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爱情

2星期前
 “我认为爱过之后来临的,就是让人理解爱为何物,正因为在爱过之后,才能理解那份爱是什么,所以总是会留下后悔,也因此,当爱越是深刻,越会留下更深切的后悔。” 以下内容包含《爱过之后来临的》剧情,不喜剧透者请观影后再阅读。 近期,看了由日本演员坂口健太郎与韩国演员李世荣主演的《爱过之后来临的》,该剧讲述男女主角在日本相遇,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跨国恋情,但后来因文化差异、生活重心不同变得渐行渐远,最终在互不理解的争吵中分开;多年后,他们因工作在韩国重逢,为过去的爱情好好善终。 或许是因为自己过去的爱情都没能好好善终吧,剧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深有感触:“爱情真的有结局吗?明明有过开始,却好像没有结局。” 这里所谓的“善终”,在我看来,并非一定要走向婚姻、白头偕老,而是彼此有好好地为这段爱情画上句号。 然而,谈过恋爱的人都懂,从一开始满心都是对方的热恋期,到后来经历生活大小事的摩擦、观念不合、一次次未能妥善解决的争吵后,爱情走向终点时,往往已是其中一方或双方皆身心俱疲的状态。此时若发生一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事,这段爱情的结局,一般都在彼此说着最难听的话语、挤着最狰狞的表情中结束。 但是,这样的结局,真的可以称之为结束吗?为爱情好好善终这件事,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可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某个平凡的日常偶然想起这段过往时,我们才会对当时自己未能好好结束而感到后悔。可伤人的话已经说出口,两人又早已形同陌路,这时候即便万般懊悔,对方又怎能感受得到? 《爱过之后来临的》的结尾,是男女主二人在事过境迁后,互相理解当初彼此的不易与各自的不成熟,男主在结束工作即将回到日本之际,因不愿再留有遗憾,于是从前往机场的路上折返,找到女主后,他们互相坦率地表达心声,弥补了当年的遗憾。至于两人是否会再续前缘,剧集没有明确交代,而是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 男主在剧中的另一段台词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我认为爱过之后来临的,就是让人理解爱为何物,正因为在爱过之后,才能理解那份爱是什么,所以总是会留下后悔,也因此,当爱越是深刻,越会留下更深切的后悔。” 是啊,若彼此真切爱过,最后却以满身疮痍的方式结束,日后想起,怎会不后悔呢? 上周,我应邀出席了前女友的婚礼,邀请者是 [vip_content_start] 新郎,他同样是我中学时期的朋友。多年未见,看着她满是幸福的笑容,我想起了她本就是那么爱笑的一个人,可我却曾让始终阳光四溢的她,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乌云。 婚宴上,我们有过数次对视,每每对视,我有好几次想酷酷地走上前与她握手,对她说声“新婚快乐”,但直到最后仍无法付诸行动,且将视线瞥向一边的始终是我。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过去那段伤害,也许早已被现任以爱治愈,但我依旧为过去的行径感到后悔,以致无法坦然面对。 婚宴结束,回家路上,一位同行的朋友问我:“心情怎么样?”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即感慨她嫁人了,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后悔当初自己不顾她的挽留,用最难听的话,在她心上留下过一道疤。 也许有人会认为,彼此的缘分早已结束了,何苦去纠结善终与否。但,我们都曾给予爱,也被爱过,为彼此带来慰藉,留下过回忆不是吗?那为何我们就是无法给彼此未能走下去的缘分一个更好的结局呢?好好说再见,为什么就那么难? 回溯未满三十的人生,自己未能善终的爱情不止一遭。人海茫茫,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次遇见那些没能好好道别的旧情,如果有机会,我由衷希望能坦然地为过去道一声抱歉,为她们,也为曾经不成熟的自己。 《爱过之后来临的》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生活也一样。不同的是,剧中男主勇敢折返,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常常无法迈出那一步。生命无法预测终点,别让遗憾成为爱的注脚,即便未能弥补过去,至少,进行中的爱情在日后无可奈何的迎来结束时,不要被情绪左右而让自己留下过多的后悔和遗憾。
4星期前
种的玫瑰开出了小花苞,我细心灌溉,希望她能绽放自如。女儿在一旁看花,和我聊起天来。 起初,她只敢有意无意地透露一点点,说我今天为她扎的小辫子,真是幸运。我想起昨晚和她共读《歪歪路小学》,里面有个叫莱斯莉的小女孩,有两条诱人的辫子,经常惹得后座的男孩忍不住伸手去拉,最后男孩反而被两条辫子救了一命。 “你的辫子今天救了人?”我打趣道。 “没有啦!”她格格地笑着说,“今天因为扎了两条辫子,某某对我特别好。” 她提到喜欢的男孩,脸蛋粉嫩得像一朵小玫瑰。她说男孩如何主动开口帮她赶走泼辣的班长,如何帮她处理手上还盖不完印章的图书,男孩的影子如何为蹲在地上排队的她挡住刺眼的阳光。 她重申:这是友情,不是爱情。 喜欢异性,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一定等到青春期才萌芽。我回想自己大概在三四年级时,也会对一些小男生产生好感,偷偷地在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当然,那都成为了永远的秘密。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不可能跟任何人道出。喜欢异性,那不是件羞耻的事儿吗?跟爱在班上捣蛋、不做功课的孩子没两样吧?我是乖巧的女孩,怎么能喜欢男生?异样的感觉只能在心里挖出小坑,偷偷地把这条邪恶的毒蛇埋葬起来。 我敞开心胸,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她聊着,聊得开心了,她什么细节都和我道开来了,我也能适时地从旁引导。我可以感觉到她的小兴奋、小害羞、小幸福。世界上那么多不同类型的男孩,不一定是终生伴侣。这生命中不同的缘分,都是一幅幅独特的风景。母女俩能边喝饮料,边聊聊这些优秀的男孩,欣赏人间之美,不也是一桩乐事吗? 我希望女儿以后都能跟我聊她人生路上遇见的男孩,如同聊花、聊树,或旅途看见的风景一般,一直聊到老。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我们可以为了维护爱情放弃很多东西,但不能事事以对方为先而失了主见。当自己永远处在跟随对方的脚步,成为对方的一个附庸,这段恋爱关系也就变得不平等了。 很多人一旦谈起恋爱,在缺乏恋爱经验下容易为爱情过度付出,变成俗称的恋爱脑。 实际上,大量研究证明,情侣在刚刚确定关系时,体内的后叶催产素含量(简称爱情荷尔蒙)会大幅上升,来加强和稳固彼此间的吸引力。恋爱本就是如此,何要称之为恋爱脑呢?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这样来形容恋爱中的人,但就是在这你侬我侬地状态中却是隱藏着汹涌的暗流。 嘉仪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尤其是她那盈盈秋水的大眼睛,每一忽闪,都让人忍不住想多望两眼。虽是招桃花体质,但嘉仪并没有让桃花开满天下,反而活泼开朗又健谈个人特质让她身边总有一票爷们兄弟、姐妹。 直到上了大学,嘉仪谈恋爱了。此后,她在所有聚会场合消声匿影,不止兄弟见不着她,连姐妹也难于见她一面。很长时间后,嘉仪说: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虽然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我就是忍不住要时时刻刻黏着他。」 「我很担心如果他遇到了更好的人,我会不会就失去他了?」 「如果他不在我身边,我就好像人在心不在,恨不得飞到他身边去,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无所谓。」 恋爱脑是一种病吗? 恋爱脑(也称为Limerenc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即一种狂热的、无法自拔的恋爱激情。它的特点是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对恋人出现强烈的迷恋和专注,以至于把对方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心为重点,忽略自身需求、价值、人际关系等,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 简单来说,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一旦谈恋爱就会无法控制的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恋人身上,忍不住想要依赖对方,得到对方全部的关注,并且也会不断用某种方式确认对方的感情(如会不会为了自己放弃与别人的聚会等),或期待自己能处于完全被照顾或者主导的极端位置上(如以我为主、完全听我的话)。 由于恐惧被抛弃或感情不穩定,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去取悦对方,小心翼翼的维持恋爱关系,让精神一直处在紧张、患得患失的状态中。这种爱得“徹徹底底”的方式,有时候却往往给恋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假象,将原本属于两个人的恋情变成自己个人的内心戏。 “他还不回复我的信息,那肯定是不那么喜欢我了。” “我不在他身边就会感到很孤独和失落。” “我需要完全知道他的一切,才能保证我们的关系是稳定的。” “如果我不投入全部的感情和精力,我们的恋情可能就会出现危机。” 我们可以检测恋爱中的自己是否有以下恋爱脑的5种表现: 一、对爱情充满幻想 浪漫主义大于现实,例如幻想童话式公主与王子的生活,或偶像剧中男女主角的眼中只有你我。 二、经常患得患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在恋爱关系里,一会儿敏感猜忌,一会儿患得患失,很难产生安全感。 三、自我牺牲式的为爱付出 为了付出而付出,没有考虑恋人是否需要,也没有考虑自己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或超越负荷。 四、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过度依赖对方 出现对恋人过度的占有,试图掌控恋人的一切。 想无时无刻与恋人腻歪在一起,为了爱情,愿意放弃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选择。 五、把恋人放在重要性的第一位,忽略了自己 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把恋人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一位的选择。 这5种恋爱脑的表现可以明显发现一方沉醉在自己对爱付出的剧情中:爱你就给你我的全部(做任何恓牲和不合理配合我都愿意)/爱你就是要撑控你的一切(你就要听我的) 这样不健康的恋爱方式让彼此都感到很累,在恋爱初期也许是甜蜜快乐的,但时间久了,其中一方开始感觉压力、喘不过气后,恋爱关系就被逼单方面选择结束。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掉入恋爱脑旋涡的人,可以如何戒掉,改变自己,让恋情可以变得更健康呢?  首先,不要习惯性只专注研究恋人的情绪和行为,而是开始学习先关注自己。也不要过度放大对方的行为和情绪,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让对方不开心了。要懂得关注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 给自己的备注: 。不过度依赖恋人,学习独立独处 谈恋爱可以和对方腻歪,但要避免过度依赖至失去了自己。 。提升自我价值 可以投入在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帮助分散依赖恋人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我价值。 恋爱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一种付出、接受的关系,爱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份量,有人爱情至上,奉行浪漫主义,有人却只把爱情视作生活的一个需求。 想对爱的人好,是一种情感自然的表现,但因此而将其归咎为恋爱脑,未免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因为谈恋爱不等于一定是恋爱脑,只要确定在谈恋爱的同时没有丢失自我则可。 我们可以为了维护爱情放弃很多东西,但不能事事以对方为先而失了主见。当自己永远处在跟随对方的脚步,成为对方的一个附庸,这段恋爱关系也就变得不平等了。 其实恋爱脑没有那么可怕,它也不是一种病,但它可怕的是在恋爱中失去了自我,变成他人喜欢的却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样子了。要记得,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是最动人的happy ending 。
2月前
你随便留下的评论,像极了渣男射后不理,难道你没想过自己的留言会形成怎样的辐射?即便他们为了外界的闲言闲语做了数千万次心理准备,人心终究是有感受的。 日前,网媒报道马来西亚华裔歌手Dior大颖在社交媒体上间接辟谣,回应了与巫裔歌手男友菲道尔的分手传闻。评论区不乏网民留下诸如“女的被halal了吗?”、“肉骨茶很香”的留言,这些言论明显看出一些网民对异族恋情的偏见。 先声明,我并非两位歌手的粉丝,没有要为他们护航之意,而是想借此机会探讨大马社会中对异族伴侣(尤其华巫配)的歧视这一存在已久的社会课题。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华巫伴侣是在小学时期。当时,一名华裔男子与一个巫裔大家庭一同到餐馆用餐,该男子与大家庭中的一名女子表现得亲密无间,两人眼中流露出的爱意也显而易见。 这一组合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当时,无论是身边的亲戚还是熟悉的叔叔阿姨,大家通常都与自身种族的人结婚,因此,这对华巫伴侣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实属从未见过的新事物,视线始终无法从他们身上移开。 一位亲戚注意到了我目光所及之处,便对我说:“那个华人一定是中了那家人的巫术,没有正常的华人会和马来人结婚的。”巫术?看我一脸懵逼,亲戚继续解释道:“马来人有一种巫术,中了之后会傻傻地爱上他们,然后离开自己的家人。”。他还告诫我,一定要小心马来人,不要与他们走得太近。 当时我见识尚浅,自然被亲戚的话吓到了。回到学校后,我立即向我的巫裔同学阿里询问亲戚所说的是否属实。如今回想起来,先不论和我同龄的他是否真正了解所谓的巫术,他听到这些话时,心里该有多难过啊……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对华巫族群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跟本地穆斯林通婚须改信伊斯兰的要求后,我才理解当时那位亲戚为何会说出那样的话,以及那位“入赘”到巫裔家庭的男子有多么勇敢。 华印配由于宗教的同源性及结婚时不强制入教的规定,通常较容易被本地华裔接受。可万一华裔家族中有人提出要与巫裔通婚,分分钟是闹家庭革命的大事。即便自家父母最终妥协,亲戚和朋友的负面评论仍会对这段关系造成莫须有的压力。 若双方足够坚定,也许可以无视他人的目光,说服各自的父母顺利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如果有一方无法承受外界的议论,或父母坚决反对,纵使两人多么相爱,也只能执手相看泪眼,将彼此曾经的点滴视作一场美丽的梦。 伴侣无法携手到最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宗教因素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遗憾的一个。信仰作为伴随一生的力量,是脆弱与彷徨时的精神寄托,可是,当遇到与自己信仰不同的爱人时,它往往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家庭与宗教本就是难以调和的问题,自是所有希望厮守的异族伴侣,特别是华巫配,必须面对的挑战。然而,我最鄙视的,乃明明事不关己,却对他人家事指指点点的亲戚朋友,以及在网络发表恶毒言论的人。 每当有异族通婚的新闻,中文媒体通常以“佳话”的角度进行报道,各报报道的风向一般也没有太大偏差。然而,评论区总是会有人对新人留下恶言。例如“猪肉不香吗?”、“不能喝酒了咯”、“好好的女子去包头”等等。 若至少能够提出一些有逻辑的观点,比如强调保持血统纯正的重要性,虽然我可能不认同,但至少能对此 表示尊重。可这些网民脑中往往只有猪肉酒精短裤,智商着实感人。 猪肉确实好吃,酒精也相当令人陶醉,短裤更是清凉又方便,我也难以割舍。但两个拥有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无论是交往还是结婚,双方必定在决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关系前就做了深思熟虑的思想准备。即便日后他们真的走入婚姻殿堂,其中一方被迫改教,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将与清真相关,这些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你随便留下的评论,像极了渣男射后不理,难道你没想过自己的留言会形成怎样的辐射?即便他们为了外界的闲言闲语做了数千万次心理准备,人心终究是有感受的。 用个很华人的说法劝各位:积点口德吧。 我曾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讨论,基于某种因素,若非须强制入教,一些华裔男子会更倾向于选择巫裔女子作为伴侣。这一讨论得到了不少华裔男子的认可,侧面反映出部分华裔对异族通婚是抱有积极态度的。 的确,在大马,宗教是各族通婚的一大障碍。然而,根据我的观察,异族通婚,甚至仅是交往,在相对文明的西方国家也常常遭受种族主义者的歧视。大马可从不缺这类人,即便未来伊斯兰教取消了强制入教的规定,偏见与歧视真的会减少吗?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22年,安华的女儿,同时也是公正党全国副主席的努鲁依莎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与华裔智库研究员任韶龙再婚一事。不同的是,努鲁依莎作为知名政治人物,她的再婚消息不仅遭到了华裔的贬低,还有不少马来网友留下诸如“Melayu sudah takda lelaki ka?”等负面评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土华印配看似普遍被华裔接受,但是否就真的没有人持有异议? 宗教和种族不该成为伴侣厮守的障碍,爱情应该回归它应有的单纯与美好。祝福所有大马的异族伴侣,你们真的很勇敢!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关于内裤,有一票男人说的是有关驯服的事。 我们生命中或许都曾遇到过,这群把内裤穿得破烂不堪,四处破洞的男人们,他们或是家人,或是伴侣。他们骄傲地说着这是他们历经几年驯服而得来的光荣战绩。驯服的前提,当然是那物原本的不羁,甚至还有顽劣。内裤不能试穿再买,穿之前也就不知道是否合身称心。 我总也无法理解这样的驯服过程,因为定期丢弃的关系,我的内裤们并没有活到满身坑洞的机会。我甚至连束带起皱成超丑的荷叶边都忍受不了,也就不必说那些破洞了。那样的破烂对我来说是可怖、恶心、缺乏安全感的。我想像的是,穿着那样的内裤,不会在摩擦间让人感觉刺痒吗?不会总感觉没穿一样吗?我自己买来的内裤,基本都是我喜欢的款式和布料质感,也就没有不合身心的忧虑。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曾有一盒3件标上L码却无比紧身的内裤,我起初想着洗个几年应该就能变松了,但他们没有,他们倔强仿佛我难愈的肩颈痛,甚至更久。或许那也是种尝试驯服的过程,但差别在于最终是我选择放弃了。 但其实除了破洞和荷叶边,让人生畏的还有筑起菌落的霉点。家人习惯把脏衣服置于厕所的洗衣桶里,待累积足量再一次清洗,于是常常在替家人晾衣的时候,发现有些衣服、内裤或内衣因长年累月的潮湿而长成的霉点。若是我的衣物那我必然弃之为快,但都不是。曾经离家念书,后又常年住校上班的我,活如家中租客,快有8年的时间,我的衣物都与家人分开洗涤。那些霉点也就仿佛分隔线,横亘在我和家人之间。 被拉链背刺过的男人之痛 穿起内裤是成长的象征。小时候并不爱穿内裤,原因单纯是因为麻烦,不管是穿或是脱,都会徒增一道无谓工序。可是疼痛会让人敬畏。我想男人们都曾有被拉链背刺过的经历,那样的疼痛绝对让人不敢造次,于是后来我们乖乖穿起内裤,即使偶尔选择不穿,行动也会变得小心翼翼。我想没有什么能够将我驯服,除了疼痛。穿起内裤是自己和自身的相互磨合,这一切通常从穿起三角内裤开始,后来会有人尝试穿四角内裤,或是更长一些的“孖烟通”。曾经也试过穿起四角内裤,奈何选择的品质不佳,穿得久了布料变得松垮而显得丑陋,后来也就懂得要选择以超细纤维作为布料的四角内裤,虽说要天热时要忍受汗水难被吸收的困扰,但这样的材质至少能保证其使用寿命变得长久。 驯服是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之于狐狸,或狐狸之于小王子,不过都是彼此成千上万中的渺茫概率之一。只有驯服。只有驯服,才会彼此需要。我时时在思考这种需要驯服一方的关系。圣 ⦁ 修伯里告诉我们,决定驯养与被驯养时,我们终要冒着差点掉下眼泪的风险去承担一切。狐狸的一番话让小王子想起玫瑰,他觉得或许是玫瑰驯服了他。 但爱情于我并不是驯服。驯服与被驯服,总有一种由上对下的不对等关系之感。我宁愿桀骜一如难以驯服的内裤,即使爱人要把我丢弃,我也不想把自己活得一身坑洞。会不会有人丢弃爱人仿佛丢弃内裤一般不假思索不掉一滴眼泪?我想也有的。成熟的内裤会明白被丢弃的原因不过是清楚知道彼此之间的不合适,也就没有了继续相互磨合的必要。 或许内裤与爱情是可比的,从对身体的认识来了解自己,从对爱情的需求来熟悉自己,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懂得如何与自己自处。后来的后来我说我近年的恋爱经验已然饱和,短期内大概不再需要恋爱。但归根结底,应该是我认知到我是一个桀骜至不够好的伴侣,时时自由得令对方面对无法忍受的孤单,我却仍然选择当个倔强的内裤。将我丢弃的,我仍感谢他们曾经尝试爱过我。   相关文章: 【当代小物件 01】四角关系/直男K(吉隆坡) 【当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数的/弯女L(加影)  【当代小物件 04】内衣进化论/闲来无事(加影)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