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法證

(新加坡12日訊)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新加坡一起發生在2002年的12歲女生強姦案,原本因線索不足而淪為懸案,12年後卻因為嫌犯再犯案,加上當年的法證證據獲完好保存,警方終於偵破這起懸案。 《8視界新聞網》報道,新加坡國會近期三讀通過《刑事訴訟(雜項修正)法案》,其中包括制定“法證醫學檢驗”(Forensic Medical Examinations,簡稱FME)新框架,授權警方強制嫌犯配合調查接受檢驗,使刑事調查更有效進行。 法證醫學檢驗是將罪犯繩之以法和定案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是對強姦等嚴重性犯罪的相關調查至關重要。新框架下,嫌犯若在沒有合理理由下拒絕受檢,將會面對刑事罪。 新加坡警察部隊調查人員就在近期接受媒體訪問,說明了原因。 DNA保存數據庫    罪犯12年後落網 刑事偵查局嚴重性罪案組副組長葉鎧嘉助理警監告訴媒體,在上述2002年發生的強姦案中,一名年僅12歲的女生在住家附近,遭一名陌生男子強姦。 警方當年就對受害者進行了法證檢驗,結果發現一組未知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由於當時監控器尚未發達,加上沒有人證,案件之後淪為懸案。 直到12年後,即2014年,這名男子因犯下偷竊罪被警方逮捕,警方從他身上採集血液樣本進行DNA檢測,結果發現他的DNA和當年強姦案嫌犯的DNA吻合。 法證證據強而有力    讓嫌犯難以脫身 葉鎧嘉透露,這名罪犯在2014年時原本一度否認強姦指控,但後來因法證證據確鑿,無從辯解才放棄抵賴。 他最終被判監禁16年半、鞭刑18下。 葉鎧嘉表示,法證醫學檢驗尤為重要,因為警方會通過醫護人員從受害者的私密部位採證,檢驗結果能讓警方又或是法官去跟受害者或嫌犯的說辭做對比,然後做出判斷。 使調查過程更有效 刑事偵查局嚴重性罪案組組長莫哈末阿敏副警監也指出,法證醫學檢驗不是唯一的定罪工具,但它有助於讓調查過程更有效,使案件在法庭上更具說服力。 莫哈末阿敏是2019年克蘭芝清潔客工強姦女大學生案件的調查官。他透露,警方當年在事發不久後就接獲通報,隨即展開調查工作,包括調閱案發地點附近的監控器,以及對附近住宅和客工宿舍的居民進行問話,並從受害者私密部位和衣物採集法證拭子等。 警方過後根據調查鎖定了數名嫌疑人,結果有一人的DNA跟受害者身上的吻合。 他指出,這起案件體現法證醫學檢驗的重要性,也令警方調查工作更有效。“當年警方需要進行的調查工作非常多,法證醫學檢驗只要能找出任何線索,對案件來說就是一項進展。” 他說,當時警方在24小時獲取嫌犯DNA信息,隔天正式逮捕嫌犯。 另外,他也透露,這名嫌犯當初也曾試圖否認指控,不過最終不得不在法證證據面前低頭。 他說:“在這起案件中,我們通過調查工具鎖定了嫌犯,但最後的‘致命點’(final nail in the coffin)是法證醫學檢驗結果。” 這名男子最終在法庭認罪,去年被判監16年和打鞭12下。
1年前
在案件調查中,當遇上非自然死亡,除了通過解剖、屍溫、屍體僵化程度等推斷死亡時間與原因,以昆蟲幼蟲成長週期來推測也是重要的一環。根據室內外溫度、氣候與環境的改變,昆蟲成長週期也會隨之影響,然而一隻小小的昆蟲,如何協助破解死亡案件的謎底? 報道:本刊 梁馨元 攝影:本報 黃玲玲 不知大家對經典港劇《法證先鋒》還有沒有印象?每每命案一發生,他們的手機便會齊齊響起——法醫古醫生、法證Tim Sir一行西裝筆挺的勘查人員出動到案發現場,執行蒐證的工作。那天在雙溪毛糯瑪拉工藝大學醫學院,便有一行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法證科學系學生聯合瑪拉工藝大學法醫昆蟲學講師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坊活動——在命案面前,一隻微不足道的昆蟲如何成為破案關鍵? 在新加坡從事法證科學教學已有18年之久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法證科學副教授陳瑋玲說,“主要是蒼蠅,還有甲蟲、蟎蟲也是被廣泛使用在死亡時間的查證上。” 最先到達的“勘查員” 人歷經死亡,體內的酶會產生自溶作用並導致身體開始分解。而分解過程中,會散發出腐屍氣體,就是這樣的氣味吸引了昆蟲。因而,每當發現屍體,蒼蠅都是最快抵達案發現場的“勘查人員”,像人們找到了安居的住所,這些食腐昆蟲就開始在屍體上定居產卵。 正是通過研究昆蟲幼蟲的發育階段,法證科學家可以推斷死後間隔(Post-mortem interval, PMI)、屍體位置的任何變化以及死亡原因。因此在刑事調查中,身為法醫昆蟲學家的瑪拉工藝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丘忠君也常常協助政府單位破案。 手繪蒼蠅辨識特點 然而那並非我們在家裡餐桌上看到的普通蒼蠅。在工作坊進行的課室中,可見牆上貼滿了學生的課堂作業,在彩色紙上畫出漫畫風Q版蒼蠅,但都有它們明顯的特徵。學會辨識蒼蠅的主要特點,如體長、眼睛顏色、體毛數量、胸部型態等等,成了法醫昆蟲學學生的必經之路,不二法門就是通過手繪。 另一份作業是手繪“現實版”蒼蠅——每組分配蒼蠅標本,架在顯微鏡上,邊觀察其特徵邊勾勒出細節。因此在法醫昆蟲學上較為常見的兩種蒼蠅,一是麗蠅(Calliphoridae),體型較大,他們形容就像揹著一顆珠寶一樣美麗,因而得名。另一種常見的蠅,陳瑋玲給了它一個花名——Adidas,你湊近一看,它眼睛紅紅的,還有3條明顯的線橫跨在身上。 驗蛆蟲偵破懸案 丘忠君說起其中一個案件,他們在鄉村地區發現一個頭顱,屍體埋在土裡好幾個月,發現時將近腐化。但連日大雨把埋屍的土壤衝散,當時雨水盛滿頭蓋骨;執法人員到現場蒐證,在盛滿頭蓋骨的水中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長著尾巴的蒼蠅幼蟲。 一開始丘忠君毫無頭緒,想著回到現場捕捉相同品種的蟲回到實驗室養殖、下蛋,於是準備了一個盒子,仿製成頭蓋骨的形狀開了兩個洞,再置放牛肝在裡頭。牛肝腐爛的氣味能吸引蒼蠅覓食,然而5天后並未成功。連日下雨的關係,最後他的研究生指向附近的積水,他們成功在裡頭尋獲目標。那有別於其他蒼蠅的尾巴,原來是為了在水裡生存,能有效幫助呼吸。 在犯罪學的研究底下,每個門類都分得極細——牙齒、火藥、指紋等,法醫昆蟲學也是類別之一。平日從醫院轉移過來的案件,專業人員從屍體上採取昆蟲樣本送到實驗室化驗,這便是法醫昆蟲學家的日常工作。然而你可能會問,一條蟲子除了推斷死亡時間還能給出什麼線索? 他提起,早前一對年輕男女懷疑服藥過度在車上死亡,然而從屍身無法檢驗出結果,但後來有了蛆蟲咀食腐爛屍體,研究人員最終從蟲的身上檢驗到了藥物的成分。正是這樣的一條幼蟲,給了懸而無解的案件一個肯定的答案。 法證學有意義又實用 當天一早去到醫學院校園,學員們便頂著大太陽圍在草地上勞動。湊近一看會發現每組學員都架起了用鐵網與木條圍成的捕蠅器,中間還吊起了瓶子。都玩些什麼花樣?那是一個創意與科學迸發的現場,好比生物學專業的周巧萱就說,他們利用蒼蠅對顏色敏銳的視覺特性,以食用染料把紙巾染成數種顏色,看哪種顏色的瓶子能吸引最多蒼蠅。 主修漢語,輔修法證科學的黃佳琪也認為,這個活動令她印象最深刻——親自組建一個實驗設計來捕捉特定的蒼蠅品種,學習辨認,並用這些知識來協助刑事案件調查。工作坊裡,有來自各個科系的學生,好比法律、生物、化學……但主修漢語的背景卻讓她稍顯特別。課堂中她總聚精會神,快速寫下筆記,問及文科背景的她對這門學科會否感到吃力?她答,多少有點,但也一直認為法證科學非常有意義且實用性高,更重要是從中學到的軟技能能有效應用在日常生活,好比從更多角度來分析問題。 蒐證難忘屍臭 來到活動的下午,學員轉移到校園內的“案發現場”——那些重新翻過的黃泥下都埋著些什麼?走近幾米,就會看到蒼蠅家族高高低低飛在四周,而學員整裝待發,手握捕蠅網,還早早便已練就揮網的姿勢。 那是死亡時間不同的腐化雞屍,分別埋在土裡5天、在陽光下曝曬3天與5天。丘忠君解釋,雞屍所呈現的樣態與屍體無異,可見曝曬的雞屍就像在火爐裡慢火燒烤,雞皮光滑焦脆,不見腐爛之感;然而一用棍子挑起,只見背面的雞身已多數被蛆蟲啃食並開始腐爛,埋在土裡則呈黑色,還滲出濁狀屍水…… 這也成為了許多學員難忘的環節。“我們必須在腐爛雞肉中收集蠕動的幼蟲,就像從CSI犯罪現場中走出來一樣!”周巧萱說。看學員個個神色淡定地圍繞在白色幼蟲周圍,還以為接受過訓練的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但有趣的是她也似常人如我說道——永遠不會忘記那股屍臭,晚餐後再也吃不下雞肉了。 最重要保持推論客觀及準確 學員葉禮賢談起對法證科學的認識,最早是因為對犯罪調查自小就深感興趣,並從電視節目受到國際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的啟發。“如何應用科學讓證據本身說出真相?”,這是他一直在思考並鑽研的方向。 “最重要的就是客觀性”,因此為了保持推論的客觀與準確性,法證科學必須得是一個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的學科,貫徹了學科交叉的理念,且非常注重實踐。難就難在觸及較不擅長的科目時,就得花更多時間蒐集與閱讀文獻資料。與此同時,它也是一門團體作業,重視隊員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法證科學結合科學與法律,以解決犯罪問題。它曾經是一個小眾的領域,但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它在助查罪案、解決懸案、平反冤屈和維護公正方面的重要。法醫昆蟲學就是其中一門學科,別看平時被視為惡蟲的蒼蠅,在關鍵時刻竟也能為民除害。昆蟲在確定死亡時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除了為法庭提供科學證據,也能進一步維護司法系統。     更多文章: 國中生,臺灣高教歡迎你 ChatGPT,對學校是好是壞? 維護海底世界的生態平衡 法語飄揚在大馬國度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