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白饭

咖啡一直是很多人的写作材料,据说写作的,一半以上是靠咖啡加持,才有能量继续创作的。咖啡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常饮料,从以前每户人家自泡的大桶散装咖啡粉,到工厂流水线生产轻便包装袋,辗转至现在高调展示有钱有闲的手冲慢饮咖啡,各有拥趸,咖啡香,是历久常新,每个年代都有新的话资可谈,平凡中藏着神秘能量,为之动容的人从不间断。 贫困的70年代,很多的家庭割胶或务农,双亲必须起早摸黑出门工作赚取收入。孩子就由年龄较大的兄弟姐妹看顾,年龄最大的,可能都未上小学,但父母就是放心将孩子留在家里。那其实是没有选择之下,逼于无奈唯一可行的方法。如果家里尚有老人,长辈就负起照顾孙女孙子的责任。否则孩子们在某段父母皆外出打工的时候,是自由自在,无人管束的。 大人起早摸黑外出打拼后,稍有经济能力的祖父母或婶娘还会鱼肉不缺供应三餐,定时定量喂养一队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兵。万一真是一贫如洗那种,能采集的食材又不多,自家又没有栽种蔬果可以自供自给,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那年代,能煮的除了白米,还是白米。当年的番薯地瓜还是廉价品时,家里几乎隔天就有一大锅番薯粥,但就是没人嫌弃,每个孩子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事实上,苦日子总是发挥创意的好时机,为填饱肚子,有时早餐喝不完咖啡乌,淋在只有白米饭的盘子,咖啡乌捞着白饭就可以撑一顿了。笔者与太太当年就曾如此进食,恋爱时候谈起,才知道彼此都有过将咖啡当菜肴吃的经历,还吃了一段蛮长的童年日子。 于是每回发现冰箱缺菜可煮,总笑着对太太说:“要不我们重试当年的咖啡乌捞饭吃。”可是看到太太一脸嫌弃的样子,只好飞快穿好衣服驾车到菜市场采购食材。 现代人听了这种吃法,总是半信半疑,或觉得好笑。 外出工作的大人总先带走饭盒,留下的剩菜有时还真不够应付正在发育中孩子们的需求。有时还需彼此让着吃,通常稍大的都不愿让弟妹受饿,宁愿牺牲自己,将菜或肉先喂饱弟弟妹妹。大孩子在没有选择之下,也常常会以当时每家必备的能量饮品“咖啡乌”配白米饭充饥。 锅巴饭捞咖啡乌 提起这事,太太常说自己黝黑的皮肤就是咖啡乌害的。太太还说,她不止拥有一种吃法,还另创了“锅巴饭捞咖啡乌”这种东西当零食吃。有时是大人外出,小小年纪又不会取木生火,只好就地取材,将大人凌晨泡好的一大壶咖啡乌当成汤汁配白饭,万一连饭也不够,就锅巴也铲出来吃了。 原来当年的人比现代人更懂得将咖啡发挥得淋漓尽致。猜想这也曾是某些成年人小时候的吃法。当时能填饱肚子的就是好东西,没有如今的强调水温和拉花点缀,不需太多花式与装饰,能解饥解馋的就是极品、人间美味了。 所谓的要求,或品味,都建立经济宽裕的底子上。没有了经济拮据的枷锁,脑袋自动会找些新尝试。这也算是进步吧! 现在自家孩子就是再爱喝咖啡,也不愿试试她爸妈当年的吃法。或许她们认为没必要。但这不只是当年贫困的应对方式,延伸出的可是创意。差别是,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不必为吃喝苦恼,有者是饭来开口,成长过程完全没尝过丝毫辛苦。这种没经历磨练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好事吗? 从脸书看到一句话:小时候不喝咖啡,是因为咖啡苦。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生活更苦。 写了此文,算是安慰太太。告诉她:“吃过的苦,终究会换成祝福;只要生活中还有爱,只要自己不觉得苦,苦就会化身成祝福的礼物。”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在此我列出10道菜,排名刻意不分先后,让你猜猜中国人的口味排名。鱼香肉丝、青椒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响油鳝丝、回锅肉、醉蟹、臭鳜鱼、八宝辣酱、酸菜炖肉…… 最近确诊颜面神经麻痹,吃饭这件事由平时的10分钟上升至20分钟才能完成。在住院期间,我重读一遍《要好好吃饭啊:米饭之书》,默祷自己尽快恢复至咬饭不累的好食光。 重读一遍,我才发现主编有列出10道下饭的菜单,还为此排名。在此我列出10道菜,排名刻意不分先后,让你猜猜中国人的口味排名。鱼香肉丝、青椒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响油鳝丝、回锅肉、醉蟹、臭鳜鱼、八宝辣酱、酸菜炖肉;这当中有两道菜饭的下饭指数荣获五颗星,被誉为下饭第一神器。 你猜到了吗?这两道菜饭都是川菜代表——没有鱼肉只有猪肉的“鱼香肉丝”以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建议配上日本大米吃的中国“麻婆豆腐”。然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只有四颗星下饭指数,大马小贩美食中心到处可寻的宫保鸡丁。开篇就一番灵魂拷问:“你以为你吃的宫保鸡丁,是真的宫保鸡丁吗?”难道不是吗?还真的不是,我过去吃的版本净是加辣椒干、葱段、姜片与洋葱为辅料;完全没有书中提及的必备坚果。而且,正宗宫保鸡丁用的是对刀工要求高的鸡腿肉,而非色面整齐好看的鸡胸肉。这也难怪宫保鸡丁在大马还无法大红大紫。 一切有关米的知识都能在这本书找到,但我就不介绍中国八大名米品种、电饭煲编年史、饭勺的历史、下饭酱的种类、米粿与米糕的组团选秀101了;这些都是值得买书阅读的冷知识分享。有一章〈剩饭拯救计划:没有一碗米饭应该被白白浪费〉写得特别有意思。我以为剩饭的命运不是倒掉就只能做成炒饭,但作者就列出了除了炒饭以外的4种做法:泡、拌、焗、煎。 作者写的青菜碎泡饭让我联想起客家擂茶不也是菜泡饭的一种吗?韩式拌饭更是与我近年爱上的Khao Jam青叶饭相呼应。我认为,这当中的剩饭拯救王者是水泡饭,一壶热水泡一碗剩饭加一碟小菜就是大道至简了。我也吃过水泡饭,是因为自己煮的饭水分不足太硬而加水泡软,滑稽得来有点小清新。在我父母的年代,有时候一碗米饭加白开水就一餐,小时候吃的是家贫的无奈,年长后吃的是情怀。 写完这篇文章之际已是面瘫痊愈之时。回想当时医生告知不排除中风或脑生肿瘤,到最后所幸只是面瘫的虚惊一场;就感恩每一天能好好吃饭是最大的幸福。祝愿每位读者喜乐安康,天天都能好好吃饭啊。 相关文章: 说汤/刘洁颖(劳勿) 刘洁颖 / 愿每一次搭台都有一个故事 刘洁颖 / 我吃肉,我骄傲 刘洁颖 / 肥,是有原因的 刘洁颖(劳勿)/大马食物无法全球化? 刘洁颖/没被殖民过的泰国菜 刘洁颖/皇帝真的吃得奢华吗? 刘洁颖/日餐核心:清淡 刘洁颖/消失中的古粵菜 刘洁颖/走,疫情结束后 我们去吃火锅 刘洁颖/斜杠作者的fusion饮食情书 刘洁颖/你吃得自由吗? 读者篇/饮食治疗师刘洁颖/白内障与饮食治疗没关系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