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潘耀明
花踪
【花踪】赞词/潘耀明(《明报月刊》总编辑)
当我提起笔来写残雪的时候,真是不知从何说起。相信一般人,包括她的华人朋友及读者,都难以进入她创作的堂奥。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湖南耒阳人,父亲原是《湖南日报》总编辑,反右运动被划为右派,与妻子下放劳动改造。因右派家庭原因,残雪只能完成小学课程。先后当赤脚医生、街道工厂铣工;结婚后,自学英语成功,在中学教英语,因没文凭不能转正,改学裁缝,与丈夫当裁缝。 1983年残雪开始写小说,处女作〈黄泥街〉由李陀推荐,于1986年发表在《中国》杂志。 残雪的世界包括她本人及作品,都有点扑朔迷离的,唯其如此,她才是唯一的、甚至孤独的、拔众的,因为是不可复制的。好在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与残雪交往,也曾与她做一次访谈,相信对她的了解较多。她本人及作品的语境都是像残雪的这个笔名,是捉摸不定的。 也许这便是残雪自我塑造的扑朔迷离的世界──外人需要花大气力去探索这个若离若即的地域,才能若有所获──这也说不准,只能说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也许是虚无,因人而异。她的作品是她自己构建的乌托邦世界。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已进入了“敢于探索到底的文学新领域吧”。 一个外国评论家指出:“对于残雪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地点。她是以其作品〈山上的小屋〉、〈黄泥街〉、〈天堂里的对话〉和〈突围表演〉等标志出这一点的。自那个时候以来,残雪作品中的叙事是朝着那越来越诱惑着人的目的地行进,寻找着那越来越虚幻,但又始终是有形的、吸引着人的乌托邦(这乌托邦没有地点,也不在任何地方)。”① 残雪自称这是“异端境界”,即使中国读者不一定读得明了也不一定乐意主动去读,但是东洋日本及西方很多国家的读者对她的作品却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追捧不舍。她也多次获得外国的文学奖。记得大约20年前,有一位资深日本传媒人曾对我说,收入世界名家名著、日本最权威的《岩波文库》,中国只有两位作家可入其殿堂,一位是莫言,另一位就是残雪。 残雪迄今出版的小说、散文、评论、译作共约80部,不少已有外国的译本。套残雪自己的话说:“我现在‘走出去’的作品主要还是小说,日本和美国也出版了少数我的文学评论。英文版已有13本,日本版12本,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丹麦语,韩语等等。现在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文学网页。……目前出版我的作品最积极的是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和韩国。我估计自己的作品终将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版,凡研究实验文学的人都会来读。”② 残雪作品可以长销国外市场,与她广泛涉猎西方的作品及创作的开放性有关。 残雪五六岁便接触外国童话,如安徒生的童话等,到了青年时期,开始阅读但丁、卡夫卡、歌德、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和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她早年跟我说,她还喜欢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和擅写古典叙事的宫本辉作品。她表示,对西方一些代表作品如但丁《神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等,她反复阅读多遍。 残雪并不一味崇拜西方。她称,中国作品中,她最喜欢《红楼梦》,她还喜欢鲁迅的作品,如《野草》等。她希望将中西文化的两种元素在作品结合为一体,当她在创作中向纵深挖掘,“就会时刻感到我们的古老文化的魅力”。③ 残雪刻意创造自己的文字世界──那是她不断实验不断创新的自留地。她认为她的创作是代表大自然发声,在她作品中,人可以和树说话,甚至和空气说话,她自称是“自然的联体女儿”。④ 她认为,写实验文学的她,“必须对自己的身体具有超级的敏感,以及掌控全局的气魄”。⑤她认为写得最顺手的长篇《新世纪爱情故事》、《最后的情人》及最近刚完笔的《迷人的异类生活》,她尝试从抽象的观念世界回到对世俗世界的观照,特别是《迷人的异类生活》,“作品的主题用几对情人之间的复杂爱情来体现文学的本质之美”(残雪),这是一部一反残雪的写作常态,并进入写实的世俗刻划作品,没有玄虚的悬念,只有世俗的人欲和关系──情色的释放。 可见残雪不断在挑战自己写作的极限,正若合残雪的自我道白:“人在世界上生活,肉体和心灵都会有很多屈辱。而写小说是最大的释放──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所有从前的屈辱都是动力,你依仗它们做出美的事物。”⑥ 残雪是绽放在中国文学土壤中一朵摇曳多姿的异色异质的奇葩! 注: ①夏谷(Goran Sommardal,瑞典国家电台首席文化记者,著名文学批评家):〈残雪作品中的自嘲的乌托邦〉 ②③④⑤⑥〈答中华读书报舒晋瑜〉 2022年8月30日
2年前
花踪
读家
潘耀明《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中港台学者作家的读后感
香港知名作家、出版家潘耀明新作《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新作精选了潘耀明与巴金、钱锺书、杨绛、叶圣陶、俞平伯、沈从文、卞之琳、艾青、骆宾基、萧红、顾城、茅盾、冰心、金庸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时配以这些名家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作品感情真挚,打动人心,多角度地呈现了一批文坛名家的风貌。 本书由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严家炎作序,严家炎高度评价:“这部丰富而厚重的著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影星林青霞在她的微博公众号极力推崇潘耀明新书:“那天晚饭后回家,收到一本大书,翻开来看,即刻放不下,背包往地上一丢,先是坐着,后来干脆歪在床边不停的翻阅。鸟叫了,不停,天亮了,还在看。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等我合上书本,看看桌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三十九分。书名很长《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怎么取这么长的名字?字也多——四十万,作者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所以有大师的书信和文字。不过也不一定要从头顺着看,随便翻到哪页都好看,相信喜欢看大作家的墨宝和小故事的人,会有很大的启示和领悟,所以忍不住要介绍给大家。” 海内外学者、作家对本书阅后一致嘉许: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致函潘耀明,特别提到:“严家炎先生说此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很有同感,现当代一半(至少1/3)的文学名家都在书中的很本真的面貌出现了。……兄所写《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很生动,投入,篇篇浸带情感,也让我领会到彦火的散文的风格与情怀。” 上海陈子善教授微博:作者是散文名家,文笔生动细腻,不仅写活了这些作家,而且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线索。一卷在手,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当有更全面真切的了解。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吴敏教授:收到潘先生寄来的最新大作,沉甸甸的,丰厚且难得。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这三个吸睛关键字贯穿全书,不仅创意绝佳,图文并茂,更增添了正统文学史无法触及的作家心语、生活体悟,无法展示的书画手迹等多维细节,可谓个人化的另一种文学史的记录。 香港著名翻译家金圣华教授:终于把你那洋洋四十万巨构,从头至尾拜读完毕,了不起的成就!在当今文坛上,能有你这样与各大家广结善缘,而又彼此惺惺相惜的,不作第二人想! 旅美作家陈瑞琳:恭贺潘先生的大书:大书的意思就是很大的书,如同一座恢弘的建筑,走进去是精美的笔墨画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博物馆。这样的书也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写,他不仅站在人间的高地,而且是站在红尘海天的交汇之处。此生遇见了很多人,唯有耀明先生一直站在那里,他的眼前是滚滚红尘,背后却是碧海云天。 台湾作家张香华:在两岸隔离的岁月中,在台湾不要说这些大师的名字没有听过,80年之后偶有相识,也都没有机缘读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他们知之甚少,这一代的台湾人,对当代文学家的吸收自然就单薄了,竟然看到潘先生把他们的书信整理成书,实在是一件大功德,可喜可贺。 知名传记作家章诒和:《这情感》拜读了,非常好!真实,朴素,饱含情感又十分克制,是我近年所读到的最好作品之一。希望继续写下去!
3年前
读家
更多潘耀明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