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残障人士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加坡2日讯)狮城残障领域趋势报告显示,照顾残障人士的看护者年龄中位数为57岁,而四分之一是65岁及以上的年长人士。 另外,约50%的看护者是残障人士的父母,配偶占两成,孩子则是10%左右。 女儿后来到彩虹中心上课,许桂萍也跟专人学习如果更好地照顾孩子。 “我跟着去,然后老师就教怎么可以帮助孩子,教我可以怎么支持她,在家里可以做什么东西,可以帮助她比较可以走路和讲话。” 《8视界新闻网》报道,许桂萍坦言,治疗资源有限,让她感到有压力,因此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名额,让特需孩子能够接受治疗。 “我女儿是在医院做物理治疗跟言语治疗,到了一个阶段,他们就会告诉你,其实你的女儿现在可以讲话了,就不需要了,其实其他孩子更需要的。我是觉得我女儿是真的还需要帮忙的话,就要找私立,但费用就会很高了。” 许桂萍也会带大女儿和儿子陪小女儿接受治疗,让他们学会如何照顾和陪伴妹妹。两人和妹妹的感情很好,让妈妈感到欣慰。 现在睿珍13岁了,目前就读恩园学校。女儿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转变,为桂萍带来挑战。 许桂萍也担心女儿的前途,希望社会能对残障人士更加包容,也让女儿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因为她是唐氏综合症,样子是看得出来的,以前出去就会有人一直看她,感觉很不舒服,还有人认为为什么要生下他。现在好很多了。我现在担心,如果孩子长大了之后,有哪些就业机会?我是觉得如果可以雇可以给多一点机会。”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你跟一群同学在班上温习功课,忽然其中一人打了个喷嚏,流出清清黄黄的鼻涕,他下意识往袖子擦。你和其他人对视几秒。接着,他又顺手在裤子抹了一下,然后,你发现他的笔杆上也粘稠稠的。看到这里,你和其他人默默地把屁股挪了挪,尽量远离他。 “为什么他这样脏?”“为什么他说话那么奇怪?”“我可以不要跟他同组吗?”“他走路一拐一拐,跟他一起很尴尬……” 你也曾这样想或听见别人这么说?见着这些怪模样,心里怪疙瘩的。大家聚在一起,就喜欢把他们当话题,同学间一惊一乍,把他们当“猎奇新闻”。 其实,社会里有多元群体,但总有些“极少数”,因异常思维或举止,被看作“特别的人”或“怪人”。当他们不跟大队,就慢慢被边缘化,最终只能独自一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只是背后议论有错吗?还是袖手旁观、见怪不怪就好?你说呢? 【动力青年‧你说】 萬傑(26岁):​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低小开始,我就好奇,为什么哥哥不能发声音、为什么他做事总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能洗碗而他不能。上了高小,我参加特殊儿童营,才明白哥哥和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是特殊儿。后来我去看哥哥的特殊学校,又发现原来不是每个特殊儿都是哑巴。 哥哥跟我们逛街时,喜欢玩电梯按钮,当时别人投来的眼神就像在说:“这家庭没有好好教养孩子!”我很不好意思、很讨厌。我有时不想理他,有时我会打他或叫他起来。后来长大,我才慢慢明白。 人类很复杂,但一旦了解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有趣的。我们要多点爱心和陪伴,不要一开始就拒绝人。我有个同学,跟一般人有点不同,常常抓不到问题重点,沟通时,需要不断重复解释。像网红Adeline,我们不明白她的行径,可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给他人机会。因为有的人也许还不明白“什么事情对、什么事情不对”。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不能太自大。 瑩瑩(24岁):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小时候,我觉得残障人士都很奇怪,走路拄拐杖,跟我们不一样。去探访孤儿院,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在那里;而里头的修士也很奇怪,宁可不回家,一心照顾孤儿。我每次看到残障人士和行为怪异的孤儿,都会怕。比如,有个小弟弟一直躲在角落不出来,也不和我们玩。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只能猜想他应该不喜欢我们。 但现在我明白,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虽然不幸,他们还是坚强活下去。真让我觉得,自己实在太没礼貌了。如果现在身边还有这样的群体,我会尊重他们。 愛奇(32岁):人生道路各不相同 小学有个同学,人人都叫他“变态佬”。他样子色眯眯的,传闻说,他还偷看女生裙底。中学时,偶尔在食堂看到一个女生,她会用手抓食物,那不是有点脏吗?像这样比较特别的同学,我们都不太愿意主动亲近。 踏入社会,发现身边还是不乏特别的人——有些是身心障碍,外观跟别人不同;而有些看起来像精神疾病,不敢招惹。上网也会看到各种奇葩的人,比如早前火红的“女奥客”,很多网民都攻击她。我不认同她,但也不会公开评论,或许她是有苦衷的。不过,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外人也不能插手什么。  【动力青年‧我听见】 毕理学院社工系主任/溫玉萍:尊重,聆听,观察——不要太快敲鍵盤 每个人对“特别的人”定义都不同,当一个人离开大众所谓“规范”,可能就会被归类“怪人”。例如:强迫症患者做事有自己一套,像是认为空调必须调至指定的温度,也不理会身边人冷热;也有个案许久才洗一次衣服,直到异味飘散,影响身边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正常”或“常规”的定义与别人不同,因此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一般上,我们对身边“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这与我们成长过程,以及所拥有的相关知识或经验有关。比如,小时候我邻家有个自闭儿,因此我自小对“自闭症”有一定认知,便不觉得他们的行为怪异。反之,便可能因不认识而产生误解。 是什么使他们“不同”?这可归因先天(如:遗传精神病)或后天(如:童年阴影、创伤)因素。因此,帮助他们需对症下药。当个案经历过创伤,导致心理障碍,就要做“早期介入”,助他重回情绪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主流社会的舆论或压力也可能间接影响一个人。曾有一名少女在网上问:“我应该自尽吗?”,结果大部分回应“应该”,她真的自尽了。事件成因复杂,但无可否认,社会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对待任何人,都应谨言慎行。 当我们遇到“特别的人”,首先应尊重。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受造物,也是父母宝贝的孩子,不应嘲笑他人。其次是接纳并尝试理解,而非强迫改变——有时,我们实在不清楚他人的处境。 面对身边“特别的人”,我们应多多观察,学会聆听,尤其在网上,不要太快敲键盘。网上所见是“全部真相”吗?还是只凭部分事实就仓促判断?鼓励大家,放下手机,多走出去,接触不同群体,你会有另一番体悟。 中学辅导老师/許傳玉:每个人都拥有独特价值 人的生理状况可能影响心理,进而影响行为。生理状况可以是病、缺陷或有限性,比如:哑巴、思觉失调、近视、智力障碍等等;而任何关乎道德的行为,都由心发出,或良善或罪恶,比如:殷勤、懒惰、舍己、贪心、无私、自私等等。 至于我们身边“特别”的人,受哪些因素影响,情况复杂。太快贴标签,万一贴错了呢? 我遇过的个案,有的因外形遭取笑,有的因身心障碍导致行为异常,受到排挤。辅导老师接获通知后会及时介入,约见相关学生,给予辅导与劝告,并告知言语霸凌的严重性。有一名霸凌者接受辅导后,愿意向受害人道歉,现在他们已是好朋友。这些情况“特殊”的孩子,通常都喜欢亲近辅导老师,因为能从老师身上感到安全与接纳。 另外,学校举办越野赛跑,辅导小组也安排有特别需要的学生投入服务岗位。他们虽无法参赛,但我们设法让他们参与活动,塑造友善环境,因他们也是学校的一分子。 这里要对“被标签”的你说——绘本故事《你很特别》里,每个木头人都有一盒金星贴纸和一盒灰点贴纸。木头人们每天只做一件事:互贴贴纸。颜值高或有本领的木头人被贴上亮丽星星;颜值低或没本领的木头人被贴丑丑的灰点。主角胖哥身上贴满了灰点,自卑得不得了。 有一天,胖哥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木头人——露西亚,别人往她身上不管贴星星或灰点都自动脱落。露西亚是谁?我认为她就是那真正“特别”的人——她不从自己或他人眼光看自己,而是从她是“尊贵受造物”的角度来看自己——在木匠眼里,确是如此。其实,我们都是独一无二,拥有独特价值的人,我们都是“特别的人”。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别打给我,我有“电话恐惧症”!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越累越想滑手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储蓄, 真的那么重要吗?
5月前
5月前
(居銮9日讯)居銮市区拿督张秀科街后巷(壁画巷)已打造成步行街,仍有车辆驶入后巷,居銮市议会担心造成以地砖铺设的路面损坏,于是在部份路口设立柱子,阻挡车辆驶入,却引发当地民众担忧,残障人士及年长者无法顺利通行。 张秀科街后巷打造成步行街后,两边的建筑物外墙都画上了壁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带动本地商家生意。 岂料部分车辆驶入后巷,市议会担心已铺好地砖的路面被辗坏,因此在后巷部分路口设立4个柱子,以防车辆再度驶入。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记者走访该区访问当地业者及民众,他们纷纷表示,希望上述情况得以改善,让更多残障人士及年长者能够顺利通行。 在附近工作的郑小姐认为,柱子的设立有好处,同时也能带来坏处,她建议因此该会考虑更换3个柱子。 她解释,由于该区是旅客步行区,设立起柱子,虽能有效防止大型交通工具及摩托车通过,但对于外地前来旅游的残障人士而言,却带来不便。 她表示,早前有位使用电动轮椅的残障人士,由于柱子间的空间小,轮椅无法顺利通行,他只好再绕一圈,从另一个路口进入。 陈女士来自新山,她在女儿的陪同下,乘着周末前来居銮旅游。 她说,4个柱子的设立,为柱著拐杖的长者带来不便,尤其柱子前方路面斜,欲通行的长者担心脚力或腿脚不听使唤,唯有却步。 她也补充,柱子的设立不会带来太大的危险,她依旧能够在孩子的搀扶下通过,或扶着柱子慢慢往前移动。 业者姚国光指出,柱子设立的数量太多了,尤其后巷路面填高,为欲通行的长者、残障人士、肥胖人士带来不便。 民众陈昭海曾用轮椅推着家人前来该区,他希望柱子间添加多些空间,让使用轮椅的残障人士顺利通过。 中医师谢有达指出,该区的店屋后方是用木板制作而成,店屋内被用于存放货物,若发生火灾,救护车及消防车将无法通行到后巷灭火,因此建议换成易拆卸的柱子。 他也提到,部分父母推着儿童推车时需小心,因柱子之间的空间较小,儿童推车不易通过。 负责该区的居銮市议员刘梦娜已到该区巡视,并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表示,因早前有车辆驶入该区,易导致路面上的地砖损坏,市议会因此决定设立柱子,以防止交通工具驶入。 她感谢大家的反馈,市议会将派遣工作人员移动柱子,确保轮椅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入后巷,同时也呼吁大家保护及爱护公共设施。  
7月前
7月前
编按:你想过一片漆黑的世界是怎样的吗?无声的世界呢?无法自如行走的世界呢?又或者,你害怕变老吗? 上述4道问题也许能在DIA体验馆找到答案。那么,DIA究竟是什么?设立体验馆的目的又是为何?一起翻开这期的【新教育】来了解吧~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黄志汉 DIA的前身是Dialogue-In-The-Dark(DID)黑暗对话,通过黑暗体验馆,让明眼人体会失明者的感受,除了希望带给参观者对残障者有理解与同理心之外,也借着体验提醒大家好好保护双眼。 而重新出发的DIA,是“Dialogue Includes All”的缩写,目标更宏大了,不只是关心盲人问题,而是要创造一个包容社会,无论是对身体或心智残疾者,希望通过体验馆的大家能够有更多的包容心,体谅与接受所有不同的人,致力推动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马来西亚社会企业。 源于德国概念  实现社会企业自立目标 DIA的创办人,亦是DID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长陈锦辉,他直言,任何非政府组织都必须要自力更生,不可能长久依赖社会捐款,所以当他在1988年认识了对话社会企业(Dialogue Social Enterprise,简称简称DSE),觉得社会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于是就把“黑暗对话”社会企业引进马来西亚。 他解释,源自德国的“黑暗对话”概念,是通过经营体验馆,将所有收益用于维系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达到自立的目标,建议一个模式让大家看到社会企业也可以自立。 为此,他创办了DIA,取得德国DSE的授权,在本地设立“黑暗对话体验馆”,同时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设立网上补习班,让其他残障人士得到就业及教育机会。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陈锦辉不得不暂停体验馆,还以为只要坚持几个月就可以重开,但无限期延长的行动管制令,他唯有关闭位于吉隆坡The Weld的体验馆,等待时机。   办体验馆  推动社会包容 3年后的今天,终于等到体验馆重开,选择吉隆坡富都路的GMBB广场作为重新出发地点。 陈锦辉表示,目前在GMBB 5楼设立的临时体验馆,主要是让有意参与DIA众筹计划的民众体验,协助他完成DIA计划。 这项由Mystartr众筹平台推动的众筹计划,通过股权众筹方式,以重启体验馆,目标是400万令吉。 同时,他也参与了最新第二季Astro“投吧!合伙人”真人秀,希望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和了解DIA。 陈锦辉重申,体验馆的意义不仅让民众体验残疾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视障与其他残疾人士并非如大家想像中的脆弱,他们都可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价值。 “我希望通过体验能够唤起公众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社会包容的建设。无论是失明、聋哑、坐轮椅者,甚至老人,他们在生活上所面对的种种不便,如果我们缺乏同理心,是无法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将来大家可能都会面对,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体验馆,让大家体验他们的难处,也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残障。” 重新出发   设4大主题分馆 重新出发的体验馆计划,将设有4个主题馆分别是“黑暗对话”体验馆、“游戏对话”体验馆、“安静对话”体验馆以及“与时间对话”体验馆。 01.“黑暗对话”体验馆 (Dialogue in the Dark):这是DIA的核心项目。由视障人士担任导览员,带领参与者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失明人士的日常生活,从而打破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建立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02.“游戏对话”体验馆 (Dialogue Game):让参与者坐在轮椅上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体验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挑战。 03.“安静对话”体验馆 (Dialogue in Silent):让参与者体验聋人的世界,感受无声的沟通和交流。 04.“与时间对话”体验馆 (Dialogue With Time):让参与者体验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和思考。 陈锦辉表示,DIA致力将这4个“对话”模式整合在一起,打造东南亚唯一的体验馆,当中“与时间对话”体验馆是全球第一个以老人生活为主题的体验馆。 他希望透过体验馆,为不同群体提供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平台,并将其发展成为国内主要旅游景点。 众筹计划盼各界相助 DIA是社会企业,除了运营体验馆之外,也致力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及就业安置,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让大家看到残障人士同样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些年来已经雇用及培训了超过100名残障人士,赞助了173名残疾学生学费。 他提到,很多残障人士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他推广网上补习班、技能培训工作坊、让他们有自立的能力,让企业看到他们的能力。 要开设这4个体验馆,经费是400万令吉,陈锦辉因此以众筹来实行计划。一旦4个体验馆都落成,届时一张票就可以体会4种体验。 “众筹计划从2月开始,截止日期是3月27日。若能筹到固然是理想,或至少筹到100万令吉,我们就会先设立黑暗体验馆和游戏对话体验馆,希望在2025年可以完成4个体验馆计划。” 也是马来西亚青光眼协会主席的他认为,黑暗体验馆对他而言很重要,因为他亲身经历从“明眼”到“失明”的痛苦。在失明之前他不注重眼睛健康,等到失去后才明白失明者的痛苦,比起不厌其烦的劝诫,通过体验馆的体验,能更深入体会在真正黑暗中的恐惧,这比任何宣导来得强。 他感慨,虽然手机、电脑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但他希望通过黑暗对话体验馆,让下一代明白,不要任何东西都依赖手机与网络,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起码让眼睛有休息时间,不要等到失去光明才后悔。 “同样的,每个人都会老,与时间对话体验馆,就是让大家体验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和思考,在还有时间与机会的时候,感恩与珍惜身边人,当他们老去需要使用轮椅的那一天,能对他们的不便有更多同理心。” 陈锦辉透露,黑暗对话体验馆在2020年因为疫情关闭,直至去年初才获得人力资源部批准重开。在Mystartr创办人吴文彬牵线下,在GMBB设立了一个暂时性的体验馆,一边进行众筹,成功的话就可以在GMBB开设永久性的DIA体验馆。 全球有22个国家设有Dialogue社会企业,东南亚区域只有大马与新加坡。除了黑暗体验馆之外,一些国家也有不同主题的体验馆,如他计划中的游戏对话体验馆,将是全球第一个坐轮椅体验馆。 有关DIA的众筹详情,可以浏览: 众筹项目:https://www.mystartr.com/projects/DIA_Academy 1000张“黑暗对话”体验馆免费门票等你来领取! “黑暗对话”是一个独特的体验,通过模拟失明的环境,让参观者亲身感受盲人的世界。在这个黑暗的空间里,你将发现自己对感官的依赖,体验到新的视角,并建立更深刻的同理心和尊重残障人士的理解。 有意索取门票者,请浏览以下链接注册领取免费门票: https://forms.gle/QVb8DvkASXACtoLK9 或联系以下负责人,预约线下体验日期: Stevens 012-203 5410 Jeff 011-1665 8988 活动地点: Level 5, GMBB, Jalan Robertson, Kuala Lumpur 活动须知: · 体验时间为 30 分钟 · 建议穿着舒适的服装和鞋子 · 12 岁以下儿童需由成人陪同参加 更多【新教育】: 4位地贫女孩 用音乐传递希望 【巴刹实验场01】以艺术激活 闲置10年公共空间 【巴刹实验场02】雨水感知装置艺术 以绿植凸显漏水问题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