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第5屆“新紀元杯”

第5屆“新紀元杯”全國愛華文詩歌朗誦比賽,於去年12月21日落幕。本屆比賽獲得近400位學生報名參加,儼然是本地一場文學盛事。 有別於一般的詩歌朗誦比賽,新紀元杯給予參賽者更多的發揮空間,比如可加插方言、樂器、道具、背景音樂等,旨在鼓勵參賽者全情投入詩作,在深刻閱讀作品之後,瞭解其意境和優美,再找到最佳演繹方式。這一點,從採訪本屆青年組和少年組冠軍團隊便可得知,在準備比賽的同時,文學之美已然潛移默化到他們的心扉。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冠軍的誕生過程並不只是在臺上,透過青年組冠軍得主陳歷旗的敘述,這是他首年接觸詩歌朗誦,但為了這次朗誦,他已籌備半年。 在此之前,他已經有代表學校出賽的經驗。2024上半年,他第一次參與霹靂九獨中比賽(那是北馬詩歌朗誦盛事),就順利拿下冠軍。在那之後打鐵趁熱,繼續參加教育局舉辦的比賽,於霹靂州州賽止步於第四名,無法進入國賽。 老師、教練與學生共同備賽 帶隊老師陳麗華提及,她今年才接手詩歌朗誦訓練任務,以往她負責歌唱比賽,沒那麼專注在詩歌朗誦這一方面。今年接手後,決定請教練張奕霖去訓練學生。陳歷旗高二,剛好符合比賽資格。回想老師如何煞費苦心推廣詩歌朗誦,他笑著說:“老師用鼓勵的方法把我騙過來。肯參與面試就加一分。我心想有這麼好的事,就參與了。” 由於必須兼顧課業,訓練時間多在課餘。有時遇到加練或學校拍攝環節,學生會在最後兩節外出(但不常如此)。朗詩的聲音,比較多的是課後才出現。 一位熱心的老師,一位專業的教練,加上天賦努力型學生,成就了冠軍。團隊涉及三人,教練是萬話筒口才訓練中心創辦人張奕霖,是怡保口才圈知名人物。他們三位對於詩歌選材有什麼考量?教練得知本屆“新紀元杯”規定需朗誦馬華作家的詩作,便開始廣讀馬華作家作品,再根據風格去選適合歷旗的作品。經過前兩次比賽大家已經知道,他適合沉穩、氣勢宏大、題材廣闊的作品。 當問及學生本身對詩歌的賞析能力,是否涉獵新詩,他表示,平時接觸古詩較多,現代新詩是高中課文裡接觸。馬華詩歌則更少接觸。課文裡較多的是〈再別康橋〉類的中國詩歌。他個人對詩歌的接觸不算多。如果算上課堂裡的新詩的話,也基本以國外為主。 詩歌選材理解是關鍵 陳歷旗個人在上課時有喜歡的詩歌嗎?雖也會體會意境,但沒有朗詩那麼深刻。詩歌朗誦是必須深入瞭解才可以朗誦。他如此形容自己:“抒發自己感覺,就像握著拳,把拳頭打出去,爆發內在感情。我是比較內斂的人。” 這種情況也體現在訓練。教練認為訓練進行並不容易。“一開始逼他(把情感)放出來,他給我多,好過給我少。之後再一點一點往內收。” 他選擇的詩歌〈會館〉,是著名詩人陳大為的作品。選擇它之前,他沒有明確規定自己要不要選擇它,教練先解釋詩歌背景,敘述詩人及其年代。如果他完全沒有理解,則需要換詩歌。但他能理解並進入作品,教練就知道,選這首準沒錯了。 朗誦詩歌有它本身脈絡和律動。當被問及哪個部分最觸動他?他提及,在南洋,重建會館刀光劍影那部分,他表達得最爽,甚至用喊的。詮釋詩歌並非一個人的事情。團隊會討論及溝通,詩歌到底表達什麼意境?如果大家有不一樣想法,會嘗試說服對方。能接受對方的觀點,就用對方的方式;不能,就折衷找到雙方滿意的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提供了不少意見給學生。老師透露,近年校方開始重視詩歌朗誦。早前師資不足,無法特別專注這塊,也沒有專業老師去指導。但她也坦言,詩歌朗誦這個活動於學生了解詩歌會有作用嗎?作用或許有,但沒有想像的大。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已經有難度。很難要求學生們深入瞭解詩歌。一些學生從初中開始,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也就因為如此,那些在臺上發光的學生會更讓我們珍惜吧? 詩歌朗誦冠軍的養成之路 少年組冠軍蘇凱軒則來自國民型中學,一年級已經開始接觸朗誦。兩組的冠軍學生都有教練指導。教練Carmen梁嘉玲的學院在大山腳Talent’s Sparkz。和青年組冠軍不同的是,蘇凱軒是以私人名義到學院上課。而非學校委派。他自己找合適的老師,四年級開始上課。如今14歲的他已有深厚底蘊。在詩歌朗誦選材部分,他是交由老師推薦。老師閱讀詩歌后從中遴選適合他的作品。當被問及她基於什麼考量來選材,他說本身選了好幾篇。只要他能喜歡,能理解的,就是合適的。“不能理解是進不了詩歌朗誦的。看得懂的詩歌比較觸動到我。”馬華詩人周若濤的〈老街待拆〉曾感動無數人,“一個世紀的餘音如風吹過”到“僅僅屬於你的聲音”,意境被拉滿。教練透露,很多人選這首用以朗誦。而詩人恰好人在現場。周若濤透露,近幾年不常做評審。這次擔任青年組評審時恰好也看到有人朗誦這首詩。當他評完青年組,評完下來恰好看到蘇凱軒的朗誦。 若要對比兩者,蘇凱軒的表演更為內斂,沒有太多設計。青年組的表演者使用了音樂,加上很多肢體語言、表情動作,更為戲劇化。兩種處理方式各有千秋,但蘇凱軒的朗誦讓人感覺很舒服,聽來很平緩,能進入詩歌情境裡面。 教練梁嘉玲也表達了自己對這首詩的喜愛:“我很喜歡這首詩。曾在教導這首詩時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麼多年來,感觸一直還在。”她透露自己住在老街,有著老父親,一首好的詩歌,會引起讀者很深層的共鳴。雖說不同人有不同感受。周若濤的老街在蘇丹街,蘇凱軒的老街在大山腳。雖然蘇凱軒父親還年輕,但他也嘗試代入情景,模擬演出。“父親還年輕,老家在那邊,但是沒有待拆。”他展示了另一種詩歌朗誦的可能性:這麼多年浸淫於詩歌朗誦,他對詩歌朗誦有自己的詮釋。“認真去讀,才會瞭解詩意。”他透露自己是個偏理性的人,卻在詩歌朗誦裡展示感性。因此他強調需要看明白詩歌,看得明白就選。看得懂,自然有深切感受。更何況,從當初被選中上臺詩歌朗誦,一路走到今天,自己為什麼會參加?他是自主做這件事,這裡面有多了一份對詩歌朗誦的喜愛。 強調朗誦的藝術與情感 梁嘉玲提及,馬華文學裡有很多很好的詩歌作品。這次因為大賽硬性規定,被迫用馬華作品,但卻並非壞事。經過這次比賽,她才發現文本庫裡有很多很好的馬華作品。相較於以往必須上網找中港臺作品,除了國情不同,有時也不太合適用於本地。為了這次比賽,她也買了很多本地作者的詩集。大部分詩歌屬於短小精悍的,但也不乏適合朗誦的作品。她認為本地應該好好推廣,大量售賣詩集。畢竟從校級賽到各類型詩歌朗誦比賽,一直都很缺乏素材,尤其兒童詩向來很匱乏。有時從兒童角度去寫詩很困難,有些則是寫來抒發而不是用來朗誦。這次新紀元杯堅持使用馬華作品,而以往參賽者朗誦馬華詩歌的機會多嗎?其實並不多。以往基於各種原因,大家都選中港臺詩人作品,但其實馬華詩歌水平並不弱於人。 今年比賽,另一個大家討論的課題,則是方言朗誦。〈老街待拆〉是周若濤其中一首著名作品,他曾親自在馬華著名詩歌表演“動地吟”上朗誦。詩裡有些句子需要用方言朗誦,別有韻味,但以往朗誦規範以中文為準,難免限制了一些發揮空間。梁嘉玲也舉例,林健文詩句裡的“月光光照地堂”,必須以方言念。倘若朗誦者最終用了華語,始終感覺有所不足。而新紀元杯允許用方言朗誦,唯不能喧賓奪主,這為詩歌朗誦提供多一些發揮空間,是不錯的方式。 至於詩歌朗誦裡的表演性,也是一再被討論的話題。要怎麼拿捏戲劇化和朗誦呢?有些朗誦者有大將之風,無需有過多動作,氣場足以鎮壓全場。周若濤認為,高中不適合太戲劇化的演繹方式(除非特定情況)。他提及,其中一首詩提及魔術師,朗誦者扮演魔術師,朗誦得很戲劇化,這是因為那首詩的特別情況,因此適合如此表演,不可一概而論。 一場比賽,彙集了熱心詩歌朗誦的師生、口才訓練教練、詩人與評審。這樣的盛事,實在應該繼續下去。 第5屆“新紀元杯”全國愛華文詩歌朗誦比賽總成績 兒童組(8至11歲) 冠軍 徐晧瑒 雪蘭莪蒲種漢民華小 亞軍 陳思杉 霹靂萬里望萬華一校 季軍 林宇恬 雪蘭莪蒲種漢民華小 優秀獎 王渝鈞 雪蘭莪敦陳禎祿華小 徐婧語 雪蘭莪蒲種漢民華小 黎芷瑄 霹靂珠寶培南華小 林晉爵 森美蘭芙蓉三民華小 趙正懿 吉隆坡冼都巴沙(平民)華小   少年組(12至16歲) 冠軍 蘇楷軒 檳城鍾靈華中 亞軍 劉巧晴 雪蘭莪巴西不南邦啟智華小 季軍 陳思康 柔佛新山寬柔中學 優秀獎 蘇君豪 巴生中華華中 陳祉欣 霹靂怡保聖母瑪利亞中學 陳諾瀅 檳城北海鍾靈華中 林敬軒 檳城日新華中 黃梓涵 雪蘭莪巴生濱華獨中   青年組(17至22歲) 冠軍 陳歷旗 霹靂育才獨中 亞軍 唐子軒 雪蘭莪新紀元大學學院 季軍 莊軒 森美蘭州英迪國際大學 優秀獎 董麗頡 雪蘭莪世紀大學 梁慧婷 雪蘭莪新紀元大學學院 盧心怡 霹靂江沙崇華華中 陳歆茗 雪蘭莪新紀元大學學院 李妍柔 檳城鍾靈獨中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