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癌逝

3月前
4月前
11月前
(新加坡30日訊)新加坡一名73歲、為解剖工作奉獻50年的法醫助理因胃癌逝世,運載其棺木的靈車特地繞道醫院殮屍房,做最後告別。 《新明日報》報導,巴拉克里斯南是新加坡著名法醫趙自成的“左右手”,他5月25日在家去世,享壽73歲。 他的大兒子薩拉旺南(47歲,公務員)說,父親20歲成為實驗室技術員,後來加入驗屍房當法醫助理,協助醫生為逝者解剖。 “當時父親才20來歲,就跟隨趙自成教授處理遺體,一做就是50年,從沒換過工作。” 薩拉旺南說,父親非常投入工作,也處理過無數案件,包括1978年的裕廊船廠爆炸案、1986年的新世界酒店坍塌事件。 “父親早上不到6時就出門上班,總是第一個到驗屍房。父親為人和藹,跟同事相處得很好,也經常教導新同事。” 他說,父親除了協助解剖,近幾年也給醫學院學生、國外來訪的醫生上課,與他人分享經驗。 他說:“父親一再延遲退休,若不是生病,現在還會繼續工作。父親去年底被診斷患上晚期胃癌,今年2月正式退休在家裡休養,無奈最後還是離開了。” 薩拉旺南說,驗屍房對父親來說是“第一個家”,因此5月26日為遺體火化前,家人特地安排載棺木的靈車繞道驗屍房外,作最後告別。 靈車傍晚7時許抵達驗屍房外,停留了約10分鐘。現場有二十多名死者的前同事來送別,眾人神色哀傷,也有人掩面哭泣。 其中一名同事透露,巴拉克里斯南為人十分友善,經常說笑話逗大家。 “沒想到他剛退休就走了。我們來做最後的道別,也感謝他的付出。”   薩拉旺南透露,法醫趙自成的遺孀也特地到驗屍房外送別,家人十分感動。 臨終要與家人度過最後時光 薩拉旺南稱,父親住院時一直希望回家,家人於是上週將他接回家。 “父親的心願就是與家人團聚,過最後的日子。他回家後,我跟弟弟也帶著我們的6個子女,陪父親走完最後一段路,讓他沒有牽掛的離開。” 他說,父母感情非常好,父親也是一位十分和藹的爺爺。 “他很疼愛6個孫子孫女,經常到我或弟弟家看他們。父親的骨灰會撒入大海。” 新世界酒店坍塌 參與救援3天沒回家 薩拉旺南說,1986年新世界酒店坍塌後,父親立刻趕到現場支援。 “我還記得當時看見父親接了一通電話就趕快出門,至少3天后才回家。他告訴我,當時有幾具屍體擋住救援的入口,因此他得在廢墟里處理遺體,再協助將其移開。” 巴拉克里斯南因在此事件中的傑出表現,獲頒新加坡公共服務獎章。 處理過上萬遺體 薩拉旺南透露,父親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實驗室裡幫忙,他之後進入驗屍房幫法醫處理遺體。 他說,父親從業50年,協助解剖過的遺體相信達上萬具。 “父親說,他各種狀況都見過了,而每具遺體都是獨一無二,有自己的故事。”
11月前
2年前
2年前
(新加坡18日訊)剛產下第二胎,女醫生胸部出現腫塊,骨頭和肌肉痠痛,皮膚也起疹,最終被確診皮肌炎和乳癌,丈夫和好友一同剃光頭陪她抗癌。 《新明日報》報導,抗癌1年9個月後,37歲的梁怡婉仍不敵病魔過世,遺下兩名分別是2歲和6歲的兒子。 來自馬來四亞檳城的梁怡婉,在英國讀醫畢業後,約10年前到新加坡醫院工作,後來轉到一家醫科專科中心當全科醫生。 她與同是醫生的丈夫姚文健(36歲)在2016年12月結婚。 姚文健今早受訪時說,妻子在2021年產後的第4個月確診患癌,當時她發現胸部有腫塊,起初以為是產後關係,後來骨頭和肌肉開始痠痛,皮膚也起疹,檢查後在同年七八月確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和乳癌。 他指當時妻子已是第三期乳癌,雖然全家起初都很難過,不過妻子很堅強,很快開始了抗癌之路,接受手術和化療。 “在做化療頭髮脫落前,她主動說要先剃光頭髮,我和她的好友也陪她一起在家剃光頭,兒子看到媽媽變光頭,還會說媽媽沒有頭髮也很漂亮。” 除了積極接受治療,他說妻子也不忘在網上宣導,希望大眾趁早發現疾病,接受治療,因此特地在Instagram開設賬號,分享抗癌心路歷程。 去年4月因病情惡化,乳癌進入第4期,她自知時日不多,為了創造更多與家人的回憶,全家人去年底飛往日本旅遊。 本月14日,梁怡婉在家中安詳離世。她的靈堂設在新加坡麟光利馬,於今午4時15分出殯。 化療期間 2次確診冠病 從醫生變病人,過程雖辛苦,仍積極面對。 梁怡婉曾在社媒賬號寫道:“雖身為醫生,我要承認,聽到化療一詞時還是會害怕。不確定性是可怕的。但在一星期後,我要告訴大家,其實它並沒有像看起來那麼可怕。” 姚文健說,妻子患癌後,他們體會到從醫生變成病患的旅程其實非常辛苦,妻子甚至在期間確診冠病2次。 “家人給予妻子支持,而她從來不會體現任何痛苦,甚至還教我怎麼成為更好的醫生。” 他說,妻子抗癌期間也向孩子解釋患癌一事,希望讓孩子明白。 “妻子離開後,大兒子以為媽媽會再回來,但發現媽媽再也不會回來後,感到難過,需要時間理解。” 母親節過世 遺憾比父母先離開 也無法看小孩長大 母親節過世,女醫生遺憾比父母先離開,無法照顧他們,也無法看自己的小孩長大。 梁怡婉的媽媽丘玉鳳(69歲)受訪時說,女兒患癌後,她就到新加坡照顧陪伴女兒。 “我丈夫梁明浪是檳城一家專科醫院的董事主席,期間只能來回馬新探望女兒。” 她說,女兒不想在醫院離世,他們本月13日將她接回家中,給她泡了熱澡;女兒囑咐後事辦得簡單就好。 姚文健說,妻子是家中唯一孩子,最大遺憾是比父母先離開,無法照顧他們,她也難過無法看到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到結婚。 “我們兩個也無法一起變老。不過我答應她,會幫她照顧她父母,還有我們的孩子。” 他說,本月13日把妻子接回家後,兒子送上了母親節卡片、花和餅乾,不過妻子於母親節當天離世。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