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方肯

走在世界反面的感受为何?我想曾经患上严重疾病,或患病住院的读者都深有同感,那是一个孤独、亲朋戚友难以感同身受的苦…… 在我的朋友当中,有两个人患有红斑狼疮症,一个是大学同学,另一个则是本书的作者方肯。在还没阅读《狼的日与夜》以前,我对红斑狼疮的了解只是知道那是一个与免疫力相关的疾病,女性患者很难有身孕,仅此而已。直到我读到作者的医生在序文里写道:红斑狼疮肾炎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错乱,产生抗体攻击肾脏,导致肾脏发炎。如果没有即时诊断和治疗,病人的肾脏功能不但会退化,而且会导致肾脏衰竭,需要依赖洗肾来维持生命。 读到这里,我多少隐约感觉到这是与一般常识相背离的疾病,直至深入阅读作者的“经验书写”,才更能体会这种天生带有“逆天而行”属性的疾病,是多么的精神疲惫——除了要应付身体的痛楚,更要应对身旁不时袭来那不适当的关心与关怀。 走在世界反面 诚如作者在〈一只孤独的狼〉里写道:“一般的养生观念是补充营养,提升免疫能力,而红斑狼疮病患完全反其道而行,越是能提升免疫能力的食物,越不能碰。”单单这一条就冲散了我(们)多数人从小接受到的常识——增强免疫力原来不只毫无帮助,更可能为体能发疯的士兵输送火箭炮。回想我们在大疫之年除了佩戴口罩以外,做得最勤的大概便是努力增强免疫力这件事,而红斑狼疮的患者则是走在世界的反面。 走在世界反面的感受为何?我想曾经患上严重疾病,或患病住院的读者都深有同感,那是一个孤独、亲朋戚友难以感同身受的苦,而作者在〈被咬掉的时光(中)〉也以“窗”来凸显了这种心境:窗,对长期卧病在床的人很重要,让自己觉得没有被世界遗弃。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骨痛热症入院,每当医生护士例行公事地来巡查病情后的无所事事,无人可谈话的午后,我总会手推这点滴架子,走到那个可以望见路灯与高速大道的窗前,感受一下自由的气息——而作者的“窗”又开在何方? 写给丈夫与孩子的情书 《狼的日与夜》除了记录作者的患病点滴,也是一封低调的情书,写给她丈夫与孩子的情书。我觉得整本书最温馨与精彩的篇章都出自第六辑:狼与家。其中〈羊先生〉里的感动几乎溢出纸面:“羊先生说:‘现在,只要是夫妇,就可以捐肾给对方,我可以把我的肾给你。’……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结婚,羊先生也没有求过婚。于是,我就当做他用他的肾来向我求婚了。” 这段话让我想起多年前在马大中文系主办的讲座时遇到羊先生,当我和羊先生聊天时,他的眼睛总是会不自觉的飘向远方,那个方肯坐着的位置。 亲友全力的配合与支持,会是病患最急切盼望的窗,即使并非光耀四射,却仍旧值得倚靠。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流俗地以外的流俗地 【马华独立国】赖殖康 / 散文动人,因有共同经历
6天前
我很佩服小e的勇气,战斗力十足地挑战每个人的耐性和底线。我并没有刻意“栽培”他,是他逼我陪他一起闯荡,一起尴尬。 卫塞节,到书局逛,恰好厨师在现场做示范。小e一听到有好吃,立马拉着我到第一排坐下来。 上过两次烹饪课的小e对煮食很好奇,用充满崇拜的眼神盯着厨师看,迫不及待想吞掉桌上展示的苹果派。很快的,他一如往常地举手,然后……“嗯,请问那个和这个是不是有关系?”(烤了之后会不会变成那个?) 厨师和主持人费了一番功夫听懂e的问题,很认真地回答他的“废”问题。小e绝对知道自己的“废”,他不过是想参与、投入其中。 “以后还会办这个活动吗?” 主持人一听,正好宣传:“会的会的!每逢周末我们都会在这里办各式烹饪活动!”接着,主持人也不忘为厨师的食谱宣传…… “一本RMXX?这么便宜?!”小e大叫,妈妈我当下尴尬至极。吃完苹果派,小e还向主持人致万二分的赞叹:“Yummy!” 我不得不怀疑,小e瞒着我在后门收了宣传费。 自从小e常在YT观看学英语的动漫肥皂剧后,他就很喜欢搭讪陌生人,学肥皂剧里无厘头的对白。以前,他不太看得懂含有剧情的视频,而现在竟会追看,跟我们复述他觉得有趣的情节,或者向我们询问一些单字的意思。英语会话和听力突飞猛进。
1月前
这件事在我脑里回荡很久,我当时是不是应该出手激烈地制止?事后,我问了e爸,他认真地说:“你当然应该大声喝止,那是人命!” 没有玩平板和手机时,小e喜欢到公园去玩。那是小朋友的天堂。见他在公园里跑一跑,每种游乐设施都玩一回,妈妈我就有一种老怀安慰的感觉。这孩子,还能救。 不过,当游乐场涌满小朋友,尤其多数是大年纪的孩子时,我的感觉就不好了。 小e两三岁时,那是行管令解除不久后,我们第一次带e到购物中心的游乐场玩。那也是e接触到许多陌生小朋友的第一次。因此,他对社交距离、礼仪、秩序、安全等都没有概念,比如玩滑梯要排队、避免和他人相撞诸如此类。 有一个八九岁、瘦削高挑的男孩玩在四五岁的孩子群中。静中观察后,发现这个男孩常阻碍秩序或独占设施,或当小朋友正滑下滑梯时,他偏偏逆道爬上去,几乎把年幼小孩挤下滑板,十分危险。更甚的是,小朋友钻入“隧道”时,他坐在上方,令小朋友们的脑袋瓜无可避免地“划”过他的脚板。 我阻止了,但他完全没有反应,继续我行我素。男孩的行为一直充满威胁性和侵略性,e爸也生气了,但束手无策,只能全身护着e(e坚持要玩下去)。直到男孩的爸爸匆匆从别处赶来,持着手机不停对讲,向男孩仅打个眼色,两人就走了,非常利落。
2月前
3月前
哪怕红斑狼疮带来众多的不便,她仍坚持在有限情况下,寻到去旅行的机会。虽说无法每次幸运躲过病发的折磨,却又靠着意志力,一次次撑到旅程的终结。 首次听到红斑狼疮,是港星周海媚。据说她当时一些戏都由替身完成,没办法过正常的日子。方肯的红斑狼疮,是通过【星云】专栏得知其更详细的病情。 这个罕见疾病的病发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与其活在埋怨里痛苦度过余生,她却是学习坦然面对与迎战。 补药反倒成了毒药 文中出现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并发症、病发的过程等,说是散文,更贴切地说该是一本红斑狼疮的疾病记录文。若无她的细说,不知补药和保健品对自身免疫力错乱的病人,是毒药,会让免疫力如虎添翼,更疯狂地攻击她的身体。看似娇生惯养的防晒操作,是因为根本经不起晒。 进出医院,成了常态。书中自是有不少在医院度过的岁月。难以想像她在有段时间,就只能望着窗口感受日夜差别的煎熬,心底着实佩服她小小的身子里,裹着如此强韧的毅力。每次差点以为光明在望,复又迎来另一项疾病的打击。 身为病人,若能遇上良医,是能治愈一生的万幸;反之,带来的阴影,恐怕亦是一辈子。倘若可以,谁想终生与药物挂钩?但是,自行减少药物所带来的后果,是会导致所有努力皆前功尽废。方肯用她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了最实在的例子。我们的一点点没关系的热情款待,千万不可拿来当不知者无罪的免死金牌挡在前头,因为稍一不慎,即会致命。这种玩笑,一次都开不得。 “旅行,就好像按下暂停键,所有好的、不好的事物都会被定格在某处,给自己的心绪缓冲的机会;旅行的过程让人自省,或得以启发。这是旅行令人着迷的原因。” 哪怕红斑狼疮带来众多的不便,她仍坚持在有限情况下,寻到去旅行的机会。虽说无法每次幸运躲过病发的折磨,却又靠着意志力,一次次撑到旅程的终结。 在她平铺直叙的文字里,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些当下她所承受的无比痛苦。可她说,自己的命自己救。别道听途说;别自己当医生,把专业还给专业医生来做正当治疗,方是明智之举! “他总把最后一束光交给我。”这句落在尾篇的句子,让囤积在我内心的感动,化为泪滴抖落在句号中,晕晕散开。我也有一位常把光都留给我的外子。这个人,护着我在光圈内温暖活着,抬头看见彼此眼中还藏有的爱,继续相守与共,即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礼物。 经历过生死的彼此,对于生活琐事就完全免疫了吗?也不尽然。她还是会坦诚说着为一块菠萝蜜或是一杯冷饮起争执。可是,她心底更清楚,没有这个人类监视器,她的人生,亦无法延续至今。 “在一个肾面前,戒指和鲜花变得如此肤浅,再美的承诺都变得空虚。”是啊,再多的仪式感,都比不上有人愿意无条件将肾捐给你的坚定承诺,来得踏实动人。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王晋恒 / 淬链苦痛的疾病书写 【特辑.文学答客问 01】方肯 / 文学讲座与我 【狼的日与夜】一同走下去/方肯
4月前
e今天上车后,就把身子伸前去鸣车笛。他惊觉自己又犯了不应该的事,有点担心地对我说:“对不起,我忘记了。”我没责怪他,他知错就行。 认识中文字后不久,e开始学数字。学了1,他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是多少,一直追寻到100、1000、10000……那时他大概两岁。他觉得数字很有趣,一个数值加一个数值,总和出一个更大的数值。数值越大,他越兴奋。 凡是有数字的玩具他都喜欢玩,拼图、计算机,连有数字的衣服也坚持天天穿。有时一早醒来,心血来潮,挑出一张草稿纸,就自己坐在书桌前出题,自己解题,在纸上沙沙沙写个半小时。乍看之下,像得了灵感的科学家,在计算什么神奇方程式。现在,迷上Monopoly后的e,换算钱也很快,有时还算得比妈妈快。(妈妈的确是反应迟缓的人) e无聊的时候,我给他出数学题,他会按捺不住把答案找出来,导致他“警告”我:“最后一题了!不要再问了!”而我继续问,他仍会“无法自拔”地回答。 每回e叫我起床而我还要赖床的时候,我就提议他数数或背乘法表。想想他也很可怜——妈妈在睡觉,他“无法自拔”地对着空气背乘法。有时是几分钟,有时是半小时,日复一日。 数字总吸引着e的注意力,包括餐桌上的号码牌。他把号码牌摆在自己的面前,一边吃,一边盯着看,仿佛这样才有安全感。好心的服务员通常都由着他。 数字让e平静,也让e烦躁。有一天,我们到面摊吃面,拿了号码牌等待。e的数字瘾又发作,紧紧盯着号码牌。这回没那么好运,面摊的大婶持着号码牌,严肃地对e说:“这是我做生意要用到的!”
4月前
e对管理金钱有了自己的观念,该存时要存,该花时要花,我开始下一步:给他零用钱。5岁的小孩要什么钱呢?好像不太需要。 去年9月,麦当劳和Hasbro游戏公司合作,推出了8款Hasbro旗下的桌游玩具。玩具是缩小版,规则有所不同,而其中一款就是“Monopoly”。简化后的Monopoly很简单:掷骰子(用纸卡折成的骰子)、按号码跳格子,落在哪个格子,就收取该格子的地皮;收集最多地皮的是赢家。 对此游戏,e不论是自己玩,或是和我玩,都玩得不亦乐乎。e喜欢玩的原因可能是他喜欢掷骰子吧,而我不抗拒是因为我无需动脑筋,轻松陪玩。 玩腻了缩小版Monopoly,想想不如玩真正的Monopoly。那就是妈妈我自投罗网的开始。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游戏时光就是和我姊玩香港版的“百万富翁”,香港的窝打老道、皇后大道等自那时就深植脑海,永难忘记。我姊很喜欢数钞票,虽然那是玩具纸钞,可她数钱时双眼格外炯炯有神,10根手指头简直是一台数钞机,而如今,她仍爱数钞票,毕竟她是一名商人。 我的用意是想让e知道什么是买卖,如何管理钱等等。在我孩童的年代,5岁学习认识金钱算早,当时的消费不过是一根冰棒、一块豆沙饼,但现在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了——e会用我的手机上购物平台,选一件他喜欢的衣服,加入购物车,然后叫我付款。我常得教育他实用与否、值不值得的道理,打消他企图网购一只狗的念头。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这是一本陪伴之书。方肯《狼的日与夜——和红斑狼疮共存的日子》的排版,故意选了较大的字级和字距,方便视力不好的病友阅读。 医学系大考,最怕遇见红斑狼疮患者,事关此病总是引致各种并发症,教授往往还会刁难考生,要求深入了解患病后所面对的诸多不便。事实上,除了风湿科专科医生,一般医生面对红斑狼疮,仅停留于课本知识,难以想像病者与病共存的生活细节。 方肯的《狼的日与夜——和红斑狼疮共存的日子》足以消弭隔阂。细致笔法,真诚剖白,让读者一窥患病后的种种困厄,比如一日吞几十颗药、为了闪避阳光而禁足室内、类固醇导致身体水肿等。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其所引致的并发症包括溶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和甲状腺技能亢奋,皆为医学界公认相当棘手的疾病;患者如方肯,因为无可逃避,只好鼓足勇气直面之。 方肯将患病那些年的自己比作“因为休养而断了车钩,滞留原地,是一节逐渐被遗忘的脱节车厢”。疾病打乱了生活步伐,为了避免精神压力导致病情复发,方肯无法像同龄人投入高强度工作,只能“眼巴巴看别人的驰骋和精彩”。疫情时期,人们抱怨限行令阻滞了生活自由,但远在疫情之前,方肯早就因病自困卧室,每天于有限的空间聆听时光平白流逝的细响。 身边人无知的言辞,同时噬咬病者脆弱的心灵。方肯患病后,总有人疯狂向其推销保健品,却从来不想理解红斑狼疮的发病性质。因为忌口,方肯与人共餐时,需要回绝别人“好意”给自己夹的菜。 于是方肯宁愿成为一头孤独的狼,独步于死亡阴影回旋的暗夜幽谷。 遇上傲慢、怠惰,没有共情的医者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些恶意,竟来自医者。〈医生们〉写出了方肯患病时遭遇的傲慢专科医生、懒怠的诊所医生及至为了完成作业而罔顾病人感受的医学生。医学界有“把每个病人当成教科书”一说。以前听到这句话,总觉似是而非。当病人仅仅是一本课本,我们眼中的病人莫非仅是疾病的形象化身,所以对病者心声的置若罔闻亦在情理之中? 蒋亚妮评林黛嫚的《彼身》时曾言:“文学有时也能提供医学给不了的方向,或解答。”那头红狼咬上了方肯,但将残损的身心曝露于文字当中亦非社会责任;既然方肯愿意以血泪写成这本书,读者自当感恩可以随作者投入那段曲折的染病之途——初始满腹怨尤、困惑;中期放弃与逃避的念头萌生;直到最后完成对生命、病痛的超越与升华。 在这座有恶狼潜伏的丛林,我们读到方肯忧郁的心境,也读到她与病友如何以“度假”心情笑看反复入院的无奈境况。日与夜,光与影,疾病和痊愈同时交织,使其独异于过分强调正能量的疾病书写。 这是一本陪伴之书。《狼》的排版,故意选了较大的字级和字距,方便视力不好的病友阅读。多年来,因为共同承担,疾病减轻了些许重量。我们或许无法像其丈夫“羊先生”那般具有“宇宙全部的勇气”或“神明慈悲的心肠”陪伴患者于侧,但展读《狼》却能消除歧见。理解和同理,才能给予患者最真诚且善意的关怀。 证书/王晋恒(双溪大年)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王晋恒访梁馨元、胡玖洲、陈凯宇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我们易变、不稳定、模糊,且复杂的蓝色时期 我们在岛屿阅读/王晋恒(双溪大年)
6月前
7月前
主办活动是需要成本的,但文学讲座的演讲费该给多少才算合理?邀请作家演讲时,他们会要求什么?该留多少时间准备?【文艺春秋】请来5位创作风格不同,却一样有着丰富演讲经验的马华作家——方肯、黎紫书、龚万辉、蔡晓玲和刘育龙,谈他们受邀时的考量与在乎的事。 策划活动不容易,准备讲稿也不容易,本期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建议,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主讲人该有的认真。 以下为方肯的解答—— ● 你的第一场文学讲座在何时? 第一次主讲是在2005年,那时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看见红雨伞》(大将出版社出版),另一位主讲人是许裕全大哥,他那时也出版了一本散文集《猪头看过来》(大将出版社出版)。 那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年纪很轻,22岁,应邀时特别高兴,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而不是在纸上。虽然地点是在书店里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落,只能占据5位观众左右,有点像秘密活动,但对当时的自己而言,已经足够了。 ● 目前最想讲哪方面的内容? 过去的讲座主要以创作课为主,对象多是中学生,能让有兴趣文学创作的同学受益,因此感到很有意义。可以的话,也想谈谈自己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包括儿童小说,关于作品的题材起源、书写的理想。那是关于很个人的事,想分享,想听听别人的声音,但机缘不多。比如说,儿童小说,其实不完全写给小朋友,也包括大人,然而儿童小说都是在华小以导读,或按照校方要求的方式进行,而我其实希望大人们可以尝试儿童小说创作,发展出成人寓言般的作品。 ● 合理的演讲费是多少?怎么计算? 300至500令吉或以上,不包括交通津贴。一般上,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300令吉,如果加时则增加。 ● 演讲前怎样做准备?需多少时间? 如果是创作课,事前的备课过程如汇集过去学生作品,分析优缺点,然后列出几个纲要。接着,搜索合适的教材,如散文、微型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因为时长的限制,所以必须挑选合适的章节或段落,或合适的文章,接着做导读的准备。如今,许多创作课是线上进行,因此会善用多媒体资源,所以又贪心地继续寻找其他合适的视频、音频等。 列举了以上的准备工作,该知道那不是两三天的事……我还没说制作PPT的事呢。 ● 演讲时最在意什么? 演讲时,最在意也可以说最讨厌的事情是拍照、录影或录音。对我拍照无所谓,拍丑了我也不知道,但是撷取我的PPT资料就让我咬牙切齿(有点夸张),有时候我会被影响而几乎中断演讲。那些个人制作的PPT都付出了心血,这样简单的几秒钟撷取,如果随意流通,那就没有价值了。尤其是没有经过说明,误解了PPT的内容,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最难忘的一次演讲经历? 最近办了一些新书《狼的日与夜》分享会,参与者有的是红斑狼疮病友,他们在分享会倾听了别人,也让别人倾听了自己,彼此取暖,让我发现分享会可以变得有意义。从前,参与者有备而来,带着我的旧作品来让我签名。而最近,我第一次收到一位病友的信,感谢我出版了这本书,让我自己感动。我向来知道文字的力量,它可以是利刃,也可以是棉袄,但当有人正面地告诉我,我的文字帮助了他,而且那关乎如何振作活下去的事情,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如此卑微、渺小的小人物,居然能为社会付出贡献,而感到快乐(哈哈)。 相关文章: 【特辑.文学答客问 01】方肯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2】黎紫书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3】龚万辉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4】刘育龙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5】蔡晓玲 / 文学讲座与我
8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