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笔画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扬子法言·问神卷第五》 你有多久没写字了?你有多久没握铅笔了?你还记得曾经如此熟悉的大方格、中方格、小方格是什么样子吗? 告别中学迈入大学生涯后,总发现买的笔都没用上,更别提笔记本,总是捐给一些团体才能腾出一些空间。挥别大学生涯后,电脑更是替代了铅笔、钢笔、纸张,也让我的手指头从此在键盘上优雅起舞。某天要写张便条放在桌上时,惊觉自己的字体和以前有着天渊之别,只觉得以前的笔顺都白写了。那段期间,突然接了个大型项目,要紧的、繁琐的、重要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即时处理,内心揪成一团,恨不得找个树洞大声发泄。还没找到树洞前,在脸书上看到林靖汉老师开办线上硬笔课,学生年龄不拘。在看到这则帖子前,获悉林老师曾通过《不惑》平台的线上课为年长者讲课,母亲当时候也有参与,并提及老师教课耐心且认真。 既然找不到树洞,不如通过笔画排解心中的郁闷。况且,租着的居住空间不算大,参与硬笔课无疑最符合现实。就这样从2023年6月开始,我便参与林老师开办的基础笔画线上课程,一共是16堂课。正式开课前,老师也召集学员出席班会,讲解上课模式、坐姿、握笔的姿势、需要预备的用具、梳理课纲,足以显现严谨的教学态度。 还记得上第一堂课时,我们先从基本线条学起,并学了“顿笔”“回锋”,力度的掌控等。一笔一画要写得好,全是背后的功夫。从那时候起我累积一周的疲惫后,每周五晚便对着电脑,握着笔,在纸张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不仅是在写字,而是把内心的杂念通过笔画排解。“顿笔——重(出力)——轻——重——回锋”,又何尝不是处理事务的态度?若从头到尾,用尽全力,就像橡皮圈绷到极致则会断裂,处理事务的力度重——轻——重,也能让心及力不过于交瘁。 除了教学认真,老师还会在正课前点评。每篇功课老师都会逐字批阅,逐一地讲解每位学员应改善的写法。老师上课前不仅会把讲义提前上载供学员打印,下课后还会把录制好的视频上载至群组,确保学员随时可以观看回放影片,提升笔法。 由于学员年龄不拘,因此课堂中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我这位大朋友原顾虑小朋友会按捺不住,打开麦克风发牢骚或是涂鸦屏幕,不过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想到,小学生都耐心地跟着老师的讲解在簿子上书写,每次下课总听见稚嫩的“谢谢林老师!林老师再见!”有那么一刻,我梦回小学时期,如此单纯美好的时期,更是难得的上课体验。 从习字中纾解压力 基础笔画班结课后,我继续参与部首班。提手旁、三点水、金字旁……这些小学时期接触的部首再次萦绕耳边的时刻,还有学习正确的写法,逐渐让心平和下来。老师不仅细心讲解每个部首的脉络,也书写繁体字,势必让学员通过笔画感受方块字的魅力。如同书写三点水时,三个点应呈现弧度,又或是书写“炉”字时,需留意“户”字是更为重要的部分,因此“火”字不可抢其风头。细细品来,就像工作时需留意细节,则能为任务画上完美的句点;又或是做事切勿喧宾夺主,适时保持低调。 老师也不断强调居中书写,确保字体写在格子正中,才不会出现字体比例不搭的情况。老师就这样带领着我们每周五讲了一堂又一堂的课,每次课后总是满满的几页纸供我们参考。 有时写完功课后给家人看,他们也直言字体确实比稍早前娟秀多了。对我而言,把字练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得以从习字纾解压力,懂得如何过生活,好好享受由内至外宁静的me time。 书,心画也,老祖宗的话到底有其道理。
8月前
对于书法,我向来敬而远之。印象中在小学六年级,班上曾有过一次短短的书法练习,在四十多位同学纷扰嘈杂的气氛中,我并没有掌握基础的笔画与运笔的方式,之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书法练习,只能遵守老师的指示,在家完成中楷作业,然后带到学校提交。交功课时常常遇到一些八卦多事的同学,总爱逐一翻开别人的中楷作业,点评嘲笑哪位同学的字体最丑,哪位同学的墨汁最臭…… 4年前曾出席社团举办的挥春活动。远道而来的3名书法家被爱好书法的居民重重包围,观赏现场挥毫及等待领取免费的春联。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意兴阑珊;在幽幽的墨香里,我对自己说:“回去自己写吧!”于是上网搜寻单字的吉祥语“福”和“春”,在几张红纸上临摹,然后张贴在客厅里,纯粹为了增添喜庆气息,即使写得粗糙生涩又何妨?即使不擅长书法,但我对印刷的春联从不青睐,因为印刷的字体看起来呆滞,千篇一律,无法体现手写春联在字里行间的气韵,独特的结构美感,还有那红纸上散发淡淡的墨香…… 字字玑珠 厚重庄严 去年在报章的春联照片中,发现几句吉祥语,如“出入平安”、“欢乐安康”、“善行积德”、“万事如意”,属比较少见的字体,异于普遍的楷体,笔画的长横如长刀,笔锋往上翘,气势十足。其他的笔画有圆有方,字形扁平,整体看起来富含大气。那是什么字体?篆书?隶属?行书?我无法确认。这一道谜,吸引我往前探索,经过查证后,确认那种书体是隶书。岁末以隶书临摹多句祥言吉语,贴上一张张红红的春联,春色满家园。 由于不方便拜师学习书法,只好靠自己慢慢摸索。翻开最近网购的《汉隶隶书教程》,心中的疑惑一一获得解答。原来那长刀形的笔画叫作波画,写法是起笔往左下重按向右行,往上凸用力稍轻,末端重按后右上出锋。 隶书的特点还包括弯撇直捺,以横代点,以竖代点,折弯圆转相连等等。字谱里的范字,黑底白字,如美丽的珍珠,熠熠发光,不禁赞叹汉人对隶书写法的匠心独运。以隶书书写的中堂、条幅、横幅、对联等等,字字玑珠,厚重庄严,有一种别的书体无法取代的霸气之美。 友人曾戏谑他的春联写得糟透了,贴在门口可以避邪,贴在床头可以避孕!我写的春联既没有驱鬼避孕之效,也非上乘之作,只作自娱,增添新春气氛之余,也在书法中体验专注,感受静心中的喜悦。 新春的跫音渐近,提笔以隶书习写春联“春来芳草依旧绿,时到梅花自然红”,增添春意之余,也寄托美好的愿景。春天唤醒绿意,吹红花朵,仿佛也给我滋润了书法这块干涸之地,以毛笔耕耘,以墨汁灌溉,期待开出一片红与绿。
11月前
升上中学的第一周,华文老师为了识别班上留着同款发型的学生费了不少心思。她30岁左右,个性温和,说话声音柔弱。华文老师抱着一叠作业簿进班,我们向老师敬礼问好后,她便开始派发我们的作业簿,叫到名字的同学需要上前向老师领取簿子。 我和班上的新同学一起等待老师叫我们的名字。由于还不太认识彼此,往往必须趁老师派发作业时暗中观察同学的姓名。我的座位偏后,需要竖起耳朵恭听老师的声音,再加上我的名字与同班同学相比较为复杂,上大学前几乎没有老师能念对我的名字,我因此对自己的姓名感到格外敏感。 华文老师拿起下一本作业簿,忽然停止发出声音。我把脖子伸长,看见老师将簿子凑近眼前,我心想这本应该是我的簿子。果然,老师念了“金”字后便稍作停顿,我赶紧上前领取作业簿。华文老师问我的名怎么念,我告诉老师,中间那字念“睿”(ruì),睿智的“睿”。老师为自己不会念我的名字感到抱歉,笑容显得更腼腆了。那次之后,我都在中文名加上汉语拼音翻译的马来文名,以免老师点名的时候卡顿。 从小到大,我因为姓金而被新朋友误会为韩国人,这与当代兴起的韩流文化息息相关。许多著名的韩国艺人都姓金,网上随手一搜,便可见金姓韩国艺人的名单。中学时期,与我要好的马来朋友,因为她的偶像姓金,甚至扬言说要跟我姓金。 念书期间,我发现几乎没有人与我撞姓,这间接激发了我对自己姓氏的好奇心。是啊,为什么很少马来西亚华人姓金呢?后来,我因为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作业要求而深入调查家族史,这才渐渐揭开我的姓氏之谜。 严格而言,我是守墓者的后裔。宋元时期,祖上派遣族人前来惠安埔塘山看守祖坟。我的先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东迁徙,定居中国惠安,接受汉化后在当地一代传一代。爷爷奶奶是现代中国移民,爷爷先于40年代战乱期间从厦门辗转来到槟榔屿谋生;奶奶则于1959年出洋与爷爷团聚。两次离散后,我的家族在槟城深耕,金姓于此开枝散叶。然而,家族素来人丁稀薄,单户移居至马来西亚后几乎没有直属亲戚,遇见同姓之人便成为一道难题。 至于我的名字,亦是一则有趣的故事。犹记得幼儿园练习写姓名时,我因为名字笔画太多而嚎啕大哭。小学一年级的某场考试,我一度在中文考卷写英文名而被邀见家长。同学老爱叫我“金鱼”,还有一次,我到某地领取奖学金,主持人把我的名字念成“金龙鱼”,让我成为台下观众捧腹大笑的笑料。总而言之,我的名字在我童年时期为我增添不少困扰。 为我带来一丝“高光时刻” 然而,我的名字也为我带来一丝“高光时刻”。大约六、七岁,妈妈带我到中药店看病。老中医问起我的姓名怎么写,妈妈忘了带眼镜出门,让我在纸上写自己的姓名。我歪着头站在桌边写下我的姓名,老中医连忙称赞我的字体写得工整,甚至夸我年纪虽小却能写笔画那么多的字。还有一回,老师在通史考卷提问魏明帝的姓名,班上唯独我写对了曹睿的名字,导致那次考试“睿”字荣登错字排行榜第一名。我循序揭开名字背后看不见的文化典故,故而培养了手写姓名的习惯。 妈妈说,我的姓名笔画是姑姑翻阅姓名字典,配合我的生辰八字算出来的。我的姓名合计35画,扣除原有的姓,并继承姐姐名字本有的“睿”字,妈妈必须为我找一个13画的字。妈妈为了让我和姐姐从名字上看起来更像姐妹,于是聚焦字典里王字旁的字。终于,她发现“瑜”字符合条件,我的姓名与焉组成。 我身边的朋友都说,我的名字很难写,令我想起幼儿园时期那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反复抄写自己姓名的小女孩。那时,妈妈握着我的手耐心地向我解释,“睿”字的下半部分结构是“一+八+人+目”;“瑜”字是“人+一+月+刀字旁”。像妈妈教我那般,我向同学示范如何“肢解”我的名字。如此一来,看似复杂的中文字便一目了然了。 金睿瑜是个很朴素的名字,但是这3个字的高尚之处在于寄托了家族的血缘关系、文化渊源,以及长辈的用心良苦。成长过程,我用了一段的时间探寻我的姓名。如今,当别人问我的姓名有何独特之处,我终于可以侃侃而谈这3个字背后的缘由。因为这份理解,我对手写中文姓名有一股执着。你呢,你知道你的姓名背后的文化故事吗?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