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纪元大学学院

(编按)随着各种便利,陆续有人将原属平面文本的马华文学“立体化”,用不同的媒介呈现出马华文学更多元的面貌。有的甚至形成互文关系,展示出马华文学顽强的再生能力。于是【文艺春秋】特设了“立体的马华文学”这个栏目,希望能向更多读者介绍这种不拘一格的努力。 本期先给大家推荐新纪元大学学院的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影片,这些影片源自该校中文系2022年度“马华文学作品导读”课程,由伍燕翎教授策划与指导。学生们将沿着作家的足迹,走街访巷,从不同世代的声音中,重构作品的历史背景,打开理解马华文学的新视角。 〈从文学到影像的重新探索〉 文◆伍燕翎(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教授马华文学多年,我始终相信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也坚持文学作为生活的表达力。然而在影像逐渐占据叙事语境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能让文学走出纸本,抵达更真实的情感层面。2022年,我在课堂上邀同学一同策划“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带领学生访问老吉隆坡——走入作家笔下的街巷,朗读作品中的段落,在真实场景中与文字对话。学生们用自己最青涩而真诚的声音,朗读马华文学的经典作品,让文字在这座城市中再次回响。访问过程中,许多老吉隆坡人也向我们缓缓道来过往,缅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岁月,那些逐渐淡去的声音与风景,凭借文学,再度浮现。影像或可成为年轻人理解文学的另一种延伸方式,不只是呈现文本,更是与这片土地、历史与记忆的深情连结。这是一次从书页走在乡土上的文学探索,也是一次教学与创作之间蠢蠢欲动的实验。 马华文学书房系列 |影片目录|欢迎点击欣赏: 《茨厂街老街坊访问》 01 曾翎龙《双城故事》 02 方路《茨厂街习作》 03 龚万辉《远方的巨塔》 04 吕育陶《历史折断的地方——给苏丹街》 05 金枝芒《甘榜勿隆》 06 李永平《吉陵春秋》 07 林金城《味觉散步》《安乐茶饭》 08 刘以鬯《瞬息吉隆坡》 09 翁菀君《月亮背面》 10 辛金顺《燕子》《南方》 11 钟怡雯《野半岛》 * 其余影片陆续有来 相关文章: 【立体的马华文学02】锺晓莹/从书页到光影: 重拾马华文学中的华人记忆 【立体的马华文学03】汤美珍/从文学走进地方
5小时前
回望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有幸参与由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教授策划与指导的“新纪元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制作企划。我与同学负责导读吕育陶的〈历史折断的地方——给苏丹街〉,起初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延伸任务,却意外成为我理解“文学”与“地方”的起点。 苏丹街,是一条我并不熟悉的街道,却因文字而变得立体。吕育陶以诗意而沉着的笔触,书写这条街所承载的历史、人情与变迁。透过反复阅读、撰写脚本、讨论拍摄内容,我逐渐意识到,这不仅是他者的故事,更是我们共同的经验——马来西亚土地上的转变与记忆,原来可以透过文学如此深刻地被感知。 在阅读与讨论之外,我们也走进茨厂街,用镜头捕捉它的样貌。街上的人流、老建筑、庙宇与声音,似乎都藏着一段段无声的故事。与在地长者访谈时,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这里曾经的热闹与流变:被改写的街道,被替换的生活片段。那一刻,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文学书写的不只是个体情感,也是一座城市、一个族群的命运。 毕业后,我参与由廖文辉教授带领的村镇史料搜集计划,走访各地乡镇,与在地居民交谈,整理口述历史与文献资料,并将这些成果汇整发表。这项工作让我接触到许多未曾被书写的故事,那些被时代边缘化,却又见证了国家从殖民走向独立的小村镇记忆。 有趣的是,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吕育陶的诗,想起我们拍摄影片时讨论的“地方独有的本土记忆”。我忽然意识到,那堂文学课不仅教会我如何细读文本、解析文本,更让我明白,文学与现实,其实并不遥远。 如果说导读那首诗让我“以文学理解地方”,那么如今的田野调查,则是“以地方体会文学”。“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影片”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课堂作业,而是一扇开启我认识乡土、理解历史的大门。 它让我明白,文学不只是纸上的方块字,而是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刻且绵长的连接。在这来来回回的阅读、拍摄与倾听之间,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为何需要写作、需要记录、需要留下。这不仅是创作的实践,更是一种对人文与历史的温柔守护。我们记录的不只是一则故事,而是一个族群、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走到今天的轨迹。(汤美珍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2021年届毕业生、村镇史料搜集计划研究助理) 相关文章: 【立体的马华文学01】新纪元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影片:见证本土文学的光辉时刻 【立体的马华文学02】锺晓莹/从书页到光影: 重拾马华文学中的华人记忆
5小时前
当玉壶轩茶楼成了闲置建筑,柏屏戏院改作休闲中心,上一代华人的生活景象逐渐淡出集体记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或许,我们能做的,是翻读马华文学,在文字中找回历史的坐标;是走进茨厂街,倾听老吉隆坡人的回忆,聆听先辈如何在异乡落地生根,在夹缝中守护身分与文化;是拍摄、记录、整理,把零散的片段拼贴成完整的记忆图像,让它们留下来,活下去。这正是“马华文学作品导读”这门课,伍燕翎教授教会我们的事。 “祖辈为讨生活漂洋过海,在南洋靠血汗打拼。即使在吉隆坡安家立业、生儿育女,心中始终惦记着故乡。‘落地归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信念。”访问中,受访者如此动情地说。 这种在异乡挣扎中萌生的文化认同与身分意识,努力融入社会,与本土文化对话,共同谱写多元融合的故事,正是马华文学反复书写的核心。从早期劳工的辛酸与母语教育的抗争,到城市边缘人的身影与代际裂痕的交织,马华文学让“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变得鲜活而有温度。 到了我们这一代00后,伍燕翎教授布置了一项任务:以影像的方式,重述马华文学中的华人故事。导读文本并不难,采访与录制也不算太难,资料搜集、老照片整理都能克服,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文字与影像、叙述与现实深度融合,用镜头呈现文学中那层沉潜的情感与复杂的历史。 拍摄期间,我们走遍茨厂街的大街小巷,才惊觉,华人的故事仍在流转。凤凰饼家、品泉茶室、建发药行……这些老字号仍守着祖辈的心血。几代人前赴后继,拓展事业,历经风雨,才书写出属于这片土地的华人记忆。 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何尝不是在与自己的身分对话?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继续追问“我们是谁”的一代人。渐渐地,我们明白,历史不该只是课本上的一页纸,或长者口中的往事,它更应是一种可触碰、可理解、可感受的“华人根脉”。 把沉静的马华文学转化为流动的影像,让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做到了。邀请你走进“新纪元马华文学书房系列”,与我们一同聆听,那些仍在低语的故事。(锺晓莹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2021年届毕业生、影像与文字创作者) 相关文章: 【立体的马华文学01】新纪元马华文学书房系列影片:见证本土文学的光辉时刻 【立体的马华文学03】汤美珍/从文学走进地方
5小时前
2星期前
1月前
SPM华文科报考人数逐年下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究其原因,有些想报考的学生却没有华文老师教导,有者则担心SPM华文科难以考获A等影响成绩。 于是在2023年,全国SPM乐学华文班应运而生,且沿办至今,希望每年能给予报考SPM华文科的同学一些实质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引导莘莘学子们爱上华文,不以考华文为苦,而以学华文为乐。 【全国SPM乐学华文班课程策划与师资负责人】李淑君: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身为一名中学老师,我深感荣幸能与同学们走过这段充满意义的学习旅程。从2023年至2024年,我们共举办了七十多堂课,每一次课堂都是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积累与成长的见证。这段时光不仅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广华文教育的使命。 在乐学华文班的课程策划中,我们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编排,还是教学方式的设计,我们都力求贴近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对华文学习的兴趣。 作为主讲老师与主持老师,我深知每一堂课都是一次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机会。因此,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互动环节,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温度。 来自砂拉越罗东中学的詹萃芬同学在学员心得所说:“感谢李淑君老师在课堂上与我们的互动,让整堂课变得不只是单一的老师在输出,而是老师和同学间有互动的双向学习,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以及生动。” 这正是我们希望打造的课堂氛围——让学习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启发。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看到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方向,并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这些进步让我深感欣慰,也促使我继续优化课程,为更多学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当然,这段旅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协作。衷心感谢主办单位:新纪元大学学院、星洲日报、《学海》、《爱华文》工委会;主催单位:教育部副部长部门;协办单位: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雪州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艺青出版社,以及赞助单位的全力支持。 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助力,乐学华文班才能为学生们提供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平台。同时,我也要感谢每一位参与课程的老师与工作人员,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让这段学习旅程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乐学华文班今年迈入第三个年头,我们将继续秉持“乐学”的宗旨,继续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华文教育。作为课程策划与师资负责人,我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创造更多难忘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同学们说: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只要保持热情与坚持,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愿你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勇敢追梦,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3、2024全国SPM乐学华文班学生】林展邦:教学课兴趣课交替进行 2025年,我17岁。对比中三时初入虚拟课室,我已经习惯利用好每星期五的晚上——等到乐学华文班开课,当天的精力安排便会因此大幅度倾斜向那里。 自第一届起,乐学华文班就是一个多方合作下衍生的壮大语言课程,为达到真正的“快乐学习”,教学课和兴趣课会交替进行,由各校老师和专业人士充当主讲人,教授不同的内容。去年第一堂课开始前,我已经养成先看师资阵容影片的习惯,获悉某华文科主任续约、新主讲人惊喜加盟的信息,有了更多期待。 教学课基本覆盖所有华文考试内容,每个部分都会分成好几堂课,把所有注意事项都说清楚。兴趣班则每年都有新花样,从手作课到分享会,学员借此学到更丰富的课外知识。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第二堂音乐课,修捷和国刚老师老友闲谈,讲到妙处轻唱几句的氛围。 课程末尾,终极集训代表一年的总结和大马教育文凭应届考生的最后冲刺,为华文拼一把的内核通过跨州而来的主讲老师们维系着。 今年我如常报名乐学华文班,学华文的华容道上暗藏玄机,不仅是我,我们都有机会借此找到新的出路。 【2023、2024全国SPM乐学华文班学生】锺凯清:参与乐学华文突破自己 大家好,我是锺凯清,就读霹雳江沙崇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是2024年SPM考生。 从小学过渡到了中学后真想放弃华文,因为升上中学后,我的华文科就不曾及格,一度把我逼到了崩溃边缘。很幸运地,我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的脸书页面,看见乐学华文班的招生贴文,让我有机会重新热爱华文。 我参与了校内许多华文相关的比赛,包括校内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笔试比赛。在比赛中获得卓越成绩的同时,我也被校方挑选为即席演讲比赛代表。虽然没有得奖,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坦白说,还没开始上乐学华文班的课以前,很担心课程会像学校上课一样无聊而沉闷,但经过第一堂课后,就马上改观了,因为一点都不无聊,而且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堂课。就这样,一眨眼就迎来2025年,我非常期待SPM华文乐学班再次开放报名。当年华文科不及格的我,给了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去突破,如今在高中,我的华文科不仅保持及格,还得到优等的成绩。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也能给自己一个突破的机会,积极参与全国SPM乐学华文班。 【柏林本国中华文科主任】陈晓伟:凝聚力量捍卫华教 衷心感谢星洲日报爱华文工委,首次破天荒的在今年2月22日举办了乌冷县国中2023年SPM华文卓越表现颁奖礼,凝聚了乌冷县各国中华文老师及SPM考取优异成绩华文班学生。 这项活动除了表扬坚持报考华文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也向默默耕耘与付出的国中华文老师致谢。 国中华文班就像是一座荒芜贫瘠的沙漠,偶尔需要到处流浪才能找到水源,才能拥有可以栖息的一方天地。分数与人数之间的拉扯,一直是国中华文班面对平衡取舍的立足点,上面要的是分数,只有成绩至上,获取佳绩才能有诉求的底气,争取固定的语文室上课,伸缩性的华文上课时间表等。对下人数方面,人太少就不能成班级,人太多则很难找到可以容纳学生的课室,而往往有人数的同时,又要确保成绩保持在最佳的绩效里。 这种鱼与熊掌都要同时兼得的大环境下,日子久了自然一笑置之,因为不管分数与人数,我相信对华文老师而言,最重要还是学生本身对华文的热爱。因此,华文老师与华文班学生就像命运共同体,唯有凝聚力量,才能逆水行舟,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只要走进了华文课堂,那个地方,那个时段都是属于我们专属的美好时光。 依稀记得当年初来这所国中,只有仅仅20人报考SPM华文,如今近60人坐满整个礼堂的壮观场面真的始料未及。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哪怕是一颗种子被扔进海里也能变成一座岛;被放在陆地上亦能变成一座山,即使是被抛上空中,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种凝聚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华文路上,一路生花,即使道路崎岖,也能潇洒走一回,有些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华文路上,我们可以将掌声送给自己,致华文,已读不悔。 2025全国SPM乐学华文班招生! 师资阵容 李淑君老师:雪州班丹英达国中华文科主任 张俊荣老师:利民济达哈国中华文科主任 叶凤梅老师:吉隆坡尊孔华中华文科主任 叶丽妙老师:古晋马当溪流国中华文科主任 谢梅云老师:马六甲圣母女中行政副校长 姚毅勋老师:文西亚都拉国中华文科主任 【宗旨】 协助舒缓华文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 鼓励有兴趣学习及报考华文的中学生加入华文班,建立共学互助氛围。 强化全国中学生华文水平。 鼓励中学生爱华文、考华文。 使学生从中领略中文之实用、趣味与美。 【模式】 平台:Zoom线上会议室、Facebook群组 课程内容:涵盖SPM华文应考及趣味学习 课堂总数:37堂 上课时间:2025年3月21日- 2025年11月29日,每星期五,8pm-10pm 【对象】 免费公开予全马高中生 【报名方式】 有意参加者可点击报名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完整信息,报名链接为:https://forms.gle/pg71iG5wvEYZJA1y8 。 报名二维码: 请同学们在提交前确保所填资讯无误。负责老师将通过电邮/联系号码发送录取通知,请注意查收,并留意录取通知邮件是否误被归类进垃圾邮件。 2025年课程亮点  ✅ SPM备考课程——解析华文试卷一、二、三,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考试能力 ✅ 诗歌朗诵——提升朗读技巧,培养语感 ✅ 辩论与相声(新增)——训练思维逻辑,锻炼口才表达 ✅ 音乐课(乐学主题曲创作比赛)——结合华文与音乐创作,激发创意 ✅ 文学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培养文学素养 ✅ 谈马华文学——了解马华文学的特色与发展 ✅ “华文的实用价值” 讲座——探讨华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重要性 ✅ 籍贯文化——探寻自身祖籍文化,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规则】 允许主办方设群 (Telegram 与 Facebook Group)方便作业。Telegram 群仅限主办方发布消息及通知(学生若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至 spmbc@newera.edu.my)。Facebook 群组则用以师生友朋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同步观看Zoom直播上课。 守时。 共37堂课,分四阶段进行,第一至第三阶段分别为10堂课,第四阶段共7堂课。为了全国SPM乐学华文班的永续经营,鼓励学生每阶段的出席率维持在70%或以上,方能获得结业证书。 【奖励】 凡完成四个阶段学习的学生,主办方予以证书,优惠或免费参与由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的学术课程体验营及工作坊等活动。 主催单位 教育部副部长部门 主办单位 新纪元大学学院、星洲日报、学海、《爱华文》工委会 协办单位 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雪州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艺青出版社
2月前
2月前
(吉隆坡4日讯)由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汇集旗下妇女团举办的“七大籍贯美食慈善午宴”,积极为新纪元大学学院扩建南大楼筹款获得社会各界热烈响应,主办方再接再厉冲刺20万令吉目标。 根据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的文告,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兼大会主席拿督林秋雅指出,慈善午宴以“乡味传情,助力华教”为主题,敲定3月23日在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礼堂隆重举行,筹备工作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 “我们的出发点是以美食传情,以慈善聚力。七大乡团向来心系华教发展,尤其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坚信,每一份支持都将为华教注入新活力,为年轻一代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她说,乡团组织弘扬籍贯文化,分享家乡美食与众同乐是最直接的管道,另一个方式则是推广方言文化,因此舞台上将呈献丰富传统戏曲与歌舞表演,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活动助兴,让来宾在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中感受华族文化的魅力。 每道菜肴都具代表性 筹委会主席兼海南联会妇女团总团长陈开蓉表示,大会席位有限,仅设50桌席,每道上桌的菜肴都具有代表性,保证让入场者食指大动。 “我们推出菜单涵盖海南鸡饭、广西芋头扣肉、三江上海云吞、客家算盘子、潮蒸红枣鱼、广东大姨妈嫁女及榄菜虾球四季豆,以及福建名菜-封肉猪脚配碱水糕。” 文告指出,慈善宴席每桌定价是2000令吉,目前桌席所剩无几;除了宴席,会场周边也加设美食展摊,汇聚各籍贯的特色风味小吃,因此参与活动的海南、广西、三江、福建、广东、客家及潮州七大联合会将使出看家本领,向大众推荐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方风味。 广西总会妇女组主席崔素桦透露,除了呈献口齿留香的芋头扣肉,还会加码在小展摊推介中国近年热销的螺蛳粉,欢迎公众到场品尝滋味独特的面食。当日会场展示的小吃还有:即食海南鸡汤、海南粽、薏粑、古早牛油蛋糕、腊味饭、各类粤式点心、煎堆等等。 有意赞助或预订宴席者,请联系海南联会秘书处+603-2070 4368。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