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港主制度
VIP文
莫家浩|佘勉旺之谜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虽可找到坟墓及神主牌,在其他历史文献中的记录却阙如,使得后人根本难以得知佘勉旺具体到底经历过什么,曾在历史中扮演过什么角色? 新年后,承蒙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历史科所托,引领教师同仁在新山进行户外考察培训。行至新山绵裕亭义山,参观佘勉旺大墓时,竟让我再次想起一桩看起来呼之欲出,但又高深莫测的新山历史谜案。 绵裕亭义山是新山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坟场,已知最古老墓碑年份可上溯至1861年,是新山华人历史研究的宝库,不少学人都曾就此做过文章。在众多古墓之间,佘勉旺大墓是相当独特的存在,这点从外观上即可非常直观地看出来:它是绵裕亭义山上规模最大、占地最广的私人坟墓,且居高临下,地势讲究,不难让人联想此墓主人,必是当时新山非凡之人。虽称其为佘勉旺大墓,但它实际由一大一小两座坟构成。根据碑铭,大坟主人为佘勉旺及其三位夫人,小坟则属于佘勉旺及其排行第三的夫人叶慈淑所有。两座坟中,唯独大坟的墓碑刻有年份及祖籍地可考,即光绪戊寅年冬月(公元1878年11至12月间)、潮州澄邑鳄浦都月浦乡(即今天的中国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一带)。大小二坟的墓碑都刻有佘勉旺的官位,即“清例授儒林郎”,乃从六品的文职散官衔,当属清末海外华人买官鬻爵的产物。此外,大坟的墓手处尚刻有对联,书曰“铜陵衍派家风、柔佛封川世泽”。铜陵乃佘姓郡望,不难理解;而“柔佛封川”这四个字,则让我联想起19世纪风行于柔佛境内的港主制度,或许暗示着墓主人曾得马来统治者授权,持有港契,成为港主开发港脚? [vip_content_start] 除了绵裕亭的大墓外,佘勉旺的名字也能在新加坡社公庙义兴公司70多座神主牌当中找到。在这批神主牌中,名为“佘勉旺”的禄位,祖籍为澄邑萼浦都月浦乡,与新山的佘勉旺相同;此外,神主牌也刻有“明勋义士”的称号,同样持有此称号的,还包括19世纪新加坡义兴公司总理蔡长茂(蔡茂春)。而我们已知道,柔佛义兴公司首领、首任华人甲必丹陈开顺,在新加坡义兴神主牌中也持有“侯明义士”的称号。因此,若上述两位佘勉旺为同一人,那么他在柔佛义兴公司内,辈分地位诚可想象。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虽可找到坟墓及神主牌,在其他历史文献中的记录却阙如,使得后人根本难以得知佘勉旺具体到底经历过什么,曾在历史中扮演过什么角色?巧合的是,在同时代新山的另一位佘姓人士——佘泰兴的情况,却与佘勉旺正好相反。据史籍记载,佘泰兴为潮籍人士,1871年受柔佛政府委任为华人甲必丹,1873年,他取得新山士古来河港契,并与华侨侨长陈旭年同为柔佛政府议会里的华裔代表。1884年,佘泰兴逝世,从新山邮政局到中央医院前的公路曾以其名字命名为“Jalan Tai Heng”,而据已故新山文史研究者张礼铭先生的观点,新山市区内的一条巷子“Jalan Lee Thye Heng”,也似与佘泰兴有关。然而作为这么一个人物,我们却对佘泰兴的坟墓位置完全没有线索,究竟是早已湮灭在发展的巨兽脚下,抑或是不在新山入土为安?真相为何,仍无从得知。 行文至此,我倒忍不住要提出一个大胆假设:佘泰兴与佘勉旺,两者的记载如此互补,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同一人?首先两人有最基本的共同点,即同姓佘,同为潮州人,同处一个时代,且身份不简单;其二,陈开顺曾作为义兴领袖,在柔佛受委为甲必丹,那么佘勉旺的义兴首领身份,与佘泰兴的甲必丹头衔,两者或许互为表里;其三,佘勉旺墓手对联的“柔佛封川”,或可与佘泰兴“士古来港主”身份相呼应。其四,虽然佘勉旺墓碑所刻年份为1878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本人亡于1878年,墓碑上也没有刻明此为其逝世年份,所以也有可能是他另外两位太太的逝世年份,又或者这座大坟最初本来就是“种生基”?因此,上述年份与佘泰兴1884年逝世的记录,两者并非绝然矛盾。 推理至此,彷佛一切都串得起来,但历史研究并非写推理小说,大胆假设固然有趣,小心论证也很重要。扯了那么多,也改变不了佘勉旺身份之谜目前仍是扑朔迷离的现实,唯有期待新史料的发现与解读,才有机会进一步推进揭开历史谜底。
2年前
VIP文
古晋笔记
蔡羽/砂拉越也有港主制度
因砂拉越的港主不若柔佛的港主般拥有较为崇高的地位,港主的相关记录乏善可陈,除了后期的黄乃裳和邓恭叔,19世纪末的那批港主,目前可以见到有记录的是三合兴港主陈戊辰。
2年前
古晋笔记
VIP文
莫家浩|西洋伯公道光匾
在柔佛笨珍县的北干那那小镇新村里,有一座名称颇为特别的庙宇——西阳伯公宫。当地人相信,西阳伯公宫里供奉的主神乃开山圣侯,香火来自西洋港,因此又可称作“西洋伯公”。1950年代迁新村,神明也随西洋港的居民一同迁入北干那那,又言“西洋”与“西阳”音近,故庙名复被转写为“西阳伯公宫”云云。 西洋伯公与西洋港,听起来洋气十足。当地有一种说法,称早在柔佛港主制度发轫前,新加坡英殖民官员就曾为寻找水源,循河流来到北干那那附近勘探并驻留。因为英国人比华人还早来到此处,故称之为西洋港。此传说虽显得望文生义,但与二战前的新加坡英殖民政府在当地寻找水源,并修建蓄水池以供应新加坡的史实相呼应,颇值继续玩味。 [vip_content_start] 目前学界对于西洋港所在的考究,基本已有共识。根据笨珍文史研究者李文辉老师的爬梳,1885年与1913年的《新加坡与海峡殖民地索引》(Singapore and Straits Directory)中皆记录到在槽(Choh)这个地方有个或拼作See Eo、或拼作See Ngeung Kang的港脚(Kangkar),其实两者都是“西洋”的潮汕方言读法,同时也侧证西洋港的“港”字,应作为19世纪中后期柔佛境内大量出现、主要由华人开辟经营、种植甘蜜胡椒的港脚来解。至于Choh之所在,结合昔日的西阳伯公宫口述资料,基本可断定为埔来河(Sungai Pulai)上游支流的而南槽溪(Jeram Choh)一带。 除了庙名,西阳伯公宫还有另一件令人啧啧称奇、至今悬而未解的文物。早在20年前,由南方学院主持的柔佛潮人史料搜集计划中,便已发现在西阳伯公宫所保存一块《万世永赖》牌匾,上款为“道光丙申年腊月吉日立”,落款为“沐恩治子枋澜众等敬刊”。查道光丙申年腊月,即公元1837年1月初至2月初。单以年份论之,此在柔佛境内数一数二年代久远的中文文物。此牌匾内容载于稍后出版的《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之后鲜少被提及。究其原因,或许正如当年曾担任柔佛潮人史料搜集计划助理的李文辉写在《2018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里的<西洋港与顺天港>一文中所言:“匾额所志年份甚早,似不符合华人大规模迁徙柔佛的历史背景,加之重新漆上红底金字,失去本来面目。对这件文物,我的态度是存而不论。“ 诚然,孤证不立乃史家素养,因善意修复而导致史料失真的个案也不少见,这一切原本似乎是一条考证的死胡同,但仿佛天意弄人般,同样载于《2018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里的,尚有一篇由荷兰莱顿大学博士生(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徐冠勉所翻译、出版于1780年的荷兰文献,题为<关于甘蜜的报告:它在马六甲的种植和制作>,原作者亚伯拉罕姆斯·库佩勒斯(Abrahamus Couperus)是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驻马六甲的初级商人(onderkoopman),文中相当详细地介绍了18世纪马六甲海峡沿岸的甘蜜种植与制作方法,其中最让我在意的,是他提到了1758年,人们开始从位于马六甲南部的“Pontjan”将甘蜜种子引进马六甲栽培一事。 “Pontjan”所指何处?若在马六甲以南,最有可能的选择,必然包括笨珍(Pontian)。我们知道,在1730年代,廖内的武吉斯副王(Yang Dipertuan Muda)达因仄拉(Daeng Chelak)已开始引进华人到廖内群岛开辟甘蜜种植园。笨珍与廖内群岛仅有一水之隔,因此1758年的笨珍地区,确实有可能出现甘蜜种植园,甚至会有华人参与其中?从这点出发,1837年的《万世永赖》牌匾,或许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突兀的发现那么简单了。 然而,若单凭一篇荷兰文章,便想鲁莽地证明华人在柔佛港主制度发轫前的18世纪便已涉足笨珍,或武断地认定西阳伯公宫里的牌匾便是上述铁证,显然会把人带去荷兰。我们必须坦诚面对1758至1837年之间的相关史料空白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连牌匾落款的“枋澜众”究竟何许人也亦待解。不过嘛,历史研究从来就不是追求一锤定音,不断推敲、摸索、求教与自省的过程,所谓正确答案或许永远不会找到,但这不也是学习历史的乐趣与价值所在吗?
2年前
VIP文
更多港主制度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