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理性
亮剑
郑钦亮.理性处理清真认证
清真认证是一种法定商业规格,无须让别有居心的政客将它无限上纲变成敏感课题。
2月前
亮剑
读家
【读家说书】黃美锦 / 每个人心中都有阿焦
编按:你看《脑筋急转弯 2》(Inside Out 2)了吗?这一集故事讲述主角进入了全新的高中就读,大脑随之也出现全新的情绪:阿羞、阿慕、阿废、阿焦,还把旧班底给赶走!本期我们聚焦谈阿焦,让焦虑爽当【读家】一期主角。 试想像:用时光机将一位17世纪的西方学者带来现代,请他坐在电影院观赏《脑筋急转弯2》,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很可能会被前所未见的庞大银幕出现会说话的卡通人物给吓坏,也可能会不可置信指着阿焦(Anxiety)这个情绪角色惊呼:“怎么能让焦虑这种非理性现象控制人类?”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罗洛·梅所著的《焦虑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nxiety)一书时的“发散联想”。 《焦虑的意义》出版于1950年,74年后的当下,这本书依旧是心理学领域里继弗洛伊德后,研究焦虑的重要经典。 作为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在这本著作里融合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面向科学视角,全面检视不同的焦虑论说,给焦虑定下一个更为贴切且宽容的注解。《焦》提到17世纪的哲学在理解人性方面有一个共同课题——寻求“人类问题的理性解决之道”。 ◢理性真能驾驭情绪吗? 西方文化倾向关注“理性”、机械的现象,同时压制所谓的“非理性”经验。而对于焦虑这种带有非理性成分的情绪,使到文艺复兴后的学者都倾向压抑它。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相信自主理性可以控制个人情绪,哲学家斯宾诺莎便是奉行这一观点的佼佼者。 在斯宾诺莎的概述中,其实并没有直面“焦虑”这种情绪,哪怕他的研究好几次站在焦虑的门槛上。他主要的概述围绕如何以理性的指导,让自己免于恐惧去行动。在他的作品中,“确定性”(certain)这个词再三出现,也凸显了在那个时代普遍保持的信念——理智和情绪上的确定性会随之而来一种心理安全感。 不过也有极少数学者不认同理性可以完全驾驭情绪。帕斯卡尔是17世纪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有着惊人的数学与科学天赋,但他不相信数学的理性主义可以用来理解矛盾复杂的人性。他认为依靠理性来作为现实指导是不可靠的,但他并非贬低理性本身,相反他认为理性思考是人类的独特品质、道德的泉源。 他提出人类的理性“受制于人的感官,而感官是极具欺骗性”,因此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往往来自利己主义和虚荣心作祟,但又总是以理性之名为自己辩护。 但类似帕斯卡尔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17世纪的知识领袖们对于理性可以掌控自然和人类情绪的这一信念坚定不移,因此他们的著作中很少涉及焦虑问题。 ◢正常焦虑≠神经质焦虑 罗洛·梅会着墨叙述17世纪的文化氛围,是因为当时代的思想承接,影响了后来西方世代如何去看待与处理情绪(焦虑)——把理性和情绪二元对立,乃至把焦虑贴上负面标签,倡导过上没有焦虑的生活。而事实上,要建构完整的自我,必然得经历焦虑状态。 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冒险会导致焦虑,但是不冒险会失去自我。”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生活创造力越强,他必然会面对越多焦虑。当然这里提到是“正常焦虑”,而非“神经质焦虑”。正常焦虑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可能性时产生的矛盾情绪——一方面美好的生活也充满诱惑,我们必须为之付出努力来克服生活种种障碍,但一方面我们总有疲累想躺平的时候。于是这样的进退之间,我们会被焦虑灌溉,焦虑会在每个人前进的道路上,与我们融为一体。 神经质焦虑则和正常焦虑有所不同。它产生的反应与客观刺激不成正比,对我们的破坏性影响会更大。回想一下《脑筋急转弯2》阿焦在控制台前面失控,导致现实中莱莉在休息台精神面临即将崩溃的那一幕吧,那妥妥就是“神经质焦虑”的写照。神经质焦虑让莱莉感到四面楚歌,进而导致思考与行动力瘫痪。 只有这种焦虑才是人们需要去处理——把它减轻到可以忍受、不影响个体自由行动的程度。 ◢忧郁≠焦虑 如何免于被神经质焦虑束缚的困境呢? 患有忧郁症的日本漫画家田中圭一,结合自己和16位同样饱受忧郁困扰的受访者经历,制作了《脱忧郁》这本漫画书。笔者阅读《焦虑的意义》和《脱忧郁》这两本书的时间点,其实相隔了好几年。但在阅读《焦虑的意义》时,脑海却时不时浮现《脱忧郁》里的片段。 在严谨的医学诊断中,忧郁和焦虑两种情绪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但两者或有着相通的部分。《脑筋急转弯》里所有情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代表颜色:乐乐是黄色、厌厌是绿色、忧忧是蓝色、惊惊是紫色、怒怒是红色。但再仔细观察,厌厌领巾却是紫色的(代表厌恶的情绪可能源自害怕),而乐乐的眼睛和头发却是蓝色(寓意世间没有纯粹的喜悦,有忧伤比对才凸显快乐的可贵)这显示了情绪的关系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并肩依存。 也因此,《脱忧郁》这本书或许也有能让焦虑者借鉴的地方。连同作者田中圭一以及16位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的忧郁患者,他们当中有些人仍然深陷忧郁的黑暗隧道,有些人已经走出隧道外,也有些人以为自己脱困后却在下一秒重返隧道。 田中圭一把得以脱困的受访者与自己的案例结合,做出了一个小总结——变得忧郁时,应该做的是看清楚忧郁的本质。 受访者中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而忧郁,有人却因为工作获得成就感而从忧郁中脱困。也就是说,同样是“工作”,对不同人而言意义可能南辕北辙。所以必须去审视和了解自我,暂时远离否定自我的事物,接近可以产生自我肯定的事物。就算是再微小的事情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去感受自己被需要、派得上用场的瞬间。 ◢你心中也有沉睡的忧郁 忧郁症有个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是在以为走出忧郁的隧道后,却又突然折返回隧道这点。《脱忧郁》其中一位受访者一色伸幸认为,人并不是突然之间变得忧郁,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沉睡的忧郁,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心灵变得痛苦脆弱时,一些人忧郁的开关就会“啪”一声被打开。焦虑也一样,前一刻或许因为某些事而脱离焦虑,隔天它又突然会出现骚乱你的心情。 虽然饱受焦虑并不好受。但正视这种情绪为何产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大脑会为了消灭某些负面情绪而选择把注意力给模糊掉,形成与外界的一层壁障,这也是焦虑和觉察之间护卫消长(trade-off)所造成的自欺。 ◢视负面情绪为自身一部分 丹尼尔·高曼撰写的《心智重塑》便提及这种现象——心理会为了自我保护,扭曲掉觉察,制造一块注意力被阻断的自欺领域,以便同时阻断各种压力和焦虑。就好像为了阻止焦虑,不去纠正某些已经犯下的小错误,却不知这种自欺行为,会让无法及时修补错误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犯下错误而产生的焦虑,其实是一种警示。它在提醒个体有些地方不对劲需要修正。 我们或许应该换个观念,把忧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视为己身一部分,好好与之共处,这样即使身陷黑暗隧道中,也有着一个虽然神经兮兮但不失可爱的阿焦陪伴你,等待出口阳光洒进的一刻到来。 相关文章: 【全民读书会】 黄美锦:为何买书? 【读家说书】黄美锦 / 颜值当道,更不以貌取人?
5月前
读家
即时国内
风波袜事件 退休警官协会吁各方理性
退休高级警官协会主席拿督米奥呼吁所有相关方,应该让执法部门依法处理有关KK连锁便利店风波袜事件。
8月前
即时国内
星云
选择与放空/余棋华(新山)
01/选择 我们有——服装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就是没有生活设计师这科目可以读出一个专业。 若有,可以为我们设计青年时怎么过,已婚未婚当如何,忙到乱时,或茫然不知方向,又有何指引。生命的烦恼是常要选择,选择或对或错天晓得。 没得选择的是生在何处死在何时。如果两者反过来,生死有得选,人生路上由造物主决定,那人生是否不必那么多烦忧。 初始之时,选择真简单。选择各种喜好——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喜欢做的事。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这些好像是不用费脑筋想,之后却要想很多的事…… ——升不升学?申请什么样的大学?又什么科系? ——之后是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公司?是在哪里为好? ——工作不开心,换工么?还是干脆换跑道? ——感情的事,我爱人不爱,人爱我不爱,继续等下去么? ——婚后定居这里还是哪里?接下来后半生的选择题愈杂愈乱愈心烦。不知道选择题哪一个才是对的答案。 总觉得小聪明人人有之,大智的人极少。不知会不会一题选错,全军覆没。生之圆满,欲且难成。烦到极时,或可选择像动物式的放空。 02/放空 有一天与妻说,人类多数不想把自己放在浪费时间上,总是做些事——即使那是浪费时间的事。我又说,你看看,动物除了寻吃之余,时间空着一大把。 多数看到鸽子在飞着,或停留在电线上柏油路上。这天,有两只在屋子阴影下的水沟旁,缩着脚,腹部贴在浅浅的泥上不怎么动,想必泥上可以透个凉。 又看到一只猫在小斜坡上,也是缩着脚,风吹在它的猫脸,因为我看到猫须在动。这猫我叫它Sombong,它永远不睬人。 动物的放空会无聊么? 这样的无所事事有一种舒心的恬静。有一次去到甘榜的海边,一棵树下,老太婆斜着身子在躺椅上,背着我,看到她翘起二郎腿,手持着扇。她穿着宽裤管的传统黑裤,那只翘起脚的裤管稍微退落,露了小腿,想必凉快。年纪一大把,想什么想,放空空,亦如裤管宽空空。 朋友的小儿子恩恩第一次在户外接触到雨水,雨水从屋檐流下,小恩恩用手盛着,露出愉悦的样子。他的脸仰着看从上端流下的水,小恩恩的妈由着他,没有呼喝,她说大儿子不会这个样子,小恩恩性格比较感性。 放空可以感性,理性不放空;不过,也当理性的放空。
8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阿都卡林:理性看待无需跟风 砂未必要办巨星个唱
砂拉越旅游、创意产业及表演艺术部长拿督斯里阿都卡林强调,砂拉越不一定要跟风,争取主办巨星等级演唱会。
9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如意安详】望尽天涯路/何国忠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蝶恋花〉。 栏外烟雾笼罩,一边菊花郁郁含愁,另一边兰花沾露默默哭泣。秋风吹动罗幕,天气轻寒,燕子双双飞去。明月不解离别苦,将微光斜入房中,破晓依旧不离开。昨夜萧瑟西风吹凋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寄情书,可惜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思念的人落脚何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治学三境,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成第一境。既然是治学角度,解释应当如此:努力是成功之母,途中偶遇挫折,却不轻言放弃。登高远眺,前路一览无遗。有了大局观,目标与方向明确后,更能执着前进。 以词论词,晏殊本意未必如此。王国维联想力丰富,以小见大,将句子提升至另一层次。如此点拨,让我对晏殊起了兴趣。 晏殊有识见有谋略,属将相之才,20岁不到进入权力中心,在经济上没遇过困境。他为人自律、温文尔雅,虽当过宰相,言辞不会咄咄逼人。所留《珠玉词》,咏太平词,唱太平调,被看成是富贵得意之作。 《珠玉词》历来褒贬俱存。晏殊虽然和儿子晏几道以及欧阳修在北宋词坛地位相当,但是三人之中他受后人诟病最多。他不描绘政治动乱或民间疾苦,有强烈社会意识的批评家讥他“无病呻吟”。叶嘉莹在〈大晏词的欣赏〉说晏殊词并非“穷而后工”,读者对于“穷”容易感动并寄以同情,晏殊“却不能满足一般人对诗人之穷的预期”。 毕竟是有格调也有品味之人,叶嘉莹说晏殊写富贵不鄙俗,写艳情不纤佻。与其说他的作品没有面向大众,不如说他习惯高雅的文化氛围。对他而言,所谓风格,只是精神上的深合密契。但是高雅不是炫耀,也没理由高调。沈括在《梦溪笔谈》记一事。晏殊下班后和弟弟在家苦读,不嬉游宴赏,真宗知后赞他。“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晏殊回答让真宗意外,非不好此道,实则没钱。不虚伪不做作,也让其他饮酒作乐的同僚有台阶可下。他俸禄提高后,也爱喝酒解忧,设宴邀请门生友人造访,但不铺张,他在意的是诗词唱和,管弦之乐。 晏殊心路不缺波澜 晏殊三次被贬,都和宫廷斗争有关。其中后来被改编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刘太后不能生育,让时为侍女的李宸妃侍候真宗,后生仁宗。刘太后把仁宗据为己有。仁宗继位时13岁,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11年。刘太后去世后,仁宗知道身世,龙颜大怒。李宸妃去世时,刘太后掌权,晏殊奉命写墓志文,如果实写,朝廷必乱。晏殊只言“生女一人,早卒”交待。仁宗怪罪,晏殊委屈却不辩解。 晏殊心路不缺波澜。弟弟晏顿在晏殊20岁时过世,二人感情很好。一年后父亲离开,晏殊本应在杭州守孝,却被仁宗以“思臣心切”召回,抵京后轮到母亲病亡。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成婚两年后去世,第二任妻子则在他40岁病逝,第三任妻子伴他终身,但生性敏感,常无故取闹。在仕途上,晏殊一生伴随党争,真宗时寇准和丁谓水火不容,仁宗时吕夷简和范仲淹不停争执,晏殊身处其间,看皇帝平衡,看皇帝脸色,如履薄冰。 叶嘉莹替晏殊说不少好话。晏殊的学识、志意及政治历练,在其内心酝酿为一种深厚意蕴。叶嘉莹说晏殊词虽然充满理性,却不失艺术含量。晏殊叙写情事,不作直言确指说明。他的感情如一面平湖,风来起涟漪,投石盘涡百转,却无法使之失去含敛静止,盈盈脉脉风度。晏殊词情中有思,理性与情感在行笔中同时涌现,因此可以引起读者极丰富之感发及联想。 叶嘉莹所提“感发及联想”,确实有意思。晏殊写词,处处见修心养性痕迹,他不逾越自己所定标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要真正实践或参透惠能偈子不易,反倒是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凡夫俗子。欧阳修为晏殊所作〈挽辞〉说他“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经历浮沉人生,看惯起落人事,晏殊做了选择,处事方式却见仁见智。王国维将他的词句说成第一境,非最高境,所谓望尽天涯路,事实是望不尽的。
10月前
星云
讲堂摘要
陈胜强.别问兜里多少钱,问问青春剩几年
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条件与情况。一些人的价值观可能无法复制在其他人身上,一些人的作风也可能无法作为其他人的参考。
11月前
讲堂摘要
风过西窗
骆宇欣.杯葛不需要理性
为了强烈表达对“不义者”的不满,大多数的杯葛,不需要理性,只需要政治正确。
1年前
风过西窗
微观时事
张晋玮.大马单一族群政治的弊端
暂时而言,“单一种族”政纲可能有它的支持者,但随着经济发展,各地区城市化,多元种族的政纲会越来越受全民的欢迎。
1年前
微观时事
星云
留言是撒旦的诱惑 / 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在新闻网看新闻时,我有个习惯,那就是看完标题后,拉到最底下,看看读者的留言。 新闻网上的读者留言总是让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他们的留言,有的充满创意,有的充满戾气,有的像是自己仿佛就是新闻里叙述的受害者,仿佛新闻里报导的一切事物,像一把刀子割在他们或亲友身上那般,让这群留言的人非复仇不可! 上面说的,只是新闻网上某则新闻底下的留言,还没计算各大媒体的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上转发新闻的留言,那边才是真正的精彩战场。有一回,我负责的一篇专栏文章,不晓得被哪位热心读者转贴到吹水站,专栏作者的内容书写的是我们一般常见的社会与政治现象的批判,结果读者、编辑全被百多人用文字痛骂了一顿。 当时年少气盛,非常愤怒自己和作者被这样霸凌,于是加入到他们的留言战争中去,你一言我一句,到最后其实所有的事实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骂彼此的难听的话是否能够收割同温层的点赞认同。 然而,就当大家打笔战打得兴头正盛时,管理人却把我踢出了局,连带的,当我再次想要登入该吹水粉丝页时,我顿时成了局外人,只能用别的脸书户口,看着别人用犀利且狠毒的文字来霸凌我编辑过的文章。 不该用毒辣字眼去霸凌他人 该事件后,我就在想,我们媒体人都说,没有人要读落落长的新闻报导了、没有人会关注专栏文章了,但为何当一篇有争议的内容被释放出来后,引来的关注和近乎霸凌的批判,却有着惊人的阅读与传播量?对于此现象,我不是社会学或心理学的专家,自然没有解答。但我能做的是,警惕自己,我是受过理性教育的人,面对不理性时,我不能掉入不理性的和稀泥里,不能简单轻易的用二元法去解读事情,更不该用毒辣字眼去霸凌他人。 话虽如此,最近当我看到因选举而引发的文字争论时,我还是忍不住“不理性”了一下,在新闻网和媒体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新闻或专栏文字底下“牢骚”了两句。后来,竟也获得“志同道合”、“气味相投”的“战友”认可,除此之外,我竟然为了那些点赞而沾沾自喜。直到我冷静下来,最后是自己删除了自己的留言。啊!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区留言,不论是留言批判的人,还是阅读留言,都是撒旦的诱惑呀!
2年前
星云
绘本的旅行
【绘本的旅行】许雪翠/死亡是怎么回事?——关于生命和死亡的12个小秘密
死神真的很残酷,总是从我们身边任意带走他想带走的人,从此这个人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谈死亡的生命教育主题绘本很多,《死亡是怎么回事?:关于生命和死亡的12个小秘密》是目前我读到的,最能将理性和感性结合的一本死亡教育绘本。(阅读全文) 更多文章: 【绘本的旅行】许雪翠/大鲸鱼的可爱与可能! 许雪翠/充满无限可能——吉竹伸介的绘本世界 许雪翠/在复杂图腾里疗愈——读《蚯蚓与鸟》和《狐狸与星》 许雪翠/我的情绪小怪兽 许雪翠/好或不好,依然留下——国庆月读NOvia Shin绘本《生锈市集》
2年前
绘本的旅行
星云
绝对的黑暗 / 阿卫(昔加末)
你有没有体验过绝对的黑暗?或者说,你所能想像的绝对黑暗是怎样的?这里指的并不是文学或心理上的黑暗,而是现实中真真切切所体验到的绝对黑暗。我最近体验了一把。 上周到怡保游玩,选择一个远离市中心、群山环绕的地方住宿。那园区后方有一个洞窟,独家经营权属于这家旅馆的老板,外人是不能随意入内的。住在旅馆的人若要游览洞窟,也需要专人带领。我和晴参观洞窟,导览是一名看起来不到30岁的马来小哥,阿里夫。 不是周末,没有其他人,阿里夫成了我们的专属导游。虽然顾客只有我们两位,但阿里夫并没兴致缺缺,反而一路保持高亢的精神为我们解说。 进入洞窟前,阿里夫为我们准备了套着头灯的安全帽、救生衣以及塑胶鞋。他让我们只带手机(装在防水背包里)满足照相需求就好,不要带其他的物品,因为会弄湿。原本以为只会稍微弄湿衣裤而已——可当我们走到洞窟入口,才发现那并不像我之前去过的洞窟,大部分是走在陆路上,只有一些地方需要涉入浅水区。这个洞窟全程都是水路!——结果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湿透了! 入口处的水位就已经很高,几乎到成人的腰部。但往前走了一小段后,水位渐渐变低,大部分时间是在小腿的位置。水路的宽度不大,稍宽处顶多够两个人并行。所以在洞窟中前行时,即便只有我们3人,也得像排队般一个挨着一个顺序前进才不会擦撞。 虽说是水路,但并不难走,因为踩在上面,感觉得出脚下的石头是经营者用心铺垫过的,走来并不觉坑坑巴巴。阿里夫很贴心,每到有高度落差的地方,就会提醒我们注意脚下,或遇到头顶有障碍物时也会让我们记得弯腰。 阿里夫中学没毕业就出来工作,但他的马来语和英语听来都很不错。他干过几份不同类型的工种,近几年决定往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他目前的这份工,就是每天带游客进入洞窟,并为他们讲解相关的知识和故事。进入洞窟来回的时间至少要2小时。平常天,通常是上午带一团游客,下午就可以自行休息。若是周末,则上下午都至少要进出洞窟一次,有时一天可能需要3次。 我问阿里夫,天天重复一样的事情会无聊吗。他说有时候会,但大部分时间不会,因为顾客都不是同一批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就会有不一样的火花和趣味。他为我们讲解里头曾发生的故事,比如从一面叠得齐齐整整的石墙说到马来士兵和洞窟土著的攻防战,从钟乳石的纹路形成说到远古的不知名年代纪。洞窟从垂直方向来看,分成6个层级,他能一一指出每个层级的进出口在哪儿,要怎么走、要怎么爬才能抵达。 阿里夫并不只是把工作看成单纯的工作,他希望把它当作一生的志业。从他讲解时饱满的情绪,你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工作之余,他会上网浏览,查询在洞里发现的物种,记下它们的学名。他还曾和当地历史学家及探险者出入洞窟许多次,向他们讨教欠缺的知识。我和晴都很为阿里夫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当天的洞窟探险,阿里夫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着实让我们感到震撼。 那个洞窟洞顶完全封闭,全程需提着手电筒、开着头灯,否则什么也看不见。探险中途,水路旁有一座3米左右的石堆,石堆上方有一道小瀑布。阿里夫引导我们爬上石堆后,先嘱我们坐到瀑布下,让强劲的水流冲打全身,并为我们照了相。 拍完照后,阿里夫指示我们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我们坐稳后,他一声不响就把所有的灯熄灭了。当下,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绝对的黑暗。 从前也体验过几种不同程度的黑暗,比如和父亲清晨到乌漆嘛黑的胶园工作,夜半醒来急着要上厕所,深夜从同学聚会离开后回乡的那条全无路灯的乡间小路。但这些黑暗周遭总还有一丝微弱的光线,比如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各种电器的指示灯,周遭家户的灯火。可在那狭长的洞窟里,即使是艳阳高照的大白天,进出口的光线都无法到达洞中。那是绝对的黑暗,吞噬一切的黑暗,一丝光亮也无法进入的无底黑暗。 好好地感受眼耳鼻舌肤 我们当下并不害怕,因为相信阿里夫的专业。阿里夫让我们闭上眼睛,安静下来,侧耳倾听,好好感受当下。过了两三分钟,他让我们睁开眼睛,可我们见到的依然是全然的黑暗。即使伸手在眼前晃动,也感受不到空气的翻搅,只感到手就快融进黑暗里,不再属于自己。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从光亮处走到黑暗处时,一开始是完全看不见东西的,可在黑暗里待了一会儿后,我们就能慢慢看见周遭东西的轮廓来。可在那绝对的黑暗里,我们还是什么也看不见。 阿里夫解释,这洞窟比我们一般深夜的住宅区暗了七倍。加上现代人常用电子产品,眼睛在黑暗中的视力已退化许多,就变得不灵敏了。 他现在尽可能每天都做一个训练,没人的时候,他不带任何手电筒和头灯,只戴一个有微弱夜光的手表,只身进入洞窟,训练自己在黑暗中的视力。他也会在洞窟里静坐冥想一阵子后才出去。刚开始只能走一小段就不敢往前,因为那黑暗实在太可怕。可每天多深入一点后,现在能走很长一段路了。 这一趟绝对黑暗的体验,给我的启发和提醒是,我们不应只是理性动物,时时得客观地分析眼前的一切,凡事都讲究用理说服别人和自己,甚至还被要求解释想像出来的一切。要记得,我们同时还是感官动物啊,有视觉、有听觉、有嗅觉、有味觉、有触觉,还有直觉。 要好好感受眼耳鼻舌肤的存在,要善用它们,让感性重新回到与理性持平的状态来。
2年前
星云
精彩系列
我是韩念 | 杜韩念·尊重不同想法
接纳不表示认同,而是我承认你有权抱有这样的看法。
2年前
精彩系列
更多理性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