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亂頻傳、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禮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徵美國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亞亦君令補選 |
ILHAM:國陣過關不難 難在1.8萬票目標
|
電梯井“牆壁超薄”!曼谷大樓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亂頻傳、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禮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徵美國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亞亦君令補選 |
ILHAM:國陣過關不難 難在1.8萬票目標
|
電梯井“牆壁超薄”!曼谷大樓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乱频传、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礼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征美国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亚亦君令补选 |
ILHAM:国阵过关不难 难在1.8万票目标
|
电梯井“墙壁超薄”!曼谷大楼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乱频传、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礼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征美国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亚亦君令补选 |
ILHAM:国阵过关不难 难在1.8万票目标
|
电梯井“墙壁超薄”!曼谷大楼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乱频传、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礼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征美国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亚亦君令补选 |
ILHAM:国阵过关不难 难在1.8万票目标
|
电梯井“墙壁超薄”!曼谷大楼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100天 路透:混乱频传、效率不彰
|
赴教宗葬礼可能要“坐第3排” 特朗普曾抱怨:象征美国地位下降 我不坐!
|
亚亦君令补选 |
ILHAM:国阵过关不难 难在1.8万票目标
|
电梯井“墙壁超薄”!曼谷大楼被震垮的可能原因找到了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柏楊
VIP文
李系德 | 膝頭哥唔食辣椒醬 醬缸文化
這個年代到火鍋店吃火鍋,醬料之多,令人目瞪口呆!有甜辣醬、辣椒醬、番茄醬、糖醋醬、豆瓣醬、蒜蓉醬、芝麻醬、花生醬、沙茶醬等等,五花八門,醬多眼亂。有些人有選擇困難症,乾脆將幾種醬料“亂點鴛鴦譜”地混和起來,變成“混醬”…… 在“開門七件事”排第五的醬,是增進食材味道的蘸料,地位不算很重要,但對“食得招積”的老饕而言,用餐若欠缺了醬料總會感到“囉囉孿”,認為美中不足。 我的哥哥是個賣豬腸粉和釀料的小販,在我少年時代,常見他用一個巨型大鑊煮醬料,煮麵豉醬時,陣陣鹹香隨風飄揚;到了煮辣椒醬,辛辣味則攻鼻而來。每煮一次醬,足夠他用一段時日。 如今去飯檔打包雞飯、燒鴨飯或燒肉飯,除了澆上豉油醬汁外,都有附加一小包辣椒醬,但我通常很少食用,還是較喜歡其原汁原味。吃點心時,我也不加辣椒醬,免得被辣味搶掉蝦餃燒賣原有的鮮美滋味。 但吃福建大碌面時,我一定要加峇拉煎參峇醬,炒得熱騰騰充滿鑊氣的福建面,糅合著香辣的參峇醬,正是如虎添翼的又熱又辣,吃到額頭冒汗,猛吞口水,無法停頓地一口氣將全部麵條配料甚至液汁一掃而空,碟面上光滑得可作“美人照鏡”之用! 吃沙爹也非得蘸香甜微辣的花生沙爹醬不可,雞肉串裹上一層帶有花生碎粒的沙爹醬,花生香味為烤肉串加分不少。肉串吃完後,還可將生黃瓜及生洋蔥蘸著花生醬吃,吃至一滴不剩才過癮! 這個年代到火鍋店吃火鍋,醬料之多,令人目瞪口呆!有甜辣醬、辣椒醬、番茄醬、糖醋醬、豆瓣醬、蒜蓉醬、芝麻醬、花生醬、沙茶醬、腐乳醬、煙肉醬、金桔醬、沙律醬等等,可謂五花八門,醬多眼亂。有些人有選擇困難症,乾脆連取幾樣“啱心水”的,用火鍋好料來蘸時,將幾種醬料“亂點鴛鴦譜”地混和起來,變成“混醬”,最怕被識飲識食的美食家看到,忍不住罵一聲“混帳”! [vip_content_start] 我本身少吃辣椒醬,卻對那句廣東俗語“唔好呃我膝頭哥唔食辣椒醬”有些疑惑,其意思是不會被不符事實的謊言所騙倒,“膝頭哥”沒有嘴巴,不會吃東西,當然不可能吃辣椒醬囉,這種無稽謊話連三尺小童也不會相信。我總覺得這句話有語病,似乎應該改為“唔好呃我膝頭哥會食辣椒醬”,或者加個逗號說成:“唔好呃我,其實膝頭哥系唔食辣椒醬嘅!”這才較合邏輯。如果膝頭哥會食辣椒醬,“胳肋底”也會吃沙茶醬了! 柏楊曾以“醬缸”來比喻腐蝕力和凝聚力極強的渾沌社會,人如果掉進這個醬缸裡,就會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等牽著鼻子走,人類原本具有的靈性也會被僵化和泯滅,可能變成個迂腐的愚夫,一泡進醬缸文化裡,便永不超生! 而在網絡用詞裡,“醬”卻有個新用法,變成“這樣”的代用詞,新新人類都把“這樣”兩字合二為一,說成“醬”。叫人不要這樣,就說:“不要醬”,人家以為他吃淡淡的豬腸粉也不要放醬。一句“這樣好吃”,也說成“醬好吃”,令人誤會他贊某種醬料好吃。這種標新立異的網絡新文化,何嘗不是另一種變相的“醬缸文化”呢?陷身在裡頭,也一樣會被僵化,而日益愚昧!
8月前
VIP文
物外遊
光頭佬/張四妹是懂感恩的人
那一年,那一個月,四妹在母親彭仙女士,以及《新生活報》負責人、記者的陪同下,越洋就醫。可惜當時柏楊因出國公幹而錯過了與四妹重聚的機緣。不過,念茲在茲的柏老卻在法國巴黎寫了一封具有手寫溫度的“ 批紙” 到臺北長庚醫院予四妹,信涵內容非常感人,說當時他倆雖然一人在歐洲,另一人在寶島,各分東西,然而“ 我們天各一方,但血濃於水!”
1年前
物外遊
VIP文
張草 | 坐牢熬出的名著
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柏楊有感而發的“柏楊曰”,文字犀利,比如他說:“什麼樣的帝王,用什麼樣的臣屬;什麼樣的領袖,用什麼樣的幹部……讀〔通鑑〕每讀到一個王朝或政權覆亡之際,豬驢共舞、蛆蟲齊鳴的醜態時,都不禁搥胸嘆息,嘆息這種場面,為什麼總是一演再演…千篇一律,樂此不疲。” 以《醜陋的中國人》聞名於世的柏楊,在國民黨極權統治的白色恐怖時代,被當局找到藉口,關進惡名昭彰的火燒島(綠島),妻離子散,乃他畢生的陰影。 但他並沒浪費10年牢獄,他苦讀歷史,出獄後以批判政治、主張人權的角度寫下《中國人史綱》,重新檢討歷史,在當時造成驚豔,多次再版,引來讚歎,也引來惡毒的批評,批評他不是歷史科班出身,或許也因為他沒有遵循官方史觀。 他接下來更偉大的行動是將司馬光《資治通鑑》全部白話,還有幾個創舉: 一、將歷代不同官制的官名換成現代官名,比如戶部=財政部,讀者較易抓到概念。 二、時間方面,以西元紀年統一時間線,避免了各國的年號混亂問題,以免讀史書陷入五里霧中,比如紀年前403年就有13個國家和年號,我們怎麼知道周威烈王23年=魏文侯44年=晉烈公19年? 三、空間方面,將古代地名註解現在地名,並加以地圖解說。 出版社在日後的歷史書都沿用此模式,解除史書的文字障礙、空間障礙和時間障礙。然而,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柏楊有感而發的“柏楊曰”,文字犀利,比如他說:“什麼樣的帝王,用什麼樣的臣屬;什麼樣的領袖,用什麼樣的幹部……讀〔通鑑〕每讀到一個王朝或政權覆亡之際,豬驢共舞、蛆蟲齊鳴的醜態時,都不禁搥胸嘆息,嘆息這種場面,為什麼總是一演再演…千篇一律,樂此不疲。” [vip_content_start] 《柏楊版資治通鑑》橫跨戰國時代到大宋立國,花了10年時間才將72本出版完畢。後來“柏楊曰”的部分還另外集結成單行本《柏楊曰》出版。 另一個精彩的是書後的“通鑑廣場”,回答讀者來信,有君子的討論,也有針鋒相對的爭辯。 “資治通鑑”意為“幫助治理的借鏡”,北宋司馬光費時十五年,以編年體撰寫,像在讀長達兩千年的舊報紙,南宋袁樞曾將其以事件始末的形式整理成《通鑑紀事本末》。出版社後來亦將《柏楊版資治通鑑》再整理成《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兩種不同的敍述方式,更容易掌握歷史事件的脈絡。 何等毅力令柏楊以一人之力完成這個壯舉?為了剝奪他十年青春、奪走他辛苦建立的家庭和人生、只差沒有奪走生命的政治獄。他1977年出獄後的作品幾乎都是為人權而寫,《柏楊版資治通鑑》以古鑑今,在1980年代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扮演了推波助濤的角色,今日讀來依舊擲地有聲,因為歷史的進展正如柏楊所言,一再重演。
2年前
VIP文
草堂書架
張草 | 忠言總是逆耳
柏楊從小就有不吐不快的個性,生於戰亂,在戰爭苦難中看盡人性卑劣,從赤化大陸逃到臺灣後,又經歷國民黨白色恐怖。 三十多年前,在學校圖書館看到柏楊先生雜文集,驚為天人:怎麼有人這麼敢說?說得那麼犀利?句句擲地有聲?1985年一部《醜陋的中國人》,是其掀起大浪之作,不只在臺灣、香港、日本出版,當時大陸反思文革禍害,也有6家出版社出版,造成“柏揚熱”。沒想到他的遺孀張香華去年卻說本書不該再出版了,真是令人錯愕,難道連她也不能理解柏楊? 柏楊從小就有不吐不快的個性,生於戰亂,在戰爭苦難中看盡人性卑劣,從赤化大陸逃到臺灣後,又經歷國民黨白色恐怖。他說自己是“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他在報章上寫雜文,批評社會和政治,引起許多人不滿,結果1967年翻譯報章連載的《大力水手》漫畫時,被指諷刺政府“為匪宣傳”,以政治罪名關去火燒島,從此妻離子散。 他在獄中潛心研究歷史,想要弄清楚他所批評的民族到底出了什麼毛病?結果完成《中國人史綱》等三部史書,還是靠偷偷夾帶出來才得以保存。 1977年出獄時,已經58歲,民間反對威權政府的趨勢越來越強烈,臺北《中國時報》大膽邀他開專欄,並在1984年開始以《醜陋的中國人》為題演講,對國民黨最終宣佈中止一黨專政,有推波助瀾之功。 隨後他“五年專欄、十年通鑑”,用十年的時間把司馬光《資治通鑑》譯成白話,每月一本,共出版72本,完整建立柏楊史觀。 《醜陋的中國人》其實是演講稿和雜文選輯,提出民族中充滿許多“醬缸文化”沉痾,比如老是不斷掩飾自己的錯誤,因此不斷的講大話、空話、假話、謊話、毒話,心胸狹窄,死不認錯,又愛互相陷害,這些都是妨礙進步的根源。 他這麼說當然引起許多杯葛,然而柏楊並非第一人,早在滿清末年已有《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等小說試圖自我反省,記得獨中統考參考書歸類為“譴責小說”,民國初年也有李宗吾《厚黑學》諷刺面厚心黑、魯迅《狂人日記》痛斥三千年吃人文化、《阿Q正傳》批評得過且過(漫畫老夫子英文名就是Oldmaster Q),然而文人們甘犯眾怒的苦心提醒,又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反省? 張香華是柏楊出獄後結識的詩人妻子,小他19歲,卻在他去世13年後,宣佈要2024年停止出版柏楊最重要的作品,自閉其嘴,恐怕也不是柏楊先生能意料到的吧。 還沒見識過柏楊先生雜文魅力的人,建議趕快去找幾本來看。
3年前
草堂書架
即時國際
柏楊遺孀張香華:陳時中就是“醜陋的中國人”
臺灣已故知名作家柏楊的遺孀張香華直言,“醜陋的中國人”目前在臺灣仍然存在,臺防疫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就是。
3年前
即時國際
更多柏楊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