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王修捷

人们普遍都会觉得,写得很好的一首诗,在朗诵时会失去很多精粹部分,但是,这个既定印象其实建立在不成熟的、主观性的看法上。林健文认为,讲这种话的人,或许自己也不了解朗诵里的机制(比如语音、语调、诗意)。可能对一般听众而言,语音仅仅只是表达诗歌的一部分,但健文认为,它其实像唱歌一样,借着朗诵会达到某种意境。他举例:所谓的音色,指的不只是词曲的好,更多是说唱歌的功力,如陈奕迅对歌曲的诠释,可以依靠音色将词曲带到新的境界。从这个点延伸开来,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要做一些事?比如,去写一些没这么难表达,但依然拥有现代诗元素的诗歌,让音色/语音达到诗歌的高度? 作为一个诗人,林健文怎么看待国内近年朗诵活动?朗诵者是否有符合诗人期待?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切入点都不尽相同。他之前比较希望看到台上朗诵的学生先认真去认识一首诗,才开始进行朗诵。林健文时常在各种场合提及这个问题,希望得到回响。然而,几年前他发现,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核心概念即使是呼吁了以后还是一样反复发生。因此,林健文决定开始去身体力行去改变它。 对于大部分只专注创作的马华诗人而言,可能并不熟悉朗诵这一块,而热衷于朗诵活动的老师们,虽是心向往之,但可能没达到写好一首现代诗的高度。即使坊间作品相当多,即使大家也会开始去模仿、学习参考,并纳入种种不同的朗诵元素,但林健文认为现在依然还是一个过渡期,需要四五年才能大致达成下一个目标。 当笔者问及目前诗歌朗诵所抵达的水平,他认为,目前已能看到老师们开始不抗拒使用现代诗。林健文认为过去登台作品里充斥“可爱”的诗、口语化的诗,有些甚至是散文。此外,中学生选用的诗也有局限性,一般不会选择台湾或马来西亚的诗,而是停留在早期中国诗坛作品。换言之,朦胧诗之类的诗作并不盛行于朗诵界,某个阶段里,大家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容易明白的、写实派的诗,如杨牧、郑愁予、余光中等诗人作品。 诗人的朗诵标准 以诗人的身分担任评审时,其朗诵标准又是如何?他透露,在评审时会单纯注重自己要评的项目(比如诗意),并会在意选手选出来的文本是不是自己能驾驭的,能否做得到想要做的东西。他不会以一个笼统的大原则去评断,仅以现场选手表达出来的水准为准则。 过去的十多年,他不断在鼓励参赛者选用现代诗及马华诗,毕竟特意选一些有隔阂感的作品并不合适。他举例:小孩唱情歌,可能无法感同身受。虽然小孩本身可以靠技巧弥补这些空白,但当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时,当大家语音语调都很好,比赛性质就要回到原本的问题:这一首诗,换了一个身分,你是否还可以理解这一首诗,或者,诗是否和朗诵者身分契合?以诗人而言,创作可以随性,但以朗诵者而言,则需要思考,他们是否可以明白或驾驭这首诗歌。 健文此时以常胜军刘巧晴为例。巧晴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诗歌,据她回忆,因为7岁时的表演属于群诵,巧晴会选择朗诵周锦聪老师的诗歌;到了高年级读诵,她开始朗诵一些没那么童真,而是比较成人一点的诗。她认为可爱的诗有童趣,也适合低年段,大人的伤悲则涉及很深的内心感受,那是另一种层次的挑战。疫情前她还参与低年段群诵,到了独诵时,巧晴认为要看性格。开朗的人适合朗诵活泼开朗的诗,沉默者适合朗诵描述内心的诗歌。 “诗歌上台,诗意下台”? 健文曾在星洲日报的专栏写过关于“诗歌上台,诗意下台”的争论。他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这句话意味着作者、朗诵者双方都有责任,而非简单认为诗歌一旦上台朗诵便会失去诗意。一般朗诵者只求把诗的意象表达,而没有很准确把它另一方面深层的本质表达出来。“我们写诗很多时候会借用意象来让读者看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现代文学的主要方法透过修辞和意象来让你看到诗人到底说什么,但朗诵时会面对一个问题:听众是否能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到底能不能抓到作者诗意?” 然而健文觉得为读者降低诗歌的复杂度,并没有降低诗的地位。他以爱尔兰吟游诗人为例:吟游诗人既然可以把诗唱成歌,形式上已经很接近一种表演与诗意融合的方式。他认为,在朗诗时,语调上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而透过别的方式,比如语言、场景、物件,也可以找到一个方式让它更加适合朗诵,而不降低诗意。他目前正在找平衡点。这两年也偶得满意作品,如〈Air〉。“诗本身会感动我,而我从朗诵者巧晴的声音才知道它可以到达的地方。” 然而,巧晴州赛时朗诵的〈Air〉,健文是为了土崩罹难者而写。巧晴看到这篇诗作时,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土崩事件发生在雪州,当时她朋友在露营区,发生土崩事件后便永远见不到面。为土崩案件的罹难者朗诗,她有感而发。“我没有用太多高低音,用最本质的东西——声音去呈现,把故事最重要的地方传达出来。” 以场景营造氛围 健文透露,自己以场景成功营造氛围:他以“雨水分开城市和城市、雨水分开山和山的那一天、雨水分开山和城市的那一天”,三个场景来推进诗句。他创作的时候有刻意地用雨水制造情景,而巧晴没有刻意渲染,却可以把场景还原,让人触动于这件事情,想起这个事件,想起这首诗,让听的人永远都记得。这反而是很难达成的。 健文认为的“诗意”是,朗诵者必须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在朗诵前需要深刻理解。“诗意是深层内容,不是表面上可以呈现的。我以前会觉得诗意是必须经营的,通过很多内容、词汇、现象把诗意表达出来。一首诗可以置入很多诗意。现在我经营一首诗,只置入一样东西在里面,不会多于两个想表达的东西。 “对很多人而言诗意是不容易理解。我们有必要让诗意用最快速最简单的方法传达给观众,而不是隐藏得这么深。若不能打破这点,则选择的词汇和诗意在某程度上已经造成朗诵者没办法表达自己,也没有很好的表达诗意。最快最有效的,就是最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诗,透过叙述很难达到目的,适合转成对话。表达历史事件的诗很难透过对话呈现,就用叙述营造。” 朗诵技巧对健文而言离不开设计,朗诵者还没上台前已经需要掌握清楚。自己是角色上的跳跃,让现场听众了解你以什么身分去呈现这首诗。同样题材两个人去呈现,方式可能不一样。若方式如出一辙,就是表面地朗诵,而不是深入核心。 巧晴则强调,她不囫囵吞枣地背诗,当她读熟并理解那首诗,画面自然在脑中。这比死背来得好。比较高潮的部分则用强调的语气,让读者去身临其境。 上一届的新纪元杯,健文给巧晴写了一首诗——〈Rain〉,诗讲述的是巧晴用〈Air〉拿了国赛冠军以后,回到舞台发现雨已经停止,但是朗诵的声音还留在舞台上。今年巧晴打算用来参赛的诗,题材会是上一首诗作〈Rain〉的延续。创作者健文把一个事件分拆成三首诗来处理,从〈Air〉到〈Rain〉再到新的创作,它会是一个整体。 不得不说,健文这些年的写诗之路,已经从纯粹写诗进入到加入朗诵的种种考量。这一次他和巧晴的合作,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且拭目以待。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制服团体聚会 第二届全国政府中学华文学会干部研习营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跨越种族藩篱 丘淑霖说声 早安 Kawan!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4星期前
爱FM主播兼节目制作人丘淑霖主持的节目《早安Kawan》,日前荣获AIBD国际媒体奖最佳广播节目奖。该节目体现了跨文化、跨族群以及跨语言的可能。众所周知,爱FM作为纯中文电台,过往的所有节目都以中文为媒介语播报。而这个节目首开先河,尝试打开语言格局,甚至在节目名称上也拥有其改革性。 淑霖提及,历来节目名称很讲究规范的中文,这次则首创置入外语。对于国营中文电台而言,节目得以制作并广播无疑是一项创举,让人耳目一新且意义深远。 问及节目初衷,淑霖表示,自去年起的一档新节目成为她思想蜕变的转折点。过去8年,她一直主持时事节目,最初一切都很新鲜有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族议题依旧被挑起。种族课题谈了又谈,她从最初的热心变为痛心与无奈。在面对种种煽动情绪的事件时,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种族议题更加融合? 从被动报道到主动接近 她分析,过去在主持时事新闻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才进行报道、分析与评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化被动为主动,以促进种族之间的关系? 她提到,在国营电台这么多年来,每当有节日庆典,如开斋节或国庆日,她都会投身制作公益广告,或通过穿上传统服装等方式支持活动。然而,她开始自问:“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穿上传统服装,我们就彼此了解吗?” 国营电台并非只有中文电台,还有淡米尔语电台,甚至还有原住民电台。她在国营电台的这些年里,每当有嘉宾上节目,经过广播室时,会看到原住民电台的直播情况。有些关心的嘉宾会询问,里边主持的是哪族原住民?当下她竟然答不上来,颇感惭愧。 “我开始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了解彼此?从那时起,我经常邀请姐妹台的主持人上我的节目。平时大家只是同事关系,见面打个招呼。在那之后,我主动去了解姐妹台的历史背景、友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力求在同一个平台上制造对话的空间。” 除此之外,许多节目嘉宾也给予她很多思想上的冲击。华人通常有传统中文情结,习惯把孩子送进华小,也要求师生回馈华小。当她知道研究国际公共关系的廖朝骥助理教授选择把孩子送进国小时,这给了她很大的思想冲击。廖博士的选择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这让她思考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国小的文化与生活面貌。另一例子是在国小执教的高启舜老师,他本身是华教文化工作者。从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多元的包容性。 《早安Kawan》另一个突破点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去谈论宗教信仰。此类话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冲突和对立,但如果我们以好奇与尊重的态度相互了解,自会获得认同。淑霖表示:“我对宗教信仰有很多好奇。单就丧礼而言,华人逝者的排场布置往往能反映死者的身分和地位。然而,伊斯兰大人物逝世后,遗体直接用白布包裹安放在地上,这件事给我带来蛮大震撼。出于好奇和学习的目的,我邀请宗教师上电台畅谈礼节习俗。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生命教育。” 以60小时萃取一小时节目 除了主持人,淑霖还扮演记者的角色,到各地实地考察。除了专业与用心,用意是要促进各族交流。她曾到马六甲拜访书法家曾昭智,在一项中巫书法展览中跟着两位老师拜师学艺,了解爪夷文书法。爪夷文曾在华社引起争议,这一大胆举措实际上是为了促进彼此了解,推动种族融合。尽管直播节目只有一个半小时,实际却耗费了五六十小时。一般人或许会直接请嘉宾上电台,但为了实现深度交流,她选择亲自了解整个过程。 她也曾南下柔佛,和一位华裔峇迪(batik)艺术家现场学艺。当嘉宾来到电台谈论每一幅画作时,淑霖便充当听众的眼睛,为听众描绘它的美丽。她的节目是充满温度的,背后的付出非外人可想像。而上电台的嘉宾无论什么背景、族群,她都尽量配合,以国语、英语及华语畅谈各种课题。 虽然爱FM强调规范中文,但也在促进族群融合方面积极探索。作为国营电台,它一直呼吁推广族群融合。淑霖思考道,何不创造一个融合的平台?国营电台没有商业考量,也没有强调商业价值,反而更应推广文化价值。 淑霖语言能力极强,是三语语音指导老师,过去培养出无数演讲冠军,而她本身也是演讲冠军得主。用不同语言主持节目对她而言游刃有余。她特别感受到,语言虽然看似不是团结的主要因素,但实际上却是沟通交流的重要管道。“我深刻体会到,掌握三语可以打开对话空间,让我与不同族群进行沟通与理解。” 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 她特别提及张瑞发博士曾说过的一句话:“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带你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语言背后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多掌握一种语言就能够与该语言的母语者交流沟通,透过这个语言去了解他们。 这个节目在截稿前已经播出了18期,淑霖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学会谦卑。冲突和对立会发生,往往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她提到:“我们在这片国土,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不同的立场。如果可以从一个比较开放的角度去了解对方这个想法是基于什么原因,可以大大减少冲突。一切冲突实际上源于不了解彼此。”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能明白,为何淑霖要设计能够主动促进融合的新节目。她坦言,推出这个新节目对听众而言非常新鲜,但也有极少数听众持反对立场,表明自己不太明白国语或者英语。然而,我们在多元环境下成长,不妨多听、多加学习。倘若我们不主动了解,不接触其他语言,虽说在同温层里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如果没有踏出那一步,所看到的世界永远只是圈内世界。《早安Kawan》的核心价值是”kita kawan, bukan lawan”。以“kawan” 形式打开对话,从生活化角度接近和了解不同族群的生活面貌。 “我的收获是谦卑,能以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彼此想法的初衷和用意。”淑霖这句话为我们示范了种族融合的可能性。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1月前
新纪元大学学院日前举办了两个性质接近的文学创作活动:文学创作营与文学奖养成班。作为统筹的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副教授说明,随着社会全球化及中国崛起,语言发展和经济实力有对等关系,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系统化地学中文。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倡学生深化中文应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欣赏与分析。 文化底蕴让我们走得更远,保持优势。我们貌似是大陆港台以外应用中文领域最如鱼得水的一群,然而现今学习趋势恰恰相反。部分家长认为中文能力只涉及听、说、读、写。随着全球对文案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要求便不只是停留在沟通。另加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唯有深化和强化中文,才能应付未来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赏析优美的文章,鼓励孩子更懂得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想法。 郑诗傧提及,日常教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放弃表述。当他们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她都会鼓励孩子尽量提升这项能力。她本身很重视阅读与创作,主催这两个活动,并不是以功利角度看待这件事,而是想透过一些积极因素激发年轻人创作。“年轻人很需要被肯定、需要平台,得奖无疑是一个最快被关注的渠道。喜欢写作的人心里都有同一种声音,希望被看到,得到有代表性的作家、评审老师的肯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 有些事情羞于出口,不表示它不存在。她鼓励青年作者勇于谈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出书或得奖的荣耀?文学奖养成班是基于这点而设立的。至于青年创作营则是下放到更广的层面。新纪元大学学院适逢其时,除了驻校作家杨隶亚,还有伍燕翎、王修捷、黄子扬,校友邢诒旺、谢明成、梁馨元、丘凯文、李承澳等人。青年作家,可培养新一代的青年作家。 文学营导师蔡晓玲博士也分析了两个文学活动的分别:一个是面向明日之星,一个是面向中学生。当然,后者也可以是前者。她相信创作这件事无法通过传统教学那种老师教学生的输入方式,但可以通过创作经验或观念的分享,让另一个人有所获得。 文学奖犹如四年一度的奥运 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意与品牌部总监黄子扬也提及,10年前他还是个新秀,文学奖对他的意义是被文坛看见,证明自己,透过参与文学奖拿到进入文坛的入门票。10年后他还是会参加文学奖,看待文学奖却已有不同观感。“短短10年内,媒介变化很快。如今每个人都有发表作品和发声的机会。文学奖保留了一种专业性,经由更专业的眼光去评作品到了什么水准。让资深作者去评断年轻人,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文学奖是一个标杆,如奥运选手不断锻炼自己,四年一次互相竞技,看到自己水准写到哪里、自己作品是长什么样子。透过“新秀的标杆”,透过文学奖去证明自己达到哪个高度,这其中有一种专业性存在。换言之,文学奖在日益泛滥的发声渠道里,依然是新晋作家的定海神针。 杨隶亚认为,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无论几岁都能参加文学奖,文学始终向所有人敞开怀抱,没有年龄限制,以学生参赛来说,不只能在出社会之前取得一份专业认可,奖金还比在校园打工更多。“我常鼓励年轻作者多多参赛,因为新手特别有‘得奖运’,他们作品中的纯粹,常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敢,让我们看见年轻人是如何打破时代框架,这是最可贵之处。” 蔡晓玲则认为,首先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这应该是比考虑得奖与否、回响如何,摆在更前面的东西。如果是为了得奖而写、为了写而写,散文的话很容易变成为文造情,小说的话也恐怕会过度炫技。先通过散文与自己对话,回到那些深刻的场景中。不是日常琐碎的,而是深刻完整的片段。这些片段有可能是当下的处境,也可能是很久远以前的回忆。但即使是当下的事,它必然是被过去的某些经验所影响的。沿着时间的长河一直往回追溯。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驾着车在一条路上,你看着旁边那条与你反方向的路有无数的车,堵着,而你这条道上并没有车。于是你不断地驶向过去,一边写,一边追问与思考。如果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声音或关怀,即使幻化成小说中虚构的情节,还是能触及幽微处,让读的人——不管是文学奖评审或一般读者,也有所共鸣。” 文学的社会价值 杨隶亚说道,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你或许喜欢读、喜欢写,其实不一定要参加文学奖,它可以是生活中陶冶性情的存在;倘若你心中向往成为一名“作家”,渴望“出书”,那么规划自己的“创作方向”就很重要了。 这次的文学写作课程最关键是“构思一本书”的诞生,不再只是把累积多年的作品整理集结,她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写“创作计划大纲”,让创作者尝试挖掘自己最关心、最擅长的主题,进而成书——往往这样的作品最能反映“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也是我们为何会创作的初衷。 文学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价值?郑诗傧特地提及一本书籍:林达夫妻所著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一群犹太儿童被拘禁于集中营时恰巧跟文学家、教育家一并羁押,他们貌似没有明天,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可以用文学和艺术去点燃最后的希望与艺术火苗。若儿童能幸存,心中还有一丝光,就可以对抗黑暗。 而文学,就是这种光。“侵略家占领一个地方首先一定是残害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他们害怕社会开眼,而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应该让青少年乃至社会开眼。”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2月前
医学美容,简称医美。医美结合了医学知识与美容,在日愈注重美学的我国社会逐渐流行起来,但它对大部分人而言,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然而在国外,一些医美权威已在这块经营了廿年历史。据陈章辉医生观察,相对进步的国家会较注重这个领域。他称之为“美的时代”的到来,诸如韩国、日本、台湾等地也已十分注重。马来西亚由于逐渐接触到日韩台湾人对于脸部审美的概念,正跟着时间跑,努力赶上这个新概念。 医美的价值有时等同于社会价值,物资发达、医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变得更注重外表的趋势,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气质形象上。 在医美科,美学十分重要。陈章辉回忆,以前上课时读到关于审美的知识,教授用黄金比例的审美观来解释,到底如何才是美。可见医美是结合美学与医学的新领域。但现实中,美是很客制化的,太执着“美”,很可能会产生问题。 在行医之时,陈章辉并非来者不拒,他更注重客人对医美有正确概念。客人找医生做医美,自然是比较执著外貌的,但如果把问题看得很重,这种类型的客人反而不适合做医美。当面对不合逻辑的高要求,力图打造所谓的完美,反而陷入了思想误区。“我的职责是尽量帮助客人,但我更注重客人有一定的理性与客观。比如零毛孔的肌肤,是不可能的。” 自制短视频,盼普及医美正确观念 医美科通常有分两大类:非侵入式与侵入式。哪怕是侵入式治疗,也只可以到皮肤真皮层。一旦越过这个范畴,比如涉及骨骼或抽脂肪的手术,就需要找外科医生。这个范畴通常已经涉及微整形。换言之,把不完美的地方稍微改变,并不能和整形外科相提并论。医美和整形外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此外,大众必须搞清楚,到底他去的是美容院或者医美诊所?医美诊所主刀的人选,需要持牌的医生才能进行所有治疗。这一点已经把美容院和医美诊所分别开来。 至于费用方面,陈章辉也提出了精辟看法:医学美容是从想得到的效果为前提,不该把价钱放在首选。身为医生,有时会无奈于病人的迷思。“曾有一个客人在我的诊所看中一个非常畅销的注射型项目,想借此改善皮肤状况。询问价钱后觉得太贵,并反映别家有类似治疗方法,价钱便宜近半。结果那位顾客在那边进行疗程三四次以后,再回到我的诊所投诉说没有效果。我一看之下,发现她之前所做的项目,注射量少了十倍,自然不会有效果。”陈医生因此感叹道,别用价钱决定一切。 陈章辉曾到台湾医美诊所观摩,发现台湾客人询问问题的重点和马来西亚有差。台湾客人普遍拥有医美知识,常问医生项目细节而非价钱。比如:项目有什么作用、市面上多久了、带来什么效果、有无类似相同的医疗报告等。而马来西亚大众只想知道价钱。他认为有必要去教育群众,而推动医美教育需要靠医美科医生自己努力。在台湾,有很多专业医生挺身而出做教育短片,陈章辉不想大众交智商税,也开始拍摄短视频讲解医美知识和正确观念。 “医美并非整容。如果大众觉得医美等于整容,代表公众医美教育尚未普及。” 医美建立自信 医美价值何在?陈医生提出了一个切身经历:他曾有严重痘疤,大学教授在传授医美科知识时,顺便把他当成样本治好了痘疤。“我当时的痘疤问题,其实也是许多马来西亚人的通病。然而,在美容院做痘疤治疗,一旦使用方法不对,效果便微乎其微。”他指出,痘疤治疗需要用很多不一样的方法叠加,进行综合治疗及协同式治疗,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痛。以科学角度及医学角度看待皮肤管理,当中涉及皮肤构造问题。加上疾病表征判断,才能有效治疗。 不夸张地说,医美还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曾有个自卑的16岁弟弟因满脸痘痘来就医。由于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延误治疗,病情太严重才找医生。由于来得太晚,痘痘导致豆印、痘疤痘坑,也导致色素沉淀,皮肤泛红。”在陈章辉借助镭射仪器、皮肤成长剂进行治疗,那位小弟弟经过疗程后,陈章辉观察到,他第一次来时严重缺乏自信,到上大学前(疗程快结束)才开始和医生有对话,整个人看起来开朗很多。 这就是医美的价值。它并不是整形,但能让我们挽回应有的自信。 借由这个故事,陈章辉呼吁有痘痘的国人千万别延迟治疗。太迟干预,留下痘坑的几率高。此外,有痘痘后,不能单纯买美容产品洗脸。所谓保养品,只是拥有保养功效,而皮肤病并不能靠保养品治好。一旦涉及病理,就得医生治疗。 勿过度病态整容 “一般治疗药物如综合抗生素、A酸,需要透过皮肤专科获得。等皮肤情况稳定后开始要做痘疤治疗,在可控情况下破坏皮肤,使用微创技术(micro damage)后,让皮肤再生。另一类治疗则是修复。” 陈医生提及,每个人都有修复能力,皮肤会自动长回来,如果要更快达到效果,医生会把皮肤生长因子打在痘坑下面。才会让第一次微创所作用的受伤部分更快修复,让修复期缩短。这是协同性治疗,效果远比单一治疗好。只要痘坑里的组织健康长上来以后,痘坑修复是永久性的。 一言以蔽之,医美科服务并非美容院服务,医美理念不鼓励过度或病态的整容。“国人对医美的认识尚浅,尚且需要更多公众教育来提升整个生态的水平,使得需要医美的人可以正确地找到渠道,健康成熟地看待医美。”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大马旗鱼丘浩延圆奥运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柯家浚徜徉科学宇宙 坐拥十七万粉丝
2月前
都说文学奖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但月有阴晴圆缺本就是极其自然的事。趁它仍有余光,我们来天马行空一番,看看文学奖还有什么可能吧。本期【文艺春秋】请来五位文学创作者集思广益,谈谈文学奖的新模样。谁知道呢?没准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这玩意又可以继续热闹些日子…… 【问:文艺春秋  /  答:王修捷】01 巴黎奥运打破传统,将开幕典礼移出体育馆。你觉得,文学奖颁奖典礼不在剧院或礼堂办的话,还能在哪里进行? 呃,花丛?毕竟许多作家风流,哦不。毕竟寻花踪这种雅事适合在花丛间进行,建议让文学奖走入花丛,也把奖杯藏在花丛里,将文学奖变成行为艺术。有人得奖是锦上添花,有人得奖是有钱花(我显然是后者)。总之花丛准没错。 但其实,文学奖办得成已经很棒了。地点并不重要。可以明白主办方为了让得奖者得到荣誉与尊重,每届都把花踪办得很堂皇,可谓用心良苦。如果不在大礼堂举办文学奖,不妨考虑将它移到最接近文学的地方,如象牙塔或国家图书馆。国图那是不可能的,大学倒是可行。如果每届颁奖礼在各州大学轮流举办,让花踪走到全国去。到时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集奖潮: 许裕全:我有XX座花踪铜雕。 龚万辉:我也有XX座花踪铜雕。 王晋恒:可是我有UM花踪、USM花踪、UTM花踪、UMS花踪….. 许、龚:小子你等着。 这样的画面应该很有趣? 02 文学奖不评文学作品(文章)的话,还能评比什么? 不评文章,就评作家个人魅力的综合指数吧?可以评颜值(有人靠这个因素爆红,可惜我没有)、可以评人气(所谓流量密码大奖,可以评比作家红不红,怎么红)、评人品(写文章也讲究文责对吧。是人如其文或极其不文,都可以比一比)。诸如此类的指标应该还很多。 03 早一步策划、最后一分钟行动、看准时机不早不晚地出手。以上这三种写作态度,哪一种对得文学奖最有帮助? 我相信写作可以依靠高超的技艺,也相信写作可以依赖绝对的灵感。靠着高超技艺写作,最好早一步策划,但当绝对灵感来临时,数小时写出来也能夺冠对吧?例子还不少。黎紫书某届花踪首奖据说是截稿前晚才随意写出来的。王某不才,也有类似灵感来敲门的神秘时刻。曾以不到半小时完成写给欣彦的歌(托她的福,后来专辑得AIM最佳专辑,我顺便沾光了),第二届星云文学奖小说首奖作品也是前晚才临时写就。当灵感来了,最后一分钟依然可以行动?肯定有许多人有这种神秘体验,只是没公开分享而已。 04 不需考虑可能性的话,你的梦幻文学奖评审名单是怎样的?有哪些组别?谁当评审? 不考虑可能性对吧?不妨让释迦基督评诗,因诗歌担荷了世上所有的爱与罪,也包揽世上所有的悟性与空灵。也不妨让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哲学家柏格森评散文(他们曾针对时间观吵架呢,还间接刺激柏格森得了个诺贝尔),让他们用理性和感性试炼散文家的黄金之心。也不妨让曹雪芹和马奎斯评小说(中西古今碰撞大乱斗),看看小说的前世今生,让他们的小说观碰撞,让蚂蚁搬走林黛玉,流动的血进驻大观园。 05 现今的文学奖还需增加什么元素,来让它不在影像洪流威胁中苟延残喘……哦不,是立地成佛……啊抱歉,是至少不再节节败退? 增加奖金。相信我。重赏之下必有老祖,哦不,必有勇夫出世。千金能买一顿悟。世上没有一笔奖金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真无法解决,那就用两笔奖金。 但节节败退这回事好像与文学无关。自人类发明手机麻痹人类神经,所有灵性都逐渐消减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还不如一个TikTok短视频。这是诸神的黄昏。 06 如果你有一个神奇的大喇叭,可以对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奖呛一句话,而这句话会被全世界的文学创作者放在心上,你会呛什么? 哈罗,全世界的创作者,别再分严肃通俗大众小众分你我高下互相瞧不起了。AI时代来了,也许以后还得分成人工智能作家与人类作家乱斗。大众都快变成小众了,还不团结起来吗?放下你的虚荣,迎接AI时代的虚无。 相关文章: 【特辑.非常文学奖】王修捷/创作者别互相瞧不起! 【特辑.非常文学奖】牛油/全世界最好的作品,你还没读到! 【特辑.非常文学奖】疯木圣上/我要喝很醉! 【特辑.非常文学奖】孙靖斐/先刷掉比AI创作更油腻的作品! 【特辑.非常文学奖】吴健闻/想看文学演绎奖可以玩多尽!
3月前
    呼吁学子们报考华文,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多年来努力的方向。新纪元大学学院致力于鼓励华裔子弟报考华文而多次举办“我爱华文,我考华文”生活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爱考团队甚至在疫情期间,也没有放弃举办该活动,在封城期间,成功把爱考转为线上活动,致力为华教贡献一份力。今年八月,爱考决定重新出发,从线上转到线下,终于回到正轨,也迎来漫长疫情后的第一次实体营。本届筹委会希望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及体验感。毕竟在爱考过往推广中文为目的的游戏环节里,实体形式能带来更多互动。   日前于新纪元大学学院成功举办的第一届“中学老师的文学课堂”华文老师文学教学研讨和演绎观摩会上,华文督学給在座师生捎来一个引人深思的消息:近年报考华文的华裔子弟有下滑现象,以目前情况而言,印裔学生报考淡米尔语的意愿已经比华族报考华语的意愿高。 我们不禁自问,这些年来,华文一科到底是如何从备受欢迎的科目,退居成可有可无的次选?华族子弟的心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因为华文难考,或华文不被重视? 这个问题也许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但呼吁学子们报考华文,却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多年来努力的方向。新纪元大学学院致力于鼓励华裔子弟报考华文而多次举办“我爱华文,我考华文”生活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爱考团队甚至在疫情期间,也没有放弃举办该活动,在封城期间,成功把爱考转为线上活动,致力为华教贡献一份力。 今年八月,爱考决定重新出发,从线上转到线下,终于回到正轨,也迎来漫长疫情后的第一次实体营。关于这点改变,本届筹委会主席潘紫萱透露:“这一届爱考和上一届比较明显的分别是,它的形式从线上讲座转为实体的一日营。”作为主席,她衷心盼望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及体验感。毕竟在爱考过往推广中文为目的的游戏环节里,实体形式能带来更多互动。 除此之外,实体讲座也能让学生和作家近距离接触,不再如过去般隔着冰冷荧幕虚拟互动。中文是人文科目,文学则是人学。无论是推广文学或推广学习中文,都应该有着人与人之间接触所带来的温度。 游戏关卡: 戏剧演绎更能增进互动 潘紫萱也提及,拿本次游戏的设计方式来说,爱考本次所设计的游戏关卡,已经从线上问答形式,改成了更能让学生们沉浸到历史当中的戏剧演绎。她们盼望透过这个形式,可以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精髓,进而爱上中文,重新审思母语对自己的意义。另外,实体游戏也更能够建立学生们的沟通技巧、合作与互助精神。中文专业并不只是培养书生,更要培养全方位人才。这一点,适宜从中学开始进行培训。 此外,爱考秉着鼓励学生爱中文、报考中文为目的的基础上,致力让营员获得更多知识。本次爱考讲座主题相对于上一届,会更重在文创与应用上,让同学们能实际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爱考文创也加入了更有趣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们能学习如何填写歌词。“填词是一门专业,更是结合文字与音乐元素的跨领域艺术技能。” 另一个值得学生期待的讲座则是小说技巧分享。爱考希望透过这两个应用型的中文专业,让学生提升本身的写作能力。中文在市场中日渐被重视,语言与文学的用途则在于“传递”。因此,这次的爱考除了致力于提升学生们的创作能力,也涵盖了应用中文的部分,让学生们透过小说及填词这两项专业,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语言的应用。 爱考必须坚持办下去 当被问及为何不辞劳苦地坚持续办爱考,紫萱也语重心长地透露:华文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不应被任何学科取代。我们应该鼓励学子报考华文,因此,来年的爱考必须要继续坚持、继续创新地办下去。她盼望它在华人学子中能继续发挥影响力,成为一个不断提醒我们不放弃华文的活动,继续推广中文,发挥“努力学华文”的影响力。 专业人士现场教导写小说及填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请来知名作家方肯。这次方肯将会倾囊相授,和大家分享写小说的技巧。她的著作等身,也曾获得海内著名外文学奖(如时报散文奖)。方肯的创作涵盖绘本、儿童文学、散文及小说。方肯的最新小说集即将出版,趁此机会,爱考邀请方肯前来分享珍贵的撰写小说经验,学子们将获益匪浅。 至于另一个值得期待的环节,则是邀请环球音乐的音乐人前来分享填词技巧。从平仄、倒音、押韵到分段等基础知识,再到如何构思并完成词作,营员们将会获得一套完整的填词攻略。这些填词学问,学子平常较少有机会触及。秉着推广华文的原则,届时嘉宾们将与学子们展开交流,促成一场文学盛宴。 【活动資訊】 【第十一屆《我愛華文,我考華文》實體營】 主辦單位╱新紀元大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活動日期╱8月24日(星期六) 活動地點╱新紀元大學學院黃迓茱活動中心(UG Hall) 參與對象╱大馬中三至中五中學生 報名截止╱8月17日(主辦單位將根據情況更改日期) 報名費╱免費 營員名額╱120人 洽詢╱潘紫萱 +6011-11426511 [email protected]    
3月前
新调子,是由国大(UKM)学生创立的创作坊。早期校园创作风潮席卷全马,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创作组织。国大新调子、马大摇篮手、拉曼红砖工作坊、优大乐塔创作坊、理工大学螺丝钉等创作坊都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有者更在毕业后成为了音乐工业里响当当的名字。可以说,这类创作坊是一些音乐人梦想的开端。也就因为如此,创作坊的发表会一向是音乐界盛事。 和去年相比,今年新调子的发表会兼包并容,选择走出华语歌曲的框框。据悉,去年的发表会只有中英双语。今年的发表会,将会有三语创作歌曲,也有各族乐手加入表演阵容。除了语言的增加,他们也力求表演形式的突破。除了常见的电子琴、电吉他等乐器,今年他们也纳入了笛子、喇叭甚至小提琴,力求在曲风上创造新的特色。今年的曲风也跟着主题而做出了极大改变。去年的新调子表演主题热血且自由,那是从疫情走出来后的呐喊。今年新调子主打青春校园感觉,并开放接受全校投稿,让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新调子的发表会。 在表演编排上,新调子也力求突破。去年的三场舞蹈表演环节虽然保留下来,但舞蹈监制做出了改变,除了正式节目,舞蹈环节也会放在暖场时段,保证大家在任何时刻都有高素质表演可以欣赏。舞蹈本来就是极适合搭配音乐的一种表演形式,大型演唱会里总会看见舞者的身影。舞蹈也和歌曲创作类似,需要编舞。根据新调子发言人表示,她们保证,今年整个表演都是原创曲、原创编舞。此外,今年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舞蹈部分今年会纳入韩国流行元素(K-Pop),我们将会看见舞蹈总监和音乐总监的交叉合作,舞蹈不只是舞蹈,而是以歌曲为中心而开展。 志同道合的音乐朋友 新调子今年的创作主题是青春校园风,名为“五樂·盛夏”。他们将日子定于五月廿五,颇有夏天摇滚的味道,适合校园里青春洋溢的作风,“校园”加上“夏天的热情”,是他们今次打算呈现给观众的面貌。这次的英文主题则是When I meet you in May,“我们于五月的校园相见”。 在聊及创作坊日常,可以看出他们为音乐而付出的种种努力,由于练歌房并不在校园内,每次练习,制作人都会拉队搭巴士去音乐房一起努力。当新调子乐队开始多起来,筹委就得编排不同乐队的练习流程表。偶尔在小小的练歌房练习累了,他们也会到校内外表演,权当实习。 参与音乐活动,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认识到兴趣相同的朋友,于日常练习中聊些音乐或音乐以外的话题。团员们各有喜欢的歌手、喜欢的歌,一番思想碰撞后,也会将交流心得套用在自己的歌上面,增加编曲灵感。对他们而言,加时练习是时常会发生的事情,尤其目前适逢学校假期,学生们暂时抛开课业束缚,可以用上一整天去排练属于自己的歌。 废寝忘食的练团青春 新调子拥有上届筹委留下来的经费,加上本届筹委本身的筹款,他们长期在校外租下自己的会所。据悉,业主对新调子成员照顾有加,私下给予优惠给这群学生逐梦。虽然练歌房位置在最高且最难出租的四楼单位,但业主和新调子成员之间的美好合作形成互惠关系,使得音乐传到了商区的马路边,成了一道人文风景。 比起其他创作坊的多面性发展,新调子这几年更倾向专注于演奏现场音乐,并记录下乐队最原本的演出样貌。其他创作坊,如螺丝钉元老级音乐人张蔚源(〈走路去纽约〉作曲人)曾向笔者提及,他们在当年是第一批使用乐器数码界面(MIDI)编曲的创作坊。而笔者本身的优大乐塔创作坊也曾致力于掌握Logic编曲软件,学习混音技巧,并用所学制作专辑。至于新调子近几年走向,则更注重于现场演出。 由于新调子趋向开放多元,发表会词曲人不一定来自新调子成员,而是来自国大各分校学生。收到的曲子将由制作人转成乐谱,重新编曲,并安排乐队演绎。一场发表会拉近了分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不惜从遥远分校来到总校进行交流,或牺牲自己时间到练歌房参与盛事。除了例常练习,新调子为了维持表演素质,将每个周五列为练歌房彩排日。每支队伍跟着流程进行表演,让回归创作坊的学长姐们回来点评。这间中免不了因不同的美学价值观而有碰撞,但成员们可以互相妥协,互相帮助,协助乐队达到新高度。目前距离表演仅剩下两周,团员每天练6小时,所有人身体不堪负荷,却乐在其中。 乐手透露,曾有一位女生为了精益求精,于凌晨12点赶到练歌房编曲。当时团员们一起到乐房相互陪伴,直至凌晨3点才护送该女生回家。对外人而言,做这些事需要傻劲,过程或许会让不了解的人感到费解,但笔者和《学海》前主编王国刚曾联手创办乐塔创作坊,学生时代的我们亦曾在练歌房呆到三更半夜,熬夜写歌是常有的事。 夜越深,玩音乐的人更精神。熬夜不是一种任性,而是一种叩问缪斯的态度。 主题:五樂·盛夏 日期: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时间:7PM至10:30PM 地点:Auditorium PERMATApintar,UKM 洽询:庄瀛倩 011-7227 9159              余政业 011-5176 6628 相关报导: “梦想幽会”21日登场 12tone Ensemble唱返舞台 登马华《传承》音乐剧 艺人助阵添看头 紧身衣拍MV惹议 网红企业家宣布“封麦” 苏永康大马开唱自嘲“过气” 观众比10年前少四分三  
6月前
大相、中相及小相是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策划的一系列相声活动。从大到小,纵观整个活动布局,可谓囊括学生相声活动的重要舞台。它们分别是大型相声观摩会(大相)、全国中学生相声比赛(中相),和小型相声日(小相) 。 大相,是马大主办的大型相声观摩会,由大师及后浪齐聚一堂为观众演出。而小型相声日,则是让马大相声班的相声演员于大相亮相前积累舞台经验,并先让小相观众反馈,以帮助演员在大相的舞台上获得更好表现。至于全国中学相声比赛,则面向全国,以比赛形式推广相声活动,推选出优质相声演员,为相声界燃放年轻火种。   青年特约作者王修捷,讲师、音乐人。曾出版18本小说,音乐作品散见于海内外。 Facebook:王修捷   坚持推广相声的唯一大专 提到这三项活动,不得不提马大元老级的相声大师姚智祥老师及何佳文老师。姚老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演员,也是大相的表演嘉宾,往往压轴出场,惊艳四座。何老师目前为相声组老师,也在中相活动中帮忙引荐合适的评审,务求参赛者能够得到最佳的平台发挥。中相活动一般由这两位老师联手把关选出优秀选手。从开拓者到指导者,他们是马大相声发展史中最标志性的成功案例。 目前所有国内大学,只有马大一所大学在系统性培养相声人才,并将相声热忱推广到中学去,帮助学生了解相声。对此筹委们直言,希望过后能和别的大学合作,增加凝聚力,让相声活动去到更远处。 然而,这一路走来,事情并非完全没有波澜。首先,疫情冲击了全国各活动,自然也冲击了相声活动。第一届中相本为线下比赛,第二、三、四届,被迫转为线上。直至去年,才改为混合模式(初赛线上,决赛线下)。在疫情中求变,也不全然是坏事:线下相声活动虽然能够让参赛者及参观者来到马大感受无可比拟的现场氛围,但被疫情偷走的那几年,他们却靠着线上模式的便利,成功将相声活动带到全国各地,突破了地域限制。从中一到中六、从西马到东马,中相在线上模式时可谓无远弗届。今年相声活动重返校园,必会让大家重新感受到相声的现场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的努力之下,中相活动成功连接上东马的朋友。之前曾有两组东马相声演员来到。目前中相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盛事,但中相筹备之初,万事开头难。办事的人少、知名度不高。在姚老师带领下,学生熟悉着各种流程及正规程序,努力将活动上报教育部、积极接洽中学。随着教育部认证信函来到,中相活动已经是越办越成功。曾有老师反映,十分感谢中相的举办,让大家认识了相声。许多老师热爱文化,但没有合适平台。 而中相的成功,背后也有其辛酸:去年起,中相决定提供交通津贴给学生远道而来的参赛队伍。这些优良措施背后需要金钱支援,而他们的资金一向困难,无论是租借场地、交通津贴、奖金等支出,都需要善心人士的资助。而他们一路走来,排除万难,完成了任务。 在筹备大相活动方面亦有可观之处。第一届大相是通过相声组互相切磋表演慢慢推选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观众和评审共同选出。起初目的是为了切磋并验收学习成功。在2013年,大相转型成观摩会,变成以表演为主轴。无论是大相或是中相,都有着一样宗旨:宣传并发扬相声,让这门古老艺术接触大众。 体现时事的相声更有共鸣 相声这门表演艺术并不容易呈现。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都必须考虑在内。好的相声脚本,必须体现社会时事,拉近观众间距离。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具备以上因素,才能创作出适合群众的讲稿。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说明此现象:中国相声演员虽然优秀,他们的相声稿却未必适合本地演出。 在表演形式方面,相声分为对口及群口,大相与时并进,注重创新,在尊重传统相声底下,也曾发展过新颖的表演模式。传统的基本功,如说学逗唱是少不了的,它也是相声课程中的例常训练。此外,训练正确发音、学习模仿人事物,增加观察力,也是确保演绎成功的关键。大相里拥有额外才艺的演员,也尝试将其他因素融入相声之中。去年的大相演出,相声演员翩翩起舞,呈现出马来西亚各种传统舞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舞者本身精通舞艺,用一门艺术去推广另一门艺术,是这群年轻人的新尝试。 对口相声由于有着配合,表演模式相对容易,借着逗哏捧哏互相配合,容易和观众起共鸣。单口相声最难,而群口相声由三到五人不等,难度在于掌控节奏。去年大相表演曾尝试以脱口秀为题材,在表演中发现,两者颇有共同点。然而,相声围绕在说、学、逗、唱,说话方式也与脱口秀有点不同。相声内敛,讲究三番四抖,脱口秀则直接而外放,直接爆点。日前国内开始兴起脱口秀,未来希望这两种同中有异的表演形式能大放异彩。   郑立慷:中资无文化障碍 华文华教成招商优势 喝着茶 吃点心 看相声 “茶楼相声”首场演出哏多观众捧腹大笑 入围《红星》最受欢迎男星引议 相声艺人苏维胜拍短片自嘲“谁来的?”  
7月前
12月1日至31日,《神秘之歌》音乐会暨艺文联展将于吉隆坡诚品举行。参与艺术家有画家龚万辉、装置艺术家李慕义,及摄影师陈子韩。他们的作品都围绕着诗歌而创作,把文字转变为可视可触的多重感官盛宴。展出期间,还会同时举办多场座谈、分享会及短片播映。 《神秘之歌》原是歌手欣彦主唱的专辑,专辑里的10首歌曲出自诗人周若涛同名诗集,由作曲家王修捷谱曲,再集结大马多位著名艺术家联手完成。专辑融合了现代诗、流行乐及马来传统的玛蓉乐(Mak Yong),也收录龚万辉为每首单曲手绘的画作,为作品增添了艺术层次。 龚万辉的展出作品是“昨夜少女”系列,包括专为《神秘之歌》十首歌曲所创作的插画,及以少女为主题的画作。李慕义则用黑胶唱片为材料,以黑胶唱片旋转的形式配合诗人的文字,制作成动态雕塑。陈子韩用街拍和人物照,配合诗句,呈现文字和景物相交融的作品。 玛蓉乐纪录片首播 此外,陈子韩为专辑拍摄的多支MV和短片,也将在联展期间放映。其中一支介绍玛蓉乐的纪录片将作首播,并邀得知名玛蓉舞者Zamzuriah Zahari专场分享。 来自吉兰丹的Zamzuriah Zahari为2006年国家艺术奖(青年-舞蹈类别)得主。她除了是马来西亚传统舞蹈及剧场的习舞者、编舞者及研习者,也被喻为带动及复兴我国传统舞蹈及剧场的中坚分子,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 她专研Tari Inai(宫廷舞)、Mak Yong Kelantan(吉兰丹州的玛蓉舞)、 Mek Mulung Kedah(吉打的传统马来剧场)及 Mak Yong Riau(廖内群岛的玛蓉舞),多次回乡或至各地采集这4种舞蹈的相关知识和动作,并在国家艺术文化遗产大学(ASWARA)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传统舞蹈课纲(学生必修),现担任该校全职讲师以及马来亚大学的兼职讲师。   推介礼分享创作历程 作为推介,团队将于12月3日(3pm-5pm)于诚品Forum举办分享会及音乐会。届时,专辑制作团队将分享歌曲创作的历程,艺术家们也将介绍他们的作品。欣彦更会现场演唱多首《神秘之歌》的歌曲。 专辑制作人陈颖豪指出,联展一直是专辑整体企划的一部分,只是碰上冠病疫情,才被迫延迟。出品人及诗人周若涛表示,疫情让专辑的推广加倍困难,但幸好获得许多朋友帮忙。他特别感谢这次的协办单位吉隆坡诚品,为联展提供了最理想的场地。 《神秘之歌》音乐会、联展和各项活动都免费入场,欢迎公众参与。完整时间表可上神秘之歌脸书专页(https://www.fb.com/shenmizhige)和吉隆坡诚品专页(https://www.fb.com/esliteMY)获取。   【活动简讯】 ●《神秘之歌》艺文联展 日期:2023年12月1日至31日 地点:诚品书店 ●《神秘之歌》联展推介礼 & 欣彦 & Friends 诗曲音乐会 日期与时间:2023年12月3日(日)@ 3pm 地点:诚品 Forum 讲者:欣彦、周若涛、陈颖豪、何福权、龚万辉、李慕义、Zamzuriah Zahari ● 说唱玛蓉乐 & 纪录片播映会 Mak Yong Beyond Boundaries 日期与时间:2023年12月9日(六)@ 8pm 地点:诚品 Forum 讲者:Zamzuriah Zahari ● 音乐人的粗活儿:专辑制作团队的实战经验与技巧分享 日期与时间:2023年12月10日(日)@ 2pm 地点:诚品 Forum 讲者:何福权、王修捷 ● 场域、观众与素材:创作分享 日期与时间:2023年12月10日(日)@ 4:30pm 地点:诚品Forum 讲者:李慕义 ● 诗的图像和影像:创作分享 & 短片放映 日期与时间:2023年12月17日(日)@ 2pm 地点:诚品 Forum 讲者:龚万辉、陈子韩。
12月前
老家门口忽然跑来两头羊。我把门打开,羊调头而去,消失在后巷。 “从什么时候开始,羊跟狗一样自由放养了?”我喃喃道。 住家附近曾有过羊群。那是我侄女3岁时的事情了。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还特地驾驶摩托翻越铁桥和稻田带她去找羊。没想到今日羊群竟然随意串门子。 带着两个女儿漫步后巷。安顺没落前,铁路曾在此穿梭。如今偷铁贼早已将铁路翘得面目全非,但那条隆起的高坡还在。找了一阵,发现是铁路旁的印度人随意在住家前养的一群羊。 由于那条铁路依然属于铁道局,这些年没人正式开发,倒是便宜了一些无视法纪的人。他们随意在铁道旁搭建木屋,闲来无事便养羊。据说成年羊可卖出7000块,确实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于是,住宅区附近偶尔便窜出一两头特别大胆的羊,跑到民宅去啃居民的植物。 找到羊圈后,我把香蕉叶递给女儿,让她们去喂羊。羊群不甚怕人,远远看去,野狗似的乱跑。 这样的住宅区,实在很魔幻。 数个月后,串门的羊不再出现。我发现羊群少了大半。估计是主人趁着好价钱卖了,也可能被居民举报了。女儿们还不懂,那些羊本来就不是宠物,而是养来宰杀的。 怀念那两头在住宅小区串门子的羊。它们为我女儿的规律生活增添了一点魔幻色彩。 如今大概已成了座上菜肴了吧?
1年前
赶在电影下画前和太太看了《The First Slam Dunk》。海边球场里的宫城被增加大量戏份,电影一开始画面就犹如新海诚作品那般唯美。 也因为那写实般的美,后来搞怪樱木的脸部大特写画风转换就不好拿捏了。他本来就是个夸张的漫画人物,电影里的一些画面转换会有少许突兀感。 然而这不减我们对灌篮高手的爱。 戏里最经典的台词(没有之一)“现在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依然是句撼动人心的句子。篮球或排球之类的多人运动(咦)讲究的是团队精神、集体意志。那也是一种拼搏到倒地为止的精神。近年曾和一朋友打羽球,他提出不争的精神,颇有老庄味道,但与我的运动观念正好背道而驰。当时我没有与之争辩。因当时运动性质不同。倘若是篮球或排球比赛,那可是得抗争到底的。因为,此刻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一个人的梦,也是一队人的梦。岂能不争? 全国第一并非只是赤木的梦,也同时是湘北五子的梦。赤木的心魔在于前队友斥责他将自己梦想加注在别人身上。而当画面一转,队友们围着倒地不起的他,睁开眼却已经是宫城、三井、樱木和流川。队长顿时解开心魔。于是,后来在赤木和他们道谢时,反遭队友一顿痛骂。篮球梦是我的好吗?我是皇牌好吗? 他们可不是为他而打球的。 “全国最强”早已不是他个人专利了。那是整支球队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梦想。这就是湘北最强之处。 这部电影主要是刻画对最强山王的一战,也算是弥补了动漫版没有画全国大赛的遗憾。这部漫画过于写实,漫画家打破“主角必胜”的桥段,让湘北在战胜山王后因为过度耗损而败给下一个对手(排球少年也有类似设定。樱木/日向倒下,球队崩溃)。当年还真成了不少人遗憾。 当年和太太一起看灌篮时,一些场景让我热泪盈眶(主要都是前期剧情)。当陵南队丑不拉叽的阿福被逐出球队后,失去球场。当时落寞的他说了一句话:那时,只有天空。这咖哩菲的一句话深深打动我(只因我也曾是咖哩啡)。我中一爱上排球,却被女校队队长冷冷一句“我们校队要练球”赶出球场。为了取得球场使用权,那一刻我立誓要成为整间学校最强选手,球场由我做主(那我就可以自由打球了)。但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和二传好友只能在小空地里练球。我就像丑阿福一样感慨“那时候,只有天空”。后来我重返球场,以初中生的身分加入高年班学长打首发,同年入选县队,终于重新拥有球场使用权。 大概当时的心情就是“现在没人敢跟我抢了。我要打球。”吧? 其实我跟阿福一样(我不是指丑不拉叽这回事虽然我也挺丑),我只想打球而已。 然而噩梦尚未结束。我当上队长没多久学校球场便塌了一角终年积水。我和二传再次失去球场。那阵子我们踏遍小镇每个角落,直至来到一座小教堂。我看着那片空地,直觉告诉我那里曾是座球场。二传却告诉我,怎么看都不可能。不死心的我四处搜寻,只差没掘地三尺,终于在教堂外杂草深处找到两支生锈铁柱 。铁柱历史久远,大半部已经陷入泥地,扒开草堆也未必看到,它简直像《Real Steel》里小孩发现Atom机器人那样神奇。它根本不可能被世人发现。又或者,它在等待我。 于是一个疯狂计划在心里成型:我们要夺走校内篮球场。 我们排球队先是3人一组搬走了铁柱穿街过巷,把铁柱运到学校,然后趁着上下午班交接时刻,顶着烈日在太阳底下画出排球线。当下午篮球部来练球时,骇然发现篮球场已经变成排球场。本来我还担心两边会打起来,但当时排球部美女很多,我们刻意把所有女队员召回来,结果对方凶不起来,排球部从此和篮球部瓜分天下。 因为这件事,我对那座小教堂有了莫名的愧疚(哪怕对方丢弃在外不要的被遗忘的东西,擅自取走也算偷吧?)长大后开始工作,有了积蓄以后我拿着一笔钱到小教堂捐献赎罪。恰好那天是平安夜,信徒手持蜡烛燃烧夜晚,画面甚是美丽,只有我不安的寻找着教堂负责人。找到管事的人以后,她很惊讶我怎么特地拿了一笔钱过来。第一句便问我是天主教徒吗?我摇摇头,漫不经心反问她:这里曾经有排球场对吗? 我本不奢望她回答,我只是暗示了我的原罪。然而一句话下来,她更惊讶了。“那是你出生前的事情了。你怎么会知道?你是不可能知道的。” 是的,我是不可能知道那座球场的。那是种奇妙的时空交错。消失多年的球场,埋在草堆土里被世人遗忘的球杆,成就了我之后几年的排球路。据说那两根生锈球杆如今还插在我母校篮球场上。定海神针一样。 还是说回灌篮吧。灌篮里还有一幕微不足道的剧情,却让我流泪不止。湘北对垒海南大时,赤木因扭伤脚踝被迫退赛。在医疗室里的他大发雷霆:脚断掉也好以后不能走路也好,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抓回来的机会啊! 最终他扎紧脚踝重返球场。原本已经受伤的脚踝在意志力达到巅峰时竟然不再疼痛。完成比赛后,脚踝才重新疼将起来。看到那幕我眼睛便完全湿润了。 事因我有一场重要比赛,因对方将脚插过来犯规,导致我落地时严重扭伤。由于比赛已到白热化,扎紧脚踝后我便回到球场。当下虽然知道脚伤严重。但当时如果退赛,赛果将会完全改写。 当时回到球场后一心只想比赛,意志力达到巅峰,迅速回到最佳状态,浑然忘了脚伤。直至扣出最后一颗球,结束比赛后,我忽然发现我已经不能行走。上一刻还在活跃,下一刻连列队握手都办不到,需要身边队友搀扶离开球场。 针对此事,我曾问过不少人,直至最近认识一年轻的篮球队长,他才说他也有类似经验。当意志力凌驾于一切,身体会忘记伤痛。 就像灌篮里的赤木。那一幕,其实是真的。 灌篮中还有许多泪点,这两个触动我最深。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概人只会在对应自己痛点部分的回忆才会起共鸣吧?不少人喜欢灌篮高手,但喜欢的理由不尽相同。 真正拼过命的才懂这部漫画不只是一部漫画。真正热爱过运动的人,哪怕你不是篮球员,也会爱上它的吧。甚至,不爱运动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看戏时太太似乎很兴奋。话说我最近有点生气她不肯陪我看《排球少年》。她只爱灌篮。 灌篮呵灌篮。井上雄彦完成了对垒山王的剧作,也算是圆了自己与漫画迷的梦了。这些年,读者和作者相继老去,只有那5个少年依然青春。他们从素描开始,慢慢朝荧幕走过来。那一走,就是20年了。 青春的梦不该轻易褪色呢。
2年前
六手老叟终究老了。 他演的三门街活灵活现,拳是戏,戏是拳,如今竟已无人问津。 宣布金盆洗手那天,他独自唱完三门街,便低头收拾戏箱。 年轻人走到他背后停下。老人耳朵耸动:来者呼吸悠长,步子带有熟悉的独特节奏。 “向梅先生请安。” 听见梅先生三字,老人忽地转过头来。 “家师嘱咐我务必寻得前辈。”年轻人抱拳。“今晚金盆洗手后,往后要找您就难了。” 老人眼珠子一瞪,转身便走。 “前辈留步。你不问我师父是谁?”年轻人大踏步上前,伸手欲搭对方肩膀。岂料老人肩膀顺势一偏,时间恰到好处,年轻人力道瞬间落空。 他心下一凛,迅速重新伸手再搭,一心只待对方肩膀再度下沉,便顺势挒对方腰际。 这回老人肩膀却不动了。他脚底滴溜溜一转。这一转乾坤交替,反面成正面,年轻人再度落空。 老人此时已面对着他。两人方位已有微妙改变。 “八卦步!” 手法两度被破,他心痒难挠,直接上步以十字手推挤老人胸膛。老人单掌迅速往他手肘横推,他身架再度被破。 “此乃横破直。”老人动作朴实无华、顺手拈来,举起的手臂尚未放下,便顺势伸掌朝年轻人胸口按去。年轻人为防止摔倒,身子自然往前一挺,老人掌上那股相抗衡的力道却忽然消失。他再吃一惊,被迫往后微仰以平衡自己。老人却顺势轻轻一推。 适逢年轻人正朝后仰,两股力道交加,他丢失身架失衡,连退多步才停下。 “你回去吧。”老人道。“和你师父说,别来找我。我不想见他。” 年轻人知道遇到真正高人,忽然一揖到地:“恳请梅先生指点。” “化繁为简、顺其自然,就是道。你回去吧。我不收徒弟。” “我可以继承你的三门街,让它传唱下去。只求你传我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不过是阴阳之道、划圆之事而已。关键在于听劲,世人练一辈子可未必能悟。现代人扳动一根手指就可杀人。功夫已死,你何必执着于此道。” 年轻人不可置信的望着梅先生。“你连戏班也不要了?甘心让一切断绝?” 老人摇摇头:“是世人不要。你回去吧。我意已决。”背起箱子,转身走了。 入暮。老人在前院练着起手式,动作缓慢,如日起山巅。 宅门呀一声被推开。老人脸色一沉。 “果然来了。难为你躲在广场暗处偷看,却什么也看不到。” 来者身材魁梧,进门率先踏破青石地砖。他确实如老人所言,什么奥秘也看不到。老人手法朴实,尤其让年轻人往外跌出去那一瞬,双方看起来简直像串通好演戏似的。其中奥秘,哪怕身历其境,也要参个几年。 “你知我来的目的吧?” 老人并不回答,却反问大汉:“你傻徒弟不懂你这一身功夫是我教的吧?说起来,他算是我徒孙。” “我们之间早已恩断义绝。”大汉活络手脚,关节哔啪作响。 老人叹口气。他年事已高,身体机能不如壮年人。对方选在他金盆洗手前夕上门,为的就是不让他善终。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真希望你不会上门。”老人说完左脚往后挪开半步,双脚不丁不八站着。 北风猎猎,将两人衣袖掀起。大汉如铁塔纹风不动,老人双手却在风中微微颤抖,如树梢末一根细叶。半晌,老人慢慢举起双手,掌心一直一横于虎口处阴阳合叠,缓缓向外推出。 大汉万没想到老人会抢先出手。原以为老人会等待自己出招,再听、化、拿、放,破了自己的中,才顺势发招。老人太极拳造诣已至化境,从肘到腕均能化来劲,听劲功夫更是了得,如今竟会浮躁率先抢攻,显然大限已至。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守中用中。能守住自己中线不失平衡,进而拿下对方中线,便可制敌。五年前一战,大汉不敌老人,日夜站桩巩固下盘,现在的他已如铁塔般难以撼动。 他特意选在老人退隐前夺他威名,却万没想到老人竟然会主动出手。这也罢了,老人竟还使出最常见的十字手。 比起野马分鬃等招式,十字手是最基本不过的招式。更让大汉气愤的是,十字手恰好就是年轻人曾使用的粗浅招式。老人无疑在羞辱他。他未及细想,沉腰坐马,双手一同紧抓老人前臂,力透筋骨。此刻胜负已定,大汉或反关节断其臂、或攻其中,已如探囊取物。正想趁势摧枯拉朽,老人内掌忽然顺势推出,噗的一声插在他咽喉处。 大汉还没弄懂发生了什么事情,喉口一痛,单膝跪下。死死盯着老人。 “你不服气?”老人叹息。“十字手亦是标手。太极拳无为无不为。” 大汉捂着血。眼里尽是惊诧。 老人内掌被外掌掩藏,外臂大骨则被大汉双臂鹰爪般钳制,看似被对方锁死,却同时锁定对手变化,那一插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力道不大,却足于毙命。 老人不再看他,拉过木箱,巍巍颤颤的提起。 “五年前和你游斗重伤,是为了渡你、救你。这回,我是杀你。” 大汉这回倒听懂了。 杀人,比救人容易。 真正生死决斗,往往决于瞬间。 老人原盼对方永远不会上门。他叹口气,提着木箱,巍巍颤颤走出宅门,背影极其哀伤。 如当年遇到那年轻人,或许梅家太极还传得下去。可惜梅家事物所托非人,非得亲自取回。 把门掩好,仰望日月横空。圆月惨白、落日殷红。他凝视天空如临摹一幅太极图,观万物但见生灭。 “罢。五百年前并无梅家,五百年后自然也不需要有。” 从此,世上再无六手老叟,江湖再无太极拳。 【相关文章】 2022年第16届 花踪文学奖|决审入围名单 2022年第16届花踪文学奖|得奖名单 【花踪16】武侠短篇奖决审会议记录(上)/故事好看最重要! 【花踪16】武侠短篇奖决审会议记录(下)/故事好看最重要!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