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救赎
星云
壳/禾歌(吉隆坡)
夕阳在海面上融化,渲染了一片霞烁波光。沙滩上寄居蟹的行色匆匆,和沿岸的风凉惬意形成鲜明的对比。乍看之下,它们像群小学生。背着厚重的书包,争先恐后挑房子。 螺壳太窄,不能住;螺壳太大,带上行走困难,也不行。 大自然教会它们,合体的完美外壳要靠自己争夺,换壳则是成长旋律不可或缺的音符。 可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人类的成长也同样需要换壳。 母亲对妹妹的叛逆总是束手无策。 或许因为妹妹性格刚烈顽固,或许是对她自幼丧父的怜惜。看着母亲在她变本加厉下的日愈无助,我渐渐觉得妹妹的“改邪归正”里,有一份属于我的责任。我以为只要自己的介入足够强硬,以身作则就能匡正家规。可事实,却让我陷入了自责和无奈:长辈指责我太严厉,母亲一次次将她从我的责罚里救走。她屡教不改,而我活成了童话里的恶毒姐姐。 高考午后的一束盛夏,悄无声息,照进了我这座壳。 “是关于你妹妹吗?”由学生自主定题的华语口试里,老师轻松道出我的开场白。 我愣了一下。 原来一直被我当成宣泄的日记作业,有老师的认真倾听。 被看见,原来如此铿锵有力。 那一瞬间,所有的委屈都有了归属。头上嗡嗡作响,可我分不清是盘旋的吊扇,还是我哭得快要窒息的晕眩。 “你有没有想过,你母亲扮演着负责养家的父亲,而你在不知不觉中,一直扮演着一个母亲的角色?” “可是我想为母亲分担,减轻她的负担,为家里出一份力。” “你可以分担,但是必须作以一个女儿,一个姐姐,而不是一位母亲。你母亲现在依赖着你管理家事,但是她不能把母亲这个角色给你。” “那母亲就要独自承担两个角色不是吗?那多辛苦呀!” “这是你母亲的功课,唯有靠她自己面对。而你,是时候将角色还给你母亲了。” 老师在我认知维度外的提点,让我如梦初醒。我这才看见,对于纠正妹妹几近病态的执著,是因为在与母亲共情中,我将她的情绪和责任也一并背上了。可笑的是,打算背负一生的,竟是不属于自己的重量。 我们都有自愈力 《你背负了谁的伤》里写道:“背着父母,是我们为他们的喜怒哀乐负责。只要发生任何事情导致他们难过生气,那是我的错;背着父母,是因为想要拯救父母,到最后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双方都成为被对方埋怨的受害者。” 责任归还,是每个责任心过强的小孩的必修课。去卸下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将一切交还给对方。 这堂课和高考无关,可直到现在,仍然滋养着我的成长。 也许不是所有童年都完美。但没关系,长大后的我们都拥有自愈的能力。 有换壳时需要暴露自己脆弱的勇气,更有舍弃部分自己换一次彻底成长的决心。 如果你愿意,随时可以去奔赴一场自我救赎,去看见自己,找回自己,亲手治愈童年的自己。 叶凤梅老师,遇见您,我是何其幸运。感谢您看见了我,让我看见我自己。让我可以换回自己的角色,重新背负着爱出发。
9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林雪虹/悬崖
你那里现在几点了?我问奈伊玛。 “当你看见太阳时,我看见的是月亮。”奈伊玛教我怎样记住我们之间的时差。 后来我就不再问了。我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世界地图,从我们的乌拉港出发,一路向西行,直到世界尽头,那里就是奈伊玛的家了。 那是一座岛屿,和我们的乌拉港有着一样咸腥的海水,一样的太阳,一样随处可见的甘蔗地和香蕉园。我想像奈伊玛汗流浃背,光滑的黑色皮肤曝晒在日头之下的样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记错,以为奈伊玛来自牙买加。她经常提到加勒比海的沙滩和阳光。她说她在一座岛上(“我过得很好,正在岛上享受着加勒比的阳光和沙滩!”)。在那片无边无际的海域,我能记得的只有牙买加和千里达岛——蓝山咖啡和了不起的奈保尔。 那我们这里有什么呢?(“振作起来,我们还有彼此呢。”) 我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初春抵达巴黎。那是一个仓促的决定,虽然我早就想离开乌拉港。我想逃离这里。那时候我总是感到迷茫和孤独。我想改变生活,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当我终于找到我的青年旅舍时,我已经浑身湿透,又冷又累。洗过澡后,我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直到被一阵嗡嗡声吵醒。 昏暗中有个女人举着吹风筒吹头发。见到我,她没有转过身,而是对着镜子里的我微笑。镜子中的两个女人相视而笑。伫立在镜子前的那个女人看起来神采奕奕,一头玉米烫张扬地顶在脑袋上,使她原本就娇小的身躯看起来更小。她精心装扮了一番,赭红色的北欧风提花毛衣,浅棕色卡其裤的大半截藏在深褐色长筒靴里。一对大圈耳环在阴影里闪闪发亮。房间里弥漫着香波和香水的浓郁气味。 我吵到你了吗?她回过头来问道,但并没有看我。 噢,没有,我只是在倒时差,我说。 你想不想跟我们一起出去找点乐子? 她叫奈伊玛。两个男孩的母亲。外贸公司的职员。香熏爱好者。只要她在,甚至是在她离开后好一会儿,整个房间都会飘散着各种香气。她说的我们是她和寝室的其他女孩,人数和成员总是不固定,3个或5个,取决于那天有哪些人在寝室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那些乐子感兴趣。 今晚她们要去“玉榭小地窖”。这家爵士乐俱乐部曾出现在《爱乐之城》里。同行的两个女孩——娜塔莉和金是大学生,比奈伊玛年轻许多,似乎对去酒吧这件事更热衷,花更多时间在化妆上。她们的床上凌乱地放着各种东西——化妆包、充电器、睡裤、孤独星球的旅游指南、皱巴巴的巴黎地图。奈伊玛反倒显得不那么兴奋或满怀期待。不过她看起来还是很欢快。她总是热情洋溢,极少提出反对意见,极少对人冷嘲热讽或说泄气的话。 但在维持秩序和寝室的整洁这件事上就不一样了。奈伊玛精力充沛,有足够的能耐确保寝室里的公共空间——简陋的浴室和一张塑胶方形餐桌永远干净、井井有条。这会儿她果然像一个母亲,孜孜不倦,一会儿对着镜子抚弄头发,一会儿整理搁架上的洗漱用品,然后又检查餐桌上的那些零食包装袋和饮料瓶是不是空的。 我的天呐,这究竟是多少个莴苣姑娘掉的头发?她一边说,一边将一团头发扔进垃圾桶里。 哎哟喂,这是准备为老鼠和蟑螂开派对吗? 你不会怪她好管闲事。奈伊玛就是有这股魄力。即便有时她有点气势凌人。对着她,你不会生气,也不会想要较真。 我没有和她们一起去玉榭小地窖。那是我在巴黎的第一个晚上,我不想去什么俱乐部。我感到疲惫、恍惚,以及无所适从。那也是我第一次去欧洲。我一直想去巴黎。就像许多文艺青年那样,巴黎是我的梦想之都,那里有我为之着迷的一切——塞纳河畔,莎士比亚书店,海明威,波伏娃,杜拉斯在召唤我,我的灵魂热切渴望受到他们的洗礼。 第二天并不比第一天好过。我一上街就险些遭抢劫。在北站的地下通道,三个吉普赛女孩围堵我,将我逼到墙角,企图夺走我的照相机和钱包。一个路过的男人及时解救了我。这使我更加恐惧这座城市。这里充满了甜蜜与惊喜,却也暗藏各种危险和未知。 我惊魂未定。午后,我们一起去花神咖啡馆喝咖啡。只有奈伊玛和我两个人。露天座位已经满了,我们坐在靠近门口的桌子旁。点一杯咖啡你还会得到一小块印有花神咖啡馆标志的巧克力。奈伊玛把她的巧克力送给了我。 她能说流利的法语。看着她一边看菜单,一边淡定地和侍者说话,我心生艳羡。不只是她,周围所有人看起来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人们从容不迫地推开门,优雅、自信地用餐和交谈。我却总是胆怯、窘迫,总是感到难为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下子我终于能看清奈伊玛的脸了。那张脸偶尔会紧绷、抽搐,眉毛稀疏,额头有几条细纹,下巴有点松弛。惹人注目的是那只左眼。奈伊玛的左眼严重斜视。这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以为她总是心不在焉。 事实是她一直都在倾听。这在往后的岁月里都得到了证实。(“你说过你想成为一名作家。”“我记得。”“我看了你上次说的《午夜巴黎》了!”) 你说这是你第一次出国。为什么是巴黎?奈伊玛问我。 我想寻找一点光。 怎么了?你对生活失去信心了吗? 也许吧。我不知道。我好像已经能预见我的未来了。 那你看到什么了? 一潭死水。 所以你也是来朝圣的。她用了“朝圣”这个词。 没错。今天早晨我已经去蒙帕纳斯公墓了。 那你在那堆骷髅里找到你的人生意义了吗? 没有。我苦笑了一下。 谈谈瓜德罗普吧。我对它一无所知。在那里生活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说。 到处都是树。还有海风。我们有无穷无尽的热风。阳光、沙滩、香蕉。我的童年就是在香蕉园度过的。剩下的就是生老病死了。 听起来很像我们那里。 C’est la vie. 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应该找点乐子! 奈伊玛比我早两个礼拜来到巴黎。她辗转于不同的酒店。最初的几天,她住在豪华的大饭店里。然后是档次低一些的连锁酒店。最后是廉价的青年旅舍。每换一个地方,她都能结交到新朋友,和他们一起在巴黎的街头游荡,流连于各种酒吧、公园和博物馆。 我说我很难交到新朋友。她说别担心,不要害怕。要记住这趟旅行的目的。你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你已经拥有了。 奈伊玛要回巴斯特尔了。我要回我的洼地了,她笑着说。她看起来丝毫没有不舍,虽然她说她爱巴黎爱得要命。 我们在旅舍的餐厅道别。那时我有点沮丧。我起得很早,情绪难得高涨,打算去奥赛美术馆看《隆河上的星夜》。排队取面包时,我不小心将刀叉掉落到地上,捡起来后又不小心碰掉了盘子里的香肠。一个男人皱着眉,夸张地做出“嘘”的手势。就在我转身时,他一边摇头,一边冷笑着说了句我听不懂的话。我面红耳赤,羞耻感如旋风般向我袭来。 我和奈伊玛用力地拥抱。是她先对我张开双臂的。 不要害怕,她再次对我说。在这里,你只要记住你是雪。她叫我雪。那是我的中间名。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这样呼唤我。 你只要像雪那样活着。临走时,她铿锵有力地说道。 像雪那样活着。 我就是雪。 奈伊玛走后,我失落了几天。这很奇怪。我感到更加孤独、恐惧了。 我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偶尔突如其来的阳光使我想念起赤道的阳光来。我不停地走,寻遍那些我从电影和书本知道的地方。红磨坊。丁香园。马克西姆餐厅。洗濯船。 夜里,我疲倦又心满意足地回到宿舍(现在我视我们的寝室为女生宿舍了),爬上我的上层铺位,拉上帘,睁着眼回忆白天的一切。我还写日记。那段日子我总在尝试写点什么。我被幸福感和安全感笼罩着。我感慨不已,知道这一切来得不易。像雪那样活着。奈伊玛的话盘旋在我脑海里。 很快我的钱花光了。在奈伊玛离去后一个礼拜,还是在一个阴郁,下着绵绵细雨的午后,我离开巴黎,回到了乌拉港。 两年后,我想起奈伊玛。我给她发简讯,告诉她我的近况。我结婚了,嫁给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记者。我们搬到了吉隆玻,住处附近也有酒吧和咖啡馆,但这一切都远远不及巴黎。 “我真是太开心了!你一定会幸福的。真正的生活这才要开始呢。我的长子已经上初中了。他再也不哭哭啼啼,真的是长大了。我呢,一切如故,没什么可抱怨的。” “圣诞快乐!我们这儿也没有白色圣诞。” “你为什么不考虑找新工作呢?换种生活方式,未尝不是好事。” “我太想念巴黎了。想念和你一起在花神咖啡馆的那个下午。你激励了我。” “生活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活着就很好了!” 老实说,我不喜欢她提到那趟巴黎之行。那只会提醒我眼下的生活有多乏味、绝望。这些年来,我经历了结婚、搬家、母亲病逝——那些人们说的人生大事,但不知为何,我却感觉什么都没有改变。没有。 令我愤懑的还有奈伊玛依然是那个奈伊玛。一样的语调和笑声。那个底气十足,永远乐观、积极的奈伊玛。看看那些她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的照片。那棵装饰着圣诞球和姜饼人的圣诞树。蓝天、白云和沙滩。新年的烟花。一个又一个的生日蛋糕。 那场旅行并没有为我带来梦寐以求的重生(“你究竟想要什么呢?”)。我原以为会的。一丝掺杂着甜蜜、苦涩与冒险的味道。我曾经多么迷恋这种感觉啊。在巴黎时,我拍了无数张照片,天真地以为回去后可以办一场摄影展,向所有人展示我的决心和能耐。我甚至真的尝试写了点东西。但到头来我只感到力不从心,倦怠,自怨自艾。 巴黎不过是个幌子。 奈伊玛忽然消失了。从社交媒体上消失了。了无音讯。再也没有照片,没有简讯。我们陷入到长时间的沉寂之中。 她再次出现是在去年年底。那时候,不只是我,整个世界都深陷在泥淖之中。一天凌晨,她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女人蓄着超短卷发,戴着墨镜,穿着一件鲜艳的花卉连衣裙。她的身后是一片绿松石色、清澈见底的海水。不远处有茂密的树林和山崖。 你瘦了,也更美了,我说。 她说她病了。不是新冠肺炎。多发性硬化症,她说了一个我从未听闻的词。 “已经4年了。没关系。我还活着,这已经足够幸运了。” 我在网上搜索“多发性硬化症”。我看到“感觉异常”、“吞咽障碍”、“慢性疼痛”、“抑郁症”这样的词汇。还有“单侧视力受损”。我想到了那只斜视的左眼,那只看起来漫不经心的眼睛。 “所以巴黎之旅对我很重要。那时我已经病了。我想要及时行乐。” “我想我是中了十氯酮的毒了。我吃太多香蕉了,哈哈。” 那个身穿赭红色毛衣、浅棕色卡其裤,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香水味的女人再次出现在我眼前。她慷慨激昂地说着话,大笑着,表现出惊人的耐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也许当时她已经开始被疼痛折磨,也许她也处在对未知的将来的恐惧、担忧之中。 那个午后,从花神咖啡馆出来后,我们还去了圣母院。尽管春天巴黎的天空总是灰白、阴郁,我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我终于目睹卡西莫多的钟塔了。奈伊玛坐在靠近祭坛的长椅上低头祈祷。她祷告了很长时间。我也坐了下来,坐在她后面的长椅上。望着空无一人的祭坛,我突然悲从中来,泪流满面。那时我以为自己是那个需要救赎的人。 奈伊玛。亲爱的奈伊玛。她才是那个真正站在悬崖边的人。
2年前
文艺春秋
星云
【年终快闪】虚白的自由/林珈羽(居銮)
我喜欢画画。雪白的水彩纸是我最惯常的作画工具。当斑斓各异的色彩遵循着水所勾勒的轮廓渲染,抑或是在干涸的色泽上层层叠叠,每一个动向都似乎拥有自己独有的灵魂光彩,无论其斑驳或清透。 这时候,我觉得白纸是灵魂的载体。 它无私包容我一切所思所想。我用劲,它会回应我以鲜明的浓墨重彩;我屏息蜻蜓点水,它便留下淡薄的、极度不明显的、一个只有我知道的秘密色块。 它擅长记录情绪与人心。不是吗?为心上锁的人、精神狂啸着不安定之人、在泪河里沉浮的人——只要拥有一张白纸与笔,人们错综迷离相互纠缠的思想迷宫将有迹可循。我们都禁不住将灵魂与最深沉的意识泻于一片无尘的纯白。因为颜色为白,任何波澜都会在它之上掀起不一般的水花。 那么,给不同的人一张白纸,它可以是什么呢? 它的两面可以装下一切色彩的构成——一匹奔腾的马、一人的侧脸、一片古老的印花、一场星辰的光辉。仅仅如此?我们可以突破二维的禁锢,将白纸扭曲折叠成美丽的艺术品,或是一只记忆中在课室如梭般砸中老师后脑勺的纸飞机。我们能将白纸撕成条状延深或编制,我们能将它单纯地捏成一团坑洼的星球…… 白纸的意义在于它能拥有不同意义。我深信虚白是灵魂的必需品——不可否认,精神的救赎与自由即是创造。
2年前
星云
煲剧联合国
黄爱玲/《午夜弥撒》(Midnight Mass)人最终能信仰的只有良知
只要有问题人类,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假借宗教之名的歪理学说。西方千年来以宗教之名造成死伤无数的战争不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吗?
3年前
煲剧联合国
更多救赎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