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林健文
星云
【且听风吟】朗诵一首方言诗/林健文
11月我和刘育龙、谢增英主编的朗诵集《我在英国买了一瓶万里望生抽》出版了,这应该是马来西亚第一本以校园朗诵为主的诗歌集,编这本诗集很费力,对来稿的要求也和一般的现代诗不同。马来西亚的校园朗诵风气盛行,无论国中小学或者独中都有校内和校外的比赛,所以朗诵诗有一定的市场。 诗歌上台,它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朗诵是以声音为主的表演,对语音语调的要求必须达标。现代诗不讲求韵律,喻意和修辞都隐藏在诗句里,段与段之间的延续、破碎的后现代语言、拗口的词汇与颠覆的词句,都无法利用声音来表达。所以大部分的诗人评审会说,朗诵没有诗意。 诗意这种东西很奇怪,有点像比喻,但它需要与更多的元素有关联,社会、人文、艺术、历史等,它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象征,很多时候,它表达了事物的现象,甚至于事物的本质。诗意看起来很难掌握,所以解读一首诗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广义去看,也可以单纯是个人感情的舒发。所以诗歌朗诵和其他口才类的表演不一样,诗歌朗诵讲究的是理解与诠释,个人的演绎绝对独特(unique),无法被抄袭。这就是诗歌朗诵有趣的地方,不一定要有最好的语音语调,也不一定要有台风,一个好的朗诵,自然会直击你的灵魂深处。 用方言朗诵诗变化更多 一般上,诗歌朗诵都会以中文进行。今年12月的冬至很有意思,这天是新纪元杯决赛,比较特别的是,这一次有一个新鲜的表演——朗诵方言诗。方言是马来西亚一个鲜明且独特的文化,当年从中国下南洋的祖辈,把他们的语言也一起带来,广东福建海南,我们大部分人的籍贯都来自这三个省,福建潮州广东客家,这些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词汇,这也是马华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诗歌朗诵用中文进行,局限在四声调,而粤语就有九声六调、闽南语七声八调等等,相对起来变化更多。 目前香港文学可能会有粤语诗,福建有闽南诗,但马来西亚熟悉各种方言的我们,可以在舞台上同时出现混杂巫英语的方言诗,这种表演在国外几乎无法看到。这次约了几位马华诗人来玩一玩方言诗,我觉得是一个实验,看看方言诗上台的可能,是否会比中文朗诵更加入味。用声音把诗歌朗诵出来,感染力会比阅读文本来得直接。当诗人用本身籍贯的母语朗诵自己的诗,应该就是最自然最原始的东西。约定你们来新纪元杯,看看马华诗人如何呈现方言朗诵。 2024年即将过去,今年的朗诵活动即将闭幕。今年国赛重新迎回群诵,原本以为可以看到精彩的大决斗,可是同学们的理解却依然困在旧有的框架里。没法,希望明年大家继续努力。即席朗诵已经很多年了,文本的选择有待加强,高中组需要更好的评审,更多诗人。平时不读诗,临时也没有佛脚可抱,评审和参赛学生都必须理解,比赛或评审过程没有捷径,胜利和尊敬属于有准备的人,这是永恒的道理。既然知道原因了,那就多读不同种类的诗吧,尤其是马华文学马华新诗,本地诗人绝对不会比国外诗人逊色。2025年希望看到学生们有破茧而出的表现。
1星期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林健文/午夜我在梦中和 一簇霉对话
我顺着门的隙缝 爬了进来 风也是你开窗时溜进来的 闹钟响着没有过门的音乐 像风吹着那支从爱丁堡带回来的风笛 振动着我和你洄泳的节奏 许多热带鱼在身边,形而上的泳姿 学着自由 我能感觉你不长鳃 无鳍,手脚胡乱的舞动 无尾,总是彳亍在梦的边缘 你奄奄一息的 呼唤,那时我还潜在一万英尺深蓝 我们忘了留下身分和联络方式 像剪片师忘了交待结局 我们像城市里没安装导航系统的车 错失在单行道和隧道里 你总会找到生存的节奏,我想 你躺在海滩上等待救援时总被路过的野菌侵袭 你应该相信 马路上都是食人族 而船总是误期 这是一个万物成长的年代 除了货币兑换率持续滑落 每一碗面都在咆哮 “生长的是水还是空气?” 你不像蒲公英般飘逸 比起露台上那棵仙人掌 你唯有选择寄居 在一棵永不枯竭的菩提 你用纤细的根紧紧抱着 你所剩余的最后储蓄 半瓶矿泉水、一张空的储值卡、一台待充电的手机 等着有缘人把它添满 你没有流浪的资格 你让流浪成为飘出去的花 随风,去每一个你想要降落的角落 停留、等待、结果 有些花穿越不了梦境 停留在边缘 附在死亡的鲸或巨龙上 慢慢长成黑色的霉 冷漠,卑微的活着 我等待你 在岸上坐成一株雨树 “这里有新鲜的阳光和空气。” 这里有永恒的夜 所以只有梦,能够成长 时钟在这里不停徘徊 时针前进倒退倒退前进 月亮东起西落西起东落 这里,永远没有荒谬 活着一千万个一亿个你无法看见的 真相 我依附在细幼的根上 停止呼吸 慢慢顺着时间长到裂缝的另一边 爬出去 原来这里, 也有自由。 相关文章: 林健文/姓氏 林健文/铁观音 林健文/牧羊人苏武——给所有的老师
2星期前
文艺春秋
星云
【且听风吟】标准与热情——10月的两场朗诵/林健文
10月第一天,在槟城威省看了全国诗歌朗诵比赛国赛,不算出席,只是匆忙的看完比赛,然后赶回吉隆坡,隔天还要上班。比赛很精彩,已经是全国赛了,每州只能派出一支最好的队伍参加,是州内精英中的精英,无法挑剔,但我总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 主办方安排得很好,嘉年华很成功,地点也很好,除了音响没有那么出色以外,流程走得很顺畅,比赛甚至还提早结束,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 这场比赛是全国赛,我发现少了一些人,所以少了一些热情。我感觉到,这场嘉年华正慢慢走向一个“标准的活动”,就像学生应付考试答题那样,安安稳稳的做,根据前人留下的流程,根据部门的标准,做好就对了。的确,做好就对了,也没有必要多加什么东西,反正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但,这是全国赛,多少学生在州赛拼个你死我活想要抢的一张入门票,但在国赛,我感觉不到对新诗和朗诵的热情。 有时候很难定义你喜欢一件事情。评审、指导老师、学生,几乎都是根据标准行事,我印象中的诗歌朗诵全国赛,是诗人评审和指导老师大斗法(何贵强幸立雄等,说的就是你们)的场地,每一年转变演绎方式挑战评审,朗诵的新点子层出不穷,不在乎胜负,只在乎对于现代诗的一份执著。我想这东西叫做热情,一种无法用语音语调和技巧取代的东西。 听说全国赛诗人和专业语音语调老师不再会被邀,希望这只是传言,不是事实。上个月我和一位马来诗人谈起,我们有一个中文的全国诗歌朗诵比赛,他说好酷,他也想来看看。马来诗人懂中文,还能写中文诗,我觉得酷的是他。 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 诗人缺席的诗歌朗诵比赛是不是有点像吃肉骨茶不要肉?差点忘了,诗人在马来西亚一点社会地位和职位也没有,都是业余的。语音语调老师起码可以靠声音吃饭,诗人养不饱自己,诗显然不能换来三餐,这是事实。 没有热情也得办下去,反正都已经成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了,每年继续办就是。无论如何,今年还有一些事物让我感到热情的存在:我看到最热情的是小学生的父母,似乎每一个州初小入围学生的父母都到现场支持,可惜主办当局安排了一个小礼堂,把大礼堂给了缺少观众的高中组。我在想,热情不是一个人能推上去的,它需要很多人,包括参与者和观众一起努力才能完成。 10月中旬,到新山寻花踪。这次特设了童诗比赛,所以也在表演节目里安排了童诗演绎。苏维胜老师找我的时候,我就预设了一个想法:打破传统童诗的格局,从文本到表演回归本质的表现。结果他和王进云老师呈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舞台设计和道具给了大家视觉上足够的色彩,这正是童诗本质之一。另外,学生们朗诵时放弃传统朗诵的方式,以一种“玩”的态度来处理声音及动作,这也是童诗本质的第二个元素。我个人觉得,朗诵不一定只是规规矩矩在舞台上表演,它可以有多元化的形态和方式。基于不同的舞台和场景,朗诵必须变得很自由,迁就现场的情绪,顺着朗诵者和观众的互动来安排节奏,这样或许会更精彩。 10月的两场朗诵,给了我两种不同的观赏心态:全国赛水准很高但热情不足,花踪童诗演绎朗诵水平不高但热情满满。以诗人的身分来说,我更加乐于看见,诗歌朗诵或演绎时,学生们都是充满活力和快乐的,不需要在压力下去完成一个表演。能够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或许才是诗人创作和朗诵者上台演绎的最大目的,反之,这样的活动就会沦为一场标准的活动,大家也会慢慢对它失去热诚和兴趣。
1月前
星云
星云
【且听风吟】听一场诗歌朗诵/林健文
星期五的夜晚,每个人都在赶着出城,4天连假,回乡或出外旅游的人甚多,我赶着进城,去听一场诗人的朗诵。 学生们的全国比赛为了得奖,诗人们的朗诵为了什么?这个活动参与朗诵的有各3位马华诗人与马来诗人,还有歌手。对,我懂你们会联想到动地吟,还是在台上朗诵带些许批评或调侃的诗。还真不是。当我听到吕育陶说出儿子的故事,“爸爸我要吃现在”(Papa, I want to eat now),我突然意识到,马华文学现代诗里最充满政治色彩的诗人也终究回归社会了。哦不,应该说回归家庭。 学生们朗诵为了比赛,诗人们朗诵为了艺术?为了金钱?为了名气?我找不到一个“具体”的答案。这些东西对上台表演的人来说都有了,尤其是若涛,哦不,你们别把他当作那个演脱口秀的,他是若鹏,虽然大部分人都会以为他是“若涛”。正版若涛这么喜欢朗诵,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动地吟期间的若涛总是很安静,谁能想到多年以后他会成为马华现代诗朗诵“诗无jidan”的推手?多年前若涛写的一首诗〈老街待拆〉被初中学生朗诵得了全国冠军,那是一首书写吉隆坡旧街在城市建设下被迫拆掉的怀念诗。但,我还是喜欢若涛自己朗诵的版本,很纯粹很原始就带出诗的韵味。 最近10年我很少出席这一类活动,当个观众还可以,上台不行,越懂得朗诵越不敢上台,我在台下拍手就好,我喜欢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想要在朗诵上添加什么新鲜的元素、如何让诗与其他艺术结合等等。当我看到AKI演唱马来诗人Abdullah Hussaini的作品时,我在想,要是她能唱我的诗作多好。我想到翎龙很幸福,能够有一首作品被金亮谱曲文荪演唱,多么美好的一首〈农夫〉,多年以前听过的人,现在应该都还记得吧。 自觉地想起动地吟 我看到诗人在台上朗诵,就会不自觉的想起动地吟,不是因为那些诗句,而是那些在台上朗诵的诗人。以前每一次的朗诵,我都只是看到他们的背影,他们朗诵过的诗句到底有没有影响过任何人,我不敢肯定,但的确是影响我了。不再动地吟,我把朗诵的想法投寄在学生朗诵当中;当我看到诗人们在台上朗诵的时候,我也会很冲动想要上去朗诵我的诗。当我看到Jamal Raslan的诗句,我会不由自主的拿来和自己的诗句对照,我们竟然不约而同的想要发出“声音”,很纯粹的“生音”,就那么简单。也许这就是诗人上台朗诵的目的,有些文字,必须由自己发声,只有通过诗人本身的“生音”,没有经过任何语音语调修饰的原音Original sound,才是诗的本质。对了,在这样的舞台,你会寻找得到诗的本质,而非诗句和意象产生的种种联想或延续,不必去解读,只需要去感受就好,这些本来就是属于诗最原始的东西。 最近我对本质这个东西有很多想法,我觉得任何的文字,只要回归到本质,它就足够吸引人,当然,我们无法否定通过意象和描述所制造的现象phenomena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联想与对比,但现象只能通过五官感受,本质却能冲击你的灵魂。不相信吗?要是你看过周若鹏或游川的朗诵,你就了解到,他们的声音会把诗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你听了以后欲罢不能。是的,现在已经不太可能听到周若鹏的朗诵,现在的他已经转换跑道,尝试通过更多隐晦的句子(脱口秀)来告诉你一些事情。 馨元的声音很干净,她的表演让我想像到,诗歌朗诵可以更多元化,不必局限于声音加音乐或舞蹈;单纯的敲击声和朗诵所形成的力量好像更大。我一直闭着眼听她朗诵,尝试从每一个字的语音和敲打声的余韵去寻找契合点与节奏感,我想我大概找到了下一首朗诵诗的灵感,谢谢馨元给我的灵感。 表演结束,吉隆坡已经打烊,夜灯初上,外劳工人开始晚间作业,我好久没有见过吉隆坡的夜色了。每一次的朗诵比赛或表演都会给我启示,所以我很喜欢看诗歌朗诵,看看朗诵者如何诠释他们自己或者别人的作品,就像育龙常说的,诗的朗诵就是一次再创作。既然是再创作,我们可以让它展现得更有活力。表演结束只是按下一个暂停键,我们永远等待着下一场更精彩的演出。
2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林健文/铁观音
茶楼里没有故人 我坐在堂一 木椅有些晃 祖上的榫栓不住流动的河 铁观音,单座 自然得响亮 或许唤得醒沉睡的南狮 在梁上挂得久也长尘 厚厚压着掌柜的账簿 谁还记得如何写“肆”字。 茶肆或是放肆? 都有。算盘变成算盘子 客家变成客家面 同时,笔尖的毫毛已掉落 再往那猴子身上贴时 当年的著作已被改写得面目全非 温水浸泡 茶叶下沉 故事也逐渐沉淀 成为传说,一半神话 南洋和星洲一起退到地球仪赤道旁边 填成一座荒凉的岛 涨潮时想起花开 退潮时带走祭品 供奉写实与虚构的神灵 铜铸的肉身 不锈,也不朽 就算香火熏黄了 再擦亮也不难。 茶水带碱 苦也被喊成甘 廿四味每天一碗 转眼就把热气蒸干 摆上台面的 虾饺依然无虾 烧卖无肉凤爪不利糯米鸡只剩余鸡 渣滓,倒成历史的饭余 茶叶慢慢泡出故乡的味 可你忽略了铁观音会腐蚀堂号牌匾宗祠 它,不是观音 纵然你把座位搬到关帝旁 单纯只要上一盅两件 企堂,加水 七分就够 再多无味 它依旧百求不应 埋单时 茶楼依然不见故人 想必都在山庄里歇着。 雨水越来越多 赤道的天气依然炎热无比。 相关文章: 林健文/姓氏 林健文/牧羊人苏武——给所有的老师 林健文/Z悬案
3月前
文艺春秋
花踪
【花踪17.颁奖典礼演出预告①】加一点幽默,加一点童真 回归初心看花开结果
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从不仅是关乎文学与颁奖,还是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会。今年的表演阵容精彩依旧,有歌舞,有琴鼓,难得还有幽默和童趣。
3月前
花踪
星云
【且听风吟】Mari,cari,juri/林健文
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当诗歌朗诵评审了,只知道当初拉我去当评审的是黄建华,评的应该是吉隆坡中学州赛,他说既然我写诗,评个选材技巧应该不成问题,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诗人当诗歌朗诵评审,理所当然,当时我对语音语调认识不多,只知道自己发音不准,翘舌音都做得不好,也不懂什么是重音轻读,只要听得顺耳,对诗歌理解到位的,在我心目中就已经很了不起。后来评审当久了,听语音老师讲评太多,不自觉的也对语音语调认真起来。认真理解了声音以后,就别想要我上台朗诵,我还是写诗比较好,声音好的学生太多,我自愧不如,多写一首诗便是功德,上台等于毁了苦苦经营的诗意,何必呢? 当我发现自己不想再上台朗诵的时候,才真正想要写一首感动人的诗,那已经是我当评审20年以后的事情了,觉悟得很慢。动地吟的诗剧《Gari, Tari…Lari》已经过去很久,从评审到上台表演,必然对自己有所要求。李进文老师常说,我来看诗人表演不会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我只想看他们的诗意。虽然如此,要是咬字不正,别说诗意,根本就词不达意。绑手绑脚,是当时最贴切的形容。所以要上台朗诵,至少得把语音练好,不一定要达到语音专业的水平,至少让听的人不会会错意,才能够达到朗诵的目的。 懂诗是基本要求 诗歌朗诵的评审要懂诗,这是基本要求,就算你评审的只是语音或语调,或许你会认为没有关系。选材和技巧更加不用说,要是你不懂诗,收到邀约的话,推了吧,也算功德一件。我不害怕遇到不懂诗的评审,但最害怕遇到装懂诗的评审,还要一口咬定散文去掉标点符号的文章算是散文诗。懂诗不一定得写诗,但必须懂得赏析诗,就像音乐饮食一样,起码你得分辨出流行曲或摇滚或京剧,至少你也吃得出甜酸苦辣,那才算懂得赏析。很多人对食物的评语都是:好吃/不好吃,但总是说不出为何好吃,是食材新鲜还是烹饪到位,或者调味刚好火候掌握得当,要具体说出来才算懂得欣赏。学会赏析是累积经验而来的,要懂诗就必须读懂诗,很多人懂得念诗,但却从来不去理解诗意。唐诗宋词能够倒反来念,但却不理解诗中表象或喻意是什么,这就造成似懂非懂的状况,尤其是现代童诗,明明就是儿歌童谣,还硬要说是童诗的一种,实在无言以对。 我能理解全国诗歌朗诵是一项比赛,要争取得奖无可厚非,但我长期推动的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喜欢诗。我觉得能够培养出一位读诗爱诗的人,比起培训一位得奖以后就忘记诗为何物的学生更加重要。每次我当评审,我都是以“理解”为最主要的关键标准,而不是以“技巧”来作为衡量学生表现的重点,理由在于,诗歌朗诵和演讲不同,诗看起来像是一个载体,但同时也是能量和形式的一部分。不理解诗上台朗诵,就像要求一个和尚做荤料理,得其法而不得其味,最后成为一具无灵魂的躯壳。 当我在评审座上听到学生朗诵我写的诗时,你们以为我会给他们加分,其实刚好相反,因为我是作者,比谁都懂我想要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我很想和各位评审老师及写诗的老师及朋友说一句,欢迎你们挑战我写朗诵诗的高度,但别挑战我对朗诵诗的认真(该死的摩羯座)。就算我不再被邀请上评审席,我还是会说一样的话:先读懂这首诗再说。
3月前
星云
本报特约
林健文.8公尺深坑洞:天灾还是人祸?
水灾洪涝土崩地陷倒塌,这些天灾都是和雨水有直接关系的,短期内的方法唯有修补,长期的方案必须把工程设计调整,以便能够应对未来新的气候。
4月前
本报特约
星云
【且听风吟】诗意上台/林健文
全国朗诵比赛一路走来不易,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尽量把语音练好,到后来开始注意技巧和语调,直至最近这几年把重心放在文本上,关心朗诵的,不再只是站在舞台上演绎的学生,还有指导老师及诗人。朗诵需要一首诗;朦胧诗隐晦,后现代诗的语言过于破碎,一开始大家都不曾想过,诗人是不是会特地为了朗诵而写一首诗。 朗诵诗,顾名思义就是写来朗诵的。动地吟最早的经验是拿现有的现代诗来朗诵,直到后来才有一些特别为了朗诵而写的诗。动地吟早期,一开始大家的意愿是,诗文本来如此,要朗诵的话必须依照原文来。可是诗人写现代诗并不一定有考虑到朗诵需要的因素,譬如调、律、甚至整首诗的流畅及意象处理,越多隐喻的诗越难朗诵,但缺少隐喻的诗如何去表现意象和诗意? 一般上评审会说,这首诗不够诗意,或者朗诵者表现不出诗的意境。最早的时候,诗人最能够理解他自己写的诗,所以由他自己朗诵最恰当不过,可是诗人的语音不一定很好,往往表达不出诗的语调,这就让听众抓不到诗意所在。诗人并不一定是好的朗诵者,于是诗歌上台,诗意下台这句话就出现了。十多年前我就想过,不如找一个声音很好的朗诵者合作,或许吟唱的也行,于是〈降落〉这首诗就找了修捷国刚合作,饶舌加上充满隐喻的诗句,倒也新鲜,我第一次发现意象结合声音的魅力。 后来慢慢从语音语调专业人士那边学了声音的技巧,发现自己朗诵的确不行,所以就决定不再上台,但也因此而更加了解,诗句如何配合声音的调与律,如何牵引听众跟随朗诵者的声音走入诗的场景及意象里。朗诵一首诗,有时候可以把诗的语义表现得更完整,声音就像演奏的乐器,可以把诗人的意思送到听众心里,通过听的方式,而不是阅读的方式,不同的语调就像层次不同的语境;声音和诗,竟然如此合拍,这是我参加动地吟时没有想过的事情。 简单文字更易带出意象 多年来写了不少朗诵诗,浮浮沉沉,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有时候诗句太浅白,诗意就少了;诗句太深,学生很难用声音表现出来,我自己也陷入一种“诗意是否无法上台”的困境,一直到我写了〈air〉。这首诗我想了半年,机缘巧合之下想到这个马来文和英文不同意思的字,从水的角度切入去书写一场天灾,文字很轻,之前我从未试过如此写诗;或许还是缘分,这首诗遇到刘巧晴,一个渔村的小朋友,后来她让这首诗发光。 〈air〉让我明白,朗诵诗不一定要写得深涩,利用简单的文字和词汇更容易带出意象,比较重要的是情景和节奏,因为朗诵者在台上的时间很短,五分钟,除了让听众听得明白,还要把诗意表达出来,要是隐喻或修辞太多,诗句会变得很累赘,听众也无法捕捉得到诗的精髓。简单的文字,浓缩的诗意,浓厚的感情,或许是其中一种朗诵诗的方式,尽快让听众对号入座,这样才容易引起共鸣。 后来我写了〈鱼尾纹〉,确定了这种方式可行,让朗诵者把故事娓娓道来,是小说和散文的表现手法,在诗歌朗诵里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只不过,文字还是诗,表现的方式还是诗,这里面就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诗意上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几年来学生的朗诵技巧提升得很快,语音语调也很好,能够清楚表达诗的内容以及利用声音来展现情景及诗意,相信只要有好的文本,他们就能把诗意搬上台,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还真的会把你感动,让你读(感受)到文本以外的东西。
4月前
星云
星云
【新栏上阵/且听风吟】关于朗诵,我想说的是……/林健文
表演本来就不是诗人擅长的事,更何况是朗诵;文学也不是语言工作者的专长,更何况是隐喻那么多的诗。诗,好像很平易近人,事实上,它很内向,一点都不热情,想要了解它,你必须付出更多。偶尔的约会不够,一个礼拜一次,很快就会被疏远,一天一次,或许有些厌倦,但诗像宠物,心情不好,看一首诗,或许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心情不好,写一首诗发泄,总比生气好许多。 朗诵,需要一首诗。找一首诗不难,找一首可以朗诵的诗不容易,得到一首好的朗诵诗,可遇不可求,既要求诗本身适合你的朗诵声音及风格,诗也会要求你去了解它、喜欢它、甚至爱上它。越说越远,再说就要和诗走上婚姻殿堂,但诗就是那样,每个人读都有不一样的诠释和理解,朗诵的方式也不一样。 要写一首真正适合朗诵又不失诗意的诗不容易,诗歌上台诗意下台,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0年,只是想证明这只是学者不了解诗歌朗诵,或许说得更加直接,不明白马来西亚的诗歌朗诵活动。全球诗歌朗诵已经举办了7届,马来西亚是最积极参加的国家,是不是之一,我想不能从人数去算,而是从朗诵者的认真态度去看。你可以去验证一下,除了马来西亚,别国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选择朗诵古诗、爱国诗或歌颂式的诗。朗诵现代诗,别傻了,如何能够把语义的隐喻或象征用声音表达出来,我想没看过学生朗诵的人都会想,那只是朗读罢了,不是朗诵。 30年前或许是,但你可以去找回历史的录音,看看丘淑霖如何诠释母难日,如何利用声音把余光中的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余老已逝,不然应该让他看一看,那是否合他心意。对不起,或许我又让你误会了,以为丘淑霖是在籍学生,20年前是,她朗诵母难日得全国冠军是20年前的事。那也只有一个淑霖,哦,我还没说完,这几年你陆续可以看到覃家恩、张嘉菁、黄皓仪、梁慧婷等,这些都是声音一流的中学生,有兴趣听他们朗诵的可以去油管找,或许可以找到。或许你再次认为,中学生,练了好多年吧,熟能生巧。对不起,当你听到刘巧晴、郑静渲、罗云濝等的声音时,你或许会说,指导老师好厉害。或许是的,我总不能说服你认同,马来西亚的学生很爱朗诵。哦,对于海外也参与朗诵的学生说一声抱歉,上面提到几位朗诵很好的学生,朗诵用的诗都是现代诗,不押韵之余,都是50行左右的长诗。 动地吟表演的家伙老了 也许你对朗诵这两个字很感冒,因为会想到动地吟。是的,那一班表演的家伙都已经老了,上不了台了。没有贬义,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老家伙,年轻的学生朗诵得太好,前浪都死在沙滩上了,哪敢上台。也不尽是这个原因,动地吟已经完成它阶段性的任务,后续的就让年轻人完成吧。 不上台朗诵,反而可以更加专注在书写,书写朗诵诗是一个让我重新认为,写诗很快乐。每一次说起诗歌朗诵我就很唠叨,但每一次催促我写下一首诗的时候,也是我被他们的声音感动的时候。很多老师找我邀稿,一首诗能值多少钱,我衡量过,无价。我想下一次应该这样告诉他们,先让你的孩子感动我,或许我也会写一首再次感动我自己的诗。朗诵这回事,有点像酒,很难喝,但会上瘾。 【编辑台】诗歌上台,诗意下台?/靖芬 这个月起,我们请来马华诗人林健文给大家说说“诗歌朗诵”诸般事。 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一句话:“诗歌上台,诗意下台”,说的是许多优秀的诗作一旦上了台转成演出的文本,不知为什么总会被夸张的语调、做作的动作破坏诗歌的意境或味道,甚至变得庸俗不堪。仿佛你把抽象的画面或想像具体演出来,把含蓄的语言大声说出来,是一件原该尴尬的事。 但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误会呢?朗读与朗诵有没有不同?眼见那么多年过去,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依旧方兴未艾,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朗诵变得“自然”,或至少可以成为帮助读者亲近一首诗的管道,而非掩嘴偷笑的娱乐? 种种可能,且看每月第二个星期一,诗人林健文的新专栏——“且听风吟”。希望借助他的创作经验与听众视角,让我们更理解“朗诵”的深意。
5月前
星云
动力青年
【《学海》少年/名人推荐】为何《学海》季刊非读不可!
学海无涯。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时留在纪念册上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好多年过去了,留下这句话的朋友或许已经遗忘,但我一直记着。 《学海》是国内中学生的最佳刊物,转为季刊后,希望它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和现代中学生持续对话,成为他们进入社会前的预读本。 海洋无边无际,我们始终都在学习。 【为何《学海》季刊非读不可!】推荐比赛 ⒈ 参赛者须详读《学海》季刊内容。 ⒉ 阅毕写出200字内推荐文,附上参赛者与《学海》季刊的合照一张。 ⒊ 文字需求:具体点出推荐《学海》季刊的部分,如提及内容、栏名、作者等,有助提高得奖机率。 ⒋ 照片需求:须清楚看见参赛者五官及《学海》季刊,勿置过多滤镜影响观感。 ⒌ 参赛截止日期:5月15日 ⒍ 评审裁定为最终结果。 ⒎ 得奖名单将公布于2024年7月号的《学海》季刊。 【奖项】 首奖:Xiaomi Pad 6, 8GBRAM+256GB(价值RM1,499) 鼓励奖(3份):大众书券RM100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MBTI真那么神准?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我常为小事抓狂 〈动力青年/有话说〉小贩的苦,阿宏看得见
9月前
动力青年
文艺春秋
林健文/牧羊人苏武——给所有的老师
你总不能要我写春秋 用华丽词藻堆砌无命题的史诗 尽管你不承认自己手里的使节仗已褪去闪亮的光 即使,北海不再有狼群 你假设的围栏是否还在? 每夜走失的羊 一只只掉入时间陷阱 你无法预测 诱惑会否改变羊的基因 总在选择和停留间 失去方向 迷失在草原里 你累了,也会歇一歇 仪仗上的穗花已被北风吹散 半个世纪,你说 来时路已被芦苇掩盖 假如你记得 路的尽头 蒲公英会捎来信件 家书。泛黄的种子 早已落地 长了根 你的半生都在寻找羊 迷失方向的幼崽 围绕羊圈的警号 一次次响起恶魔的嚎叫 有时像风声 有时像暴雨 时间就是这么走过来 一路的崎岖 半生苛刻 紧绷把脸皮压缩成纹 关怀烙印成点点黑斑 后来,岁月越过栏杆 羊群都长了须 缓缓跟成一个大队 跟着枯竭的仪仗 不再走失 北海依然有风 夜里总刮起沙尘 偶尔会传来笛声 敦促羊群进入围栏 你离开的时候留下仪仗 春风吹过记忆的海掀起褶皱 猎户和北斗指引方向。家 在远方的大山后面 颠簸的越过芦苇 有风,吹过就让人怀念。 下一个牧羊人来时,有雨 新生的羊在围栏里等待 相关文章: 林健文/井 林健文/姓氏 林健文/Z悬案
11月前
文艺春秋
星云
【悼·福南】余温——悼福南兄/林健文
对于傅老,建华,金城那一代人来说,我们都是小兄弟。林福南是紫藤的老大,每次见到他都感觉到一股侠气,类似行走江湖潇洒的剑客。相对与酒,我们和茶的缘分比较淡,假如煮酒可以论英雄,煮茶应该可以论政。我写不出茶道,因为缺少煮滚一壶茶的温度。 你来的时候 水刚烧开 蒸汽被声音赶走 或是龙井 或是普洱 在你眼里都熬成字 煮一盘家国情怀 微热 小兄弟,最近可好? 微热的天气 下过雨的午后总有一壶铁观音 或六堡 加些菊花,降火。 水烧开就不走了 我说,等待下一次的另一首诗 煮熟的或是肉与茶 或是苦涩的历史 或是简单的道别仪式。 昨天的茶坊已打烊 午后大家都忙 忘记水再次烧开 我走的时候摸了摸茶壶 还有一点温度
12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林健文/Z悬案
持续掉落的 是水。 端,我想喝水。 杯子里是盐 从人海里打捞的谎言 端,能否给我一碗米饭。 雨滴打在玻璃窗 像滑落的汗 也算咸。 是人们家常的闲话 端,雨停了吗? 我想回家。 手机讯号混乱 我找不着头像与 钱包。手机屏幕的稻草飘落 从上到下 可以压死任何一头动物 野生的。是渴死的 被渴死。 稻草只是轻微的 一下,移动 一克的重量 如水滴,轻轻的 在高楼外面掉落 端,能不能打个电话。 我想回家。 有人等我。 雨滴越来越大 我听见,谎言已经比骆驼大 一行行的文字 几页厚度的生命 欠一个押。 旁边是一包杂饭,咖啡冰。 端,假如,今天我不曾来过。 最近我总是从梦中醒来 满脸是汗,咸的。 我在梦中总会看见儿子的婚礼 妈妈很快乐 我在旁边站着 额头总是冒汗 咸的。有些从眼角流过。 雨声越来越大。 窗外很安静。 我的一滴眼泪,咸的 感觉到是最后一滴 比我先落到地上 红色的,一滴 持续掉落的 一点一滴 是鲜的。 相关文章: 林健文/姓氏 林健文/井 林健文/马来印记
1年前
文艺春秋
文艺春秋
林健文/姓氏
没想过在宗祠里留名 刻成横竖分明的 印。似田 趟在祖传的地上 我有的,你给的 只是一个汉字 你说,就是一生的坚持 坚持可以传递 必要时储存 死后埋葬 你赋予我的不止皮肉 除了旋转的基因 还有抹不掉无形的 烙印。承载时有些压力 因为无法理解象形的背后 折和勾的分别 轻与重 仿如前世遗传的记忆 半懂的语言 是老乡呼唤我小名的声音 一字一句飘荡在梦中的四合院 旋转如风 我允诺了,于是 守着汉字的笔画 一撇一捺 尽管名字变得洋化 碎裂成无感情的单音节 轻声 重音间 已变成同化的代价 木部 仍然存在 不怕大水 只怕野火 把祖辈留下的树烧光 没想过在族谱上留名 顺序读下来 是一个甲子的痕迹 犹如行军蚁整齐列队 冰冷且密集的 正史与野故事 并排坐在 饥荒与逃难的长廊 四画 不长不短 躲在木部前端 点着前锋狼烟 烧烫了厨房的鼎与簋 也总是安静燃烧 在黑夜与白昼 坚持守在相同部首的城堡里 不曾逃逸 我没想过坚持是一种信仰 就像你没想过 留给我的 是无法改造的命 一笔一划间 已经把我们相互刻在同一块墓碑上 相关文章: 林健文/井 林健文/晴天 林健文/回声
1年前
文艺春秋
大马娱乐
温绍平太爱《追梦舞台》 见剧组超支曾考虑免片酬
Geraldine颜慧萍难得主演RTM电视电影《追梦舞台》,在发布会上笑说,“我今天不是歌手,我是演员。”温绍平则表示很爱这剧组,拍完自己的戏份后仍不舍得走,还因剧组严重超支而一度想过不领片酬,让监制潘秀萍直呼感动。
1年前
大马娱乐
更多林健文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