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選不明 包容視野外交能力或為關鍵
|
中僅存1斑鱉 比大熊貓更瀕危
|
大馬杯 |
視頻|楊巧雙譴責球迷衝突事件 ”流氓行為損害足球形象!“
|
廣州方艙拆售 吸引大眾“淘寶”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選不明 包容視野外交能力或為關鍵
|
中僅存1斑鱉 比大熊貓更瀕危
|
大馬杯 |
視頻|楊巧雙譴責球迷衝突事件 ”流氓行為損害足球形象!“
|
廣州方艙拆售 吸引大眾“淘寶”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选不明 包容视野外交能力或为关键
|
中仅存1斑鳖 比大熊猫更濒危
|
大马杯 |
视频|杨巧双谴责球迷冲突事件 ”流氓行为损害足球形象!“
|
广州方舱拆售 吸引大众“淘宝”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选不明 包容视野外交能力或为关键
|
中仅存1斑鳖 比大熊猫更濒危
|
大马杯 |
视频|杨巧双谴责球迷冲突事件 ”流氓行为损害足球形象!“
|
广州方舱拆售 吸引大众“淘宝”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选不明 包容视野外交能力或为关键
|
中仅存1斑鳖 比大熊猫更濒危
|
大马杯 |
视频|杨巧双谴责球迷冲突事件 ”流氓行为损害足球形象!“
|
广州方舱拆售 吸引大众“淘宝”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新教宗人选不明 包容视野外交能力或为关键
|
中仅存1斑鳖 比大熊猫更濒危
|
大马杯 |
视频|杨巧双谴责球迷冲突事件 ”流氓行为损害足球形象!“
|
广州方舱拆售 吸引大众“淘宝”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居
星雲
【胡作非文】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呢?/胡驍萍
2025年3月28日,泰國發生罕見強震的那一天,我一個人在曼谷。那棟在地震中轟然倒塌的30層樓國家審計署大樓,與我所在的地方約有6公里距離。 從未想過,我在泰國“旅居”一個月的時光裡,會遭遇與死亡如此貼近的罕見事故。因為是一個人,所以打從踏足“微笑之國”開始,我便格外小心,時刻保持警惕,盡力確保自身安全,然而地震並非我所能控制,它來得悄無聲息卻瞬間敲響生命警鐘。 事發當時,我正走在街頭,發現一群人凝視著搖搖欲墜的電線杆,路邊則有工程車,施工工人示意我趕緊離開。突然,一股暈眩感襲來,我站都站不穩。一度以為自己餓暈了,血糖過低,但我並沒有很餓! 接著,看到周圍的員工紛紛從建築裡跑出來。當記者這麼多年,直覺告訴我這絕非尋常,也絕非小事,只是完全沒料到,竟是地震。之後,越來越多人從不同的建築湧出,整條街瞬間被人潮填滿,大家顯得很恐慌,有人忙著撥打電話,有人神情緊張,有人可能因驚嚇而淚眼婆娑,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息。這時,一名外國人匆匆走過,我趕緊問他發生了什麼事。聽到“earthquake”時,所有疑惑頓時獲得解答。 街道兩旁人滿為患,交通幾乎癱瘓,救護車的鳴笛聲不絕於耳,泰國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親朋好友的信息紛紛而至,看到他們發來建築倒塌的畫面,我才真正意識到“危險”。曼谷無處不高樓,即使看似空曠的公園,旁邊也矗立著摩天大樓。除了遠離高樓,一時之間我也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該如何做到大家的叮囑 ——“小心”。 曼谷這昔日安穩的城市,被突如其來的震動撕裂。泰國本不在地震帶,房屋建設的防震標準更顯得脆弱可疑。那些在震中搖晃甚至龜裂的建築還安全嗎?通過專家安全檢測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而隻身站在街邊的我,安全嗎?若餘震接踵而來,若天降飛物砸中,若地質鬆軟引發地陷……我會不會就這樣消失了呢? 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想必家人好友會很難過,想到這裡,我心頭也隱隱一痛,但撇除這點,孤身一人在外,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我竟不感到恐懼,還應電臺朋友的連線請求,告知曼谷的最新情況。這經歷雖談不上泰然自若,但也算處變不驚,隨遇而安。只要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保護自己,其餘的就交給上天。對於這份出乎意料的豁達與平靜,我一度感到意外。 背起久違的記者身分 地震後的那一夜,有人徹夜難眠,也有人不敢回到高樓留在街上,而我回到那座兩層高的酒店,沉沉睡去。翌日醒來,手機屏幕閃爍著來自媒體朋友的訊息,詢問我是否方便接受採訪,或為報章撰寫新聞。這則信息直接挑起我沉寂已久的“媒體魂”,驅使我直奔那倒塌建築的現場。 烈日下,背起久違的記者身分,帶著一種無法抵擋的召喚,朝著那片廢墟走去。我不敢相信,在手機屏幕上看見的殘垣斷壁,如今在我眼前。默默為還在瓦礫堆下等待救援的人員祈福後,帶著一份莊重與責任開始“工作”。然而語言不通,要收集資訊心有餘而力不足,唯有把所見細節經過核實後,轉化為有價值的文字,再引述並翻譯泰國媒體報道的官方消息。至於死亡、獲救與待救人數,泰國媒體並未報道。於是,我在現場來回奔走,在不影響救援行動的情況下,找到一名有分量還會說英語的警官,獲得了我要的第一手消息。終於,趕在截稿前,透過手機打了一篇有血有汗的新聞,發給了報館。 我知道,基於自身安全,我不該踏足災區,然而我還是去了。就像那一天,即使陽光如火,汗水如泉湧,吸入大量塵土,皮膚曬黑幾個色度,看在別人眼裡或許吃力不討好,甚至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但我依然覺得“值了”!就像我到泰國展開一個月的個人旅行,孤身在異鄉的街頭巷尾遊走,聆聽著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就像生活上的大小事一樣,我始終把“想做的”付諸於行動,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下,時刻懷著感恩的心,隨心而行,尋得內在的自由與熱情,讓生命變得更加豐盛有意義。 人生,有太多無法預見且不可控的事,沒有那麼多“但是”,也沒那麼多“下次”。儘管生活中難免有需要妥協的時候,但在我的生活裡,更常見的是心之所向,儘管有些執念常讓人無法捉摸。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誰也無法預知。既然如此,想做的我就去做!因為始終如此——擇己所愛,愛己所擇,所以,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或許也沒有太多遺憾。
5天前
星雲
星雲
【2025新年徵文/新的一年,我最想刪除的一句話是——】人老了別跟孩子住在一起!/陳肇強(寄自新加坡)
三個女兒陸續結婚後,這句話就常在我和太太的耳際縈繞。待到我們退休後,這句話越發不絕於耳。朋友、親戚的過度關心,一直提醒我們,如今已經不再是養兒防老的年代,別讓兒女的負擔太重!他們更提供實例,說某家老人賣了房子投靠兒女一段時間後憤然搬回老鄉,租了一所房子度過餘生。 網絡上的視頻更時刻提醒我們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去打擾他們,兩老應該相依為命,大不了住進安老院去。這種種言論,彷彿落實老來跟兒女一起生活就是一條不歸路。 環顧身邊同齡的退休朋友,確實有人搬去兒女家後出了問題,常有怨言,心生悔意。只是,屈指可數,為數不多。 我們在次女懷第二胎臨盆時,老伴建議過去獅城小住一段時間給她打打氣。我明白老伴的意思。當時外孫女才兩歲,弟弟出世後她難免會因被忽略而孤單。於是乎,我們在次女生產前幾天就飛到獅城。 在陪月嫂離開前,老伴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認為我們也返鄉的話,次女上班了怎麼辦?難道就這麼把兩個外孫交給女傭照顧?老伴的心思我當然明白,就默默地留下再住一段時日。 說真話,之前一直在怡保生活,出入有汽車,兄弟和朋友都在那兒,實在難以遠走他鄉在一個不那麼熟悉的國度過日子。此刻經老伴提出要求,又考慮到女兒和外孫的處境,只好勉為其難,點頭應允。 定下心住下來之後,“人老了別跟孩子住在一起”這一句話不時出現在腦際。若是待久了,我們會跟女兒起爭執嗎?女婿會難以相處嗎?陌生環境會讓我們舉步維艱,出入不便嗎?種種疑問讓我倍增擔憂,常會心神不寧。 旅居獅城的第8年 謝天謝地,在女兒為我們申請了長期居留證後,今年已是我們旅居獅城的第8年。除了已經熟悉獅城的地理環境,也享盡了女兒、女婿的孝心和外孫可愛又乖巧的歡容。“人老了別跟孩子住在一起”這句話早已讓我們倆拋諸腦後,還不時奉勸兄弟和朋友們別讓這句話困擾。 說來老來要跟孩子相處愉快還得多多自我觀照和省思。我們夫妻倆在3個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就曾領著她們一起侍奉她們的外婆、爺爺和奶奶,直到這3位長者相繼離去。說到底孩子們已從我們的實踐中受到感染,已經領悟到對長者應有的畢恭畢敬和恪盡孝道。 其次,我們也要體現同理心,認清和體諒年輕一輩所面對的高壓工作環境和他們在現今社會提攜子女的重擔。他們時不時也要有他們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因而有時難免會忽略我們的需求和感受。 有人說自己的孩子較容易相處,可他們的另一半,即我們的女婿或媳婦可就不那麼簡單了。身為老人家,我們儘管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但也得考慮到兒媳或女婿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他們難免會有跟我們相異的習性和生活習慣,我們總不能要求他們完全遵守我們既有的生活規律行事和過活。 經過聯繫之後,我終於發現為數不少來自怡保的老朋友,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旅居獅城多年,並且都能跟孩子融合相處。他們有的甚至已經把怡保的老家也賣了呢! 對我們來說,“人老了別跟孩子住在一起”這句話早該刪除了!
2月前
星雲
即時國際
旅菲臺商失蹤近2個月 警方迄今僅尋獲座車
一名旅居菲律賓多年的47歲洪姓臺商傳出失蹤近兩個月。據菲媒報道,警方迄今僅發現他的座車,人依然音信全無;臺灣駐菲律賓代表處正全力配合菲律賓警方協尋洪姓臺商。
5月前
即時國際
沙巴潮訊
劉順泰:不存在種族矛盾 沙歡迎中國人投資旅居
(亞庇20日訊)沙巴中國總商會長拿督劉順泰強調沙巴各民族相處融洽、情同手足,歡迎中國的影響力及投資,相信配合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項目,將能推動沙巴及東盟東部增長區經濟發展,進而促進區域繁榮和平與成長。
1年前
沙巴潮訊
週刊專題
【香港人在大馬/01】香港人掀移民潮,出走是為了什麼?
香港工作高壓,44歲時劉生真的覺得受不了,開始不斷在想有沒有別的生活方法,包括離開香港。一場運動之後,香港的社會氣氛變得很高壓很負面,身邊好多朋友又陸續離開。後來疫情期間哪兒也去不了,“所以那時就想萬一真的(國境)開了,不如我們就離開。”
2年前
週刊專題
週刊專題
【香港人在大馬/03】《馬來西亞咗》主持人Gary、Hilda|大馬生活很寫意,住久了慢慢喜歡上這裡!
定居下來後,從遊客身分切換至住戶,看到的風景就不一樣了。Hilda:“我最記得我老公帶我去麼麼茶,也就是Redang潛水,我覺得這裡的生活比較寫意,好像退休。”
2年前
週刊專題
週刊專題
【香港人在大馬/02】年輕夫妻出走故事|香港太高壓,離開是給下一代更好的成長環境
反修例運動後,日常生活、教育工作、言論自由、社會氛圍全都變了,Harvey和Michelle一起辭職,決定離開香港。很多往外移民的香港人去了英國、加拿大、澳洲、臺灣,他們則在英國、澳洲、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間抉擇。
2年前
週刊專題
焦點
【數位遊牧/01】數位遊民,邊旅行邊賺錢
一場冠病疫情來襲,傳統集中式的工作方式改變,遠程工作者大幅增加,讓更多人意識到“一邊旅行一邊賺錢”不再是夢。
2年前
焦點
焦點
【數位遊牧/02】大馬地理位置最適合數位遊牧?
馬來西亞數位經濟機構(MDEC)也在去年10月,推出為期一年的“數位遊牧區域樞紐”(DE Rantau)簽證,該計劃料在2025年為國內經濟貢獻高達48億令吉。
2年前
焦點
全國綜合
寄獅城送到臺灣 2海外選民郵寄選票對調
遠在臺灣的柔佛州選民竟然收到人在新加坡的柔佛州選民的海外郵寄選票,最終發現倆人的選票對調。
3年前
全國綜合
更多旅居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