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獅城大選2025丨前進黨哥本峇魯區候選人 陳禮添帶機器狗拉票
|
中國發改委:中國不採購美糧食不影響國內供應
|
前新聞秘書:推動GLC改革 伯拉追求實現財富公平
|
被封禁兩個月後 DeepSeek恢復在韓國下載服務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獅城大選2025丨前進黨哥本峇魯區候選人 陳禮添帶機器狗拉票
|
中國發改委:中國不採購美糧食不影響國內供應
|
前新聞秘書:推動GLC改革 伯拉追求實現財富公平
|
被封禁兩個月後 DeepSeek恢復在韓國下載服務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丨前进党哥本峇鲁区候选人 陈礼添带机器狗拉票
|
中国发改委:中国不采购美粮食不影响国内供应
|
前新闻秘书:推动GLC改革 伯拉追求实现财富公平
|
被封禁两个月后 DeepSeek恢复在韩国下载服务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丨前进党哥本峇鲁区候选人 陈礼添带机器狗拉票
|
中国发改委:中国不采购美粮食不影响国内供应
|
前新闻秘书:推动GLC改革 伯拉追求实现财富公平
|
被封禁两个月后 DeepSeek恢复在韩国下载服务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丨前进党哥本峇鲁区候选人 陈礼添带机器狗拉票
|
中国发改委:中国不采购美粮食不影响国内供应
|
前新闻秘书:推动GLC改革 伯拉追求实现财富公平
|
被封禁两个月后 DeepSeek恢复在韩国下载服务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狮城大选2025丨前进党哥本峇鲁区候选人 陈礼添带机器狗拉票
|
中国发改委:中国不采购美粮食不影响国内供应
|
前新闻秘书:推动GLC改革 伯拉追求实现财富公平
|
被封禁两个月后 DeepSeek恢复在韩国下载服务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收納
星雲
身上的味道/李顯營(浮羅山背)
你出門時,隨身會攜帶什麼呢? 同齡女孩的“出門時尚單品”不外乎是小巧玲瓏的斜挎包、揹包和手提包,裡頭裝著鏡子、口紅、梳子、粉底、證件等各種小物品,方便攜帶又美觀。 與這些女孩兒不同,一位溼疹女孩在購買包包時,優先考量的永遠是包包的大小,其次才是包包的造型。 這個包包的收納空間得足夠大、材質得耐用、揹帶得耐重,女孩才能夠安心地在包內置入手持小電風扇、保溼噴霧、保溼乳液、止癢潤膚霜、防曬霜、護唇膏、手帕、髮圈、消毒液、摺疊傘、透氣外套、充電包、水瓶,對女孩而言是必需品般的存在。 這些瓶瓶罐罐猶如貼身看護,時時刻刻都得伴隨著女孩,隨時為她“補坑填洞”,就連上學也不例外。 褐色木桌的右上角擺放著一瓶無色椰子油,皮膚乾燥時,靠它;抽屜裡擺放的是一個塑料小圓形膏霜盒,皮膚瘙癢時,靠它。 坐在塑料椅子上,解開袖口的紐扣,一層一層往上捲起沾到血漬的白色長袖,在手臂上來回塗抹,再把卷好的袖子平整地往下放,把袖口的紐扣繫上。 又或是時不時在上課途中、站崗巡邏中、操步訓練休息時間,往臉上擦油。 這是女孩同學每天在校園裡看到的景象,是女孩的日常。 雖說是日常,理應習以為常,但女孩始終會在意身旁經過的人,不是因為同學向她投去異樣的眼光,也不是同學刻意與她保持距離,而是生怕別人聞到那一股女孩自己都厭惡至極的“藥味”。 時而椰子油,時而橄欖油,時而中藥混合西藥,上演中西合璧,簡直就是“五味雜陳”。 直到一位男孩的無心之舉,讓女孩卸下顧慮的包袱,稍微不那麼討厭自己身上的味道,也不再害怕旁人靠近。 “你擦的是什麼油?好香哦!” 初三那年,離教室門口最遠、最靠近窗口的位置,坐在女孩隔壁的男孩無意間蹦出這一句話,讓女孩頓時懵了。原來有人喜歡椰子油的香氣,是自己早已忘了,椰子油其實是香的。 女孩隨後回答,說是自制的純天然椰子油。 “那我可以擦點試試看嗎?”男孩目不轉睛地盯著女孩桌上的透明噴霧瓶,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可以啊!”女孩又驚又喜,只因她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因為身上的味道與他人分享手上的瓶瓶罐罐。 女孩拿著瓶子往左邊遞過去,下一秒映入眼簾的,是男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沉浸在椰子油香味中的畫面。 男孩不經意間的舉動似乎在告訴女孩,平日裡多慮了;男孩坦率自然的回應彷彿在對女孩說,至少他不在意。 如今,女孩畢業了,結束了那段反覆捲起袖子又放下的時光,只不過與無數個藥物為伍的日子仍持續中。 如果問女孩,此刻還會介意身上的味道嗎? 老實說,偶爾還是會感到無奈,還是會幻想搭配衣服,帶上少女心包包的情景,不過卻比當年的女孩少了一份焦躁、多了一份安心。 感謝男孩當年無心插柳的每一句話、每個舉動,悄無聲息地在我內心深處築起無形的支柱。
1月前
星雲
星雲
【當代小物件:3月/帆布袋02】消失的習慣/陳德兆(八打靈再也)
記不得那出門必帶帆布包的自己,究竟是如何養成這類習慣的,像是無所追溯根源的野史,讓人突然在某天的某個時段想起。曾嘗試找尋這種習慣的痕跡,但在梳理之後依舊無法記起,也無從考證。不那麼重要的東西,似乎都是這樣被遺忘的。或許,就是這樣自然地成為日常所需,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 有段時間痴迷於收集帆布袋,只因它從來不會輕易變髒,反而會轉變成另一種顏色,彷彿自帶生命般自我蛻變,顏色的時效性帶來兩種視覺體驗。當然,我亦能夠通過其表面上各種不同的印花設計來見證設計者的巧思,更符合當下青年對文青審美的追尋。可即便早已明確知道帆布袋的設計萬變不離其宗,痴迷的人還是會為了它獨有的文青特質買單。 帆布包向來是出門之必要,錢包、書本、手機、平板,一切有關生活所需的物品皆能夠通通收入其中。只是出門的動線顛倒紊亂,內在物品總會因路程顛簸而交雜在一起,雖說這不影響它的收納功能,可亂中有序,大概是對它最精準的描繪。 帆布袋幾乎陪我走了很多的路。大學時代常和朋友從丹絨馬林搭火車到吉隆坡出遊,揹著帆布袋偽裝自己是個文青,在城市間遊走,逛不同的書店和咖啡廳,尋寶般挖掘不同樣式的帆布袋。但有時候並非以金錢購買,而是參與活動獲得。有次回校主持過一場紀錄片的分享會,會後主辦方亦是贈送拓印當屆文學季標誌的帆布袋,用於答謝主持人。雖說後來陰差陽錯之下得到相同樣式的帆布袋,但隨後還是轉贈給友人,用於紀念彼此的情誼。可無論是以何種途徑獲得,只要覺得喜歡就用,不用時便掛在吊架上,權當成一種時尚單品來欣賞,既賞心悅目,又有其收藏價值。 總要學會接受新的習慣 後來開始學習如何穿搭衣服來裝飾自己。實驗性地穿過各色的衣服,卻為了匹配帆布袋的顏色,只好從中篩選與之更適合的套裝,襯托帆布袋的特色。久而久之,穿搭成了一種陌生的習慣,著裝的美感只為帆布袋,而非自己。 市面上的帆布袋設計大多偏小,提把也相較於其他的包包來得短,適合大部分身形勻稱的人。原先使用並沒有如此擔憂,但久了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合適,只因身材日漸龐大,帆布袋掛在身上顯得怪異。出門後,外人投來的目光如箭矢,刺向身體,也刺向心靈,小小的餘光掃射,都會讓我心悸般地覺得“我的搭配有問題”。這一大一小的原始比例被打破,無法構成基本的美感特質,於是只能捨棄,改換成較大的卡其色斜挎包,用於代替日常的收納。收集和使用帆布袋的習慣,大抵是這樣消失的。 曾為了讓自己與帆布袋更為合適,一度計劃減肥瘦身,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然而,現實的偏差總會讓你走向另一種結果,久了之後,原先那些看得極重的事情變得如蒲公英般輕盈,一吹即散。 關於還用不用帆布袋這一問題,也變得不再重要,因為總要學會接受新的習慣,仿若下一個天亮,持續循環、更新。
2月前
星雲
星雲
蜻蜓飛/金睿瑜(峇六拜)
一段時間不曾整理自己的書櫃,架上的書本東倒西歪,或直立,或平躺,決定騰出一個週末的時間整理書櫃。這是本科畢業之後,屬於書櫃的第一個“大掃除”,我逐一取下書本,將其劃分為“課堂用書”及“課外讀物”,進一步按學科、性質與體裁分類。由於書櫃容量不大,我事先買了兩個透明收納箱,把自己不常用的書本裝箱。搬搬抬抬數趟,我偶然在書櫃最深處,發現了一整排白色封面的紅蜻蜓少兒小說,隨即抽取一本小說翻閱,在小虎隊的歌聲裡,化身為紅蜻蜓,低空飛過短暫的少年生涯。 紅蜻蜓少兒小說是我高小至初中時期的收藏品,我和它的相遇始於小學圖書館。小學時期,教育部落實閱讀計劃,為了響應這個計劃,班主任每個星期必然抽一節課帶領全班到圖書館借書,這節課被我們稱為“圖書館節”。班主任規定每人借3本三語故事書,而後完成閱讀報告(NILAM),一個星期後到圖書館還書,再借另一批三語故事書,週而復始。往後到圖書館借書,我必然將華語故事書的配額預留給紅蜻蜓小說,書脊上的紅蜻蜓似為我而停駐。我在同學的大力推薦下開始閱讀紅蜻蜓少兒小說,一讀便深深著迷。此後,每個星期的圖書館節,我都會把一隻紅蜻蜓帶回家,收在書包裡。書脊印有指甲片大小的紅蜻蜓標誌,填滿了我本是無趣且漫長的週末小時光。 用全副身家買下“圖書館” 其實,小學圖書館的規模不大,藏書不多,加上每名學生的借閱數量相當有限,無法滿足我的閱讀量。每逢學校長假,我向圖書館借的小說早已閱畢,令我倍感枯燥。為了解決書荒的困擾,我總是在學校放假的第一天求媽媽帶我到書局買小說。當時家裡經濟較為拮据,沒有多餘的金額讓我買課外讀物。我帶上過年及生日收到的紅包錢,走到“少年小說”的陳列架,在一片白茫茫的書海里挑書。媽媽打量著我選的小說,看了一眼標價,殊不知那時候的小說平均一本只賣18至20令吉。手抱幾本紅蜻蜓小說,我開心地到櫃檯付款。回家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拆開包裝,用包書紙將小說包好,然後悠哉地躺在沙發上閱讀。即使紅包錢的數量日愈減少,但我的內心感到無比富足,因為書架上的小說漸漸多了起來。 闔上少兒小說,紅蜻蜓讀物在我的成長歲月裡猶如蜻蜓點水,它淺淺地飛過我的童年,靜靜地躺在歲月的長河,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時隔多年,紅蜻蜓小說裡的角色與情節,已經演變為記憶裡的符號,遺留於白皮封面。放眼望向一整排的少兒小說,我回想了瓶子裡的兩條魚,記起10月媽媽寫給他的信,聯想起發光蟲、毒箭蛙、六六頻道、雜貨店的女兒……我小心翼翼地將所有紅蜻蜓少兒小說拿下,仔細檢查書況,不禁感嘆。唉,部分少兒小說的書頁已經泛黃,好在我有包書的習慣,小說的本體不至於殘破。 回想起小學六年級的最後一堂論語課,老師在黑板上列了不同的物品,給予每人1000令吉的假籌碼讓大家競標自己想要的物件。當時,我用了全副身家買下“一座圖書館”。或許是為了填補小時候的自卑與慾求不滿,我陸陸續續把小時候讀過的書買回家。升上高中後,媽媽曾經勸我把這些小說送給慈善機構。明知這些小說已經失去用途,但是我的內心依然十分不捨。最後,我決定把紅蜻蜓少兒小說塞進書櫃的最深處,禁錮了為我上色的紅蜻蜓。 大約十幾歲時,少兒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許友彬小說書頁上的文字接連影視化,故事頓時活了起來。第一次感受視覺與文字的衝擊,我趕緊翻出書櫃最深處的紅蜻蜓小說,一邊看電視,一邊對照小說情節。我從未想過,手上的紅蜻蜓能飛入電視熒幕,打開了我的眼界,為我的未來埋下許多伏筆,至於實習期間誤打誤撞進了當初改編少兒小說的影視製作公司,則是紅蜻蜓給我捎來的後話了。 研究機緣巧合之下,我再度撿起了少兒小說。適逢書櫃大掃除,我把紅蜻蜓少兒小說,連同馬華文學、影視文學相關書目移向隨手可取的地方。如今,我的書櫃列起一本又一本的少兒小說,還原了一段純淨的歲月,卻給我捎來另一波考驗。“研究生”身分是我邁向另一階段的重大考驗。唸了一年的研究所,每天硬啃讀不完的書,日日打開電腦,分析自己下載的文獻,覺得研究這條路困難重重。當我萌生放棄的念頭,抬眼一看架上的紅蜻蜓小說,彷彿看見了自己一度揮別的年歲。想罷,我應該為自己的初衷而堅持。打開嶄新的電腦文檔,我的腦袋與電腦屏幕顯示的文檔一樣,一片空白。不知道紅蜻蜓又要帶我飛向哪裡?是我的小學時光嗎?抑或帶我橫跨人生的里程碑?我要跟進紅蜻蜓,飛呀、飛呀……飛過綿延的山巒。
11月前
星雲
全國綜合
視頻 | 丹州奶奶勤勞愛收拾 收納本領堪比商場服裝店
一名男子近日和妻子到丹州遊玩,到友人家做客時,對友人家裡衣櫃和廚房的收納方式歎為觀止,詢問下得知擁有這身超強收納本領的竟是年邁的奶奶後,大呼:快傳授秘訣!”
2年前
全國綜合
更多收納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