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朱宥勋
人物
小说家朱宥勋 /文学是无意义但好玩的游戏
与朱宥勋对坐书店咖啡座。身穿黑色衬衫的他,说起话来语速飞快,逻辑缜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再层层论证给你听,用一种笃定而亲和的语气,还总伴随笑声。 著有小说集《垩观》《以下证言将被全面否认》、评论散文集《他们没在写小说的时候:戒严台湾小说家群像》《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台湾文学百年论战》;创作之余,也投入文学普及,成了一名拥有14万追踪者的YouTuber,透过传播度高的影片,引导更多人推开文学这扇看似难以捉摸的门。 “蛮累的。”文学普及并不轻松。 “有时会想,这种沟通值得吗?”那又为何愿意这么做?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何正圣 率先不打自招,比起小说家朱宥勋,更熟悉YouTuber朱宥勋。 战神听了并没有收起脸上的笑容。近几年,对他说这番话的人变多了,而他一样开心,因为书籍和影片都是自己用心打磨的成品。 在“朱宥勋使出人生攻击!”YouTube频道里,朱宥勋会用文学理论分析电子游戏、流行歌曲,也会深入浅出讲解许多人搞不懂的文学概念,好让文学更贴近大众,更贴近日常。 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解析中岛美嘉〈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歌词的影片结尾,回应关于文学与自杀的课题时,他是这么说的: “确实有些写作者选择自杀,但这并不是文学导致的,不如说他们面对的伤痛太过巨大,连文学都难以拯救。但在这以外,文学已经拯救很多很多人了。” 于是问他,人生中可曾有被文学拯救的时刻? 有啊,他说。 发生在他身上的救赎,无关乎性命。 如果没有邂逅文学,今天的朱宥勋很可能会长成一个糟糕的人。 人格成长的危险时刻 那是在初中时期,私立学校校风严厉,严厉到课本以外的书皆列为禁书,一如其他形式的娱乐消遣。他形容,这段与世隔绝的住校日子,无异于坐牢。牢笼把人圈住,并不保证就能驯服人心里的兽。 “在这个学校里,成绩就是一切,品性完全不重要。等我摸清游戏规则,我学会了,只要有成绩,我可以为所欲为。” 比如15岁那年,朱宥勋写了首诗,得了第一座文学奖。他想去领奖,颁奖日却撞正考试日,老师为了维持班级分数排名,拒绝放行。“如果全年级各班排行名次掉了,老师就没有奖金了。”两人相互威胁,僵持不下,朱宥勋狡黠反击:“不然老师我留下来考啊,你看我可以交几张白卷。” 交白卷会拉低总平均多少分,认真考会贡献多少分,被当掉对老师本身有什么坏处,十来岁的孩子算得清清楚楚,拿来跟大人赤裸地交易。 “回想起来,那是我人格成长很危险的时刻。你可以想见,如果我是一路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变成我现在很讨厌的那种人,利用各种权力关系去压制对手。” 还好,升上高中,遇到一群喜欢文学的学长,被他们带进更深邃的文学世界里,朱宥勋才没有把路走歪。 “学长带我们看很多奇怪的东西,看不懂也硬看,”在文学世界里,他看到,原来人有着各种面貌。“我对这个世界的分寸和理解,是在文学里建立的,不是学校。文学对我的拯救,是在这个层面。” 文学给人慢慢来的从容感 若是走歪了路,他推想,一样是做YouTuber,自己大概会成为那种冲高流量赚快钱的YouTuber。但他没有,并且安于现状。 “钱赚不多,但我蛮快乐,这个状态是文学赋予的,把我拉回一个比较合理的道路。因为文学给我一个态度是,我会慢慢来,我看事情的时间会拉得比较长。” 文学如何让人学会看远一点? “因为文学里的时空跨度太大,各种各样的东西太多,以致于我很习惯在看一件事情时,会思考有没有别的可能。熟练的读者读文学作品,一定会下意识进入‘no judgement’的状态,先不批评,试着去欣赏或理解。” 在文学作品里,人物角色的好坏,作者铺陈的用意,随时都会出现翻转的可能。现实人生不也有如此宽度和厚度,容得下各种可能。 “这会给我一种余裕,一种从容感,让我不会只盯着眼前一个目标,其他都不管。拉开了,你会觉得,放掉好像还好,也许它会回来找你……。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或理解世界的方式。” 高中那几年,文学给朱宥勋带来眼界的开阔,却也同时带来很多困惑。“小时候,有3个词最让我困惑:魔幻写实是什么?意识流是什么?后设小说是什么?”上网找答案,维基百科的解释又充斥更多没看过的名词需要去理解,折腾一番,还是搞不懂最初的疑惑,身边也无人能给出高中生理解得了的释义。“写作的第一个十年,我每天都在困惑。” 给16岁的自己解惑,成了后来朱宥勋投入文学普及的起心动念。 课本没教的那些 2014年,他出版了《学校不敢教的小说》,文案写着:献给所有热爱文学,却因缺乏导引而惶惑的年轻学子。后来,他进军YouTube,拍起了影片,以浅显生动又不失理论深度的方式,讲解艰涩的文学概论,相关影片系列有“课本没教的”“真文青养成班”等等,目标观众以高中生为下限。 学校不敢教的。课本没教的。——文学普及是为了修补什么?从这些命名来看,剑指的对象并不含糊,朱宥勋直言,他对台湾文学教育很有意见。 “我一直觉得台湾课本选文方向非常保守,三分之二是文言文,现代文又多是抒情散文。”除了文类不够多元,也常常跳过本质的解释,“它讲的都对,可是它没告诉你为什么。最常遇到的情况是,课文给你,老师讲,这个词是一个象征,背下来。为什么这是象征?象征是什么?怎么玩?美感在哪?后面这些问号全部没有。” 这不是文学真正的内容,他感叹。课堂上少了后面一连串问号,学生其实错过了什么? “他没办法发自内心觉得,这种阅读方法是有趣的。我常说,文学本质上是一个游戏,它在现实毫无意义,但你接受了规则,就会好玩。人类有趣在于,我们会搞一堆无意义但好玩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先让学生理解,规则是什么。” 于是,他拍影片,最低标准是把文学说得有趣。如同有趣和好玩,也是当年让他钻入文学世界最单纯的动机。 “引发动机是第一步。我也许可以引发一万人的动机,但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会进入阅读文字的状态,但无所谓,我前面先抓一万人,他要走到什么地步,不是我能强迫的。” 普及工作出现的前提,必然是相关领域长期遭遇误解或冷落,也因此在交流时,冲突与争论似乎在所难免。就像在用文学理论解析流行歌时,朱宥勋从不怕提出具争议性的观点,揭露歌词的文法错误、逻辑漏洞,引来拥护者在留言区反对和辩驳。 “我是不怕冲突的人” 观点上的冲突,朱宥勋是乐见的,因为那是一次传播知识的机会,但偶尔也会泄气,心想这些沟通是否值得。很多事情难以说服,他说,在于对方的鉴赏能力跟不上来。 “作为写作者,我相信世上有好品味和坏品味的差别,我可以接受好品味的标准不是单一的,但我不能接受所有品味都是一样的,没这回事,有的东西就是烂。这是很难说服的,你必须足够娴熟,看的东西够多,分辨能力的刻度才会越细。但我面对的群众很多是没有这个刻度的。这时就需要不害怕冲突。” 冲突有时反而可以打开一个诠释和讨论的空间。“我不会提出一个四平八稳但持平的看法,我会提一个我最相信的说法A,论证给你听,留言区就会有人说,你怎么没看到B、C、D,很好,我就是要这样。” 这样很好,然后呢? 读者品味提升 作家才会进步 文学普及的努力,如果有天能换来理想局面,朱宥勋想看见的是什么? “读者的平均品位可以提升,然后就会有人来督促作者。作家的精进是无止境的,可是假设今天我们精进到这么高的地方,读者只能认知到这么低的地方,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精进,因为没人当我的尺度来衡量我。当读者品味拉得越高,我们就会被推得越前面,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文学是无意义但好玩的游戏。文学也可以是人格上的救赎。 然而,拥抱文学的人,也似乎向来属于小众。文学普及的幅度,如何扩及对文学本就不感兴趣的人?朱宥勋说,这非常难,他也没把握。“我只能接触到那种,脑袋仍有空间去接受红尘世俗以外的事情,有一点余裕和追求的人。网络是分众的时代,要求横扫一切并不现实,把属于我们分众的基础盘稍微做大一点,已经功德无量。” 在红尘世俗里,文学往往被视为无用,而普及的过程,不就是要让大家看见文学有用。文学对朱宥勋当然有用,但若要说服他人,他会怎么说? “文学是理解人性最低成本的方式。文学也有一个恒久性,因为发展时间太长,长到有很多沉淀下来的东西几乎不会变。大家很容易注意新时代有新浪潮,但我有个感觉,读文学的人,看回过去就会觉得,这件事发生过啊。这会帮助你在变动的社会里快速抓到重点,人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浮躁的、很短的趋势带走。” 更多【人物】文章: 网络作家身兼政协委员:蒋胜男的人生AB面 调酒师易柏翔Seven Yi/以调酒穿针引线 叙述餐饮风味的诗意 金曲台语歌后郑宜农 / 放慢腳步找自己,困惑有什么关系
6月前
人物
其他活动
台文学系列讲座 5月起 品读 畅谈文学
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与诚品马来西亚携手推出“2024台湾文学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指标作家朱宥勋、马翊航、刘克襄及马世芳,与大马读者共赴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7月前
其他活动
星云
写作这东西/卡农(怡保)
我想每一年都写一篇有关“写作”的文章,当作是胡思乱写的生涯里一个小小的checkpoint。如果我能坚持写个三四十年,或许也可以出一本类似亦舒的散文集《写作这回事》(痴心妄想中)。 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困惑是越来越多的,脑袋不禁蹦出许多问题,像是: 1,什么是文笔?为什么人们讨论文章会一直强调文笔? 2,什么是文学? 3,纯文学又是什么鬼? 4,什么是诗、新诗、现代诗? 5,XX主义是什么来的? 当然,还有更多疑问,这里并不详列。 好在网络上有一位叫朱宥勋的作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有一段时期,大概是“蕾神之锤”和“洪荒之力”流行的那段期间,大家都在赞叹或讨论李靓蕾的文笔。我很是记得,那时候,我怀疑起自己的文笔来,怀疑我是否太烂?是不是不够格去书写?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虽然搞不懂文笔是什么东东),免得继续献世。这时朱宥勋跳出来写道—— “看到很多人对热门时事的评价,是某方‘文笔好’,某方‘文笔不好’,但对我来说,‘文笔’完全不是重点。不只在此事不是重点,而是在绝大多数的写作中,都不是重点。 大多数人认知的‘文笔’,就是‘文字是否有修饰’或者‘文字修辞是否漂亮’,这在写作时是最枝微末节的,其效果就像煮菜最后撒的一把葱花。有葱花当然增香,没有葱花其实也不会差太多。而如果你菜本身煮坏了,葱花也救不了你。” 看了过后顿时松了一口气,那么,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说是“内容”。内容过后就是文章的“结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你懂得要讲什么、不讲什么;你懂得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你懂得哪里要多说,哪里可以略过。 话是这么说,但文笔到底是什么,他并没有解释。我只记得他曾说若果要出一支影片聊文笔这东西,大概会有一个小时那么长。 但其余的疑问,朱宥勋都有专门出影片解答。 再来想提一提,此前翻阅报章时,读过一篇题目叫〈写给谁看〉的文章。翻查资料,原来是杨帆所写,后来编辑写了一篇〈纠缠给谁看〉回应。 我想说一说,其实,即使我的文章被刊登,我也不清楚会有谁去翻开阅读。之前我还有经营脸书,文章可以是写给脸友看,可如今删掉账号了,现在的文章嘛……应该是写给编辑和好友看吧。 我是要写给自己看 写给编辑纯粹是想获得认同,若编辑回说“待用”,那便证明我的文章写得还不错,或是还好,抑或是还不赖,总之就是出得街。即便是回“惟不适用”,编辑也会稍加一两句解释,或一两句评语。你看,多好。编辑免费充当写作老师,我又不用花时间金钱参加写作班,岂不快哉(阿Q精神)。 其次是想和好友之间有谈资。每每和好友聊起天,总是离不开小说和写作。我们会一起讨论怎样写才算是一篇好文章,又或者认为哪一位作者写得好,哪一位写得不好。而且这些话题都能聊上好几个小时,多么快乐啊! 所以写给谁看呢?写给“识货”的人看,除非有天《星洲日报》收档,好友不再喜欢写作,那么,我写给自己看好了,至少兀自有我“识货”。
2年前
星云
全国综合
台作家赞李靓蕾长文“思绪清晰” 批王力宏回应“错误示范”
王力宏日前遭前妻李靓蕾“核弹式”爆料,引起许多人关注,就连台湾作家朱宥勋也对他们的行文进行文本分析,大赞李靓蕾的行文叙述思绪清晰之余,批评王力宏的回应是弄错比例的错误示范。
3年前
全国综合
读家
谢敏洁/ 靠笔吃饭,可能吗?
朱宥勋是一位在文坛被认可的作家,得过许多文学奖,在文学期刊发表过大量作品,筹办过各类文学活动,出版节奏也相当规律。作为大前辈,作者在书中明摆着谈“生存之技术”,如果你也仰赖稿费为生,不妨将本书视为求生工具。因为在编辑实务中,我经常发现新手作者对收支、版税、印刷、铺书、宣传等作业缺乏“现实感”,却一心想掏尽存款自资圆梦。 真的不要再把出书当成梦想了——作者在书中坦白相告。正因为本书写得够“俗”,俗到让细节处的魔鬼无所遁形,我是边看边频频点头,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谈钱才比较不伤感情。尽管台湾与马来西亚文学环境的“眉角”大不相同,文字创作者的境况却大致相似——大多自雇、没太多同事,更没有法规规范,写手们要如何在文字堆里赚取合理的生活费?关键是发表平台!因此,作者花大篇幅陈述各类平台,例如:报章副刊、文学杂志、文学奖、网络,以及种种补助。 此外,作者多番提到“靠嘴”吃饭这回事。进入直播内卷化的时代,家家出版社都在跪求颜值高、口条好、人脉广的天菜作者;倘若条件不足,亦可靠后天训练,就像书中所提及的案例实际。事实的确如此,我见过在台上侃侃而谈的畅销作者,大多都是早早写好讲稿,稿子还钜细靡遗地标明手势和停顿点,甚至提早到现场探察场地与设备。 简单来看,本书就像确切告诉你——这房子室温为零下4度,请穿够保暖衣物,确定自己耐得住寒冷才入内以避免感冒,又或者选择别间暖和的房子,将写作当成副业。业余参与,也就能无痛登出。
3年前
读家
更多朱宥勋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