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生物
好料推荐
半岛心旅行 | 布城湿地室内公园 带你走入远古森林
这座室内公园,就是位于布城第13区湿地公园内的“Wetland Studios Putrajaya”(布城湿地室内公园)。
2星期前
好料推荐
学记
【校园报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科学展 体验奥妙之处
(大山脚讯)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日前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展览,为期2天展会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这项由本校科学组举办的展会,是一项让本校学生亲自实践科学实验后,对各自实验做研究及分析,并将其研究结果展出的活动。今次展会收获了本校各年级学生的热烈反响,共有60余组参与。 今届展会主要分为生物、物理,以及化学三大主题,其中内容丰富多样,吸引本校广泛关注与支持。此次展会开放给全校师生参观,所有师生都可到实验室观摩不同的科学实验,并通过参与者的讲解了解其中原理。 此外,在参与者向学生讲解各自实验的同时,学生也可亲自操作实验,体验其中乐趣。琳琅满目的科学展内容不仅让各位师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环环相扣,更让大家体验到其中所蕴藏的奥妙之处。 陈姿璇冀科学展续办下去 科学展指导老师陈姿璇对校方的支持与学生们的踊跃参与表达了谢意。同时,他提到展会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与兴趣,也希望类如科学展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下去。 此外,参与展会的学生表示在展会后收获满满。除了已知的科学知识,亲手实践与对其主题的深入研究,更让他们对相关的科学原理有更清晰、透彻的理解。而一些特别的研究主题,也让师生们感到新奇无比,成功激起了众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为期两天的科学展是学生有别于一般上课模式的学习机会,亦是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及培养合作精神的一大契机。无论是参与者或是参观同学,在经过此次科学展览后都获益无穷。 评语: 来文稳定发挥,有条有理地对活动做了详细的报道。继续加油。
1月前
学记
即时国际
视频 | 科学家翻转“皮卡虫”化石 改写脊索动物演化史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科学家透过颠倒化石,揭示了最早具有脊椎骨前体的生物皮卡虫(Pikaia gracilens),这项发现改变了人类对早期脊索动物的认。
6月前
即时国际
狮城二三事
ACRES:沾油小鸟情况恶化死去 预计更多生物将受影响
(新加坡17日讯)漏油事件导致新加坡多个海岸出现油渍,动物保育专家预计,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生物受影响。而早前被发现的沾了油渍的一只鸟儿被送往救治后,因情况恶化而死去。 一名公众于本月15日在吉宝湾滨海俱乐部(Marina at Keppel Bay)发现一只沾了油渍的白领翡翠(Collared Kingfisher)后,将它送往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抢救。 《8视界新闻网》报道,协会联合执行理事长卡莱(Kalai Vanan)于今早向媒体透露,鸟儿全身被油覆盖,且看起虚弱和痛苦。团队分阶段为它进行清理,但是鸟儿昨晚情况恶化,最终死去。 卡莱也指出,协会自漏油事件发生后,接获好几通关于水獭、巨蜥和鸟类受影响的电话。 他预计,接下来的几天会有更多的动物受到漏油事件影响。 “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知道石油泄漏已经影响到在水中出现的陆地动物,如水獭和蜥蜴等,以及像白领翡翠这样的鸟类。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仍然未知。” 与此同时,为南部岛屿提供渡轮服务的业者Marina South Ferries在Instagram分享,在拉扎鲁斯岛(Lazarus Island)发现一只沾了油渍的白领翡翠,并表示鸟儿已交由国家公园局(NParks)人员处理。 另外,有网民于本月16日在脸书分享的视频显示,一只巨蜥出现在泛着油光的水面上,身体也沾上了油渍。
6月前
狮城二三事
读家
徳纯 / 不爱运动,不是人类的错?
有没有想过,你之所以不喜欢运动,不只是因为你“懒惰”?或者换句话说,你之所以懒得运动,是有科学根据的? 2017年,美国史丹福大学做了一项《全球人口平均每日步行数》的研究,指出马来西亚人民的步行步数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三,平均每天只步行3963步,远远少于全球人类平均数的4961步。此外,根据我国最近的全国健康及病发率调查报告(NHMS),马来西亚目前是东南亚国家中“最肥胖”的国家。报告更预测大马的肥胖症将会在2023年达到惊人的23至24%,即每4人中会有一名肥胖患者。肥胖所带来的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困难预计将为我国原本不堪负重的医疗体系带来更大的负担。 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肥胖似乎是现代都市生活无可避免的后遗症。每个人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及运动的好处,可是对于每天早上摸黑出门,晚上摸黑回家,每周平均工作60个小时以上的上班族而言,周末只想在家躺平确实是无可厚非的选择。无论在什么国家,只要是都市人,都会面临同一个通病,那就是虽然知道运动的益处,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好,可是就是想躺平看剧、无法坚持运动计划、甚至是千方百计逃避运动。 ◢原始人都爱运动吗? 《天生不爱动》的作者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身为人类演化学教授,就想要通过人类演化学的角度破解现代人关于健康和运动的迷思。本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关注人类身体活动和缺乏活动的演化历程。每个部分又细分为不同的章节,负责解答一个关于运动和健康的迷思。最后作者也探讨了如何使用演化的方法来协助我们活得更好。 本书最大的看点是破解了东西方社会关于“人类天生就是爱运动的生物”这一巨大迷思。在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东西方文化,通常都有一种关于“运动野蛮人”的迷思。该迷思对古代社会有难以言喻的浪漫幻想,似乎在现代化和西方饮食文化未入侵以前,人类天生就是自带六块腹肌的超级运动员,力气远超于现代人。这也是为何如今许多减肥和健身教练都主打古代自然饮食法或者什么“斯巴达式”健身。仿佛只要学习了古代人的健身和饮食方式,就能打造完美身材。 作者说,其实以上看法都是错误的迷思。原始社会甚至是古代社会的人根本没有运动这一概念。他们并不需要刻意的训练或饮食方式,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通过了无可避免的体力劳动来消耗身体上的能量。根据作者的研究显示,古代的狩猎和采集者一天只工作6到7个小时,而剧烈活动通常只有区区的一小时,运动量其实与在健身房运动一小时的现代人大致相同。这项研究通过演化证明了我们祖先每日的活动量其实与现代人相差无几,他们与我们一样,除了工作,并不会把额外的时间花费在运动上。 ◢人类演化出新的代谢模式 既然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及活动量都与古代人不相上下,那为何现代人肥胖率及因肥胖而引发的并发症比古代人更高呢?这其实与人类的演化有关。 早期的采集者比现代人工作的时长更短,他们只会花不到半天的时间寻觅食物,剩余的时间都花在休息和其他工作上。可是由于古代食物品种匮乏以及缺乏垂手可得的现代便利,采集者的身体在演化下已经发展出了高效率的代谢模式,不仅演化出最有效率的消耗能量模式,甚至是高效率的能力储存模式。在食物匮乏的古代环境下,任何吃进肚子的食物都会优先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能在紧急时刻运用。同时,人类的基因也时刻提醒采集者必须减少非必要的活动,以避免能量消耗过大而死亡。这些在经过了几万年的演化以后,当时让人类能够继续生存的机制,如今却成了导致现代人肥胖的元凶。 ◢人类基因有减少活动的习惯 无论是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采集狩猎者或是古代社会的农夫、铁匠等人,每日的作息时间虽然与现代人相似,可是这些人从事的是现代社会所淘汰的体力活。此外,他们还面临饮食和烹调方式匮乏的困境。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他们虽然不刻意运动,却拥有高效率的代谢活动,并演化出对高能量食品的偏好以储存多余的能量。 由于人类一直以来都没有刻意运动的习惯,经过几万年的演化以后,现代社会人类基因里仍然保持着减少活动的习惯。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食物价格变得无比低廉且烹调方式层出不穷,我们仍然偏好高能量食品,却没有相对的活动模式消耗这些高能量。简单点来说,在与古代人相差无几的作息时间之中,我们人体消耗的能量大大低于古代人,可是我们的基因里仍然保持着数千万年来对饮食和能量的机制,这就是导致我们肥胖的主要原因。 作者通过本书告诉了读者:其实不爱运动,喜欢躺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问题,而是千百万年来人类的生活模式。作者更指出了无论是有氧运动或阻力训练,对于减重的效果其实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人体通过了长时间的演化,已经进化出了十分有效率的代谢机制,如果一个人剧烈运动以后,人体就会自动减少其他非必要活动来减少能量的消耗。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在做完有氧运动,或者去健身房回家后只想躺在床上睡觉。 ◢不是叫你放弃运动! 当然作者提出这些论点并不是鼓励人们放弃运动,因为各种研究显示,运动对于降低各种隐性疾病的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期望通过运动来减低体重就有点痴人说梦了。在作者看来,最简单的减重和减脂方法,就是降低能量的摄取,创造热量缺口。当每天摄入的能量少于所需的能量时,我们演化了千万年的身体,就会进入燃脂模式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当然,作者也指出这种方式必须在专人和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的进行,而不是一味的少吃。 通过本书,其实不难总结出肥胖导致的所谓“文明病”,其实就是人类在过去高速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人体在经历了数千万年才慢慢演化成今天这种机制,可是在短短数十年之间,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越了过去几千万年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仍然使用着几千万年的演化机制来面对现代社会作息和饮食习惯,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而导致的后果。 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只能够反抗我们演化的天性,从饮食结构和活动模式入手,以便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
2年前
读家
即时国际
中国生物奥株灭活疫苗 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奥密克戎株(简称“奥株”)冠病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年前
即时国际
全国综合
原产业部长保证 生物柴油政策不变
原产业部长拿督祖莱达向马来西亚生物柴油协会(MBA)保证,大马的生物柴油政策不会出现任何变化。
3年前
全国综合
VIP文
吴咏駩 | 野地里,寸土寸地都是各种生物的家
肉垂麦鸡(Red-wattled Lapwing)是一种喜欢在旷地上行走,把蛋生在地上的鸟。它们很爱叫,叫声非常响亮,而且不只白天叫,晚上有时也叫。 稻田渠道旁的一角是一只雄木蜂(Carpenter Bee)的地盘,我早上散步时路过,它有时会飞扑过来在我的头上绕,并借着振翅时所发出的响亮嗡嗡声,试图把我给赶走。但只要我站着不动、不妥协离开,不一会儿它也就飞走了。 渠道旁矮灌木顶端的枯枝是它站岗的位置,它一般会在早上时段停在那根枯枝上守着,留意是否有人、蜻蜓或其它飞虫进入它的领域。对于人或其它昆虫,雄木蜂倒也不很在意,它看清后未必会要把我们赶走。可倘若入侵的是另一只木蜂,那即使对方距离尚远,它发现后也必定会即刻飞冲追去,或在空中拦截雌蜂交配,或把其它的雄木蜂赶上高空,直到对方消失在我视线的远处才肯罢休。 木蜂对我的驱赶我不太在意,甚至觉得有趣。可要遇上的是捍卫着地盘的肉垂麦鸡,那就一点也不好玩了。 [vip_content_start] 肉垂麦鸡(Red-wattled Lapwing)是一种喜欢在旷地上行走,把蛋生在地上的鸟。它们很爱叫,叫声非常响亮,而且不只白天叫,晚上有时也叫。我觉得它们像是在重复地大喊“哥哥救儿”,可有人觉得它们是在说英文“did he do it?”。以往它们在西马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南部很少见。但自从大概十五六年前我在南部的油棕园里第一次看见它们以后,我便开始留意到它们偶尔会出现在我家附近的稻田里,而且数量逐年增加,如今它们已是田地里相当常见的鸟类了。 去年和今年初肉垂麦鸡来到我散步时,经常会路过的一所国中和附近的稻田里筑巢。国中的那一对趁着疫情期间学校没人,索性把巢建在学校的大草场上。每次我经过校篱外的小路,它们就会一直乱叫。直到过了一阵子,它们好像习惯了人和车子经过,再看到我,也就不怎么慌张了。我若停下脚步仔细扫视草场,通常就会看到它们的小宝宝在草地上走动,曾最多一次看到3只。它们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有着肉垂麦鸡羽色的超级迷你鸵鸟,非常可爱。 至于稻田里的肉垂麦鸡,那可就不只一对了。东两只、西两三只的,有时还会聚成一小群,叫我弄不清它们到底有多少对,也看不出它们的巢或已懂得到处走动的宝宝在哪。但它们只要看到我走过,就会从远处飞来,在我头上边绕边狂叫。有时还会停在我前方的田埂上对着我叫,直到我靠近时才突然飞起。 当中有一两只特别凶猛,即使我走过的路线距离它们的巢应该还很远,但它们不仅会飞来狂叫,还会狠狠地边叫边朝着我快速低飞冲来,直直飞到我的眼前才突然闪开。我猜它们只是想吓一吓我,不会真的攻击,可那副气势和凶狠的眼神,使我不禁担心它们会一时怒昏了头而失控向我撞来。 我试过假装退缩、视线看地上装无辜,试过好言相劝,试过吹口哨学它们叫要沟通,也试过跟它们比大声,但全都没用。后来我才发现它们是怕恶的,只要我在路边捡来小枝条拿在手上挥动,它们就不敢靠近,只在空中边叫边绕一圈后即会飞走。除了对付我,它们也追赶乌鸦、鹰、狗和猴子。 稻田中央一角有一小片栽种香茅的园地,那里是我散步的终点。我经常会在旁边的一棵白匏子树下乘凉。 今年初起那里来了一只棕背伯劳(Long-tailed Shrike),它喜欢站在香茅园附近的枯灌木上,伺机扑下田地捕捉昆虫,有时也会在那里低声歌唱。它若看见我来,有时不会介意,有时我先到它随后才飞来,有时却会急急地拍着翅膀飞走。它一直把地盘相让予我,让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此我要是远远看见它在,就尽量不走过去,不打扰它。 在野地里,寸土寸地都是各种生物的家。无论是小草、昆虫、飞鸟或是其它生物,它们都有自己的地盘或惯有的生活空间。要做到完全不打扰它们,那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不时会提醒自己别占据太多,以免总要它们退让,把它们给欺负得太过了。
3年前
VIP文
更多生物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