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米其林指南

2024年,谢嫣薇曾参与小红书“民间食评人大赛”的灵感嘉宾。她发现,在未来,小红书在美食旅游类上的影响力将远超其他平台,因为他们不仅主动积极,还有各种布局战略。 换言之,未来餐厅或餐饮评鉴的话语权,会渐渐地从传统的评鉴机构,转移到网络世代和社交媒体。 “好吃”,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每当有人嘴里说出“好吃”,那是主观的用餐感受。正如1000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好吃”的独特定义。 因此,各大权威机构可以用评审制度打造榜单,地方组织或餐饮协会也能依据在地饮食文化,推出更贴合道地口味的美食清单。 大家或许最熟悉《米其林指南》,但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具影响力的榜单,比方说“世界50最佳餐厅”、“黑珍珠餐厅指南”等等。这些榜单试图与《米其林指南》并驾齐驱,想要影响餐饮潮流走向。 因应着时代改变,社交媒体平台也想掌握美食评鉴话语权,网民可自由地在平台分享餐饮体验、相互种草,汇聚成一份大众榜单,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好吃”。 未来的美食榜单,会不会是一场专业评鉴与大众口味的较量? “我们关心的就是食物本身——一间餐馆或许很奢华时尚、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但如果它的食物不好,我们就不会将它列入指南。” 这是摘自《米其林指南》官网上的一段话,意味着评审员的关注点始终是“盘中之物”,并不介意是不是要坐在塑胶椅上,又或者在餐厅外面排队一小时。只要食物够好,就有机会登上指南。 知名美食专栏作家谢嫣薇因工作缘故,常年飞往世界各地,品尝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料理。据她所知,米其林招聘的评审员一般都有丰富的餐饮经验,未必是餐厅厨师,有可能是酒店总经理或相关领域的高管。 不过,她透露,并非每一位评审员都有机会品尝米其林三星的料理。评审员也有等级之分——初级评审员通常负责一星餐厅,资深评审员则会负责品鉴三星餐厅。 “当初级评审员交了报告,过了第一轮之后,还要资深评审员去审核一次。我认为整个评选机制相对严谨,加上评审员是受薪制,需要签署保密协议,所以我觉得(米其林)可以说是最有公信力。” 她补充,一般上在评鉴本土美食时,还是会委派当地的评审员,而资深评审员可能会是来自海外。 谁能撼动米其林霸主地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丰富多元和独特的美食文化,不应被单一的标准限定。作为饮食界标杆的《米其林指南》,也无法完全展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精髓。 于是,越来越多新的美食评鉴制度崛起,试图打破《米其林指南》“独霸”的势力,重新定义权威美食榜单。谢嫣薇说,“世界50最佳餐厅”就已经瓜分了米其林三分之一的江山。 “‘世界50最佳餐厅’拥有现代化的行销策略,后来米其林指南都有参考他们的行销策略,包括推广女厨师、青年厨师。” 事实上,“世界50最佳餐厅”比米其林走得更前。2013年,他们推出了“可持续餐厅奖”(Sustainable Restaurant Award),米其林直到2021年才设立米其林绿星。 票选机制有漏洞,削弱公信力 据了解,“世界50最佳餐厅”评选机制是由1080位评审员投票遴选。男女比例各为50%,并在全球27个地区设立评审委员会。每一个地区有一个评委主席和39位投票人。为了保持公平,每个地区每年至少更换25%的成员。 这些评审来自多元背景,有美食作家、记者、评论家、厨师、餐厅从业者、游历丰富的美食爱好者等等。每人有10票,必须在18个月内,到他们提名的餐厅用餐和评价。 [vip_content_start] 谢嫣薇以香港为例,投票者手中7张票是投给香港本土餐厅,另外3票是海外餐厅。但榜单的主办方和赞助方都没有投票权,因此无法影响票选结果。 可是,这个票选机制有漏洞——投票者无需提供用餐证明,这样就有造马嫌疑,有些投票者甚至会暗示餐厅,借机谋取利益。她说,由于缺乏查证机制,削弱了榜单的公信力。 另外,这个榜单也曾在业界遭受抨击可信度不高,有很多人会滥用这个名字,谎称是“voter”来换取免费餐饮。她认识的一位中国区评委主席,便常接到电话来核实“voter”身分。 “他们会去餐厅说自己是voter,要餐厅招待他们吃饭。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都有这样的问题。” 与《米其林指南》相比,“世界50最佳餐厅”的评审委员会都不是全职受薪,因此会出现一些贪腐事件,投票人会因餐厅提供利益而把手中一票投给对方。 “可以说这个机制不够完善。” 美食榜单背后的游戏潜规则 在美食界,榜单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一家餐厅频频上榜,人气超高,民众就会受到影响,专程去现场尝试。 但谢嫣薇直言,有些榜单不用太认真看待,因为许多国际公关公司深谙如何“包装”餐厅,利用各种曝光策略,在多个平台上造势,协助餐厅登上美食榜单。只要餐厅预算足够,便能够聘请这些公关公司让餐厅跻身排位。 “所以我们会说,(榜单)已经变成一种金钱游戏。”有些榜单已经不是纯粹的美食比拼,而是商业角力。然而,《米其林指南》是个例外,因为谁也不知道评审员的身分,也不会接受餐厅的任何招待。正因如此,《米其林指南》才能建立起威望。 “若要比喻,每一个榜单就是一个游戏,有它的游戏规则。《米其林指南》的游戏规则算是最公正。”她建议大家要理性看待每一份美食榜单,了解这些榜单背后的游戏规则。 高级餐厅“好吃”好在哪里? 美食榜单其实只是参考,未必与“好吃”划上等号。她举例,“世界50最佳餐厅”属于人气榜,上榜的餐厅未必有最好吃的料理,但肯定是最受欢迎的餐厅。“最受欢迎包含很多元素,可能餐厅主厨人缘很好,料理又不错。” 当然,“好吃”也得讲究氛围和享受。在高级餐厅用餐,是五感共鸣的沉浸式体验,从灯光、香气、摆设、服务,整个场域都在烘托顾客的情绪,打造仪式感,共同酿造了一场欢愉的味蕾体验,亦让他们能以放松心情享受其中。因此,整个用餐氛围会影响一个人对食物美味的判断。 “用餐是一件很感受性的东西,餐厅服务员招待得很好,你也吃得开心,自然会觉得好吃。” 未来,美食话语权属于网络世代 2024年,谢嫣薇曾参与小红书“民间食评人大赛”的灵感嘉宾。她发现,在未来,小红书在美食旅游类上的影响力将远超其他平台,因为他们不仅主动积极,还有各种布局战略。 换言之,未来餐厅或餐饮评鉴的话语权,会渐渐地从传统的评鉴机构,转移到网络世代和社交媒体。 “现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也想做自己的榜单。你看‘黑珍珠餐厅指南’榜单怎么来?也是从大众点评榜出来的嘛。”当一个平台建立了点评机制,就能够收集很多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建立一个榜单。“我觉得大家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去思考或操作。” 以小红书为例,她认为如果再成熟一些,拥有更庞大的数据库,那么未来肯定会有专属的美食榜单。若进一步推进,榜单可以带来很多利益,绑定各种业务,有助于建立平台自身的品牌。 米其林效应——吸引年轻厨师回流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米其林餐厅,渐渐成为一种吸引力,让很多年轻厨师愿意回流大马发展。谢嫣薇指出,《米其林指南》毕竟是全世界公认的评鉴标准,当一个城市拥有很多米其林餐厅,意味这个城市正在向上发展,年轻厨师进入星级餐厅工作亦能打造漂亮的履历表,积累宝贵的经验。 对年轻厨师而言,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工作,也许是协助他们走进国际餐饮市场,迅速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样你可以看到一个未来。一位厨师如果拿过米其林星,对你移民、职涯成就都会有所帮助。将来你要跳槽、要求加薪,都会有不一样的局面。”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新山15日讯)新山有哪些“米其林”星级美食,只有当地人说了算! 大马米其林指南日前出炉,吉隆坡和槟城共有4家餐厅获得米其林一星评价,另有32家餐厅获得米其林的“必比登”(Bib Gourmand)推介,是评审员认为物有所值的餐厅。 尽管没有被大马米其林列为评比的州属,但新山的网民也来凑热闹,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开出自己心目中的“米其林”菜单,并强调只有当地人才懂得真正的美味。 其中,家庭医生吴奕品在脸书上写下他专属的新山米其林指南,并列出10道他心目中的好味道。 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米其林,而其他人的米其林,未必是他的米其林,因为各人的口味并不相同。 “你把一碟米其林三星的生蚝摆在我面前,我也吞不下,甚至会恶心、反胃、作呕,因为我本来就怕生蚝。你让米其林评委尝尝看发酵榴梿酸辣巴丁鱼(Ikan Patin Tempoyak),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另外,也有网民在脸书群组发布自己心目中的新山米其林指南,并一口气列出15个店家的美食,引来不少人留言追加自己喜爱的店家美食。 其中,可见网民在三楼炒米粉、粿条仔、辣沙这几道新山特色美食当中各有所好,分别列出不同店家售卖的上述美食,其他“入榜者”不乏在当地经营多年且广为人知的美食。 网民除了对于这些菜单表示认同,也笑言想要根据这份指南来一趟探索美食之旅,同时不忘互相给彼此推荐其他值得发掘的美食。 网民开出的新山米其林指南: 1. 新味香鸡饭(彩虹花园爱加倍美食中心) 2. 三楼炒米粉(阿明家乡小炒) 3. Nasi Lemak Berlauk(Restoran Malam Indah Selalu) 4. 宽中辣沙 5. 笨珍兴兴云吞面 6. 哥打丁宜强记肉骨茶 7. 八哩半大家发鸭肉 8. 南滨园粿条仔 9. 海南牛肉粉(牛肉王之家) 10. 德星纸包鸡 11. 新山蚝煎 12. 华仔三合一炸年糕 13. 金龙咖喱鱼头 14. 淡杯阿b云吞面 15. It Roo Cafe 16. Carabao 17.亚华粿条汤 18.华美茶餐室 19.Woodfire 20.驰名淡边铁板烧鱼 21.三楼粿条仔 22.友水辣沙 23.彩虹陈记红豆冰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