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效率

对于近年来盛行的扫码点餐,相信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反对的声音,大部分表示扫码点餐不人性化,失去温度。例如点餐时无法很好地向餐厅表达自己的诉求,如菜品的辣度、有什么配料是不想加的;或是部分店家的网络情况不佳导致难以顺利点餐。再者就是觉得扫码点餐对一些不熟悉在手机上操作的老年人来说是个累赘。 赞成的声音,则包括觉得扫码点餐更有效率。对于那些特别繁忙的店家,不需要苦等或依赖服务员就能自行下单。自己要吃的菜自己点,也不会因为与服务员的沟通不良而下错单。 我家中也有老人,去到扫码点单的餐厅还是需要依靠我们去帮他们下单。我也曾经去过有些餐馆由于网络不好,扫码点餐不太顺利。所以那些反对的声音我能理解。然而作为一个“I人”,我对扫码点餐有一定的偏爱。 流行过一段时间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里的“I人”与“E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I人”(Introvert)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社交场合可能感到不自在。“E人”(Extrovert)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也依赖于外界的反馈。 不需要多余的温度 对大部分时候都挺“I”的我来说,可以在家吃就不会在外头吃,能够点外卖的就尽量不会去堂食。但有时候我还是希望在假日独自去外面逛逛,偶尔换个环境换个心境;有时也觉得有些食物打包回家吃少了些滋味。然而有些餐厅,是需要排队点餐再入坐的。有些餐厅是入座看了菜单后,才招呼服务人员点餐。如果中间还需要加点甜品还是饮料,就需要再传呼服务人员加点。 我每次一进到餐厅都选那些离入口及人潮最远,最靠边及最不轻易被发现的角落坐下。想要点餐时也不会去催喊服务人员,都是先等到跟哪位对上眼后才默默举起手。如果那间餐厅有服务铃,对我来说就是个幸运。如果能够扫码点餐,更是对我的救赎。我常常处于这种需要外食却又容易感到各种尴尬与不安的境地。扫码点餐的确能解除我这样的困境。 我不需要人情味,不需要多余的温度,扫码点餐几乎能满足我所有点餐的需求,我最多只需要在饭后去扫码结账。点餐,等菜上桌,加上中途可能的加单,整套下来我只需要跟送餐上桌的服务人员说谢谢。店内如果用的是那种送餐机器人,在我心目中这家店就是个王炸!我会毫不吝啬地在各种点评网给出五星好评。 我常去的一间“吃到饱”无限量供应的火锅店,位于台湾基隆港旁的好食城。除了刚开始点汤底需要跟服务人员对话,中间要加点肉品都是直接扫码点餐,主食、酱料及饮料,得在公共自助区领取。而把肉品饮料送上来的,就是送餐机器人。每次机器人把餐点送到我桌子,冷冰冰的机器人带给我的感受却是无尽的温暖。我不会担心那两颗闪烁着霓虹的电子眼是不是对我一个人吃火锅产生疑问,也不会担心它朝我翻白眼,觉得我点的太多还是吃的太多。 我在日本每次光顾的一间连锁旋转寿司店,一开始是机器取号,然后由工作人员领位入坐。过后就是自行在旋转带上取用那些已备好的寿司及菜品,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点餐,并由旋转带送来。我就会因为这种都是自助式的点菜送菜方式,下次选择餐厅时优先考虑这些商店。 还有一次,我在麻坡一间知名咖啡厅的柜台点了杯百香果茶芝士奶盖,最后却送上了一杯抹茶拿铁芝士奶盖。我问服务人员是不是上错了,那位接我单子的服务员就走过来告知,刚才我点的就是抹茶拿铁芝士奶盖,他还再次跟我确认过了。我不讨厌抹茶,所以照单全收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平常很少喝咖啡,如不是我口误,就是服务人员听错了。那个时候我想,如果是个自助扫码点餐就好了,就算是服务人员看错单上错饮料,至少我下的单是对的,还有迹可循,还我个清白。 当然,我还是尊重每间店自己的经营模式。但我对于愿意为现代化、自动化点餐付出努力的店家更报以善意的支持,毕竟这是对“I人”的救赎。同时也希望店家保留传统的纸质菜单,以提供更灵活的点餐方式,以防哪天系统崩溃,设备没电;或是遇到无法自助点餐的客人。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老师好, 学校开学了,我的功课和课外活动的压力也开始增加。我最近经常怀疑到底该不该花这么多时间去安排课外活动及课业,因为感觉越安排,效果越差。请问是否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摆脱这个困境?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如何善用时间以及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妙方,然而多少时候往往将时间管理误解为不让自己空闲。结果在生活中,只要有空档就会充塞许多活动进去,到头来发觉原来自己不知不觉中落入了時間管理效率的陷阱。在过程中,除了减弱工作效率,还出现许多“来不及”的窘态。 其实,在生活中只要稍做调整,就可以将这些“来不及”转为游刃有余,且更可以腾出时间与家人及朋友相处。首先,必须要学会用对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事情。换言之,懂得其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抓出核心重点后专心优化,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久了就能看到成果,甚至可以只花一分时间,却创造出比其更有价值的成果。 接着,太过详细的安排有时也是最致命的安排,特别当我们逐渐习惯让时间表来掌控自己的生活,会逐渐变成时间强迫症。因为一个看似详细,实则过于繁琐的待办事项,认为自己非得按表操课,反而会绑住脚步,陷入清单陷阱。因此,若在安排待办的事情过程中保留一小段缓冲时段,会比密集紧凑解决所有事来得更有效率。 最后,在面临排山倒海而来的庞大工作量时,学会设定小里程碑,让目标随时和自己保持在最近距离。因为从心理上来说,一个人遇上超出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量,会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态。因此为了避免因为感觉太多麻烦事导致懒得开工的工作焦虑,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更容易处理并逐步完成。小任务完成后会带出一种成就感,更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工作任务,减少因为事情太多而产生的工作焦虑,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报道: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奇怪,人不累,心很累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利用“减法管理”克服“沉没成本谬误”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越累越想滑手机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从“注意力碎片”到“集中注意力”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出国深造前的心理准备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