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活力副刊

2月前
中国知名讲书APP帆书创办人樊登将于9月14日首次来马,在蕉赖的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进行大型主题演讲《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且讲求效率的时代,但读书是慢的。樊登做了一件事情:想办法让大家用听书的方式接触更多知识,激发读书的欲望,直到他们主动阅读,”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说。 中国知名讲书APP帆书创办人樊登将于9月14日首次来马,在蕉赖的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进行大型主题演讲《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演讲围绕“修身、齐家、创业、知天下”四大主题,通过深入的知识分享和阅读交流,引领大众解读生活真谛,释放内心压力。该活动由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与萤火虫文艺社联办,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及《访问网》为媒体伙伴。 郑诗傧:读书虽慢,却值得坚持 郑诗傧回顾新纪元与帆书的合作历程,并分享自己作为帆书长期用户的感受。“我非常认同樊登推广阅读的理念,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樊登的个人魅力及读书品牌向更多马来西亚读者推广。” 郑诗傧说,该校希望通过与帆书的合作,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南大活动中心的数字阅读空间正是为此而设立。“这些教职员是打造活力校园的关键,他们应充满生命力及创造力,并热爱吸取与分享知识。” “阅读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成效缓慢,也要坚持不懈。我们可能会听到:‘听书就是在走捷径’。我们应该改变思维,破除偏见。听书已成为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不必担心推广听书会减少阅读兴趣,反而让本不愿读书的人开始接触并爱上阅读。” 张惠嘉:听书重拾阅读乐趣 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简称“马来西亚帆书”)执行长张惠嘉分享帆书在马来西亚推广的成功经验。她指出,樊登2013年在中国创办帆书APP(原“樊登读书”),在中国引领了听书的新阅读模式,以音频、视频、图文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书籍解读服务,帮助他们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 她表示,马来西亚帆书自2019年成立以来,迅速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我国越来越多书友通过听书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帆书的听书模式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帮助许多本不爱阅读的人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许多人认为只有拿起书本才算阅读,但我们相信,结合视听科技同样可以有效推广阅读。” 谢秀芬: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马来西亚帆书副执行长谢秀芬指出,帆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帮助那些不爱阅读、没有时间阅读或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通过听书培养阅读兴趣。“帆书正在改变许多人对阅读的看法,甚至让那些原本不读书的人开始主动买书阅读。” 她特别提到,帆书在中国的成功推广经验,给了马来西亚帆书极大的信心。“希望通过这次大型主题演讲,让更多的国人能接触优质阅读资源,推动全民阅读氛围。我们期待有一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再刻意推广。” 刘倩妏:校企合作推动教育 新纪元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培训处主任刘倩妏谈到,该部门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致力于与各类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以推动教育与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 “我们的首个活动便是与马来西亚帆书联办‘我是《流俗地》讲书人’大赛,包括数字阅读空间建设及此次大型讲演,已是第三次合作。” “我们也希望这个充满意义的活动获得更多企业的支持与赞助,共同支持教育与公益事业,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有机会与樊登及帆书接触,并将相关理念向更广泛的受众推广。” “知识时光机:给生活松松绑” 大型主题演讲 主题:修身、齐家、创业、知天下 主办:帆书马来西亚运营中心 联办:新纪元大学学院、萤火虫文艺社 日期: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至6时半 地点: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文化会馆池田和平讲堂 (部分收益捐赠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建设筹款基金) 购票渠道 如有疑问请致电秘书处: 013-2260972(谢秀芬) 011-56933002(新纪元大学学院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培训处) 点击链接或扫码报名:https://shorturl.at/R9awd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他们怎么熬过日本最长的一天? 【马华读立国】赖殖康 / 我们的武林与帮会  
2月前
4月前
初读乔治·桑德斯,缘于一次艺文讲座上,《活力副刊》副主任梁靖芬分享的《林肯在中阴》。那时听闻这本奇幻小说的心得见闻后,并未立即奔赴书屋购买,反而是直到很后来,一回随兴走逛书局,看到打折书架上摆着那本《林》,才想起诸事种种,便二话不说买下。 初读乔治·桑德斯,缘于一次艺文讲座上,《活力副刊》副主任梁靖芬分享的《林肯在中阴》。那时听闻这本奇幻小说的心得见闻后,并未立即奔赴书屋购买,反而是直到很后来,一回随兴走逛书局,看到打折书架上摆着那本《林》,才想起诸事种种,便二话不说买下。 返家捧读,确实精彩绝伦,又诡诞荒美,后实在太爱其中的概念主旨与叙事风格,还尝试写了一篇阅读笔记投稿报章。往后便也与作家结缘似的,不时都会关注桑德斯出版的中译作。 《林》为长篇小说,之后接触的《十二月十日》是桑德斯的短篇小说集,读来同样魔幻讥讽,我常觉得桑德斯的题材有种英国影集《黑镜》(Black Mirror)的调调;后来书中的一篇〈逃出蜘蛛头〉确也被Netflix买下拍摄版权,更找来了大咖“雷神”克里斯·汉沃斯领衔主演。 《劝诱之邦》为桑德斯2006年著作,相隔超过15年后,今年初推出中译本。快递送书来的那晚,我按捺不住读了头两篇(〈娃娃说〉、〈我的妖娇孙〉),再度耽醉在小说家娴熟而魔魅的笔触里。 用虚构的“新国家”为背景,发展出一篇篇建构在超科技时代的种种市井故事。有会说话的娃娃乳胶面罩装置,套在学龄前的宝宝脸上,让它代替宝宝牙牙学语;有全城强制参与的广告投放系统,无论你走到哪里,全息影像广告都会推送到你眼前;还有借修改宪法暗讽同婚或狂犬病危害人民的案例,用大多数声音淹没小众群体的政治不正确,这年头读来更觉熟悉。 桑德斯擅用他一贯的诙谐笔调,描述一个“理想国度”下各种阴森荒谬的情境。在看似先进的未来社会里,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原来竟如此毛骨悚然,仿佛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笑靥或是百货柜台后面客服人员的谦恭嘴脸,都挂有乳胶面具堆叠起来的不自然弧线,皮笑肉不笑。 像台湾作家高翊峰所言:“懂得讽刺与幽默的说故事人,经常容易落泪。那些笔锋讥讽的描绘,来自真正的悲悯……” 读桑德斯的故事,表面上在看天马行空,笑骂嘲讽,像看一出视觉浓度高的欧美影集,但是待我们阖上书扉,稍微花点时间沉吟片刻,才发现那嘲讽的后座力之强劲,正狠狠打在我们脸颊上。 原来所谓虚构都建基于现实,而当中的人性丑怪与窝囊,也是为我们娓娓道来的画外音。 原来以为看得爽快的讽刺画,到头来都成了我们哀怜彼此的自画像。 相关文章: 【读家投稿】颜书韵 / 读食时光 【读家投稿】颜书韵 / 收编在体内的地图集
5月前
6月前
2024年1月4日上午,知名作家司马中原因急性肺炎离世,享耆寿90岁。这位台湾国宝级“鬼故事大师”,华人界的“史蒂芬金”,不止文笔卓越,一生更是充满传奇。早期作品带有独特个人风格,奠定了文学作家的地位;而后转型讲鬼故事,塑造一代台湾人的难忘记忆。 今天,就来缅怀这位“鬼故事大师”的传奇人生。 “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哦!恐怖到了极点哦!”喜欢听鬼故事的朋友,肯定对司马中原这句经典开场白不陌生。你知道吗?司马中原除了说鬼了得,他也是台湾19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擅长乡村、怀旧、武侠及《聊斋》风格的通俗小说。 军中三剑客之一 1933年2月2日,本名吴延玫的司马中原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5岁时曾参与国共内战,未受过任何正统学校教育。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迁徙至台湾。好学不倦的司马中原,凭着自学的卓越文笔,在军队里陆续被委派担任师旅新闻官等文职宣传工作,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 1962年,司马中原自军队退役后专心投入写作事业,在此期间发表出版了大批小说,长篇有:《狂风沙》、《魔夜》、《荒原》、《骤雨》等,中篇有《山灵》、《雷神》、《霸头》等,写作范围相当宽广。除了“反共”文学,其乡野、怀旧、武侠、《聊斋》式鬼怪通俗小说,均颇有特殊之处。 主要作品有《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月光河》、《驼铃》、《云上的声音》、《大漠英雄传》、《乡野奇谈》、《医院鬼话》、《春迟》等。《狂风沙》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春迟》获得台湾第22届“国家文艺奖”。另外,描写斑鸠的散文〈火鹧鸪鸟〉(选自散文集《云上的声音》)则被选入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被视为“以文字描绘声音”的极佳示范文学作品。 鬼故事大师 对多数人而言,司马中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在中广主持的深夜节目《午夜奇谭》。从70到90年代,守在收音机旁听司马中原讲鬼故事,是很多台湾人的难忘记忆。在《午夜奇谭》里,他将自己亲眼目睹或耳闻的一些诡异乡野奇闻与听众分享,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广播节目。 一句“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从此深植人心。其传神的说故事技巧,也让这位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摇身一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鬼故事大师”。但也有人批评自从“司马中原讲鬼故事”之后,其作品变得非常商业化,再也没有类似《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等传世作品。 与三毛的生死之约 在台湾文坛,司马中原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身分,就是三毛的“司马叔叔”。他们一同演讲,一同论文学,一同古玩淘宝。司马中原和太太,与三毛感情甚笃。这位奇女子的离世,让司马中原感触良多。 原来,同样在1月4日离世的三毛,与司马中原有“生死之约”!“彼此说好谁走后,要把死后的世界让这几个朋友先知道!”司马中原后来告知友人,在33年前三毛离世当日,自己在家中睡觉时,窗口紧闭但窗帘突然高高掀起,并见到一身毛衣的三毛,当时司马中原只淡淡地说:“哦,你走了!” 鬼神之说信不信由你 司马中原曾在访问中承认自己相信世间有鬼之说。“你信了,才能把鬼故事讲好!”他认为,世间很多事物是无法用纯粹的科学理论去解释的。“人是有躯壳的鬼,鬼是没有躯壳的人,人不做亏心事,无需怕鬼。” 事实上,在司马中原的一百多部文学著作中,关于鬼故事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多,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就是早年经由学生推荐,到电台讲鬼故事。这个转变,使其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讲故事要传神,要能用语言传达出精神,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精神。” 至于题材,则是从各地逃难乡亲讲述的古老传说中获得灵感,其中很多都是乡野鬼怪故事。从小就博闻强记的司马中原,把素材都记在心里,成为后来创作的不竭活水。在司马中原描述的鬼世界中,处处蕴含着处世道理和做人原则。比方说,在职场上,一个人若没有融入同事间,就会被当做“隔世鬼”。而他也很愿意,改编各类鬼怪故事,让年轻人明白“鬼世,亦通人道”。 谈到讲鬼故事,司马中原表示,很多时候,玄冥的东西可以引导人向善,不能非用所谓科学的标准去衡量。“打开心性,感受万物,把万物的悲悯之心,抖出来付给天下人。” 人生感悟:感心悟智悟人 司马中原说,自己有3点感悟最深:一是感心,万物都有心,万事万物皆为师;二是悟智,知识不是智慧,日进新知方得智,打开有限的心灵学习无限的知识,是人生漫漫长路的永恒之道;三是悟人,要做个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除了文学创作,司马中原一生更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志,多年来在台湾文坛担负组织领导工作,通过演讲和文艺等宣传活动,教育和培训了大批文学青年。并经常率团出访,到世界各地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关键看你内心是否存正念。”他表示。人活一辈子,静心而已,俯仰无亏就是快乐,不亏不欠最快乐,手朝下,有能力多助人,与世无争,自然多快乐。 【延伸阅读】 司马中原的作品多以出生地江淮平原为背景,80年代转向鬼怪故事的创作。卓越的文笔让他从军时屡获升迁,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退役后从事文学创作,而后更开始书写鬼故事。“尝试从鬼的典型里寻找人的感情。”扑朔迷离的情节,诉说着人世间无尽的情欲,加上出神入化的说故事技巧,奠定了他“鬼故事大师”的称号。 今天,就来看看司马中原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 ❶《狂风沙》 《狂风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此小说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故事描绘义薄云天的血性汉子关东山,原为北洋缉私队的队长,因为看不惯军阀割据,抓伕、抽丁、迫税种种不平的乱象,决定挺身而出,带领当地老百姓起而反抗,又顶罪坐牢,出狱后带领私盐帮,成为神一般的传说人物。只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注定了要品尝寂寞与死亡的威胁,然而他的精神早已深植人心…… 此小说歌颂了关八爷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他明辨是非、弃私保公的草根智慧。关八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枭雄或武夫,他是一名“儒侠”,在儿女私情与公众利益的取舍、家族恩怨和民族大义的分辨等方面,都有着明智的分野和清醒的界线。在智取而不是力搏的战略运用上,以及义杀而不是夺命的取舍上,都显示出他追求在情、义、理之间寻求平衡、黑白分明的民间义侠形象。  ❷《荒原》 《荒原》讲述民国三十年到民国三十六年间,日阀占据了城镇,八路盘据了四乡,土匪横行,伪军不但仗着“皇军”的威势欺凌乡人,更勾通“八路”胡作非为;再加上天灾瘟疫的无情,洪泽湖四野到处堆满了苦难。苏北红草荒原上,老百姓在一位赤肝忠胆保国卫民的侠义汉子歪胡癞儿的感召下,接连抗日、反共,用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着命运的捉弄。 司马中原在书中运用精炼的乡土语言并糅合圆熟的现代技巧,鲜活地刻绘出那些在苦难中奋斗不屈的中国农民,也严肃地透视中华民族的特质,更象征民族延续的新生力量正不断地生生不息下去。 ❸《狼烟》 锐笔纵横文坛的司马中原,以抗日剿匪两大时代为背景,使用色彩浓烈的笔触,悲天悯人的情怀,鲜活地呈现出一页英烈悲壮的时代事迹。《狼烟》所展现的时代和人物,都曾为作者亲身所经历,经过他的透视和体察,掌握了人性的神髓,更融合了作者的生命情感,铸成了这部巨著的时代性、生活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阴郁中迸射出人性的火花。 从时空背景上看,它发生在抗战期间的淮河流域,正好是《狂风沙》那一时代的延续。 《狼烟》是我童年期真实存活的世界,这世界,是万千陷区同胞共同存活、并共同感受的。也许由于那种魔魇般的世界带给我的沉重压力,它使我对于若干掘起于乡野上的英雄人物,有着极强烈的向往,在《狼烟》这部篇幅浩大的书里,我将用笔举出另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岳秀峰。——司马中原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8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与本地插画家的联名桌历又来了! 2024年伴您度过每一天的将是农夫的作品《那天》。 农夫也是本报周刊《快乐星期天》的专栏插画家。他自述此次作品《那天》,是“画那个手机与电脑还不普及的年代,3个小孩一起度过的闲暇午后。往后,他们不会记得哪一天做了些什么。曾经彼此陪伴的感觉却会留在心里。那天,彷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他们总是心满意足地睡去,并且对于明天,充满着期待。”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连续4年与不同插画家推出联名桌历,您怎能错过?只需完成以下步骤,就有机会免费获取这本限量版的桌历!欲购买者,每本只售15令吉(邮费另计)!星洲人VIP和VVIP免费赠送! 获取桌历步骤如下: 1.使用手机扫描报章上的二维码,或登入https://member.sinchew.com.my 进入“星洲人”网站,点击右上角的“登入”键,登入您的账户或注册成为VIP/ VVIP。 2.在特别推荐里寻找领取桌历优惠,点击“领取优惠”。此时若弹出要求提供个资视窗,请务必填写完整地址和正确手机号码;如没弹出视窗,意即注册时已提供完整资料。 3.看到“恭喜,您已成功领取此优惠。”字句,就代表您已成功领取。 4.您可在办公时间内,前往邻近的星洲各大办事处领取桌历。请在领取优惠页面中选择领取地点和电话号码。建议在领取前先致电该办事处查询/预约领取时间,以避免人潮。 5.您可进入“我的优惠”里查看,但千万别自行点击“使用优惠”。如自行点击“使用优惠”,将丧失领取资格。 * 邮购:请扫描“邮购桌历”二维码,以了解价格与邮费等详情。 驻点贩售:有店书铺(49-2, Jalan BS 1/2, Pusat Perniagaan Olive Hill, Taman Bukit Serdang, Seksyen 1,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或有店网络书店 (https://www.got1shop.com/) 备注: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可拨打热线 : 03-7965 8887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魅》有很多场剧中剧,后台十几个衣柜都是群演的服饰。 百老汇最长寿音乐剧——《歌剧魅影》于星期日(4月16日)在演出了第1万3981场后落下帷幕。2019年,《魅》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马来西亚上演。 一起回顾当年活力副刊的独家幕后专访…… 盼了那么多年,音乐剧《歌剧魅影》再次来到亚洲,这回没错过马来西亚了。刚过去的6月15日至7月7日,《魅》在吉隆坡文化宫登场。3位幕后操手都对大马观众赞赏有加,还知道《魅》小说曾是大马中学的英文文学读物。或许因为熟悉故事,他们感觉观众更全情投入。 演出期间,《活力副刊》有幸一窥台前幕后。黑色的舞台地板不是文化宫原装,而是制作团队搭建,底下布置机关、音响和道具移动轨道。后台大得像工厂,巨型道具放置或悬挂在两侧,演员的戏服、假发摆满十几个柜子,都标上演员的名字。 《魅》助理导演雷纳(Rainer Fried)说,每天晚上观众欣赏台前的光鲜亮丽,幕后其实同时进行无与伦比的演出:每名工作人员在对的时间递上道具、启动机关、替演员换装,同样精准无误…… 音乐剧之所以迷人,正因空间、时间、人物关系变化都在现场不可逆的情况下,搭上契合的音乐展开。套《魅》音乐总监达尔(DAR,David Andrews Rogers)的话,剧场是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当人们离开剧院,音乐剧就不再重演,隔天再看已不是之前那一出。音乐剧是不断创造和再创造。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刘永发、陈世伟     【幕后团队】 ●雷纳(Rainer Fried),助理导演 “我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好这个故事,按照原著诉说故事。我得确保每一幕都清楚表达故事内容,幕与幕之间顺利贯穿,让观众能够明白剧情。每场演出结束,我都记下大约10页笔记,演了这么多场仍有很多细节待进步。助导就像一人在耍6个盘子,要控制好每一细节。” ●鲁智贤(Jee Hyun, Noh),编舞师、群众演员替补(Swing) “《魅》是版权所有的音乐剧,场景、服装、编舞都保留最初设计,我得保持剧中舞蹈原汁原味。演出前1小时舞者都会练芭蕾热身,每个月我们也有重练基本功,重新整理肌肉记忆。我也是群众演员替补,有谁生病、受伤,就换我上场。” ●达尔(Maestro DAR, David Andrews Rogers),音乐总监、乐团指挥 “指挥的工作就是聆听,包括演员的内心和眼神,看他们每晚情绪有什么变化,可能较愤怒或更热情。我的工作是与这些变化同在,用音乐支持、跟随,同时引领他们。”   【音乐剧是不断创造和再创造。】 趁《魅》来马,我们向幕后团队了解他们的工作。就由以下问题,认识一出音乐剧的诞生。   (雷纳简称雷、鲁智贤简称鲁、达尔简称达)   问:《魅》是经典歌剧,观众都很熟悉剧情与音乐,团队如何让它历久弥新? 达:试想想,每天有1500至2000名观众,当中有人看过《魅》,更多人是没看过的,有些甚至没进过剧院,而我们每晚都在为“新”的耳朵演奏啊。再来,乐团有5名随团乐手,其他10人是马来西亚本地乐手。我想那也是新鲜感来源,本地乐手并没有随团演奏过800次,他们能奏出作品完成之初的“新”。 雷:开场不久的对白提到“Langkawi”(浮罗交怡),那算是破冰仪式,把观众和演出联系起来。当然,我们还需要顶尖的工作团队和演员。每周要演8次其实很容易进入“自动驾驶模式”(Autopilot),为避免变成这样,我们经常彩排和召开“提点会议”(Note session),我和编舞师、音乐总监都会与演员不断讨论,研究演绎方式。比如,今晚演员演得太过愤怒了,他会提点他们,再想想角色当下的情况。 另外,我们这次带来全新独立式,方便组装拆卸的场景。之前亚洲巡演,技术人员考察过文化宫,发现不太能支撑场景的结构。这次新的场景适用于各种剧院,很开心制作方或剧院都不需要妥协什么。 鲁:服装和舞蹈都沿袭最初造型师玛利亚(Maria Björnson)和编舞家吉莉安(Gillian Lynne)的设计。基本上马来西亚的观众不用飞到伦敦或纽约,就可以观赏到一模一样的演出。   亚洲巡演的服装和舞蹈都沿袭最初造型师玛利亚(Maria Björnson)和编舞家吉莉安(Gillian Lynne)的设计。  化妆舞会是全剧最华丽的一幕。   问:比起其他音乐剧,《魅》有什么独特之处?你认为制作《魅》的挑战是什么? 雷:谈技术层面,《魅》还是这么多年来最复杂的音乐剧,有细节要留意。我偶尔坐在后台角落观察,仍感觉非常奇妙、惊叹,每个人精准知道任务。演员一退到快换间,负责道具、假发、音响和化妆的4个人围着他,几秒内有效率地完成换装。 音乐剧是现场的,一出错舞台经理就要马上反应,不然一拖延就会引发骨牌效应。当然这很少发生,后台工作人员总是非常集中精神。 达:《魅》每一首都有不同的转折,就像它的故事那样充满惊喜。你不知道魅影会抛给什么,不到最后不知道克里斯汀会情归何处。每一幕的音乐就像一个精工的绣帏,一针一线牵引在一起成就一个故事。 音乐不只是准确演奏音符,更要抓准风格,这点非常重要。《魅》融合了歌剧和音乐剧,开场的拍卖会转眼就回到过去巴黎歌剧院彩排歌剧《汉尼拔》(Hannibal)的现场。那是很庄严、壮丽的歌剧,演奏时还要注入彩排的氛围。现场的乐手得当作自己就是巴黎歌剧院里正在排练的乐手。间中穿插了一些歌唱曲目,换一幕又要演出《哑巴》(Il Muto)。那是一出轻歌剧,风格截然不同,演奏方式与前段不一样。 第二幕开始的“化妆舞会”(Masquerade)是盛大派对,是欢庆的交响乐。接着后段演出剧中第三部歌剧《唐璜的胜利》(Don Juan Triumphant),旋律有点古怪,跟前面两部歌剧类型完全不同。接着我们又回到故事主轴,由《魅》本身的音乐支撑着。 鲁:舞者都是古典芭蕾出身,演出中也穿着足尖鞋(Pointe shoes)。剧中有几部歌剧,舞者在剧中剧转换不同角色,舞蹈风格也一样。在《汉尼拔》舞者饰演奴隶,奴隶主挥舞长鞭指示他们,动作很优美,这段要表现一点埃及舞风。接着是“窦加”(注)那一幕,克里斯汀和梅格在更衣间对谈,舞者在后方练舞。进入《哑巴》,跳的是很正式、古典的芭蕾。下半场的化妆舞会,舞者做回自己,不用穿足尖鞋,跳起欢腾又带有爵士风的舞蹈。化妆舞会后舞者才轻松一点。 难处是,搭建的舞台其实很硬,不适合跳舞。台上有很多道具轨道,我们跳着舞还要避开,不然足尖会卡进缝隙。我们舞起来像天鹅优美,其实脚下十分当心的。 (注:法国画家窦加 [Edgar Degas] 以芭蕾舞伶的画作闻名。《魅》中舞者穿着Tutu裙练舞的画面就如窦加的画,因此该幕被称为“Degas”。)   制作团队搭建的镜框式台口,看起来就像剧院原装的一部分。  道具台口上的雕塑也不马虎。  工作人员套上安全绳索爬上台口,挂上布幕。   《魅》的舞台都是另外搭建,因为内有乾坤,隐藏了道具轨道、机关、音响等装置。   后台“工厂”一隅是控制室。   现场伴奏的乐团只有5人是巡演的随团乐手,其余则是本地乐手。 问:三位都对文化宫赞赏有加,它为何适合《魅》? 雷:文化宫的建筑设计和音响系统都很好,呈献出来的音乐效果很棒。我们搭建的镜框式台口(Proscenium)看起来就像剧场原有的一部分。文化宫是Intimate Theatre,就是比较小的剧院。如果剧院太大,很多细节不会被注意到。而且,坐在后面的观众,相对其他大剧院,还是很贴近舞台的。这种距离对观众和演员都好,文化宫真的是近乎完美的剧院。 达:《魅》有几幕只有一两个角色在台上,文化宫没有不好的座位,观众都可以清楚看到台上演员的眼神,感受他们此刻在想什么。 鲁:来马之前我们在新加坡金沙剧院演出,那里很大,比较像音乐厅。在文化宫的舞台,演员可以看到观众的反应、表情。文化宫是很正式的剧院,《魅》就应该在这种场所演出。比起马尼拉、新加坡,我偏好这里,我给文化宫打120分。   问:《魅》是经典之作,你心目中最喜欢哪一部分? 雷:这是要我选一个最喜欢哪个孩子啊!其实我爱整出戏,真要我选,我最喜欢最后魅影、克里斯汀和劳尔3人对峙的画面,充满戏剧张力,又很悲情。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创作流传那么多年,历久弥新。我喜欢每一首歌,那些音乐都很好支撑了整个故事。 达:你在问我最喜欢哪个孩子啊!通常我的官方回应是,喜好每晚都不一样。但最近我真的很喜欢“The Point of No Return”,歌曲充满热情、浪漫、期盼和危险感,乐团演奏很优美,演员也唱得很好,他们都知道剧中角色在经历什么。这是剧中的第三部歌剧的曲目,歌词语带双关,魅影创作的词影射着他和克里斯汀的关系。又,克里斯汀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和她对唱的人已经变成魅影? 鲁:我最喜欢“Degas”。一般观众都注意右上方克里斯汀和梅格在换衣间唱“Angel of Music”,同时其他芭蕾舞者穿着Tutu裙在左下方练舞。其实她们都在同一个建筑物,也就是巴黎歌剧院里,但观众能同时看到两个场景,整个对比、色调,还有舞者的舞姿都很优美。 我也很喜欢开场的拍卖会,水晶灯升起同时,其他布幕也不断往上升。观众可能只觉得这些物件往上升,其实那也象征着时光倒流,观众也跟着一起回到过去的巴黎歌剧院。   【从数字看《歌剧魅影》】(制作单位提供)   1. 曾在全球44个国家,186座城市上演。 2. 共有19种语言版本,包括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等…… 3. 2006年取代音乐剧《猫》,成为百老汇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 4. 水晶灯宽3公尺,重308公斤。 5. 全剧有230套服装、82个机关、22个场景变化、201根蜡烛、29盏煤灯。 6. 剧中垂帘共用了2230公尺布料,其中900公尺是特别染色。 7. 每场演出有118名演员、工作人员和乐手。 8. 魅影的丑妆耗时1小时,妆前需套上2顶头套和假发、2支麦克风和一对白色及雾面的隐形眼镜;卸妆则需10分钟。 9. 一周8场演出需要44瓶30公斤装的液化二氧化碳(共1320公斤),制造烟雾和爆破效果。 10. 所有器材、场景总重量为14万3140吨,整个制作组装费时不到100小时,36小时拆卸。   水晶灯是《魅》最具代表的道具,制作精美。  另一经典道具“猴子音乐盒”沿用多年,唯重新换上毛发。  魅影现身“化妆舞会”时打扮成Red Death,霸气逼人。  Red Death服装上的刺绣、钉珠都是纯手工制作。 (原稿上传于2019年7月11日) 上一篇:【又见魅影之一】《歌剧魅影》主演,表达爱的旅程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