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学创作

2天前
新纪元大学学院日前举办了两个性质接近的文学创作活动:文学创作营与文学奖养成班。作为统筹的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副教授说明,随着社会全球化及中国崛起,语言发展和经济实力有对等关系,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系统化地学中文。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倡学生深化中文应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欣赏与分析。 文化底蕴让我们走得更远,保持优势。我们貌似是大陆港台以外应用中文领域最如鱼得水的一群,然而现今学习趋势恰恰相反。部分家长认为中文能力只涉及听、说、读、写。随着全球对文案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要求便不只是停留在沟通。另加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唯有深化和强化中文,才能应付未来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赏析优美的文章,鼓励孩子更懂得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想法。 郑诗傧提及,日常教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放弃表述。当他们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她都会鼓励孩子尽量提升这项能力。她本身很重视阅读与创作,主催这两个活动,并不是以功利角度看待这件事,而是想透过一些积极因素激发年轻人创作。“年轻人很需要被肯定、需要平台,得奖无疑是一个最快被关注的渠道。喜欢写作的人心里都有同一种声音,希望被看到,得到有代表性的作家、评审老师的肯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 有些事情羞于出口,不表示它不存在。她鼓励青年作者勇于谈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出书或得奖的荣耀?文学奖养成班是基于这点而设立的。至于青年创作营则是下放到更广的层面。新纪元大学学院适逢其时,除了驻校作家杨隶亚,还有伍燕翎、王修捷、黄子扬,校友邢诒旺、谢明成、梁馨元、丘凯文、李承澳等人。青年作家,可培养新一代的青年作家。 文学营导师蔡晓玲博士也分析了两个文学活动的分别:一个是面向明日之星,一个是面向中学生。当然,后者也可以是前者。她相信创作这件事无法通过传统教学那种老师教学生的输入方式,但可以通过创作经验或观念的分享,让另一个人有所获得。 文学奖犹如四年一度的奥运 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意与品牌部总监黄子扬也提及,10年前他还是个新秀,文学奖对他的意义是被文坛看见,证明自己,透过参与文学奖拿到进入文坛的入门票。10年后他还是会参加文学奖,看待文学奖却已有不同观感。“短短10年内,媒介变化很快。如今每个人都有发表作品和发声的机会。文学奖保留了一种专业性,经由更专业的眼光去评作品到了什么水准。让资深作者去评断年轻人,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文学奖是一个标杆,如奥运选手不断锻炼自己,四年一次互相竞技,看到自己水准写到哪里、自己作品是长什么样子。透过“新秀的标杆”,透过文学奖去证明自己达到哪个高度,这其中有一种专业性存在。换言之,文学奖在日益泛滥的发声渠道里,依然是新晋作家的定海神针。 杨隶亚认为,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无论几岁都能参加文学奖,文学始终向所有人敞开怀抱,没有年龄限制,以学生参赛来说,不只能在出社会之前取得一份专业认可,奖金还比在校园打工更多。“我常鼓励年轻作者多多参赛,因为新手特别有‘得奖运’,他们作品中的纯粹,常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敢,让我们看见年轻人是如何打破时代框架,这是最可贵之处。” 蔡晓玲则认为,首先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这应该是比考虑得奖与否、回响如何,摆在更前面的东西。如果是为了得奖而写、为了写而写,散文的话很容易变成为文造情,小说的话也恐怕会过度炫技。先通过散文与自己对话,回到那些深刻的场景中。不是日常琐碎的,而是深刻完整的片段。这些片段有可能是当下的处境,也可能是很久远以前的回忆。但即使是当下的事,它必然是被过去的某些经验所影响的。沿着时间的长河一直往回追溯。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驾着车在一条路上,你看着旁边那条与你反方向的路有无数的车,堵着,而你这条道上并没有车。于是你不断地驶向过去,一边写,一边追问与思考。如果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声音或关怀,即使幻化成小说中虚构的情节,还是能触及幽微处,让读的人——不管是文学奖评审或一般读者,也有所共鸣。” 文学的社会价值 杨隶亚说道,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你或许喜欢读、喜欢写,其实不一定要参加文学奖,它可以是生活中陶冶性情的存在;倘若你心中向往成为一名“作家”,渴望“出书”,那么规划自己的“创作方向”就很重要了。 这次的文学写作课程最关键是“构思一本书”的诞生,不再只是把累积多年的作品整理集结,她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写“创作计划大纲”,让创作者尝试挖掘自己最关心、最擅长的主题,进而成书——往往这样的作品最能反映“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也是我们为何会创作的初衷。 文学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价值?郑诗傧特地提及一本书籍:林达夫妻所著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一群犹太儿童被拘禁于集中营时恰巧跟文学家、教育家一并羁押,他们貌似没有明天,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可以用文学和艺术去点燃最后的希望与艺术火苗。若儿童能幸存,心中还有一丝光,就可以对抗黑暗。 而文学,就是这种光。“侵略家占领一个地方首先一定是残害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他们害怕社会开眼,而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应该让青少年乃至社会开眼。”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1月前
若说阅读文学为我带来什么,审美是必然的。将审美划分主动与被动,现代社会中我们大多收到所谓群众之美所赋予我们的被动审美——无法屏蔽之——玫瑰之艳丽、盐酥鸡的香味、蔚蓝的海与翠绿的草。但在反复的阅读中,现代诗赋予我规避自然条件下的虚假之美,将自我与“世界”疏离,去窥探真实的不真实性与疏离。 阅读一部分刚开始写的诗时,会发现大量意象堆叠,代喻与指涉,故意营造漂亮的句子与使用晦涩的词汇。这在中文系尤其常见,总认为古典诗词的晦涩与生僻会将他们的作品与普罗大众区隔开来,因此曾有段时间厌恶中文系中少部分轻视现实的“文青”。而这类作品丰富的意象充满跳跃,缺乏统一让其叙事散化与令人感到强烈的虚假,因此往往让读者更难以在这类作品中获得共鸣。 在读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时,在分析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作品时强调它与“民众”的统一,我将其归结为意象与语言的“真实”。写诗初期缺乏对意象的描述与统一,总会想着将意象直接与“载体”挂钩,试图一语概全却忽略其“主旨”内涵。 以大海为例,在诗中海的意象经常出现,但大部分海指涉的“主旨”未能精确传达给读者。在暑假开始和球队到了宜兰外澳海滩戏水与在花莲七星潭海岸上睡了一晚,同样是海,但海与海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这种本质区别还不涵盖时间、空间与外因素的差异。 中午抵达宜兰外澳海滩时正好起风,浪比平时来得大些,我平躺在海浪拍打的岸上,对面的龟山岛将大海的宽阔给剔除了。海浪来得快,去得更快,水流从趾缝中流逝我刹那有种灵魂随之带走的舒服与慵懒,此处加上外在因素与起风。下一秒海浪汹涌而来拍在我脸上,有种被打了一巴掌的疼痛与清醒,有种被欺骗背叛的感觉,此处感觉源于外在影响产生的舒适。 凌晨3点抵达花莲七星潭海岸,风不大却寒冷,浅滩狭窄往下便是断崖式的海沟,漆黑为其添加恐怖的氛围,夜晚的低能见度为其宽阔增益。浅浅光脚踩水,比宜兰外澳海滩来得稚嫩的浪花却展现出不符合其外表的凶猛,此处感觉源于未知与深渊的恐惧;而当太阳升起,那浪花又刹那变得乖巧。 由此可见,“海”存在一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当我们补充上时间地点等细节后,海的独特会再一步提升。这时候诗作中的海才能与读者经验中共同的海相呼应。 因此所谓的主动审美并非单纯屏蔽普遍之虚假之美,而是将虚假解构去分析其中的真实,将其结合后才能诞生真实之美。这类真实往往可能是无趣的、难以接受、被质疑的;这恰恰是真实的虚假感。 当我作为诗人,站在时间、空间与人类哲思的最前沿去思考,观察一切细微的,难以置信的,这理应是一位诗人除去死读书与华丽辞藻后最重要的基础技能。当诗人观察得足够严谨,丰富,他将会拥有一个借由本质相近分类的意象群;当一切理所应当的合适聚集,那文字便会顺其自然成为一幅画或一张照片。 此时文字得以具象,那由无数真实虚构出的虚假,便拥有极致的真实去说服一位读者的想像。 相关文章: 【文学意见】章楷治/马华诗人?我算吗? 章楷治/死亡无非一道消息 章楷治/遗忘
3月前
(一)蜗牛 在爱情的世界里 我是一只蜗牛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还是追不到她 (二)飞机 我曾经大声喊过我爱你 只不过 那天飞机离地面太近 把我给你的爱载走了 (三)我把爱情泡成一杯无糖咖啡 我把爱情泡成 一杯无糖咖啡 想你的时候很精神 但也很苦 (四)未来夜市 我在夜市里 买了两包氧气 回家才发现 忘了买火箭的燃料 (五)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锅热腾腾的油 炸开了人们最爱的热议和声音 我循着毫无轨迹的声音 尝试寻找虚拟中的真实 ​ 【刘育龙评语】 (一)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爱情中的无力感,使用蜗牛作为隐喻,强调了自己的努力却徒劳无功,增加了幽默感。但是,表达的感情比较平淡,缺乏情感和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建议适当添加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歌中,感受到作者患得患失的心情。 (二)这首诗短小精悍,通过飞机这一场景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但是,作者没有明确地交代“那天飞机离地面太近/把我给你的爱载走了”这两句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以致读者很难体会和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这首诗通过将爱情比喻成一杯无糖咖啡,不乏创意。不过,整首诗歌节奏缓慢,缺乏节奏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押韵和节奏变化,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这首诗以未来夜市为背景,通过描述购买氧气和忘记购买火箭燃料的情节,展现了未来世界的奇妙和不确定性。整首诗的意象和意义比较零碎,情节的交代太过简略,无法有效地引导读者去联想和想像。建议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和对情景的具体化,让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更为完整。 (五)这首诗通过将互联网比喻成一锅热腾腾的油,强调了网络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的喧闹和混杂,表达了人们在充斥谣言和假消息的虚拟世界中探索真实的渴望。整首诗气氛热烈,“声音“一词出现两次,建议稍作修改,以免令读者产生作者词穷的印象。
6月前
我闭上眼睛,等着诊所的护士叫我的名字。因为是第一次过来,刚刚填过了个人资料,签了几个名字,可是我并不知道签过的纸张是什么内容。坐在周围的女病人,一些好像肚子里藏了足球,一些好像挺着大肚腩而已,一些肚子大得好像快要爆炸了。 怀孕并不是生病,不过妇产科医生都把我们称为“病人”。我闭着眼睛想着,应该怎么称呼我们呢?毕竟我们来诊所看医生,不叫病人可以叫客户吗?可是我想不到英文的‘patient’可以翻译成什么更贴切的词语。想这个有的没的,目的是要把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压下去。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今天我是来堕胎的。那我算不算病人?我子宫里红枣般的胚胎是一个小生命,并不是肿瘤,怎么想,孕妇也不算是病人。 当初,发现我怀孕的时候,正踌躇着要不要告诉志明,怎么知道那个王八蛋竟然比我快了一步,一个简讯发过来:我们还是继续当朋友吧。连分手这两个字都不敢明确地说出来,我就断定他是个懦夫,接下来的任何事情我自己一个人承担,与他无关。 “Boey Chin Yi” 护士叫了我的名字,在一扇灰色的门前等我。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板,是我刚才填上的表格。她推开门让我进去,门后是个走廊。往前走了约20公尺,来到一座电梯前,‘叮’的一声电梯打开,那位护士和我一起进去,按了其中一个按钮,电梯开始向下降。 电梯门一打开,一阵凉气扑来,有一股很香浓的中药味,眼前是一间高级医院,工作人员穿着白色外套走动,每个人的脸上一副忙碌的样子。其中一个女人脸带微笑向我们走来,她向护士点了点头,护士把手上的文件夹板交给她之后就退下了。 “你好,请你确认一下你的姓名和出生日期?” “梅沁怡,90年8月9日。” 她看了手上的资料点了点头。 “欢迎来到伟益中医院。我是陈医师。请跟我来,我会带你到第一站。” “我是约好了在林诊所做一个手术的。这个和我的手术有什么关系?”我不耐烦起来,担心像这样高级的地方,走过一块地板也要收费。 “你放心,这个过程包括在你的手术之内的。”我完全不知道堕胎的程序,只好安静地跟着她。 我随着她走进312房,陈医师请我坐在米黄色沙发上。她端上一杯饮料放在我面前的小桌,说待会儿手术会消耗大量元气,需要喝一喝这杯中药做好准备。我喝得出红枣枸杞子的味道,还有一种特别香醇的味道,说不出是什么上等的药材。一喝下去,感觉到一股暖气从丹田延伸至全身,一定是上等补品。 陈医师说了这杯茶可以补气养颜之类的好处,接着按一按遥控器,四面墙亮了起来,原来墙内都是橱柜,仔细一看,是一排排的透明玻璃樽,里面装满类似红枣和人参的药材。陈医师指着墙里的玻璃樽,说这些都是一个月至三个月的胚胎制成的上等药材。刚才我喝的那杯中药就是这些药材炖成的。 我听了大惊,立刻作呕。陈医师没留意我的反应,一脸光荣地观察橱柜里的玻璃樽,好像一个个都是她亲生孩子一样。 陈医师回过神来,发现到我扭曲的脸,拍一拍我的肩膀,说这药神奇的地方是一喝下去立刻就打到身体各处任脉。不等我反应过来,就拉着我往后面的另一扇门走去。 跨过门栏那一刻,眼前一亮,药材味扑鼻而来。我们到了好像炼丹的地方,有约十排的长桌长凳。凳子上坐着密密麻麻的鬼仔,井井有条地在工作:有的在煎药,有的在捡药,各自忙各自的。 陈医师解释说这群鬼仔是由4个月到6个月的胎儿制作出来的。它们是这个中心的员工,负责处理中心的出产过程,从3个月以下的胚胎到7个月或以上的初生婴儿的器官都由这些鬼仔帮忙处理。 鬼仔比孩子容易养多了 “7个月以上的初生婴儿?”我看到眼前的情形已经吓到半死了,可是陈医师这句话让我觉得更可怖的还在后头。 陈医师打个手势要我跟着她走。我们从炼丹房后面的一扇门进入一间密室,透过一片玻璃看见好像手术室的情形:穿着白袍的人在手术台上动着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个刚出世的婴儿。 “这是最后一站了,我们在这里处理7个月到九个月的婴儿。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孩子,等着捐献器官,这些弃婴的器官将被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我抱着头,呼吸急促,无法接受刚刚所看到的一切,对着陈医师大喊:“你们怎么可以那么残忍,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孩子啊!” 忍不住大哭起来。 陈医师一脸不解的看着我:“可是梅小姐,你这是怎么的?你现在不是已经和林诊所约好要来堕胎的,不要这个孩子吗?从你体内拿了出来丢掉就是垃圾、废物,那我们在这里做的都是废物利用。我们又不是去偷去抢,只是利用你们不要的东西罢了啊! 好了,不再啰嗦了。你看看这张价格表。这个正是我们今天带你来这里的目的,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拿掉孩子有不同的价格。越迟拿掉,我们给你的补贴金就越多。这只是给你多一个选择。更何况,你刚才已经签名同意了,把拿掉的胚胎全盘交给诊所处理。如果你答应和我们合作,你还有钱收呢。” 我呆呆地看着陈医师交给我的价格表。 First Trimester (一至三个月) – RM XXX *Second Trimester (四至六个月)- RM XXXX Third Trimester (七至九个月) – RM XXXXX *如果您选择四至六个月的配套,我们将提供专业的魔法和巫术,把胎儿制成鬼仔。 陈医师说:“鬼仔比孩子容易养多了。不会哭闹、不会生病、永远那么玲珑可爱。当然,如果你最终舍不得而打算收留它,医药费就另计了。” 忽然,紧急铃响起,透过广播系统报告,得知炼丹房里有两只鬼仔打起架来,请陈医师到那里平息风波。 陈医师对我点点头,叫我考虑了之后再告诉她,刚才的护士会带我回林诊所去。说完,她就从刚才进来的门出去了。刚才的护士不知何时已静悄悄出现在我身旁,带我走回刚才的电梯,回到上面去。 一到诊所,我立刻飞快地离开那个鬼地方。 5年后…… 我在机场的星巴克一面看书一面喝抹茶拿铁,等待东京的班机去旅行。忽然有一个母亲,追着她5岁的孩子,到隔壁桌坐下。孩子很可爱且好动;他的母亲看起来一副疲惫的样子,不时向我投射羡慕的眼光。 我给她一个鼓励的微笑。5年了,那时候胚胎只有红枣那般大。现在,那孩子也应该有隔壁桌这个孩子那般大了。我心里祷告:但愿我的孩子在他的养父养母的抚养下健康快乐地长大。 【方肯点评】 这篇小说写准备堕胎的主角,发现诊所利用被舍弃的胎儿于不法用途上,最后在道德和伦理的冲撞下,主角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并交给他人收养。 这是一篇探讨胎儿生命的问题:孕妇决定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抑或将孩子的一生交给另一个陌生人,这等同于对一个生命的舍弃。作者做出第三个决定,那就是交由他人收养,甚是政治正确,结局也圆满。 作者发挥了想像力,把背景设定都交代得清晰,只是在描写和刻画还需要再加强。比如诊所的氛围、人物的形象等。 ​
7月前
7月前
嚎~嚎~ 我怎么好像听见狼嚎?市区怎么会有狼嚎?可是声音好真实,不像是电视机传出的声音。 嚎~嚎~ 不对,真的有狼嚎!这次我还听见了动物快速奔跑的声音,而且是很多动物一起奔跑的声音。我赶忙从床上爬起来到窗前看看怎么回事,因为我在的楼层比较高,所以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能够看到隔壁工厂里面竟然真的有几只狼崽! 我们这里虽然比较偏僻但也不至于有狼啊,到底为什么会有狼在那间工厂里面呢?我前几天经过时都没有看见,难道他们是非法贩卖动物的组织。为什么那个狼崽好像变大了,不再是是狼崽了,狼都长得那么快么?只是短短几分钟就长大了。 我还看到它奔向了间工厂的员工,那间工厂的员工不多,只有十几个,这时他们全都拿棍子对抗着那几只狼。这时想起我应该要报警,我快速的回到床头拿起手机报警,但警察并不相信我,觉得是我看错了,认为那些是哈士奇。警察不相信我,我也没有办法。当我再回到窗边看看时,工厂已经一片狼藉,触目都是血红一片,狼只受了一些轻伤,工厂员工就比较惨烈了,现在只剩下四五个在反抗,其他的都被撕裂了。最重要的是我看见有一些狼尝试从工厂出来,工厂附近只有我们这一栋旧楼,我得快点离开这里,我们这里的门可不牢固。 我快速的收拾了一些必需品后,就去找了隔壁屋的阿姨告诉她现在的情况,让她快点收拾东西和我一起走。我们这一栋楼只有四层,最底层是空地,接下来的三层每层都有三四房的住户,人不是很多,因为这里很偏僻,如果不是房租便宜我也不会搬来这样的危楼。我住在最高的一层,这一层只有我和隔壁屋两户人家,隔壁是一个阿姨和她老公住,她老公出去上班了所以现在只有阿姨在家。 阿姨在听了我说后就去窗边看了一眼,确定我说的是真话后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念着“我就说他们不是什么好人,每次在那里偷偷摸摸,一看就是就是坏人,现在报应来了吧,还要连累我们。”我看着阿姨慢吞吞的收拾,我在一旁着急的催促她,她还是慢慢的收拾着,还说逃命这些东西一定要带够不然还不如不走。我没有办法只好告诉阿姨我先到下面通知其他人,待会再回来带她离开,不等她回复我就急匆匆的通知了所有人。 等我再回到楼上时阿姨终于收拾好了,我赶忙拉着她就往下奔,等我们到二楼时就看到有两只狼已经在楼下徘徊了,而且它们比我刚刚看到的更加大只了。更奇怪的是它们好像看不见一样一直四处乱撞,这时候楼下的一个瘾君子不知道是毒瘾发作,还是想要打败狼竟然向一只狼跑去,这时狼也察觉到他的存在飞快奔向他,不到一会儿他就被吃得只剩残骸了。 但是也因为他的牺牲,我发现这些狼的确是盲的。有好几次都是他发出声音狼才知道他的位置,也就是说那些狼是听声辨位的,只要我们安静的待着它就发现不了我们。这时有一只狼找到了楼梯的位置要走上来,二楼的一个小弟弟看到后要尖叫,我立刻向大家比出保持安静的手势,他的妈妈就快速的按住他的嘴巴,即便如此那狼好像也听到了一点声音向小弟弟的方向望去,我小心翼翼的从背包中拿出不知道什么就往远处丢去,它听到后果然向远处跑去。 狼群好像杀不死一样 我刚松一口气就看到另一只狼已经从另一边的楼梯上着来了,我知道我们一定要乘刚刚那只狼还没回来前就快点到楼下去,然后离开这一区我们才能安全。想到这里我就指挥着大家轻手轻脚的跟着我走下楼,我们一到底层那只狼就上到二楼了,幸运的是它并没有回头到底层,而是继续往上去到三楼,但是我们还不能松懈因为刚刚被引走的狼已经回着来了。 我就带着大家一直奔跑逃离那里,经过工厂我看到剩下的员工也被吃完了,狼群也因为听到我们奔跑的声音向我们追来,我带着大家以更快的速度跑走,但我们毕竟比不过它们的速度,在我们就快要被追上时有人丢了烟雾弹将它们击退,那些狼一闻到这个味道就立刻往回跑,像是遇到什么恐怖的东西。 看到狼群走远后我才看向和我一起跑出来的人,幸运的是大家都还在,但刚刚救我们的人把小男孩的妈妈抓了起来。原来他是那间工厂的合伙人,小男孩的爸爸是负责人,他们在进行一项研究——基因混合技术。他们要把狼的基因和蚂蚁的基因混合,因为狼皮可以买很高的价钱,但狼生长的速度太慢,数量太少,所以他们就加入蚂蚁的基因让狼生长得快一点。他们尝试过很多次,这次是最成功的,但没有想到生长速度太快了,他们还没准备好就已经长大到他们不能控制的地步。 现在实验失败了,他要拿回属于他的股分,所以要小男孩的妈妈带他回家拿回他的钱。他不理会狼群还在里面就要带着她往回走,小男孩看着妈妈被拖走就一直哭闹着,我不知道我是不忍心看到男孩哭闹还是什么,我竟然自告奋勇代替她去把钱拿回来。全部人都震惊的看向我,他答应了,虽然我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但既然话都说出口了,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不过这个男的不是有可以驱赶狼的烟么,应该不会有事。 我跟着男人往回走,他给了我一把枪,我疑惑的问他“为什么要用枪?用你刚刚的那个烟就好啦,它们就很害怕了。”这时我才知道男人没有烟了,我们已经走到楼底,我想要退缩都不能够了。我和他小心翼翼的避开狼群走到二楼小男孩家,找到小男孩妈妈说的保险箱,可是我太害怕了,手一抖就输错了号码,保险箱的保安系统被启动发出刺耳的声响,我赶忙输入正确的号码,声音才停止。 但也来不及了,听觉灵敏的狼已经冲了上来。他一边枪射着狼,一边让我快点把钱拿出来,我愣一下后就快速的把钱装进背包。不知道是不是变异的原因狼群好像是杀不死一样,被枪射后只是倒下就立刻起身,我把钱拿好时门口已经被狼群堵住,他感觉也撑不下去了。我看到旁边的蚊油灵机一动,蚂蚁都很害怕蚊油,现在这些狼的体内既然有蚂蚁的基因有可能也会害怕蚊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将蚊油喷向了狼群,狼群真的晕倒了,我拉着他立刻跑向外面。我们去到外面就看到了消防队和武装警察,我不知道最后他们为什么会来,他们用一个炸弹炸毁了整个小区,这些我都不关心,重要的是我活下来了,而且政府也给了我们一笔不少的抚恤金,也可以说是封口费,让我们保守秘密。 【方肯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科幻短篇小说,写狼基因变种失败,酿成狼群厮杀人类的下场。 原本以为这是很普通的故事脉落,但作者在细节发挥个人创意,比如将狼和蚂蚁的结合(蚂蚁加速狼的成长),用杀蚂蚁(喷蚊油)的方法击退了狼,虽有点荒唐,但不失逻辑。在一场紧凑而急迫的逃亡、追杀的过程结束后,作者在结局处理的是现实问题:受害者的遮口费,蕴含着黑色幽默的味道。
7月前
7月前
散文組推薦發表/只有我和影子記得 文◆黄佩榕(新山) 之一:小时、愧、歉 我的姐姐是位脑瘫儿童,小时候的我不知道,大人们解释了也不明白,只知道姐姐生病了,只知道她和其他人的姐姐不一样。她怕吵闹,讨厌陌生人,怕打雷,怕烟花,所以安安静静就是妈妈要求的标准。小孩子不能大哭大闹,可以玩乐但是不能大笑,因为这样会吵醒睡觉的姐姐。 虽然说不可以,但是小孩子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控制自己,有时候还是因为和哥哥玩闹而大喊大叫。当我们反应过来时已经太迟了,我会安静下来仔细去听楼梯的脚步声,一步,两步,家里木制的楼梯发出“咿呀”的声响,眼睛死盯着门。等门打开时我和哥哥就会冲向角落,一边因为难忍恐惧而尖叫着,傻傻的缩在角落,还是会挨一顿打。 后来妈妈生了一场大病,没办法照顾姐姐,爸爸让我不去学校在家照顾姐姐。 四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位很严肃的老师,哪怕站在她面前,我都不太敢直视她的眼睛,直到她命令我看着她。我会习惯性的用手攥紧自己的校裙,然后等着面前的人开始问话。问话的内容就是为什么自己没来学校,而且又没写请假单。 我说出爸爸已经为我准备好的答案,保证自己被老师问时能够回答。 “因为要照顾姐姐。” “为什么要照顾姐姐?”老师的表情凝重,蹙起眉形成两道重重的阴影,双眼直勾勾盯着我,在“照顾”两字上加重了语气,身子和脖子向前倾,左手微微张开且五指伸向我。我的裙子越攥越往上拉,因为紧张和害怕让呼吸不稳,这个问题爸爸没告诉我答案。我感觉鼻子开始泛酸,为什么姐姐需要我照顾?是因为她生病吗?还是因为她和其他人不一样?最终在我要开口时,眼泪还是溢出眼眶,呜咽的说:“因为姐姐不会走路。” 之二:我不在的明天 以前,每天早上六时就要走到下一条路口等巴士,泛黄的路灯,车底下藏着的猫,周围安静得只听得见我的脚步声,是每一天机械式生活的安慰。巴士上,只坐着寥寥几人,他们垂着头,或是看着窗外,窗外的路灯,都无法让他们涣散的目光重新凝聚。也许,他们和我一样早已腻烦了这样重复的日子。 到了学校,阴沉的走廊只会回荡我的脚步声,眼前却没有一盏明亮的灯,只能从昏暗等到天明。那时候的我讨厌学校,班上那位被蝴蝶围绕的孩子和我不一样,嘴边哪怕没有闪亮亮的话语,都能是最璨丽的一朵花。某一天花朵将话语制成一把刀,刺向角落里低头的人。她和蝴蝶们一起嘲笑这个人,引来班上所有人的目光,这时候的每一个目光都像是一根根刺,以前从没想过独处是原罪,恐怕就如命运一般,无法改变。此刻的画面彷佛回到了过去,某一天,某一刻,和现在被注视着的感受是多么的相似。 回到家里,没有一句话能说出口,张开嘴时那些话拥有和我一样的性子,只想往里钻,到深处最安逸的角落里沉眠,哪怕吐出舌头去钻牛角尖,都没有一句真话。母亲会难过的哭着说我就是外边捡来的,树生的,怎么就不会为家里着想;父亲说病痛缠身的人比我更痛苦。从此以后那些真心话就寄居在身体里一天天发酵,哪怕用手指往喉咙里扣都吐不出来。 我渴望消失,像电影里最后一缕的阳光在地平线上消亡,时而产生出我已经从躯壳中消失的解离状态,麻木行走的这个人已经不是我,此刻我移动着但是我的意识已经不存在了。静悄悄的,默许自己离开这副沉重的躯壳吧,哪怕被他人伤害也感受不到,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今天的我疲惫了,明天的我不在了,每一天都宛如是最后一天。 【方路点评】 这篇写得很好,写出成长过程的点滴,虽有些灰暗,但仍清晰、细腻的记录下来,照顾生病的姐姐,在学校被嘲笑,在家里面对父母亲的言语,甚至渴望消失,不要再受到伤害。
8月前
联办单位:马大中文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星洲日报活力副刊   詩歌組推薦發表/琴酒 文◆葉思杏(沙亞南) 你像钢琴师般出现 在深夜的酒馆里 你演绎的那些变奏的钢琴曲 尾韵深度复杂 似有暧昧的延续 你的指法纯熟 似有炫技的嫌疑 你的琴谱都是别人的名字 玛芮、亨利爵士、坦奎丽十号 还有,一颗庞贝蓝钻镶嵌在月亮旁边 我沿边倾斜地注入 苦味的奎宁水 小心地重复搅拌和提拉的动作 避免冰块和冰块之间产生剧烈撞击 避免气泡被任性粗暴敲破 单脚支撑着,三根手指捏着 避免直接触碰而使温度升高 还有,一片翠绿的青涩卡在杯沿 好像毫无意义的装饰物 喝下自己调制的琴汤尼 好像品酒师般存在 前调是鲜明的杜松子木质味,和清新的柑橘味 中调融入微甜的花卉,混合着野生紫罗兰的淡香 后调是带有冲劲的草本香料,或有麝香 后来,我终于知道 世间的灵魂都拥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发酵已至顶点 如果蒸馏是必要的 无法逃避分离 【吕育陶点评】 诗里使用了很多调酒的术语,调出来的酒叫琴汤尼(Gin Tonic),所以诗题就叫琴酒。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调制琴汤尼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诗人用一些细节描写来营造出调制琴汤尼的氛围,如小心地重复搅拌和提拉的动作,避免冰块和冰块之间产生剧烈撞击,避免气泡被任性粗暴敲破等。这些描写和琴曲中的尾韵深度复杂等元素相呼应,加强了诗歌的整体意境。 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如果发酵已至顶点,如果蒸馏是必要的,无法逃避分离”的观点,深刻地诠释了情感的起伏和分离。每个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需要经历情感的发酵和蒸馏,最终无法逃避分离。这种分离也许是从自己的琴曲中,也许是从别人的琴曲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必然的经历。 詩歌組推薦發表/ 秘密 文◆廖愷琳(吉隆坡) 没人能理解细碎的毛毛雨 即便弄湿身体也不在乎 就如爱说话的你一样 “如果每颗心都有距离 又何苦把自己靠的那么近” 或许我刚刚错过了什么 窗外依然絮絮叨叨 如果每个磁场都有引力 为什么我们仍像手扶梯一样生生不息 却生锈老去 你说我们还年轻 而我从你的白发 看见了端倪 你笑我 总是在柜台没人的时候听雨 可是我知道 这只是撑开一把伞接住你 或许我们真是同一颗星星 在某个轨道交叉相遇爆炸 那些拆开塔罗牌的顾客 是否透露着一种隐喻 于是我想起那天错过的捷运 疑问仿佛刀片 被你捅破以后温柔地撕下条码 你撕开塑料包装 使我们之间不再廉价 收银机铿锵开关像梦 而主管鬼使神差导致我数次被吓醒 所以我知道言语代表一种情思 你身上有古龙水的味 道: “我想看你拿相机的样子” 你说了很多专业术语却没有教会我 如何摆脱云雨 雨停时你已经离开 你转身却没有把我的心情转台 我拒绝使用你讨厌的俗套 所以戴上耳机 当作一颗颗打落键盘的雨滴 想你的时候我忘了大雾 一首歌后仍然没有 忘记 【刘育龙的评语】 这首新诗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雨和磁场的比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吸引力的微妙关系,以及时间对人的影响。作者也借着窗外绵绵不绝的雨声和错过的捷运等意象,表达了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与碰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与心爱的人的错过和离别的惋惜和不舍。 整首诗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话和场景交代,刻画了叙事中的角色形象,展现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情感丰富,行文舒缓自在,表达了深情和眷恋,读起来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詩歌組推薦發表/脫靶 文◆李鈜沬(吉打) 当灵感瘦成一支箭 最怕被时间拉弓上弦 文字在箭矢击中靶心前 最容易脱节 许是风向,许是意向 锯断思维的锁链 模拟不出任何高端走位 患失灭迹在不着边际的雷达 在每次开端的轮回里 自觉探索诗的定位 该拿什么来试炼 二十年的功力铸成一箭 别把比赛充任靶心 奖项沦为猎物的标签 狂想修炼尖锐的鹰眼 前推后拉的弓弦,慢镜头下 成败始终悬于一线 越想瞄准红心 越是失控在箭矢哆嗦的瞬间 崩坏 文字瞎扯的神经线 找一个没有红心的靶子 犯不着乱套弓弦 挣脱框架 滑出自在的弧度 不怕中途失重 折断,尾藏溢满失落的双眼 要不,还给文字自由发射的空间 偶尔一次脱靶 未尝不是 一种愉悦? 【吕育陶点评】 这首诗的题目是〈脱靶〉,通过箭和靶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创作的思考与感悟。 首先,诗人用“灵感瘦成一支箭”来形容写作创作的过程,描绘了创作过程的艰难与不易。其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担心时间的压力会让自己的创作脱节,让文字在靶心前脱离。这一担忧意味着写作者在时间和灵感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创作的灵魂。 接着,诗人试图探索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创作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即找一个没有红心的靶子,避免被传统的奖项和标签束缚,避免过度的期望和自我要求,找到自由自在的创作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脱靶”的理解,她认为,偶尔一次脱靶未尝不是一种愉悦,这表明创作的过程应该是自由而有趣的,不应该过于执着于目标和成果,而应该在过程中寻找乐趣,寻找自由。 这首诗展现了写作者对于创作的深刻思考和体验,通过箭和靶子的比喻,富有想像力地表达了写作者对于创作的痛苦与愉悦,呈现出一种新颖而富有启示性的创作态度。
8月前
快问快答: a)“文学”对你而言最宝贵的是什么? 文学里没有边界,一切人事物皆被允许存在与发生。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有很多界线要把握,但只要进入文学,一切皆可打破与重建。打个比方,你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人,就去小说里找吧。文学无边界,而每一个写作人,都是世界的拓荒者。 b)您觉得写作是安静的事,还是喧嚣的事? 我觉得写作是一个人的喧嚣。独自关上门,在自己的文字里自言自语,或与笔下的人物对话。只要作品还未完成,心里就一直有一把声音在思考、琢磨、推敲。因此写作之于我,表面看似安静,实则内里喧嚣。 c)请推荐三本当下你最喜欢的书。 ● 毕飞宇《玉米》 除了令人惊心怵目的悲剧性情节以外,小说吸引人的地方绝对是作者刻画女性人物的手法。小说三章分别写了玉米、玉秀和玉秧三个姐妹的故事。三人性格截然不同,各自的命运在父权社会的挤压下却殊途同归。不论是人物的想法还是心理,都被作者揣摩得清清楚楚,结合灰色的背景与刺裸裸的性和权力,读来令人窒息。 ● 黄怡《挤迫之城的恋爱方法》 短篇小说与名画互相呼应,在文字以外又有了图像的想像,使小说更具趣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一座城的独特方法,可以是食物、自然景物、历史等。而黄怡的小说则透过千百种爱情样态,探究人们的恋爱行为和生活,去呈现出香港这一座挤迫城市的不同面貌。 ● 西西《飞毡》 书写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的荣衰史,无疑是沉重的,但《飞毡》中没有浓烈的悲剧事件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描绘更多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从街市面貌的改变、各行各业轮流交替,到自然地域被楼房取代,当中叠加各种自然科学、民俗学、都市人类学等各种知识,读起来像乘坐飞毡那般轻盈,却也能启发读者去重新思考及关心大历史下人的生命及存在状态。 相关文章: 【新秀个人特辑】邱向红/人体素描 【新秀个人特辑】邱向红/诗作两首 邱向红/三行作文 邱向红/是我  
1年前
(麻坡14日讯)2023年全柔华文嘉年华今早在麻坡辅南华小掀开序幕,来自全柔10个县的学生经过激烈比拼,最终麻坡县以最佳成绩夺得小学组及中学组冠军,并成为全场总冠军。 这项原名为全柔华文学艺盛会的活动,今早是疫情后的首场实体比赛,由柔州教育局主催、麻坡县教育局主办、麻县华文科委协办,参与学生约400人。 比赛项目分成3大类,即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及文学创作;各项目也分作初小组、高小组、初中及高中组,其中,中学组的赛事日前已经完成。 麻坡县教育局副局长罗斯淡在主持闭幕仪式时指出,比赛能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现才华与潜能,提高对华语的掌握能力。 他认为,无论是否得奖,学生的参与精神都值得被鼓励,而父母的陪伴也对学生起着正面作用;他勉励学生未来继续在更高阶的平台竞争。 与会者有麻县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长塔斯玛哈、麻县教育局副局长依祖丁、助理局长邱维斌、麻县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席蔡俊杰、麻县华文科科委兼圣安德鲁中学校长邬丽芳、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陈大成及各县学校师长等。 在较早的开幕仪式上,大会主席兼麻县华文科科委戴梦华指出,该嘉年华让学生拥有展示学习能力的舞台机会。 开幕仪式由蔡俊杰、赞助人的代表黎家熙、辅南学校副董事长陈庆辉、邱维斌及戴梦华联合主持。 2023年全柔华文嘉年华成绩: ●书法比赛: 初小组:陈梦涵(古来)、亚军:罗瑜霈(新山)、季军:黄语桐(麻坡)、第四名: 刘梓涵(东甲)、第五名:云恬萱(新山)。 高小组:冠军:黄文馨(古来)、亚军:黄炫诚(东甲)、季军:章皓景(新山)、第四名:戴于涵(居銮)、第五名:郭紫歆(东甲)。 初中组:冠军:姚佳全(居銮)、亚军:潘煣漪(峇株巴辖)、陈宥蓁(新山)、刘承鑫(巴西古当)、林妍茼(峇株巴辖)。 高中组:冠军:杜丽美(新山)、亚军:陈俊谚(巴西古当)、张语恬(新山)、陈松哲(新山)、余芊颖(峇株巴辖)。 ●诗歌朗诵 初小组:冠军:侯馨语(麻坡)、亚军:陈正良(麻坡)、季军:朱梓鑫(新山)、第四名:龚恩琪(峇株巴辖)、第五名:郑楷璁(新山)。 高小组:冠军:郑静渲(麻坡)、亚军:徐芯倪(麻坡)、季军:刘蓓羚(哥打丁宜)、第四名:黄佳萱(居銮)、第五名:周峻名(巴西古当)。 初中组:冠军:黄妤歆(麻坡)、亚军:郑羽飞(居銮)、季军:陈伟讯(新山)、第四名:黄楷伦(新山)、第五名:陈蕊恩(哥打丁宜)。 高中组:冠军:邱家宋(巴西古当)、亚军:叶紫瑄(新山)、季军:刘凯敬(麻坡)、第四名:陈毅恒(麻坡)、第五名:彭建豪(古来)。 ●文学创作: 小学散文:冠军:刘景彬(哥打丁宜)、亚军:陈祺桉(麻坡)、季军:蔡嘉萱(昔加末)、第四名:郑静渲(麻坡)、第五名:张芷瑜(巴西古当)。 初中散文:冠军:杨芷萱(昔加末)、亚军:陈羽媃(居銮)、季军:方睿瑱(峇株巴辖)、第四名:黄芷薇(昔加末)、第五名:黄志康(麻坡)。 初中新诗:冠军:许涵菁(峇株巴辖)、亚军:陈致康(麻坡)、季军:林志伶(峇株巴辖)、第四名:戴毓萱(古来)、第五名:姚俊鹏(昔加末)。 初中小说:冠军:杜哲康(麻坡)、亚军:林欣慧(笨珍)、季军:刘净宁(峇株巴辖)、第四名:杨芷萱(昔加末)、第五名:叶芷琪(东甲)。 高中散文:冠军:严芊惠(巴西古当)、亚军:伍巧希(麻坡)、季军:范铱恩(古来)、第四名:林欣慧(昔加末)、第五名:李郡葶(峇株巴辖)。 高中新诗:冠军:苏昱杰(麻坡)、亚军:周麒伟(峇株巴辖)、季军:杨喻婷(昔加末)、第四名:颜仅桁(麻坡)、第五名:林欣慧(昔加末)。 高中小说:冠军:曾康淳(东甲)、亚军:张声情(峇株巴辖)、季军:杨喻婷(昔加末)、第四名:颜希庭(麻坡)、第五名:黄以恒(古来)。
1年前
2年前
1/ 天定河和憩園 车子缓缓驶过天定河,跨越微微弧度的桥影,桥下两岸是深茫河体,这时,落了场大雨,把邻近的鳄鱼山也掩在淡淡的水幕中。我和林玉蓉、王莉琄坐在诗人王涛的车座里,由风和雨陪伴,穿过河口以最柔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时光。从桥侧转入新甘光河畔,发觉与河的水位更贴近了,不远的渡头,浸在漫雨中,仿佛等待有意过河渡岸的旅人,唤回一座充满旧时光的木桥码头,还有些倒影,交融在黑白和缤纷对接的画面之中。 这次到曼绒小旅,还有两名好友陈素莺、黄兰娣,约好在爱大华倪海鲜餐室会合,于是,车子在雨中持续沿着两旁矮矮的田野逆风行去。 上午,出门前,这场雨已经滴滴落落而来,那时,我们在王涛的“憩园”桑林民宿醒来,周围的林木附和着雨的落势晃动,把花草弄得透湿,也把这一座依山而建的旧洋房弄得更像早年的氛围,园主老船长似乎还在屋内忙着准备出航的船。 这憩园后院种了凤凰木,且盛开了火焰花,树冠烧成红色火势,这火和雨在我们抵达时刚好交融,像久别的情人相拥得特别织热,让周围遍地桑树感染了一分暖意。漫步在有点像梭罗《湖滨散记》氛围的小部落,适合一个人思考,分析或体验介于世俗、自然和精神层面的价值,在这里,一切的景物是美丽的词。 2/ 陈平16号信箱 抵达门牌16号的旧店铺,蛛丝结网,把时光一圈圈围着。对街同样是旧店庄,浸在雨中,显得特别安静。逗留在骑楼走廊,这里可以看到的光,可以触摸到的景,都曾是陈平看过和摸过的实物,整整一个时代动荡的主人,这里保留了他最纯质的少年光影,在木板的阁楼上一页页展读社会主义的书籍,汇集思潮、思辨、哲学、社会和政治,把提早开窍的灵性交给抗日的枪弹雨林,把整个青年托给大地;不过,人生有时像河一样,有许多转弯的地方,陈平最后投身丛林,追觅自己想像的和平,和一场漫长无边的梦。 这时,挂在旧墙壁上的红色16号信箱,箱口塞着一纸国能电费单,取出来看,是4月单据,注明: ONG BOON ING NO 16, JLN RAJA OMAR 32000 SITIAWAN PERAK. 陈平的原名是王文华,这个名字很特别,刚好和台湾一个很出色的作家王文华,同名同性。单据上的ONE BOON ING,应该是陈平最亲的家人,此时店铺紧紧掩关,像不要让时光注进,更像不要让记忆从此流失。 在实兆远,多次经过南华校园,这些都是陈平上过课的地方,也未曾想过这一生会遭遇峰火不息的场景;相比起来,显得教人惦念静静岁月,如少年。 多年前,我追读澳籍资深报人伊恩沃德(Ian Ward)夫妇为陈平写的自传《我方的历史》,特别喜欢第二章〈一个华人男孩在马来亚殖民地的童年〉,读出这传奇人物一生中最抒情的风采。 陈平漂泊莽林,以枪为伍,与兽为邻;原乡,变成越来越远的符号,直到安息都无法让乡土及时前来迎接。而骨灰从边邻的泰境运回时,已是多年后的午后,那是916马来西亚日,一半骨灰洒在红土坎海域,一半泼在中央主干山脉森林,为这一生完成对开的注脚。 3/ 曼绒文友会 从店铺的阶梯拾步而上,扶手还扎着红色彩带,脱了鞋袜进入活动室,一时书香扑鼻,周围陈列着一排排图书,像花序一样,安静的绽放整洁的画面。 在曼绒小旅行程中,这是其中一站,文友会在图书馆张罗一场交流会,看到熟悉的,陌生的脸孔,逐渐把会所每一个空间挤成饱和的花丛状,由王涛主持流程,逐一发言分享,林玉蓉讲述散文创作的初衷;莉琄是《光明日报·良医》副刊主编,分享编辑心得;陈素莺是《光明日报》社会新闻主任,分享采访工作的点点滴滴;而我主要谈文学创作和教学,同时谈到两年疫期长时间面对的心理状态。 在问答环节,嘉宾和出席者交流,此起彼落,聆听文友会负责人郭金登、郭进光分享组织的运作,听到从安顺赶来的诗人吴庆福,分享在这里诞生的原乡启蒙记忆,而资深作家兼诗人紫梦羚也参与发言,谈及对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期待。 一个午后,满满的盛着一镇文风,拼撞出文学和创作的火花。实际上,曼绒一直出现很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除了紫梦羚和莎露羚(王涛)外,尚有一个驼铃,形成曼县很特殊的三羚(铃)组合,合唱天定风和雨。在用茶点和签书会时,与多名文学的爱好者交流,仍记得他们的名字:李联发、周美玉、郭汶霖、锺嘉伟、陈凤羽、念念、叶宏发…… 这是我第二次来曼绒文友会作客,多年前和有人作者群也到过一次,当时小黑和朵拉仍在这个饼乡和面镇旅居,由张阳方和曾翎龙主持在霹雳行程的第二场“周末沙龙活动”,虽然经历一些时光,仍清晰浮出当时出现的许多脸孔:林惠洲、林金城,刘育龙、吕育陶、林健文…… 散会后,在福清洋参观百年历史的育英学校,见到诗人露凡,一起漫步在她曾执教的校园,衣影相照。 4/ 杜运燮:九叶诗派的一瓣叶 有几棵雨豆树,长在二条路畔,街道窄窄,行过缓慢的车影;很短的单排店铺,有些已经渗透了风雨,斑剥,倾斜,苍老,门锁已紧紧的扣上,偶尔经过的风拍动窗户,也很缓慢的引来回音。 我在树下徘徊,瞻仰苍天古木,已经接近了天色,这街,这景,在近百年前的场景,九叶诗派的杜运燮同样在这里徘徊最初的人生,最真的童稚和少年光影。 杜运燮和陈平一样,都在16岁告别实兆远原乡,他到中国继续高中学业,从此掀开一生颠沛、多重的人生,也以诗和时代对应,在战火蔓延的时代,远赴过缅甸与印度工作,担任翻译员,后来卷入文革,被打入“牛棚”改造。到了1981年,9人结合出版了《九叶集》诗选,才奠定“九叶诗派”的位置,这诗人名单,包括曹辛之、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在中国诗歌发展和流派中,成为一支特别耀眼的诗队。 我和王涛谈到,二条路是一个重要的场景,如果有一天能落实一个诗人雕像,是铜是石是木都好,大概可以在这场域插上一面诗旗,继续传唱诗人的事迹。 5/文物馆和博物馆 七条路,有座文物馆。 百年来,所有淘洗岁月的器具、文件,都收集在一个馆内,陈列着共同生存的证物,有许多是活生生的开垦工具,例如早期的斧头、伐木的锯刀、胶刀、木睡床、陶瓷、铁制的行李箱,还有胶汁较,把一片片胶片较成记忆里的厚度。 我们在“七条路文物馆”流连,七条路是爱大华的乳名,坐落在大街的曼绒古田会馆,仿佛安抚一件件感动过年月的历史物件。文物馆主任林时兴接待小旅队时,顺着时间年表,讲述古田人披荆斩棘历程,用房相隔,以主题梳理藏物,驳接一个世纪流失的吉光片羽。 对旅人来说,一天是游历,对先贤来说,一生是生命的长征。 甘文阁,有座博物馆。 在馆外,陈列着一艘斑剥的丰盛号船影,似乎把时候倒流,载着第一批三百多名漂洋过海的开垦者,沿水路穿行新加坡,再辗转红土坎然后落足甘文阁,挖井掘水,砍树除林,完成最初的轮廓。 那也是百年前的光影,我们来到甘文阁牧师楼的“垦场博物馆”,一间亮丽,古旧相映的建筑物,并以跨过第一口井作为仪式,进入馆厅。旧馆楼下展示早期垦殖民生活作息状态,树胶作业各类工具,楼上保持福州人开荒的精神,陈列许多旧时光的信物,而新馆展示百年教会历史,梳理清晰的脉络,一目了然,一座民办的博物馆可以打造得这么出色,确实教人惊叹。 馆外多棵缅栀树,此时正长满鸡蛋色泽的花,清香沾鼻。 6/ 班台鱼寮 一艘艘红头蓝身的渔船,安静的泊在渡头,周围水面倒映出一艘艘对接的船影,红色,蓝色,把午后拨成两幅画面,于是,感觉在拼合一些熟悉的记忆。 船头的倒影,此刻,浸在水面像丰满且潮湿的乳房。 这渡头,有许裕全、林惠洲留过的身影,或者说保留过饱和的文字注解,关于鱼寮,拉网,红树林,都有真实的书写。这时,我和王涛穿梭在停泊的船身,他也是海的孩子,动作灵敏,对一船的装备、网具、马达、指南针、纤绳等,有自己投过情感的体温。 我也在这地方流连过,多年前,和翎龙、罗罗一起来到鱼寮,分头坐惠洲的大哥惠光和三哥惠坤的渔船,出海体验海域捕鱼作业。那时,天还没亮,周围的船从鱼寮浅黄的灯火滑出河口,往大海方向驶去。在海上,从渔船侦查器荧幕学看鱼群集聚地,确定位置,再布置放网,过了几个时辰收网时,看到数以百计的鲜鱼上网,像水中跃出来的星群。那次是结伴到过育青独中,惠洲主持校务,办了文学营,由班台育青、太平华联和江沙崇华三校联办两天的文学营,除了讲座,作品点评,也安排小镇书写,场景写生,无意间也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素描。 在班台,逗留的时间不久,玉蓉亲戚晓玲和美桃在街上岭成记酒楼接待,品尝清甜海鲜,也共饮醇味椰花酒,把欢叙述,不再问来历。 这是我们在曼绒小旅的最后一站,多日来边游走,流连,边突袭美味佳肴,光饼、红酒面线、枕头包、酸辣鱼鳔汤、干捞面、卤面、煎蕊、番薯丸、辣椒酱、炸江鱼、椰花酒……也真的像执行一场“曼绒行刺”。 我传了短讯给惠洲:“路过班台,和王涛,要在鱼寮见面吗?” 过后,接到回讯:“现在还在吗?” “往太平了,下次见。” 我和惠洲没有见到面,但一路上常想着他。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