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氣候變遷衝擊 2024北歐拉普蘭創兩千年夏季高溫紀錄
|
金與正年幼兒女疑曝光! 女兒“長髮清秀”牽弟弟 她講笑話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廟燒成廢墟 鄰屋遭殃!
|
馬斯克大膽預言:機器人5年內技壓人類外科醫生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氣候變遷衝擊 2024北歐拉普蘭創兩千年夏季高溫紀錄
|
金與正年幼兒女疑曝光! 女兒“長髮清秀”牽弟弟 她講笑話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廟燒成廢墟 鄰屋遭殃!
|
馬斯克大膽預言:機器人5年內技壓人類外科醫生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气候变迁冲击 2024北欧拉普兰创两千年夏季高温纪录
|
金与正年幼儿女疑曝光! 女儿“长发清秀”牵弟弟 她讲笑话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庙烧成废墟 邻屋遭殃!
|
马斯克大胆预言:机器人5年内技压人类外科医生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气候变迁冲击 2024北欧拉普兰创两千年夏季高温纪录
|
金与正年幼儿女疑曝光! 女儿“长发清秀”牵弟弟 她讲笑话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庙烧成废墟 邻屋遭殃!
|
马斯克大胆预言:机器人5年内技压人类外科医生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气候变迁冲击 2024北欧拉普兰创两千年夏季高温纪录
|
金与正年幼儿女疑曝光! 女儿“长发清秀”牵弟弟 她讲笑话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庙烧成废墟 邻屋遭殃!
|
马斯克大胆预言:机器人5年内技压人类外科医生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气候变迁冲击 2024北欧拉普兰创两千年夏季高温纪录
|
金与正年幼儿女疑曝光! 女儿“长发清秀”牵弟弟 她讲笑话逗金正恩
|
甲洞排屋神庙烧成废墟 邻屋遭殃!
|
马斯克大胆预言:机器人5年内技压人类外科医生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民謠
星雲
何時人月圓/劉放(寄自新加坡)
到過臺灣留學的星馬華人,尤其指1980年前那一代,必在當地或離返家鄉時聽過以下好幾首歌曲:1.〈望春風〉 2.〈高山青〉 3.〈杜鵑花〉 4.〈綠島小夜曲〉 5.〈往事只能回味〉 6.〈月亮代表我的心〉。其中第一首是在1933日治臺灣時已經流行,由於歌詞本於閩南話,故多以閩南語唱出。其餘歌曲則多以中國國語唱出,也常在星馬電臺如麗的呼聲播出。 另兩首值得一提的是第4和第6。前者在臺曾被看成政治犯之歌,後者則曾被西洋著名鋼琴家青睞而演奏過。 我尚未到臺灣留學之前,在星馬已多次聽過的是前3首。大學4年內,對4號比較熟悉,因為不少唱衰政府的都被扣押到綠島。不過,也有說那本是作曲家周藍萍所譜寫的情歌。第4首是還鄉後在本地街頭巷尾經常聽到的,連我那純粹受英語教育且無臺灣經驗的同事,也常常播聽這首歌。 其中沒被列入的,且在尚未赴臺留學時便已常聽到的是〈碧潭泛舟〉。那首歌所描繪的是臺北市郊新店一個名為“碧潭”的旖旎風光:“山中湖裡水中天,壁崖盡倒懸……橋影亂,槳聲繁,高歌劃小船。莫愁、玄武兩湖邊……何時人月圓?” 那時我雖對這首歌念念不忘,卻尚不知道作曲者是於1958年從臺北移居至馬來亞聯合邦的新加坡的沈炳光。更奇怪的是,畢業幾十年來我到臺灣參加會議及教書時,都沒聽過任何人唱過或彈奏過這首歌。 在2000年我隨臺大醫學院的教授們到宜蘭遊玩。在遊覽車上有位臺大副校長哼起中臺民謠,如〈掀起你的蓋頭來〉〈沙裡洪巴〉〈杜鵑花〉等等。我頓時為之耳目一新,因那都曾是國民政府的禁歌,乃請問他是哪來的僑生,和有否聽過〈碧潭泛舟〉這首歌。他有點開玩笑的以臺語說他是“彰化”的僑生,但沒聽過那首歌。彰化是臺灣的一縣。 在2005年初我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常會到園內成功湖旁的學生活動中心去練習鋼琴,〈碧潭泛舟〉是必彈的歌。有次感到有些人在我背後,便稍停手,回頭發現是幾位女學生,便問她們有沒聽過〈碧潭泛舟〉這首歌?回應也是“沒有”。 退休後每次練琴時,也必彈這首歌。似乎要彈到我瞭解為什麼臺灣當地人對這首歌那麼陌生為止:為尋找人月圓的泛舟人,要劃到對岸的莫愁、玄武兩湖,抑或太平洋彼岸?
2年前
星雲
北馬新聞
馬臺民謠迸火花 “老調新聲”29至30日來聽曲
臺灣恆春半島及檳城民謠音樂會及交流活動“TaiwanLAUNCHER”,於7月29(週六)至30日(週日)在HinBus Depot及COEX舉行
2年前
北馬新聞
即時國際
尹錫悅獻唱美國搖滾民謠 拜登震驚:原來你是歌手!
韓國總統尹錫悅週三到訪白宮期間,除了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核戰爭等“正經事”外,他還獻唱了一首美國民謠搖滾創作型歌手唐·麥克林的歌曲《美國派》,贏得包括拜登在內一眾嘉賓的喝彩。
2年前
即時國際
星雲
背上吉他上街去/王晉恆(雙溪大年)
小時候怕羞,害怕登臺;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其實是個表演慾過盛的人。大學預科班看見身邊的朋友都有一技之長,於是決定畢業後學一種樂器傍身。原想學優雅的小提琴,音樂老師卻以“難學亦難精”為由潑我一身冷水,轉而推薦我參與學院的吉他速成班,3個月內保證我可以自彈自唱。當時覺得吉他過於流俗,所以總是意興闌珊。 兩年後鮑勃·迪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對吉他重燃興趣,投入音樂史的大脈絡,第一次感知手中那把六絃琴的力量。鮑勃·迪倫以憂鬱草莽的姿態和歌聲對抗不公不義的體制,讓我慶幸當年學的不是小提琴,而是隨時走上街頭的吉他。然而,由於學藝不精,節拍抓不好,我從來只是獨自浸淫在自己的音樂世界,甚至在朋友聚會上也鮮少替人伴奏。 那日晚餐後,在柔府汽車城偶遇某個街頭樂團。因為父親隨口談及自己的兒子也會吉他,我就被一群熱情的樂手拖入團中一起暖場。我應邀選了一把琴,親切的鬍子大叔接著全神貫注地幫我調音。他們要我隨意彈奏,樂隊自然會配合跟上。我因為緊張怯場,抓不到音調和節拍,玩貝斯的鬍子大叔便建議我彈最基礎的C,Em,D,G和絃。幾個音節下來,表演漸入佳境。 鬍子大叔的貝斯、肥叔的電子鼓、光頭佬的主音吉他配合我這位矮仔的旋律吉他,緊密地起伏在相同的頻率中,彼此交融,達致共鳴。有個孩子步伐蹣跚地走到我們跟前,往吉他箱投入一塊錢,那便是我演奏生涯賺到的第一筆獎勵金。一般在路上看見樂團表演,我都會打賞幾塊錢鼓勵,如今位置對換,我方能明白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除了現實意義,更多是追夢的無聲鼓勵。 終於理解以前遇見一位老搖滾,口中所謂的“Indulgence”。那是一種入神及至出神的狀態。整個樂團一同陷入一股心流,彼此裹挾前進在樂章之中而不理會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何種變化。近幾年,特別喜歡幾個美國民間吉他手比如Reina Del Cid、Josh Turner等人的影片。他們一路在美國大陸流浪,無論是楓林、沙漠、海灘、鐵軌;無論玩的是藍調、搖滾、鄉村還是民謠,他們的琴音和嗓子永遠可以聽出自由的況味,奔放的意志。 或許玩音樂的熱骨子裡一直記得上個世紀的“愛與和平”,就像汽車城的這個Heartfields Band永遠歡迎外人參與。誰都可以在3分鐘的表演中,重覓心跳,想起年輕時所失去的野心、青春、理想,以及身處俗世的困惑。向他們道謝離開後,另一位女孩走向他們,煞有介事地討論起來,不知是否想要加入他們成為主唱,或是向他們拜師討教。當和絃、旋律、節拍和風格成為共同語言,一群音樂愛好者就能迅速地打破語言隔閡,彷彿相知已久般混在一起。 得到老鼓手的肯定 臨行前,鼓手肥叔向爸爸喊道:“He can play! Let him play.”節奏向來是我的短板,得到老鼓手的這一番肯定,我大概可以記上一輩子。他要我學著放開來彈,別太介意所謂的專業訓練。以前他們年輕時都是看人玩樂團很帥,然後有樣學樣,隨便招幾個人成軍才開始摸索的。這是一種難得的天賦,這句話沒有拉近我和街頭表演藝術者的距離,反而讓我對他們更加心生崇敬。 我不敢立志成為一名專業的吉他手,但要是未來有人問起人生有什麼夢想之類的狗血問題,我一定回答:想要把吉他練好,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街頭藝人,甚或在一場示威遊行中,像吟遊詩人那般演唱反抗歌曲。那個傍晚的表演是我音樂路上的跬步,我第一次享有的“音樂時刻”。不知那極其簡單的C,Em,D,G和絃,會否給路過的疲憊靈魂注入些許能量,正如我一直從其他街頭表演者那裡,所得到的愉悅經驗一樣。
2年前
星雲
人物
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我用音樂,寫歌說話
韓流席捲全球的今天,問起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是否會擔心臺灣民歌漸漸褪色,停滯不前?“不會的。”他毫不猶豫道,“就是因為全球化,音樂的素材在擴充。這一代孩子的聲音,不管你聽不聽得懂,推動這個世界的聲音,就是他們的聲音。歌曲裡面有創作者自己的說話權,歌曲就是他們對世界說的話。現在取得素材很容易,他們的歌曲比起以前所有的時代還要壯大。”
3年前
人物
我們
Culture Shot探索種族關係 跨族民謠 文化交融
他們的出場,總是伴隨著節奏感十足的律動,身著各族傳統服裝的團員在福建月琴、二胡、木魚、小鑼、Gendang鼓、Rebana手鼓等樂器交織的樂曲中,哼唱著民謠,帶動聽者隨之搖擺。
3年前
我們
試聽間
蔡有維/房東的貓《關於徹夜不眠的事情》唱民謠的貓去蹦迪啦!
從眾籌的《房東的貓》到最新這張,可以聽見當初的青澀,這些年間的成長,以及大膽嘗試新風格的驚喜,就如單曲〈美好事物〉所唱的:“把美好事物純真的走完”。
3年前
試聽間
更多民謠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