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熱湯

3月前
9月前
12月前
(新加坡4日訊)新加坡一名阿叔不顧廁所門上張貼“正在施工”的告示入內如廁,麵攤助手看不過眼說了他兩句引發爭執,阿叔欲拍照放上網,結果麵攤助手一怒之下抓起一杯熱湯就潑過去,還用杯子打阿叔的頭。 《新明日報》報道,被告是新加坡勿洛北路一家咖啡店的面家麵攤助手楊興賢(60歲,音譯)。 他承認一項魯莽行為導致他人受傷的罪行,另外面對的另一項蓄意傷人控狀則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量。 他昨日被判坐牢兩週。 調查揭露,去年7月15日傍晚6時許,一名阿叔(61歲)因有三急,即便看見咖啡店廁所貼上“正在施工”的告示,仍走了進去。 被告見他進入廁所,對他說了一句:“不能等啊?讓別人做完他們的工作。” 不過,阿叔不加理會,仍進去如廁。 緊接著,一名拄著柺杖的老伯問被告,廁所是否能使用,被告卻以截然不同的態度,提醒老伯入內要小心,因為地面又油又滑。 阿叔從廁所出來後,不悅地叫被告專心工作,管好自己的事,兩人因此吵了起來。 兩人越吵越兇,阿叔見被告的口罩下滑,指責他沒戴好口罩,隨即掏出手機,貌似在拍視頻,恫言要放上臉書。 被告叫阿叔走開,不要騷擾他,但阿叔還是挑釁問他是不是怕了。 被告瞬間被激怒,抓起盛著熱湯的鐵杯潑向阿叔。 阿叔試圖反擊,但被告用鐵杯打阿叔的頭,阿叔這才離開,被告則繼續對著阿叔爆粗口。 傷者左眼 二級燒傷 根據阿叔的醫藥報告,他頭部受傷,左眼二級燒傷。 阿叔的醫藥費共279元(新幣;約980令吉),被告已做出全額的醫藥費賠償。 傷者兒:父一星期無法工作 《新明日報》記者今早走訪阿叔的住家,不願具名的阿叔兒子(32歲)說,父親的左眼事發後受傷腫脹,並留下一些疤痕,而且因為他的視力本就欠佳,當時生活還需要旁人協助。 “父親的頭部也被打到需要縫針,事發後的3天他也有申訴頭痛。” 另一方面,記者也走訪攤位,但負責的員工拒絕受訪。
12月前
(新加坡3日訊)新加坡一名女子與友人起衝突後氣不過,事後跑去對方吃夜宵的餐館潑火鍋湯傷人,導致對方全身29%燙傷。 《新明日報》報導,被告林思慧(33歲)昨日承認一項持危險武器蓄意重傷他人罪,另一項蓄意傷人罪則交由法官下判時納入考量。 被告離過婚,育有一名14歲女兒,如今已再婚。她和傷者梅俊豪(36歲)相識,對方於2020年還認被告的女兒當乾女兒。 調查揭露,2022年4月19日晚上11時許,被告、傷者和數名朋友一同到當地布連拾街新開張的酒吧喝酒。 被告和傷者在酒吧內起爭執,傷者摔壞被告的手機,被告則掌摑了傷者。 事件驚動當地警方到場,雙方隨後分頭離開。 傷者和女友、朋友到附近餐館吃宵夜,被告則回到酒吧繼續喝酒,等丈夫來接她。 當丈夫抵達後,被告重述之前發生的事,越講越氣,想再找傷者對質,丈夫勸阻不了。 被告找上餐館,衝到傷者的桌子,用沸騰的火鍋湯潑向傷者的下半身。傷者痛得站起身,試圖要脫掉上衣,卻因滿地的湯水滑倒,一度失去意識。 其他人協助傷者脫掉上衣,又把褲子和內褲拉到小腿。傷者恢復意識後,到廁所沖水處理燙傷的部分,之後送往新加坡中央醫院診治。 醫生檢查後,診斷他的腹部、雙手雙腳和下體,共有29%的身體面積被燙傷。 根據餐館監控器畫面,傷者倒地後,被告仍指著傷者大罵。(人名音譯) 稱傷者冷笑侮辱她 根據被告的說辭,當時傷者冷笑侮辱她,說她的女兒一定會跟她一樣,變成單親媽媽。 傷者是被告女兒的乾爹,被告稱沒想到他會講出如此羞辱人的話,才會氣得扇他巴掌。後來,當被告向丈夫轉述事件時,怒火再起,才一時失控。 律師希望法官考慮被告是初犯,當時也等到警方抵達配合調查,懇請法官網開一面,考慮判她兩年半到3年的監刑。 由於法官需要時間考慮,案展1月25日下判,被告目前以1萬5000元(新幣;約5萬2424令吉)保外。 燙傷後植皮留疤 傷者指失去自信 傷者做了4次植皮,住院28天,於隔月18日出院,稱失去自信,性生活銳減。 醫藥報告指傷者後來因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TSD)看心理醫生,也將因燙傷後植皮而留下永久性傷疤。 根據身心創傷報告,傷者當時痛得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住院1個月,天天吃止痛藥,傷疤也讓他失去了自信心。 傷者也稱他的性生活銳減,認為妻子覺得他失去從前的吸引力,工作方面也受到影響。 控方指被告兇狠的行為,攻擊傷者最脆弱的部位,造成傷者永久性的傷疤,也可能傷到同桌的朋友,促請法官判她坐牢5年半到6年。
1年前
3年前
3年前
廣東媽媽似乎都會有自己一套飲食理論。對她們來說,你可以不回來吃飯,也可以選擇在外用餐,但你一定要喝到她每天新鮮熬製的湯,似乎她熬製的湯吸盡了日月精華,可謂清熱散火的最佳補品,無論什麼病痛,只要喝上一碗濃濃的熱湯,就可以痊癒。所以全家用完午餐和晚餐後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後廚房盛上一碗熱湯。一星期裡,母親總有法子讓每天的湯都不一樣,今天的玉米湯,後天的藥材湯,大後天的八珍湯…… 還可以回想起小學時期,我和弟弟總愛奔向圓圓的餐桌,抬高紫色的藤編菜籃,看看今天的菜色和湯,若是不合口味,就會“嘖”一聲,一起商量著怎麼偷跑出去買零食。看向廚房裡,母親在廚房裡小碎步的移動著,後背的汗浸透了衣服,鍋碗瓢盆隨著母親的動作發起響亮的聲音,瓷制的盤碗也發出叮鐺聲響,爐灶上的鍋發出騰騰熱氣,鍋裡濃湯的香氣隨著那一縷白煙環繞在鼻子周圍,廚房瞬間充滿煙火氣;再一轉眼,歲月那片荒野,就慢慢地地發出芽來,隨著風吹拂的小草,慢慢地向盡頭飄去——我們的成長,似乎換來的是父母老去的痕跡。 為了熬製最新鮮的湯,母親每日早晨到菜市購買食材,哪個攤子的雞最便宜,哪個中藥材的店鋪最靠近,這些,都好似刻在了她的印象裡,記錄在了每天的行程上。所有的精打細算都一點點堆砌起這個小小的家,雞精要熬製幾個小時才能入味,枸杞和紅棗要放多少分量才會鮮甜,這些,是母親一次次的經驗才能調製出的,屬於我們家的口味。 滾燙的開水,一小把枸杞,幾顆紅棗,就這樣慢慢熬製了母親漫長的歲月;一個小廚房,日出又日落,天天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操心,忙忙碌碌地為家人準備三餐,就這樣過完了母親的半生。 長大後越來越忙碌,能喝到母親熬製的湯次數也驟減,有時甚至忙到更深半夜,才能回到家中。可是無論多晚,總會有一碗溫溫的湯,放在常溫的蒸汽箱裡;似乎無論何時,總有人關心你回家的時間,在家等著你的歸來;當我們為了夢不肯停下腳步,總有人捧著那一碗暖暖的湯,跟在你不遠不近的身後,因為她知道,她能為你做的,也只是為你捧著一碗湯。所謂的歲月靜好,也只不過是有人為你留著一碗熱湯,和最後一盞暖燈。 媽,今天的湯是我最喜歡的玉米湯嗎?
3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