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慮降低對中關稅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南利達立 是下一任檳州元首?
|
視頻 |
地下水當神奇泉水搶著喝 原來是水管爆裂!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慮降低對中關稅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南利達立 是下一任檳州元首?
|
視頻 |
地下水當神奇泉水搶著喝 原來是水管爆裂!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虑降低对中关税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南利达立 是下一任槟州元首?
|
视频 |
地下水当神奇泉水抢着喝 原来是水管爆裂!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虑降低对中关税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南利达立 是下一任槟州元首?
|
视频 |
地下水当神奇泉水抢着喝 原来是水管爆裂!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虑降低对中关税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南利达立 是下一任槟州元首?
|
视频 |
地下水当神奇泉水抢着喝 原来是水管爆裂!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美媒:特朗普考虑降低对中关税 部分降至50%至65%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南利达立 是下一任槟州元首?
|
视频 |
地下水当神奇泉水抢着喝 原来是水管爆裂!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林徽因
帶你看世界
遲到百年的學位證書 賓大向民國才女林徽因頒建築學學位
中國才女林徽因1924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然而,由於當時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她改修美術系,縱使完成了建築系的大部分課程,成績優異,仍只以美術學學士學位畢業。
11月前
帶你看世界
即時國際
遲到百年的學位證書 賓大向民國才女林徽因頒建築學學位
談起追授林徽因學位的決定,弗裡茨斯坦納去年說:“我們在糾正歷史上的錯誤。林徽因沒有被授予學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11月前
即時國際
星雲
【如意安詳】是誰笑得好花兒開了一朵/何國忠
“她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同情者來傾聽她的訴說。她發現有機會使用她的英語技能來說出她日常生活中的奇想很有意思。在我這方面,我那時剛剛跨過中國生活的門檻,她的生動的故事迷住了我,引導我登堂入室。” 費慰梅在《梁思成與林徽因》記她和林徽因成為知交經過。1932年夏天,費慰梅抵北京和未婚夫費正清相聚,當時費正清仍未成名,為博士論文在中國收集資料,經常盤算儲蓄夠不夠用。二人完成婚禮後兩個月,偶然認識梁思成和林徽因。“她滔滔不絕的言語和笑聲平衡著她丈夫的拘謹”,這是林徽因給她的印象。 1929年女兒梁再冰出世,1932年兒子梁從誡出世,林徽因給家務事弄得團團轉,她不擅長治家。她是中西教育的產物。1920年春隨父赴英,時16歲,考入倫敦聖瑪麗學院。1921年底回國。1924年6月啟程到美國賓州大學,接受更多西方精英文化薰陶。1928年學成歸國,隨梁思成居瀋陽,繼續二人世界。定居北京後,家庭生活不再單純,雖有僕人,大小事都等她決定。被她形容成“頭腦和她的雙腳一樣被裹的緊緊的媽媽”和她同住,母親雖然在乎女兒感受,不過因為長期在夫家不受重視,性格轉成孤僻挑剔,相處不易。本應讓她分擔家務,最終卻成煩惱。“她在書桌或畫板前沒有一刻安寧,可以不受孩子、僕人或母親的干擾。”費慰梅說。 有機會受教育的中國女性本就不多,理解私人空間重要性的女性更是鳳毛麟角。費慰梅的出現,讓林徽因找到談天對象,舒緩緊繃情緒。費慰梅經常拜訪林徽因。其父坎農是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到過中國幾次。費慰梅有藝術細胞,對中國書畫、銅器、雕刻情有獨鍾。林徽因的談吐和專業知識對費慰梅有無比吸引力。費氏二人曾隨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山西古建築物,4人一起騎毛驢到處考察寺廟,看“思成拍照和做記錄,徽因從寺廟的石刻上抄重要的碑文”,對於年輕的美國夫婦而言,絕對是愉快的學習過程。 雪中送炭的情誼 1935年費氏夫婦回美國,費慰梅與林徽因時有聯繫。二人有著相同氣質,既愛本土文化,又能欣賞異國風情,對美的追求從來不疲憊。費慰梅保存林徽因數十封信,林徽因的英文書寫能力讓人意想不到,不避人間煙火的絮絮叨叨,讓內容更顯親切和活潑。書信公開發表後,讀者直接進入其內心,雖是信手拈來,未必比其認真發表的散文創作遜色。 當中有不少雪中送炭的情誼。1940年8月,因抗戰避難昆明的梁家經濟拮据,米價從3塊4“漲到一百塊錢一袋”。梁思成健康不好,林徽因肺病臥床,沒有冷熱自來水,為了買陶製水缸存水,還得猶豫再三。費正清夫婦寄來100美元,這不是第一次濟困解危。費慰梅和費正清一樣,中文名字出自梁思成之手,“慰梅”典出宋代釋紹曇〈賦梅〉中之“誰遣梅兄慰寂寥”,意思是誰派遣梅花來安慰寂寥冬天。林徽因想起原義,邊寫邊流淚:“慰梅仍然是那個慰梅,不管這意味什麼,我無法表達,只能傻子似的在我的枕頭上哭成一團。” 昆明遭日軍轟炸後,梁家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遷到李莊。間中林徽因有信給費慰梅。費慰梅說信紙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多半是薄薄的、發黃發脆的,可能是從街上帶回來的包過肉或菜的。有時候也有朋友給的寶貴的藍色信紙,但共同的是每一小塊空間都使用了。天頭地腳和分段都不留空,而最後一頁常常只有半頁或三分之一頁,其餘的裁下來做別的用了”。費慰梅又提郵費,估計也是負擔,苦了寫信人了。她珍惜林徽因所寫的每一封信。 “是誰笑得好花兒開了一朵 /那樣輕盈,不驚起誰 /細香無意中,隨著風過 /拂在短牆,絲絲在斜陽前 /掛著 /留戀。”1936年林徽因寫〈深笑〉,這是其中一節。一年多以後,她因戰爭顛沛流離,白天咳,夜間咳,不管心裡如何悲哀,她儘量“保持一種合理的歡樂語氣。”她對費慰梅說,請原諒她信中“無意中太無條理、太輕率”的作風。 1945年底,費慰梅以美國大使館文化專員的身分到中國。在李莊見林徽因時,她正躺在床上,“又蒼白又瘦削”,不變的是不氣餒的神情。費慰梅安排美國醫生替她做檢查,醫生說肺和腎都受感染,恐不久人世,“也許只5年”。消息沒傳給林徽因。“她也沒有問,我想她全知道”。費慰梅說。
1年前
星雲
星雲
【如意安詳】情願/何國忠
她為人積極,病中不願虛度光陰。學生王其明和茹競華在〈懷念我們的老師林徽因先生〉中說她有“十分力氣”,卻“使出十三分”。
1年前
星雲
星雲
【如意安詳】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何國忠
1947年底,張幼儀到北平,患肺結核的林徽因剛動完手術,病得很重,恐不久於世,想見她和孩子。她帶著徐積鍇和孫子到醫院時,林徽因虛弱得說不出話。二人第一次見面,林徽因望著他們,“頭轉到這邊,又轉到那邊。她也仔細地瞧了瞧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麼。”張幼儀在《小腳與西服》回憶見面場景。 張幼儀對林徽因有意見。飛機失事前,徐志摩到雲裳服裝店,先找張家老八張嘉鑄談事,後問訂做襯衫是否如期完工,話完即準備趕回北平。營運不久的中國航空公司找他做廣告宣傳,給免費機票,張幼儀聽後緊張,她只信外國航空公司。他大笑:“不會有事的。”後來知道行程匆忙,是為了出席林徽因講座,不免嘀咕:“為什麼她在他離婚之後,還任由他晃來晃去,那叫做愛嗎?” 男女之間,未能成為夫妻,是否能化為純淨交往。當事人解釋了,不少人難以接受,他們認為林徽因對徐志摩態度曖昧,害他單戀成空。林徽因兒子梁從誡沒有因此困擾。他說母親為人坦蕩,徐志摩未去世前,是梁家常客,不只和母親談得來,也是父親好友。 1920年4月林徽因隨父林長民旅居英國。徐志摩和林長民一見如故,起初林徽因稱他為叔叔。她聰明,有機智,英文好,善對應,喜歡文學,二人有共同話題,徐志摩不久發現腦海中盡是她影子。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說二人在精神上,思想上,還是生活體驗上,卻不對等,即便交談甚歡,不太可能產生“相應的感情”。 徐志摩從美國到英國,閱歷和學歷都有長進,林徽因初到西方,傳統思維濃厚,擺不開家庭束縛。她知其心意,敬佩其才智。不過“同一個比自己大八九歲的已婚男子談戀愛,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徐善曾在《志在摩登》中說了大體相同話:“當時林徽因只有16歲,還是個未脫離父親管教的中學生,因此面對徐志摩的追求,她也沒有條件回報以芳心。” 徐志摩不是隻沉迷於情愛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這是徐志摩〈偶然〉後半節,林徽因告訴孩子說詩是寫給她的。念大學本科時我讀《徐志摩新傳》,最低迴不已的是二人有緣無分一章,梁錫華引徐志摩失戀後的話:“彷彿一個在俄國吃了大敗仗往後退的拿破崙,天茫茫,地茫茫,心更茫茫,叫我不掉眼淚怎麼著。”如此形象化比喻,失戀立增高度。 林長民為梁啟超摯友,二人有熱血,希望為中國製造新氣象。1917年他們支持段祺瑞內閣,分別出任司法總長及財政總長。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已認識,1923年1月二人定親。梁啟超寫信給女兒梁思順說他“得一個可愛的女兒”,這是他留心觀察看定人後才介紹給兒子的,當然決定在於孩子。梁啟超得意洋洋說他“眼力不錯”。 早在英國居留時,林徽因知道建築是一門學問,在她影響下,梁思成也專注相同領域。1924年二人到美國賓州大學,卻無法同系,因為建築系不收女生。她改入美術系,但是選修很多建築課程。本科畢業後,他到哈佛大學繼續深造,她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佈景。1928年3月21日二人在美國舉行婚禮,比徐志摩和陸小曼二人結婚晚大約一年半。1928年8月二人回國,12月二人宴請徐志摩,徐志摩說林徽因“風度無改,渦媚猶圓,談鋒尤健,興致亦豪,且亦能吸菸卷喝啤酒矣”。 徐志摩不是一個只沉迷於情愛或浪漫生活的詩人,他嘗試用筆改良中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林徽因說他性格真摯奔放,視野中盡是寬廣世界。他讀書認真,範圍廣泛,林徽因在〈悼志摩〉中引其科學知識為例,說他對天上星宿名字和部位一清二楚,並譯過相對論,發表過相關論文。他對梁思成說梁啟超相對論知識得自於其解說。梁啟超嘗試理解愛因斯坦哲學卻看得糊塗,“看到志摩的那篇才懂了”。 知徐志摩遇難,林徽因泣不成聲,梁思成帶著她用鐵樹葉和白花製成的花圈趕往濟南,帶回飛機殘骸木板一塊,長掛家中紀念。北平文化界舉行追悼會,她和梁思成佈置會場。在〈紀念徐志摩去世四週年〉中她說不必擔心其詩不會流傳:“許多熱情的人,他們會為著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識的。傷心的僅是那些你最親熱的朋友們和同興趣的努力者,你不在他們中間的事實,將要永遠是個不能填補的空虛。”
2年前
星雲
即時國際
遲了近百年 美國賓大追授林徽因建築學學士學位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圖爾特·韋茨曼設計學院官網星期日(15)宣佈,將向林徽因——這位被稱為現代中國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女性建築學家——頒發遲到的建築學學士學位。
2年前
即時國際
文藝春秋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徐志摩的才情與星洲情慾
徐志摩於1928年第三次遊訪海外,這是他35歲短暫人生路的最後一次遊歷。這一年31歲的徐志摩為了排解與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在婚姻上的不快,毅然從上海出發,先後到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印度,返國途中,船經東南亞,停留緬甸和新加坡。 這一趟出遊後,徐志摩陸續發表他的文學成果,其中以星洲為背景的小說〈濃得化不開〉(星加坡)和經典詩作〈再別康橋〉發表於12月的《新月》月刊,還包括了他在新加坡的詩作〈他眼裡有你〉發表於11月的《新國民日報》。 詩人的“南洋想像”早已引起多位馬華文學研究者的關注,認定這一片番外之邦的椰雨蕉林給了作家別一樣的幻想。〈濃得化不開〉描繪了主人公廉楓在旅途中停留新加坡時的所知所感,某種程度上反射了徐志摩在這段歷程中的內在情感。這位體現著叛逆、自由和創新精神的“五四“新文學巨匠,似乎只有到了南洋異國才真正獲得情慾上的快感。 正如郁達夫一踏上日本的土地,那股無以抑制的情慾之火致使他“沉淪”。然而,較之於郁達夫,徐志摩似乎顯得更奮進,更勇敢一些。當廉楓在新加坡遇上了那位妖豔撩人的朱古律女郎,喚醒了他內心積壓已久的愛慾和熱情。“你不愛我嗎?我知道你愛,方才你在樓梯邊看我我就知道,對不對親孩子?紫薑辣上了他的臉龐,救駕!快辣上他的口唇了。”若不是赤道上火熱的風情,徐志摩口中“濃得化不開”的愛語,也就不容易如此傾瀉。這一年,已近而立之年的徐志摩經歷了不少情事。1925年,徐志摩第二次歐遊,他將兩本日記和書信全交給了紅顏知己凌叔華保管。徐志摩不交予林徽因,也沒有託付陸小曼,回國後,他和陸小曼成婚,那隻裝載所有徐志摩秘密情史的“八寶箱”一直留在凌叔華那裡。 1931年,詩人遭遇空難不幸離世。八寶箱爭奪戰在上述幾個現代文人之間上演,最終胡適介入其中,由林徽因請求他出面找凌叔華歸還兩本《康橋日記》。凌叔華這個遺稿託管人並不知道日記已落入林徽因手中,甚至林徽因在晚年將之付之一炬。 1925年,年僅30歲的徐志摩已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他擔任了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團的翻譯,與胡適、陳西瀅共同創辦《現代評論》週刊,他也是北大教授,熱衷參與新月詩社,故有梁實秋這一說:胡適當然是新月的領袖,但事實上徐志摩才是新月的靈魂。歐遊回來後,他接任《晨報》主編,為那一趟的俄羅斯觀察寫下了〈歐遊漫錄〉,同時那些經典作品如詩集《翡冷翠的一夜》、散文集《巴黎的鱗爪》、《我所知道的康橋》和信札《愛眉小札》幾乎都是在這時候寫成的。隨後,他與胡適等人籌辦新月書店,並於1928年在上海創辦《新月》月刊,新月詩派自此從北平轉移至南方。 “詩人的想像”無疑是徐志摩的天賦,正如林徽因所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然而,他敏銳的洞察力、冷靜的分析能力,反映在新文化運動一批新式知識分子身上。那一趟莫斯科之行,他拜訪了托爾斯泰的女兒,參謁列寧遺體,他對革命後的俄羅斯景觀感到痛心。他所看到的——大學教授貧困、窩囊,“他的外套,像是一個癩毛黑狗皮統,大概就是他的被窩,頭髮是一團茅草”,又因為蘇俄政府的專制,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全跑了,剩下的全是不相干的”。他因此明白中國的革命還是必須靠中國人自己,“人們不根本悔悟的時候,不免遭大劫,但執行大劫的使者,不是安琪兒,也不是魔鬼,還是人類自己。”不得不說,站在當時國家的改革大道上,徐志摩有著參透時局的清醒。 那些風花雪月的事總是讓人輕易傳誦。但在徐志摩短暫如煙火的人生中,他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胡適總結說,他的人生追求最終歸結在愛、自由和美這三大信仰。 1956年,凌叔華應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之聘前來。你認為她在島國上會想起30年前那些“濃得化不開”的情事嗎? 相關文章: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馬共“裡邊的人”—— 華校生的出路?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選擇入籍英國的漢素音 【專欄.花樣年華】伍燕翎/康拉德把我送到南洋以後
2年前
文藝春秋
讀家
鍾雪芬 /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的詩人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膾炙人口,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這位民國詩人既多才也多情,除了文學作品,他也留下讓人不解的風流印象。今天的【全民讀書會】,就來談談這位新月派詩人吧! 徐志摩,一位中國文壇上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沒有主導思想,是“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其詩歌風格獨特,字句清新,意境優美,藝術個性鮮明。 作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徐志摩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 胡適這樣評價徐志摩:“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徐志摩,中國現代詩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詩人。原名徐章垿(xù),字槱(yǒu)森,志摩是他在留學美國時改的名字。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是硤石商會會長,擁有一座發電廠、一間梅醬廠和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 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生活。他的家族顯赫——沈鈞儒是其表叔,金庸是其姑表弟,瓊瑤是其表外甥女。此外,徐志摩與厲麟似、錢學森也有親戚關係。 ◢受中西方文化薰陶 徐志摩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在古典文學的浸染中成長。後來師從梁啟超,有深厚的國學基礎。 1918年8月14日,懷著“善用其所學,以利導我國家”的愛國熱情,遠赴美國克拉克大學修讀歷史系。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革命浪潮也輾轉波及到留美中國學生群中。除了經常參與愛國運動,也受到《新青年》、《新潮》等雜誌的啟發,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 兩年後,為了追隨哲學家羅素而到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求學,卻因一些變故而不能如願。後來,在摯友林長民(林徽因父親)介紹下認識作家狄更生,在後者推薦下進入康橋大學(現稱劍橋大學)就讀。康橋的這段日子,對徐志摩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他思想發展的轉折點。在康橋,他廣泛地涉獵各種名家著作和思潮流派,孕育了其社會觀和人生觀。除了翻譯文學著作,他也詩興大發,寫了許多詩。例如在〈康橋再會吧〉,以一句“我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在你(指康橋)嫵媚河中的兩岸”來形容當時的澎湃激情。 ◢回國創辦新月社 1922年,徐志摩回國,繼續其詩歌創作並在各種雜誌上發表。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23年,徐志摩在北京與聞一多、胡適、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社,新月派由此誕生。新月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一個重要的現代詩歌流派,“新月”之名乃取自泰戈爾詩集《新月集》。新月派詩人致力於提倡格律詩,所以也被成為“格律詩派”。他們大多在北京《晨報》副刊上發表作品,而後創辦了《新月》月刊和新月書店,以此成為活動陣地。 徐志摩的新詩主要描寫個人感情,講究語言的優美,重視意境的創造,華美濃豔而嫵媚,自帶一種藝術風格。受到英美詩歌的影響,他的新詩著重格律的建設,卻不失真實和熱情,呼喚著崇高與美,充滿豐富想像力。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偶然〉等。 ◢生命中的3個女人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裡,並無“婚姻”息棲之處。1915年,18歲的徐志摩為了遵從父命被迫迎娶素未謀面的張幼儀。只是,這段沒有愛情的婚姻最終以離婚收場。1922年,張幼儀在柏林與徐志摩簽字離婚。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在英國結識了徐志摩。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傾心,繼而展開熱烈追求,並不惜與髮妻張幼儀離婚。林徽因雖也賞識徐志摩,但礙於他的已婚身分,幾經思量後理智地拒絕他,最後選擇嫁給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22年,徐志摩邂逅了陸小曼,在排除萬難後共結連理。他們的結合無非激情三分,婚後陸小曼的揮霍無度令二人的感情岌岌可危。為了滿足陸小曼的物慾,徐志摩唯有四處謀求生計。“窮得寸步難移”,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信上這麼寫道。 ◢一代詩人的隕落 1931年11月19日,為了參加林徽因在北平協和禮堂舉辦的演講會“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早上8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不幸的是,飛機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墜落,機上3人全數罹難。一代詩人從此隕落,得年34歲。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自古多情空餘恨,多情總被無情傷。多愁善感的徐志摩留下許多感動人心的詩篇,後人回望他的情史也只能掩卷慨嘆、悵然神傷。“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這首〈偶然〉是徐志摩最真摯的告白。天意弄人,讓多情才子化為“天空裡的一片雲”,將身影投入喜愛他作品的讀者心中吧。 徐志摩從小博聞強識,熟讀四書五經,國學基礎深厚。他先後留學美國和英國,廣泛涉獵各類文學著作和思潮流派,深受雪萊、拜倫浪漫主義的薰陶。因此,其詩歌有著對西方浪漫主義時期文學的豐富借鑑,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渾然天成的契合。 今天和大家分享徐志摩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自剖》。 ❶《志摩的詩》 《志摩的詩》是集結了他1922-1925年創作的第一本詩集。此書出版讓他名聲大振。從詩集中可以感受到徐志摩回國初年的生活思想狀況,以及他“氾濫的感情”。收錄的作品包括抒發理想和表現愛情的〈偶然〉、〈我等候你〉;探討生活哲理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再別康橋〉;寫景抒情的〈留別日本〉、〈雪花的快樂〉等。 〈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運用雋秀柔和的筆調,描繪了雪花優美的形象,生動寫出雪花的快樂。詩的節奏輕快,調子舒展明朗,意境優美動人。〈再別康橋〉則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是詩歌中的絕唱。 ❷《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第二本詩集,收錄了他1925-1927年創作的詩歌。這本詩集記敘了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感情波瀾,詩人熱烈的感情和無法擺脫的痛苦。收錄作品包括〈翡冷翠的一夜〉、〈珊瑚〉、〈望月》、〈客中〉、〈大沽口外〉、〈梅雪爭春〉、〈天神似的英雄〉、〈再休怪我的臉沉〉等。 〈翡冷翠的一夜〉以第一人稱摹擬一個弱女子的口吻所寫成。充滿了別離的愁緒、重逢的期盼、戀愛的快樂等複雜思緒,真實而感人地傳達弱女子在同愛人別離前夕變幻不定的心境。徐志摩在這首詩裡,抒寫出濃烈而執著的愛情——情到深處,無怨無悔;為情所困,為情所死。 ❸《自剖》 徐志摩不僅寫詩,也寫散文。散文集《自剖》(新月書店1928年初版)是現代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全書分3輯:自剖輯第一(〈自剖〉、〈再剖〉、〈求醫〉)、哀思輯第二(〈我的祖母之死〉、〈悼沉叔薇〉、〈我的彼得〉)、遊俄輯第三(包括〈開篇〉、〈離京〉、〈托爾斯泰〉)。 散文的魅力在於真實——真實的思想、真實的情感、真實的體驗。作為詩人,徐志摩散文也寫得瑰麗多彩,傳神入微。沐浴著散文美學真實的光芒,帶著對人類潛在渴求溝通的慾望的誘惑,讓徐志摩的《自剖》成為一部雋永的散文佳作。心靈的律動,是難以捕捉的,又是難以傳達的。在《自剖》裡,徐志摩巧妙利用對比,使各種難言的體悟和思緒,涓涓流來。 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神思飄逸,意境優美,富於變化,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此外,徐志摩散文自成一格,既有濃郁詩情,也帶有啟迪思考的哲理,是值得細品的文學瑰寶。 ▲▲作者 鍾雪芬 簡介 倫敦大學資訊及管理學學士。喜歡閱讀,熱愛寫作,更享受說書。現為全職閱讀推廣人,以優雅之心品讀人生。每週三在YouTube頻道《雪芬說書》說一本好書。每週日在臉書以文會友,分享生活點滴和閱讀樂趣。 《雪芬說書》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2年前
讀家
即時財經
林徽因侄女 華裔建築師林瓔獲世界經濟論壇水晶獎
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於1月16日到20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在週一,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籍華裔建築師林瓔(Maya Ying Lin)獲頒水晶獎,她當天從“世界藝術論壇”主席施瓦布手中接過水晶獎。
2年前
即時財經
星雲
【花花草草說故事/01】垂枝茶樹(Leptospermum madidum)/郭慧婷(拉曼大學建築系講師)
垂枝茶樹(Leptospermum madidum) 垂枝茶樹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是一種小型常綠大灌木,高可達4米,性喜溼潤環境,常生長在河旁。垂枝茶樹又被稱為“掃帚葉澳洲茶樹 ”(Weeping Tea-Tree),早期的澳大利亞人常用其樹葉來製茶。茶樹葉片尖細,呈亮綠色,枝條細長柔軟下垂,樹形優美,看似柳樹。花小朝下,白色,花莖末端往內彎,低調內斂。每當微風吹來, 茶樹枝葉從容地飄擺著,宛若一位羞澀的淑女,舉止端莊,堅韌秀氣。 民國才女林徽因出生於水光瀲灩,畫橋煙柳的杭州,是中國史上第一位女建築師。林徽因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都有著不凡的成就。她的詩歌和文字意境不僅清新溫婉,且情感真切,讓人讀了怦然心動。 語錄:“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 【花花草草說故事/01】 【花花草草說故事/02】 【花花草草說故事/03】 【花花草草說故事/04】 【花花草草說故事/05】 【花花草草說故事/06】 【花花草草說故事/07】 【花花草草說故事/08】 【花花草草說故事/09】 【花花草草說故事/10】 【花花草草說故事/11】 【花花草草說故事/12】
2年前
星雲
更多林徽因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