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生动性偏差
焦点财经
廖志成博士 | 生动性偏差:当直觉误导我们的决策
生动性偏差(Vividness Bia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它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当某个事件以鲜明的画面或强烈的情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时,我们往往会赋予其更高的权重,而忽略了事实与数据的真实支持。这种倾向导致我们更容易记住“重大”、“特殊”或“异常”的事件,并高估它们发生的概率。 人类的决策往往受到生动性偏差的影响。当某个事件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时,我们更容易记住它,并赋予其更高的权重,而忽略事实与数据的支持。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记住那些“重大”、“特殊”或“异常”的事件,并过度估计它们的发生概率。这种心理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市场营销、政治宣传,甚至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广泛存在。 ●生动性偏差的认知机制 生动性偏差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在远古时代,人类必须快速识别潜在的威胁,例如捕食者的踪迹或突发的自然灾害。大脑对于那些能够激发强烈情绪反应的事件,如恐惧、兴奋或惊讶,具有更强的记忆存储能力。相比之下,普通、重复、不够戏剧性的事件则容易被忽略。因此,生动性偏差本质上是大脑优化资讯处理的一种方式,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往往会导致非理性决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具体而生动的资讯时,其记忆效果和决策影响比抽象的统计数据更强。例如,在一次交通安全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与其向公众展示事故统计数据,不如播放一段严重车祸的录像,因为画面带来的情绪冲击使人们对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影响其行为。 ●飞机失事与交通事故的认知偏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们对飞机失事的恐惧。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7152人,而同年因空难死亡的人数仅为258人。然而,许多人仍然害怕乘坐飞机,而不会对日常驾驶产生相同程度的恐惧。 飞机失事之所以让人们印象深刻,是因为其发生频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会成为新闻头条,并长时间占据媒体版面。这种高曝光率使人们认为空难比车祸更危险,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事实恰恰相反。相较之下,车祸因其高频率而被人们视为“日常事件”,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往往不会引起注意。 这正是生动性偏差在起作用:我们对鲜明、生动的事件印象深刻,从而高估其发生的概率。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不仅影响个人决策,也会对企业管理和社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营销与品牌传播:如何利用生动性偏差?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利用生动性偏差来增强品牌影响力。当一个品牌或产品能够通过故事、代言人或视觉冲击力强的广告进入消费者的“生动记忆”时,其传播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产品介绍。 例如,在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通常聘请明星代言产品,因为明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形象可以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鲜明的联想。而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红的崛起,进一步放大了生动性偏差的效应。他们通过日常分享、互动和直播等方式,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深刻记忆,并在潜意识中提高购买意愿。 一项市场研究发现,与冷冰冰的数据和理性分析相比,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例如,一家护肤品牌如果只是罗列“95%的用户表示有效”这样的统计数据,可能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如果他们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博主分享自己的护肤经历,并附上使用前后的对比照片,消费者会更容易被打动,并形成强烈的购买欲望。 ●生动性偏差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生动性偏差不仅在市场营销中发挥作用,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同样重要。 以工会谈判为例,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受到某些工会成员的强烈诉求影响,认为这是全体员工的普遍意愿。例如,在薪资调整或奖金发放的讨论中,一些声音洪亮、敢于发言的员工可能会提出激进的加薪要求,甚至发起请愿活动。如果管理者受到生动性偏差的影响,可能会误以为多数员工都有同样的诉求,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 但事实上,许多员工可能并不赞同这些激进的要求,只是因为他们不愿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收集全面的数据,而不是仅仅依据少数人的声音。例如,管理层可以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或员工代表会议,获取更具代表性的反馈,以避免生动性偏差导致的误判。 ●政治宣传中的生动性偏差 生动性偏差在政治宣传中同样被广泛应用。例如,在选举期间,候选人通常会使用生动的案例、故事和视觉冲击力强的广告,以吸引选民的注意力,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某位候选人想强调自己的教育改革计划,他可能不会单纯地罗列“政府将在未来5年投入500亿令吉用于教育改革”这样的数字,而是会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比如某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教育机会改变了命运。这种叙述方式能够在选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投票决策。 此外,生动性偏差在政治攻击中也被广泛利用。例如,一旦某位政治人物被曝光负面新闻,即使这只是一个个案,而非系统性问题,也可能因为媒体的大量报道,让公众产生该政治人物存在重大问题的印象。即便后续事实证明这些指控是错误的,公众对该人物的负面印象依然难以消除。 ●如何克服生动性偏差? 尽管生动性偏差深植于人类思维方式,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减少其影响,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通过结合更多的现实案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避免生动性偏差,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理性的决策。 在做决策时,我们应尽可能依赖数据和统计分析,而非单一的个案。例如,在投资领域,与其被个别成功投资者的故事所影响,不如参考长期的市场趋势和数据分析。同样,在评估市场趋势时,企业管理者应避免仅依据一两家公司的成功案例,而应综合分析整个行业的数据,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创业投资的误区 许多创业者受到某些传奇企业家的故事启发,例如阿里巴巴、特斯拉或字节跳动的崛起,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只要努力拼搏,就能获得类似的成功。然而,现实是,创业成功率极低,根据数据,超过90%的初创公司在5年内失败。倘若仅凭个别成功案例,而忽视行业平均存活率和市场环境,创业者可能会低估风险,最终导致失败。因此,真正理性的创业者应仔细分析行业数据,评估自身资源和市场趋势,而不是单靠励志故事做决定。 ●医疗决策的误导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许多患者容易被医生或病友的个人故事所影响。例如,有些癌症患者在听到某种替代疗法“治愈”了其他病人的故事后,便盲目放弃标准治疗,选择未经科学验证的疗法。然而,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标准治疗的成功率远高于未验证疗法。因此,在面对健康决策时,患者应更多依赖临床数据和医生的科学建议,而非个别病人的经历。 ●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克服生动性偏差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学会质疑那些过于戏剧化的资讯,并寻找多个资讯来源进行对比。例如,当看到一则关于经济衰退的新闻时,不要仅仅根据新闻报道下结论,而应查看相关经济数据,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股市恐慌与媒体报道 当媒体报道某次股市暴跌时,许多投资者容易产生恐慌,立即抛售股票。然而,历史数据显示,股市在短期内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大多数经济体的股市都会稳步增长。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量投资者因恐慌抛售资产,但如果他们坚持持有股票,几年后市场回暖,他们的投资回报甚至可能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因此,投资者应避免被短期新闻影响,而是参考更长期的数据来做决策。 ●社交媒体上的健康谣言 在冠病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资讯,例如“某种草药可以完全治愈冠病病毒”或“接种疫苗会导致严重副作用”。许多人因为这些生动的故事而拒绝接种疫苗,最终影响了公共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疫苗的风险远远小于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在面对社交媒体的健康资讯时,公众应保持批判性思维,查阅权威机构的报告,而非仅凭网络传言做出重要决策。 ●关注长期趋势 许多决策错误源于对短期事件的过度关注。例如,股市的短期波动往往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但真正重要的是长期的投资回报。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也应更注重候选人的长期表现,而不是仅凭一次成功的面试表现做决定。 ●短期市场波动的误导 假设某家科技公司因一次数据泄露事件导致股价下跌15%,许多投资者可能会因恐慌而抛售股票。但如果他们查看公司过去10年的业绩,就会发现这家公司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数据泄露只是短暂的危机。那些理性的投资者会利用这样的市场下跌机会,低价买入股票,而不是盲目跟随短期趋势。 ●员工绩效评估中的偏差 在企业招聘中,如果一位候选人在面试中表现突出,讲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成功故事,面试官可能会给予高评价,忽视他的长期职业记录。然而,招聘决策者应查看候选人的过往工作经验、绩效评估和长期贡献,而不仅仅是一次性展示的“高光时刻”。 ●降低情绪影响 由于生动性偏差主要依赖于情绪驱动,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决策。例如,在面对突发新闻时,不要立即采取行动,而应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样,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避免因一时的情绪影响,而对员工或团队做出不公平的评价。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许多品牌在广告中通过情感营销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使用感人的家庭故事或名人的推荐。然而,消费者在购买前应理性评估产品的实际价值和需求,而不是仅凭广告的情感冲击做决定。例如,许多人在“双十一”购物节因冲动而购买大量商品,最终发现其中许多物品并非必需品。 ●质疑媒体报道 新闻媒体往往更倾向于报道极端案例,而不是常规情况。因此,我们在获取资讯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并查阅多个来源。例如,当某个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时,我们应查阅官方食品安全报告,而不仅仅依赖社交媒体上的资讯。 ●犯罪率与社会恐慌 虽然许多国家的犯罪率实际上在下降,但由于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报道严重犯罪案件,公众往往误以为社会治安变得更加糟糕。例如,在日本,虽然实际的犯罪率近年来大幅下降,但由于媒体经常报道暴力犯罪案件,许多民众仍然担心社会变得更不安全。因此,理性的公民应查阅官方犯罪统计数据,而不是仅凭新闻报道形成判断。 ●分清个人经历与统计事实 个人经历虽然生动,但不能代表整体趋势。例如,有些人因为曾遭遇航班延误,就认为飞机比火车更不可靠,但实际上,航空交通的安全性和准点率在整体数据上优于许多其他交通方式。在日常决策中,我们应学会区分个别事件与整体数据,以避免生动性偏差的影响。 ●旅游安全的认知误区 有些游客听说某个国家曾发生恐怖袭击,就认为这个国家非常危险,而实际上,该国的犯罪率可能远低于他们的家乡。因此,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应参考整体安全指数,而不是仅凭个别负面新闻判断目的地的安全性。 ●帮助企业克服生动性偏差,实现科学决策 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中,生动性偏差往往影响领导者的判断,使企业在人才选拔、绩效考核、品牌传播等关键环节中做出情绪化或非理性的决策。Humanology通过行为科学和数据分析的结合,帮助企业识别并克服生动性偏差,为组织打造更加客观、精准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优化招聘流程、提升员工绩效评估的公正性,还是构建更具影响力但基于真实数据的市场营销策略,我们都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与咨询方案,确保企业能够在资讯过载的时代做出理性、长期可持续的决策 ●结语 生动性偏差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它让我们高估生动事件的影响,而低估平淡但更重要的事实。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还是政治宣传中,我们都应意识到这种心理陷阱,并采取措施加以规避。唯有在做决策时保持理性,关注真实数据,而非仅凭印象,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明智的选择。
4星期前
焦点财经
更多生动性偏差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