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神像

16小时前
1月前
5月前
(新加坡5日讯)加冷峇鲁区的一个组屋单位,走廊摆满逾60樽神像,引发关注。涉事屋主表示,摆放25年都未有人投诉,岂料如今接获市镇会通知,下令清理。 《新明日报》接获消息,指加冷峇鲁第64座组屋5楼的一处走廊公共空间,摆放了超过60尊神像,包括福禄寿、观音、阎罗王、黑白无常、四面佛、拿督公、弥勒佛、耶稣、象头神(Ganesh)等等,令人啧啧称奇。 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大小小的神像之间有一些摆设品,例如招财蟾蜍、鲤鱼等等,附近则还有一些杂物,当中包括几张桌椅、扫把和纸箱。 屋主拉贾(62岁)和他的朋友,当时在屋外整理杂物。他受访时说,虽然屋外的神像众多,但只有其中6尊由他在供奉。他说,剩余的神像和摆设品,都是其他邻居摆放,他负责整理而已。 拉贾也说,拿督公、象头神、观音、阎罗王和四面佛摆在屋外已有25年,过去不曾听闻邻居投诉,因此他无法理解为何近期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有人拍下照片放上网,我无法理解他们的用意。要知道,神像不能随便移动,也从来都没人说我的神像阻碍通行。” 他说,市镇会之前曾找过他,要求他保持走廊干净,最近则通知他,要求他今天将神像和杂物等移走。他会遵守指示,目前已正在清理。 据了解,拉贾和姐姐自1973年组屋落成后便住在该处。 街访眼中 屋主是好邻居 邱先生(77岁) 告诉记者,拉贾为人友善,总是雪中送炭,帮助邻居。 “我们生病,(他)也来关心我们,叫他做什么,帮忙什么,他都来帮。有时要搬东西、做木工,对方都有求必应。” 另一名居民则说,住在该座组屋已有50年,与邻居相处和睦。她说,如今虽然需要以轮椅代步,但拉贾屋外的物品不曾影响她出行。 也有同层邻居强调说,拉贾单位外的陈设不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 走廊宽物件多 有人打造”喝茶角落“ 据观察,附近几栋组屋的结构和第64座组屋相似,都呈U型,两个转角处的空间比较宽敞。放眼望去,其实有不少居民利用角落空间种植盆栽,也有人晾晒衣服。 另外,还有居民利用空间打造了一个户外“喝茶角落”,摆放了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再加上一些装饰,看上去整齐美观。 不过也有居民摆放脚踏车以及玩具车等。
5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巴生24日讯)庙宇神像遭人蓄意砸碎,年老乩童还险些被打! 这起事件是于昨日早上约8时40分左右,在巴生马兹纳花园(Taman Maznah)的福德坛发生,被人破坏的是摆放在门外的其中两尊神像,即笑佛和财神爷。 林来裕:心痛砸碎神像 该庙乩童林来裕(70岁)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访问时,眼眶泛红的讲述庙宇神像被破坏的情况,对神像被砸碎感动心痛。 他说,他昨早7时许外出用早餐,随后忽然觉得身体不舒适和不安,于是决定返回神庙休息并查看神庙的情况。 “结果发现一名年约40岁华裔男子,用铁棍砸破摆放在门外的笑佛和财神爷,神像的头和手都被砸破,剩下身体的一部分而已。” 他说,他赶紧追向对方查问,岂料对方却推撞他,甚至做状要用铁棍打他,不过幸好对方没有下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男子也骑着摩托车离开。我不认识他,也不明白他为何要那幺做。”事后林来裕向警方报案。 神像摆16年相安无事 他说,很多信徒都来关心他和神庙的情况,他庆幸自己没有受伤,不过对神像被砸碎,感到悲痛。 “这间神庙搬迁到此处已经16年,我也为神庙服务了16年,神像一直摆放门外,多年来都相安无事。这些年都没有发生类似的案件,真的很令我心痛。” 他说,神庙的理事昨日已到场了解情况,同时会再商讨购入新神像的事宜。  
1年前
2年前
高永杰除了继续传承父亲“糊纸”行业,也将之发扬光大,让“糊纸”行业不再只是“糊纸”那么简单。 报道:刘黄来 照片:刘黄来/受访者提供 过往的畓田仔(Carnarvon Street)除了书店多,棺材店也鳞次栉比,到了现在,老一代的人都还称那条街为“棺材街”。 高明福:赞叹拟人似物纸扎品 高永杰(38岁)的父亲高明福(67岁),小时候总爱溜到棺材店里玩,家里也百无禁忌,任他自由来去。 高明福喜欢看老师傅“糊纸”制作纸扎品,从平平无奇的原材料,在老师傅的巧手下变成拟人似物的各类纸扎品,让高明福啧啧称奇,15岁那年也开始拜师学艺。 老师傅因为没有子嗣,高明福就继承了老师傅的“衣钵”,传承老师傅的技艺。 在“糊纸”界,高明福已做了约50年,儿子高永杰从原本只爱看,到现在越做越有趣。 高永杰除了继续传承父亲“糊纸”行业,也将之发扬光大,让“糊纸”行业不再只是“糊纸”那么简单。 [nonvip_content_start] 高永杰:忧全年无休幼时爱看糊纸不动手 高明福告诉儿子,做“糊纸”业是没有休假的,若周末想休息,那就去叫死人不要在周末去世。 高永杰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专访时说,他小时候只喜欢看父亲“糊纸”,但不喜欢做,因为做了就不停手,没有休假或假期。 他说,他的父亲日以继夜地“糊纸”,全年几乎无休,所以他没兴趣学习“糊纸”,学校毕业后去学烘焙,在面包店上班。 “但后来,因为爸爸年事已高,又没有工人帮他做,我决定辞职,帮爸爸‘糊纸’。” 他指出,由于是全职做“糊纸”,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并从中发掘创新的灵感,将父亲传授的“糊纸”技艺发扬光大。 高永杰除了跟随父亲投入“糊纸”业,也入股棺材店,从事殡仪生意。 比陶瓷合成树脂更坚硬改良技艺 神像更灵活 “糊纸”业除了做烧给逝者的纸扎品,原来还有制作供祀奉的神像,也意外发掘高永杰的雕塑天分。 寺庙或家里供奉的神像,原材料不是只有陶瓷或合成树脂,原来还可以用“纸糊”的,制成品甚至比陶瓷和合成树脂还坚硬。 高永杰说,父亲专做纸扎品之余,也有帮神坛制作“糊纸”神像,但传统的神像比较不生动,动作也僵硬。 经过高永杰的改良,他“纸糊”并雕塑的神像渐渐开始出神入化,加上生动的动作,神像也活灵活现。 他说,除了雕塑,他还会为神像加入背景和意境,让神像注入“灵魂”似的,开始“活”了起来。 偶尔获神灵托梦 他声称,当他要开始动工前,偶尔有关神灵会托梦给他,或是他灵感乍现,所制作的神像就会栩栩如生,犹如有生命一般。 “我制作的每一尊神像都是独一无二,做不出一模一样的作品。” 他说,若神像经过开光,神情会更加生动。 无惧顾客模糊说辞涂鸦也能化生动神像 高永杰在4年内,共制作超过300尊各式各样的中华神像。 他可以单靠顾客的模糊说辞,涂鸦式的作画,雕塑出栩栩如生的神像。 他的作品主要是“纸糊布塑”,意思是“纸糊”加上布料的塑造,再绘上颜料。而纸张和浆糊的混合技术,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高永杰强调,除了很快就烧的纸扎品,“糊纸”的成品,最怕就是虫蛀,但只要技艺精湛,成品保存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爸爸的老师傅,当年制作的纸扎品已经保存60年,目前摆设在槟城(娘惹)侨生博物馆。” 他说,除了技艺,做神像也得看天气,热天的话,浆糊干得比较快,完成作品的速度也可以加快,但天冷就相反。 “别学几成就创业”拜师学艺要有始有终 高永杰说,从事“糊纸”业要先理解其传统文化,做好基本功,就算是拜师入门,也得有始有终。 他说,他在“糊纸”界见证许多事,包括许多半路出师的学徒,最后落得败坏自己名声的后果。 “‘糊纸’技术只学到几成的技艺,有些人就迫不及待地要离开创业,但最后做出来的作品惨不忍睹,靠偷工减料是撑不久的。” 他认为,不管做任何行业都必须有始有终,拜师学艺,成为学徒至少要三年四个月,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出师”。
2年前
(新加坡13日讯)寿板店二楼神像区着火,男子试图拉水管灭火,结果吸入过多浓烟送院。寿板店一楼靠近后门处当时躺着一具等待防腐处理的遗体,所幸民防及时赶抵,火势才不至于蔓延到楼下。 这起火患发生于今日下午1时30分许,地点在大巴窑工业园4座的南美合记寿板店。 根据读者提供的画面,寿板店二楼事发时不断冒出白烟,至少2辆大型消防车和10多名民防人员正在展开灭火工作。 据了解,火势主要集中在二楼一个放置了不少神像的区域,成堆神像在火患中被烧得焦黑一片。除了神像,二楼也堆放了不少杂物。 《联合早报》记者下午3时10分抵达现场时,火势已基本受控,寿板店的后巷和前门都围起封锁线,二楼百叶窗的玻璃剥落,一楼店内好些物品则在灭火的过程中散落一地,地面也到处是积水。 附近家具店员工丁孝兵(45岁)受访时说,寿板店突然在下午冒起浓烟,街坊见状赶紧叫唤在楼下看店的男子。 “这名男子也是老板之一,平时都光着上半身,他因为重听,起初根本没察觉楼上起火。他听到街坊的喊叫声后马上拉水管尝试灭火,过程中疑吸入浓烟,被送院时上半身已经通红一片。” 另一名许姓业者(55岁)透露,寿板店平日都由这名60多岁的男子自行打理,他不常与附近业者打招呼,哥哥则偶尔会来店里走走看看。 据《联合晚报》早前报道,南美合记寿板店曾于1996年4月3日发生火患,数十副棺木和灵堂布置品都被烧成灰烬,建筑烧穿只剩骨架。 该场大火在1小时内被扑灭,毗邻寿板店也被波及,所幸事发时正值半夜而无人伤亡。 附近一名不愿具名的业者说,如果事故发生在晚上,没被及时发现,火患恐怕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联合早报》正向新加坡民防部队了解更多详情。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