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白饭

4星期前
咖啡一直是很多人的写作材料,据说写作的,一半以上是靠咖啡加持,才有能量继续创作的。咖啡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常饮料,从以前每户人家自泡的大桶散装咖啡粉,到工厂流水线生产轻便包装袋,辗转至现在高调展示有钱有闲的手冲慢饮咖啡,各有拥趸,咖啡香,是历久常新,每个年代都有新的话资可谈,平凡中藏着神秘能量,为之动容的人从不间断。 贫困的70年代,很多的家庭割胶或务农,双亲必须起早摸黑出门工作赚取收入。孩子就由年龄较大的兄弟姐妹看顾,年龄最大的,可能都未上小学,但父母就是放心将孩子留在家里。那其实是没有选择之下,逼于无奈唯一可行的方法。如果家里尚有老人,长辈就负起照顾孙女孙子的责任。否则孩子们在某段父母皆外出打工的时候,是自由自在,无人管束的。 大人起早摸黑外出打拼后,稍有经济能力的祖父母或婶娘还会鱼肉不缺供应三餐,定时定量喂养一队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兵。万一真是一贫如洗那种,能采集的食材又不多,自家又没有栽种蔬果可以自供自给,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那年代,能煮的除了白米,还是白米。当年的番薯地瓜还是廉价品时,家里几乎隔天就有一大锅番薯粥,但就是没人嫌弃,每个孩子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事实上,苦日子总是发挥创意的好时机,为填饱肚子,有时早餐喝不完咖啡乌,淋在只有白米饭的盘子,咖啡乌捞着白饭就可以撑一顿了。笔者与太太当年就曾如此进食,恋爱时候谈起,才知道彼此都有过将咖啡当菜肴吃的经历,还吃了一段蛮长的童年日子。 于是每回发现冰箱缺菜可煮,总笑着对太太说:“要不我们重试当年的咖啡乌捞饭吃。”可是看到太太一脸嫌弃的样子,只好飞快穿好衣服驾车到菜市场采购食材。 现代人听了这种吃法,总是半信半疑,或觉得好笑。 外出工作的大人总先带走饭盒,留下的剩菜有时还真不够应付正在发育中孩子们的需求。有时还需彼此让着吃,通常稍大的都不愿让弟妹受饿,宁愿牺牲自己,将菜或肉先喂饱弟弟妹妹。大孩子在没有选择之下,也常常会以当时每家必备的能量饮品“咖啡乌”配白米饭充饥。 锅巴饭捞咖啡乌 提起这事,太太常说自己黝黑的皮肤就是咖啡乌害的。太太还说,她不止拥有一种吃法,还另创了“锅巴饭捞咖啡乌”这种东西当零食吃。有时是大人外出,小小年纪又不会取木生火,只好就地取材,将大人凌晨泡好的一大壶咖啡乌当成汤汁配白饭,万一连饭也不够,就锅巴也铲出来吃了。 原来当年的人比现代人更懂得将咖啡发挥得淋漓尽致。猜想这也曾是某些成年人小时候的吃法。当时能填饱肚子的就是好东西,没有如今的强调水温和拉花点缀,不需太多花式与装饰,能解饥解馋的就是极品、人间美味了。 所谓的要求,或品味,都建立经济宽裕的底子上。没有了经济拮据的枷锁,脑袋自动会找些新尝试。这也算是进步吧! 现在自家孩子就是再爱喝咖啡,也不愿试试她爸妈当年的吃法。或许她们认为没必要。但这不只是当年贫困的应对方式,延伸出的可是创意。差别是,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不必为吃喝苦恼,有者是饭来开口,成长过程完全没尝过丝毫辛苦。这种没经历磨练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好事吗? 从脸书看到一句话:小时候不喝咖啡,是因为咖啡苦。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生活更苦。 写了此文,算是安慰太太。告诉她:“吃过的苦,终究会换成祝福;只要生活中还有爱,只要自己不觉得苦,苦就会化身成祝福的礼物。”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在此我列出10道菜,排名刻意不分先后,让你猜猜中国人的口味排名。鱼香肉丝、青椒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响油鳝丝、回锅肉、醉蟹、臭鳜鱼、八宝辣酱、酸菜炖肉…… 最近确诊颜面神经麻痹,吃饭这件事由平时的10分钟上升至20分钟才能完成。在住院期间,我重读一遍《要好好吃饭啊:米饭之书》,默祷自己尽快恢复至咬饭不累的好食光。 重读一遍,我才发现主编有列出10道下饭的菜单,还为此排名。在此我列出10道菜,排名刻意不分先后,让你猜猜中国人的口味排名。鱼香肉丝、青椒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响油鳝丝、回锅肉、醉蟹、臭鳜鱼、八宝辣酱、酸菜炖肉;这当中有两道菜饭的下饭指数荣获五颗星,被誉为下饭第一神器。 你猜到了吗?这两道菜饭都是川菜代表——没有鱼肉只有猪肉的“鱼香肉丝”以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建议配上日本大米吃的中国“麻婆豆腐”。然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只有四颗星下饭指数,大马小贩美食中心到处可寻的宫保鸡丁。开篇就一番灵魂拷问:“你以为你吃的宫保鸡丁,是真的宫保鸡丁吗?”难道不是吗?还真的不是,我过去吃的版本净是加辣椒干、葱段、姜片与洋葱为辅料;完全没有书中提及的必备坚果。而且,正宗宫保鸡丁用的是对刀工要求高的鸡腿肉,而非色面整齐好看的鸡胸肉。这也难怪宫保鸡丁在大马还无法大红大紫。 一切有关米的知识都能在这本书找到,但我就不介绍中国八大名米品种、电饭煲编年史、饭勺的历史、下饭酱的种类、米粿与米糕的组团选秀101了;这些都是值得买书阅读的冷知识分享。有一章〈剩饭拯救计划:没有一碗米饭应该被白白浪费〉写得特别有意思。我以为剩饭的命运不是倒掉就只能做成炒饭,但作者就列出了除了炒饭以外的4种做法:泡、拌、焗、煎。 作者写的青菜碎泡饭让我联想起客家擂茶不也是菜泡饭的一种吗?韩式拌饭更是与我近年爱上的Khao Jam青叶饭相呼应。我认为,这当中的剩饭拯救王者是水泡饭,一壶热水泡一碗剩饭加一碟小菜就是大道至简了。我也吃过水泡饭,是因为自己煮的饭水分不足太硬而加水泡软,滑稽得来有点小清新。在我父母的年代,有时候一碗米饭加白开水就一餐,小时候吃的是家贫的无奈,年长后吃的是情怀。 写完这篇文章之际已是面瘫痊愈之时。回想当时医生告知不排除中风或脑生肿瘤,到最后所幸只是面瘫的虚惊一场;就感恩每一天能好好吃饭是最大的幸福。祝愿每位读者喜乐安康,天天都能好好吃饭啊。 相关文章: 说汤/刘洁颖(劳勿) 刘洁颖 / 愿每一次搭台都有一个故事 刘洁颖 / 我吃肉,我骄傲 刘洁颖 / 肥,是有原因的 刘洁颖(劳勿)/大马食物无法全球化? 刘洁颖/没被殖民过的泰国菜 刘洁颖/皇帝真的吃得奢华吗? 刘洁颖/日餐核心:清淡 刘洁颖/消失中的古粵菜 刘洁颖/走,疫情结束后 我们去吃火锅 刘洁颖/斜杠作者的fusion饮食情书 刘洁颖/你吃得自由吗? 读者篇/饮食治疗师刘洁颖/白内障与饮食治疗没关系
9月前
说起来很惭愧,在这块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今天才认识塔利(Thali),用我们熟悉的词汇来说就是“套餐”,或是日本人说的“定食”。 塔利是印度料理中的套餐 ,其实,我们非常熟悉的香蕉叶饭也是套餐的概念,但不一样的是,塔利用一个大圆盘当托盘,托着十多个小碗,材质方面,贵族用的是铜或银器,普通人多半用不锈钢,比起庶民性格的香蕉叶饭,塔利多了一分讲究和精致感。 第一次吃塔利,看到闪闪发亮的大圆盘,洋洋洒洒十多道饭菜,七彩缤纷,热热闹闹像开派对,心里就乐开了花,同时又有点手足无措,心想,天啊,怎么吃得完?! 单单是主食就有3道──白饭、香料饭和馕饼,白饭居中,分量也最大,被分量第二大的主菜和小小碗、五花八门的配菜簇拥围绕。根据印度的传统饮食理念,一顿像样的膳食要有酸、辣、咸、甜、涩和苦,一共六味,比五味杂陈还多出一味,而塔利背后的理念就是六味的平衡。 [vip_content_start] 第一次吃塔利像是一趟味觉冒险之旅,小碗里装的是什么配菜?什么味道?全都一无所知,只知道什么都试一试就对了,最后一定可以在其中找到喜欢的滋味的。 这顿饭吃得手忙脚乱,从笨拙地用手从碗里抓饭吃,到把饭倒扣在圆盘上吃,再后来,才学会像真正的印度同胞那样,每次把一口分量的饭分出来,用左手淋上想吃的酱汁,用右手混合再稍微捏成团后送入口,如此一来,就不会所有酱汁都混在一起,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了! 无论如何,塔利还是太太太太丰盛了,感觉一份套餐就可以从早餐吃到宵夜。但印度大叔告诉我说:“Thali is not a thali till you get hit by a ‘how am I going to finish all this’ fatigue!” 原来如此,原来塔利就是要无比丰盛,用食物轰炸你直到你投降,否则就不是塔利了! 因此,就跟香蕉叶饭一样,一些印度餐厅的塔利是可以无限添加饭菜的,直到你吃撑为止。 这餐吃了什么? 包括主食在内吃了12道饭菜,一些配菜是第一次吃,菜名也是第一次见,虽然餐牌上有写出来,但落落长的印地语菜名实在是有看没懂。回家花了一个下午做功课,把菜名一一搞懂,笔记如下: 1/Ponni rice(印度小占米或小溪短米) 2/Papad(印度薄脆饼) 就是吃起来咔嗞咔嗞的papadam,不过是卷起来的,比一般的更好吃。 3/Naan(馕饼) 4/Butter chicken masala(印度咖哩鸡) 塔利套餐有荤食和素食可选,选择荤食的话,主菜是用印度酥油和香料烹煮的大鸡腿。 5/Biryani(印度香料饭) 6/Achaar(印度泡菜) 从名字就知道跟我们常吃的acar系出同门,不过是用切角形的青芒果,用盐、醋和香料腌渍,酸得令人龇牙咧嘴。 7/Fried vegetable(炸蔬菜) 裹了黄姜面浆酥炸的包菜花,简简单单,但非常好吃。 8/Aloo channa(马铃薯鹰嘴豆沙拉) Aloo是马铃薯,channa是鹰嘴豆,要吃印度料理,这两个名字一定要记得来。 9/Vegetable(蔬食) 没有写明什么蔬菜,应该是当天有什么就给什么的意思。 10/Boondi raita(脆豆优格) 鹰嘴豆粉做成的油炸小吃Boondi,泡在印度优格(curb)里;吃塔利,最后一口饭会以优格拌饭作为结束,作用有二,一是给辣得喷火的口腔灭火降温,二是促进消化。 11/Dhal(扁豆香料汤) 12/Rasgulla(甜奶酪丸子) 塔利是完整的套餐,所以一定有甜点,这是用水牛奶奶酪凝乳(chhena)和粗面粉做成的丸子,口感像海绵,甜得令人头皮发麻。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作为庶民鸡饭,Nasi Kak Wok里用的是全鸡,剁成大姆指第一节的大小,鸡腿鸡胸鸡翼鸡背鸡颈各部位混杂在一起。《阿甘正传》里阿甘说人生像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会尝到什么口味,吃Nasi Kak Wok也一样,永远不知道会吃到鸡的哪个部位。 在Nasi ayam(马来鸡饭)的大千世界里,有一个支派的鸡饭庶民味道特别浓重,那就是以Nasi Kak Wok为代表的香辣炸鸡丁饭。说庶民味浓,因为配的不是大块炸鸡而是带骨鸡丁。 作为庶民鸡饭,Nasi Kak Wok里用的是全鸡,剁成大姆指第一节的大小,鸡腿鸡胸鸡翼鸡背鸡颈各部位混杂在一起。《阿甘正传》里阿甘说人生像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会尝到什么口味,吃Nasi Kak Wok也一样,永远不知道会吃到鸡的哪个部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不都是这样吃鸡肉吗?!大日子难得宰一只鸡,支解后剁块,家里人口越多,剁得越小,吃肉必须精打细算,大口吃肉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还要抢鸡腿吃那就是讨打了。 Nasi Kak Wok就是那么一款贴近庶民生活的鸡饭,讲究食材零浪费,物尽其用。全鸡剁小块后,带骨的鸡丁用辛香料腌透,炸至金黄,鸡头鸡脚和内脏等边角料,加茄子和长豆,煮成香浓咖哩(gulai),另外把烤过的洋葱和蒜头、红辣椒、指天椒、连皮小桔子、棕榈糖和盐一起搅碎,调制吉兰丹特色参峇(sambal lada),就可以开餐了。 ──有白饭,有炸鸡,有咖哩,有参峇,满足了市井小民的胃,而且重要的是,一只鸡就可以喂饱许多人! [vip_content_start] Kak Wok自创的创意饭食 Kak Wok是真有其人,她全名叫Mek Wook Hassan,这里解释一下,“Mek”是东海岸子民对女性的昵称,非土生华人专用,马来女子也有不少小名叫“Mek”的。1970年代,Mek Wook开始在哥打峇鲁的甘榜仑当(Kampung Lundang)卖Nasi berlauk,别人卖的都是淋上浓咖哩鱼或肉的白饭,Mek Wook则卖炸得喷香的带骨鸡丁,炸鸡本来就诱人,再加上浓香咖哩和参峇的加持,Mek Wook的创意饭食很快拴住广大群众的胃,甚至掀起小旋风,全国各地都有人打着Nasi Kak Wok的招牌做起生意来! 如今Mek Wook已经不在了,子女继承母业,在哥打峇鲁继续卖饭,2014年还为“Nasi Kak Wok”注册商标,打击山寨。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我还没吃过正牌Nasi Kak Wok,我吃的都是山寨,有些在Nasi Kak Wok前面加个名字,有些称作Nasi ala Kak Wok,也有自名Nasi Kak Wok的,但商标不一样。 这些Kak Wok式香辣炸鸡丁饭中也不乏做得好的,炸鸡惹味,咖哩香浓,参峇血统正宗──只供应不含峇拉煎的sambal lada。 Nasi mmanggey,中产版Nasi Kak Wok 为了避免侵权,香辣炸鸡丁饭也以其他名字出现在市面上,譬如Nasi mmanggey、Nasi ayam cincang等。 我在认识Nasi Kak Wok之前就误打误撞尝了Nasi mmanggey,一吃倾心。Nasi mmanggey像是中产版的Nasi Kak Wok,用的不是全鸡,而是带骨鸡腿,剁得比Nasi Kak Wok的大得多,吃起来啖啖肉。鸡块用黄姜粉、辣椒粉和盐腌透,炸至外酥里嫩,连骨头也让人啃得津津有味。 Nasi mmanggey的店家是道地吉兰丹人,淋在白饭上的浓咖哩是甜口的,不怎么辣,真正辣的是参峇。 至于Nasi mmanggey的“mmanggey”是什么意思?答案也只有吉兰丹人才懂:“’mmanggey’ ni maksudnye memanggil!”原来是“呼叫”的意思,取名“Nasi mmanggey”,寓意“呼朋引伴大快朵颐”! 不管是Nasi Kak Wok还是Nasi mmanggey,打包的方式都一样──防油纸折成一个微微斜着站立的方包,上端没有封口,留一道缝隙,可以窥见里面万恶又诱人的炸鸡块,也让冒烟的炸鸡散热,底部则是平的,让整包饭可以屹立不倒。 ──如此简单,又充满智慧,一如香辣炸鸡丁饭一样,都是庶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一如香辣炸鸡丁饭一样,都是庶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