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晏殊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这是李庆孙〈富贵曲〉中两句。李庆孙在998年考中探花,当时23岁,年轻得志。宋初放榜名字写在锦缎上,姓用大字,名用小字,金花贴在考卷上首。他情不自禁留下诗句,描绘进阶富贵心情。“洛阳才子安鸿渐,天下文章李庆孙”,他文采斐然,早有名气,小16岁的晏殊后来读了,觉得庸俗不堪。飞黄腾达又如何?晏殊讥其诗句为“乞儿相”。在宋仁宗时代也当过官的吴处厚在《青箱杂记》记了此事。 所谓富贵,不在金玉锦绣。动辄嵌金带玉,无疑拿铜臭沾污诗文洁雅。晏殊认为李庆孙不理解富贵本质。晏殊写过“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站在露台仰望天空,杨花散飘,燕子群飞。他也写过“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立于小院,梨花渐谢,月光照射,柳絮池塘,清风徐吹。“穷人家有此景否?”他问。一般老百姓只求三餐有着落,有房子遮风挡雨。“楼台”、“帘幕”、“小院”、“池塘”属贵雅人家,不必明说,拿捏错误即成炫富。 上进是好事,却忌得意忘形。晏殊出身贫穷,父亲是县衙小吏,虽然最后光耀门庭,但是不忘自省。他性喜交游,爱在家宴请朋友,只求菜肉轻便,不追豪奢。欧阳修是晏殊学生,对己严也对人严。他写诗提醒老师不应设宴取乐,而不理边境屯兵死活。诗一传开,晏殊得恶名,被政敌大做文章。晏殊不开心,觉得学生处事不够圆融。欧阳修有才,该提携时他还是会说好话。他不是圣人,虽没借机报复,此后疏远学生,只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后来欧阳修奉仁宗之命写〈晏公神道碑铭〉,还原晏殊节俭本质,称誉他“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晏殊死后所留钱财有限,其子晏几道的困顿生活说明晏殊一生自律,为自己或子孙谋取福利不是人生重点。 富贵是体内散发气质 晏殊被称为富贵词人,需要解释。富贵二字,更像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优雅气质,于人有修养有品味,于诗文有深度有气象。晏殊有〈戒欲〉一文,告诫自己“欲”乃祸之端也。他的行乐以洁身自好为前提。宋代张舜民的笔记小说《画墁录》记柳永仕途不顺,找晏殊协助。晏殊问是否经常作曲,柳永说他和晏殊一样,闲余之际以此消遣。“凡有井水处,皆能唱柳词”,晏殊知道柳永名气。紧接下来的表述,却将对话卡死。晏殊说他虽作词,却写不出类如“彩线慵拈伴伊坐”句子。他借机说柳永爱和歌妓同在,形象放浪,不是当官之料。柳永觉得无趣,立刻辞别。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这是晏殊的〈浣溪沙〉。小楼门帘重重,外边燕子飞过。夜里红色花瓣掉落亭子。栏杆边自己一人,倍觉寒冷。一阵轻风,碧绿帘幕摇曳。稀疏雨水断断续续滴在荷叶。酒醒后,人走了,添了忧愁。词以浓淡色彩交替,大户人家言愁,以阁楼、以花、以风、以寒冷、以雨、以荷、以酒衬托,浓中见淡,贵雅之气若隐若现。 《青箱杂记》说晏殊“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以感官出发,所得皆是形体迹象,以心灵感受,气象神情方能涌现,叶嘉莹在〈大晏词的欣赏〉的解释让我长了不少知识:“有两个人,一同进入了金帐之第,则以感官去感受的一个人,其所见者乃但为金玉锦绣诸富贵之物质。而以心灵去感受的一个人,则其所见者乃为博大高华的富贵之气象。”在晏殊身上,富贵不是显性物质,不是矫情佩饰,而是体内散发气质,举手投足间的自然风格。 宋祁在《笔记》中说晏殊作诗万首,可惜大都散失,《全宋诗》仅留160首,笔底波澜,我们接触的只是沧海一粟。晏殊是宋初风行一时的西昆体大将。西昆体师法李商隐,主张雅颂之音,反对诗歌只应专注严酷的社会现实。西昆诸家认为现实生活丰富多采,题材千变万化,表达方式可以痛快淋漓、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婉转、拐弯抹角,唯不可囿于一隅,作茧自缚。 晏殊有文人用世之志。只是官越做越大,衍生复杂心境,作诗填词虽有解压之效,下笔时不免日趋小心,踌躇之余愈见婉约清雅。叶嘉莹说他的词“表现得像玉一样的温润,珠一样的圆洁”,词集取名《珠玉词》,他很早就为自己在文学上的角色盖棺论定。
11月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蝶恋花〉。 栏外烟雾笼罩,一边菊花郁郁含愁,另一边兰花沾露默默哭泣。秋风吹动罗幕,天气轻寒,燕子双双飞去。明月不解离别苦,将微光斜入房中,破晓依旧不离开。昨夜萧瑟西风吹凋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寄情书,可惜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思念的人落脚何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治学三境,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成第一境。既然是治学角度,解释应当如此:努力是成功之母,途中偶遇挫折,却不轻言放弃。登高远眺,前路一览无遗。有了大局观,目标与方向明确后,更能执着前进。 以词论词,晏殊本意未必如此。王国维联想力丰富,以小见大,将句子提升至另一层次。如此点拨,让我对晏殊起了兴趣。 晏殊有识见有谋略,属将相之才,20岁不到进入权力中心,在经济上没遇过困境。他为人自律、温文尔雅,虽当过宰相,言辞不会咄咄逼人。所留《珠玉词》,咏太平词,唱太平调,被看成是富贵得意之作。 《珠玉词》历来褒贬俱存。晏殊虽然和儿子晏几道以及欧阳修在北宋词坛地位相当,但是三人之中他受后人诟病最多。他不描绘政治动乱或民间疾苦,有强烈社会意识的批评家讥他“无病呻吟”。叶嘉莹在〈大晏词的欣赏〉说晏殊词并非“穷而后工”,读者对于“穷”容易感动并寄以同情,晏殊“却不能满足一般人对诗人之穷的预期”。 毕竟是有格调也有品味之人,叶嘉莹说晏殊写富贵不鄙俗,写艳情不纤佻。与其说他的作品没有面向大众,不如说他习惯高雅的文化氛围。对他而言,所谓风格,只是精神上的深合密契。但是高雅不是炫耀,也没理由高调。沈括在《梦溪笔谈》记一事。晏殊下班后和弟弟在家苦读,不嬉游宴赏,真宗知后赞他。“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晏殊回答让真宗意外,非不好此道,实则没钱。不虚伪不做作,也让其他饮酒作乐的同僚有台阶可下。他俸禄提高后,也爱喝酒解忧,设宴邀请门生友人造访,但不铺张,他在意的是诗词唱和,管弦之乐。 晏殊心路不缺波澜 晏殊三次被贬,都和宫廷斗争有关。其中后来被改编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刘太后不能生育,让时为侍女的李宸妃侍候真宗,后生仁宗。刘太后把仁宗据为己有。仁宗继位时13岁,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11年。刘太后去世后,仁宗知道身世,龙颜大怒。李宸妃去世时,刘太后掌权,晏殊奉命写墓志文,如果实写,朝廷必乱。晏殊只言“生女一人,早卒”交待。仁宗怪罪,晏殊委屈却不辩解。 晏殊心路不缺波澜。弟弟晏顿在晏殊20岁时过世,二人感情很好。一年后父亲离开,晏殊本应在杭州守孝,却被仁宗以“思臣心切”召回,抵京后轮到母亲病亡。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成婚两年后去世,第二任妻子则在他40岁病逝,第三任妻子伴他终身,但生性敏感,常无故取闹。在仕途上,晏殊一生伴随党争,真宗时寇准和丁谓水火不容,仁宗时吕夷简和范仲淹不停争执,晏殊身处其间,看皇帝平衡,看皇帝脸色,如履薄冰。 叶嘉莹替晏殊说不少好话。晏殊的学识、志意及政治历练,在其内心酝酿为一种深厚意蕴。叶嘉莹说晏殊词虽然充满理性,却不失艺术含量。晏殊叙写情事,不作直言确指说明。他的感情如一面平湖,风来起涟漪,投石盘涡百转,却无法使之失去含敛静止,盈盈脉脉风度。晏殊词情中有思,理性与情感在行笔中同时涌现,因此可以引起读者极丰富之感发及联想。 叶嘉莹所提“感发及联想”,确实有意思。晏殊写词,处处见修心养性痕迹,他不逾越自己所定标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要真正实践或参透惠能偈子不易,反倒是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凡夫俗子。欧阳修为晏殊所作〈挽辞〉说他“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经历浮沉人生,看惯起落人事,晏殊做了选择,处事方式却见仁见智。王国维将他的词句说成第一境,非最高境,所谓望尽天涯路,事实是望不尽的。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