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爬樹蟹

椰水是我國民眾清涼消暑的日常所需,當付出數令吉買一粒椰子,埋怨因通脹越賣越貴時,人們卻無法看到採椰人的辛勞付出,讓甘冒生命危險爬樹的採椰人,不禁感嘆“粒粒皆辛苦”。 報道/攝影:謝仲洋 椰水是我國民眾清涼消暑的日常所需,當付出數令吉買一粒椰子,埋怨因通脹越賣越貴時,人們卻無法看到採椰人的辛勞付出,讓甘冒生命危險爬樹的採椰人,不禁感嘆“粒粒皆辛苦”。 萬津賣椰水10多年的盧裕豐(54歲)藉助網絡的發達,參考了國外採椰人的爬樹“神器”視頻,繼而動腦筋將其改良更符合自身所需。 最高峰一天採逾400椰子 他在請朋友幫忙設計改造了好幾輪版本後,終於奠定了採椰的基礎。這比起完全靠體力爬樹上下的傳統做法,更加安全省力事半功倍。甚至最高峰時期一天分成兩班次採椰,能採到400、500粒的佳績。 該神器分成上下部分,他在上部分安裝了一個坐墊,後方的半圓形支架緊扣樹幹,以便可舒服坐著上下椰樹;下部分則是腳蹬的功能,這樣兩部分一起並用,交替移動,整個過程非常輕鬆,全程都是坐著爬樹,大概幾十秒就能上下一棵椰樹。 神器的成套工具,包括抓樹鐵鞋、腳扎子腳鉤、爬杆器、約70呎長的安全繩和安全帽,他在每次上樹前都穿戴完整,做足安全功夫,使得爬上最高三四十呎高的椰樹毫不費力。 接觸園主 和“椰”打交道 盧裕豐笑稱,自己10多年前會從商業買賣轉行到靠賣椰、採椰的體力活維生,是因看到椰子的價值,尤其在時代變化下,許多行業如相館及鐘錶行等都相繼沒落,只有吃喝生意是歷久不衰。剛好接觸到一些椰園園主,讓他就此和“椰”打起了交道。 他表示,一開始是向人拿貨在自家店賣椰水,但基於沒有知名度生意慘淡經營,一天只能賣10多粒椰水,甚至“100粒椰子一個月都賣不完”,椰子淪為損壞變質慘賠下場。 “我連砍椰也是邊砍邊學,最初砍得很不好看,不時到咖啡店向種植業農友討教心得。這樣到處在瓜冷區、甚至遠至森州波德申老港和武吉不蘭律,載椰賣椰水堅持了兩三年,我打聽到附近一些可供採摘的椰園,於是萌生何不自己學習採椰的念頭。” 他說,最初其實有僱聘一名印度籍外勞協助採椰,但總要受制於工人,後來在外勞回國後,他也不請人了,索性就自己學採椰。 他透露,最先是在椰樹下鋪墊床褥和舊輪胎等,用長竿勾採椰子方式,但椰子從高處墜下極易損壞且不耐保存。直到在網絡看到國外有人使用爬樹採椰神器,才解決了困擾多年來的採椰苦惱。 曾誤採虎頭蜂巢穴發燒3天 他坦言,雖然在神器的輔助下采椰無往不利,但遇上雨天和季候風雨季時,基於樹幹被雨淋溼容易滑溜跌下,更要擔心雷擊,對採椰都是一大風險,所以他都不開工。 “最怕在椰芭遇到虎頭蜂和眼鏡蛇,我曾誤採築在地上的虎頭蜂巢穴,結果被狂叮咬中毒,全身痠痛發燒3天,看醫生打針吃藥,用了一週才痊癒。” “至於頭戴安全帽和綁上安全繩,這些都是基本的安全措施。如果沒有安全帽,萬一頭部被從高處摔下的椰子砸中,後果相當嚴重。我曾試過被椰子砸中胸部瘀青,痛了好多天。” 住家賣椰水有多種“摻法” 盧裕豐在住家賣的椰水有多種“摻法”,比如摻甘蔗水為“二合一”、再摻檸檬片或酸梅則為“三合一”,中和椰水和甘蔗水的甜度;若在炎炎夏日,來瓶“超級冷”的狀態,更讓人沁涼冷意直衝上腦。 他解釋,所謂超級冷的椰水,是將其放在冰箱冷凍半天成半液固狀,只要敲一下產生的化學反應,就會慢慢結冰凝固,有些類似雪花冰沙,如同坊間盛行的雪花啤酒,所以他親自採摘的椰子,都是不加冰塊、不摻糖的純天然原裝椰水。 他舉例椰水可以有多種喝法,比如有印裔顧客拿自己帶來,要求把敲打過的姜拌入;東馬則有摻生奶(淡奶)的例子、也有椰水放 鹽,目的都是喝起來有更豐富層次感。” 他坦言,除了採椰要看天吃飯,即雨天完全停工;賣椰水也是天氣因素決定,遇上雨天喝椰水的人會少許多,所幸椰子只要採摘和保存得宜,可以耐上一週。 回憶起冠病疫情期間,那是盧裕豐忙到最不可開交的日子,尤其在坊間流傳打了疫苗令“身體燥熱”,得多喝椰水的說法下,他一天可賣上兩三百粒椰,甚至有人一次過大量買10粒椰,批發給小販賣則百多粒。 疫期銷量增兩三倍 “因為需求太過強烈,椰園還不夠多肉的嫩椰都採。比起現在的銷量在大熱天有百多粒,疫情期的銷量為目前的兩三倍。” 他說,當時靠接電話和Whatsapp買椰水都“爆單”,沒法做上門客生意。從採、載、砍到賣椰全由他一人獨自包辦,根本應接不暇,且採摘的椰子供不應求,有時下午還得進一趟椰園採椰。 他笑稱,顧客對椰水有不同需求,有的指定不要椰肉、有的只要嫩椰、有的要吃如同燕菜口感的嫩椰肉等,所以他熟知熟客的要求,在椰芭採椰時,都會把椰子照片發給熟客吸引下單。 他售賣的椰水以高塑料杯為單位,一杯4令吉、1.5公升瓶裝則為10令吉,可應需求摻甘蔗水和檸檬片,有意購買者可聯繫(011-3341 4951)預訂。 椰水“學問”難查證真實性 盧裕豐笑說,關於喝椰水的“學問”有許多民間傳說,如有人認為無椰肉的椰水比較涼、認為有椰肉較多的屬性熱、有說椰子不能動地、要空肚喝及過了上午10時不喝椰水等。 “還有人說用椰水來洗眼睛、生豬毛丹喝椰水祛熱、以及孕婦孕期的最後兩三週要大量喝椰水,生出來的孩子不會黃疸。” 他強調,這些都是民間偏方,難以查證其真實性和科學性。不過他每天進芭採椰,只要口渴就開一粒無肉椰子來喝,所以不用攜帶白開水。 他說,華人拜拿督公一般用青椰,印裔拜神則用黃椰,黃椰水喝起來的口感其實無異。 替住宅區範圍鄰里採椰 盧裕豐也有替在住宅區範圍種幾棵椰樹的鄰里採椰,一般會留一串好幾粒較美的椰子給主人家為酬勞,其餘的則歸自己賣椰。 由於椰樹長得很高,一般人難以爬樹採摘,都是使用長竿勾採,但墜下的椰子容易損壞不易保存,所以他在住區採椰也提供了方便,一舉兩得。 他表示,採椰給到自己的滿足感,在於顧客喝了椰水感到高興和滿意,更有人形容生病喝了椰水痊癒,感激他幫人採椰砍椰在累積功德。
8月前
藍臉蟹就是憑著它們“臉上”美麗的藍綠色,來吸引異性。有研究顯示,這類螃蟹的“臉部”顏色強弱,與它們的健康狀態和成熟程度有關。 紅樹林生態中有很多種螃蟹,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是那些甲殼五顏六色、雄蟹擁有一隻特大螯的招潮蟹了。它們一般喜歡在比較光亮的環境下生活。要是我們趁著退潮時段,走到紅樹林海岸碼頭或紅樹林靠內陸的堤防探去,就能輕易看見它們在灘地上活動。 然而,並非所有的螃蟹都生活在紅樹林邊,在紅樹林生態中,還有多種比較不熱愛陽光的螃蟹。它們通常住在有紅樹遮蔭,白天時相對陰暗的紅樹林下。若想看到它們,光守在碼頭或堤防上是不行的,還得走進紅樹林裡才有機會看見。在這些螃蟹之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藍臉蟹和爬樹蟹。 [vip_content_start] 藍臉蟹(學名Parasesarma eumolpe)是一種“臉”上有斑紋的螃蟹。以正式科學分類來說,它是近相手蟹(Parasesarma spp.)屬別之中的一種螃蟹,“藍臉”的名稱不過是我隨意取的,其實它的“臉部”斑紋不只有藍色,也有綠色的,有時候還會是淡黃色。那種藍或綠看起來有點熒光感,略似電影《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所擁有的幻藍色。在相對陰暗的紅樹林下,藍臉蟹就是憑著它們“臉上”美麗的藍綠色,來吸引異性。 有研究顯示,這類螃蟹的“臉部”顏色強弱,與它們的健康狀態和成熟程度有關。它們主要以紅樹的落葉為食,也會吃落果、樹根和其它動植物的碎屑,然後把從食物中所攝取到的類胡蘿蔔素,累積在“臉部”的條紋上。要是某隻藍臉蟹的攝食能力越強、營養狀態越好,那麼它“臉部”的顏色就會越鮮明,因而更受到異性青睞。而以“臉上”藍綠強度來展示營養狀態的,不只有雄蟹,雌蟹也一樣。 這類螃蟹在我國的紅樹林裡應該相當常見,只不過我們一般很少會真正地走進紅樹林下,所以容易忽略它們。 藍綠色的臉部 我第一次看見藍臉蟹,是在紅樹林中的一個木棧道上,但那一隻的“臉部”藍綠色並部不明顯。 我第二三次看到它,是在紅樹林靠內陸側的堤防邊。當時我從堤防鑽過旁邊的灌木叢,踩著紅樹的支柱根,一步步走進退潮時的紅樹林深處,然後坐在紅樹支柱根上靜靜地待了一會兒。我原本只是想在紅樹林下好好感受林中的氣息,沒想到待了不一會兒之後,林下竟然出現了一隻只螃蟹和小彈塗魚。它們從隱藏處慢慢地爬了出來,在我身邊爬動、跳動,在林下的灘地上覓食。當中就有一些“臉部”很藍、很綠和偏黃色的藍臉蟹,還有不少爬樹蟹。 爬樹蟹的正式名字是上相手蟹或新相手蟹(Episesarma 或Neoepisesarma spp.,近年來其屬名和分類仍有更動),種類也不少,有的有紫色的螯,有的有紅色的螯。它們不喜歡泡在海水裡,所以漲潮時經常會爬上紅樹避開潮水,故有爬樹蟹(Tree-climbing Crab)的俗稱。它們除了出現在紅樹林裡,一些種類也經常會在紅樹林靠內陸側的土堤防上挖洞,因此比藍臉螃蟹更容易見到。不過,生活在堤防邊的種類似乎偏好於夜間出沒。 樹蟹“跳水”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漲潮時乘坐小船駛入紅樹林中。記得那時候的潮水淹得相當高,小船在紅樹的樹幹間穿梭,馬上就驚動了紅樹上的爬樹蟹。驚慌之下,它們一隻只從樹上跳入水裡,這邊一兩隻,那邊又是一兩隻,形成一副螃蟹紛紛從樹上跳入水中的有趣景象。 在我國各種自然生態當中,紅樹林生態算是我最熟悉的了,畢竟我曾在紅樹林邊的漁村居住過兩年。然而,我平時所觀察到的紅樹林生態,一般還是從林邊觀察,真正走入紅樹林裡,靜待在紅樹林下觀察的次數不多。因此,即便藍臉蟹和爬樹蟹極可能是我國紅樹林生態中數量最多的螃蟹,我對它們的認識卻不深。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