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椰浆

4星期前
1月前
北马咖哩面的汤水和配料较鲜明统一,分两大类,槟岛的椰浆较多,汤水偏白,靠辣椒油调味。配料以鲜蚶、猪血、虾仁和豆卜为主,特色是有形无味的发水鱿鱼条。少数以鸭血号召…… 咖哩面,是北马人叫的。在中马是咖哩叻沙,或直接叫叻沙:在北部是酸辣的亚叁叻沙。南马最贴切:辣沙。配合大众口味 ,大多辣沙都不辣。就像清汤面,比喊抓贪污的大官还不清。 曾经,一生中最爱的面食,除了云吞面和粿条汤,就是咖哩面。小时候的咖哩面档,一般兼卖清汤、干捞、亚叁叻沙,所以配料不会太统一,大多和其他面食共用:叉烧、鸡丝、鱼饼,加一两匙鲜蚶。正规咖哩面,除了蚶,还会有猪血。标配是豆卜,有者加长豆,个人不喜欢:软绵绵没有什么味道,也吸不到什么汤汁,凑热闹成分居多。 年岁渐长,足迹踏遍全国后,发现北、中、南马的咖哩面,以北马的汤水和配料较鲜明统一。北马咖哩分两大类,槟岛的椰浆较多,汤水偏白,靠辣椒油调味。配料以鲜蚶、猪血、虾仁和豆卜为主,特色是有形无味的发水鱿鱼条。少数以鸭血号召,这可比猪血细滑多了,是另一层次,路过不会错过。 海角鱼村的,椰浆不多,有的还会下香茅、南姜等,味道清鲜而复杂。配料可就精彩:带壳小虾和切块魔鬼鱼;另有小鲨鱼、甘望鱼、沙丁鱼、鳗鱼段、墨斗、苏东圈等,视当天渔获而变化。吉打的还可以配一碟炸虾姑,最开心是可以加半个卤蛋。 中、南马的搭配不一,主要的分别是会下猪皮、腐竹和鸡肉,还有后期异军突起的烧肉。在北马和怡保,这是另外打包来配的,最好是几人抢食大叶婆包着那种,分外滋味。 也有豪华版的海鲜咖哩面,任加大虾、鱼片、啦啦等。可以瓦煲上,五六十元一煲等闲。最无聊是那种满到泄的“火山”、“巨无霸”:就什么都堆在面上,发明的人算有创意。根据这个理论,可以支持一下老伯伯和小丑快餐,倒一桶炸鸡和三粒大汉堡在面上,上网分享,包你一夜爆红。 [nonvip_content_start] 新加坡以“加东叻沙”为主流,特色是带浓烈虾米味的浓椰浆,用濑粉。这粉不吸汁,和日本乌冬面一样,是人类最无聊的发明之一。咖哩面的原配,本就是面:黄面。 最不能忍受的,是那种“没有血蚶就不是咖喱面”的“食家”理论。吃过最好的咖喱面是没有蚶的,也不在槟城。好了,庇能人息怒:当然是你们开的啦。还有变态式的把几十颗血肉模糊的蚶淋在面上的吃法,个人功力不深,无福消受。 不会去动的,还有一种把白斩鸡当配料的咖哩面。惨白带血的驱体,躺在鲜红汤面上,壮烈而惨美。白斩鸡和咖哩,貌不合,神更离。 无论如何,过去一直以为是肉不熟才带血,所以排斥这个吃法,好此味的损友解说:鸡在烹煮过程受热,骨髓膨胀,残留的血红素自然由骨缝中渗出,肉是全熟的。受教了。等下就试试。
7月前
9月前
自从在斋戒市集与香蕉甜汤邂逅后,就一直没有再遇见,心里的疑问也一直没有办法解开。直到最近,才在某霸市的美食坊里找到一家马来甜汤专卖档,喜出望外,光顾了几次后,终于学会区分pengat和bubur了! ──一样是甜汤,以豆谷杂粮为主料的叫bubur,以水果为主料的则叫pengat,泾渭分明,不相混淆。 举例说明,黑糯米甜汤是bubur pulut hitam,绿豆甜汤是bubur kacang hijau,玉米甜汤是bubur jagung,番薯甜汤是bubur cha cha,但如果主料是香蕉,就不叫bubur pisang,而要改称pengat pisang,榴梿也一样,不叫bubur durian,要叫pengat durian。 [vip_content_start] 以水果为主料的马来甜汤 和我们的中式糖水比较,马来甜汤浓稠得多,口感黏稠,又因为椰浆下得多,质地腴润,套用马来同胞的说法是“lemak manis”。高糖高脂,感觉吃一碗就很肥,好啦,是幸福肥。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想叫它糖水,因为它太甜腻醇厚了,一点都不“水”。 从外表看,pengat似乎比bubur更浓稠肥腻。煮香蕉甜汤,我以为要用半熟的香蕉,原来不是,“生香蕉带涩,熟香蕉才好吃,但不能过熟,刚刚熟的最好。”守档的马来小哥是这么说的。品种方面,要选质地偏硬、味道酸甜的香蕉,像pisang nangka、pisang abu、pisang raja或pisang awak都很适合。 香蕉不能久煮,牙齿咬下的那一刹那必须带点爽脆,天然的清酸味,巧妙中和甜腻感,出乎意料的竟然比那些叫bubur的甜汤更讨好! 榴梿甜汤以香气取胜,捞一捞,才发现里面有一颗带籽的榴梿肉,难怪这么香。买榴梿甜汤,附送一勺糯米饭,把糯米饭泡在甜汤里吃,第一口觉得好好吃,第二口也好吃,到第三口就有点腻了。少食多滋味,一碗两三个人分享就很完美。 Pengat是中马和南马通用的名称,到了北马,这碗甜汤就不叫pengat,而叫serawa,在东海岸又是另一个名字,叫作kolak。 峇峇娘惹也有一道充满仪式感的甜汤叫pengat,是节庆时的必备甜品,娘惹pengat源自马来人的pengat pisang,但更精致化,除了香蕉,还加了切成角形的芋头和年糕,甜汤以纯椰浆煮成,不加清水,吃起来极为甜腻醇厚,确实跟马来式pengat一脉相承! 给这期专栏准备照片时烦恼了一下,因为照片拍来拍去都不好看,尤其是香蕉甜汤──切段的香蕉,泡在灰沉沉黏稠稠的浓汤里,看了非但挑不起食欲,还有点倒胃口。 坦白告诉你,当初我也是一口都不想吃,后来闭起眼睛,吃了一口,然后再一口,吃掉大半碗。人不可貌相,食物何尝不是一样,尤其是来到陌生的餐桌上时,更加要提醒自己,少用眼睛吃饭,才不会错过美味! 至于照片,想了几天后,突然开窍──把香蕉切片不就好了吗?!又去买了一碗,把香蕉捞起来切片再放回汤里,嗯,不敢说颜值立马up,但有变好看,也不会让人想入非非了。
1年前
一般人的想法是,要增值,就要加料,煎蕊太素,很难提高身价,所以时下当红的南洋风食肆里,煎蕊上就有一大勺绵密松软的红豆,红配绿,非常instagrammable,也非常嚣张,妹仔大过主人婆,叫煎蕊好憋屈! 如果把本土消暑冰品分成两大派──cendol煎蕊和ABC红豆冰/杂雪,我绝对是煎蕊派的,因为不喜欢吃豆类,所以红豆冰就被我拒绝了。曾几何时,纯粹的煎蕊越来越难找了,也许商家是一片好意,想为煎蕊增值,所以强逼煎蕊和红豆冰联姻,招牌写cendol,但端上来的都是混血宝宝,红豆俨然成了标配,凉粉、玉米、大菜糕等等也来轧一脚,煎蕊杂雪化,变得面目模糊。 一般人的想法是,要增值,就要加料,煎蕊太素,很难提高身价,所以时下当红的南洋风食肆里,煎蕊上就有一大勺绵密松软的红豆,红配绿,非常instagrammable,也非常嚣张,妹仔大过主人婆,叫煎蕊好憋屈! 源自爪哇的一道冰品 cendol一字源自巽他语jendol,指的就是那绿色的粉条,在这碗冰品里它是主角,但做冰的人却常常冷待它,花心思煮红豆,却不肯为煎蕊下功夫,煎蕊不是太硬就是太软,颜色和味道都假惺惺的,一堆人工添加物。 煎蕊来自爪哇,爪哇式煎蕊用粘米粉制作,遇到低温会发硬,放在冰上很快硬化,所以追求完美的娘惹改用绿豆淀粉,绿豆淀粉比粘米粉贵两倍以上,但做出来的煎蕊筋道滑嫩,口感像果冻。 ──没错,是像果冻,但不是那种Q得很假的果冻,而是嫩、滑、软,有着恰到好处的弹性,色泽浓绿泛光,斑兰叶香沁人心脾。但舍得花钱用绿豆淀粉还不够,“搞唔掂斑兰叶、椰浆同埋椰糖,一样做唔出嚟㗎。”Makan Time的老板Dan Kit正色说道。 这是经验之谈,这位煎蕊达人前后用了8年,试验过无数配方和做法,“撞了很多板”,才把心中的煎蕊做出来,这碗煎蕊也是我的第一名,没有之一。 [vip_content_start] Dan Kit也是一个很可爱的老板,说起煎蕊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记者最喜欢的采访对象,所以遇见他就职业病发,把专栏写成采访稿,请见谅。 严选日照足、香气够的斑兰叶 先说斑兰叶。他说斑兰叶要选日照充足、苍翠欲滴的,而要找到对的斑兰叶,首先要找到对的朋友。“对的朋友”Dan Kit找到两个,一个是Kebun kebun Bangsar创办人吴锡山,他们是同乡兼校友,都是舌头很刁的怡保人,另一位是Urban Orchard KL的Uncle Yen,这两个地方种出来的斑兰叶特别茂盛,香气袭人,是制作星级煎蕊的秘密武器。 萃取叶汁也有讲究,打汁去渣后,静置过夜,将上层的水倒掉,只留底下的沉淀物。这只占约20%的沉淀物是精华所在,香气都锁在里面,而上层的水不但没有味道,还带涩味,倒掉一点都不可惜。斑兰叶品质越好,萃取所得的绿色精华越多,像Kebun kebun Bangsar和Urban Orchard KL的斑兰叶萃取都会超出20%,这也是煎蕊达人坚持严选斑兰叶的原因。 煮煎蕊是最困难的一环,要掌握火候,全程一个半小时不停搅拌,避免焦底,搅拌的动作要不疾不徐,确保粉浆均匀受热,至于何时离火就全靠经验。 煮好的煎蕊呈墨绿色,那是因为加了极少量的食用碱水,这也是他从娘惹身上学来的小撇步,“许多绿色的娘惹糕都会加碱水。”人工色素着色的煎蕊则是苹果绿的,泡水后水也会转绿,人工香精也很好辨认,“即使是最贵、用天然斑兰叶做的香精,闻起来还是不自然。” 椰浆制作比例讲究,嫩椰要多过老椰 椰浆当然是鲜榨,椰子要用本地椰,嫩椰要多过老椰,“印尼椰子一般太老,老椰适合煮咖哩,不适合做煎蕊。”再来,椰浆一定冰镇保鲜,也就是泡在冰块而不是冰水里,当天榨,当天用,因为隔天椰浆就起油了,起油后只能用来煮咖哩。 不说不知道,原来坊间很多煎蕊都不用椰浆,改用棕油提炼的santan sawit了,它味甜富脂香,但没有椰浆香气,价钱是椰浆的一半,不需冷藏。──没有椰浆香气,感觉好比缺了一魂少了一魄,我不想接受就是了。 印度黑糖混煮印尼纯椰糖而成的糖浆 煎蕊派中坚分子心中的那碗煎蕊还必须要有印度黑糖(jaggery)。那是古法锅煮浓缩而成的蔗糖,除了天然甜味,还有淡淡焦香,尾韵隐隐约约带咸味。 Dan Kit调制糖浆,一半用印度黑糖,一半用印尼纯椰糖,纯椰糖来自爪哇小村落的家庭工坊,也是经过锅煮蒸发做出来的,里面常有蜜蜂、椰衣纤维等杂质,煮溶后过滤干净,就是100%的纯净椰糖,一些抄捷径的商家会买这种原始椰糖加工,打自家商标卖出去,轻松赚一笔。 但美食从来没有捷径,不是加一堆有的没的就能增值,而是认认真真,把每个环节做对做好。 眼前这碗煎蕊,跟Dan Kit小时候吃到的很像,都是用印度黑糖和新鲜椰浆,而且没有红豆。但他也卖过有红豆的煎蕊,后来发现煮红豆时用糖很多,“煮两公斤豆,要用3公斤糖,才能盖过红豆天然的酸味,”而且红豆会喧宾夺主,抢掉煎蕊的味道,所以决定舍弃红豆。 他小时候最常吃的是怡保近打游泳池外嫲嫲卖的煎蕊,“用木刨刨冰,冰块埋在木屑里,”煎蕊里没有红豆、玉米或凉粉,但可以加糯米饭,糯米饭裹在香蕉叶里,放在炭炉上烤,吃的时候是温热的,冷热交锋的味觉冲突原来以前就流行过了,今天厨师只是炒冷饭吧了。 如果真的想给煎蕊增值,那加一块温热、散发蕉叶香气的糯米饭就好了呀,其他就没必要了。
1年前
2年前
1950、60年代,我们乡镇家园的亚答及锌板屋周围,左邻右舍前后方草丛空旷土地都有随意种植的椰子树。小学时在家客厅温习功课,倾刻间,一阵强风掠过,听见被风力扯下的老椰子“嘭嘭”声堕地。心神受震的赶紧跑到后方园地察看,已见隔邻孩童也在随声翻草,踏地寻找坠落的椰子踪影。 抢先的眼明手快,捡着大大的老壳椰子直让人欢心。偶尔,外婆会雇来专门摘椰子的马来大叔采椰子,包剥成军头皮椰壳的以8分钱一粒计工资。他攀爬椰树的技巧让人惊叹,不消一会,几棵老椰树的椰子就噼里叭啦的坠下,剥壳利铲的剥壳工夫更是得心应手的快速。收购商以每粒15分的价格打价,而在市场上,包磨成椰粕的椰子要价每粒30分。 当年,乡下人家户户都有一台简单的木制骑刨椰齿刀,自行在家园刨椰子。椰子在食品上的功能极大,米饭、菜肴、糕点、糖水,多种食品缺它会美中不足。番薯、芋头、面粉团加糖水,如果少了椰浆调味,就做不成摩摩喳喳的美糖水食。 椰子价格节节攀升 椰子属寒凉品,外婆会经常提醒,“患有痛风毛病者应避食椰子,而有次,与工友在园丘里劳作,炎日的天气,大伙喝光了携带的白开水尚不足解渴,就顺手摘了椰子解渴。牛劲地灌喝隔天,腿部就酸痛得不得了,”那是外婆的话应验了。 1975年到台湾旅行,当地友人想一试摩摩喳喳口味,要我烹饪教导。他带我到台北顶好超级市场购买椰浆,而椰子在台湾是进口货,一小包加工椰浆要价台币90元(时1令吉兑16元台币)。近几年来,椰子价格节节攀升,原本1令吉的香蕉叶椰浆饭一跃售2令吉50仙,椰浆调味糕点、咖哩椰浆调味菜肴也应声起价。 种植椰子需要3年的时间才有收成,椰子树会一年一年的长高,采椰子需要攀树能手,如今园丘工人严缺,即便有广大的市场及价高利润,也没法引来农户的大量种植,在需求大大高于供应失调的今天,叫份nasi kandar,喝粒青椰水得付高价了。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