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特殊兒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必須深入去探討特殊兒的定義。對於你,我常問我自己:你是特殊兒嗎?什麼叫特殊兒?那些無法自理、無法與人溝通的才是特殊兒嗎?讓媽媽手足無措,進而重新審視自己、增長知識的孩子,算不算特殊兒? 當了媽媽以後,我常以“棒下出孝子”為座右銘。對你,我一直很嚴格,我扮演著虎媽的角色,我說一,你從來不敢說二。因此,與你的關係,也就不怎麼親暱。但是我一直認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以後你長大了,就會明白做母親的苦心了。 上小學前,你是那個對媽媽的話言聽計從的孩子。然而,剛上小學沒多久的你,眼裡卻沒有了光,手上腳上的傷口也愈來越多了。我每一次問你,你都會說是蚊蟲咬傷後的抓痕,我也沒有懷疑。2015年,你11歲,你開始亂髮脾氣,固執不聽勸告,我心目中的那個乖巧的孩子消失了。我對你大吼,甚至打你,你也開始對我進行無聲的抗議,但我不加理會。然而,你的頑劣,讓我被冠上“不會教孩子”的罪名,於是我開始想辦法與你溝通。 同一年,我報名參加臺灣弘光科技大學辦的輔導課程,認識了“阿斯伯格”兒童及其症狀。由於我覺得這心理病和你的情況很相似,就覺得你其實就是這種特殊兒。回國後,我到學校和老師們溝通,希望老師多瞭解像你這樣的孩子的需求。然而,許多老師對這病症並不瞭解,反而認為是我過於保護孩子。我無奈,只好換個方式,勸你多忍耐,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把眼光放遠一些,也許中學生涯會更好。你彷彿接受了我的提議。 上了中學,你找到與同儕學習的快樂,眼裡又開始有了光,開始努力去維繫友情。對朋友,你傾盡全力、有時甚至情願委屈自己,只為了得到朋友的認可。當你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當功課因陪伴朋友而堆積如山、當你無法梳理情緒,又遇上嚴格校規,你開始焦躁,開始無法睡覺,精神萎靡。這讓我很擔心你,但是,你似乎認為我不會明白你,拒絕透露任何心事。我也只好作罷。 被霸凌也不敢告訴媽媽 2020年,你上了高中,進入全新的一班,但同時也遇上了行動管制令。因為無法去學校,無法與新朋友培養感情,讓你的情緒瞬間掉入谷底。過後,你被確診為焦慮失衡症(Anxiety Disorder),而開始服用藥物。後來,因為一次老師的不理解,因為同儕的忽視,你選擇了極端的方式——自殺來控訴。雖然未遂,但是學校卻因此喻令不讓你回校。為了你,我苦苦哀求,放下所有尊嚴,幾乎要下跪了,只希望學校給你機會。但是,一切似乎很難,大家都害怕你造次。作為家長,我放下我所有的尊嚴,卑微地苦求學校,我甚至願意簽下保證書,萬一你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追究,但他們還是不相信,也不接受。 因為感覺不到世界的善意,你在家再次採用極端的方法,企圖一了百了。我滿眼淚水把你送進中央醫院以後,醫生再次給你的情況冠上了各種名堂的心理病——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躁狂抑鬱症(Bipolar Disorder)、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等等。我一時無法接受,除了流淚,我採納了各方的善意指引,開始與你一起接受密集的輔導。 在各種方式的輔導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瞭解在教養你的過程中,犯下了許多過錯,以致你在小學面對霸凌也不敢告訴我。我一直以為是你的不合群,才會發生被朋友遠離的情況。我的不理解,讓你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因為你,我重新認知角色,明白世間最重要的就是健康與平安。 在醫院看見了人間疾苦,你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執著,醫院真的是一個讓人學會珍惜的地方。在緊急病房就醫時,你答應過媽媽,你會要好好活著,要愛自己更勝卻其他事物。我把你的承諾記錄了下來,希望你沒有忘記。 孩子,你要明白:人生不需要100分,得有一些缺憾,才是完整的。 孩子,我愛你。感謝你的出現,讓我明白一切皆有可能,每一件的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寓意的。傷了痛了,媽媽懂得了“放手”才是父母予孩子最深沉的愛。 這些心路歷程,在我腦海遊走了好多年,一直到今天,我才能將之付諸於文字。 孩子,是你讓我重新成長,打破自己之前對青少年的認知藩籬,也懂得了如何關愛別人的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有另一面的。因為有你,我年過半百,仍可繼續學習及成長。對我而言,你就是一個很特殊的孩子了。 而今,剛滿20歲的你,隻身到他國唸書已經一年了,間中我沒有去看你,只是“請”了你的姑姑和姐姐趁旅遊之便去看了你兩次。他們都告訴我你很好。我也真的希望你會越來越好。 孩子,媽媽寫到這裡,我心中默唸了不下百次,希望你相信自己,愛自己。不管過去你歷經了多少煎熬,一定要記得媽媽永遠都愛你,希望你無畏無懼,健康成長, 他日學成歸來,活出自己的人生!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柔佛州只有3個佛教團體興辦幼稚園,古來佛學會是其中之一。 該會於2018年創辦幼維園的初心,是希望能給予特殊孩童協助。然而,該幼稚園如今已改為正規幼稚園,學生人數也從初時的3名學生,增加至目前的24名學生。 拍攝:蔡雪花 古來佛學會主席余偉勝感慨地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興辦教育需要大量經費。 從開始的3名學生到冠病疫情期間的行動管制令(MCO),幼稚園經歷學生學費收入和開支不平衡、教師為學生上網課卻不收學費等情況,導致該會必須承擔教師的薪水及租金等。 他坦言,幸虧幼稚園的運營得到很多佛友、護法等的支持與贊助,如今隨著學生增加至24位,幼稚園的學費也開始能取得收支平衡。 他說:“對我們而言,運營出現虧損是另一回事,為了能以佛教教育孩童,我們願意繼續辦下去。” 他透露,該會從早期就已開始開辦兒童佛學班、青少年佛學班及成人佛學班,而在佛學班上課的學生,許多到了中學,往往因忙碌而減少與佛教的接觸。 “這讓我們意識到佛教教育的不足及開辦幼稚園的必要性。從籌辦幼稚園開始,我們希望孩童從小接受佛教教育,培養他們的德行與品行,希望這些孩童能有宗教的思維,以宗教的思維看世界。” 他表示,不論是什麼宗教,正信宗教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的內心更加堅強,性格也更加穩定。 他說,這些年來,學生家長所給予的回饋很正面,他們感受到該會幼稚園的教育與其他幼稚園不一樣,該會更注重品德教育,希望幼兒能在黃金期培養好的態度與習慣。 他披露,隨著該會購置了一片5英畝的土地,未來的計劃或規劃將以教育為主導,包括建課室,招收更多幼稚園學生及開辦更多佛學班。 該會副主席兼幼稚園院長林金華表示,幼稚園一路過來一點都不容易,尤其是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很多狀況都顯現出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否相互融合更是一大挑戰。 他說:“我們的初衷是培養孩子的品格,除了正規幼稚園的課程,我們希望孩子在遊玩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朝著德育、群育、體育、美育的方向學習。” “我們讓孩子從學校開始,進入課室前先學習脫鞋放鞋,並養成自動自發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孩子瞭解他們學習,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棒。” 他說:“在學校,我們致力營造一個處處都可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隨時學習如何禮讓等美德;在父母的教育方面,我們不定時安排成長營,讓父母瞭解孩子出了什麼狀況。” 另一方面,他坦言,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面對E世紀的孩子,父母如何學會把手機放下,加強與孩子的互動及心靈交流,是當下社會的一大挑戰。 他透露,開辦幼稚園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協助自閉、過動等狀況的特殊兒,讓他們有機會與正常孩童互動,並在掌握生活技能後去應該去的地方,例如小學的特殊班,不要讓他們錯過學習的黃金期。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