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故事

这是一场充满回味与温馨的餐叙。 日前与女儿结伴到杭州,一是重游旧地,二是准备与老友相聚。 刚从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职位退休的方卫平教授,因太太赵霞博士受聘于杭州一所高校,也随之移居杭州。那天不巧下了老半天的雨,不过,大家还是准时应约到方教授夫妇安排的一家杭州老字号餐馆相聚,感谢他的贴心,还代我约了刚从英国归来的前《中学生天地》主编,袁中庆老师(90年代曾经在她主编的刊物写过专栏)、以及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的王宜清(我的儿童小说《香喷喷的童年》是她任职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还有方教授最后的关门弟子,黄晨屿也来了,说来也真巧,原来她们都是浙师大的校友,新知旧雨,话题可多了,席间气氛十分融洽。 聊着聊着,方教授突然转换话题,面向女儿说:“诗敏,你想不想听听你妈到我校访学的故事?1992年的9月,你妈前来我们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所报到访学,她还是我们大学接待的第一个外国学生呢!那时候,我刚从讲师升任教授不久,三十出头,当上了你妈的老师,当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可是你妈反而心胸豁达且开朗地说:‘年龄不分先后,达者为师。’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还有这么强的学习欲望,实在让我又感动、又敬佩!” “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冬天随之而来。金华的冬天又湿又冷,对我们本地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可你妈是来自亚热带,没经历过这样的天气,加上那时她寄宿的虽号称‘专家楼’,却没暖气设备。看她经常冻得瑟瑟发抖,我和教导幼儿文学的已故黄云生教授,都不知道怎么帮她才好。 “有一天,我在家里熬了点小米粥,备了几样家常小菜,请你妈到家里来。她也不推辞,开开心心地应约,一点也不嫌弃我们家简陋的环境。看她捧着热气腾腾的粥,喝得津津有味,那一脸的满足神色画面,直到现在还在我脑海里。你妈性格随和开朗,整个冬天,我和黄教授在教务不太忙的时候,就分别熬了热粥,请她到家里来做客。” “哗,方叔叔,原来我妈还有这样的求学经历,我从来就没听她说过呢。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可以用‘雪中送碳’来形容呢!”此话一出,大家都笑开了。 白头宫女说前朝感慨又感伤 “故事还没完呢!”方教授笑着继续说:“你妈为了学习上的需要,当时买了不少书,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要往家里寄两个5公斤重的包裹(邮局限定每个包裹只能5公斤)。初来乍到,为了方便她川行校园,我还给她找了一辆旧自行车,每次她就用自行车将包裹载到小邮局寄发,连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跟她混熟了!” 方教授讲得兴致勃勃,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这时,袁中庆老师也插嘴说: “有两次爱薇老师到杭州来时,一次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我陪她到西湖溜达一阵后,就直奔满觉陇。诗敏,你听过满觉陇这个名字吗?那是杭州欣赏桂花的著名胜地。我还记得那天我们选了一棵桂花树下的座位,点了桂花茶和桂花糕。每当微风吹过,花香扑鼻而来,还有一些被风抖落的桂花,顺势飘落到茶杯里,碗中,你妈开心得直说:‘袁老师,你看,这场景多浪漫啊!可惜我不是诗人,否则我一定作一首诗送给你!” “还有一次,那是冬天赏梅的季节。我带爱薇老师到浙大附近的灵峰赏梅,那年的梅花开得特别好。尤其是那些古梅树,枝头花团锦簇。你妈拿着相机拍呀拍个不停,兴奋得跑来跑去,猎取镜头。那个美丽的画面,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可是我总觉得好像是昨天的事。” 听着老友们数说二三十年前的往事,有一种白头宫女说前朝的感觉,感慨又感伤。 人生苦短,许多记忆或许可以淡忘,不必追朔;有些却如陈年老酒,抿了一口,齿颊留香、挥之不去。维系多年的友情,却不因岁月的流失而失色。生命过程中,总会遇见许许多多人,有些可能只是匆匆一瞥,船过水无痕;有些则会在某个时空、某个节点,不期而遇、相聚。这,或许就是所谓“缘”吧?也许正如作家、收藏家马未都说的:人情这个东西很怪,有它,再穷的日子过得都很舒心;没有它,再富的日子都让人胆战心惊。 当然,心里明白得很,人生,是一场没有人能够陪伴你到底的旅行,聚散两依依,明日又天涯。杜甫的两句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正是我此时心境最好的写照。
1星期前
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曾为业界培养不少优秀影视工作者,历届毕业生也曾举办不少巡回影展。这些影展跨越各校与州属,试图将毕业作品带到更远的地方去。今年“醒目”毕业短片巡回影展更是力求完美,带着4部短片在槟城、怡保、柔佛、雪隆进行为期8天的巡回影展,并在闭幕放映当天,邀请业界影人为毕业生的作品讲评。 为何影展取名为“醒目”?这显然是个有趣的称号。当被问及这一点,受访的3位学生(《家》导演林家菱、《Last Dance》导演翁启胜及策展人康莹慧)逐一为我们点出疑惑。 “当我们因为实习而踏入拍摄工作的行列时,常常发现工作内容需要靠我们自身的观察与智慧,去发现那些能够提供帮助的瞬间,并从中学习成长。因此,业界前辈们常常建议我们:‘醒目一点叻’,‘自己醒目啦’,‘帮我找多几个醒目的人’。” “这些建议提醒我们,在创作和执行工作的过程,必须时刻保持机灵敏锐,迅速反应,适应各种新环境。我们希望通过‘醒目’二字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他人口中‘醒目’的人,更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 “此外,从字面上诠释‘醒目’的话,也象征着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如同印刻在我们脑海中最抢眼的画面。在这次的影展,我们通过4部短片追溯生命的过往今来,寻找让自己睁开眼睛的生命碎片,将其雕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透过影展巡回,和观众们交流。” 由此可见,醒目是个可以表达出不同主题的字眼。它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期盼。对未来即将从事影片制作的学生而言,醒目是必不可少的特质;而透过影展所呈现的故事,也在在提醒着大众,再平常的人生瞬间,也有值得书写、记录的价值,不要轻视之。 影展普遍受好评 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讲师梁友瑄提及,去年毕业影展共有3部,今年的“醒目”毕业影展则有4部。整个筛选过程虽然和去年一样,但今年比较特别,于开学第一天选出10强剧本,之后学生陆续深化大纲。期间学生和老师一直上课与开会,进行剧本提报,让学员开始深思:“我的故事是什么?”,“大概具体怎么讲这个故事?”。这个过程无疑是煎熬的。学生经历很多挑战,包括自我的质疑。这次老师们甚至要求再提报多一次剧本大纲,最后才选出最终的剧本。所谓精益求精,本次的提呈显然有点不太一样。2周后再正式提报选出4强,最后才有了“醒目”的诞生。 今年的影片类型也有点不一样。去年3部毕业作品都是谈亲情。今年增加了公路短片,也有着加入非常多舞蹈元素的短片。另外2部则偏亲情及爱情,题材较过往多元。 梁友瑄老师提及:“我们有给学生方向。主要的关键字为‘What if’以及‘The moment’。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迈向更广大的创作范畴。” 策展人康莹慧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她坦言第一次做策展,确实非常挑战,往往在面临决策时难以做出决定。尤其策展需要决定的细节很多,从场地的投票、要做巡回或定点等问题,遇到的困难颇多。作为策展人,在落实影展之前需要把许多东西处理掉。然而她显然是个称职的策展人。从Penang COEX一路走到怡保锡米巷文创空间、新山文化空间,每个影展地点都十分具有代表性,而影展也在各地留下了口碑,取得了成功。影展展出的3个地点,负责人都特意留下来观看,特别是锡米巷文创空间负责人还留下来与他们交流。这些本来并不在负责人的计划之中。 巡回放映也获得了业界点评。大家认为,这次影展得到自己领域里的专业人士点评,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这次的回应颇有反响,在怡保办展更是接了地气。《家》的故事和怡保当地有关,在地人看了有亲切感。在怡保场,他们也遇到了进来看短片的香港游客,特意离开场地筹足现金后再折返回来观看,也在交流环节时给了很多回应。香港朋友在看影片后,借此了解马来西亚文化,并称不同区域华人看起来有所不同,但有些核心情感是可以相通的。 另一位系讲师郑国豪也提及,这次的短片,把新纪元大学学院日理万机的莫顺宗校长也拉进表演阵容,充当神秘表演嘉宾。影片中的莫校长充满神秘气息,和平日带有学究味的莫教授形象有所不同。 创意与执行的打磨过程 这次的毕业短片制作为期1年,两位老师认为,学生同时要做拍摄和影展,间中还得上课,而4个剧组实际上只有19个人,每个人都有着双重身份和大量工作。开拍1个月期间大家可谓忙到通宵达旦,是名副其实的大魔王学期。这对师生而言都是双重考验。拍摄现场实际上就是实战,学生怎么拍,系上其他老师都会一同给予指导和建议。毕竟人有盲点,需要外来刺激和点评。有的剧本改了近30版。 这4部短片,或多或少都是导演自己的故事,有时当事者陷入太深,会认定短片里一些情感是自然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当事人以外的观众观看并给予意见,同时也需要拍摄技巧去让它流畅平顺。学生们不只需要学习创作,更需要学习执行创意。学生去到多深,走到多远,也得靠自己的热忱,自己去钻研技巧。当自己走出一条路以后,这最后学期算是一个2年半学习的总和,是理论和知识的展现。作为老师,不免期待学生在大学生涯最后一个学期,能做出些什么成绩。 正如《家》的导演林家菱所言:2年半是一个基础,往往我们要求自己可以超出diploma水准。你需要做到最好才能充实好自己。到了业界,很多东西要被打掉重练。毕业了又是新的开始,还得各自修行。 “醒目”影展短片简介 《家》| 回到曾经熟悉的家,却感到一切都已陌生。 这是公公去世一周年的忌日,嘉琪和爸爸回到老家祭拜。爸爸希望大姑和叔叔也能一起团聚,但大姑因财产分配不公,对叔叔和公公心存怨恨,不愿回来。尽管爸爸多次劝解,大姑依然坚决不回。嘉琪不理解爸爸为何勉强大姑,与他发生争执。叔叔也临时爽约不来祭拜,这一连串的事情让爸爸情绪低落。看着爸爸落寞的背影,嘉琪似乎明白了什么,决定为爸爸做些事情。 《书的秘密》| 一本笔记本让她展开了奇幻旅程。 在繁忙的城市中,她努力工作却接连失败。与家人的矛盾、工作上的压力让她几乎崩溃。就在最无助的时候,他出现了,并赠予她一本笔记本,里面的故事竟与她的经历出奇相似!通过这本笔记本,她开始找到力量,重新审视自己与生活。它将带你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见证她在困境中找回自我的旅程。 《Montage》| 只有按下播放键,才能再次听见你的声音。 身为婚摄剪接师的嘉恩某日接到委托,发现片中的新娘竟是曾经错过的人。为了完成工作,嘉恩必须揭开过去与现在的心结。 《Last Dance》| 她说,他们之间就差一支舞。 一次机缘巧合,让时隔5年不见的CJ与Jin在一间舞蹈教室重逢。在Jin的一次次追问下,CJ是否会终于吐露当年不告而别的原因?重逢的两人是会解开过往纠葛,或是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而他们的那支舞蹈又能否在5年后终于圆满?
3星期前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新山23日讯)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借由东马原住民的绘本故事,让小朋友了解人权的基本概念,从中知晓无论任何种族、性别或宗教信仰的人士,都应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居住权、教育权及医疗权等。 隆雪华青人权展首度移师南马柔佛州,从8月16日至25日在位于士姑来金山园的“47号课室”展开。 这项《追求人权百年路,星火不息争自由》巡回人权展是由隆雪华青、47号课室、柔南黄色行动小组、P320社区空间联办。 配合人权展,会场今日也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活动入场免费,上星期开放报名,共吸引23名孩童赴会。 主办单位邀请绘本亲子共读“恐龙妈咪”(彭慧敏)为小朋友分享《巴夭人的孩子》和《绑“焦瓦”的学童》这两本儿童绘本。 除了绘本分享之外,大会也安排P320社区空间负责人李成钢和陈秀君,为小朋友导览和讲解基本人权概念,以及介绍世界上知名的人权斗士故事。 李成钢受访时透露,上述两本儿童绘本述说的是关于东马原住民的故事。 他说,团队希望借此系列活动,给小朋友从小建立起基本的人权概念,并让他们知道人权是靠先贤一步步争取而来的。 他表示,在儿童绘本分享会之后,团队给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会展导览,解释人权的概念是如何形成,说明不论是任何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人士,都应享有基本的教育权、医疗权、居住权及生存权。 他认为,在正统教育体制中谈及人权的部份较少,虽然学校教育也会含括基本元素,如君主立宪制等,惟实际上并不那么深入。 “这可能是学校教育比较避重就轻地不去谈,惟其实,这些权利很多是靠许多抗争而争取得来的。” 他表示,学校教育比较倾向于温和地去争取权利。 “我们觉得也需要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些不同层面的抗争故事。” 近期陆续传出儿童遭掳拐、霸凌、虐待等案件,为小朋友灌输人权基本概念,会否有助提升孩童防范意识,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和帮助其他小朋友?他表示,这肯定有所帮助。 他说,不只是在霸凌方面,小朋友也会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当有人防碍和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即使不是直接抗议,他们也懂得该如何求助。 他继说,当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基本人权后,他们除了懂得如何求助外,也会对其他被侵犯人权的人士,不论是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具有同理心,了解到对方是名受害者。 “首先,他们将不会成为加害者,而更理想的一个情况是,他们也可能踏出多一步,成为协助受害者的人,变成受害者身边支援的一个网络。” 他透露,他们可能观察和识别到自己或身边朋友的人权被侵犯,他们或还不会使用“人权”这个字眼,但是他们会觉得有些不对的事情正在发生,他们会觉得他们应该去寻求援助。 他也坦言,单凭举办一次活动并不足以提高青少年与儿童对人权的认知,这仍需不同单位持续推动,包括报社、社区及民间组织等。 另一方面,“47号课室”负责人锺凯琳透露,今日报名参与活动的23名小朋友来自柔南地区,年龄介于7至13岁。 “虽然许多人说人权很抽像,然而,教导小朋友认清自身的权利,相当重要。” 她表示,小朋友通过聆听绘本和参与手工活动,去了解人权基本概念,所取得的反应和效果相当不错。 配合人权展,所将展开的系列活动,尚包括明日(星期六)下午2时至4时登场的“法律与人权”讲座,主讲人为执业律师蔡学捷。 明日晚上8时至9时30分,则备有《Hungry For Freedom》纪录片放映会,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署理会长蔡持兴应邀担任“映后分享人”。放映会联办单位为自由电影网络。 欲知活动详情,可浏览隆雪华青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KLscahYouth。 47号课室地址:47, Jalan Impian Emas 5/1, Taman Impian Emas, 81300 Skudai, Johor。
4月前
“讲述华人故事、展现华人风采、凝聚华人情感”,“世界因你而美丽——2023-2024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将于6月2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这也是盛典首次落地香港。 届时,新一届“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影响世界华人特别致敬大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奖者,将在现场观众和海内外华语媒体的见证下,向全球华人分享他们的经历与感悟,与全球华人共享荣耀。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由凤凰卫视集团联合海内外多家华语媒体机构发起,共同推举及表彰在不同领域成就卓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华人典范。让各领域优秀华人的成就得以发扬光大,影响更多的后来者。盛典今年落地香港,将以更高格局、更广视野、更新形式,全方位呈现华人精英、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作为凤凰卫视集团年度盛事,自2007年启幕至今连续举办十五届,持续聚焦影响世界的华人群体,向在科学研究、公共事务、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杰出华人致敬,凝聚华人荣耀,已成为提升国际传播、凝聚华人力量的重要品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及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十余年间,近150位各领域杰出华人精英包括钱学森、饶宗颐、贝聿铭、屠呦呦、金庸、杨振宁、袁隆平、李安、张艺谋、姚明等先后登上华人盛典舞台,接受全球华人的喝彩。 6月28日,与全球华人再度相约,共同致敬获得国际荣誉的成就者、科学探索的领航者、文化星辰的创造者、世界纪录的突破者、公共事务的开拓者。“世界因你而美丽——2023-2024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获奖名单将于即日起陆续公布。华人荣光,闪熠香江! 更多【人物】文章: 作家张曼娟/漫漫长照路 幸有写作助自我疗愈 【世界蜜蜂日】护蜂人温绍平 就想好好守护蜜蜂不受伤害 小说家朱宥勋 /文学是无意义但好玩的游戏
7月前
我时常坐在书桌前沉思,望着窗外,脑中却一遍遍地想着:我要写出一篇惊天动地、鬼斧神工、独一无二的文章来。 每当这么想,我就会陷入僵局,我会开始思考:世上那么多文人,我怎么知道我的文章是不是独一无二呢?我真的能写出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吗? 我翻来覆去地想这些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 都说文字需要修饰,如果你想写水,那就不能只写水,你得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清晨的露水、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的浪花……;如果你想写花,那就不能只写花,你得写:初露尖角的花苞、绽放的花瓣、凋谢的凄美……总之你需要修饰它。 如何修饰文字,这或许将是我一生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想得多了,我越发找不出问题的答案,下意识摸了摸手边蹭动的猫,脑子里想的又是:这是只会掉毛的橘猫。 但我从我的动作里得到了放松,我得以将我的大脑从思绪里解放出来一会儿。 我放空了思绪,眼睛只是看着那只猫。 然后我顿悟了。 不一定得写出宏大的文章 我不一定非得写出宏大的、独一无二的文章;我也可以写平凡的、柴米油盐的故事。 我可以把水写作水;我可以把花写作花;于是我自然也可以把文章写作文章。 独一无二的文章或许需要一些特殊的经历或是恰到好处的灵感,但是平凡的文章却藏在生活的每个小角落里,它可以是过路的行人,也可以是一天之内发生的小趣事。平凡的文章不拘泥于任何,正如“平凡”二字一般,它仅仅只是平凡,也只是平凡。 就在这种思维中,我悄悄打破了我的写作瓶颈。 或许还有更多的瓶颈在写作路上等着我,但我相信我不会故步自封,而是努力寻求一个解答。
7月前
“这个世界或许会变成一个大医院,而每个人都是病人……”访问进行到一半,孤岛Joe竟开始构思起了故事来。我们谈到了现代人的孤单寂寞,和随之而来的心理状态。孤单、寂寞,很容易就被标签为“忧郁症”,以至于引起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分门别类的标签,使我们有各种各样的“XX忧郁症”。逻辑推到极端,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人有一种忧郁症,也就是每个人都是“病人”。孤岛Joe不喜欢这样的世界。 【孤島Joe是誰?“孤島”又是什麼?】 “每个人来到世界时都是一座孤岛……”这句话是孤岛Joe今年出版的新书《有生之年,只想好好谈场恋爱》的宣传文案。这本书的缘起,是他6年前经营的同名脸书专页。“孤岛”,即是这本书及这个专页的核心主题。 孤岛Joe本名陈子云。他有一份正职,写作和画插图纯为兴趣。他的脸书专页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读者关注,其中以台湾为主。这本新书,也是由台湾的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以生活小故事为主,图文并茂,每周有几篇,不定时发布在自己的脸书专页。 “我很喜欢‘孤岛’这个概念,所以我每个插图都画一个岛……”没错,孤岛Joe本身也擅绘画,每写一篇故事,就画一幅插图。既是作家,也是画家。他说,他的专页本来叫“千岛Joe”,他想把每一种心情都画成一个岛,比如“吃不饱岛”、“睡不着岛”等等。画着画着,就海纳百川式地,形成了一个“孤岛”。 一座孤岛,真的胜过一千个专属心情的岛吗?现代人的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暧昧迷离。一个人,或许就如海纳百川的孤岛,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却不能分开来单独面对,必须融合起来处理。因为人的现实生活就是这么错综复杂,有说不清的道理。理解一座孤岛,要有理解一千个小岛的心胸。 这样,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贴近。 【心暖花開:用一朵花來陪伴】 “人的内心矛盾,说到底,没有别人帮得到,必须还是自己帮自己。别人能做到的真正的帮忙,或许就是陪伴。” 我们聊到这里,孤岛Joe似乎又得到灵感:“我们中文字的帮(bang)跟伴(ban),发音只差一个后鼻音g,难道它们有某种微妙关系?”我们都不是语言专家,但如果这个观点在暧昧复杂的现代生活,含义一丝真理,任由创意发挥一下,想来也不是问题。 怎样的伴,才是帮?孤岛Joe今年发表的一个系列故事,叫《心暖花开》。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带着心理创伤的女子,虽然有个温柔体贴的男朋友,却不敢对他诉说伤处。她排遣孤单寂寞的方式,是在一个line群发一朵花。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心情。群组规定,每每遇到需要排遣的心情,成员都只能发一朵花的emoji,没有文字。 这则故事发表后吸引到极大的关注,甚至有读者自发组织了这样的群组,在现实中演绎孤岛Joe编织的故事。一朵花,真的胜过千言万语? 现代人其实很需要人陪伴,但现代人似乎不懂怎样陪伴人。孤岛Joe创作这则故事,提供了一个建议方案。一朵花,就是胜过千言万语。为什么? 【現代人需要的幫助是怎樣的“幫”?】 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家人、伴侣、或朋友不开心,人总想帮他们,但真正的“帮”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真正“帮”到人呢? 我们不是在谈原始人的“生存”问题,而是在谈现代人的“生活”问题。现代人的生活,表面上舒适、富足,内里实则有各种不满足、不满意;有欲求,得不到,就产生一种落寞感。这份孤单寂寞,是很多人生活不愉快的根源。 真正的“帮”,就必须帮人直接面对这份孤单寂寞。 有的人觉得帮忙就是去开导,做人家垃圾桶,听别人倾诉心事,说几句支持的话。但这样或许会重揭伤口,使其无法愈合;有的人觉得帮忙就是给对方煮一碗“心灵鸡汤”,说一些小故事大道理,然后安慰对方说都会过去的。孤岛Joe认为,或许less is more。 【從千島Joe到孤島Joe】 孤岛Joe原本计划画完一千个岛就搁笔,现在已经画了数千个岛。而他本来画的是荒岛,后来在上面画人,再后来岛上的人就会说话,从短短的几句话,到现在形成每篇约2000字的短故事。他的故事的特色是“反转”,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结局。反转的故事情节,处理得不好,容易沦为哗众取宠;反转引起的共鸣,却恰恰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灵需求。皆因现代生活暧昧迷离,是非对错,不是那么黑白分明。而孤岛Joe,为华人世界,书写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 孤岛Joe写的是“成人”睡前故事。“成人”不是色情,而是成年人现实生活中,在喜怒哀乐之间的暧昧和矛盾。他写的睡前故事,适合成年人看,也适合即将成年的人看。 成年人需要安慰,早熟的少男少女需要指引。 听孤岛Joe说成人睡前故事。这些故事,既是发自灵感的创作,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细心观察。既科幻反转,又不失真实。心灵鸡汤或许能够温暖人心,但人要面对现实生活,心灵安慰也必须真实存在。孤岛Joe用他的文字和插图,实实在在,做着这么一回事。 【靜靜的陪伴,也可以很powerful】 我们身处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满街大学生不说,整个网络世界充斥各种“专家”。很多人心里的某种不愉快,哪怕再小再私人,似乎都在网上找到各种解读或解释。每个人都是一个病人,每个人又似乎是别人的医生。 孤岛Joe提供的替代方案,就是大家成为彼此的“岛民”。 要成为别人的“岛民”,又不宜太用力。 “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可能白天发生的小小的事,都会在夜里引发忧愁”。而每个人都是那么独特,遇到的问题是那么不一样。要一直向人倾诉,岂不也是苦差事? 人跟人之间,或许只要能彼此有个understanding,说,你有你问题,我有我问题;我不干涉你,你不干涉我;但我在你身边,你在我身边,我就知道我并不孤单。生活再苦,也过得去。 每座孤岛如果都有岛民,孤岛就不孤单了。     相关报导: 赵佳浩/隧道·繁花少年· 最后心通往之处(上) 老头给我送花来/丘素薇(劳勿) 希望那天不要来得太快/胡静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吉隆坡茨厂街和槟城乔治市导览告一段落,两次跟随字体设计工作室huruf看招牌,内心自然对他们如何看待字体招牌消失好奇。在采访过程,大家不时在保存与发展之间提出讨论。在专题的尾声,记者将他们的对话整理成问答模式。希望透过这样梳理,让读者能够进一步衍生更多关于本地在地街景文化的思考。   陈姝利=姝;陈子豪=豪;李蕙伊=李;Joël=林 问:对比吉隆坡和槟城两次招牌导览,如何看出差异? 豪:吉隆坡大部分人的招牌,都是以马来文为主,在槟城也不例外。但由于乔治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在建筑物上的浮雕招牌得以保存,所以乔治市的建筑物会留下更多时间的痕迹,但在茨厂街总是很容易被新的设计取代。当然槟城也主打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地,它跟吉隆坡的生态很不一样。 林:即便如此,这些招牌也不在UNESCO的保护范围内,还是有很大部分面临消失的命运。 问:吉隆坡和槟城以外的地方,招牌有什么不一样? 姝:每个州属的招牌都有它特别的地方,例如登嘉楼和吉兰丹的招牌大部分以爪夷文为主。但也会有爪夷文和中文并现的招牌,只是中文字就比较小。而彭亨州的更特别些,由于州政府几年前强调,州内所有商店招牌和广告牌都必须附上爪夷文。所以你会看到一些商家,在原有的招牌空白处,就临时加上爪夷文。 豪:有时也看那个地方用什么方言,招牌上拉丁文拼音也会不一样。招牌书法也会不一样,书法界有“南沈北孔”的说法,指的是南马马六甲的拿督沈慕羽,北马的槟城书法家孔翔泰,说明了南、北马书风的差异。实际上,这样子的差异也只有研究书法的人才能看出差别。 问:是否曾想过书法字体数码化,保存老招牌 ? 李:招牌上的书法字数码化不容易,设计师在编排招牌都会考量字型大小,书法家也是。会有的字比较大,有的笔画下笔重一点。所以很难数码化般复刻书法家的笔触,写出来和电脑打(字)很不一样,尤其是下南洋的中国书法家作品。 姝:在吉隆坡的Lostgens’,就在使用拓印技术保存石碑文字,或许也是一个办法。 问:看了招牌那么多年,你们是否能概括大马的招牌特色? 李: 招牌很大,因为要把所有资讯都放进去。 姝:马来西亚拥有很多样貌,很难定义专属马来西亚招牌的特色。也或许没有特色,就是一个特色。我们很常使用“Rojak”形容这里的城市、字体和排版设计。 林:偶尔在路上看到现在流行的极简主义招牌,我不会觉得像这里。集结不同材质、颜色、风格、语言在一起的招牌,让我看到这里独有的乐趣。 豪:其实单靠我们两次的导览,是无法看出马来西亚招牌的全貌。吉隆坡茨厂街和槟城乔治市以华裔为主,所以招牌才会出现多种语言的特点。加上其他种族不如华裔重视招牌,以前店家都怕影响生意,所以不随意拆旧招牌。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招牌时,都必须去华人社区,因为这些地方的招牌极具象征和有历史意义。 林:如果走到槟城的小印度,旧招牌就比较少了。因为那里的文化倾向展示最新、最吸引眼球的招牌,所以很少旧招牌。 问:如何看待招牌保存与发展变迁? 林:千禧年以前,槟城实施屋租统制法令,这些店家仍能以低租金维持生意,跟着他们的招牌自然留得住。所以说文化遗产的保留取决于发展的速度,在屋租统制法令废除后,老店主无法承担过高的租金被迫搬迁。原本是家家户户生活的社区,人们在这从事买卖等经济活动,形成仅属乔治市的生活样貌。如今,这些战前店卖给海外投资者,他们重新油漆、拆下旧招牌,也撤走了这里的历史痕迹,本地人的生活痕迹。 李: 我同意某建筑师的说法,他说一座城市发展蓬勃,吸引投资商带来资金,人才会留下不外流。而一座城市要留住人才,我不否认必须有适当的进步与发展,但要如何取得平衡极具争议。之前茨厂街的街屋一度面临拆迁的命运,最后不拆了,现在周围建了高楼大厦。我不反对建高楼,但问题是楼层的入驻率是否成正比?若买得起些房产的是外国人,他们再改租卖给本地人,钱流向国外,那当地人只会变得更穷。 问:透过招牌导览,想向大众传递什么讯息? 姝:其实我们从参与者的身上也有所获,有的在这里生活很久、有的是做招牌的人,他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乐于与我们分享,这些招牌的故事才得以拼凑得更清晰。 林:希望大众能意识到艺术品就在街上,因为这些日常不过的街景,人们只是走过但不曾意识要保存。希望借着招牌导览唤醒人们的关注,我也会拍照或用文字作记录。当然保存不是说强制不碰这些招牌,我们希望人们了解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进一步激励本地设计师,让他们能够回看自身历史文化融入设计,打造出真正属于马来西亚的风格。 相关报道: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招牌景观/02】解读老招牌:看见马来西亚独特的字体美学 【招牌景观/03】字游乔治市:走读招牌背后的故事 延伸阅读: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大路小道/02】回首旧时光,他们眼中的旧巴生路…… 【大路小道/03】探索旧巴生路,寻访巴生河的往昔烟火
7月前
7月前
2012年大姐生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女宝宝,由于这是我家里阔别十多年再次迎来宝宝,大家都非常兴奋。宝宝出世那一天,大家轮番到医院探望,抢在第一时间看看宝宝,大家同一时间也发现宝宝手上有一个不小的胎记。不过由于是在手上,而且颜色算是蛮浅的,因此大家不以为意,小宝宝就这样在大家的宠爱下,一天一天慢慢长大。 宝宝大约3岁的时候,她开始懂事了。这个时候的她也对手上的胎记感到有些好奇,会问一些非常天真的问题,比如为何只有她有这个胎记,其他小孩没有;胎记会不会消失等等。 这时候长辈都会轻描淡写对她说,这只是胎记,并不会对生活带来任何影响。有些长辈甚至会向她出示自己身上的胎记,安慰她这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可以看得出小女孩依然因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有些介意。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拿了一支原子笔,在胎记上“作画”。 我随手一画,画了一个地图,随后就开始跟外甥女说故事。故事内容随着当天的心情而改变,有时候我会跟她说我们一起去旅行,用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就这样外甥女开始不在意胎记的存在,甚至有时候觉得很好玩。 这就是我与地图的故事,也是我与外甥女的故事。就是这一幅地图,让一个小小心灵得到抚慰。转个心态,让她从小小学会不执着,也许这就是上天送给小小外甥女最好的礼物。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