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水災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3天前
3天前
3天前
哥打丁宜縣日前再因連綿暴雨而面發生水災,1周內逾500戶家庭被迫撤離家園,主要道路中斷,物資運送受阻,部分低窪地區的甘榜的水位高達2公尺。 雖然水災發生後,災民獲安置在臨時疏散中心,但中心的空間擁擠,衛生條件不佳,更令人擔心的是心理創傷,長者因反覆經歷水災產生“災害疲勞”,兒童則失去正常學習環境, 大水也沖毀農作物和農具,讓小園主損失慘重,漁民則面臨雙重打擊,暴漲河水不僅損毀漁具,更改變魚類洄游路徑。 因此,這些隱性創傷若得不到及時干預,恐將引發人口外流與產業萎縮。 根據水利灌溉局的數據顯示,哥打丁宜現有排水系統僅能應對每小時50毫米雨量,而近年極端的降雨常突破每小時80毫米。 因此,擴建防洪池、疏通河道的同時,應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新建社區強制要求透水鋪裝與雨水花園設計。 我們可以借鑑新加坡“活力、美麗、清潔的水計劃(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也可參考日本的“自主防災會”、印尼日惹的“災害咖啡館”模式。 新加坡“活力、美麗、清潔的水計劃”的成功顯示,把排水溝改為生態溝渠,既能提升30%蓄水能力,又可創造社區休閒空間。 “自主防災會”模式是在每個社區,培訓具備急救與應急通訊技能的志願者,並配備相關器具如衛星電話和船艇等;“災害咖啡館”模式則是利用社區空間定期舉辦防災培訓,把應急知識融入咖啡品鑑等日常活動。 在產業振興方面,州政府可設立農業災害保險基金,把賠付比例與生態耕種方式掛鉤,在旅遊業方面則推動“負責任旅行”認證,吸引遊客在非雨季到訪。 泰國清邁的“農業旅遊彈性基金”,會從每筆旅遊收入中抽取2%作為災後重建儲備金,形成產業自救機制。 當治水工程與社區賦權同步推進,當短期救濟轉向長效機制,屢發生水災的哥打丁宜或將蛻變為韌性發展的典範。 未來的考驗或許不再是能否擋住洪水,而是如何在人與自然動態平衡中,找到永續共生的智慧。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4天前
5天前
5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