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清晰

我3岁时的照片里,爸爸把他的眼镜架在我的鼻梁上,让我摆着一个很威风的胸前插手姿势。大家会叫爸爸四眼狗,小时我总好奇地问大人:为什么不叫四眼鸡?四眼猫?四眼青蛙呢? 12岁那年,我也变成了四眼狗。长成大人时才发现,其实我有屈光参差,双眼散光外,还测出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一直被误以为零近视)。 眼镜一直伴随我至今,是让朦胧变得清晰的重要伙伴。有意思的是,我想起了《小鱼散步》这本绘本——小鱼戴上妈妈的眼镜“扮大人”出门沿街买东西,戴上眼镜后,她眼里的世界反而变成了朦胧的景象。 小时候的我也曾像小鱼那样,模仿大人做许多的事情。长大后的我却有时会想回到小时候的自己,希望享有当时那份最纯粹或真实的“我”。 时间不断地推移,身分不断地转变,记忆不断地堆叠,交叉的记忆有时跨出它的专属空间,临时上门拜访在生活里可能正在乱糟糟的我,以跳接的不同视角来播放。 希望眼镜帮我挡痛 曾经的我,拿着不同大人的眼镜,试戴来玩,挨了一顿骂。 曾经的我,把眼镜不小心弄断时,忐忑不安地不知该如何向爸爸开口。 曾经的我,拿着小小的螺丝起子偷偷把眼镜微小的螺丝取出,拆解眼镜,却不敢让大人知道。 曾经的我,和朋友比赛看谁能“最准确”地在校门将关上那刻刚好到校,常常在走往学校的路途中才发现忘了戴眼镜。 曾经的我,边哭边走边希望眼镜可以帮我阻挡一切的痛,让我可以和疼爱我的外婆好好告别,亲口对她说声谢谢你用很多的方式来保护我。 有些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慢慢褪去,反而像戴上的新配好的眼镜般,景象变得好清晰。 想到这些,架在鼻前的眼镜,却让视觉变得朦胧了。
4天前
说好8点前要到达,我瞄一眼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已经是8点30分,迟到了。并没想过要迟到,但是,搭地铁转线再招电招车,加上早晨的高峰路况,纵使我心急如焚,车辆却依旧缓缓行驶。这个心急在当下找不着对策。 到达了与母亲约定的地点——二楼的手术部门诊室,我欲进等候室找人,却在门口被护士拦下。因为冠病肆虐,那里只能让病人在里面等候,没人能陪同入内,以减少人流。我告诉护士我必须陪同病人看医生,因为她听不明白医生的口述。护士并没通融,但也没让我特别为难,只说会诊时才让我入内。 于是我站在外面的走廊给里头的妈妈打电话,让她安心等会,看医生的时候我才陪同。外面也有不少陪病人来的人,走廊上没有椅子让人歇息,大家只能不断徘徊,或到楼外透透气。于是有的人坐在地面,有的人靠着栏杆发呆、听电话、刷手机。我想,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渴望,希望自己陪同的病人手中的号码赶快被“叮咚”。 等候室只有一个入口,隔着走廊和它的,是一面砖墙,让人看不到室内的情况。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建筑师不选用玻璃镜面,让里外的人都能打个照面?显然我也不能站在等候室入口太久,那是唯一进出的通道,有两个护士把守,并设有体温感应器和MySejahtera的二维码。一个小角落,如此稠密的人流,把守的护士是有必要让这个入口保持通畅的。 尝试打破大脑的惯性 闲着也是闲着,我走到对岸的走廊,望向等候室的入口。这下竟意外让我看到里面的情况。在我的视野之内,每个病人都尽量保持距离,柜台的医护人员在帮病人处理手续,偶尔有医护人员推着仪器经过。我看到了妈妈就坐在里头,一颗因迟到而悬着不安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才醒起一个常识:与其站在视觉盲区里着急,不如走出那个盲区,去找可以眺望的角度。这样也许就能看到事物不同的面貌,甚至能得到更宽的视野,让自己有更清晰的概念,不再一味的瞎猜。 入口是我距离妈妈最近的地方,也是被公认该在那里等候的地方。所以那里一两米内都是拥堵的,很多人对此都有一个主观的思维:“在这里等就好了。” 其实为什么一定要在那里等? 我们很常被主观思维所主宰。即使前面看到的是一面墙,我们也宁可相信大脑最快传达的信息,觉得“这里最靠近、最方便、大家都在这里等”,而极少让大脑去自我批判或辨识:在这里等,是否已是最好的选择? 刻意的自我批判,不仅能让自己走出视野的盲区,也能拉拔自己走出舒适圈,去做一些不被大脑惯性公认的事。好比说:空闲时就刷手机。空闲下来,我们很习惯地刷手机,但是,你可曾问自己:是吗?除了刷手机就没别的事可做了吗?为什么不能看书、看纪录片、学习语言?你不刻意的去问,大脑就习惯性的传达给你去刷手机的信号,因为这是自个儿经常、也是大部分人会做的事,自己最初的习惯和认同就把这样的信息输给大脑了。 当我们抱着提升自己的念头去思考,就叫作“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大脑的“技术活”,能令我们有更恰当的决定。思维的基础是预测形势,我们都会面临复杂的选择,此时就需要获取最佳的信息,做出最好的决策。 大脑的天性是惰性,喜欢享受多于思考。这也是很多人更喜欢沉浸在打游戏、刷手机、追剧、吃喝玩乐里的原因。因为做这些事情不需要太复杂的思考,大脑不用耗太多精力。这也是为什么自律的起步总是最困难、最需要时间去磨合的,因为我们必须打破大脑的惯性,刻意去做一些事。但是,带着批判的思维去观察大脑,刻意操练它,让思维活跃,生活也可以不再一味的枯燥。就像一个等候的空间,也能让思维活跃起来,复新自己的常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