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用生命拚的生命
星云
【ICU重症医疗现场】转念就能突破对立/陈志金医师
爷爷年近90岁了,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失智症,反反复复都因为谵妄症(Delirium)而入院。照护爷爷的家属都很辛苦,因为人在谵妄的时候,除了会大吼大叫,还会拳打脚踢。 这次,爷爷是因为昏睡两天而送院。透过脑部电脑断层检查,诊断出大范围的脑出血,在紧急插管后,便被转诊到我们的医院。其实,在外院急诊的时候,爷爷的瞳孔对光已无反应,这表示脑部的生命中枢“脑干”的功能已经受损。 在神经外科医师和家属说明之后,由于评估手术助益并不大,再加上爷爷年纪很大了、又有多重慢性病,所以家属决定不手术。加护病房值班住院医师也和家属讨论了DNR(Do Not Resuscitate),即“不施予心肺复苏术”,指在病人临终、濒死或无生命征象时,不施予心肺复苏术(CPR),包括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及其他救治行为,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让病人短暂延长生命却承受急救的痛苦。 即使值班住院医师一定会很尽责与仔细和家属说明并讨论DNR的决定,我在查房时,依然会再次逐一地和每一位家属确认过他们的想法: “是否对病人的病况有充分的了解?” “家属间对DNR的想法是否有共识?” “是否清楚知道DNR的意思?”…… 这是因为之前就曾经遇过了家属签了DNR,并不是他们希望“最后阶段”不要急救,而是他们始终以为自己的家人没有这么危急、一定会好起来,所以“不需要”也“不可能会需要”走到急救这一步。这样的认知落差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好好沟通、再三确认,才能避免医病间的误会,甚至衍伸出更大的问题。 “医师,我爸爸人明明都好好的,怎么会脑出血呢?”在我确认过爷爷的两位子女对DNR的想法以后,他的女儿这样问我。有些医师听到家属这样的问题,心里大概会觉得有点不舒服吧,可能还会想“最好人好好的,会需要住到加护病房”。有时候,还会被触怒。我当然知道家属是没有恶意的。 “脑出血就是会这么突然,可以前一刻是好好的、还在和你讲话,下一刻就突然倒下。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导,不是吗?有些人,还比你们爸爸年轻很多呢!”语毕,我看到两位子女都点点头。 “爸爸的情况是谁发现的?”我所说的,他们都是知道的,只是情感上还无法接受爸爸已经脑出血这件事,才会想要问。这时,只要心平气和再陈述一次,不必觉得被冒犯。其实,我有看到他们是需要被协助的,就想再多谈一些。 “是我发现的。我爸有失智症,经常会谵妄,这个月因为谵妄的次数变多,就安排他住院治疗。他每次打完镇静的药物,就会停止躁动,接着大概会睡上一天。但这个星期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躁动,而且这次很不一样,打了镇静的药物之后,竟然睡了整整两天。我一直跟医生说,我爸不对劲,他们才帮我爸照脑部断层扫描。是不是已经出血一个星期,只是医师没有发现?” 我知道,家属真正想问的是“医师有没有延误治疗”。更重要的是,他正在怪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发现”:如果我可以再早一点发现异状,爸爸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我觉得不是。这个脑出血是急性的,就是会来得这么措手不及,和这个星期的谵妄没有关系。脑出血一般不会有什么前兆,也无法预防。所以不要去想,如果早知道爸爸就不会出血。我跟你说,还是会的。 他听着我这样说,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差一点就要流下来。他就是要有人跟他说,爸爸会这样,并不是他的失责。 “而且啊,我觉得你做的很好,警觉度很高,有发现爸爸反应跟平常不太一样,医师也及时帮爸爸做了断层扫描。再晚几个小时,应该就来不及了。目前病情虽然很不乐观,但至少我们有争取到一些时间,可以好好跟爸爸说说话,想一想爸爸还想见什么人、还有什么心愿或放不下的事。” 爷爷应该会感觉很欣慰 兄妹俩点点头,经过我的提示,他们似乎开始转念了: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伤情绪中,转换成要替爸爸多做一点事、多完成一些心愿。 “你们家有什么习俗吗?有没有宗教信仰?” “我是拿香的。” “那可以求个符,或符水也可以,都拿过来、交代护理师怎么做,我们都尽量配合。没关系的,我知道那是大家的一番心意。”我话才讲到一半。 “但我爸是信天主教的。” “喔,那你们再讨论看看,请教友一起来祷告也是可以。” “陈医师,那我可以把这个放在我爸爸的床头吗?”儿子当下就把包包上的佛祖牌拆了下来。 “家人都同意吗?如果都同意,当然可以,没问题。”对于家属和病人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医护人员要格外小心。 到了隔天查房时间。 “孙子们昨晚都来看过爷爷了。” “那个佛祖牌还在吗?其他家人有没有说什么啊?” “还在啊!而且还和圣母摆在一起呢!” “真的喔?太好了!” 当天下午,爷爷就安详的走了。 我想,爷爷看到佛祖和圣母能够和平共处,一起送他走最后一程,应该会感觉很欣慰。在看到他的子女能够释怀、转念、放下,应该会更欣慰。无论什么宗教、什么信仰,都会是我的伙伴。我的信仰则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属”——即使病人已经无法救治,家属仍需要好好的活下去。 (摘自《ICU重症医疗现场2:用生命拚的生命》) ICU 热血暖医生陈志金 《用生命拚的生命》线上分享会 12月10日(星期五) 3PM-4PM 在大众书局“POPULAR Malaysia”脸书 facebook.com/popularmalaysia 进行线上分享会
3年前
星云
星云
【ICU重症医疗现场】谁都不能早知道/陈志金医师
几乎每天都有金粉传类似这样的讯息给我,我也尽可能的给予回复,尤其是睡前或半夜传来的,因为这代表这些事真的很困扰他,可能是找不到其他人述说,也可能是其他人无法给他一个让他释怀的解答。 某天深夜,我在脸书收到这则讯息。我知道,还有更多人有着同样的困扰,只是不好意思写讯息来问,甚至不好意思告诉其他人,只能自己承受。所以我刻意忽略掉一些病情的资讯,避免掉一些可以做为辨识的资料,把我跟金粉的对话分享给大家。 “阿金医师好,几年前,我的父亲在加护病房住了几天后去世了。他要走的前一天,一直吵着要回家,他告诉每一个去看他的家人‘我想回家!’,但是,没有人敢答应他。我们总以为等他情况稳定了、就可以出院回家了,然后再也没有那一天。” “我们在医师发出病危通知时,有依照父亲的意思签下DNR,只是对于‘没有带他回家’,我们仍是非常自责,直到几年后的今天,这件事都还揪着我的心。当时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如果你的心里也承受着这样的关卡,跨不过去,试着对号入座,看看能不能稍微释怀,一点点也好。我是这样回应他的(同时是在跟心里有着同样的结的人说): 每一位住进加护病房的老人家,都是想要回家的。只是在那个当下、治疗正在进行的时候,无论是家属或医疗团队都不可能冒着风险让病人回去。就算当时选择回去家里,在老人家喘、疼痛、各种不适的时候,却没有药物可以舒缓他的症状,只能看着他辛苦的往生,事后,大家还是会内疚与自责的。 待在ICU里,至少在过程中都有止痛止喘的药物辅助,没有让病人太辛苦,也算是努力到最后一刻了。当下“不能答应让病人回家”的决定是不得已,也是为了他好。不过,最后家属有遵照病人的意思,没有进行CPR,也算替他做了最后一件事,多年后想起来也不会觉得遗憾。 我想,老人家都不会希望看到晚辈在几年之后,还在自责这件事。他会感谢的是晚辈为他所做的努力、并且执行他的意愿。更希望家人都能放下,快快乐乐的过以后的日子,替他完成他没能做到的事,好比“你们能好好陪伴妈妈,就是爸爸希望你们帮他做的事。” “感谢阿金医师的回复。今早,我又再次因为想念而落泪。诚如您所言,如果我们真的带他回家,内疚的可能就是看着他痛苦的离开,那应该会是更深的自责感。 “谢谢您让我对这件事有了更多的释怀,我会学习放下,好好陪伴妈妈,然后期许自己跟您一样,也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有善的循环。真心感谢!” 把每个选择当成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留在医院治疗或是把病人带回家,家属多半都会为自己当时做的决定感到内疚与自责,因为人都会“假设” 那个没有做的“决定”才是比较好的。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活在自责与后悔的无限循环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在ICU里面,肯定都是生死关头的“抉择”。 有时候,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跟分析。如果没有时间去了解,那就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虽然最后决定的人还是你,但这个人会建议你可以怎么走。 我在ICU里扮演的角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家属知道,经过讨论、有考虑过病人的喜好、价值观及他所在乎的事,才做的决定,都是好的决定,没有对错。所有“已经发生的事”都是好事,没有“早知道”这件事。 (摘自《ICU重症医疗现场2:用生命拚的生命》) ICU 热血暖医生陈志金 《用生命拚的生命》线上分享会 12月10日(星期五) 3PM-4PM 在大众书局“POPULAR Malaysia”脸书 facebook.com/popularmalaysia 进行线上分享会
3年前
星云
更多用生命拚的生命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