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猪脚

家人日前在街边摔伤,下巴鲜血淋漓,脚上也有几个伤口,至医院缝了几针,皮肉受苦好几天,幸好没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与妈妈聊天随口提及,妈妈以台湾习俗建议吃猪脚面线,我说等家人下巴不痛再说。忍不住转述,家人连称不用不用,这里没吃猪脚面线,也没有什么补运的食物。对,坊间不难见到卤猪脚、猪脚醋,但似乎没看过贩售猪脚面线。那么,本地有什么压惊补运的食物吗? 家人交游不广,他不知道不表示没有。我于社交媒体询问,大马可有补运食物?有人提及洗澡水加痲疯柑叶跟柚子叶以洗去霉运,或将家居服带去庙宇诵经、盖章。友人热心提供一些大马习俗,但听来确实没有补运、去晦气之类的食物。 猪脚面线是家常食物,蕴含妈妈、阿嬷为家人祈福的心意。先卤猪脚,面线煮好后,拌上猪脚的卤汁,上头放一两块猪脚。红褐油亮的猪脚,光看就诱人。面线就刚好和太烂的差别,无所谓好不好吃。只是近来风气转变,如今为家人烹煮猪脚面线的或许较少,反正许多餐厅、小吃店贩售猪脚面线,想吃不难。 猪脚面线亦是祝寿食物,长辈过生日尤其讨喜。中年后口味倾向咸食,比起甜腻的奶油蛋糕,如今过生日我亦宁愿吃猪脚面线。 在台湾,倘若遭逢意外、出院、出狱之类,通常热心亲友会准备猪脚面线,让事主除晦气、添福寿。假使不喜欢,事主吃两口意思意思即可,无须整碗吃完。万一事情严重一点,还可以过火炉。台湾乡土剧偶尔会出现某人过火炉、吃一口猪脚面线,周遭亲友拍手庆贺重生的场景。 信与不信都遵守 或因台湾大型天灾甚多,台风、地震等无从闪躲,台湾人习惯祈求神明以及不知名的力量消灾解厄。即使是看似科学、理性的科技业,亦有外国人看来啧啧称奇的习俗。不论哪家公司(台积电也不例外),机台摆放零食绿色乖乖(祈求机器乖乖)已是惯例。放了乖乖工作若不顺利,那就大家一起解决,但没放乖乖却是管理者疏失。为了职场和谐,一般人无论信与不信,全都遵守,反正放乖乖不算麻烦,且放乖乖至少能避免长官、同事啰嗦,这便是好处了。而乖乖须适时替换,一旦过期,灵力随之消失,不可不慎。时代演变,并未改变台湾人以食物祈求顺遂的习惯。 平常可吃、过生日可吃、补运可吃,猪脚面线还真是台湾人的神奇食物,我还没想到另一种食物足以相提并论。人到中年,深知世事多艰,倘若吃点猪脚面线果真能补运添福去晦气,实在是满好的安慰。
5月前
寂静是一种资源,写美食,也不是一定要喧哗,静静的写,写我喜欢、曾经吃过的小摊小店,他们都在坚持,小,是他们故意的。听听老板们在采访中透露的心声: “如果依赖外劳,招牌一定完蛋。” “比如说腌咸菜,要煮到咸中带酸,才能放猪油、冰糖,但负责煮食的员工,往往没有耐心,急急早早调味,浪费了原料。” “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只开一家店,就是为了保持口碑,维持金字招牌。” 养病期间,正好整理从来没好好整理的一些资料收集,姑且称之为“小店&小摊&小吃观察”。专栏名“就是有偏见”,多少带有现在的生活态度,生命有限,只到欣赏的小店小摊,支持仍然亲力亲为的老板。 我对外劳(有称外籍移工),有一些“体悟”和“体会”。曾经聘请外劳,对他们有多一些了解。 我以为,菲国的素质最好,天分最高,工作态度也可以,也最团结,是我最乐意聘请的群体。他们家人都还在菲国,赚了钱,大部分都会回去和家人团聚。对于猪脚、猪扒、猪肉料理,他们也有一套菲国料理心得,一起工作,还能彼此交流两国美食,我发现,他们很会吃猪脚。 孟国外劳则自成一个庞大不可轻视的“团体”,能说流利英语的,几乎都是餐饮界的主管了,要不然就是自己做生意当老板,弹性很大,而且他们会扶持新来、弱势的自己人,这绝对是最不可小看的群体。 缅国外劳都想自己当老板 缅国的大多是老鸟,孩子都两三个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上学,他们也团结,但更倾向自己顾自己,他们大多想自己当老板(主要在餐饮),因为一些“偷懒”的餐饮老板,以为可以轻轻松松赚钱,自己免费奉送“祖传”食谱。他们学会各种餐单,在他们之间流传,谁要自己当老板开档,他们都有食谱可以供应,可以这么说,他们手上掌握最多华人食谱,最后都自己当老板。 今天要介绍这家,年糕,自己做、自己炸、自己卖。一人秀,没有请人,完全自己来。 【本期随食】老顾客早早就订过年年糕 制作年糕,一点也不轻松,俗称多工,这个钱,不好赚。 这辆餐车,是家庭小生意;也是这辆餐车,养大两位专科毕业的儿女。 太太在家里制作年糕,先生把制作好的年糕拿出来卖,现场炸年糕、炸香蕉、炸……。 过年时,也是生意高峰期,老顾客都知道他的年糕自己家里做,早早就来订年糕。因为家庭人手自制,产量有限,也为了维持品质,来晚了、满额了,老板就不再接单。 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年了,老板始终很勤劳换炸油,维持干净清澈,没有如外面的“黑乌金亮”。 哪里找?Damansara Heights的Jalan Batai——Yum Me Place茶餐室对面树下的唯一餐车就是了。
1年前
2年前
书里有一段略带伤感的幽默文字:“如果说狗的本领是看家,鸡的价值是下蛋,水牛的工作是耕田,那么……猪的使命就是——被吃掉。怎样对待猪猪,才算不辜负?”读过《就爱吃肉!》,我觉得我辜负过猪肉的伤害记录有二。 ❶我用五花肉煲汤,严重辜负了五花肉这趟人间之旅。作者选出皮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猪身上最好吃的肉第二名。它的最佳烹调方式是回锅肉,只需约莫20分钟,实在不应该在滚滚热汤里煎熬一个时辰。我错了。 ❷有一次我去猪肉档物色猪脚。尼泊尔客工告诉我:“猪脚tak ada,ada猪手”。当下的我当作笑话便买了猪手,不就是个四脚动物,怎么还有猪手之分?在多次与友人分享这个笑话以后,才发现书里介绍猪肉是有前蹄(猪手)与后蹄(猪脚)之分的。猪手筋多肉瘦,煮起来怎样都不及猪脚软烂胶质饱满的口感。这下终于明白那次用猪手煮猪脚醋,口感就是差一点的真相。 如何衡量一本好的美食书?我觉得文字必须共情。《就爱吃肉!》的实力是轻易勾勒出我最欢愉的吃肉食光——大日子吃的白斩鸡配炸葱油与劳勿的Ratha香料炸鸡。即便里面说的全是中国吃肉历史与文化,我这个大马胃还是接住了上海白斩鸡与老北京炸鸡。上海人爱吃鸡,尤其爱吃白斩鸡。他们对白斩鸡有同样的追求——金黄色的皮底下,裹着白嫩的鸡肉,往酱料里轻轻一蘸,酱油里的咸鲜渗入肉中,回味无穷。这是被疫情困住半年无法回家的游子念想。 至于炸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袋名单。作者说:“一切带老北京名号的食物都是假的,除了炸鸡。”作者把北京烤鸭放在哪了?老北京炸鸡的做法是鸡肉腌过后用热油炸,再撒上孜然和辣椒粉。 作者也说不出老北京炸鸡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是的,我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劳勿Ratha香料炸鸡。我觉得那种香脆是巴生炸鸡与大型连锁快餐店炸鸡都攀比不上的(请原谅我对自家家乡炸鸡的偏爱)。在大家都说榴梿是劳勿的名片时,我想说,你们都吃过这里的炸鸡吗?欢迎各路读者前来劳勿品尝香料炸鸡。 猪与鸡不过是茫茫肉海中的一小章节,还有鸭、鹅、牛、羊与各路内脏打造这条人生尽欢的肉流社会。我最爱的还是主编李舒的开篇——公开讨论吃肉这件事,绝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吃肉与吃素看得通透些,不过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重点是,我们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漫漫人生路的每一刻,我们一直都可以有所选择,那才是最美好的。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