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经验

1月前
5月前
7月前
7月前
11月前
1年前
作为计划在大马退休的公民,维持健康保险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虽然马来西亚的医疗费用可能达不到美国的最高水平,但拥有医药保险可以为医疗费用提供额外的保障。此外,马来西亚提供公共医疗保健作为每个公民的权利,涵盖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而无需缴纳过多的税款或国民健保类似的保费。选择购买医疗保险可进一步提升医疗保健特权,确保全面保障和安心退休。 健康保险在保护个人免受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马来西亚,两种主要的健康保险类型是医疗卡和重大疾病保险。虽然这两种类型都提供补偿,但它们在补偿方法和覆盖范围方面有所不同。医疗卡主要用于报销住院费用和医疗费用,而重疾保险则用于补偿收入损失和医疗卡未涵盖的其他费用,例如保健品。重大疾病保险向被保险人提供一次性付款。换言之,简单来说,医疗卡赔偿是支付给医院,而重大疾病赔偿是支付给像你我这样的保单持有人。 私立医院和健康保险的需要 在马来西亚,私立医院往往是首选,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更快的医疗保健和完善的环境等优势。此外,私立医院允许患者选择口碑好的医生。然而,与政府医院和诊所相比,私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成本可能要高得多。因此,健康保险成为在私立医院寻求医疗的个人的重要安全网,因为它可以减轻与这些更高费用相关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保险,个人将负责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这可能会造成经济困难,尤其是在费用异常高的情况下。 政府医院和诊所 马来西亚还拥有强大的政府医院和诊所网络,医疗服务更实惠,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免费。这种获得医疗援助的机会是马来西亚人享有的一项重大福利。这些公共医疗机构为可能没有健康保险或更愿意在不产生大量费用的情况下寻求治疗的个人提供替代方案。虽然政府医院的等候时间可能更长,但节省的费用非常可观,这使它们成为许多马来西亚人的可行选择。 对比美国的医疗保健经验 我几年前移居美国,也尝试了那边的医疗系统。那里有什么不同呢? 美国的保险和医疗费用高得无法想象,即使对于那些有保险的人也是如此。无可厚非,美国身为一个最先进的国家,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都是一流的,配备了最新的医疗器材和技术。但是,个人通常还是得通过共付额来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这些自付费用迅速增加,导致意想不到的财务负担。 有一次,我妻子关节疼痛,我急忙送她去急诊室检查,结果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医生和护士的服务都是一级棒!在做完检查后,他们给予了详细的解释,然后就让我们回家。那天我们完全没有需要结算的账单。他们说会与保险公司进行处理。出乎预料地,直到两个月后账单才寄来。保险报销了2000美元,但我们仍然需要支付接近800美元。 为什么美国的医疗费用如此之高呢?美国医疗费用高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由私人医疗机构提供,这些机构经营成本高昂,包括设备购买、人力资源和运营费用等。这些成本最终反映在医疗费用上。 几年前,我们搬到了台北居住,又慢慢了解了台湾的医疗系统。 [vip_content_start] 台湾国民健康保险(NHI)案例 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NHI)制度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案例。根据NHI,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为该系统做出贡献。政府为许多医疗程序设定了标准化价格,确保公民能够在不面临过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获得医疗服务。专科诊所如牙医和眼科对大多数咨询收取新台币150元的标准费用,使人们能够在不担心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寻求医疗保健。 有一次,我在篮球场上扭伤了脚踝。我前往诊所接受治疗时惊喜地发现:护理疗程每次一小时只需支付50新台币(约合7.50令吉)。这实在是太便宜了吧!?在马来西亚,到哪里可以得到这么实惠的治疗?所以我连续每天去做复健,去了10天,很快就痊愈了。 马来西亚的医疗保障 作为计划在大马退休的公民,维持健康保险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虽然马来西亚的医疗费用可能达不到美国的最高水平,但拥有医药保险可以为医疗费用提供额外的保障。此外,马来西亚提供公共医疗保健作为每个公民的权利,涵盖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而无需缴纳过多的税款或国民健保类似的保费。选择购买医疗保险可进一步提升医疗保健特权,确保全面保障和安心退休。 何乐而不为?做好准备就无后顾之忧。
2年前
“不要太心急,慢慢来。”这是最近几个月常听到的一句话。 每周一下班后,报馆同事会结伴去附近的球场打羽球,有持续的球伴其实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你看球场上那些年近60的大叔,每粒球进攻有术,对一些较弱的对手单是玩心理战,一滴汗也没有流,就把年轻力壮(入世未深)的小朋友打得落花流水。Uncle英姿飒飒,也只是平淡地说:我比你们打多三十几年球啊。 “咦,好像也是吼,”心会这样想。倒也不会觉得是“我吃盐比你吃饭多”的意思,而是当下他让我能够选择用时间来宽恕自己的不足。 打球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本性,明知再踏前一步能把球挑起,那电光石火的刹那,身体却无法协调地行动,于是眼睁睁看着球落地。失误了一两次,开始定不下来,发网前球便也一直撞网。当你越发急躁,粗话还容易一不小心脱口;越急着进攻,防守就变弱了。 而打球与记者的工作其实像极了。发出去的球,都像是一道道设计好的问题,因对面那人准备的动作、位置、表现而快速作出决定——这球该怎么发?当然,事后难免会觉得自己做了蠢决定,只能心里记着默默改进,但也告诉自己,那应该即是当下力所能及最适合的选择了吧?采访前,你会希望为受访者量身定作一身访纲,问题背后也延展如滚开的毛线那般长长的思索;但面对面时,是不是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了那些思绪?并且抛出问题以后,当对方所答并不如预期,要追问抑或放弃? 要是放弃了,恐怕便成“不在乎答案之人”。但为何总会那么容易放弃呢?是对自己,抑或对方的不相信? 在球赛中,我必定是猪队友,常常分心不在线,只是突然发现——这技巧不恰好能在写稿时派上用场?Uncle就说过,你有力,但要学会放。一场球若只用蛮力打,前半场可能就要升天,接着对手前后左右各一粒回球,就只能用命来接。一味用蛮力,就注定是一场无聊的对弈。但放球,才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放得不好要不对方网前扣下来,要不差那一点点才过网,还不都要靠经验累积?写作的力度,轻重缓急,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 打球,每一粒球都不是“接到,打回去就好”,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回球的目的与方向,要求更高的人,甚至能预测对方接了这粒球的回击,并早已在落点守候。乱,最忌自乱阵脚,所以脚步是文章的脉络与架构,练好了脚步,才能在球场来去自如。不过不如预期也是常态,你以为你能接到的球你正好接不了;你以为这样写读者能明白的,实际上也并非如此。 道理,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即使懂了,球还是打得糟透了。那就是缺乏练习的问题,而练习需要时间。“不要太心急,慢慢来”,我相信这句话对95后的多数人来说,只会更焦灼。我常在想,这个时代能够包容我们的慢吗?这样的焦虑,或许早生几年的人不懂,未必不懂,也许只是他们也不知怎么的就走过了这个焦躁不安的阶段。   更多文章: 叶洢颖/只有報紙才讀到的…… 梁慧颖/不平静的第一天 黄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标 白慧琪/做功课 陈愐壮/声音坏了,就是坏了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