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离别

1星期前
屋外阴沉的天,三楼教室的欢声笑语不断,凉风透过百叶窗,带来一阵外头树林的芬芳。 我是个小六生,刚从外面的篮球场嬉闹回班,浑身臭汗。这是我在小学的最后一年,也是尾声。在结束UPSR后,老师们不再束缚我们。他们打开体育室,让我们尽情玩耍。班上的同学分成许多不同的小团体,各自玩着桌游。 我喜欢下象棋,享受在棋盘对弈的滋味,更喜欢胜利后的成就感。除了象棋,那就是飞行棋。在这段无需上课的日子里,同学们的缺席率也变得少了。 一天,音乐老师来到了班上,分给了我们一些乐器。我被分到了一个响板,这绝对是最简单的乐器,相比那些被分配到笛子和口风琴的同学。他们是音乐老师的重点关照对象。老师不停地指挥他们演奏,他们是整场表演的主心骨,我只是需要在特定节点,打响手中的响板而已。 教室里,支离破碎的〈友谊万岁〉不停重播着。 小六生涯的最后舞台不会如此简单,演奏一曲〈友谊万岁〉只不过是惯例。老师仍是需要指挥着我们,排练多两项节目。要组织一群跟猴子一样的小学生并不是一件易事,老师总是尽量安排简单的表演。最后,她决定让我们表演一首手语歌和舞蹈。我有过一次手语表演的经验,依稀记得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那一年,我们表演的是〈隐形的翅膀〉。我的动作笨拙,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也要学上好几遍。我也总记不起动作的顺序,所以我从不是站在舞台的中心。 我们每天排练着手语和舞蹈,没有察觉某种情感已经悄然而至。我以为自己巴不得离开学校,可是在入夜的时候,我偷偷戴上耳机,一遍遍听着即将表演的曲目,一双无形的手,也悄悄掐住了我的心。 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我戴着白手套,跟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排列成队。我终于学会了所有的动作和顺序。她一次次嘱咐我们,要记得自己站着的位置。 “如果你忘记了,就看看两边的同学是谁。” 这时候,他们的脸庞都还是清晰的。 舞台下坐满了全校师生,还有受邀出席的父母。我们一大班人,第一次规规矩矩地排队,认认真真地站着,一颗心比以往都还要沉重。一首歌的手语动作,我们早已了然于心。当前奏响起的那一刻,直到结束的尾声,我们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动作。 想起那一句老师叮嘱,看一看身边的同学。这时候,他们的脸庞都已经模糊了。 明天因为有新起点 今天必须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席宴 ——〈离别歌〉 我小心翼翼转动着方向盘,担心车子碰到一到放学就四处乱窜的学生。原本热闹的校园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变得更加活泼。或许出自对新环境的好奇,他们总是有用不尽的精力,我总能听见他们的嬉闹声。 当我走进初一班级的时候,他们起立敬礼的声音总是洪亮。上课的时候,老有些同学非常吵闹,我的脾气硬不起来,只能一声声提醒他们保持安静、专注,最多也只是用指关节在白板上敲响几声。 现在的学生可不像是以前,他们更加活跃在网络世界里。所以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在网络世界的身分就被起底了。在Instagram里,我收到无数的关注请求。有些老师提醒过我,别让学生关注社交账号,可我并不在意。 我和学生们几乎都有互相关注,我也不曾介意,依旧自在地分享生活。他们亦是,大方展现真实的一面。 前段时间,Instagram推出一个新功能,那就是在聊天室里的便签,开始能够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原本,我对这个功能的出现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偶尔点开几首歌曲听一听,打发时间。 后来,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会使用这个功能,分享一些歌曲。我逐渐感到好奇,这些与我相差8、9岁,甚至有些已经是10后的小孩,他们都在听些什么。根据刻板印象,我会先想到网络上千篇一律的口水歌,歌词没什么内容与美感。当然,不排除很多学生的确也在分享类似的歌曲。然而,当我看见一排的歌曲名字时,出乎了我的意料。 比我想像中的不同 他们仍然在听周杰伦、林俊杰,那些已经将近20年的歌曲。也有人,听着欧美的饶舌、日本的city pop,甚至还有经典的粤语老歌。或许,在这一刻,我才明白他们远比我想像中的不同。我总以为,他们从小沉浸在网络世界,在同质化的潮流里浮沉。现实是,他们比我想像中的更加个性多元。 其中一个平日在课室里最顽皮的学生,他的便签里分享了一首歌,张韶涵的〈有形的翅膀〉。午后,我不停回放他便签中的歌曲,一边听着,心里想着的却是小时候的那首〈隐形的翅膀〉。曾经那隐形的力量,也逐渐变得清晰。在一次次的循环播放中,总有那么一个节点能让我出神。 从那时候,只是一个连学手语都吃力的小学生,到如今的初入杏坛,明明是十余年漫长的过程,可居然也只有像是一首歌那样的短暂。偶尔,我在办公室走廊里的恍惚,是看见十几岁的少年正在操场上嬉闹、奔跑。教室里的起立和行礼,我有时还会无所适从。 以前那些模糊的脸庞,现在有些已经淡忘,而有些依然清晰可见。
6月前
7月前
01 无名草 想成为一把野草 根如翅膀 盘旋在越来越深的地底 看似禁锢实则是飞鸟 四处寄生于 暴烈而错综的旋风 人的思绪终究缭乱 如我今日受风抢掠 冒失,惊恐,无法自制地 颤抖。暴力地卷走晴空 风往往不明事理 径自遗弃牵挂: 有时,偶尔,尤其 最是怅惘的、最是依恋的 从未存在又无所不在的 思念的形状。 我只是熊熊的野草 习惯思念梦境与同样 遥远的归途 所以,若飓风来临 不要为我命名,不要为我正名 不要正视我凝视我重视我 因我早已无法告别 同自由双生的捆绑 若我必须死 别让我死于烈火,抑或人的步伐 别将我表在框内,做一个终被遗忘的背景 别令我崇高得寂寞 请任我远观 风逐渐、逐渐 贴近。 尔后我会连根跃起,成为一片 蔓生的翼 02 这刻暂别——为〈暮秋习作〉题 有件事情 想要说给你听。 也许你早已预见这天 我靠在暮秋街道的矮墙边边 身后不远有一条午睡的狗 一排渐红的大树 稀释过的光影定使我的面庞 模糊不清 却依旧不改 我停驻在此的理由: 待夕阳落后,树叶转绿 这刻暂别种种 仿佛缩短了你会向我走来的距离 你正在聆听吗 我对你的牵挂是有时限的 若是径向的天边不被绵云延没 我便会放下你 将一切遗缺终止。 恰好,夜晚来临前我已入眠 正好,反正我也厌倦等待你了 红色的叶片大抵徐徐降落 干枯又蜷缩 恰似我对你的向往 但是 我愿告诉你 风轻扯衣裳时我正在想念你 想你在远处拥吻自由 那些有关今天这里天气的问题 是永远无法干扰你的 这样想的时候 我的情感偷渡过几千光年外 倾斜身体,托着视线 遗忘我试图决定遗忘你 明显了唇边笑意 如果你正在听 那还是把这些碎思忘掉吧 我靠在暮秋街道旁的矮墙上 身后的狗醒了 慵懒、吠叫了几声。 相关文章: 许颐蘅/你的头发像杂乱的鸟窝 许颐蘅/冥王星的病(致外婆) 许颐蘅/自由二则
9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月初先生去了北海道开始新工作,我们又展开了远距离模式。札幌与名古屋距离大约1500公里,跟吉隆坡与曼谷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远距离好难。难在发生事情的时候,对方不在身边什么忙也帮不上;难在失联的时候,脑海里即便上演了万种情节,电话的另一端仍旧处于失联状态;难在难过到不行需要一个拥抱的时候,却只能一个人抱头痛哭;难在什么事情都能一个人扛以后,怀疑还需要对方干嘛…… 幸好,和先生恋爱结婚以来,经历过不少次的远距离,所以这次算是比较快进入状况了。 和先生的相遇,是在大学毕业后。在一起不到两年,就经历了第一次的远距离。当时为了完成留学梦,到台湾深造。得知获得奖学金的那天,我们俩哭成了泪人。后来的每一次离别,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机场是最好哭的地方。 维持远距离,视讯通话和安排见面是最基本的两件事。每天视讯通话是一定要的;而所幸的是,当时有了廉价航空,实现了人人都能飞的愿望,所以到台湾后,每逢暑假、寒假都会安排回马,一年固定回马两次。当时还是男友的先生,一有长假也会飞到台湾看我,然后一起游走台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久别重逢后的激动,让每一次的见面都显得格外珍贵,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就一起好好玩;不在一起的时候,他努力工作、我努力写报告。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过得特别励志、充实、有方向、有目标。 第二段远距离,发生在婚后。我们俩一块儿从纽西兰打工度假回马后,开始计划结婚。然而,因为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而经历了低潮期的我在此时得到了一个来日本深造的机会。先生能理解我,鼓励我做想做的事,不想我放弃掉一个好机会一辈子在遗憾中度过。于是,出发日本前,我们先签字注册结婚。原本不想跑华人传统礼俗设宴等,但双方家长希望摆酒,于是我先出发前来日本,一个月后,又回马办婚宴。婚事办妥后,我和先生随即又展开了婚后的远距离生活。 两年后,先生决定来日本发展看看。虽然完全不懂日语,但他鼓起勇气放下了马来西亚的事业、家人、朋友,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起初工作没着落,日子非常难熬,但还好慢慢地挺过来了。 又迎来了离别时刻 历经5年时间,我终于完成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寄了百多份履历,但就是找不到一份在名古屋的工作。最后,在距离名古屋大约370公里的另一个小县市香川找到工作,于是远距离又开始了。为了可以重返名古屋,我可是在新工作开始不到3个月,又开始投履历,还好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终于让我又回到名古屋,和先生一起搬进了一间较之前大的房子,看着两人份的家具终于聚在同一空间,感觉特别安心。 但安心的日子过没多久,日元开始贬值,能兑换到的马币越来越少。先生想换份高点收入的工作,我也觉得可以趁早换份更有进步空间的工作。于是换他投履历,努力后摆在眼前的是一个远在北方、印象中一直都是白皑皑一片国度的工作机会。去或不去,这些年来,第一次主动权掌握在先生手里。尽管万般不舍,但我还是鼓励先生可以去尝试看看,不去哪能甘心? 10月底抵达北海道,整座城市映照在红橙黄叶之下,秋意甚浓。陪先生安顿好顺便小玩了几天后,又迎来了离别时刻,而这次泪流成河的地点换成了新千岁机场。 回到名古屋看见先生把他的衣物、用品等都带走了,又断断续续哭了好几天,才终于适应过来,开始利用一个人的时间,看书、看剧、写作、作画等等。 远距离很难,但每一次的相聚也别具意义。下一次见面的行程已安排好,有了期待,日子也就不难过了。
1年前
1年前
过去的周日,感恩能跟常藻法师对谈“如何跟孩子谈生死离别”,生离和死别,是无人能躲的人生功课。 我们其实每天都在面对大大小小的失去,面对“生离”也直面死别——小婴儿从脱离奶嘴到戒断母乳,从宠物离逝、搬家、转学到亲人离世,都需要面对“失落感”和再也无法相见的痛。 我有时在想,生离和死别,能准备吗?其实每一次的离别情境都不一样,谁也无法笃定地说,我万全准备好了!就算再冷静理智的人,在面对深爱的亲友离去和永别时,都会有情绪的波动,也会睹物思亲,需要时间和陪伴走出思念和哀恸。但我想,离别虽然无法完美准备,但我们至少能让孩子们明白,无论生离还是死别,都可以是光明的、温暖的、可以好好说再见的,不是充满黑暗、心碎和恐惧的。基本心理建设做好了,别离来临时,接纳度就能相对高,恢复的反弹力就能比较快。 而生命教育绘本,就是最好的桥梁!优秀的绘本,总能举重若轻,以我们想像不到的角度和画面去叙述和铺陈,让孩子们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领悟离别的美,领悟到不完美的人生,快乐和悲伤交替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有滋有味的人生! 这一期,就来跟大家一起读读讲座会上给大家推荐的绘本《在我离开之前》,以及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我家来了一头大象》,期许更多大人能领略绘本的美,同时被疗愈! 在我离开之前,想和你好好说再见 《在我离开之前》是一本非常简单却又非常具有深意的绘本。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教导了我们如何安放分离的不舍情绪。每一页的插画都很可爱和谐,颜色和笔触也很细腻,是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绘本!这是一本关于朋友间离别的绘本。“在我离开之前”的“我”,说的是小刺猬。小刺猬一家正准备搬家。 小刺猬一面收拾一面不舍地跟食蚁兽说:“妈妈说,你不会和我们一起搬走。所以,我决定不走!”短短几行字,表达出了小刺猬的不舍。小朋友的表达一直都很直接。但小刺猬其实也知道,他的不舍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在离开之前,他决定跟好朋友再痛快地玩一次!(跨页的图画,只配上“最后一次”四个字,那个力道真的很足!) [vip_content_start] 小食蚁兽伸出了长长的舌头拍打小刺猬,一起推送气球,荡秋千、划船……最后一次一起玩,就像从前一样!(像永远不会分离一样!) 小刺猬告诉食蚁兽:“我会想念我原来的家,但妈妈说我们的新家会很棒。”故事来到这里,我们其实都看出来,小刺猬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抗拒搬家,而是对搬家以后的未来有了期待! 食蚁兽也安慰小刺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带着好朋友的祝福,很快的到了说再见这一天,小刺猬说:“我们很快会再见面。可是,真的会吗?”(成年以后,我们都更能明白,有时以为很快会再相见,但那一挥手,那一个转身,也许便是此生的永别。) 所幸的是,来到新家,打开行李,细心的食蚁兽就给好朋友惊喜,他把很多相处过的画面画成一幅又一幅的图,小刺猬都夹在绳子上,也给食蚁兽回信,作者以“原来你就在这里”作为结束。 原来你就在这里呀!在我心里,我们,不曾分离! 我家来了一头大象,怎么推也推不开 在所有的“生离”中,父母离婚是小孩需要面对的最难的“骨肉分离”。电视剧的离婚场景中,“你要跟爸爸还是妈妈?”几乎是一道必定出现的选择题,更甚的是,有时妈妈哭着对五六岁的儿子说:“对不起哥哥,妹妹还是小北鼻,妈妈现在能力有限,只能带她走,你要原谅妈妈!” 《我家来了一头大象》借用英文谚语 中“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作为寓意,意指大人因为害怕或难堪,而不愿提及就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作者吁请面对关系转变的大人,不要低估小孩的懂事和敏感,不要以为小孩什么都不知道,认为可随意打发和搪塞过去。 打开首页,是一头跨页的大象,小孩这样独白:“自从爸爸不在,家里便来了一头很大很大的大象。”小孩想要推开大象,但怎么推也推不开。 “我好想妈妈抱抱我,甚至来骂我也好,但大象挡在我们中间,她看不到我……”因为大象的存在,小男孩看不清妈妈,但他能“感觉”到妈妈:“譬如她在家中洒下的雨点,咸咸的,苦苦的,一滴又一滴,汇成一条伤心小河。” 这样的描述,是要提醒大人,小孩都有易感的心,敏锐善感,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大人通常都希望,小孩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大人刻意隐瞒,避重就轻,小孩就会更无助:“我不知道的只是……小羊和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所幸绘本里的妈妈,后来决定不躲了,好好跟孩子坦白事实:“原来把话说出来,没有想像中可怕。” 我们或许没想过,要引导小孩面对生死离别,除了心理建设,或许就是拿掉房里的那头大象,不管是家里有人生病也好,面对离婚的家庭巨变也罢,都要敞开心扉,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真诚地跟他们坦白情况,然后一起拿出面对分离的勇气,一起开创新的未来。 《在我离开之前》 作、绘者简介 杰西卡·巴格利(Jessixa Bagley) 杰西卡是美国作者和插画家,幼年时常在奥勒冈的海边搜寻完美的沙钱。现在和先生定居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空中城堡。这是她的第一本绘本作品。 《我家来了一头大象》 作者:苏美智、陈琴诗 这是一本香港创作的绘本,两位作者是媒体工作者,也是热爱绘本的妈妈,她们组成 Big Hug Studio,耕耘文字,期望为社会带来一点点的不一样。
1年前
小女儿阿满赴台湾升学,凌晨就开车北上,路上有说有笑,看不出她有离愁;虽然从小除了毕业旅行,这是她第二次与父母分离。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入闸前,向来性格刚烈的阿满突然抱着妈妈大哭起来,想必是强忍的泪水,最终缺堤而出,泪流满面,忍不住了。 原本欢欣的气氛,被这突发的嚎啕大哭闯入,气氛突然僵硬,每个人都吓了一跳,大声呼吸也不敢,仿佛怕又惊动了什么引发另一波汹涌的泪水,遂收起笑脸,冷静观察变化。 原以为阿满之前看惯了哥哥姐姐同样到国外升学的离别场面,他们从没在登机前来个“激情表演”。每个孩子都像恨不得快点飞离父母的视线,都迫不及待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恨不得快快达到彼岸,像逃离牢笼般梦想过着没有父母管束的日子。更不必因为夜归,为了等门事而吵架。 她是家里第四个远赴台湾圆梦的孩子。初中时期带过她探望台湾的姐姐,自那时候起,她就立定心愿,也要与兄姐一样,远赴台湾深造。 自高中开始,阿满就懂事地避开前面兄姐们曾犯的错,例如夜晚不可以过10点回家,不可以留级,否则直接停学,甚至不可恋爱,她都小心谨慎,坚守规定,多年中学生涯都不曾踩雷。 自疫情暴发锁国封城后,阿满被逼与大家一样留守在家上网课。宅家的时间多了,越发现她爱模仿别人说话的口吻,用词顶肺令人好气又好笑。原本应该在校园过着群体生活的时段,却因一场疫情,硬生生的将原本青春洋溢的少女留锁在家,她没能享有校园欢愉时光而心情烦躁是可想而知的。全家人晚餐,为了让她释怀,我总鼓励她说出想法。听她即席演说,又演又骂,凡看不顺眼的,从国家大事到住区传闻,她无不提出看法,她甚至将收集的题材写成文章投稿报社。她是4个孩子当中,唯一没被逼写和投稿《学生周报》的一个,怎样也想不到她一个理科生,竟然文笔流畅,写出有水准的作品来。读她作品,怎样都猜不到竟是出自一个高中生的手笔。 “管家婆”让人跌破眼镜 阿满收到入学通知后就准备收拾离家,一边整理和采购用品也开始倒数飞出去的日子。她也是那段时间陪伴身边的唯一孩子,其他的都因工作或念书而在外居住。偶尔她也充当我与太太的“和事佬”,负责调解纠纷,她有时火气大起来,两个老人家都会被她骂。 说真的,被骂时还有点讨厌她,怪她没站在我方,相信太太也曾有过这种想法。 这样的日子其实也过得不错,否则两个初老岁月的人,天天你看我,我看你,要不就是你忙你的,我过自己的活,还好有她在常常搞气氛,否则偌大的房子必会空无声响。也因为她在,我们才不会像其他夫妻般,虽然同在一屋檐下,却各自生活着。 女儿要离开,是早已知道的事,没想当她真要离开时,我有了失落的感觉。心中惆怅,担心她是否能适应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 更想不到的是,平日整个貌似“管家婆”的阿满,刚硬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柔软的心,真的在最后一刻失序演出,跌破在场所有人的眼镜。 原来,她也与我们一样,害怕分离。 平日怨两老说话声大吵到她做功课,坐势吃相随心所欲,爱冷战的她,不是不爱我们,而是太爱的关系,提早筑起个防“哭”墙,让自己的心刚硬,也让我们不喜欢她甚至是讨厌她。原来这是她设计的,为免日后没她在的日子,想她,念她。 因为太爱,因为不舍,所以预编一个“坏人”角色与剧本,一切都是因为害怕即将到来的分离,不可不说阿满的用心良苦和落力演出是有效的,可是没想最终破功的却是她自己。
1年前
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提到月光如水,于是与学生聊起了月亮。 我对学生说月亮在古诗词中是一种意象,问他们是否知道它蕴含的意思,有位同学很快的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又有一位同学说那是白月光,张信哲唱的;还有同学也许是找到了机会埋怨道:月亮不就是月亮吗?古人想太多了,还为难了我们。结果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越说越兴奋,但话题已经越扯越远…… 他们说的也没错呀,邓丽君那甜美深入民心的嗓音,即使在这个时代,孩子们只要听过她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就能记住;而如今张信哲很多所谓的经典歌曲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我想毕竟苏轼的年代离他们太远了。他们又那么年少,要思念谁?又有什么人叫他们牵肠挂肚呢?即使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猜想他们最关心的也不会是月亮吧! 小时候我和父母以及弟妹住在新村婆婆的板屋里。婆婆的板屋是个大家庭,有大伯、二伯、三伯、四伯还有未成家的小叔和几位堂哥。每一天十几个小孩一起读书玩耍,吵架也打架,相爱相杀热热闹闹地一起生活。白天大人大都到胶园割胶,我们这些小孩放学不是到小河捉小鱼,就是四处到芭窑游荡、采野果,直到天色渐黑才不甘不愿的回家。 小时候的夜晚常常是一片漆黑,四周传来的虫鸣声总是特别响亮。事过境迁,还真记不起当时在屋里如何度过了那一段岁月的漫漫长夜,要知道那个时候是个连黑白电视机也难求的年代;但还记得,有月亮的夜晚,几个小孩就会在月下围着坐在大门口石墩上乘凉的大人转,大人在聊天,我们就追着小伙伴的影子踩踏,偶尔有谁绊倒哭起来还会遭来大人的责骂。是啊,那样漆黑的夜晚,月光确如水般照亮了多少单调却快乐的时光…… 小时候,天上的圆月就像一盏悬挂在空中的灯,在特定的时间亮起时,感觉特别特别的明亮,连睡前关上窗户时都忍不住要多望两眼,好像再看久一点就能看到婆婆说的嫦娥和兔子。看归看,可是千万不能用手指去指月亮,婆婆说指着月亮耳朵会烂掉,当时我们这些天真的孩子竟然都深信不疑。后来,还没有等到婆婆过世,祖屋里的各个家庭都各散东西,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过年过节,还有往来的亲朋戚友就会聚在一起,我们特别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提灯笼,各种各样动物造型的灯笼真的太美了。大人都说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但比起月亮,我们这些小孩更关心的是手里的灯笼,时时刻刻担心蜡烛熄灭了。记忆最深刻的是突然焚烧起来的灯笼前面,一张嚎啕大哭的脸…… 月亮有圆缺 世间有得失 后来到大城市读书,在城里和家乡两处往返数年间再也没有好好看过月亮。在很多个不断寻找自己又不断迷失的日子,似乎就在努力要把日子过得更充实的时候,儿时的月亮似乎已从我心中悄然出走而不自知。望着眼前的学生,常常感激上天让我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和他们靠近,越是靠近越是能够找回一些已经淡忘的曾经,比如年少的单纯,还有那个小时候和月亮遥遥相望的自己。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站在学校礼堂的台上与同学道别时,压抑的泪水最终强忍不住,哭花了一张脸。我想我不会忘记这一天。 如今到吉隆坡重新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欣喜还能够看见从小就认识的月亮啊,它早已告诉我,世间的一切人事,有圆必有缺,有得必有失,今天的离别也许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 夜空下,万家灯火,傲立于城中的双子塔最为耀眼,然而我知道有一盏灯属于自己,它依旧忽明忽灭,但总有圆满的时候,给予我一些安慰和鼓励。
1年前
第一次和孩子聊死亡,就在她3岁那一年,我身体抱恙期间。 在孩子年幼时期身体不适,总能泛起为人母者种种的顾虑与忧心。我当时总有个牵挂——孩子这么小,我要是在她毫无认知与准备下,就这么一走了之,她怎么办?或许是参杂着身体的痛,每次只要担忧一次,心便揪一回,总是特别难受。 于是,某个中午的亲子时段,我抓住了我俩的聊天时机,与她提起死亡。第一次说死亡,不难想像那绝对是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幼儿对于死亡最直接的意识,便是因不能再见到最亲的人而引致的忧虑。她说:“我不要你die,我会miss你 so so much(英语:我不要你死掉,我会非常非常想念你)!”语毕,一阵爆哭声带着豆大的泪珠,各自源源不绝地从嘴里、眼里冒了出来。 我何尝不也心疼?但功课做到一半,我总不能半途弃战。于是,我带着当时不适的身躯,撑着也快决堤的情绪,继续一步步引导她死亡的定义。 “亲爱的,死亡和出生、离开妈妈去上学的概念,是一样的。这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得经历的事。一开始知道死亡这件事,它可能让人特别难受。因为要与爱的人离别,让人特别感伤。”先以同理接住她的情绪,是我处理她崩溃时惯用的方式。 见她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我口里吐出的言语,我继续:“可是,你知道吗?其实,离别以后,爱依旧存在的。有一天,如果妈妈离开了,我的爱并不会消失的。这些爱都会转化进一条项链里,那是我结婚时外公送给我的特别漂亮、特别珍稀的礼物。它是一条刻着我名字吊坠的链子,我会把它送给你。将来要是我不在了,你可以把它戴在身上,我就会那样一直一直地跟着你、爱着你。虽然你看不见我,可我其实时时刻刻都在拥抱着你。”我努力用她当时的年龄能听懂的言语,轻柔、坚定地道出一字一句。 不知说到何处,她的泪水慢慢止住,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借由信仰那里来的力量,我继续说:“你千万别害怕再也见不到妈咪,因为以后我们一定也会在天上重逢的。” 说到这里,她突然咧开了小嘴,笑着用她当时浓浓的奶音说:“(然后)我会快快、快快地跑向你,抱着你说‘妈咪,我爱你 so so much!’” 第一次与女儿聊死亡,着实是个艰难的任务。可我从未想过,当时踏出如此沉重的脚步,后来换回的,正是我们家生命成长教育的硕果。对她、对我、对家里其他成员,皆如此。 准备死亡不消极悲观 去年,峇冬加里营地土崩事件的发生震惊了全马。这让我们对于死亡的课题,有了更深入的讨论。事故涉及幼龄儿童,这尤其让人心碎。当时,我们家里的大人忙着讨论新闻内容,女儿听着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这次,我说了事故的重点,便没多做解释。她面色凝重地问我:“妈咪,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说,半夜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发生的。再问:“有很多孩子吗?”“是的,因为是学校假期,(当时)有大约30个儿童还没找到。”语毕,她整个人陷入了数分钟感伤的沉思。而后,她跟在我身旁做宗教早课。我们为土崩亡者诵经做功德时,她把我紧紧地抱住,小手迟迟不松开。我两手安放在她肩膀处,尝试确定是否因土崩事件引起了她的感伤。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再次抓紧生命教育的时机,对她说:“生命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到来,有时它会突然就来了。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灾难突然发生在我们身上,请你一定要记住,要是当下看不到妈咪或者爹迪,不要太慌张,你的内心要一直称念佛号。任何时候,要是你看到光,就跟着光去,不要有牵挂,不要担心或害怕,妈咪以后也会跟着来的。”我们四眼相望,她点头回予我一个温暖的微笑,眼神看起来比较早前清澈且安定了许多。 或许长大了些,或许开始有了对死亡的认知,如今说起死亡,她不像从前一开始时表现的那么悲伤,显然是淡定了不少。我内心总能为此感到欣慰,即使我也无法确定,假若死亡真来到面前,我们是否能如我眼前所看到的如此淡然。 最近,只要我们聊起死亡,我最常告诉她这样的话:“有一天,要是妈咪突然往生了,你要记得,妈咪不会带走爱。我会把所有的爱都留下来,全部给你。你要记得把这些爱都放在心上,一个个慢慢用,一直到你长大都可以用哦!请记得不要太伤心,因为有一天,我们会再重逢的。记得,我只是身体坏了必须离开,我的爱一直一直都会跟着你的!” 每回说到这儿,她总会微笑着回应:“好的,麻马~”这是她对我撒娇时,惯用的语调。每次这样,我便更能确定,我俩那次聊死亡的功课,似乎又有了新的收获。 我一直认为,聊死亡、准备死亡一点也不消极悲观,不引起恐惧。反之,它是人在面对人生恐惧时,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它之所以重要,不是纯粹只因为信仰元素。 更多的是,有一天来到得面对死亡的时刻,需离开的人,可有一颗准备接纳死亡的心,有意识地放下今生所经历的一切,包括爱,毫无牵挂地踏上下个旅程;留下来的人,可带着爱与信念,好好地继续生活,完善并延续生命的美好。准备死亡,也是我今生延续爱的一种方式。
1年前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家老二终于离家到邻国工作去了。她走得潇洒,我这当妈的却哭得死去活来。 我原以为,经过大女儿出国读书的离别,小儿子大专毕业前,被分配到中国去实习,有了过去的两次经验,我对老二的离家,应该应付得来。然而我失败了,不但失败,还败得狼狈。 老二离家那天,我哭了一整天,尤其在收拾她人去楼空的房间时,洗被单床单、扫地抹地……。想到从此夜里经过她房间,将不再见门缝底透露灯光;早上不再听到她匆匆去上班开门的声音,傍晚不再见她回家,在门口泊车,进屋吃晚餐,陪我们去跑步等情形;我的心像没有了底,一直向下沉。 外子(想尽办法)安慰我,甚至说,邻国又不是很远,我要见女儿,他随时可以带我去,即使不乘飞机或驾车,他陪我走路都可以到。他说得轻巧,我可不一样,习惯一直在我们身边打转的女儿,怎么忽然就“不见了”踪影?她确实是结束了与我们在一起的生活,远走他乡了。 老二洞察我的心,临别时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害我在人前哭得稀里哗啦,一路南下还拍途中的风景不断安慰我。我庆幸活在数码年代,单靠手机就能与她联络。我想起当年大女儿赴印度深造,我也好像掉了魂似的,整天以泪洗面,家人还担心我会忧郁症。那时我还没用智能手机,只能靠电脑联络女儿。印度时间比我们慢两小时半,我每晚12时(她那里9时30分)开电脑,和她聊几句,见她安好才睡觉。 我想起我小时候,舅舅去印尼工作,舅母在家哭了好几天,牵肠挂肚,左等右等,好不容易过了两周,才收到舅舅寄来报平安的信件。如今舅舅舅母已离世,我对往事还历历在目。 相思之苦何时了?离我家不远的保安亭,站岗的外劳保安常用手机与家人联络,有时越谈越起劲,声量也越来越大,而且时间不短。若说他们不够专业,其实也不过一解相思之愁。 亲情在离别当前,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必败无疑。小儿子不放心我,在他二姐离开家那天,特地早放工回来陪我,还挖苦我说:“我怕你想念我。”我也有先见之明,不等老二离家,我赶紧把她在客厅的圣诞布置收拾干净,免得触景伤情。 她是我们家的天使 老二离家的第一晚,我难以入眠,夜深了,我的哭泣声把熟睡的外子吵醒。外子安慰我,还好他有4个姐姐都住在邻国,加上姐姐们的子女,必要时都会帮忙老二。也还好老二没有去北京工作,那是她两年前申请到的工作,因疫情而耽搁下来。我说感谢上帝,凡事有祂的旨意和带领。 回想老二离家前趁空档的一个月,她上网找了多间游客慕名而来的传统饭店、茶室,带我去排队吃好料;圣诞节前带我搭轻快铁穿梭首都,到各大百货市场去看圣诞布置;还有载我到Putrajaya的马场去骑马。她的精心策划,我当时总是说:“又要出门,我很累,想呆在家里。”最后还是被她逼着去,如今想起来,成了我美好的回忆。她确是我们家的天使,虽然我们也有冲突,或说话大声的时候。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老二确是我生活中的好帮手,比如新年到了,她会陪我去买新年菜,帮我提货。她常常给予我及时的陪伴和帮助,对她的离开,我万般不舍,还在适应中。我和3位属灵伙伴分享自己失落的心情,她们都安慰我,也非常了解我的心情。这种妈妈的心,是天父为天下母亲所设计的。 1月初老二在邻国开始上班了,虽然她还在找着合适居住的房子(应该是房间)。而我在新的一年,也报读了神学院的实体课,我对老二说:“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2年前
3年前
想念一个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脑海里存在一种神奇的感受,我叫他“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它没无奈那么无奈,而是一丝无奈加上一些无助,里头带点遗憾和祝福。它的味道很淡,尝起来有点咸里带涩。它很常出现,我没法控制它的活动时间。它会在听歌时出现,在吃饭时出现,在走路时出现,在派对上出现,在快要入睡时出现。但它不会让我受伤,只不过有些不太好受。它让我的内心突然什么也装不下,让我突然快乐不起来,让我怀疑自己,让我想要逃离这一切。 也许你会问说,有那么夸张吗?是的,我从来不骗人,因为已经骗过许多人。那种感觉很难受。但有时候我会思考,难受的是骗人,还是骗了人没法和别人说 ,自己要憋在心里,默默地消化内疚和自责的痛苦?有时候这种欺骗了人后的后遗症会和所谓的“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一同出现。那是加倍的不舒服,加倍的疯狂。让我有时候情不自禁的笑,又忍不住的大哭。当然,那些情不自禁做出的举动只会在内心世界里完成,在里面好好的“为所欲为 ”。 我总是想和“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好好聊聊天,但它实在太自大了。我说的它都不听,它只相信自己。我有时候很懊恼,好像不能任由它这样,但又只能任由它放肆。有时候我会在深夜快入睡时试图和他说说话,但我还没说完它又失控了。它的失控让我感到痛苦。我会不断捶打自己的胸口,眼泪不断的涌出来,手不断的颤抖。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它是否比我想像中的还来得强大?它足以控制我的生活,控制我的一切。但我没办法。 接受它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着 “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吗?我问过许多的人,他们说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这就是思念的感觉。但我认为,思念是美好,自然,看淡一切的,并非我所说的“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也许思念是平静状态的“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吧。我不曾思念过人,这是因为即使活了那么多年,我始终无法看淡人们的离去。尽管只是相处一个星期的同学,一次旅途中巧遇的旅人。人们的相遇总是不简单,离开却可以草草了事。到底是怎么做到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个地方见到彼此? 身边的人总说:“世界那么大,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的人。没必要把每个人都留在身边,留在心里。”但我总觉得,既然留不住他们,那为何不能把他们放在心里?我的心脏虽然不大,和我的拳头一样小,但我想把里面都塞满,也许只有这样才会让我比较好受。但“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好像不太同意。每当我想起挂在心上的人们时,它总会出来捣乱。我不知道这是警告还是纯粹的胡闹,我只知道,它的捣乱足以影响我的生活。我没办法把它丢掉,也没办法让心里装满的人像到站的乘客一样慢慢地下车。因此我只能接受它的一切,与它磨合,和它好好相处,好好沟通。 如今的我已经适应了人们的离去,坦然的接受在半夜默默流下来的眼泪,认识了 “内心世界的第二个自己”。我在这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接受人们的离开,将它融入生活里,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有时候眼眶还是会挂满泪珠,但转身后的我,再也不会吃不下饭,彻夜难眠。而是会到转角的咖啡店,买上一杯黑咖啡,奖励自己又成长了。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