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海南咖啡
VIP文
陈静宜 | 令人纠结的炼奶
倾斜罐身,牙白色炼奶膏会从一头洞口汩汩流出,如果将罐身拉高,奶膏沉稳笔直下落,随着倾斜角度可以调整粗细,我喜欢细如发丝,像在写小楷,这样可以减少落量,也就可以拉长把玩时光…… 炼奶的存在实在太纠结了,在生命中既不可多,也不可少。 打小就知道冰箱里,会有一个没有保存期限的铁罐,白色罐身上有一只飞舞的蓝色飞燕,罐上的对角线处会被大人打上两个三角型的洞,一开始是规规矩矩的两个洞,罐身密不透风,因此不知残量多少,有时我凭手感掂掂,有时会把眼睛探近那个神秘黑洞,结果仍得不到答案。 倾斜罐身,牙白色炼奶膏会从一头洞口汩汩流出,如果将罐身拉高,奶膏沉稳笔直下落,随着倾斜角度可以调整粗细,我喜欢细如发丝,像在写小楷,这样可以减少落量,也就可以拉长把玩时光。 如果足够专注的话,便会为这景象深深着迷,以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疗愈,不自觉倒出超过原本预期的量。我有时也会像贪心的小孩(原本就是小孩),趁没人注意,偷吸吮一大口炼奶,嘴里填满香甜奶汁,它伴我度过寂寞的童年。 奶膏线尾又是另一回事,它完全不受控制地摇摆乱绕,像永无止境横躺的八,等我长大一点,明白那是无限大符号,同一样东西,为什么头尾会完全反差呢?人也是这样,为什么同一个人小时候与长大会完全相反呢?从炼奶可以意会到人生,你不觉得很酷吗? [vip_content_start] 不多久,炼奶膏便会黏覆经常倾出的那个洞口,冰存过久的炼奶僵硬,像过于黏腻的热恋男女,终究遇到瓶颈。第二步就是再另开洞口,或是把原有洞口橇得更大。还有另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秘技,便是从另一端洞口朝里用力吹气,就像口对口人工呼吸那样,不可以漏气,因为是自家食用,也不顾什么口水不口水的了,炼奶膏便会再度汩汩流出。正如男女交往也是需要给彼此多一点空间,同理可证,是吧? 如果过于冲动,一下从罐子边缘以锯齿状切割开,掀起整个铁皮,取是取到了炼奶,但无疑杀鸡取卵,炼奶膏接触到更多空气,下次再想用时,便干涸不流动了。 对炼奶有这么深的记忆,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存在,相信对你也是。1858年炼奶正式量产之后,就跟人们生活紧紧相依,它还经历过美国南北战争。 《食托邦:一餐一世界》中提到,英国是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吃得差的历史悠久。乔治.欧威尔在一九三〇年的著作《通往威根码头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中提到,全国味觉都“工业化”了:“英国的味蕾(尤其是劳工阶层),现在几乎抗拒好食物。很多人即使茶里加得起真正的牛奶,也宁可加罐装炼乳。” 让我联想到,是不是曾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马来西亚也是如此呢?其实连印尼也是,过去冷链技术欠佳,鲜奶难以保存,如今鲜奶相对容易取得,而饮食习惯里,香港奶茶、海南咖啡的炼奶仍扮演重要角色,我不排斥炼奶,毕竟我也曾是炼奶的爱好者,只是我们可不可以有意识地爱它、有节制地爱它,而不被食品工业所操控呢?
5月前
VIP文
VIP文
陈静宜 | 我的海南风味早餐
前阵子我在马来西亚的批发店内买了一些餐具,有茶室常见的橘色塑胶盘、有生熟蛋用的小铁汤匙、有Kopi用的小调羹。打的如意算盘,是回台后,在家复制我的马来西亚海南风味早餐…… 踏查饮食过程中的有趣之处,莫过于发现一个食物离开原乡后,犹如突然吹起一阵风,把种子吹至各处,有的掉落到土壤里、有的被雨水打入河里,受风土影响、时间推进,而长出了新生命。 我经常说:“人离不开食物,食物也离不开人。”第一句话好解释,人没有食物补充能量就会失去生命;食物也要透过人的移动(例如战争逃难、贸易),才有办法传布到各地。某个角度来说,食物就像种子,而人就像鸟、蜜蜂一样,肩负传递食物的功能,让它们有机会繁衍、生长,借此拉大版图,甚至成为一个帝国,例如茶、咖啡。 前阵子我在马来西亚的批发店内买了一些餐具,有茶室常见的橘色塑胶盘、有生熟蛋用的小铁汤匙、有Kopi用的小调羹。打的如意算盘,是回台后,在家复制我的马来西亚海南风味早餐。 不纯的海南风味早餐 一趟操作下来发现,想纯却纯不了。首先,我的餐桌是低矮的日本暖桌(こたつ),那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日本北海道工作时搬回台湾的家具,那时会这么做,也是想在台湾复制北海道生活,这下却跟马来西亚海南风味早餐显得格格不入。 [vip_content_start] 其次,用的虽是茶室印有大红花的厚咖啡杯组,然而在咖啡这边出戏了——那是在台北咖啡馆买的哥斯大黎加庄园咖啡豆,用磨豆机磨成粉,不是海南咖啡碎粒;不是用袋子反复萃取,而是用滤纸、滤杯手冲而成。不同于海南咖啡的厚实,这咖啡质地单薄,达不到挂汁效果(咖啡汁漫出咖啡杯后,在杯壁留下垂挂的咖啡渍痕)。 第三,用不插电的煮生熟蛋器,煮是煮成功了,撒上的胡椒粉也是来自砂拉越的胡椒粉,问题出在酱油。酱油是台湾黑豆酱油,之前在日本买了能让酱油变美味的柴鱼,以至于浸渍过柴鱼一个月后,酱油变得甘甜,已经会讲日语了,不是酱清的滋味。 我想起之前一次采访,受访者说:“我奶奶从中国东北来台湾时,带了一只有烟囱的东北锅来。”我好奇:“在逃难又不是办外烩,怎么还有心思带锅子?”他说:“当时没来过台湾,不知道台湾有什么,总之带着才好吃饭。” 比起百年前资讯不发达,先祖从原乡辗转来到异乡,一只锅子能带来安全感,还只能凭印象或简易素材复制乡愁。现代资讯流通与运输发达,复制的难度降低许多,我原想在异地复制乡愁,却在细节上露出马脚,掺入了许多“杂质”,这包括跟我个人有关的日本、台湾元素。 如果一个食物离开原乡后,样子只是复制贴上,就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有趣的就在于食物异地而生后,有更多未知的创造性。 我们都知道那原版有多美好,然而迫于现实,无法百分百还原,我就在自己身上,看见食物复制过程的一些坚持、一些妥协与创造。我仿佛看见了百年前在异乡的先祖,对复制家乡味也有着相同复杂的情怀吧。
1年前
VIP文
会员文
陈静宜 | 掺?鸳鸯?
马来西亚与香港都受过英国统治,两地也都产生了茶与咖啡中西合并的饮品文化。有趣的是,两地对茶与咖啡有孰重孰轻的差异——香港更强调“茶”,称提供这类饮品的店家叫做“茶餐厅”,港式奶茶更被列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来西亚则偏重咖啡,因此称提供这类饮品的店家做“Kopitiam”(咖啡店)…… 阿培从厨房端出一杯热饮,要我尝尝。他专营云吞面、烧腊等餐点,然而他对海南咖啡的研究跟执着,更让我印象深刻。 这杯热饮想必有过人之处,于是我便急切切地喝了一口,脱口而出:“这是掺(Cham)吧?”他回答,“是。”我正纳闷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时,他问了:“掺跟鸳鸯有什么不同?”让当场众人都沉默了。 “掺”是海南咖啡的品项之一,内容是茶加咖啡加炼奶;“鸳鸯”则是香港的饮品选项之一,是茶加咖啡加淡奶加砂糖。两者在结构上是很相近的,基本上都是茶加咖啡加奶。 然而严格来说,两者又不同。如果把“掺”的规格(茶加咖啡加炼奶)放到香港饮品的框架里,那就叫“鸯走”。香港原本奶茶规格是红茶加淡奶加糖,但糖有时没能迅速完全溶解,因此第一口跟最后一口的甜味不均匀,而炼奶兼具甜味与奶味的特色,对讲究效率的人来说,就成了更受欢迎的选项,称为“茶走”。同理可证,加炼奶不加糖的咖啡就叫“啡走”、加炼奶不加糖的好立克就叫“立克走”。 换言之,如果把“鸳鸯”的规格(茶加咖啡加淡奶加糖)放到海南咖啡的框架里,那就叫“掺C”,虽然掺C指的是咖啡加茶加淡奶,不过店家通常会加一点白糖,使本体更滑口。 马来西亚与香港都受过英国统治,两地也在其影响下,产生了茶与咖啡中西合并的饮品文化。然而有趣的是,两地对茶与咖啡有孰重孰轻的差异——香港更强调“茶”,称提供这类饮品的店家叫做“茶餐厅”,港式奶茶更被列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咖啡没有,鸳鸯可以说是在奶茶的基础上加入咖啡的表现;马来西亚则偏重咖啡,因此称提供这类饮品的店家叫做“Kopitiam”(咖啡店)。 掺与鸳鸯看出双方饮品文化的差异 关于掺与鸳鸯不同的关键,阿培与一位香港茶水摊师傅交流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撇开奶跟糖不说,就是咖啡与茶的比例不同。”陈明记烧腊的阿培(马来西亚人)认定“茶六啡四”是掺;而得哥鱼蛋粉的马兴国(香港人)认定“茶四啡六”是鸳鸯,他们两人都盲测得出来,哪杯是鸳鸯、哪杯是掺,什么才是家乡味。 [nonvip_content_start] 这我肯定猜不出来,那并非我的饮食习惯。问题来了,既然我猜不出来,为什么我能断言那杯是掺呢?我想是冲泡者的身分影响了我的判断——若是马来西亚人冲的,就认定是掺,若是香港人冲的,就认定是鸳鸯,若是第三方的人冲的话呢?那就要看马来西亚还是香港在饮品文化上更强势、更具影响力。 话说回来,一杯掺或鸳鸯,各家比例不一也各有配方,牵涉的细节还很多,包括:冲煮的浓淡度、萃取的水温、使用的茶品牌或咖啡粉的产地与颗粒粗细等,这些不是这次想讨论的角度。 我想的是,对一位海南咖啡冲泡师来说,过去重点在冲出好喝饮料,现在为什么开始关心起掺跟鸳鸯的差异? 香港人与马来西亚人因为历史等因素,都能说广东话也都受过英国统治,2020年后,因为政治因素,有较多的香港人开始移民到马来西亚,并有一些香港餐饮品牌进军此地,例如在吉隆坡展店的金记冰室,港式饮品与当地的海南咖啡产生碰撞,掺与鸳鸯的差异只是一个起端,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交流。
2年前
会员文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海南饮食“南洋品牌”
这种饮食文化的在地创造和再创造,是基于一种“外延”寻求“他者”认可的取向。
2年前
边缘评论
会员文
林金城|流动古迹:咖啡黑白讲
许多人以为海南咖啡,是先辈们从海南岛带来南洋的。其实不然,海南岛上的咖啡,反而最早是由华侨从南洋带回文昌种植…… 近年来,我多次往返柔佛西海岸的各个城镇,探寻食物与土地的关系。 在峇株巴辖与笨珍之间的新文龙,其最大吸引力当然非“纯咖啡”莫属。 最初听闻新文龙这个“地名”,是廿多年前在台湾念大学先修班的时候,因为同寝室一位来自柔佛州的室友就是毕业于新文龙中华中学。 当年懵懂年少,对生活了十多年的这片土地实在所识有限,在异国谈起家乡事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连半岛的地图也描绘不出个大概轮廓,更别说东马雨林深处的沙巴与砂拉越了。 而新文龙一名,则因为那次的“冲击”而一直镂刻在心底。 沿5号公路从峇株巴辖南下,必经过新加兰(Senggarang)、龙引(Rengit)和文律(Benut)这三个毗邻乡镇,三者合起来简称为新文龙,然而在地图上却肯定找不到这个“地名”。前两者属于峇株巴辖县,文律隶属笨珍县,至于新文龙中华中学则位于中间的龙引。 为何许多知食前辈都把新加兰给喻为纯咖啡的“原乡”呢?这疑问打从我在笨珍喝到第一杯标榜源自新加兰的“白咖啡”时,答案似乎浮上心头。 [nonvip_content_start] 首先,还得先将黑白讲个清楚。一般认为白咖啡的出现,是针对“黑咖啡”而来。由于在制作传统海南咖啡粉时,炒豆过程中必加入白糖、植物油、芝麻,甚至玉米、麦片等,让生豆在炒妥后黏成焦黑块状,再打碎研磨成粉,冲泡出来的Kopi-O才会更“乌”更“厚”;套句老前辈的说法,就是浓稠到足以“挂杯”的才算是上等黑咖啡! “白咖啡”则刚好相反。强调以低温烘焙,过程中不加入任何白糖和植物油之类的“杂质”,只在咖啡豆烘焙好后,倒进池中,才加入些许植物油以利冷却散热及增加滑顺口感,有些也会加入少许白糖,但也纯粹是为了调味。所以冲泡出来的咖啡颜色较浅,质感较薄,也就是因为当中没有焦糖,没有杂质增黑添厚的缘故。 更准确的说法是,“黑咖啡”属于南洋特色的混合咖啡,即Kopi Campuran。“杂质”成份多寡及咖啡豆种类往往影响咖啡品质,但也正因为成份比例的不同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本土咖啡风貌;而“白咖啡”则接近西式咖啡,成本相对比较高,卖点就在于它的纯淨度,所以也就称为“纯咖啡”。 新加兰及龙引一带生产的咖啡多属后者,起先我还以为是产地使然,因为这一带在还未改种油棕之前,曾经是南马咖啡之乡,很理所当然的在成本考量上佔了优势,所以众人皆黑我独白,不是没有道理。然而在经过一番实地探寻与多方追查之后,我不禁讶然,原来“纯咖啡”才是本土咖啡的原貌。 我曾写过一篇〈海南呸〉,其中便提到许多人一听到海南咖啡,都会以为它是由海南先辈们从海南岛带来南洋的。其实不然,根据史料,海南岛上的咖啡,最早是由华侨从南洋带回文昌种植,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上世纪初,也就是1900年代的初期。事实上,倒是由于早年海南先辈的职业关系,即在洋人及富裕西化的娘惹峇峇家庭当帮佣或担任厨师工作,而将这西洋饮食文化从洋人家庭给带出民间,自成一套别具风格的本土Kopitiam文化! 当年海南先辈从洋人那裡学来的,当然就是最接近西式咖啡的做法,后来为了降低成本而掺入白糖和植物油等“杂质”以增加重量,却万万没想到那冲泡出来又浓又黑的咖啡反而深获顾客喜爱,甚至被列为“标准”。倒是近十多年来,“白咖啡”这创意名词,以怡保作为扩散点席捲市场之后,一些仍保持“古法”的纯咖啡店家反而跟着走俏,甚至成为“返纯归白”的学习对象。 综合知食前辈提供的资料,早年新加兰较为知名的海南咖啡店有四间,即群岛、华清、源香园和快乐园。前两者已结业多年,成立于1938年的源香园现以马来顾客为主,而后者则成功从老咖啡店转型为咖啡粉批发,以“纯咖啡”立足南马,打响了快乐园咖啡粉的品牌。 车子沿着5号公路奔驰,过了麻坡,过了峇株巴辖,眼前已是一大片的“白”势力! 2010年11月4日完稿
2年前
会员文
专栏
它的诞生 | 古早制作 世代相传 海南咖啡南洋飘香百年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传统咖啡店中,自小我们便见到泡咖啡师傅手拿著过滤用途的小布袋,在咖啡店以滚烫热水加入咖啡粉,冲泡出一杯杯的香浓咖啡。一些人将这种在南洋生产的咖啡称为南洋咖啡,但因当年咖啡粉制作及咖啡店业者大都是海南人,所以也有一些人乾脆将这种咖啡称为海南咖啡。 这一杯杯的海南咖啡,在马来西亚飘香百年,世代华人早上步入咖啡香弥漫的传统咖啡店中,常以这杯海南咖啡,配以烤面包、半生熟鸡蛋或面食作为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 咖啡师傅依顾客喜好泡制 在马来西亚传统咖啡店,咖啡师傅会依顾客喜好,又将海南咖啡泡成“Kopi Kaw”,就是浓度高的咖啡;“Kopi Poh”浓度低的咖啡;“Kopi C”用淡奶泡出有奶味却不甜的咖啡;“Kopi”是加了炼奶的咖啡;“斋啡”或“Kopi Kosong”即是只泡纯咖啡粉,甚么都不加的咖啡;如果将海南咖啡加上西茶,又被称为“参”。 相信大家都看过海南咖啡粉,过去的家庭习惯买回家冲泡,一打开包装还未冲泡,咖啡香味就已扑鼻而来,但更多的人也许不知道,海南咖啡粉是如何制作生产的。 在安顺制作海南咖啡数十年的琼春咖啡厂有限公司,在1955年便以“兔子”为注册商标,生产海南咖啡。第三代掌舵人梅迪创、梅迪保兄弟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说,制作咖啡粉的咖啡豆有罗布斯塔(Robusta)、阿拉比卡(Arabica)及赖比瑞亚(Liberica),其中赖比瑞亚只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少数国家种植,只占世界咖啡产量1%。 “在马来西亚,海南咖啡多用罗布斯塔及赖比瑞亚制作,不管是用甚么咖啡豆制作,只要是依海南咖啡制作法,制作出来的咖啡都被称为海南咖啡。” 梅迪创:马星经营咖啡店多为海南人 梅迪创说,海南先辈在海南岛生活时,甚少喝咖啡。当海南人到南洋后,当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经营咖啡摊或咖啡店,大多是海南人。据说,一名海南先辈创出海南咖啡制作法后,由于所制作的咖啡粉特别香浓,至今海南咖啡粉依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制作。 他指出,购买来的咖啡豆,多已晒乾。师傅会将咖啡豆,加菜油、盐,置入一个滚筒中烘焙,待咖啡豆开始脱皮,发出如爆米花般的“卜卜”声时,师傅不时从滚筒取出咖啡豆视察,凭经验决定咖啡豆是否已烘焙好。 “咖啡师傅会在另一大锅将白糖煮到焦黄,然后把烘焙好的咖啡豆,倒入这个大锅内,在大锅中香炒。这时,咖啡豆开始发出焦糖、菜油及咖啡豆混和香味,咖啡豆外形也变成焦黑。师傅将咖啡豆倒入一长盘中冷却敲碎,最后再倒到咖啡研磨机,磨出海南咖啡粉,并包装入铁箱内,准备销售到市场上。” 梅迪创说,咖啡粉也可以过滤袋包装,方便顾客加入炼奶或白糖,在家冲泡饮用。
2年前
专栏
星云
一杯海南咖啡 / 霁暖(古晋)
那是偶然到了海边,盐风徐徐的岸上,转角遇见了兜售Kopi Hainan的友族小摊子,突如其来心动。 在此前,海南咖啡从来不是我的选择,并且按照目前形势看来,它亦非大众化的口味。后来才知道,当今想喝一杯海南咖啡,还得特意寻到古早味的咖啡店。 身为黑咖啡的钟情者,我甚少入口被掺和了它物的咖啡。这记忆中的海南咖啡,卖相是乌亮咖啡的上头骑踏着金黄色的一轮牛油,不停地转悠摊解。当脂与水不相融时,会有一层油脂漂浮在水面,真难以想像,如何把浮着油的水吞入喉中。 再者便是一向来呢,总不太愿意上眼瞧一瞧这摆卖着大圆筒饮料的路边摊。按照以往的经验,晓得这一类摊子的特色,一面独大着各式糖水掺和色素味素的冰饮。 也许是眼前的海南咖啡摊子简洁得只见一筒咖啡,液色看上去合适,一旁齐齐排着3只玻璃罐,装满巧克力色和饼干色的碎粉,完美避开了牛油摊化的那一幕,只令人看见海南咖啡的名号,终究是为它停下了脚步,点了一杯原味的,打算边吹着海风,边以咖啡香配山海景色。 没曾想,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只细细一啜——奶油咸香、炼奶甜香、咖啡苦香层次分明,在味蕾上恣意绽放,香气升达鼻腔缘徘徊,令人久久地回味。 而后的归途,又忍不住折回摊子前,再点了一杯加巧克力粉、Lotus饼干碎的摩卡特调。 等候时瞥见摊子上有一句口号,姑且试着翻译,即:顶级味,路边价。 第一杯原味的要价4令吉;摩卡则是7令吉。品尝过了这两款,必须真诚地赞叹这般良心价格,它们符合了一切自己的定位。一口呷在舌上,任由它打转,不水稀、不恶腻,一切味道香气都融合得刚刚好;该有牛油味的能有、该有浓郁巧克力味的也不含糊。 这一回初尝试,意外地让我刮目改观。原来路边圆筒饮料,也能有好味。 仅仅是告别的第二天,舌头又开始想念了—— 咖啡香、乳香、奶油咸香,它们一直在我的味觉感官中来回碰撞。 为此故,不惜占用了一大段上午时光,疯狂地游览各大网站,只为更深入去了解海南咖啡,就像是热恋的情人,拼命想要补回从前的那段空白时光。 总结了一下所有能触及的资料,海南咖啡的最基本公式是:黑咖啡加牛油。 按照各家头手的不同泡法,还有者加入炼奶、c奶、茶等,甚至是椰油。 无需贪求所有人的拥护 据说但凡老饕、懂行的,皆对海南咖啡欲罢不能,不时就得去喝它一喝,生活才能对味。今时今日,若想找到它,唯有在坚守古早味的咖啡店才可能尔。这类长辈级的咖啡店,便是本地咖啡店文化的代言人,与美味画上等号,每每到了那里,只得站立在一旁候着,待前一座的客人起身,才能得珍贵空位。 在认识海南咖啡的过程中,仿佛碰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智慧老人,以身诉说:其实我们不必汲汲营营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即使如它一般,身负部分人所不以为然的不完美,但是瑕不掩瑜就很好,无需贪求所有人的拥护;最重要的是,倘若能得遇和自己产生共鸣的那一部分,便足矣。 所以它无畏流水般匆匆的潮流与时光,任凭自己独有的前进节奏——从以前,不慌不赶地流淌至今——或许这就是与世间相处的真正意义。 纵然咖啡一门红星众多,可它海南咖啡,从不喧哗,却从来都在。再没喝过的人,总也会听说它的鼎鼎大名。前景固然未知,但身为南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它早就以永恒的姿态自在。
2年前
星云
有情有味
陈静宜/不纯也可以成为特色
一个事件发生,通常会有3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革命、认命、逃命。不纯咖啡豆让海南咖啡,走出不同的两条路,其一是革命派,它催生了怡保“白咖啡”,标榜不掺杂质的纯咖啡豆冲煮兴起,成为一种流派。
2年前
有情有味
更多海南咖啡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