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緊急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新山13日訊)柔佛州衛生及環境委員會主席林添順表示,位於新山蘇丹後阿米娜醫院(中央醫院)後方的馬慕迪亞診所(Klinik Kesihatan Mahmoodiah)服務時間已延長至晚上9時,非緊急情況的民眾受促前往該診所治療。 他表示,衛生部為了舒緩新山中央醫院緊急部門的工作量及縮短病人的等候時間,去年已經批准延長馬慕迪亞診所服務至晩上9時。 他昨午在州議會會議結束後到馬慕迪亞診所實地視察,發現診所還有空間可以接待更多病人,民眾無需湧至新山中央醫院的急診部。 “傷風、咳嗽、感冒、發燒、普通皮外傷、肚痛、頭疼等,可以直接到馬慕迪亞診所尋求治療。” 他表示,馬慕迪亞診所除了有醫生護士值班之外,也備有化驗室、藥劑部等部門為病患提供服務。 他在昨天較早時也巡視了新山中央醫院急診部,發現那裡的確非常繁忙,不論是在緊急個案的紅區或是半緊急個案的黃區,都是滿滿的病人,而在非緊急個案的綠區,病人及家屬更是坐滿了等候區,目測有百人左右。 他說,新山中央醫院緊急部門在每個時段都安排了12位醫生執勤,其中每個區皆有3或4位醫生負責。如果緊急個案太多,綠區的醫生則會被調到紅區協助。 他表示,醫院緊急部門每天接到400至600宗求診個案,其中約70%是非緊急(綠區)的個案,因此往往發生非緊急個案久等的情況。 此外,他指聯邦政府已在包括新山的全國10個縣,推行昌明醫藥計劃(Skim Perubatan Madani)。 “B40群體皆能在此計劃下。他們能在指定的私立診所接受治療,費用由政府承擔。大家可以通過網站https://kelayakan-spm.protecthealth.com.my/查閱詳情。”
11月前
1年前
我的家在一條陋巷的盡頭。短短的巷子兩旁有十來家古樸的平房。從屋子式樣和建築材料略略可見當年有過的風光。 巷子進口處是鎮上主要大街商店的後門,其中有一家名聞遐邇的咖啡店就在這兒。大清早,這兒成了變相停車場。穿過商店,大門外車水馬龍。食客和到街上購物辦事的民眾把車停在此地,非常方便。 一天,走在巷子小路上,發現道旁水跡斑斑形成小小的溪流,低窪處積著水,幾隻小麻雀嘰嘰喳喳正在戲水呢。撥開路邊野草,發現鄰居華叔家的籬笆旁竟然有一口救火栓!因為久遠疏於照顧,救火水龍頭深陷泥沼裡,露出短短一截鏽跡斑斑,依稀可辨認的水龍頭和一段緊纏著的生鏽鐵鏈。水龍頭彷彿發出無聲的呼救,請我們放它出來,讓它能夠在緊急時發揮功能。 真的說不過去,來來回回,上上下下這些日子,竟然沒有發現路邊有這麼一口救火栓!華叔常年在這裡放著一個垃圾桶,割草工人把割下的野草堆在桶邊,剛好蓋住了這個救火神器。而華叔竟然沒有危機意識,讓這個救火栓逐年掩埋在土裡。 我家老人立刻向鎮上救火局投報,請求協助。非常可惜的是並沒有得到反應。老人拿了鋤頭鐮刀把野草清除乾淨,然後親自去到救火局“撒野”帶來一位救火員,檢查之後發現水龍頭還可以操作!於是申請“領養”這口救火栓,買了沙石築個平臺,為它塗上紅彤彤的漆,讓它重見天日。 不多時,小巷又出現水長流現象。原來救火栓被前來泊車的車主嚴重撞壞了。救火局遲遲不肯派員來維修,讓我們傷心且擔心。陋巷的屋子老舊,住戶多數是老者,萬一發生火災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多年前,大街上一家商店失火,救火員打開附近救火栓,可惜不能操作;因為有所耽擱不能在黃金時間撲滅火勢,眼睜睜看著大火吞噬了整座3層大廈! 我家老人曾經目睹火災肆虐,因此不時會提醒附近有救火栓的屋主、店主領養救火栓,別讓野草石頭垃圾佔據了它的地盤,萬一遇到大小火患才能全面發揮功能。 走在路上,請留意是否有被遺忘的救火栓,請勿忽略它的存在。
2年前
2年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全球約有7500萬人每日使用輪椅,佔了全球人口總數的1%。為了減輕醫院內使用輪椅的病人以及醫護人員在移動上遇到的挑戰,亞太科技大學(APU)的4名工程系學生,特別設計了一款自動輪椅原型。 命名為“醫院專用自動輪椅”的設計作品,原是大四必修課“團體設計項目”佈置的作業。由於這4名應屆畢業生有信心能憑作業創造佳績,因此報名了馬來西亞工程師協會(IEM)工程教育技術部主辦的“2022年綜合設計項目短視頻大賽”。果然不負眾望,一舉拿下電氣類冠軍獎。 “團體設計項目”課程主要授予學生在項目管理上的技能與知識,再安排他們動手設計並開發出一個原型,為現實中的工程難題尋找解決方案。這次的團體設計項目主題是“殘疾人輔助工具”。 得獎隊伍是由電氣與電子工程系學生蔡明傑所率領,其餘3名隊員曾文建、黃乙乘和李凱升都是機械電子工程本科生。他們的作品擊敗多所著名公私立大學的參賽隊伍,著實令他們很驚喜。值得一提的是,賽會評審團是由業界頂點項目協調員以及工業工程師組成。 在工程學院講師維克內斯瓦里(Vickneswari Durairajah)的指導下,這4人隊伍把一早已完成的團體設計頂點項目,攝製成5分鐘短視頻參賽。頂點項目意指教育過程中最後、最顛峰的學習經驗,類似畢業論文。 蔡明傑介紹:“這部自動輪椅共有4大特點:輪椅導航、障礙物檢測及閃避、緊急功能,以及聲控操作,我們每人各負責一樣特點功能的設計。” 在系統設計上,4名未來工程師採用了物聯網(IoT)原理,也就是從輪椅上採集數據,再輸送到基站,以便遙控輪椅。這意味著,只要這設計概念落實到位,醫護人員就可以用遙控的方式推動輪椅,以此減輕工作量,使工作流程更加順暢。 顏色感應器做導航,可檢測前方障礙物 至於這部自動輪椅詳細的操作方式,APU隊伍是採用顏色感應器做導航,讓輪椅順著地板上標誌的線條前行。在轉角的地方,線條上的顏色指標將決定輪椅選擇的方向。一路上,輪椅上裝置的超聲波感應器以及立體攝像機,可以為它檢測任何可能情況下出現的障礙物。 一旦遇上緊急狀況,醫護人員還可立即按下緊急按鈕,通過無線網絡(Wi-Fi)和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QTT)技術,把信號傳輸到輪椅,使其停止前行或者拐彎轉往緊急出口。 另外,聲控特點還可以讓病人通過輪椅上的麥克風,說出編制好的程序控制指令,例如:“停止”、“繼續”,讓輪椅停下或繼續前往目的地。 這部輪椅所使用的技術獲得了評審團的青睞,蔡明傑說:“感謝評審認可我們的作業項目,對成績很驚喜,也對這次獲獎滿懷感恩。這個項目訓練也挑戰了我在時間管理、人力管理以及作業管理上的技巧。我們要將這歸功於課程模組講師兼參賽導師維克內斯瓦里女士,她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並對我們的設計項目提供不少建議。” 看見自己指導的學生摘冠,維克內斯瓦里欣喜地說:“勝利並不是一蹴而就,若沒有專心致志、足夠的意志力,以及立志在生命中取得成就的動力,就無法獲勝。我認為,這支隊伍憑著過人的團隊精神、時間管理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在這次比賽中贏得冠軍。”   更多文章: 【研究故事】善用熱帶水果廢棄物 減少環境汙染 APU與蔡司合作,提供幾何尺寸與公差培訓  英國文協增設雅思電腦考試中心  英迪總動員收集 讓廢棄食用油再生
2年前
根據治理與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一項研究調查顯示,2050年我國有9個州屬將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這9個州屬分別是玻璃市、吉打、檳城、霹靂、森美蘭、登嘉樓、彭亨、吉蘭丹以及砂拉越。 而距離2050年已經不到30年,政府有著什麼樣的對策,目前仍看不出絲毫蛛絲馬跡。 我們無法參與城市規劃、國家規劃,但可以提前為越來越頻密的極端天氣做好準備,確保自己和家人能在緊急時刻儘可能活到最後等來救援。 2021年底,雪蘭莪州的大水災令人心有餘悸,然後意識到災難臨頭時,我們竟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是好。 要帶什麼逃?怎麼逃?逃到哪兒?我們對上述問題一無所知。 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到來,極端天氣將會持續上演,當大水災、地震,甚至戰爭來襲時,我們應該怎麼做?逃難時,該怎麼準備些什麼? 馬來西亞職業安全與健康委員會(MSOSH,Malaysian Society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委員沈俐敏指出,實際上我國官方沒有給予人民一套應對災難的完整指南,但大馬氣象局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過一則貼文,建議民眾準備的逃生包裡應該具備的物品: 1.重要文件 我國天災大多是土崩、水災,以及地震引發的海嘯,所以逃生包的材質一定要防水,比如游泳包,可根據家裡人口多少決定尺寸。 報生紙等身分證明的重要文件,要裝進額外的防水袋裡以策安全。 2.鞋子及換洗衣物 沈俐敏提及,鞋子應以方便移動的為主,比如輕便的球鞋,而衣服則是逃到安全的地方,具備休憩條件後可以換洗。 3.用電池的手電筒 逃難的時候,很難找到充電插座,電池不需先放進手電筒,每隔3個月就要檢查一次是否還有電。 4.口哨 沈俐敏強調“口哨”非常重要,當我們身處救援人員的視野之外時,用力吹口哨就能引起注意,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5.飲用水 國外的標準是1加侖,即4.5公升。沈俐敏的建議是,逃難時的飲水量可能不多,每個人可以帶1公升至3公升的水,目的是維持生命,不要用來洗滌東西。 6.可長期儲存的食品 比如容易打開的罐頭、嬰兒食品等等,後者適合兒童和老人食用。 7.盥洗用品 假設逃到有水源、電源的地方就能梳洗。 8.藥物 除了個人的特定藥物,一般應付發燒、腹瀉、止痛的藥物也要備齊。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可能會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那就要提前準備好。 9.移動電源 逃走時若來得及攜帶智能手機,移動電源必不可少。 10.老式的手機 沈俐敏指出,外國的逃難手冊裡一般會建議人們在逃生包裡放一部老式的非智能手機。 “我一直都保留以前用過的諾基亞。舊手機的待機時間很長,如果幸運的話,能買到該款手機的電池更好,多一塊電池有備無患。” 欸?可是許多智能手機的Sim卡尺寸甚至都跟老式手機不匹配,到時候怎麼用? “你逃難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帶Sim卡,重點是:沒有Sim卡也能打112以及999求救。” 她強調,手機即使在沒有信號、沒有Sim卡的情況下都能撥打112。 112是全球通用的求救號碼,只要是從手機撥出的,他們自然會轉接到你所在位置或國家的緊急服務中心。 11. 現金 儘管現在是無現金時代,許多人開始習慣無現金交易,但是在緊急時刻比如天災,手機電源和信號可能缺失的情況下,傳統的現金往往是最靠譜的。 那要準備多少錢才合適呢? 沈俐敏說:“人均200令吉至300令吉就已經足夠。” 12.迷你音機 這應該是救生包裡應具備的物品中比較少見的東西。迷你收音機的功用是讓你無論身處在哪個地點,依然能靠它獲得資訊。 如果遭遇土崩,你被埋在裡面,但是僥倖生存下來,被困在一個空間裡,就能通過它得到消息。不過,沈俐敏補充道,若你已準備了舊式手機,就可以撥打112求救了。 13.備用眼鏡 建議所有佩戴眼鏡的人士,逃生包裡應多備一副眼鏡,儘管國外一些指南會建議攜帶隱形眼鏡,但根據我國情況而言,可能不太適用。 “我國經常面對山泥傾瀉的問題,當受困其中,隱形眼鏡怎麼洗、怎麼戴呢?我自己隨身攜帶一副眼鏡,還有一副在車裡。”因此,將舊眼鏡放進逃生包裡,在關鍵時刻,至少不是“全盲”狀態。 14.緊急聯繫卡 給每位家庭成員,包括自己配備一張緊急聯繫卡,卡上應具備姓名、地址、聯繫人、血型、敏感藥物或食物等個人信息。若有慢性病患者,可寫上最靠近的醫院地址,甚至主治醫生的名字和聯繫方式,萬一路上失散,碰到好心路人,就可以送他到醫院。 萬一你當時神志不清,路人將你送入醫院,醫療人員就能根據卡上的信息及時施救。” 15.生理用品 女性可攜帶幾片衛生棉以備不時之需,假設家裡有嬰幼兒,也得準備數片紙尿布。 16.紙質地圖 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情況下,紙質地圖就變得很重要。 主要是涵蓋你所在位置的範圍就好,比如住家附近有什麼地方、有哪些路線諸如此類。   相關報道: 逃生包要收放在哪裡?   更多文章: 三文魚,你選生吃或是煎烤的? 愛吃菇菌不會選?原來鮮菇幹菇各有優點 【認識江魚仔01】小魚乾的魔幻味力 【認識江魚仔02】江魚仔怎麼選?觀聞摸3招識好貨 【世界自閉症日】從感官及情感考量設計,打造小星星的樂園 【花草茶01】茶色花色愉悅身心
3年前
3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