。痛苦讓她看見美好,活著的美好。徒步後,難受還在,事情還在,但是她已經懂得和難受共處了。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會有很多石頭,不斷拿起又放下,一次又一次,直到它不再有分量。曾經束縛自己的事,實際上是構成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拼圖,我需要接受它,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丟棄它。”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聽完楚賢的分享,我彷彿也走了一趟朝聖之旅。原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需要的只是出發。在生命中撿起的各種稜角的石頭,放在心裡,也許刺痛了自己,但是當自己慢慢接受自己,把自己交付給日子,給冒險。石頭會慢慢變得越來越輕,稜角越來越鈍,最後成了美麗的鵝卵石。 “砍掉重練,我不怕,越是艱難,我們也是要越級打怪,反正沒什麼可以輸的。”她的這句話,一直遊蕩在我的心裡。 青年會陷入一種“我要變得更好”,“我要蛻變就會成功”的假想堅持中,但是讀完楚賢的新書《走一趟朝聖之路吧!它會改變你的一生(才怪!)》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要的其實不是改變,而是接受。哪怕脆弱,哪怕不厲害,也要出發。楚賢經常參加的馬拉松或者其他運動項目,都不是為了贏,而是完成。她從這些圈子裡認識了不少正向的人,從而深深影響了她。 她徒步回來後,並沒有改變什麼,心疼還在,但她已經懂善待自己的人了,她開始接受了自己,接受自己不完美,接受自己的脆弱不堪。陳楚賢最後有沒有贏了自己,我沒法確定,但是我確定她擁抱了自己。 後記: 採訪當天,我抵達都市先去酒店下榻,從輕快鐵下站走過去需要走1公里,那路上,我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汗流浹背,意志凌亂的我,想起她徒步走了930公里。相較於我的1公里,我就那麼狼狽,她到底怎麼走得完930公里? 她帶著我去吃西班牙菜,一道又一道和我分享這些菜和她在朝聖中吃過的西班牙菜的區別,我一直沒辦法聽進去。我眼前的她和我10年前見過的她,她既是全新的自己,又是我以前認識的陳楚賢。外觀也許不同,但是我還是看到那個目光炙熱,意志強大的她。 在這個社會上,青年要立足太不容易了,我們有很多角色要扮演,很多社會對我們的期待要應付,能夠有強大的心志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要出發就出發,二話不說去看世界的人,我真心覺得好酷,而楚賢就是我的酷朋友。
7月前
動力青年
即時國際
日相石破“最弱內閣”蒙陰影!新數字大臣被爆收詐騙企業獻金
日本首相石破茂1日才上任,新內閣人事就爭議不斷,被諷“最弱內閣”,如今新任數字大臣又被踢爆曾收受數百萬日圓獻金,而這些錢來自某間偽造財報詐貸的企業,社長等人已被逮捕。
7月前
即時國際
獅城二三事
新航:接受SQ321航班初步調查結果
(新加坡29日訊)新加坡航空公司接受新加坡交通部安全調查局就SQ321航班遇上強烈亂流所發佈的初步調查結果,目前正全力協助當局繼續進行調查工作。 《聯合早報》報道,新航在今天下午發佈的聲明中重申,乘客和職員的安全和福祉是新航的首要考量。 “我們全力支持SQ321航班的乘客和機組人員,以及他們的家人與至親。這包括支付他們的醫療和醫院開銷,以及提供任何所需的額外支援。” 新航也對新加坡和泰國政府、兩國合作伙伴和醫療團隊的支持,以及乘客及公眾的鼓勵表示感謝。 SQ321航班上本月21日從英國倫敦返新途中遇到強烈氣流,機上當時共有211名乘客和18名機組人員。事故造成一名73歲英國旅客死亡,百多人受傷。客機緊急迫降泰國素萬那普機場,截至昨日還有45人留在曼谷,包括在醫院接受治療的28名乘客。
11月前
獅城二三事
全國綜合
LFL:MCMC無權抱怨“誹謗” 公共機構須接受批評
捍衛自由律師團(LFL)批評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報案查專欄作家默裡漢特是一種高壓手段,會對言論自由產生寒蟬效應。
12月前
全國綜合
全國綜合
已接受兒蚊症去世 雙親盼勿重演悲劇
18歲青年愛迪爾的父母已經接受愛子死亡的事實,但是希望各界能夠引以為鑑,不要讓同樣的悲劇重演。
1年前
全國綜合
政治
引用《漢都亞傳》“吉靈”字眼 沙拉瓦南接受安華道歉
國大黨署理主席拿督斯里沙拉瓦南接受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因日前在一場活動上引用《漢都亞傳》內的“吉靈”(Keling)字眼而作出的道歉。
1年前
政治
即時國內
黃宗華回馬將接受調查 內長:助追回大馬資產
內政部長拿督斯里賽夫丁指出,政府引渡高盛集團前銀行家黃宗華返馬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當局追回人民的資產,至於待在我國的時間則沒有限制,取決於執法機構調查速度和結果。
2年前
即時國內
更多接受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