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种稻

2星期前
5月前
7月前
7月前
(哥打丁宜28日讯)参观适耕庄、雪州及玻璃市稻田吸取知识后,在住家范围用塑料袋(polybag)种稻300株,哥打丁宜一名垦殖民付出3个月,收成约2公斤白米。 马来报章《每日新闻》报道,住在哥打丁宜亚逸大华垦殖区3(Felda Air Tawar 3)的汉森沙利曼(68岁)受访时指出,他到上述3个生产稻米的地区参观后,就在住家周围分阶段种植了近300株稻米。 “在参观了种植稻米的过程后,我开始考虑是否在家种植稻米。后来,我从吉打州的朋友那里拿到200克的种子,从那时候开始种植。” “我原本计划购买(种子),但那名朋友免费送了给我,还在种植阶段教导我,为我提供帮助。” 汉森沙利曼是从去年底开始,与67岁的妻子罗丝妮一起在家种稻。 “我们在种稻3个月之后进行收割,当时产出了2公斤白米。” 喜欢与妻子在家种花的他表示,一开始花了200令吉购买种植稻米的设备和用品。 “我们从来没想到平时只是种种花,到现在还能在家种稻。” “当我的种稻的事迹在脸书疯传后,很多人都跑来我家参观我的稻米,有时甚至是从外县专程来的人。” 此外,他表示,农业局和土地发展局等政府机构、农民机构的官员都来到他家,因为他们对于他的种稻方式很感兴趣,这让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努力获得了赞赏。 他表示,他计划在未来种植更多的稻米,惟面对空间有限的问题。 “如果有民众对种稻感兴趣,我无任欢迎,因为种稻不仅能让住家范围的风景美丽、充满绿意,还可以收成让全家人享用。”
9月前
为了提高稻米产量,慕达农业发展机构(MADA)与国家稻米公司(BERNAS)今年5月联合推动“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Smart SBB),历经3个月种稻季节,作为试点州的吉玻首季度的收成看到成果。 报道、摄影:张洁盈 为了提高稻米产量,慕达农业发展机构(MADA)与国家稻米公司(BERNAS)今年5月联合推动“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Smart SBB),历经3个月种稻季节,作为试点州的吉玻首季度的收成看到成果。 一名稻农罗荣和(66岁)看着占地约8.6英亩的稻田流露欣喜之色,他表示这是数十年来最美的稻米,收成预计增加20%,以往的收成时好时坏,平均得到28至30公吨稻米。 慕达农业发展机构主席拿督依斯迈沙烈说,“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看到显著成效,参与稻农有望收获每2.5英亩8公吨稻米产量,就能让我国在2023年的自供自给率(SSL)增至80%。 落实“2年5个季度种稻”计划 他说,稻农可获得技术指导,包括定期施肥时间、肥料等,种稻过程与雪州适耕庄稻农一样,从插秧到收成全长105天种植期。 “配合2021年至2030年国家农业粮食蓝图(DAN 2.0),政府计划在第12大马计划期将63%自供自给率增至75%,2023年就可达到80%目标。” 上述计划今年将会有2个季度,吉玻总占地428英亩,其中十字港甘光都浪的250英亩是主要试点区,有28人参与,吉打则51人在约186英亩土地种稻。十字港甘光都浪收割了9.48公吨稻谷;吉北亚依淡督蒙古拉稻田收成6.35公吨,总共得到15.83公吨稻米。 另外,慕达农业发展机构也落实“2年5个季度种稻”计划,调整种稻季节,从原本一年2个季度,调整为2年5个季度,希望提升本地白米产量。 隶属慕达农业发展机构的慕达稻田是全马最大稻米粮仓,总占地32万193.83英亩,其中77%即24万8798英亩地段,分布在吉玻2州。 慕达稻田收割10万公吨稻谷等于540万包10公斤装白米 迈沙烈说,截至目前,慕达稻田已收割逾20%即10万公吨稻谷,可产5万4000公吨白米,等于540万包的10公斤包装白米,该机构预计今年10月的收成可达90%,产2740万包米。 他说,我国有81万6466.3万公吨米粮,即22万6796.2万公吨缓冲库存(stok penimbal)及58万9670.1公吨零售,其中慕达稻田范围分别是吉打稻田20万7675英亩,玻州则有4万1123英亩,所产的稻米占全国的30%。 “慕达农业发展机构将为5万7635名稻农提供种稻技术及分享经验,增加慕达稻田范围的稻米产量,助解决国内稻米供应问题。”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今年8月杪到十字港甘光都浪巡视“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收成后,表明政府有意扩大这项计划到其他州,通过改变种稻方法势在必行,包括改用较轻盈的收割机、施肥等精明种稻和收割法,以减少损失率。 他说,一般上我国的稻米收割到送至米较,稻谷脱落损失率高达30%,目前我国仍依赖35%进口米,如果全国稻田产量能达到每2.5英亩7至8公吨稻米产量,加上稻谷脱落损失率减低,就能解决米粮问题。 拟扩展至逾7万亩稻田 另外,依斯迈沙烈说,慕达农业发展机构也从今年首季度开始,率先在管辖区域1(玻璃市)及区域3(吉打本同)的528.78英亩试点落实“2年5个季度种稻”计划。 他补充,第一季种稻期于今年2月及7月收成,平均每2.5英亩可达4.5公吨稻米。 该机构打算把上述计划扩展至7万4132英亩稻田。 面市少人卖 米荒变抢手登白米Beras Ganu 爆红 报道:刘爱玲 本地米闹短缺,不料让登嘉楼政府两年前推出市场的本土白米“Beras Ganu”爆红。 登州政府通过子公司登嘉楼农业科技发展企业私人有限公司(TADC)包装的“Beras Ganu”在2021年推出市场,但市场反应冷淡,接着就发生疫情,无人问津的白米刚好用来派给缺粮的家庭。 疫情期用来派缺粮家庭 直到进口白米今年9月涨价,加上本地白米短缺,民众才注意到“Beras Ganu”而抢购,让它销量节节上升。 “Beras Ganu”5公斤装售价13令吉,10公斤装26令吉,通过质量和食物安全方面的测试,获得大马良好农业规范认证(My Gap)。 州政府当初推出“Beras Ganu”主要是不想枉费得来不易的“My Gap”认证,如今这款白米成为市场畅销米。 来自登良好规范认证稻田 登州农业、农基工业、粮食安全及商品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兹曼受访时指出,“Beras Ganu”百分百来自登州拥有大马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稻田,州内总面积1万2000公顷的稻田,大约500公顷有这个认证,主要位于勿述及士兆。 他说,在州政府子公司TADC未介入之前,稻农把My Gap认证稻田所收割的稻米卖给工厂,工厂混进其他稻田生产的米加工,以致失去My Gap认证的地位。 他强调,申请My Gap认证不容易,州政府觉得很可惜,决定通过州政府子公司TADC落实“Beras Ganu”计划。 州政府通过农民组织局(LPP)稻米厂向My Gap稻农收购稻米,每公吨给予105令吉津贴,80%稻农都把My Gap稻米交给这家工厂,每次可生产大约450公吨的白米。 “加工稻米交给TADC包装厂包装,百分百My Gap稻米取名为“Beras Ganu”。 他说,州政府在2021年拨出40万令吉进行这项计划,2022年及2023年分别拨20万令吉作为给予稻农的津贴。 9月份销量远超以往一整年 阿兹曼回想当初推出“Beras Ganu”时,TADC到超市或杂货店推销及寄卖都没有得到回应,恰好当时冠病疫情落实行动管制令,州政府就免费派发“Beras Ganu”给受疫情影响的家庭作为食物援助。 他说,“Beras Ganu”登州唯一经销商汇报9月份的销量远超过以往一整年的销量,一上架就被抢空,TADC库存也告急。 他说,My Gap稻田每年4月及10月收成,预料10月杪或11月初就能生产“Beras Ganu”,缓解市场需求。 研究有成果却没量产MR297谷种 甲农民吊瘾 报道:陈淑婷 “马来西亚农业研究与发展局(MARDI)、博特拉大学过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成功研发高质量的谷种,但只是得个研究成果,没有大量生产,无法令所有稻农受惠!” 甲州乡村发展、农业及粮食安全事务委员会主席莫哈末阿克马近期以强悍态度处理本地米课题受瞩目,也是一名医生的他说,他必需像医治病人一样找出病因,才能全面及有效的对症下药。 他指本地白米不足,短期方案须靠严厉执法,长期方案则是提高白米产量。 马六甲曾经有不少稻田,如今正逐步减少,阿克马认同甲州部分稻田变成房屋发展计划,如今的白米短缺让人意识到粮食危机的存在。 稻田逐步减少 广建房屋 他认为目前仅存的1300公倾稻田必须列入宪报,不能进行发展,以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 马六甲也在努力提高稻田产量,包括实验性种植MR297谷种,他相信高品质谷种加上良好管理,相信至少能把甲州的稻米产量提高二至三倍。 “数月前在MARDI的协助下,我们开始实验性种植,证明MR297适合在甲州种植,我们最快明年初就可以生产谷种提供给甲州稻农。” 阿克马说,MARDI、博大各种研究取得成果,包括研发高质量的MR297谷种,但却没有大量生产种籽,以致部分稻农无福享受。 他说,马六甲需依赖外州取得此类谷种,但根本抢不过米仓州,甲州稻农无法享受研究成果,更妄论提高产量了。 刑罚太轻 无法遏制垄断 阿克马吁请政府修正法令,让背叛人民的一方面对坐牢及鞭笞的刑罚。 他指本地白米被垄断集团控制,导致人民无法在市场获得足够供应,现有法令的刑罚非常轻微,不足以遏止不法行为。 他建议加强执法,例如稻米监管局与贸消部展开联合检举行动,杜绝垄断、混掺、囤货等不法行为。 他认为甲州的本地白米情况仍受控制,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至消费人供应链尚稳定。 相关文章: 白米哪儿去了(四)|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迟“稻”好过没“稻” 白米哪儿去了(六)| “模范产稻区”产量变色 适耕庄稻农 苦水谁听
1年前
气候变化,战事连连,产米国禁出口,米粮供应紧张,进口米价格飙升,本地白米又欠收,引发一场前所未见的米粮荒。 专案小组特别报导 气候变化,战事连连,产米国禁出口,米粮供应紧张,进口米价格飙升,本地白米又欠收,引发一场前所未见的米粮荒。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坦言,这次白米短缺和涨价事件对我国是个教训,以前人们觉得进口白米便宜又好,根本不需要自己种稻,当米价飙升才知道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目前政府积极推动种稻计划,把适耕庄种稻方法带到更多产稻区,希望提高国内稻米产量,然而作为产稻模范区的适耕庄的稻农却有诉不尽的苦,今年第一季的稻米收成创下新低。面对各种问题的农民申诉,他们就快做不下去了! 去年白米自给率仅62.6% 根据农粮部上周在媒体汇报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我国去年的白米自给率只有62.6%,相等于37.4%要靠入口白米来满足。比起之前农粮部指本地白米自供自足水平介于65至70%,我国的稻米自给率又下降了。 农粮部表示,我国要达到109.01%自给率,必须把米仓区的稻田平均产量,从2022年的每公顷4.136公吨提高至每公顷7公吨;米仓以外稻田的平均产量从每公顷2.609公吨,提高至每公顷5公吨。 能够做到每公顷稻田产7吨稻米的产米区只有雪州适耕庄,它在高峰时甚至达到12吨,是国内稻米产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国的模范区。 推行“迷你适耕庄”增产量 慕达农业发展机构(MADA)与国家稻米公司(BERNAS)今年5月联合推动“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Smart SBB),率先推行的是玻璃市,接着也会到柔佛、彭亨及登嘉楼等地推行。 历经3个月种稻季节,作为试点州的吉玻首季度的收成,成功减少约8%的稻谷脱落损失率。 慕达农业发展机构主席拿督依斯依斯迈沙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迷你适耕庄”精明稻米计划看到显著成效,参与稻农有望收获每2.5英亩8公吨稻米产量,也让我国在2023年的自供自给率(SSL)增至80%。 “配合2021至2030年国家农业粮食蓝图(DAN 2.0),政府计划在第12大马计划将63%自供自给率增至75%,2023年就可达到80%目标。” 适耕庄今年首季收成创新低 我国白米自供自足计划看起来正朝向乐观的目标推进,然而却面对模范产稻区的高产量神话被打破的考验。适耕庄过去每一块田地可生产约8到10吨,近年产量不断下降。今年首季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跌到7至8吨! 下一季11月的产量是否会好过上一季,稻农已经不敢多想,因为他们面对的土壤变质、稻谷品质、灌溉系统及农药无法抗病菌的问题,还有收购价格偏低、农药肥料价格高企的打击。 稻农受访时表示,稻谷产量明显逐年下降,却一直没有获得农业部重视,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稻米价格津贴还未下放到农民手中,如果长期“入不敷出”,他们只好转行或是退休。 农粮部5方案增稻米产量 农粮部长新闻秘书阿德益山姆在媒体汇报会上,公布该部将落实5项提高本地稻米产量的长期方案: ●通过政府官联公司、稻米合作社及稻米主要业者的合作,把15万公顷稻田产量提高至每公顷7公吨;其中491.99公顷的稻田提升至2年5季收成,涉及341稻农;●在玻璃市的甘榜拉德(Lat)推广“迷你适耕庄”现代化农业计划,把产量从每公顷7公吨提高至每公顷10.45公吨;●在慕达区斥资30亿令吉提升水利灌溉;生产可弹性化适应水利和极端天气、75天内收割的稻谷。 提高白米供应量采取4项干预措施: ●强化联邦农业销售局(FAMA)及农民组织局(LPP)对城市边缘及乡区的本地白米运送;●政府机构如监狱、学校、警队和军队改用进口白米,让5至10%本地白米流入本地市场;●农粮部在官方网站回答有关白米供应的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白米哪儿去了(五)| “数十年来最美的稻米” 吉玻试种精明稻 收成大喜 白米哪儿去了(六)| “模范产稻区”产量变色 适耕庄稻农 苦水谁听
1年前
适耕庄作为全国的模范产稻区,近年稻米产量不断下降,今年首季的产量更是创新低,以往每一份稻田可以收割10、11吨的稻谷,如今跌到6或7吨! 报导:陈佩丝 适耕庄作为全国的模范产稻区,近年稻米产量不断下降,今年首季的产量更是创新低,以往每一份稻田可以收割10、11吨的稻谷,如今跌到6或7吨! 除了农药无法控制害虫外,稻谷也容易感染病菌,如”干叶病菌“(BLB稻热病),政府的补贴金又迟迟未收到,长期入不敷出的农民,萌生退休或改行的念头,甚至向政府发出呼声:“请直接聆听稻农的心声!” 适耕庄稻农促请政府从“根源”处理问题,尤其目前农药已无法除灭害虫,并要求政府允准普通稻谷可以越州自由售卖。 稻谷价调幅不多 当地收割稻谷分为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谷种售卖给外州的收谷商,由收谷商将谷分类品种和处理后,再运回给稻农播种,惟事先需要登记;另一种方式是将普通稻谷(作为白米的稻谷)售卖给州内的米较商。稻农都是通过当地的“合作社”处理售卖事宜。 谷种每吨价格介于1500至1560令吉之间(视品种而定),扣水率是14至16%;稻谷的价格多年来调幅不多,每吨大概1280令吉,扣水率约18%。政府刚宣布从明年开始,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吨1300令吉。 “下季产量? 看老天!” 适耕庄的稻米分两季收割,即5至6月份,下一季11月的产量会否好过上一季,稻农说:“这一切,需要看天”。 适耕庄稻农受访时指出,稻农面对的问题存在多年,包括土壤变质、稻谷品质、稻谷收购价、灌溉系统及农药无法抗病菌等。 他们说,尽管无数次向政府反映,但遗憾的是,无论哪一届政府都未从“根源”着手处理,令他们感到非常的心寒和无奈。 500补贴金迄今没收到 “适耕庄稻田产量近年不断下降,今年首季创新低,令我们严重亏损,政府早前宣布每吨稻谷补贴金从360令吉提高至500令吉,我们迄今都没收到。若长期‘入不敷出’,也只能选择改行或是退休。” 他们说,以往每一份稻田可以收割10、11吨的稻谷,可现只剩下6或7吨,再加上多数稻农都是租地耕种,除了要交付租金外,也得面对不断上涨的员工费、肥料、农药及各种机器等,已经吃不消。 “稻田产量靠天时地利人和,包括谷种品质、天气、土壤、肥料及农药等。农民最希望政府可以提高普通稻谷价格,谷种也随之提高价格,农民才不会面对严重的亏损。” 他们说,现在天气多变,一场暴风雨就会毁掉稻农的心血,不管是不下雨或下大雨,也会影响稻田的产量。 “我们一般希望一个星期下一场夜雨,而且是毛毛细雨,对稻谷最好。若是白天炎热天气下雨,稻谷就容易‘伤风感冒’。” 害虫难除如“冠病” 他们说,现今的农药也无法控制害虫了,以往每一季只需喷射农药4次,可现要喷射7或8次,希望政府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除了农药无法控制害虫外,我们也担心稻谷随时‘染上病菌’,如“干叶病菌”(BLB稻热病),就像冠病一样令人措手不及。” 由于土壤“酸性”太强,未必能够种植其他植物,即使可以也是高成本,收成也未必理想。 他说,稻农不可能任由稻田荒废一年来“休养”,稻农只能在收割稻谷后犁土和晒土壤来养地。 叶光华(适耕庄农民小组主席,80岁)仅给津贴不够 “稻谷产量明显逐年下降,可一直没有获得农业部重视,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好好保护农民,仅是给津贴是不足够的。 若政府把给予某进口商的补贴用于稻谷发展和照顾农民的利益,相信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除了环境因素之外,灌溉系统也没有改善,雨量不足时,稻农被迫引河水入稻田,又影响稻谷的生长。 政府也需要引入或研发新的稻谷品种、也要研发农药控制害虫及改良土壤。” 关海泉(稻农、64岁)减产问题不获重视 “稻米产量近两年来减少了大约30至40%,政府却没有重视。 他举例,除了农药无法控制害虫外,稻谷也容易感染病菌,如”干叶病菌“(BLB稻热病),可政府却没有办法解决。 以前一份田可收成10至11吨的稻谷,我本身在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创下13至14吨收成的记录(MR219品种),现在每份稻田只有6吨至7吨的产量。 不过,相信11月的产量或许会比5月份来的好。” 潘金美(稻农,64岁)应助解决土壤酸化 “现在稻田土壤酸性越来越高,若要处理就要放空稻田长达1年,让土地彻底休息,可这是不可能的事,毕竟稻农还要维持生活,所以需要政府协助解决。 有人尝试在稻田种植其他植物,可这不是容易的事,有人改种莲藕都不成功。 目前稻农利用收割稻谷后的时间养地。 稻农将在下个月收割稻谷,希望这期间天气良好,不要有暴风雨和虫害,否则会血本无归。” 黄福明(稻农,60岁)5月稻米产量歉收 “适耕庄早前种植‘MR219品种’稻谷产量非常好,惟容易感染病,所以已被禁止种植,令稻农非常无奈。目前的品种是MR269、297及315等,产量不及MR219。 适耕庄今年5月份稻米产量歉收,唯有期待即将来临的收割期唱丰收。” 李荣祥(稻农,50岁)盼撤越州售卖禁令 “政府目前规定稻谷禁止越州售卖,容易导致价格被垄断,稻农渴望政府解除这项禁令,让稻谷价格提高。 目前距离收割期还有一个月,只要一日未收割稻谷,都无法确定产量是否会好。我们只希望平平安安度过,稻谷撑到收割期。 阿末道菲:供补贴休耕养土 针对适耕庄稻米收成创新低的问题,农粮部监督及协调组高级主任阿末道菲说:“这是可以治疗的,土地会疲累,需要有休息期,这也是为何有些土地会变得不肥沃,需要治疗。” 他接受本报询问时说,政府有给予治疗土地的补贴,并且建议使用有机肥料,让土地恢复肥沃。 自种稻米非奇想妇女种十多桶 3个月喜收成 报道:甘国隆&TSG 本地白米缺,进口米贵,小市民自种稻解决问题,并非奇想。 江沙甘榜干当希里一名巫裔妇女用空漆桶种了数桶稻米,三个多月后长出一串串饱满的谷穗。 向亲戚讨谷种栽种 无心插柳的妇女韩莎受访时说,她去年到万浓甘榜哥杜亚拜访亲戚,看见对方在花盆种稻,便讨了一些稻谷种子带回家栽种。 她和儿子抱着种来玩玩的心态,种了十多桶稻米,三个多月稻谷成熟,他们割下稻穗较出白米,舂碎后做成糕点。 韩莎还在住家后院种植一小片稻田作为“火种”,万一稻米价格继续上升,她不排除要种来供家人吃。 她说,稻米种了一次就几乎丢荒,剩下2桶还在生长,至于会不会再种就要看情况而定,毕竟照顾稻米花不少时间。 “每天都要浇足够的水确保不会枯死,还要定期施肥,防止鸡偷啄,相当费时费力。” 视频分享种稻心得 韩莎的儿子恩道鲁斯(退休海军,36岁)在优管频道分享种稻心得,教导民众如何在住家小规模种植,获得不少人询问。 他之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亲戚当初向别人讨了一些谷糠作为蔬菜肥料,其中一颗稻米种子竟然发芽生长,稻米成熟后亲戚作为谷种,种在多个花盆。 在海居服役15年的恩道鲁斯表示,他们有样学样找了多个空漆桶来种稻,3到4桶能收成约1公斤的稻米。 “在漆桶种稻简单易学。根据我的推算,种20桶稻米(10到12公斤收成),足够3到4个家庭成员一个月的米量。” 自供自足还可出售 他说,霹雳州政府呼吁人民种植蔬果及养家禽确实能达到自供自足,减轻家庭生活成本。 他认为,只要更多人种稻,不但可以解决家里米粮问题,多余白米可以出售,间接减缓本地白米供应不足的问题。 黄瑞林:多因素影响收成应设小组“对症”提高产量 报道:陈炟谕 雪州行政议员兼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表示,雪州有三大地区种植稻米,分别为丹戎加弄、适耕庄和大港,其中适耕庄是全国模范产稻区,过去每一份田地生产约8吨到10吨,但今年5月的产量跌到7吨到8吨。 他说,收成不如以往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天气、秧苗素质、也可能是虫害,土壤问题所致。 他直言,政府应该成立由专家组成的小组,专门针对稻田问题展开研究,寻出产量减少的根源对症下药。 “政府也应该为稻农提升农业技术,增加他们的知识,包括到农业发达国家考察。” 须设法“修复”活化田地 至于有专家提醒不能一直种同样品种稻米,否则田地会变质,黄瑞林指据国家政策,稻田只能种稻,不可改种其他农作物。 他不讳言,有些稻农过分使用化学农药、肥料,导致田地变酸性,影响到稻米产量。 他说,政府需要设法“修复”或重新活化(肥沃)田地,提升土地碱性,才能产出更多高质量稻米。 盼适耕庄落实“2年5稻” 黄瑞林希望适耕庄展开“两年五熟稻米种植”计划,以提高稻农的收入。 他说,目前稻米为一年两季,一年收入两次,一旦遇上收成欠佳,农民收入剧减,苦不堪言。 “政府已允许北马试跑该计划,若也允许适耕庄两年五熟稻米种植,相信更能保障白米供应,也增加农民的收入。” 黄瑞林感谢联邦政府将稻谷最低收购价从每公吨1200令吉提高到1300令吉,对稻农绝对是好消息。 相关文章: 白米哪儿去了(四)|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迟“稻”好过没“稻” 白米哪儿去了(五)| “数十年来最美的稻米” 吉玻试种精明稻 收成大喜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