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視頻 |
消防員到公寓滅火 離開被要求付停車費
|
特朗普: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蘇伊士和巴拿馬運河
|
亞亦君令補選 |
阿斯拉夫:國陣+希盟團結 國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傷 火勢加劇恐蔓延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視頻 |
消防員到公寓滅火 離開被要求付停車費
|
特朗普: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蘇伊士和巴拿馬運河
|
亞亦君令補選 |
阿斯拉夫:國陣+希盟團結 國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傷 火勢加劇恐蔓延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消防员到公寓灭火 离开被要求付停车费
|
特朗普:美国船只应免费通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伤 火势加剧恐蔓延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消防员到公寓灭火 离开被要求付停车费
|
特朗普:美国船只应免费通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伤 火势加剧恐蔓延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消防员到公寓灭火 离开被要求付停车费
|
特朗普:美国船只应免费通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伤 火势加剧恐蔓延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消防员到公寓灭火 离开被要求付停车费
|
特朗普:美国船只应免费通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伊朗港口爆炸至少8死750伤 火势加剧恐蔓延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清貧
星雲
住在田芭的潮州人/端木靜子(馬六甲)
那天路過馬六甲市郊羅弄班蘭,發現重建竣工的聖方濟各小堂,矗立大路邊,嶄新美觀,令人耳目一新。不過,對於古早建在同址、被稱為“公所”的那所舊小堂,印象仍舊清晰地留在腦海中。 時序回到上世紀。同時,也憶起阿嬤和她的述說。 小時候,阿嬤時不時對我提起她的身世,尤其是她家鄉的陳年往事。阿嬤阿公在上世紀30年代,攜帶他們的幾個孩子由家鄉惠來下南洋。惠來,隸屬潮州八邑之一。阿嬤的家鄉就在惠來鄉下的百嶺村。惠來人,百分之一百潮州人,通用的方言是潮州話,只是發音比較生硬些。 阿嬤說,從惠來逃難到南洋的先輩們,有部分在馬六甲落腳。在原鄉百嶺村務農的我阿公阿嬤和父親,選擇在馬六甲市郊羅弄班蘭田芭定居,方便農耕。在馬六甲,除了羅弄班蘭,被惠來同鄉先輩選中的其他地區計有:峇章、峇都安南、波格芒加、浮羅加東及阿依沙叻等鄉野,形成了一個個大聚落。阿嬤說,“我們現在居住的這一小塊農耕地,就是當年阿公向馬來地主購買的;然後在親友協助下蓋了簡陋的亞答板屋,開始過我們熟悉的農耕生活。” 當年南來的惠來先輩,在原鄉受到洋人神父的感召,絕大部分已領洗成為天主教教友。到了南洋,他們依然保留著原有的信仰,沒有放棄。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種菜的艱苦生活。經過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適應了本地的氣候和生活習慣,逐漸溶入本地社會。然後結婚,生兒育女,一代代,延續下來,把異鄉當作永久家鄉。 清貧童年快樂無比 阿嬤告訴我,父親娶了本地出生的我母親,然後生養了我們9個兄弟姐妹。日本入侵馬來半島前一年,我在田芭的亞答板屋裡出生。母親告訴我,當年我出生時,正逢日軍統治馬來半島。阿嬤依照天主教會的規定,冒著風險,將剛滿月的我,抱到離家約四公里的市區河邊街“聖方濟各天主堂”,請神父為我進行洗禮。因此,我有俗稱“搖籃教友”的名堂。 當年,我們在田芭過著清貧的生活,物資不豐裕,過一天算一天。但對無知孩童的我們來說,生活卻是無憂無慮,快樂無比。 3年8個月後,入侵的日軍投降,半島光復。這時村裡略有見識的元老發起辦學之議。他們利用聖方濟各小堂作為教室,向當局申請設立學校,取名“聖方濟各學校”,時在1929年。這應該是潮人在馬六甲設立的第一所華文小學。由於學生來源少,又缺乏教室,學校只辦一至四年級課程。 1953年,學校搬遷到雅佳美浪路聖德肋撒天主堂左鄰。數年後,才改名為“公教小學”。
2年前
星雲
更多清貧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