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琉璃工房

  ■特优奖(一位):富贵集团赞助现金奖1000令吉+琉璃工房作品《花开美好》一座(价值1330令吉) 菜式:香菇鸡面线汤∕石慧慧(柔佛新山乌鲁地南) ■优秀奖(两位):富贵集团赞助现金奖800令吉+各得琉璃工房作品《圆满人间》、《有情天地》其中一座(各价值960令吉 ) 菜式:河婆客家擂茶∕郑爱萍(雪兰莪双溪毛糯)和 手工热腾腾拉面∕陈彦妮(雪兰莪梳邦再也) ■推荐奖(三位):富贵集团赞助现金奖500令吉+琉璃工房作品《祥龙握珠》一座,(价值650令吉 ) 菜式:古早味麵粉粿∕张丽丝(吉打双溪大年); 菜式:福建春捲∕刘雪芬(柔佛麻坡); 菜式:月光面汤∕何安哲(槟城峇六拜)。   姐䭲也完美的把妈妈的老黄瓜排骨汤记录了下来。我相信当她喝下自己凭记忆煮出的这道汤时,是有回想起亲爱的妈妈为她端出这道汤的样子,因为只要吃下回忆的美食,就像能与思念的故人相见。 母亲生前烧得一手好菜,我是每天吃母亲烧的菜度过半个人生的。母亲生前常教我如何处理一些食材、如何烧好一道菜──可是我都顾着吃,没特别记起来,只道母亲会永远这样烧给我吃。 母亲半年前过世后,我再没吃过一道有母亲味道的菜了。我凭着记忆亲自下厨,但煮出来的味道天渊之别,甜酸苦辣全不对味。家佣是母亲烧菜时的助手,看过母亲烧菜的时间有五年多,她依样画葫芦的烧,但味道、火候还是对不上味。 妹妹说:“你如果要留住妈妈的味道,原该趁母亲在生时学的,至少母亲可以亲自指点。” 我真懊悔没有在母亲生前把她的每道拿手好菜都认真记录下来,以及亲自煮了让母亲指点。(*我只是在試用新相機時,以玩票性質的拍下幾道菜的烹飪過程,卻沒認真的記錄下每個步驟,如今回看照片,顯得殘缺不全) 过去的一时懒惰,成了终身的遗憾。 这个遗憾使我从此再也无法吃到有母亲味道的菜。可惜母亲不会再来,这遗憾再也无法弥补。 于是我兴起了想办【留住妈妈的味道】的活动,鼓励每个孩子都把妈妈的味道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每一次思念,都是一次小团圆 要谢谢富贵集团的朋友姐䭲,我原和她有个协议要趁母亲节合办一个活动,但临时我想换成这活动,她二话不说就同意。她说:每一次思念,都是一次小团圆;但凡能留住先人的爱,也留住孩子对父母亲的思念与美好的回忆,就去进行吧! 我也顺水推舟,请她试着也把记忆里母亲教过她的一道菜用图文记录下来。(每筹办一项要按步骤进行的活动,我都习惯先请朋友或同事按参加方法的指示试练一次,确保看得明白章程所述。) 姐䭲也完美的把妈妈的老黄瓜排骨汤记录了下来。我相信当她喝下自己凭记忆煮出的这道汤时,是有回想起亲爱的妈妈为她端出这道汤的样子,因为只要吃下回忆的美食,就像能与思念的故人相见。 活动征集期间,先后收到140道菜。淘汰了部分照片不清晰及不符合规格(如自己“改良”版的菜式),有83道菜被初审挑选了出来。评审过后也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挑出中选的6道菜,并在报章公布成绩。 我重新阅读那入选的83道菜,发现每一道都如此家常、不复杂,是饭桌上平凡但又渗出母亲爱意的食物。那一阵子我是陷入为难中,每个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重如山、深如海的,每道菜对参加者和母亲都是同样意义重大的,可惜比赛无法人人都得冠军。 我突然觉得,原来【留住妈妈的味道】这比赛的意义,整理图文的过程比得奖的意义大。每一位参加者所记录下的图文,都是给自己和母亲最好的礼物,那才是最值得自己珍藏的纪念。每位参加者都为自己打造出最完美的礼物了。我此时唯一能为非得奖者做的是:我请编辑把83道一起守护母亲味道的菜都编在版面上,一道一道的安排刊登。 美好的事物,大家一起共享,會變成加倍的美好。 感谢富贵集团赞助这项活动的奖金,也感谢琉璃工房报效如此晶莹剔透的琉璃作品为奖品。 这是关于【留住妈妈的味道】活动的筹办目的,我记录下来,留待日后记忆里的美好。    
5月前
10月前
鏤空與浮雕III/惠姍序文   您在写我的那篇文中说:“爱一个人爱得太深, 其实不是一件太值得祝福的事,因为结局很可能是你必须先后死上两次,一次是在他先你而去的时候,另外一次,是你形单影只,撒手西归之时……”   有传说,人临终的时候,他一生所经历过的事,会一幕一幕快速地在眼前走过。人生像一本大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我们总要经过一幅一幅不同的风景,而走过的人也已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可是走过也就走过了──走过了所有的风花雪月,不过也就是过眼云烟。 但是,只要再回头看一次,所有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些人生八苦,好像又重新咀嚼一次!   回想起,琉璃工房多次在马来西亚办琉璃展览,跟张毅在马来西亚有很多怀念的时光。因为展览,有较深的接触,非常赞叹他们以民族文化为傲,努力维护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基础丰厚,有时觉得他们更有华人的文化精神。   因为展览,去过很多有名的景区,吃了数不尽的各个民族特色的小吃,尤其喜欢跟张毅在酒店房间,吃一碗冬荫泡面加一个蛋,配上一包马来西亚香脆的花生!在Pavilion前面的喷水池施作工程期间,我们特别在商场对面选了一家酒店,要了一个从窗户就可以看到喷水池位置的房间,我跟张毅每天可以从酒店房间的窗口看下去,一点一滴地,像平地起高楼一样,看着它从零到最后完成一个由3个往上叠加的大碗,碗上面以浮雕布满了马来西亚国花──扶桑花──象征三大族群的融合。   以老子的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无生有、生生不息的宇宙生成论思想,祈愿国家安康富足的“大圆满花开”喷水池,永远矗立在那里。   只是如今人事已非!张毅在天上,应该看得更清楚。   自己不是一个喜欢沉溺在过往的人,也不想被锁在回忆的框架里。让过去成为往前行的资粮!   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只能往前走。只有不停地往前看,不管是主动追求,或是随顺因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必须随时努力待命,随时准备迎接新的命运。   如同说话及写作从来不是我的事,现在碰上了只能整装待命迎上。努力地看完这本《镂空与浮雕III》,书里所有的人物在范俊奇先生用文字编织的天罗地网里,每一个字都像是想要钻到那个人的灵魂里!又像是从那个人的灵魂走出来的 精灵!每个人在里面都像是透明的,被透视得一清二楚。   那是一种让人惊艳的文字语言混搭的魔力,完全被慑住,欲罢不能!经常会觉得范先生脑子里的知识宝库与情感仓库,到底库存了多少海量文字,随时随手抓来组合?你永远不会知道他要用什么文字句子去描绘去表达,也永远不会猜到他下一句要说什么。是那么耸动,那么狠,但又那么好看,那么直指人心深处的情感痛点。   到底镜头前是真实的,还是镜头后面也是戏,我们也看糊涂了……   范先生用他丰富美好的文字赞美他笔下的主角,毫无忌惮地表达了他的喜悦、欢喜、高兴、期待、遗憾、心痛、惋 惜……,好像他自己已经跟他那些他深爱的人的身心灵都合在一起,成为他们的知己了! 每一个人物 究竟是不是真实?   如同演戏,演员本身就必须具备很多不同的面相,才能面对一个崭新的生命,要将探索的触角全部打开,才能努力去思索研究着如何把自己变成那个人。   书里我是你的主角,序文里你是我的主角。我该怎么写你?我没见过你!   思索着什么样的机缘构筑成你的生命轨迹,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让你想成为这样的性格,你也许曾经遇见过哪些人,在你的心里留下了柔暖、喜悦,愤怒与伤痕?你高吗?你应该感性开放?还是高雅内敛?你应该是压抑的?或你是率直莽撞?……我都不知道……也才有趣! 这好比演员在面对一个角色时,先要认识这个剧中人,理解这个人生命背后的特质,然后一步一步地从个性、造型、动作、肢体及语言、眼神、情感上融入,最后将自己成为这个“她”,让她真正地活出来。而随着故事的铺陈,还要为这个角色,隐藏一条线,隐隐谕示未来可能的命运……   这样的表演功课,观察力的学习,当我学着抓起泥土,一点一点去捏塑、雕塑作品时,脑海里浮现的,竟是那么相同。像个侦探,拼贴一条条的线索,贴完满满的墙面,眼里心里全是这个人这件事的点点滴滴……然后,突然,模糊的身影,变清晰了,平面的照片转为立体,抽象的文字从纸上跃出──成了一个无比真实的存在。   当然,这个存在,终究是创作者心中的真实。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真实?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人他的深情,他的感性,他的体悟,他想传达生命里诸多无奈的 爱情与故事。   在马来西亚杂志界担任时尚及女性杂志主编的25年,范俊奇先生一定是,分分秒秒地用他深深的爱,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直一直地看着,看着……深情地,细致地,欲望地,照看着闪光灯里的每一个人,也看着光熄灭背后的,梦想、矛盾、挣扎、幻灭、坚持与渴望……   他用他深情独特的笔,一笔一笔地绘着,一笔一笔地雕着,在浮雕与镂空里,百转千回,进进出出,将每位笔下的人物,凝结成停格的雕塑,却又在一个神情一种姿态里,道尽了千言万语,悲欢离合,让观者动容,让观者流泪,让观者将它刻在心里,成为永恒的记忆。   范俊奇先生与我像是没有见过面的笔友,又像是多年的老友一样的熟悉!他写的我,或者我写的他,每一个人物,究竟是不是真实?或者更真实!或许可以是个有趣的辩证。   他在文章里曾这么写道:“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但一个人的灵魂,却从来不是统一的灵魂,它可以承载太多不一样的悬疑与真相。”他说,热烈地用想像,去填补那些缝隙……   就像琉璃作品,因为透明,可以容许光的穿入。因为光的穿入,在不同的角度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光与折射的影像,似真似假,如梦如幻,愈看愈有趣,愈看愈着迷。到底哪一个景,才是真相?等待着你一层一层地去穿越,去凝望,又一次一次地沉浸到内部,探寻新的答案。   透过范先生魔术般的工笔,雕琢了一件一件,如同色彩光影变化万千的琉璃作品,那么炫目,那么让人迷惑,那么脆弱又华美。他创造了也许连被撰写的人,也都没有看见过的另一个折射里的自己。   因为这份自以为的相似,我鼓起勇气提笔为范俊奇先生的书写序。   翻开我看到的范俊奇先生的这一章,来告诉你,在他深情的笔触里,他所雕刻的作品,终将成为一种永恒的,光的切角,像钻石般的耀眼,你会想永远戴在手上。
1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