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視頻 |
紐約地鐵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爭執 男子被刺死
|
涉貪汙洗錢 巴西前總統德梅洛被判9年
|
安華:勿被閒言閒語動搖 目光放在建數字化實力
|
四川發生4.9級極淺層地震 震源深度僅10公里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視頻 |
紐約地鐵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爭執 男子被刺死
|
涉貪汙洗錢 巴西前總統德梅洛被判9年
|
安華:勿被閒言閒語動搖 目光放在建數字化實力
|
四川發生4.9級極淺層地震 震源深度僅10公里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纽约地铁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争执 男子被刺死
|
涉贪污洗钱 巴西前总统德梅洛被判9年
|
安华:勿被闲言闲语动摇 目光放在建数字化实力
|
四川发生4.9级极浅层地震 震源深度仅10公里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纽约地铁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争执 男子被刺死
|
涉贪污洗钱 巴西前总统德梅洛被判9年
|
安华:勿被闲言闲语动摇 目光放在建数字化实力
|
四川发生4.9级极浅层地震 震源深度仅10公里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纽约地铁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争执 男子被刺死
|
涉贪污洗钱 巴西前总统德梅洛被判9年
|
安华:勿被闲言闲语动摇 目光放在建数字化实力
|
四川发生4.9级极浅层地震 震源深度仅10公里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纽约地铁站命案 疑因鞋子被踩爆争执 男子被刺死
|
涉贪污洗钱 巴西前总统德梅洛被判9年
|
安华:勿被闲言闲语动摇 目光放在建数字化实力
|
四川发生4.9级极浅层地震 震源深度仅10公里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科研
會員文
陳偉豪.小國如何在學術自由爭議中保持平衡
全球學術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歐美國家的政策調整為我國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我們可以通過學術中立和區域合作等策略,既確保自身學術生態的穩定,又在全球科研版圖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2月前
會員文
行業洞察
重新定義未來 晨旭之美致力推動大馬生物科技的發展
從打造大馬第一與最大綜合谷糧公司,到如今的生物科技企業,晨旭之美積極投入科研,求新求變,並且不斷在健康與生物科技領域樹立新標杆。星洲95週年特備——金典名號之騰飛星企彙集過去5年在國內經濟發展中貢獻突出的企業,解密這些企業的成功之道。
4月前
行業洞察
學記
【校園報道】恆毅STEM嘉年華 點燃師生學數理熱情
(檳城訊)恆毅中學日前舉辦2024年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嘉年華,本校數理學會、科技創研學會、機器人學會、天文學會,以及ViTrox公司合力在校園內創造一片數理科目相關的知識海洋,點燃全校師生學習數理的熱情! 各班學生在上午8時前被安排進入禮堂,參加嘉年華的開幕儀式。隨後,會場內各項與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有關的項目都陸續展開,講解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科學原理給學生做講解,並讓學生親手做實驗,來加深他們對有關理論的進一步瞭解。 這項嘉年華不僅提供學生展現他們的科研成果的平臺,更是一場激發學生學習理科的興趣和發掘他們好奇心的盛會。對此,本校機器人學會也通過拼裝的樂高手槍,讓學生體驗射擊遊戲,並透過遊戲學習,寓教於樂。 ViTrox公司在此嘉年華給學生帶來可以畫出各種立體物品的3D打印筆,以及用燈光來控制方向的機器人,讓學生目睹這些新科技時都驚歎不已。 學習科學知識實踐於生活 3A班執勤學生吳嘉雯接受學記採訪時表示,她在嘉年華學習到很多的科學原理,更重要的是她學會如何與隊員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此外,她也通過此活動加深了對理科的興趣。 3A班王千宜則說,她在這次活動中學習到許多科學常識,並計劃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實踐在生活中。此外,她表示對3D打印機感到濃厚興趣,若是未來有機會,她想學習如何使用3D打印機。 儀式上,本校行政副校長劉秀冰頒發感謝狀和紀念品給ViTrox公司負責人,以感謝該公司為未來教育而到本校參與嘉年華。 評語: 來文中規中矩,學記需要掌握採訪開幕儀式,並把開幕儀式的內容加進報道里。加油。
5月前
學記
天馬行空
陳日佳.栽培諾貝爾獎得主的環境
要栽培諾貝爾獎得主,世界各地的政府不僅僅是增加大學科研撥款,而是必須在整個教育制度和科研資助體制進行改革,同時也必須給予科研人員免於政治恐懼的學術自由,才能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7月前
天馬行空
全國綜合
南京大學調研團隊 訪原產業部交流
在馬中建交50週年之際,南京大學“本科生全球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馬來西亞-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發展經驗研究”團隊師生一行17人昨日拜訪了種植及原產業部,並獲得部長顧問拿督陳耀宗和謝志方司長熱情接見,並與團隊就大馬大宗農產品出口、馬中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進出口等方面的合作情況進行了交流。
9月前
全國綜合
全國綜合
王曉庭:共推科學人文發展 馬中應加強科研合作
清華大學校友總會公共管理學院分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拿督王曉庭指出,馬來西亞必須創立一個與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同款的案例科研中心,以便作為針對兩國的案例研究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各方面的成功經驗。
10月前
全國綜合
新教育
榮譽退休教授袁家喜//讓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現代的大學很忌諱被形容為跟現實脫節的象牙塔,所以大學都鼓勵學術界跟業界合作,既為了強化師生的實務能力,也為了引進外部資源。理科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袁家喜從1990年代就致力於跟業界合作,深諳與業界打交道,助科研成果從象牙塔走向市場。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林明輝 學術圈有句話:Publish or Perish(發表或完蛋),大意是指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如果沒有發表論文或著作,那就等著被埋沒,道出學術人員發表論文的壓力。理科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袁家喜執教超過40年,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1990年代初,他從英國博士畢業後即回到母校理大藥劑系執教。當時系內的科研設備還很匱乏,要申請研究經費也不容易,所以他為了學術研究和發表論文,唯有積極與業界建立關係,一方面要向業界取經,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透過跟業界合作,從業界那裡得到他需要的科研資源及設備。 然而,這種所謂的產學合作從來都不容易,不然也不會有很多學術人員抗拒跟業界合作。就他的經驗而言,他一方面要盡學者的本分發表學術論文;另一方面,他要兼顧業界的利益,“畢竟業界不是慈善機構,既然它們資助實驗室,它們就會要求回報,所以我必須為它們研發產品。” 他坦言剛開始跟業界合作時,確實需要時間去磨合。日子久了,“我兩方面都兼顧得很好,既能發表論文獲得升職,又能為合作的公司研發產品。” 他認為,產學合作很重要,至少當他教課的時候,他能夠跟學生分享課本以外的所見所聞。尤其在製藥技術方面,如果學術人員不願走出象牙塔,即使他們的科學研究取得成果,也未必能夠實際應用在人的身上,可能連藥物規管這一關都過不了。 助製藥公司研發營養素膠囊 執教生涯中,他最自豪的成就有兩項:一項是桃李滿天下,他指導過的碩博士生在各自領域都有卓越成就,比如來自檳城的謝碧容(譯音)目前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教授,還有學生畢業後創辦連鎖藥劑行,藥劑行遍佈全馬各地。 另一項他引以為傲的成就是關於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s)的研究。他指出,生育三烯酚是維他命E家族的一員,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曾經利用細胞培養技術、老鼠和狗做實驗,發現生育三烯酚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但從來沒有科學家在人體實驗。他在2007年左右,領導一個由醫生和藥劑師組成的團隊展開研究,徵召121位有腦白質病變的志願者進行臨床試驗,追蹤生育三烯酚對人體是否具有神經保護的作用。這項研究後來寫成論文,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2014年的《中風》期刊。 基於產學合作,他也跟本地製藥公司一起研發生育三烯酚的補充劑。他說,以前很少人聽說過生育三烯酚,但經過上述研究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這種營養素,製藥公司的補充劑銷量也愈來愈好,甚至賣到香港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大學退休 仍繼續科研 他2012年從理大退休,然後以合約形式續聘至2018年,2019年獲理大授予“榮譽退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頭銜。儘管已經不在教育最前線,但他的學術影響力還在,近年名字仍然出現在一些學術榜單,例如2020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及2023年職業生涯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到今天為止,他仍然延續著對科研的熱情,在砂拉越油棕集團子公司Avantsar擔任首席科學家,繼續研究生育三烯酚的功效。 很早以前,科學家已發現棕油含有豐富的生育三烯酚,因此以前當馬來西亞棕油局到國外推廣我國棕油業時都會邀請他隨團,向外國人講解棕油的植物營養素,尤其是生育三烯酚。雖然他中文不流利,但他到過中國多個城市演說,宛如生育三烯酚的推廣人。 他目前任職的這家公司,團隊成員中許多都是他以前的理大學生。他們計劃研究生育三烯酚是否對延緩認知障礙症惡化有效,目前正準備申請研究經費,如果研究能證明生育三烯酚有助於拖慢認知障礙症的腳步,這將有望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質。 產學合作 助學生早日接觸業界 身為榮譽退休教授,他目前在理大隻教一門課,即他最喜歡的藥物動力學。 他很受學生歡迎,前學生林曉君形容:“有些講師只會照著課本念,但袁教授絕對不是這樣。我和其他被他指導的研究生,都覺得他要求很高。如果我們做的東西達不到他的要求,我們會不好意思去見他。我想這是鞭策我們進步的動力之一。” 林曉君目前跟袁教授一起在Avantsar並肩作戰。她說,以前還在大學時,通過袁教授和業界的關係,她和同學得以接觸業界,瞭解業界的發展趨勢和需求。 “很多人說不管讀碩士或讀博士都好,將來就只能當講師,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袁教授的指導下,我們知道我們畢業之後其實是有很多出路的。” 自掏腰包獎勵學生 袁教授1954年出生,父母都不識字,他是家裡三兄弟中唯一上大學的孩子。 他在1970年代就讀理大時,理大的科系還不多,藥劑系也才成立不久。他說當時在大學,幾乎每個能夠得的獎他都得了,但還是得不到獎學金。幸好時任系主任丹斯里慕沙(前教育部長,任期1999-2004年)對他非常賞識,給他機會在大學邊工作邊進修碩士。後來他終於在1988年得到獎學金,前往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很快在兩年半後畢業。 也許因為自己吃過苦頭,所以他不想學生經歷他以前經歷過的匱乏,會盡可能在經費上支援他指導的研究生。平時他對本科生也很慷慨,例如不久前有一堂課,他讓學生分成6組上臺做簡報,表現最好的兩組各得300令吉獎勵,其餘4組也各得200令吉,這些獎金都是他自掏腰包。 他喜歡跟學生互動,常跟學生談論課本以外的話題。比如他明明教的是藥物動力學,卻會突然問學生是否聽過日本水俁病事件,而水俁病事件其實跟他要教的內容沒有直接關係。 他說:“很多學生說他們沒聽過,我就問有沒有人願意明天向大家講解什麼是水俁病。如果說得好,我會給予獎勵——10令吉、20令吉或30令吉。”他之所以這麼做,因為一來可以鍛鍊學生公開演說,二來是要鼓勵學生拓展學習。 對藥劑系學生的期許 學術生涯中,他也致力推動關於仿製藥的研究。他說,理大是我國設立生物等效性中心(Bioequivalence Centre)的先驅之一,研究兩種藥品是否存在生物等效性,比如試驗仿製藥,證明仿製藥是否跟已上市的藥品具有相同功效。 他研究的其中一種藥物是血小板凝集抑制劑。他說,早年這種藥物一粒要價八九令吉,“你如果去跟鄉村的叔叔阿姨說每天需要吃一粒,你覺得叔叔阿姨會肯吃嗎?而我們協助本地製藥業生產的仿製藥,每粒售價1令吉50仙至2令吉左右,人民比較負擔得起。” 藥品是許多人的救命稻草,但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藥品,尤其那些受專利保護的藥物通常都不便宜。他常對他的學生說:“如果將來出人頭地了,不要只顧著賺大錢,應該多想想如何回饋社會。”這是他對藥劑系學生的期許。 更多【新教育】: 版畫 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留學臺灣 申請途徑多 10名馬港人氣漫畫家聯手辦展 馬來西亞香港國際漫畫週一時之選
12月前
新教育
即時國際
前京東副總裁蔡磊 再捐6700萬攻克漸凍症
前京東副總裁、漸凍症抗爭者蔡磊今天在官方微博@蔡磊帳號發佈視頻指出,他與夫人再捐出人民幣1億元(6700萬令吉),用於支持漸凍症的基礎研究、藥物開發、臨床醫療的科研項目。
1年前
即時國際
新教育
2023年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成績公佈 獲獎者將獲資助到國外大學參與研究
2023年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2023 Merdeka Award Grant for International Attachment)最近公佈成績,5名獲獎者將前往英國、墨西哥、紐西蘭、瑞士和美國繼續他們已展開的研究項目,汲取不同的學習經驗。 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自2012年創辦以來,今年已經來到第九屆,目前共有29名獲獎者受惠於這項計劃。 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開放給從事教育與社區工作、環境保育與生物多樣性、衛生科學與科技、文化與藝術、視覺與表演藝術、文化遺產、體育、經濟等領域,年齡介於22至35歲的年輕人參加。報名者需準備一份研究計劃書,與上百名報名者競爭。獲獎者將得到全額資助,到國外大學成為科研團隊的一分子,將自己的研究更上一層樓。 獲得健康科技獎的江欣瑩博士和環境獎的伍澤川博士都認為:“這個獎項對搞研究的大馬人來說是至高的榮譽。” 報道:實習記者 周藝敏 攝影:本報 陳世偉、受訪者提供照片 (一)江欣瑩 獲獎項目:以光催化作用,轉化塑料作為可持續的替代能源。 甜品、冰淇淋再到數理化 來自柔佛州永平的江欣瑩,2019年在馬來西亞蒙納士大學獲得化學工程系博士學位。2021年至今,她受新加坡國家科學院和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聯合資助,現為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我長大想開面包店,或是開冰淇淋車!”誰曾想,這句話也是這位簡歷耀眼的人說的。江欣瑩有解釋,小時候的她就喜歡吃甜品,羨慕學校外開冰淇淋車的叔叔。升上中學,她開始喜歡物理、數學和化學,也是考得最好的三科。化學工程成為最適合她的科系。 再後來,博士生的她受指導老師蔡尚彪的研究與熱情啟發,開始專注解決環境汙染和研究可持續能源。她最初的研究課題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能量,後將注意力放在塑料。通過分解塑料得到製作燃料的原材料,完成了她的初衷。 “不過,我還是希望開面包店和冰淇淋車,但我不會提供任何塑料。”她說。 塑料竟能成為燃料的原材料? 全球近年來之所以提倡無塑料生活,因為塑料已入侵了食物鏈。魚類誤食漂泊的塑料微粒,而人類打撈魚類,製成美味佳餚,導致人體殘留塑料微粒。然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塑料,要想一夜間杜絕塑料可謂天方夜譚。另一方面,使用過的塑料又該如何處理?焚燒塑料會釋放有毒氣體,汙染環境又危害人體。堆積垃圾,東太平洋的垃圾島已是鏗鏘有力的反面教材。 江欣瑩與她的團隊研製出一種新穎的無金屬催化劑,可加速塑料的降解。塑料完全分解的時間為100到1000年,但利用他們研發的催化劑,只需5天就能分解。這有賴於光催化作用。陽光是一種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降解塑料廢物的天然能源,江欣瑩的研究便是將這個化學作用加速,把塑料在短短5天內轉化為甲酸(HCOOH,更安全地儲存氫元素),而甲酸既可以是燃料,也能轉化成電能。相較於普通的塑料熱降解(需要在200至1000攝氏度下進行),這技術可在常溫下進行。 “我們的催化劑有望可以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環境汙染和能量短缺。”江欣瑩說,也表示光催化過程不會因需升溫而釋放溫室氣體。 參賽小插曲:只有一晚的準備時間 江欣瑩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在她知道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時,已經是報名截止前夕。她連夜在次日中午12點前準備好計劃書交上。因此,她對是否能脫穎而出根本沒有信心。半決賽時,另外20位選手展現的聰明才智使競爭十分激烈。能夠獲得這份榮譽,對她而言是最好的禮物。 江欣瑩將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繼續相關研究。 自認不是“天選之子”,目標明確最重要 江欣瑩不認為自己會止步於此,換言之,獲得國際實習計劃並非她的“成功”。距離她口中的“成功”,她覺得仍有一段距離,因此實習結束,她會繼續進化她對降解塑料的研究與開發。 不過,她始終認為有一個自己所抱有熱忱的目標很重要。明確的目標,想盡全力實現目標的熱情,當然還有從失敗中站起,這些都是經久不衰的成功之道。她自認自己不是“天選之子”,後天的努力是讓她趕上別人的優勢。 最後,她認為,親友的支持帶給她希望與決心非常重要,也十分感激身邊有父母和朋友的無私鼓勵與陪伴。 (二)伍澤川 獲獎項目:植物修復——土壤重金屬汙染的自然解決方案 因一門課,開啟了科研之路 現為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中國——東盟海洋學院的助理教授伍澤川,當年修讀馬來亞大學環境管理課程是他從事科研的起點。他學習了各種環境汙染,逐漸對土壤的汙染與生物修復法有興趣。這也促使他選擇植物修復法作為學士畢業論文的主題,而後朝這個方向進修博士課程。如今,他的研究著重關注並改善大馬土壤的汙染以及如何使用生物對其進行修復的課題。在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的資助下,他將前往堪薩斯州立大學、南伊利諾伊州大學和密歇根理工大學進行有關研究。 保持積極心態,努力爭取機會 伍澤川認為自己獲獎的機會不大,因為競爭者才華橫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展現過人的優勢,因此,最終成為獲獎人之一,他十分感恩。同時,他也透露自己不是第一次參賽。以前他沒有通過第一關,但沒有因此受挫,今年第二次參加便成功當選。他表示,每個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但自己往往是最大的敵人。他認為堅持不懈去爭取機會是成功的關鍵,因為成功的道路往往存在很多障礙、失敗、挫折、自我執意等等。他認為應該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同時也要保持高度的熱忱。 伍澤川非常熱愛自己的研究,且樂意指導他人愛護土壤。他所帶領的香根草種植計劃——VetBioR便是他樂意向大眾指導有關內容的證明。 什麼是植物修復法? 有關伍澤川研究的植物修復法(Phytoremediation),是一種利用植物恢復土壤健康的方式。要養殖一株植物,充足的陽光、水分、肥料是必然的,卻鮮少人會注意到土地汙染的隱患。土壤是生命的基礎,幫助植物生長,使其成為動物和人類養分來源,生成營養豐富的食物鏈。隨著土壤健康下降,農作物的品質也將下降。 伍澤川推廣自然解決方法(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指利用指定植物讓受重金屬汙染的土地恢復健康。植物將扮演吸塵機的角色,吸走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將成分降至最低。同時,它們將會儲存在植物內部的組織。雖然這天然方式的效率較低,但更為環保、簡單和經濟。 儲存在植物內部,不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嗎?伍澤川表示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從簡解釋,植物修復法可分為四種: 植物萃取法 (Phytoextraction) 有害物質確實隨著水分和養分進入植物內部,但不會參與任何循環系統和成長過程,不如說:剛進到根部就被攔截扣留了。 植物穩定法 (Phytostabilization) 植物並不會吸收有害物質,而是將它抓牢,防止物質在土壤或水中擴散。 植物降解法 (Phytodegradation) 一些植物或微生物可以將有害的有機汙染物分解成危害較小的物質,跟大自然的清潔方式一樣。 根系過濾法 (Rhizofiltration) 植物的根會過濾掉有害物質,以此來淨化池塘、湖泊或廢水。 總而言之,利用特定的植物進行植物修復法,植物本身不會受到危害。在植物完成自己的使命,伍澤川以及他的團隊會依照汙染物含量處理,如果含量過高,團隊會對植物進行焚燒或填埋,避免再次汙染。 哪種植物適合進行植物修復法? 伍澤川給出幾項例子: 01向日葵:花語為“沉默的愛”的向日葵,會默默清除土地中的鉛、砷和鈾等重金屬。 02柳樹:雖然是古代四大鬼樹,但它能有效淨化含有重金屬物質、石油以及被有機汙染物汙染的水分。 03印度芥菜:可食用的蔬菜,能清除土壤中的鎘和鉛等重金屬物質。但伍澤川會盡可能避免使用食用植物進行植物修復法,避免交叉感染以及生物放大作用的出現。 04白楊樹:著重於淨化石油碳氫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汽油、煤油、柴油、機油等燃料,攝入過多將會刺激肺部,導致咳嗽、窒息、呼吸急促、心率不整等問題) 05鳳眼藍(俗稱水葫蘆):雖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但可有效地吸收水裡的重金屬與有機汙染物。 06香根草:伍澤川所使用的修復植物, 被譽為“天生的環保英雄”。香根草紮根得很深,可清除土壤中的毒素。它也能處理髒水、控制土壤侵蝕,甚至清理石油洩漏,用處廣泛。 有關默迪卡國際實習計劃 2007年8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殼牌(Shell)聯合創辦默迪卡信託基金,旨在表彰和獎勵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大馬人民。培養馬來西亞人的卓越品質,默迪卡信託基金分為默迪卡獎和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 默迪卡獎國際實習計劃的獲獎者,可選擇到心儀的國外大學,參與有關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長達3個月。 更多【新教育】文章: Colllab社計手 匯聚建築師和大學生推動社區建設 獨立記者兼攝影師郭于珂/跨過山河尋找被遺忘身影 為西馬18族原住民發聲 【火星計劃】 以廢棄油棕園 造災害避難所 大馬世界宣明會沙巴隊 走進社區 推動發展 用戲劇把孩子帶入故事情境 兒童戲劇不是兒戲
2年前
新教育
全國綜合
兩度參與中航天實驗項目 紀家葵為“太空造人”鋪路
2017年,中國“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升空,科學家首次在太空開展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為生殖細胞的實驗,研究太空環境對人類生殖的影響,馬來西亞籍幹細胞專家、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紀家葵負責此項目。今年5月,“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的實驗項目包括太空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分化為生殖細胞的影響研究,這個項目是由紀家葵團隊負責執行。
2年前
全國綜合
即時國內
首相訪華|鄭立慷: 包括技術轉移 盼馬中落實科研合作
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鄭立慷表示,期待馬中兩國可在這次的國事訪問後加強落實科研相關的研究合作項目,並透過技術轉移為馬來西亞帶來更多成熟的技術提升。
2年前
即時國內
用心教育
【科研故事】美國開發混合珊瑚礁 保護沿海基地
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和學生潛入邁阿密海岸一帶的黑暗水域,開發混合式珊瑚礁。 來自羅森斯蒂爾海洋、大氣和地球科學院(Rosenstiel School of Marine, Atmospheric, and Earth Science)的團隊正在執行一項任務,從正在產卵的鹿角珊瑚(staghorn coral)中收集卵子和精子,並在實驗室中對其他種類的鹿角珊瑚施肥及配子步驟,最後將新生珊瑚移植到佛羅里達珊瑚礁島群。 這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供的750萬美元撥款的一部分,旨在幫助解決佛羅里達和加勒比地區脆弱沿海地區軍事和民用基礎設施面臨的安全威脅。 這個位於邁阿密的項目旨在利用混合珊瑚礁保護沿海基地免受颶風風暴潮的破壞。 羅森斯蒂爾學院珊瑚未來實驗室教授兼總監安德魯·貝克(Andrew Baker)說:“我們的使命是開發結合具海浪保護功能的人工結構和自然生態的混合珊瑚礁。我們將致力於下一代結構設計和混凝土材料,並與新的生態工程方法相結合,促進這些結構上的珊瑚生長。” 他們也將測試新的適應性生物學方法,以生產生長更快、可應對氣候暖化及恢復力快速的珊瑚。 取決於水溫和月亮週期,珊瑚每年只在數個晚上產卵,珊瑚群同時釋放卵子和精子到水柱中,相互受精以產生小珊瑚。 更多文章: 全球高教正在轉型求變 你準備好了嗎? 2022年數據挖掘杯競賽 壓倒23國77隊 大馬捧走冠季軍 與中國頂尖創意總監,一齊發現創意的真諦 【讀者投稿】陳含黎/讓作文活起來 那段上網課的日子…… 青年為氣候變化發聲,用行動保護地球! 辦活動要成功 公關角色重要
3年前
用心教育
即時國際
曼大被阻止向中企出售科研成果 中國使館:濫用國安審查損害英投資環境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強調,任何對國家安全審查的濫用,都會損害英國的投資環境和長遠利益。
3年前
即時國際
更多科研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