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新村

听蔡依霖回顾了自大学以来参与过的社区运动,热血得很,几处听得起鸡皮疙瘩。那些经验全累积化作养分,到她现在致力推动的社区营造上。访问尾声,她致敬两位已故前辈,李成金总勉励后辈“继续做”;林福南的名言则是“流动是江河唯一的出路”。   “你必须去实践,去做,那你才会找到答案。”蔡依霖谨记着。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赖国华、本报资料中心 与蔡依霖约在蕉赖11哩的长颈鹿故事馆,新村木屋改建,大树头上鸟叫声作背景,悠哉得很。蔡依霖是新新村社区联盟发起人,一坐下来就介绍道,长颈鹿故事馆是新新村第1届社区计划的冠军得主。如今比赛来到第3届,今年更改赛制,先培训后提案,不知有哪些有意思的组织参与,又会端出哪些社区营造企划? 蔡依霖的名字常与新村、社区挂钩。2013年担任州议员期间发起“看见十八丁”,带动新村人文旅游。2018年起担任房地部特别事务官,处理的也是新村课题。离开政治前线,她成为雪州旅游局产业发展部经理,没有就此放下新村与社区。2020年她发起“新新村社区联盟”,做的就是新村社区营造。 一问才知,她不是新村儿女,但与新村结缘颇深,最早的社区精神启蒙便来自新村——大学时期参与的白沙罗新村“救救白小”运动。当时她是理科大学华文学会主席,一班同学南下声援白小运动。抗争持续了2926天,8年,他们早从大学毕业,出来社会工作了。 白小运动经历让蔡依霖开始思考,一个美好的社区是什么?村民要的是什么?抗争初期或许愤怒激情,但时间久了自然陷入低潮,有人想要放弃,有人看不到未来。“你需要有社区营造的方式,让不同相关利益者的观点都能被听到,大家在整个过程里寻找共识。”她看见白沙罗新村的村民、志愿人士倾尽全力,一些老师甚至走出体制,在新村庙宇前的集装箱替学生上课。人与土地、社区是那么紧密联结着。 创办青年组织 投身社会运动 2006年大学毕业后,蔡依霖和好友李凯伦(现槟城大山脚马章武莫区州议员)一起创办青年组织“动力青年”。那时是308政治海啸前,整体社会氛围很抗拒政治,觉得政治很肮脏。“不过我非常坚信要靠‘参与’去改变现状,关心了解政治是很重要的事,包括我们社区发生的议题都和政治有关。” 虽然当时政局仍是国阵巫统一党独大,但社会运动非常活络。2007年有了第一次净选盟运动;同年林甘事件,上千名律师上街展开“司法正义之行”。蔡依霖投身参与的是万挠新村反高压电运动,以及拯救希望之谷麻风病院运动。 拯救希望之谷运动分了好几条路线。蔡依霖参与的是院民居住权;好友张集强、林永隆是建筑师,关注古迹保存;电视台记者陈彦妮从人文角度出发,记录院民的故事,找回院民失联的小孩。 “我们其实没有成功保住东院,可是大家没有因为保不住而停在那里。”蔡依霖说,其实新新村的核心成员都曾参与当年拯救希望之谷运动。新新村虽然成立只有3年,但承载了大伙累积将近20年的经历。“你的‘现在’其实就是过去累积过来的嘛。” 很多社会运动或社区营造未必能马上看到结果,然而影响总是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好比,现在谈到古迹保存,人们都普遍的认知。但那在拯救希望之谷运动之初是非常新的概念。 当选十八丁州议员 推动居民看见十八丁渔村的美 这边投身社运,蔡依霖另一边投身政治。她成为学姐颜贝倪的竞选总干事,主打反对高压电塔议题,打赢选战。2008年,民联执政雪州政府,蔡依霖是雪州行政议员黄洁冰的政治秘书,也任乌鲁雪兰莪县议员。城乡两地跑,她看到乡镇硬体不足,却也看见人情之美。 2013年,蔡依霖以“天兵”姿态当选十八丁州议员,十八丁这个渔村变成实验场所,实验社区营造。十八丁渔村小,另一产业炭窑又黑黑脏脏的,许多到新加坡工作的村民常常索性称自己来自太平。她举办了“看见十八丁”社区艺术嘉年华,把在雪隆的人脉资源带进渔村。艺术家驻村;建筑系老师带学生来田野调查,炭窑反而变成观光特色。 “一开始我们的目标群众并不是外面的人,我首先要让十八丁的人真正看到自己家乡的美。”蔡依霖说,“找到对家乡的自信,再去谈发展才有意义。” 蔡依霖心目中的新村发展不是单面向的硬体建设,她所推动的社区营造更多是情感面的,例如地方居民的归属感,主动为社区付出些什么,让新村的生命活络起来。以往人们一提发展就联想到经济层面,她是怎么向村民注入社区营造的新概念? “你必须让他也跟着你做。”简单而言,把参与者变成举办人、推动者,让被吸引而来的民众变成去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有更强的参与感与共识。“那个永续来自于,他(村民)了解到自己是在一个共生的社区里,社区的议题直接影响到你和我。” “上至下,下至上”的社区营造方式 蔡依霖现在仍有双重身分,在官场她是雪州旅游局产业发展部经理;在民间,她是新新村社区联盟发起人。一边由上至下,一边由下至上推动社区营造,她认为相辅相成,都很重要。 由下而上,把地方展现出来的力量与声音往上传导,让人们看到社区的样貌。虽然重要但速度稍慢。由上而下,透过政府或官方机构制定政策与制度,相对来得快。但社区发展一旦制式化,难能展现各地差异与特色。“这也是为什么你要去掌握和拿捏,整个过程里培力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先说“新·新村”的“新”。蔡依霖认为,过去谈论新村或华教都带有使命感,多少附带悲情。但放在新村发展的脉络,她更重视的是在地人如何运用地方智慧,在刻苦环境里展现新的面貌。 “新新村”的英文取名“Village Vision”,有展望未来之意。蔡依霖心目中的新村发展重视的是保留精神价值,同时与时并进。简单举例,旧时一些新村的厕所在屋外,半夜得摸黑上厕所。硬要保留也太不符合现代生活形态了。又如网络设备,想要年轻人进驻,基础网络设施总要有吧? “我们在谈保存时也要与时并进,一定要现代化,可是不是一味地追求,变成商业化。”蔡依霖说,谈社区营造好玩的地方就在,没有一定方程式,每个社区都有特色,所以关键还是要回到在地,地方上一个个社区是怎么组成的。 两栖在雪州旅游局和新新村,蔡依霖想的正是如何把官方的资源好好下放。“她承认,体制僵化,改变不易。“我觉得政府不用做太多事情,而是要把事情做对,适时把资源开放出来。”她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间,新新村作为开放平台,让愿意为社区做事的人进来,再把其他资源运筹、整合、下放。总结一手创立的新新村,她形容为跨界平台,人们能在其中分享各自专业,“你有机会结识到很多不一样的人。” 更多【人物】文章: 广播人兼作家马世芳/流行歌曲生动捕捉时代氛围 咨商心理师周慕姿/原来我们都把别人想得太强大 台湾美食作家陈静宜/唯有吃得多 才能累积足够经验值
2月前
對蔡依霖而言,人是社區最重要的資產。 她強調:“社區營造的關注點在於‘人’, 我們要營造的社區,是社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密切, 只有讓居民對居住的社區產生歸屬感, 彼此守望相助,才能真正幫助到社區成長。” “对于社区工作,‘有感’最重要,不管感受是好是坏,都好过‘无感’。”新新村社区联盟发起人蔡依霖如是说。 曾是十八丁国会议员的蔡依霖自大学时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自2019年当选州议员后,她即萌生成立新新村社区联盟的想法,旨在重新定位社区,活化社区,让社区能够永续发展。她说:“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值得被发展与保留,就看我们这一代的人们怎么去发展社区,让社区动起来。” 对她而言,人是社区最重要的资产。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政府的帮助往往不如社区居民自动发起的帮助来得有效。“疫情期间,当大众面对经济问题,或食物短缺的时候,他们发动的‘白旗运动’、‘食物银行计划’等,才是有需要的人渡过难关的支柱。” “社区营造的关注点在于‘人’,我们要营造的社区,是让社区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这就是所谓的‘社区软实力’。”她表示,目前大部分的社区改造活动都以提升硬体设备为主,她虽不否认提升硬体设备的重要性,但她认为单纯发展硬体设备并不足够。一个新村或社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社区软实力的提升,只有让居民对社区产生归属感,才能真正帮助到社区成长。 她也强调:“社区的情况是复杂的,社区的改造没有固定的方程式,需要跨领域、跨族群、跨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对社区的改造。” 互联网是现在的趋势,如果我们的新村或小地方也有足够的设施,如高速互联网等,年轻人会不会选择留在小地方呢?她坦言,现在的社区与经济开始转向小市民经济,如随处可见的文创市集、小食摊等。如果留在小地方以这类生意足以维持经营者的生活开销,年轻人会不会选择留在人情味较浓厚的社区呢? 社區留不住年輕人? “据我观察,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幸福感可能不比在小地方生活的年轻人来得高。以疫情期间为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因突然失去工作和城市高昂的生活费,往往最先撑不下去。如果这个现象发生在新村,社区居民之间的人情味与较低的生活费,可能可以让年轻人生活得很好。” 蔡依霖认为,社区营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在提出任何发展方向前,我们需要先找出社区中好与不好的地方,而这就需要我们更细心地看待周遭的事物。”她表示,现在社会的发展太快速,导致人与社区之间失去联系,或对周遭的一切感到麻木,而新新村社区联盟的愿景就是提升人与社区之间的链接,同时推动社区永续发展。 年輕人對社區活動無感? “为了解决年轻人‘无感’的问题,我们在2020年举办社区计划大赛,让有兴趣的年轻人提出社区改造计划书,我们再从中选出8组入围团队,提供奖金让他们得以实施他们的计划。此外,我们也为这些入围团体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让参赛者得以互相学习。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社区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社区,只要有人动起来,就能带动社区的其他人。所以,我们举办这个比赛,先让一部分的青年动起来,再来带动整个社区的发展。” “社区的发展与居民的参与意识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会从中找到答案。同时,我也希望借由凝聚社区力量,让不同种族,不同利益的群体能放下成见,去了解他人的想法,对公民意识和公民自主权有更多的认识。” 【后記】 主权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课题,但在依霖的眼中,这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在与依霖的访谈过程中,我最大的启发在于通过社区活动提升社会凝聚力,以此让人们关心社会,提高国民的公民意识。在许多人批评年轻一辈是政治冷感一族,对周边发生的事充耳不闻时,依霖的这种方法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这一路上或许像摸着石头过河般,没有标准答案,但依霖一直在前进的路上,也让我看到她对社区工作的热爱。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