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真相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哥哥,求你啦!求你啦!”哥哥不發一語,接著眼珠子又轉了一下,對於妹妹連日來的苦苦央求似乎有點動搖了。 “這樣吧,如果你能根據小青蛙的顏色捉完所有同樣顏色的小球,我就依你!”哥哥終於下了一道戰書。眼前這臺小青蛙捉球玩具,二十多顆紅黃藍綠的小球左滾右擺,4只小青蛙瞪著圓溜溜的大眼,彷彿不太看好這場戰鬥。然而妹妹卻是鐵了心,非贏不可,拼命按下紐鍵,啪嗒啪嗒地捉球…… 妹妹快滿7歲,滿腹好奇心,最近又有一顆乳牙鬆動了,她一心想揭秘究竟世上有沒有“牙仙子”! 她軟磨硬泡地纏著我們,我們無計可施之下,唯有祭出一招,只有你們兩兄妹達成協議,願意接受真相,我們才會公開說明。12歲的哥哥,不再經常掉牙了,卻怎麼說都不肯跟妹妹站在同一陣線,彷彿真相會戳破他自小信守的兒時夢,所有金幣將隨之消散。 乳牙換金幣,是哥哥從小掉牙的最大期待,因為只要將脫落的乳牙,放在枕頭底下,牙仙子會在夜半時分取走乳牙,兌換一枚金幣。英國的卡通人物佩佩豬是這麼演的,掉牙當晚堅持不睡,要等牙仙子來,最後撐不住睡著了,牙仙子便悄悄將枕頭底下的乳牙換成一枚金幣。 即使哥哥不是在家裡掉牙,而是遠在二百多公里以外的外婆家,他還是會成功兌換金幣。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牙仙子不分國家、地域、膚色,任何地方只要有小孩,就會有牙仙子的存在。就算他上了幼兒園、小學,一旦跟同學提起牙仙子,他都會說得眉飛色舞,至於其他同學是否收過金幣,他似乎一點兒都不關心。 不過,牙仙子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哥哥起了個大早,掀開枕頭一看,裝在塑料袋裡的乳牙,還是乳牙,沒有變成金幣。他失望極了,向我們申訴牙仙子昨晚沒來,我們安撫他說,可能牙仙子太忙,還沒來呢。 讓小孩保有一份童真 他轉頭跑出去玩,沒多久又折返房裡掀開枕頭。只聽他驚叫一聲:“怎麼可能?牙仙子來過了!”他趕緊從塑料袋裡掏出一枚“熱騰騰”的金幣,慎重地收進他的專屬金幣寶盒裡。寶盒裡裝的金幣來自世界各地,如英國、希臘、俄羅斯、加拿大、中國、臺灣等,當然也有馬來西亞。 哥哥9歲那年,他在吃晚餐時掉了顆臼齒,他隨手就放在餐桌上,結果我們一個不慎,將乳牙當菜渣扔掉了!他一發現乳牙不見了,哭得呼天搶地,誓死找回那顆乳牙不可!我們唯有將已經扔到屋外大垃圾桶的垃圾袋取回車房裡。他含著淚,將一件件餿菜殘羹揪出來盤查。小小身影在黑夜裡顯得無比巨大,甘為蛀牙“忍臭負重”的決心,讓我們哭笑不得。皇天不負有心人,那顆乳牙,像是閃著金輝,被他找回了! 輪到妹妹掉第一顆牙時,她也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金幣。歡喜之餘,她好奇地問哥哥:“哥哥,你覺得牙仙子是怎麼進來我們家的?”“當然是趁我們睡覺,不注意的時候啊!”“為什麼呢?”“因為她怕被人發現、拍照放上網,這樣她的行蹤就敗露了。” 妹妹若有所思,似乎不太滿意這個答案,就跑來問我們同樣的問題,並提出很多疑點。我們也反問她很多問題,最後把答案留給了她。但每次她掉牙得到金幣後,這些問題又會死灰復燃,再次上演“拷問牙仙子”的戲碼。 “哥哥,你看你看!我捉完了!捉完了!”妹妹摒著氣,黃青蛙捉住最後一顆小黃球了!空蕩蕩的球盤,就像是為了讓真相攤開在陽光底下做足準備,哥哥心知,該來的,還是會來。 當晚,我們如常進入睡前親子聊天時光,也就揭開了牙仙子的真面目。謎底揭曉後,哥妹倆並沒太多的驚訝,看來謎底只是為了印證他們內心已有的答案。但我們仍舊保證,繼續完成牙仙子的任務,直到他們不再掉牙為止。 牙仙子的童話,是為了減輕小孩對於拔掉或自行脫落乳牙的恐懼、痛楚和失落感。小孩的童真,是有期限的,有些人長,有些人短。雖然我們希望延緩保質期,讓小孩保有一份童真,勇於面對世間種種挑戰和困難。然而總有一天,小孩會透過知識和經驗的累積,一層層揭示童話背後的真相。童話的失效,也就意味著思想成熟的成長之船,開始揚帆啟航了。
3月前
話說孩子們睡前,常會找藉口,拖延時間。 “我先畫完這幅畫。”(睡前突然有靈感?) “我要去告訴爸爸這件事。”(說了15分鐘,仍沒說完。) “我要看完這個故事才睡覺。”(好吧,我瞭解這篇故事很精彩。) 聽了這些理由,我忍不住說:“不要找藉口,快去睡。”但,我必須理解藉口生成的原因,那是孩子捨不得跟今天道別,他所做的那些事,不過是一場十八相送。 實際上,我非常厭惡這句話:“藉口啦!” “藉口啦”的語氣夾帶著嫌棄、冷漠,並且拒絕任何解釋的意思。 一個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打人,母親只能頻頻向眾人道歉,解釋是孩子太累了,情緒失控。 “藉口啦,一定是你這個母親驕縱他,不懂得管教他!” 於是這位母親以為一切是自己的錯。為了不逃避所謂的藉口,避免他人的責難,她開始對孩子實行更嚴苛的管教,不但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日漸叛逆,母親更是適得其反,變得暴躁、抑鬱,就因為他人的一句“藉口啦”,扼殺了她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她自己的存在。 一個學生上課常打瞌睡,作業不交,在班上也不合群。老師問他原因,他說他沒有精神,沒有心情。 “藉口啦,一定是你懶惰!” 於是這位學生就相信了是自己的怠惰,罔顧了因為家庭關係長期疏離,校內人際關係淡漠等隱藏的原因,懵懵然責怪自己,自卑感、罪惡感等各種負面情緒像繭一般纏繞自己。他終究沒有走出來,自己也苦無對策,生活就像囚牢,日日寸步難行。 “藉口啦”可以逼死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苦衷不是藉口,失去雙翼的鳥都要逼自己飛起來。但何苦呢?這完全是一種情緒勒索,它殺死自我存在的價值,讓人分分秒秒都在自責,活在走鋼索的煎熬中。 這世上有不少聰明人,以為自己總猜到或計算到別人的目的,其實對於真相一無所知。而那些一無所知的缺口,聰明人就用想像力來填補,拼湊成一幅他們覺得合理又滿意的畫面,像戲劇般精彩。 藉口不一定是逃脫責任 那真相呢?真相不重要,表現他們的才智過人,提升自我的優越感才是關鍵。 那真相呢?真相到底是什麼?聰明人根本不在乎,他們一概稱之為“藉口”。(如果他們發現真相,他們只會沉默,自此不提一字,包括“對不起”。) 這世上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尤其是別人的事。 藉口不一定是逃脫責任,它更是守護自己最後的尊嚴,這份尊嚴是最後的勇氣,因此還能站在人前,呼吸。即使發現那是藉口,不一定要拆穿(除非那是陰謀詭計)。與其殘忍地表現自己的智慧,不如仁慈地給對方一個臺階。不要逼死一個可能在苟延殘喘的靈魂。 不睡覺的孩子盡找藉口,就給他們的一點自由的空間。他若累了,或發現明天的美好時,他會很快放下玩具,倒頭就睡。
3月前
4月前
三十多年土壤勘查的生涯,回首往昔,記憶中的勘探艱險困苦遭遇,如今都成了難以忘懷的甜蜜片段。人生路上最美麗的風景,往往是沿途這些經歷坑坑洞洞的過程,記憶最深刻的也是這些讓人成長的磕磕絆絆時光。 剛入職時,我是在砂拉越農業局土壤保育單位(Soil Conservation Unit)擔任助理,工作是有關傳統胡椒種植土壤流失研究、小型水稻田灌溉系統研究、監督梯田建造以及在全砂農業訓練中心教導一星期的土壤保育課程,間中也加入土壤勘查隊伍和勘查後期工作。因為在野地勘查工作完畢回辦公室,除了書寫土壤報告,還需繪製勘測地區位置圖、地勢圖、植被圖、土壤圖和農業適宜等級圖。早年都是人手繪製地圖,較耗時間,90年代後期開始用電腦軟件製圖,配合衛星照片,快速和精準多了。 我所在的工作單位最早是叫土壤勘查組(Soil Survey Divison),為農業部農業研究分部(Agriculture Research Branch)屬下單位,後期升格為土壤分部(Soil Branch),過後改名為土壤管理分部(Soil Management Branch)直到我退休。 簡單科普一點砂拉越地勢和土壤種類: 1.沿海一帶低窪平原地區有砂質土(Arenaceous)、硫磺土(Thionic),泥炭土(Organic)、沖積土(Alluvial)、灰化土(Podzol); 2.中央地區多是高低不平的紅黃礦質土(Red Yellow Podzolic),間中夾著灰白礦質土(Grey White Podzolic)和泥炭土沼澤; 3.內陸山區則是陡峭高山的淺層土(Skeletal)及氧化土(Oxisol)。 土壤種類大略分有11大種類別,每大類別又分組再細分為系,土壤系名都是地域化,採取較常見當地地名。總之,砂拉越土壤系共有一百四十多種系列,總面積一千二百多萬公頃,泥炭土沼澤地就佔了全砂地域的13%面積。 土壤勘查分3種規模,視有關當局需要,主要是勘查點密度: 1.普查(Reconnaissance survey)2.半詳細勘查(Semi-detailed survey)和3.詳細勘查(Detailed survey)。普查的勘查路線比較分散,所以覆蓋面積比較大,詳細勘查則小面積,但勘查路線並排密集,而且土壤勘查點是每25公尺鑽泥土記錄。 早年做勘查工作,大多是普查,十分辛苦和危險,因為去的地區多是原始森林和內陸山區,渺無人煙,需要搭建帳篷露營。此外因每條勘查路線距離偏遠,要不停搬遷駐紮點,所以總是在移動中,有時一次普查,營帳要搬移十次不等,勞心勞力。老同事笑說,以前他們出差普查,一次行程最少3個月,常常出差回來,老婆兒子都認不出他是誰,真是悲哀!不過現在較少普查,因為多數地區都已勘查過,砂拉越土壤圖已繪製完畢,所以分部對公眾銷售5萬比例土壤圖。 誠實記錄一切 土壤勘查有個不可逾越的底線,就是Ground Truthing,依據事實,記錄你所觀察的,這是勘查員心中的格言。誠實記錄一切,這道理也教懂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實地記錄真相,謝絕造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懂就要問,別不懂裝懂,你除了欺騙自己,也是在褻瀆你的專業,別打腫臉充胖子,更萬萬不可ground faking”,我以前的老上司常告誡我們,他實地勘查經驗豐富,單看植被就大略知道是什麼類別土壤,所以很多時候,只要勘查員造假,他便會察覺,並給予記名警告。 在我的勘查生涯中,早期一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4個月,與家人聚少離多,像粒滾石,一直在滾動。長年不停地東奔西走,一座長屋到另一座長屋,從繁華城市到原始野地,由一個河流地域至另一個河流地域,不斷地移動中,震撼我心的永遠是各地偏遠居民人性中的善良和堅韌,不管基本設施如何落後,生活環境如何困苦,他們總是笑臉相迎,樂天知命的態度,遠超在城市成長的我們。在城裡,我們燈紅酒綠的年少,享受著文明生活的一切,卻像失去方向的滾石,沒有目標地滾著……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Like a rolling stone〉Bob Dylan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